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切着苹果馅饼想,除了要有自己的“灵气菜园”和“灵气粮田”,拥有一个“灵气果园”也要提上计划表。

“小姐,我们只在城里购买面粉,运送成本很高,是不是要趁现在早春没过完,在山谷里自己种些麦子?”

吃过晚饭,就是议事时间,老管家詹姆士经过熏陶,正在由一个贵族式内务管事兼任田庄管事,他提出的建议,原本也在刘慈的考虑中,只是忙着种茶,一时反将种小麦的事情忘了。

“嗯,明天就让人去卖麦种,价格贵些不要紧,一定要选良种。山坡上的茶地开垦完成,种植茶苗不用那么多人手,抽二十五人下来,开垦山谷平底吧。”

山谷的地土质尚可,和山坡一样从没翻耕过,草根密集,要整理出来并不是容易。既然种了小麦,也不在乎其他植物多种些。等天气暖和点,刘慈还有一棚的葡萄藤苗要移植,春耕忙碌,对劳动力需求高,看来采石那块儿的工作要暂停下,等农闲时再继续了。

“除了麦种,豌豆和玉米的种子都买些,蔬菜种子庄里采买的还剩许多,暂时就不用了。托斯图尔的人留意下农贸集市,如果有果树苗,也每种都买点回来,没有的话只能从其他地区运了。”

埃姆斯特的天气,刘慈一直将它当成地球华夏北方来处理,显然只能种植一年一熟的春小麦,豌豆的春播时间和小麦相同,可以一起种。

埃姆斯特地区本土的果苗一定很少,但能经过考验活下来的,想来都是耐寒的品种。在刘慈的庄园计划中,本来就有果园一项,在埃姆斯特,葡萄才是用来酿酒的,其他水果,还是卖新鲜的比较划算呀。

老管家詹姆士将刘慈所说的一一记下来,又想来了白天去查看过的反季节蔬菜。

“小姐,有几种瓜类,都能摘了。春天一来,埃姆斯特的积雪很快就会融化,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在玻璃屋里种菜,您要做好打算。”

自从茶苗运来,刘慈的心思都放在了山地上,的确快一周没去大棚查看。听到詹姆士说瓜类蔬菜熟了,她马上来了兴趣。

“走,我们去看看再谈。”

夜晚寒冷,娜娜强行给刘慈加了件披风,艾美则不声不响给老管家詹姆士送了件厚袍。

一主一仆穿戴暖和,小女仆一前一后,手中提着两盏玻璃灯罩的琉璃灯,照着刘慈和詹姆士去了大棚处。

推开门,一股热气就往人脸上涌来,带着瓜果的清香。

一周前还只如海碗大的南瓜,果然又长了两圈,表皮也变成了均匀的橙红,看上去很喜庆。南瓜最大能长到十几斤,眼前的南瓜一只大概也有七八斤,现在采摘不算最佳时机,不过炒着吃想来正是鲜嫩时。

“南瓜保留的时间很长,埃姆斯特城里人家里窖藏的南瓜说不定现在都还没吃完,现在卖南瓜价钱估计不贵,再过一个月卖正好。”

正常情况下南瓜是秋天瓜熟,外地运往埃姆斯特的南瓜是冬菜储备,过一个月也才四月,离外地南瓜运来的时间还早几个月,不怕卖不上价钱。

刘慈的说法,打动了詹姆士,老人觉得自家小姐大部分时候虽然不在状态,真要去发展商业,哪里有斯图尔的活路嘛。

看了下南瓜,刘慈很满意,带着詹姆士又掉转头去其他大棚。

黄瓜和丝瓜已经摘过一批去卖,现在正是“丰果期”,大的过两天又可以采摘,嫩的则满身青刺,刚从茎秆上结果。

“人工授粉方面,有专人管理吧?”

刘慈扭头问詹姆士。

分管两个蔬菜大棚的妇人上前,“小姐,瓜菜的两个大棚,施肥、除草、授粉,都是小妇人在管理。”

刘慈定眼瞧了下,妇人有点眼熟:“你是克里·布拉特的母亲?不错,两个大棚你管理的挺好。”

妇人点头,脸上有羞涩和自豪并列的笑意。

被刘慈表扬她的工作,让她很不适应,所以略带羞涩;刘慈重视她儿子克里,妇人由衷自豪。

刘慈现在一共拥有大棚15个,其中有7个用来种植反季节蔬菜,藤蔓瓜菜占2个,茎叶类蔬菜占5个。1个大棚用来发豆芽菜,另有4个大棚里面培育着葡萄藤苗。还有3个大棚,都是用来培育花卉的。

反季节蔬菜,加上每隔五、天就能收一桩的豆芽菜,从产出时到现在三月,一共为刘慈累计了近六万金币的财富。

其中三万金币支付了茶苗钱,加上她陆陆续续补充,装满四个大棚的葡萄藤苗,又花了她一万金币。还有一万金币派人追加给了莉迪亚和阿诺德两人,刘慈赚钱厉害,花钱更是如流水,短时间暴富,又在更短的时间内变成了穷鬼,所以她才如此看中几个蔬菜大棚。

“菠菜等小叶菜还要继续种,就算不是冬天,埃姆斯特城也缺乏绿色蔬菜,比起外地长途货运来的蔬菜,我们在成本上会低许多。天气暖和后售价肯定要下跌,虽不再是暴利,赚钱还是没问题的。”

对刘慈的说法,詹姆士深以为然。

山庄经手的账目都是詹姆士在管理,除了刘慈,整个山庄就只有他最了解这些蔬菜在短短两个月中,赚了难以想象的大量金币。

说得不好听,詹姆士有次进城,和斯图尔做账目交接时,看见那些仆人们抢购蔬菜的情景,真是让刻板的老管家目瞪口呆,一时间忘了自己所接收的精英管家教育的原则,质疑埃姆斯特城无真正的贵族…他们抢起菜来,也太不含蓄了。

“第一批没卖完的白菜,现在都裹心了,应该可以上市了,小姐。”

经过南瓜前车之鉴,詹姆士提意见变得含蓄。刘慈跑去看白菜大棚,第一批没拔完的白菜,一个个长得圆不溜秋,翡黄的叶子,白嫩的茎,纵横都成排,一颗大白菜就有五六斤,全部收获最少有四、五千斤。在地球联邦,这可是亩产过万斤的蔬菜呀,人心不足的刘慈扭头冲詹姆士说道:“白菜熟了,今晚就连夜组织人手砍收,斯图尔的庄子上明天也有一批菜要运到城里,这大概是最后一批反季节蔬菜了。”

早春的埃姆斯特城,除了逆天的魔法学院,就算过了冬季,也找不到本地蔬菜呀,詹姆士心里默默想着,慈小姐和加兰先生合作的蔬菜,还是能很赚一批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点麦(一)

一个大棚的成熟大白菜被连夜砍了。老叶子被丢去喂了牲畜,詹姆士持家精打细算,细致的安排绝对值得刘慈付给他的周薪。

斯图尔庄子上的人,顺便将白菜送走。现在他们送货都要请人护送,斯图尔曾抓住过一个跟踪者,试图通过“四季鲜”的运货路线,找到反季节蔬菜的来源。不管对方是想靠上这条赚钱线路,还是干脆起了谋夺的算计,刘慈都不会允许。

后来查出来主使者是城里一个贵族,爵位不高,在埃姆斯特城也存在了几百年,家族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正面临着后继无人,被收回爵位封地的窘境。刘慈一点都不同情对方,查出该贵族和埃姆斯特地区教廷没关系,也没有魔法学院的背景,她干脆将事情交给了尚在“历练”中的莉迪亚、阿诺德去处理。

两人处理的手段她不关心,过了几天该贵族家族中内乱四起,再也没精力去觊觎别人的产业…这个结果刘慈还颇为满意。

自从知道晕倒在庄园外雪渠里的板寸头老大爷,就是埃姆斯特魔法学院德高望重,神龙难见尾的总院长后,魔法学院已经成为继教廷后,刘慈遇到人使坏首要怀疑的目标。

谁叫堂堂一个总院长,要藏头露尾,在刘慈的庄子上赖了几天呢?老头儿看她的眼神让刘慈心生警惕,那双睿智的眼神,好像能看穿所有遮掩。

让她意外的,炼金少女唯依居然是总院长的孙女儿,怪不得她从地下洞穴出来,也没人追究唯依“失踪”那段时间的去向。可是这样刘慈更忧愁了,老的和小的,都到她庄园里住过,谁知道他们爷孙俩一交流,会不会得出某个不利于她的结论。

堂堂一个千年名校的院长,应该不会看上她庄园出产的“小利”吧?

结束一夜的修炼,刘慈从床上站了起来。

最近修炼时,心情愉悦,进度不俗,在聚灵阵的加持下,自然魔法元素汇聚在小楼四周,每个不经意靠近小楼的人都会觉得精神一震。这样的修炼状态,只有在摩洛克山脉筑基前那段状态最佳的时候才出现过。

有了聚灵阵,刘慈觉得“入世”和“出世”,两种修行地点,好像也没什么差别。

当然,聚灵阵的功效,要是再持久一点,那就更好了。

刘慈揭下布在床下的纸符,望着灵光暗淡的符纸苦笑。修炼时是爽快了,符阵消耗起来时间也快呀,她一个人修炼所需的魔法元素,竟然比一大棚的花苗生长所需时间多出数倍。

要知道埋在大棚下的生长符,现在还在发挥的效果。

“小姐,您起床了吗?”轻轻叩响的敲门声。

“起了,进来吧。”说话间,刘慈手指一翻,收起了手中灵光暗淡的聚灵符。大部分时候她显得粗枝大叶,但有关莲池水,灵气植物,符箓等有关她存身秘密的东西,刘慈从来没有流落到外面去过。

她不介意当着外人使用符箓,因为人们理所当然会将它认成是魔法卷轴。除了曾给过斯图尔一张“金光符”,刘慈从来外传过一张符箓。哪怕是她平时画废的纸符,也没有留在书桌上隔夜,都是当即销毁的。

一个卷发小姑娘端着木盆进来。

刘慈每天大概会在六点起床,洗漱后她就穿上练功服到山上去“转悠”一圈,一个小时后,伺候她的人必须准备好一桶洗澡水。每天锻炼流汗,及时沐浴时刘慈的基本要求。只要掌握好她的生活规律,刘慈其实很好伺候。

新上岗的小女仆桑曼不这样想,她今年才十四岁,没比娜娜小多少,但和从小识字,受到贵族仆人培训的娜娜比起来,桑曼小心谨慎有余,却不够机灵贴心。

刘慈也没得选择。

上次从城里回来,她让娜娜从雇工家的女儿中选了十个小姑娘出来,由于八到十二岁的小姑娘都要参加特训小队,异界平民女孩儿,如果没有在求学,十六岁以上大多数嫁人了,选出来的女仆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十个新人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娜娜除了要管雇工“识字班”,还要关心她的饮食,春耕忙碌,老管家詹姆士年纪大了,总不能整天爬上爬下奔波,有些事他就会让娜娜去处理。刘慈瞅着,詹姆士有将娜娜培养成全能型管家人才的打算,大概想娜娜将来接他的班吧。

所以服侍刘慈的任务,一部分就交到了新人桑曼手中。

刘慈眼神稍微严肃,小姑娘就战战兢兢的,这都上班三天了,还是放不开呀。

刘慈穿着练功服,往北山跑去。

孩子兵们在北山训练后,刘慈慢慢也在山顶开始规划训练设施。反正她每天都有一小时的体术锻炼时间,顺便就跑到山顶一个来回,将他们的任务也安排了。等她结束锻炼时,克里带着手下的孩子兵,大多数时候刚开始往山上攀越。

今天她提上山的,不再是小旗等死物,而是两笼野兔。两笼兔子才十二只,孩子兵却有21人,剩余的缺口,就要靠他们自己去填补了。

这里是埃姆斯特山区,畜牧最发达的地方,早春牧草发芽,躲在洞里过冬的草原野兔子也该出窝了,她只有祝这些孩子好运了…当初她锻炼基本功,家族的“教官”们放飞的是一笼麻雀,没给她任何工具,徒手全部抓住,现在想起来还是一把辛酸泪呀。

果然还是当黑心教官爽,刘阿慈练了遍剑,满头大汗,身心愉悦飞奔下山洗澡去了。

想到一群半大孩子在山顶抓兔子的画面,不知道女孩儿中有没有抓不到哭鼻子的,刘慈早餐时多用了半碗玉米粥,又马不停蹄跑到西面山上,查看茶苗种植情况。

人手都抽调到山谷里开垦去了,山上只剩下搬运茶苗的两个大汉,和负责栽种的几个妇人。她们比刘慈早半小时上山,见主人来了,干活更是一点都不敢偷懒。

“这几天庄子里缺人呢,估计食堂都抽不出人手给你们送饭,大家就辛苦一点,每天上山带点面包。”

一个妇人搓了搓手上的土,“不辛苦的,还剩下几千株苗,两天就种完了。”

刘慈点头,茶苗不比树木,土地都是精耕过的,只要刨小坑将茶苗种好就行,挑苗上山的活要靠有力气的男人,种苗的活儿几个妇人就能干下来。

一天下来,别的不说,老是站起来又蹲下,最受不了的就是腰部。虽然辛苦了点,比起从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现在的日子好得跟梦里一样,做人得学会知足。

刘慈不知道她们的心理活动,见她们拼命干活,她也拿了一把剪刀,将栽好的茶苗贴近地面的枝条剪去,只剩下茶苗上部,强健的枝条。

“小姐,您怎么能干这活儿…”妇人们手足无措,呐呐难言。

刘慈眉毛一挑,“我怎么不能干活儿了?你们没种过茶,还不快学学!”

其实她也没种过茶树,只是有理论经验。但言语中强大的自信和底气,感染了几个妇人。她们很相信刘慈,都在认真学习刘慈修建茶苗时的要点。

一个半桶水师父,带着几个异界妇人徒弟,师父有几年种田经验,《齐民要术新编》的农事篇都快翻烂了,也不完全是照本宣科。徒弟们呢,异界文盲妇人,见识少,人也不够机灵,好在她们够听话,刘慈说剪哪枝,她们从不质疑她的判断。

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两个雇工挑着茶苗上山,看见刘慈蹲在地上剪枝条都吓了一跳。

“小姐,原来您在这里,大管家到处找您呢!”

雇工用肩上的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怕汗味儿熏到刘慈,离她足有几丈远就开喊。

刘慈放下剪刀,“你知道他找我什么事情吗?”

先说话雇工摇摇头,另一个汉子想了想,补充道:“听说是麦种买回来了。”

刘慈一听,放下手中的剪刀,拍拍泥土站起来。

“你们忙,我下山去了。”

麦种买回来了,山谷中也整理出一部分田地,春天的时节不待人,她的确要抓紧时间,免得错过了点麦的最佳时机。

等刘慈下了山,詹姆士迎上来,面有喜色。

“小姐,麦种买回来了。”

刘慈点头,“其他种子呢?”

“玉米种子,几种豆类都买了,也补充了一些蔬菜种子。托加兰先生的福,我们的人在农贸集市还买到了一些果树苗。”

怪不得严谨的詹姆士面带笑意,能在埃姆斯特城买到果树苗,还真是运气。斯图尔在农贸集市一块地域,果然是人脉发达呀。

刘慈和詹姆士聊着,一边去看麦种。

春小麦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后,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形成结实的株体。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在埃姆斯特山区种植春小麦,抓好播种时节,解决水源,其实还挺有念想。

刘慈亲自揭开布袋,抓起一把麦种查看。

颗粒饱满,种子也没有受潮霉坏,春小麦本身的具有生长期短,耐旱,耐瘠薄,耐干热风,适应性强的特点,除了磨出来的面粉口感比冬小麦略差,本来就是最适合埃姆斯特地区的粮种。

而且,它不用浸种。

意味着刘慈马上可以组织人手,进行春耕“点麦”啦。

第一百二十五章 点麦(二)

三月春风,拂过脸颊时,有泥土、新芽和残雪的气息。

除了预备修建宫阙的面积不能动,刘慈已经将山谷土地的利用反复规划过。

在山谷外,她和斯图尔两家合力挖掘了蓄水的雪渠,冰雪初融的春耕三月,山区的积雪融化,顺着原有的雪洪水道下流,就蓄满了雪渠,当初的举动算是派上了大用场。

广阔的山谷地带等着开垦种植,一个水渠远远不够。

刘慈手中虽有“春风化雨符”,发动起来犹如自然之雨,但她不可能永远呆在山谷。当她外出时,失去了符箓之效,遇到夏季干旱,雪渠是没办法满足两个庄园的灌溉。要知道斯图尔的庄子,也培种了许多葡萄。

刘慈需要建一个直达山谷各个角落,方便快捷的灌溉系统。

山谷正对着雪渠,新的渠道必然要和雪渠相联,刘慈确定了山谷的中轴线,准备将宫阙健在西山脚下,背靠着山腰的茶园,不失为一个妙处。

中轴线两边,宫阙和山谷出口的漫长地带,刘慈准备挖两个大池塘。以两个大池塘为依托,连通雪渠,再以小沟作为通道,不仅能满足灌溉的需要,在山谷形成小型的活水循环最好。

现在让他们挖塘,雇工那边也抽不出人力。

刘慈交待了点麦的注意事项,跑回房间翻《符箓大区》去了。

人力不可为,身为筑基修士,她还能借助天地之力!刘慈记得自己看到过一个很偏僻的符箓,像是土系中级灵符,隐约有印象,那道符能解决眼前的困境。

到底是什么符呢?

刘慈闭着眼坐在椅子上,将自己的神识沉浸到莲池空间中。

池中荷叶见她来了,轻轻抖动着叶子,以示欢迎。刘慈没理会有奶便是娘,只要有元素吃饱就对她很热情的荷叶,径自用神识去翻阅《符箓大全》。蝇头小楷,一张符箓往往只有符形和简单的特点介绍,整本书有上万不同的符箓,刘慈想要记住每种符箓不是办不到,死记硬背容易,画符时的灵性难得。

中级灵符,刘慈翻到了土系中级灵符,一一查看,结果什么都没有。

一直翻到古籍靠后的几页,终于在个不显眼的位置,刘慈翻到了一个符箓的介绍。朱砂红批阅记载着,大意此符偶然得之,无法归入符箓品级,能操控五行之土,编撰古籍的符修前辈给这张无名符箓起了个名字叫“搬山”。

搬山符。

能操控五行之土,符箓本身也没有品级划分,刘慈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学。

用其他的土行符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过错复杂了点,毕竟她要挖的是两个大池塘,论面积,和小型的人工湖也相当了。符修的能力全在符箓上,以刘慈的修为本来也不难,只是符箓之力在魔法大陆被一定压制,终是没有《符箓大全》里描绘般畅快淋漓。

刘慈还是将“搬山符”的符箓线条拓印下来摆在了书桌上。

推开窗户望去,麦田已经被整理出来,方块的田地中,已经堆了田垄,妇女们挽着装了麦种的篮子,等走在前面的人在土层下10厘米深处埋好肥料,盖上一层细土,她们再将麦种撒上,最后再覆盖3、4厘米的土层即可。

农书上管这叫“条施肥,肥托种”,这种施肥方式的好处是,当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就供应上了。

当然,种春小麦其实最好在冬天前做好“底肥”准备,去年冬天前六次还没有自己种小麦的打算,庄园子琐事缠身,她压根儿没想过这遭。反正小麦也是种来为庄园的人提供粮食的,老管家詹姆士说莱茵城最好的麦田,小麦亩产量大概在300—400斤左右,当然,马刺帝国的乃至整个大陆计算田地的单位不是刘慈所熟悉的“亩”,而称“尤”。

1尤大概等同于1.4亩,莱茵城的小麦产量,“一尤”是有500斤。

刘慈是自动把詹姆士报出的数字换算成了“亩”。没办法,《齐民要术》一书太有华夏特色,每亩地要种多少种子,施肥都是有定数的,逼得她习惯了使用“亩”。

山庄现有近两百人,平均一个人每天按照1斤小麦,既0.7斤面粉来计算,山庄要实现主食自给自足,一年起码要收获七万斤小麦才足够。

七万斤,詹姆士让人买回的麦种,也是打听好了埃姆斯特的产量。或许是因为日照充足,在埃姆斯特山区少数可以种植粮食的地方,一尤地能产600多斤小麦呢,他给刘慈建议的是种120尤地的小麦,刘慈一换算,这都一百七十亩地了,在她看来太浪费。

只要能保证供水,在刘慈看来,埃姆斯特山区的日照条件,完全有希望达到农书上所说的春小麦最高上千公斤的产值。就是山谷土地肥力差不少,她把产量减少一半,亩产八九百斤总没有问题吧?

于是刘慈大笔一挥,将小麦今年的播种面积划定在100亩,约70尤。

老管家不太满意,不过看刘慈一脸信心的样子,他也只能接受。在种植上,詹姆士是个外行,还真没有底气和种出了大棚蔬菜的刘慈叫板。

一百亩地,只要开垦出来,点麦的事儿不需要太多劳动力。

古代的华夏,一个壮年劳动力就能解决几亩地,刘慈对天地要求高些,曲辕犁能深耕,只要挖好田垄,五十个壮年男人,解决一百亩麦田太简单,他们早赶着牲口,扛着锄头去解决山谷其他荒地去了。

山谷的东面是缺口,谷中土地被北、西、南三山环抱,从山谷出口往南走,绕到山的另一面向阳的地带才是采石烧砖的窑厂,这个灰尘四飞,烧窑时空气污染较重的作坊,准确来说位置已经超出了刘慈购买的土地面积,只是附近荒的连草原狐都难觅踪影,不会有人来管理刘慈有没有多占地。

而流淌过山谷口的雪渠,发源地则在北山,蜿蜒而下,上游也避开了砖窑采石对水源的污染。

刘慈和雇工们所住的红砖小楼,当初都建在了进山谷的左手边,既是靠近南山山脚的背阳处,小楼身后的南山挡住了埃姆斯特地区天气最热几个月的大部分灼热阳光。按照建筑图规划,真正的“宫阙”,会以山谷入口处的中轴线为基础,面朝东方,背靠着西山。

两个人工湖要挖在中轴线两旁,刘慈现在居住的小楼再往谷里走,就是其中一个预备挖掘的湖泊。

葡萄和小麦等作物都喜光,葡萄还能种植在坡地上。

刘慈打算从小楼所对的北山坡地上一路往下种葡萄,与规划中葡萄园相背的一面就是孩子兵们每天训练攀爬的山壁。将葡萄园的空地流出,再隔点闲置距离出来,才是种植小麦的一百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