“暂时不用买人,雇工家还有不少小姑娘。”

刘慈豁然开朗,不是每个小姑娘都乐意自己变成体术NB的女战士,十二岁以上的少女不少,让她们去干农活,刘慈心里觉得自己在虐待花朵,培训出来为自己服务就是个好出路。

经过娜娜提醒,刘慈猛然发现,自己的庄园中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妹纸”,在裁缝店定完衣服,刘慈还定了一批素色的棉布和丝绸,加上彩色丝线和针线工具若干,预备在异界培养一群华夏绣娘出来。

从裁缝店出来,天色还挺早,这时候回旅店也是闲得没事儿,回“四季鲜”更不行,刘慈什么都不怕,就怕麻烦,斯图尔肯定要缠着她东问西问。

埃姆斯特城她赶兴趣的地方,也只有书店了。

上次在书店,她遇到了一个自称“克丽丝町”的博学少女,能被刘慈欣赏的对象不多,她对克丽丝町很感兴趣,说不定在书店还能再次遇见。

坐着马车前往书店,刘慈已经观察了好几天,克劳德一行人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在被她打脸后消声灭迹,居然没有干类似“跟踪”的事儿。她不想自己的庄园现在就曝光,幸好克劳德他们没打算对她穷追猛打,刘慈本人是不介意暗杀几个光明骑士的。

书店里人不少,环境却很安静。

穿着法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们靠在书架上,静静翻阅书籍,偶然的“哗哗”的翻书声,竟让刘慈在城里呆得浮躁的心慢慢安静下来。

明明那些学生肤色和发色都与她截然不同,刘慈却在此时的环境下觉得自己和周围很融洽。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毫不掩饰,他们中的一些人,今后可能成为大陆闻名的大魔法师,可能像爱德华一般转而为教廷服务,但不论怎么说是,在此刻,在埃姆斯特城的午后,他们只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刘慈的动作也变轻,小声询问店员有没有什么新书。刘慈买书很大方,不像其他人会蹭书看,她看中的书籍付钱是很爽快,尽管一个月没来,店员对她还有印象,对她挺热情。

“小姐,本店新进了两本游记,是瑞兰帝国传来的,您一定会喜欢。”

刘慈心中一动,魔法大陆三大帝国,希夷和马刺她都有所了解,地域关系,她对瑞兰帝国了解最少,听到店员推荐,她不由就点了头。

见她感兴趣,店员兴冲冲跑后面搬书去了。

刘慈早打发了娜娜自己逛街,见店员提货需要时间,就自己去书架处闲逛。打量完店里的十来个顾客,并没有那博学又神秘的“克丽丝町”,她有点失望。

微小的情绪并不能左右刘慈的心情,她随手抽下一本将卷轴的书籍,正要翻阅下和符箓是否相通,书店门口又来了新客人。

“爷爷,就是这家书店。”

刘慈捏着书,听见一个有些熟的女音,不禁抬头望了一眼。

紫发紫眸的绝色少女慢吞吞走近了,沉浸在书海的魔法学生们都忍不住分神打量她。

炼金少女唯依?!怎么又在书店遇见她了。刘慈侧身避让,将自己彻底隐藏在书架后面。倒不是她怕了十几岁的小丫头,而是刘慈发现对方除了痴迷炼金,还有点自以为是的偏执,上次在山庄里可谓不欢而散,她暂时不想和唯依照面。

唯依不时回望身后,一个老人跟着她身后,也走进店中。

清瘦的老者,须发皆白,精神抖擞的白色短发,唯依口称的“爷爷”,竟然是曾经赖在庄园里的“板老头”?!

刘慈心中一震,捏着书脊的手忍不住用力。这当中又什么其他原因吗?也太巧合了一些。

她心神略有波动,板老头目光如炬,往书架后望了一眼。

只一眼,就带给刘慈说不出的威压。“板老头”的实力,不是此时的她能对抗的。刘慈咬牙,正待走出去,唯依已经拉了板老头的衣袖。

“走这边!老板,上次让你进的书呢?!”

一个穿戴考究的中年男人从楼梯上下来,托唯依的福,刘慈也是第一次见到书店老板。

对方显然和唯依很熟,见到“板老头”时,一身让人侧目的书卷气也变得恭敬。

“您来了。”

他先招呼了“板老头”,才一脸和煦转头对唯依说道:“你要的两本书可不好找,这次从瑞兰帝国进了一批书,可能是某个老家族的私藏吧,小姐运气很好,两本书恰好就在其中。”

唯依喜笑颜开,她痴迷炼金众所周知,可是炼金师都敝帚自珍,他们很少著书留下自己的心得,炼金类书籍可算是最难找的。

书店老板让人取出唯依要的两本书,唯依缠着板老头付款,老板连连弯腰,嘴里说道:“不敢收您的钱,有空您多来书店逛逛。”

买书不要钱,这边的异常早引得其他客人观望。

刘慈发现几个学生望向板老头的目光敬畏有加,一眨眼又低头埋首书籍当做没看见对方,说不出的怪异。

板寸头拿出一袋金币,让唯依去结账,一边和书店老板闲聊:“从瑞兰帝国运来的书…三大帝国开战,损失最大的就是瑞兰帝国了吧,好多贵族都破产了。”

书店老板同样一脸感慨,“可不是,变卖家产的贵族不是,连我们书店都捡了便宜。埃姆斯特位置偏远又贫瘠,帝国也知道榨不出什么金币来,反而受得影响最小,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胜利的希夷帝国就不说,瑞兰帝国想要恢复元气,恐怕要十年吧。”

老板说着,语气变得伤感。

刘慈躲在书架后倾听,心中暗想,难道书店老板是瑞兰国人?

板寸头“哼”了一声,“掌权者愚昧!摩洛克山脉隐藏着蠢蠢欲动的危险,魔兽的威胁没有解决,人类反倒自相残杀起来…你也别伤感,战争注定了有赢有输,战败国又能如何,君主能吸取教训,几年后瑞兰帝国再次发展起来并不难。你现在也是大书商,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受难的国民就行了,什么都能丢,一个帝国的骄傲不能丢,做人的骄傲不能丢!”

一个帝国的骄傲不能丢,做人的骄傲不能丢!

书店老板脸上的灰败一扫,有些佝偻的腰再次挺直。

板老头的话掷地有声,连刘慈听了都觉得很激励人心,更别说那些假装看书,其实同样在偷听的学生们了。

有几个学生一脸激动,放下手中的书,上前两步,对着板老头鞠躬行礼:

“我们也是瑞兰人…能聆听您的教诲,很幸运,感谢您,院长大人!”

瑞兰人,马刺人,两国都是战败方,板老头的话让书店的学生们产生了共鸣,激动之下,两个瑞兰籍的学生上前两步,行礼的同时,也揭穿了板老头的身份。

总院长?!

刘慈彻底愣住,死皮赖脸在山庄住了几天的板老头,难道就是埃姆斯特魔法学院那个很少露面的“总院长”么…她皱起眉,觉得生活比小说更充满戏剧性!

第三卷:埃姆斯特庄园主

第一百二十二章 高原之春

二月一过,覆盖了埃姆斯特山区整整四个月的积雪,也在升温的日照下开始融化。

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力量,草籽儿从在雪水的滋润下,从容窜出地表,绽放让人愉悦的新芽。现在已是异界的三月,白茫茫的埃姆斯特山区在春风吹拂下生机勃勃,在棚子里蜷缩了一冬的牛羊,被牧民们驱赶着,翻山涉水,啃食着新鲜的草芽。

新春新气象,刘慈买下的山谷,也在发生着变化。

天刚蒙蒙亮,一群娃娃兵已经穿戴整齐,在队长克里·布拉特的带领下,在山谷中列队而行,来到北山山壁下。

山壁上的绳索经风雪吹打,已经变了颜色。二十一个半大孩子经过风雪吹打,也在快速成长。刚开始时,他们需要耗费一天时间,才能从山顶往返一个来回,熟能生巧,坚持不断的攀越,使陡峭的山壁再也不能成为拖住孩子们脚步的障碍。

最开始时,他们往返一趟,只来得吃晚餐。

现在二十一个孩子,不论年龄大小,天微微亮时从山谷出发,不出意外是能往返山顶,带着战利品回来吃午餐的。

他们的手心有厚厚一层茧,那是绳索和岩石的摩擦,带给孩子们的“徽章”。在绳索上勒伤,又愈合,下次又起水泡,在攀爬的循环中,人的身体为了适应环境,掌心就有了保护里肉的茧。

刘慈定下的训练是很辛苦的,要让炼金少女唯依来看,一定是虐待儿童。

但不可否认,这些苛刻的训练,让雇工家的孩子们,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只要借着绳索之力,他们已经可以自如上下北山。

纤细的手臂变得有力,孩子们饭量变大,面色红润,连体质最弱的女孩儿,行走间都虎虎生风。才训练了两个月,大部分孩子身高都窜了几厘米。

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越来越自信轻松的神情,没有加入小队的其他孩子都很向往羡慕,特别是八岁的小哈维,每天眼巴巴看着小队训练,暗暗咬牙发誓,今年一定要加入队伍!

十二岁的队长克里·布拉特,壮得像小牛犊,做什么事儿都很认真,刘慈基本上只要将训练的方法教给他,一群孩子就能在克里的监督下严格训练了,让刘慈很省心。

这日吃过早餐,山道上出现一队牛马。

大管家詹姆士验收后,确认那是斯图尔帮忙,从其他教区运来的茶树苗。

茶叶价格昂贵,茶树苗也不会便宜,斯图尔此次运回了四万株茶苗,都是两年生以上的大苗,品种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最便宜的是和埃姆斯特毗邻,耶世丹教区的“雪茶”。耶世丹教区有一部土地和埃姆斯特山区接壤,冬季温度也很低,这种“雪茶”时常要受到冰霜考验,绿褐色的叶片边缘覆盖着白霜,制茶时霜色不退,茶叶像是镶嵌了一道雪边缘,因而得名。

相比起来,雪茶不是斯图尔寻来的品种中最贵的,可看它原来生长的环境,刘慈最有把握种活的就是它。

一株雪茶苗,价值4个银币。

四万株茶苗,刘慈一共要为此支付近三万金币。购买茶苗只是最基本的投入,三万金币要看见产出,起码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沿途颠簸,茶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刘慈检查之后,让人先将它们移进了玻璃暖房中。

农书上说,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喜温、喜湿、喜欢酸性土壤,在温度20-25°时生长最快,气温超过35°时茶树新梢就会停止生长。

适合种茶的土壤有很多:砖红壤、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然而埃姆斯特山区的表层土壤,以草甸土为典型代表,加上每年的霜冻冰雪时间长,茶叶利润大,埃姆斯特土地便宜,在刘慈之前不是没人尝试过种茶,皆以失败告终。

刘慈有把握种茶,除了她掌握了符箓之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复杂的地貌,形成了多样的土质。在西山和南山,两座高山的山腰到山脚,刘慈发现了砖红壤和黄棕壤、灰棕壤等几种土壤群谱。

它们是刘慈有信心种活茶树的基础,她再有逆天技术,总不能在沙土上种茶呢。

“詹姆士,天气在回暖,冻土层也在变暖,今天就组织人手到山上挖坑去吧。你看看还差什么工具,让人到城里买回。”

“是的,小姐。”詹姆士查了一下物资,从刘慈买下山谷到基础建设,雇工们忙着采石烧砖,妇人们整理山谷荒地,锄头铁锹等工具都有,暂时不需要采买。

茶苗被转移到温室,短时间没有冻死的忧虑,刘慈松了口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庄园,她要忙碌的并不只是种茶。葡萄藤苗还等着移植,积雪半化,大片的山谷荒地还等着开垦,在无法机械化种植的异界,詹姆士管家提议,再雇佣一批短工。

“短工就算了,以后庄园雇佣工人,最少要签十年以上的契约。”刘慈摇头否决了詹姆士的提议,他也没坚持。大管家深知,山谷中陆续建设的大棚,里面有反季节蔬菜的秘密,它为刘慈带来大量利益,随便招聘短工,的确容易暴露。

四万茶苗要种植,并不是简单挖四万个土坑就能解决。新茶园的开垦深度最低要求土壤层下翻50厘米,靠锄头和铁锹明显很苦难,只有将牛马赶到山坡上,用铁犁来开垦。

魔法大陆低下的农业水平姑且不说,要想在畜牧为主的埃姆斯特地区买到称心如意的铁犁,简直是痴人说梦。刘慈看着从城里购买回的笨重铁犁,觉得在破敌上操作起来压力很大,只有自己翻《齐民要术》,从里面找到了一个在华夏古代农耕史上很有名的犁器:曲辕犁。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由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等十一个部位组成,只要有原型图,制作出来并不复杂。

与异界的铁犁相比,曲辕犁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山坡上能开坑的土地面积都是小块小块的,曲辕犁的优点一览无余。

赶着牛马,拿着铁锹和锄头,加上几架新造的曲辕犁,男女比例各半,一共四十名雇工,和刘慈一同上了山坡。

土层表面尚有冰渣子,还有刚刚绽放新芽的牧草。

他们根据刘慈所教,将曲辕犁套在牲畜身上,开始耕种起来。一开始动作生疏,操作时歪歪扭扭,慢慢掌握了技巧,雇工们都发现了此犁的优点。

推动“犁评”,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很深,顺着牛马前进,一块块单靠人力十分困难的硬土被翻了个面。红褐色的土块从未开垦过,翻耕的硬土被犁壁碾碎,并推倒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小姐,这犁好用!”

首先使用曲辕犁的雇工满脸欢喜,裂开嘴傻笑。轻巧的犁器在他手中自如活动,比锄头挖地轻松了不知道多少倍。

刘慈点头:“土耕的不够细的,其他人拿铁锹和锄头再敲下,把地里的石块全部挑出来放到一边。女人们细心点,所有翻起来的草根都要放过,一定要仔细筛除。”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刘慈尚且嫌弃山间土壤不够肥沃,这些牧草不除掉,只会和茶树争夺养肥。

雇工们开始行动起来,操纵曲辕犁的人负责耕地,其他男人跟着起后将土块彻底敲碎。妇人们提着篮筐,蹲着挑选草根,等捡满一篮,就堆放到空地上。刘慈说了,草根经过简单漂洗,也是喂羊喂牛的饲料,等耕完地,就会有人将捡出来的草根挑下山。

而在地里挖出的石块,按照刘慈吩咐,也被堆砌在田边做坝。要在山坡上种茶,耕种完后,最好是做成梯田状。内低外高的梯田,能很好预防水土流失。

而且坡地茶园主干道要求是“S”型,不能图方便就直上直下。园内内沟渠想通,小雨时能蓄水,大雨时能排洪——高原地区的雪洪破坏力也不能小瞧。

雇工们在开垦,刘慈也在计算茶树种植所需的面积。

茶园分“单行条栽”和“双行条栽”,前者一亩地大概能种植茶苗3000株,后者可多达八九千棵。不过这是机械化种植的数据,以刘慈眼前山坡的肥力来算,亩种3000株她都怕养肥不够。

无法做到机械化精细管理,提高种植密度显然很不明智。

一亩地刘慈打算试种2000株,四万茶苗,需要20亩坡地。山坡上稍微肥沃的土地并没有连绵成一片,种茶的地点挑挑选选,事情还挺复杂。

娜娜气喘吁吁,带着几个矫健的妇人,挑着筐子爬上来,早春的天气太阳没啥威力,山间的风甚至带着干冷,爬上来的娜娜却额带薄汗,可见她攀爬时的急迫。

“小姐,都过了午餐时间了!”

娜娜喘着气嗔怒。

刘慈一看天色,可不是已经正午了,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早餐又吃的饱肚,竟没有人察觉。不过刘慈本身没有耕种,察觉不到饥饿也正常,干活的雇工们就算是饿了,也不能当着刘慈的面嚷嚷。

“大家都休息下,准备吃午餐了。你们也是,到了正午我没想起来,也该有人提醒下我。”

雇工们放下手中的工具,顺手抓起未化完的积雪在手里搓搓,就算洗过手了。听到刘慈“责怪”,大部分人都傻笑。

和娜娜熟谙的妇女们上前查看筐子里的食物,食物挑上山不方面,今天食堂就准备了大肉包子,牛、羊、猪肉三种馅儿料,面软筋道,肉馅料足,一个包子足有成人拳头大,只要胃口好肚子大,山庄对雇工们的饮食并不定量。

“除了包子,还有什么?”

娜娜变魔术般从跨着的竹篮里端出一盘带着热气的蒸饺,刘慈一尝,原来是火腿笋干馅儿的。再过段时间,她种下的灵气蔬菜就能收获了,到时候就能摆脱整天吃存货的现状了。

带着寒气的春风吹在脸上,刘慈吃着单一的饺子,想到过段时间就能实践许多尚未尝试的菜谱,刘慈十分向往。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种茶

有足够的劳力,零星散落的二十亩山地要开垦出来也不需要几天。

刘慈选中的地方是西山半山腰,小块小块的梯田垒好了田坝,精耕过的泥土松软透气。在大棚里呆了几天,被冻伤的茶苗基本缓过气来,刘慈就让雇工们开始在梯田中挖沟。

种植行距在一米三到一米五之间,挖开行沟要填入基肥。

氮肥长叶,磷肥催果,钾肥则作用于根系。提纯的生物有机肥各种元素营养液刘慈从来不敢想,索性天然氮、磷、钾肥都有对应的土肥料。

人的粪便中含氮,骨头里含磷,草木灰含钾,如果不清楚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所缺的元素,胡乱施肥反而会造成减产和死株的损失。

茶苗移植之处,最主要是长根,含有钾元素的草木灰就成为刘慈的首选。种田劳心费神,想要偷懒走捷径不可取,要是图省事,试图一次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肥料施够,可不是个明智的想法。

要知道草木灰和氮肥混合施用,会造成氮素挥发损失;和磷肥混合施用,则会造成磷素固定,较低磷肥的肥效。四万株茶苗,光购买苗木就花了刘慈近三万金币,她要不精心点,茶苗没被冻死反而被肥料“烧死”了,那才是能被气得吐血。

雇工中,表现好的哈维现在管理着采石和烧砖、制陶一块儿,刘慈在茶园里监工,一边指挥雇工们挖沟施肥,一边在观察他们。对于她时不时说上一嘴的“知识”,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按照她的指挥来,而上进的人则在努力记住刘慈说的内容。

她准备在雇工中再提两个管事上来,负责管理种植的一项。老管家詹姆士毕竟上了年纪,统筹管理下大方向还行,刘慈总不能指挥一个老人整天爬山涉水,茶园兴建之初,要操心的事不少,种茶不是随便刨个坑将茶苗种下,就能坐等收获茶叶的。

“小姐,是不是能运茶苗上来了?”

大管家詹姆士试着询问,将刘慈从沉思中唤醒。

刘慈看了下挖沟垒土的进度,看了看天色尚早,让人先运五千株苗上来试种。

“让他们小心点,不要弄伤茶苗。”

雇工们点头,最便宜的雪茶树苗就要4银币,大管家说那种叫“枫露”的茶苗每株价值2个金币,弄死一株茶苗,他们几个月的活儿都白干了,怎能不小心翼翼。

过了一个小时,茶苗陆续续被搬运上来。

五千株茶苗,都是最便宜的雪茶,萎靡的枝叶养了几天,昨晚才浇透了水,显得很有精神。

刘慈用细绳量出个距离,示意他们按照丛距30厘米左右来栽种,刨个小坑将茶苗种实了,再围上松土,最后些水。

雪水冷冽,在开荒时刘慈就让人建了蓄水池,初种的一两个月,还是要以聚水符提供的水源为主。

“每丛种三棵苗,注意距离,茶苗的间距要固定下来,不要种的乱七八糟!”

刘慈是总指挥,雇工们指哪儿打哪儿,捧着茶苗,比看自己的孩子还精心。

五千棵茶苗,种了差不多三亩地,种好时天还没黑,等修建完多余的枝桠和枯叶,那才是真是夕阳只剩一点余光。

太阳就快被山岚吞没,夕阳下,看着整齐排列种植好的五千株茶苗,它们细细的枝桠在春风中微微摆动。对它们报以希望的,又何止是刘慈一人呢?

山坡上,有一天会茶香浮动,这也是亲手种下茶苗的雇工们的念想。

他们希望主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所过的吃饱穿暖,居有楼的日子才能继续下去呢!

“走喽,下山去,不然小管家又来催了。”

刘慈冲大家招手,示意他们都跟着下山。

她口中的小管家就是娜娜,雇工们深知娜娜的活泼碎嘴,面对刘慈的“抱怨”,都嘿嘿笑起来。

雇工们觉得“慈小姐”高若山巅白雪,没人敢和她说笑,只有女仆娜娜整天在她耳边唠叨,所以给娜娜一个“小管家”称号。大管家詹姆士管理庄园运作,小管家娜娜管理刘慈的生活起居,分工很明确嘛。

今晚食堂换了口味,主食是苹果味的甜馅饼。

刘慈都赏脸吃了两小块,不含灵气的食物,只能满足下口舌之欲,对修行没有帮助,不免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