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讲的故事与后面发生的事件关系重大,故用下面章节详细记录。)

第三章 渔翁和魔鬼的故事(一)

很久以前,在红海边有一个上了岁数的渔翁,每天靠打渔维持生计。老渔翁除了自己的妻子之外,还有三个儿女,都要靠他供养,因此家中十分贫穷,生活困难。他虽然以打渔为生,可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只打四网鱼,从来不肯多打一网。

原因是,在老渔翁还是一个年轻渔夫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天,他划着小船出海打鱼,撒下第一网的时候,他充满信心,向真主安拉祝福,并祈祷安拉能保佑自己满载而归。可是第一网一无所获。渔夫并不气馁,满怀希望地撒下第二网,并渴求捞上来一条大鱼,可仍然没能网到一备鱼。撒第三网的时候,渔夫心中有些不安了,他不断呼唤着安拉的名字,却仍旧毫无收获。第四网撒下去,渔夫在心里沮丧地祈求安拉,哪怕能网上来几条小鱼也好,但结果却还是失望。当时年轻气盛的渔夫非常生气,发誓道:“只要这一网能让我捞到哪怕一条鱼,就算是让我向魔鬼报恩也行!”说着将第五网撒了下去。这一次,居然网上来满满一大网的鱼。渔夫正在高兴的时候,天空突然风云骤变,大海的波涛也汹涌起来。

渔夫十分害怕,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撒第五网时所发的誓激怒了神灵,他匆匆划船回家。之后,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渔夫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撒第五次网,每天只打四网鱼。直至几十年后变成一个老渔翁,他也再没有破例一次。

这一天中午,老渔翁又一次来到海边,他放下鱼笼,卷起袖子,到水中布置一番,然后便把网撒在海里。等了一会儿,他开始收网。鱼网很沉重,无论他怎样使劲也拉不上来。他只好回到岸上,在岸边打下一根木桩,把网绳栓在桩上,然后脱下衣服,潜入海底,拼命用力,最后终于把鱼网收了起来。然后,他欢天喜地地回到岸上,穿好衣服,朝网里仔细打量。

网里却只有一匹死驴子,鱼网也被死驴子弄破了。

看见这种情况,他感到十分沮丧,叹道:“毫无办法,只能盼万能之神安拉拯救了。网起这种东西,可真是奇怪呢!”

说罢,他心情郁郁地自语道:“再打一网吧。托安拉的福,我也许会得到报酬的。”

渔翁整理一番东西,拧干网,带到水中,一边说,“凭着安拉的名义。”一边把网撒入海中。待网落到海底好一会儿后,这才动手收网。这次网却更重,好像已经捕到了大鱼。他系起网绳,脱掉衣服,潜入海底,费尽心机把网弄上岸来。然而一看,里面却只是一个灌满泥沙的瓦缸。

渔翁不甘心,抛掉瓦缸,向着上天祈祷一番,然后又一次下到水中,撒下网,紧紧地拉着网绳。网儿落入水中多时,他才开始收网,可这次网起来的,却全都是破骨片、碎玻璃和各式各样的贝壳。这使老渔翁愤怒而伤心,他抬头望着天空,说道:“安拉啊!我每天只打四网鱼,今天我已打过三网了,却仍然没有打到一尾鱼儿。安拉啊,求您把衣食赏给我吧,这可是我最后一网了。”

他念叨着万能之神安拉的大名,把网撒入海中,好一会儿才动手收网,仍然拉不动,网儿好像和海底连成一体似的。渔翁没有办法,只能再次潜入水中,摸索努力了一番,终于把网从海底弄出来。打开一看,这回里面是个胆形的黄铜瓶。瓶口用锡封住,锡上印着苏里曼·本·达伍德(注释:大卫的儿子,所罗门著名的神)的印章。

望着瓶子,渔翁喜笑颜开地自语道:“这个瓶子拿到市上,准可以卖十个金币呢!”

他抱起瓶子摇了摇,瓶很沉,里面似乎装满了东西。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个瓶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要打开看个清楚,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抽出身上的小刀,慢慢剥去瓶口的锡,然后把瓶倒过来,握着瓶颈摇了几摇。以便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可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渔翁感到非常奇怪。

等了一会儿,瓶中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又收缩成一团,这股青烟最后凝聚成一个魔鬼。他披头散发、身高如山,站在渔翁面前: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双腿,山洞似的大嘴,石头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既凶恶又丑陋。

渔翁被这个魔鬼的怪样子吓得全身发抖,磕着牙齿,哆哆嗦嗦,呆采地不知怎么办好。一会儿,他听见魔鬼说道:“安拉是唯一的主宰,苏里曼是他的信徒。安拉的使者呀,我再也不敢违背你的指令了,饶恕我吧!”

“你说……苏里曼?”渔翁战战兢兢地道,“可是,苏里曼已经过世一千八百年了,现在已是苏里曼身后的末世纪了。你这奇形的魔鬼怎么会钻在瓶里呢?告诉我吧。”

魔鬼没有理睬渔翁的问题,说道:“安拉是唯一的主宰!渔翁啊,我给你报个喜吧。”

“你要给我报什么喜?”

“什么喜?我要马上狠狠地杀死你呀!”

渔翁吓得魂不附体:“我把你从海里打捞到陆地上,从胆瓶中释放出来,救了你一命,你为什么还要杀我?难道我救你犯了什么罪过吗?”

“告诉我吧,你希望选择什么死法?我用什么方法处死你?”

“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你要这样对待我呢?”渔翁可怜巴巴地问道。

魔鬼望着他,说道:“渔翁,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会明白了。我本是邪恶异端的天神,无恶不作,曾与大神苏里曼·本·达伍德作对,违背他的教化,因而触怒了他。他派宰相白鲁海亚把我捉了去,并劝我皈依他的教化,可我不肯。于是他吩咐拿这个胆瓶来,把我禁锢起来,用锡封了口,盖上印,然后命令神们把我投进海里,不得出头。”

“我在海中沉闷地度日。第一个世纪的时候。我私下想道:

‘谁要是在这一百年里解救我,我会报答他,用我的能力使他终身荣华富贵。’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来救我:第二个世纪,我想道:

‘谁要是在这个世纪解救我,我会用我的能力替他开发地下的宝藏。’可仍然没有人来救我:第三个世纪,我想:

‘谁要是在这个世纪救了我。我会报答他,满足他三个愿望。’第四个世纪时我想:

‘谁在这个时候救了我的话,我会感激他,满足他一个愿望。’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救我。我非常生气,在第五个世纪时发誓道:‘谁要是在这个时候来解救我,我要杀死他!不过,我可以让他选择死法。’——你,正是这个时候救了我,因此我要杀死你,但我让你自己选择死的方式。”

渔翁惊骇之余,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那件事竟于魔鬼的遭遇有着惊人的巧合,暗忖这是冥冥之中宿命的安排。是自己年轻时的鲁莽和愚蠢招致此祸。他恐惧而绝望地哀求道:“魔神大人,万能之神安拉会饶恕你的,也请你饶恕我吧,求你不要杀我!”

“我非杀你不可!告诉我吧,你希望怎么死?”

“我救了你的命,难道你就不能看在这点情面上饶了我吗?”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别多说了,你是非死不可的。”

渔翁绝望之余,心想——他只是个魔鬼,而我是堂堂的人类。万能之神安拉给了我人的智慧,我应该用计谋对付他呀。我将以计谋和理智,压倒他的妖气——于是,他对魔鬼说:“你真的一定要杀我吗?”

“不错。”

“我以万能之神安拉的名义求你,我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魔鬼听到安拉的大名,不由得颤抖了一下,说道:“好的,你问吧,说简单些。”

“当初你是住在这个胆瓶里的,这真是奇怪极了。这个胆瓶按理说连你的一只手也容纳不了,更容纳不了你的一条腿,它是怎样容纳你这样庞大的身体的呢?”

“你不相信我当初就在这个瓶子里吗?”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难以相信。”

这时魔鬼得意起来,他摇身变为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了胆瓶。

渔翁等青烟全都进入瓶中后,迅速拾起盖着印的锡封,塞住瓶口,然后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么个死法?”

魔鬼的身体禁锢在瓶中,要脱身而出,却被苏里曼的印章挡住,无法再回到外面来,这才知道自己受了渔翁的骗,惊惶之余,他说道:“渔翁,饶了我吧,让我好好地报答你。”

“该死的魔鬼!你还想欺骗我吗?假若你不存心危害我,万能之神安拉一定会饶恕你的,可是你一心一意要杀我,我当然要把你装入胆瓶,抛入大海呀!”

魔鬼哀求道:“凭安拉的名义,你不能这样做!我虽然做了违背良心的事,但你是善良的人类呀,你应该原谅我。古人说:作恶者以怨报德,他的坏行为将使他自食其果——我现在已经完全醒悟了!”

“你别说了,我一定要把你投入海里,让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当初我解救了你,你却非杀我不可,可见你是坏透了。我不仅要把你扔进大海,而且还要盖间房子,在这里住下,从此不让人们在这块海面打渔。我要告诉人们,这里有个魔鬼,谁要把他从海里打捞出来,他反而会以怨报德,让那个人自己选择死亡的方法,被他杀害!”

魔鬼在瓶中吓得瑟瑟发抖,他尽量表示谦和地说道:“渔翁,放我出来吧!这正是你讲仁义的机会呢。我向你赌咒,今后我绝不危害你,而且还要给你一样东西,它能使你发财致富。”

“下流无耻的魔鬼呀!你这样说谎真是可笑。”渔翁把胆瓶拿到岸边,准备扔到海里去。

“不,我不敢说谎!”魔鬼在瓶中苦苦哀求道,“我虽然做尽坏事,但发过誓便一定会遵守诺言。以前曾有个渔夫恳求我赐他满载而归的鱼儿,我满足了他的愿望,但他许诺会报恩于我,却一直未曾实现——正因如此,我才对人类充满怨恨,发誓要杀死解救我的人。可是你,善良的渔翁,如果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将以真主安拉之名发誓,一定会报答于你的!”

渔翁心中暗暗吃惊——一切因缘竟是由自己而起。他不免有些犹豫起来。魔鬼还在不断哀求。渔翁见魔鬼以安拉的大名发了誓,终于被他说动,接受了魔鬼的要求。他们约定:渔翁释放魔鬼,魔鬼不可伤害渔翁,并且要以他的能力报答渔翁。

渔翁将瓶口打开,那一股青烟又从瓶中冒了出来,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逐渐汇集起来,变成那个狰狞的魔鬼。魔鬼一脱离胆瓶,立刻一脚把胆瓶踢到了海中。

渔翁见魔鬼把胆瓶踢到海中,大惊失色,暗自叹道: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他鼓起勇气说:“魔神大人,安拉说过‘你应践约,因为约言将是要受审查的。’你同我有约在先,发誓不欺骗我。你不违约,安拉就不会惩罚你。因为安拉尽管宽容,却从不疏忽大意。”

魔鬼盯着渔翁,继而哈哈大笑起来。笑毕,他拔脚向前走,边走边说道:“渔翁,你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个地方。”

第四章 朱特和摩洛哥人的故事(一)

“什么……你说,要读一个故事给我听?”陆华仰躺在按摩床上,侧目望向旁边那位男士,诧异地问道。

“是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的特别服务,有助于您彻底放松身心。”男士礼貌地回答。

陆华不习惯这种贵族式的服务,他不自在地说道:“可是,我更习惯自己看书……让别人跟我读,还真没试过。”

“我就请您试一下吧。配合着我们的按摩,感觉肯定会比自己看书舒服一百倍。”

“是吗……那好吧。”

“这杯西番莲汁,您还要喝点儿吗?”

“不了,一会儿再喝吧。”陆华摆手道。

“好的。那么,我开讲了。”男士将书翻开,“我给您读一个奇妙的故事,名字叫做‘朱特和摩洛哥人的故事’。”

按摩师的手伸向陆华的头部。

“朱特和摩洛哥人的故事”

从前,在希腊有一个商人叫哈迈。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叫萨勒,老二叫莫约,最小的叫朱特。哈迈和妻子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但他对小儿子朱特特别疼爱,结果使朱特遭到两个哥哥的嫉妒。

哈迈老了,看到两个大儿子老是歧视小儿子,深怕自己死后,小儿子会受欺负。为此,他邀请族人、法官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拿出自己的钱、物,摆在他们面前,说道:“请各位按照法律规定,将这些财物分为四份吧。”

大家遵照他的嘱咐,把财物分了出来。

哈迈把其中的三份分给三个儿子,自己留下一份,以资养老。然后,他说道:“我把我的全部财产都分给你们了,从此我不欠你们什么,你们兄弟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了。我活着的时候把财产分给你们,是为了免得我死后,你们为遗产而吵闹。我自己的这份养老金,将来用以维持你们母亲的生活。”

朱特真诚地向父亲道谢,但他的两个哥哥却认为父亲肯定还将什么宝贝藏了起来,以便日后悄悄拿给朱特。老大说道:“父亲,你是否真的将所有东西都拿出来了呢?”

哈迈摇着头叹息道:“我向真主发誓,我已将我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了。要说还剩下什么的话——”他指着墙边挂着的一张又小又脏的渔网说,“就只有这张我年轻时用过的破渔网了,你们谁想要的话,就尽管拿去吧。”

两个哥哥对破旧的渔网嗤之以鼻。朱特说:“父亲,就请你把这张渔网给我吧,它虽然不值钱,却是很好的谋生工具,也许以后能派上用场呢。”

哈迈微笑着点头,亲自走过去将渔网从墙上取下来,将它交给小儿子,并轻声道:“朱特,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你将这张渔网收好,日后自然会明白它的价值。”

朱特愣了愣,不明白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哈迈没有再作解释,朱特也就没有再问。

不久,哈迈死了。

由于对财产的分配不满,老大、老二一同去找朱特的麻烦,要他再交出一些财物。他们对他说:“父亲肯定瞒着我们把更多的财产都给了你。”

朱特立刻否认,但两个哥哥却不相信。于是兄弟之间争吵不休,以至告上了法庭。当日分家在场的人都到庭作证,法官根据事实,制止了朱特两个哥哥的勒索。官司打下来,朱特和他的两个哥哥都花了钱,谁也没占到便宜。

不久,朱特的两个哥哥又去告发他。为了打官司,双方又花了不少冤枉钱。

官司没赢,朱特的两个哥哥始终不甘心,老想夺走他的财产。他们开始走歪门路,出钱贿赂贪官污吏。朱特也疲于应付,老是陪着花冤枉钱。兄弟三人的钱财一天天地落到贪官污吏手中,终于都变成了穷光蛋。

老大和老二穷得没有办法,这才去找老母亲,用尽各种手段哄骗她、欺负她,最后撵她走。他们霸占了母亲的财产,母亲哭哭啼啼地找到朱特,说:“你的两个哥哥打我,赶我走,还抢了我的财产。”边说变咒骂起来。

朱特安慰她道:“妈妈,别骂了。他们这样忤逆不孝,会受到安拉惩罚的。妈妈,现在我一贫如洗,两个哥哥也穷得要命。弟兄不和睦,打了几场官司,半点好处没有得到,反而把父亲留下的财产都花光了,叫别人讥笑我们。现在,总不能为了他们不孝,我又去跟他们争吵,再去打官司吧?算了,您暂且在我这儿住下,我俭省些供养您。只希望您能替我祈祷。至于两个哥哥,安拉会惩罚他们的。”

母亲担忧地说:“可是,儿子呀,你的钱也全花光了,我们以后怎么生活呢?”

“托父亲的福,他在分配财产的时候将用以谋生的渔网留给了我。我往后可以打渔为生。”

就这样,朱特拿着鱼网去海里打鱼。但当他来到海滨,才发现自己这张渔网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在宽广的大海中撒网捕鱼。无奈之下,朱特想起城外有一片山岭,那山谷之间有一个小湖,看来,只能去那里碰碰运气了。

朱特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被群山围绕的小湖,里面的鱼显然无法和大海相比,所以周围的渔民没有一个人上这儿来。但朱特的小网只能在湖里打鱼,便一个人来到这里,撒开渔网。第一网是空的,第二网也是空的,一条鱼也没有打到。他苦闷地念叨道:“难道这儿没有鱼吗?”然后走到湖的另一端,但仍然没打到鱼。他接连换了好些地方,从早到晚忙了一整天,却没有一点收获。

朱特发愁地背着鱼网悻悻而归,想着没有东西带回家去,母亲该怎么办呢。他抱着沉重的脚步,经过面包铺门前,看见不少人手中拿着钱买面包,面包铺生意兴隆,他颓丧地站在一边。卖面包的人对他说:“喂,朱特!买块面包吧!”他不吭声。

卖面包的又对他说:“如果手头没钱,你先拿去吃,以后给钱好了。”

“好吧,请赊五毛钱的面包给我吧。”

朱特拿了面包,感激地说:“我明天打了鱼之后,一定把钱给你!”

卖面包的人摆手道:“别放在心上。”

朱特匆匆赶回家中,将面包交给母亲。母亲以为朱特打到了鱼,并卖了钱换成面包,心中十分高兴。朱特在心中暗暗祈祷:明天安拉一定会保佑我的。

第二天一早,朱特便带着鱼网又去湖中打渔。但和昨天一样,忙活了一整天,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无奈,他只好背上空鱼网,踏上归途。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他只有再次来到面包铺。卖面包的看见他的窘况,没等他开口便把面包给他,对他说:“没关系,朱特。以后还我钱好了。”

朱特本想道歉,卖面包的却一个劲儿地说:“去吧,没关系。用不着客气,我见你一连两天拿着渔网空手而归,就知道你肯定没有收获,便什么都明白了。要是明天,或者是以后打不着鱼,你也只管来拿面包去吃。”

朱特心中十分感激,但同时也感到诧异,他问道:“好心的老板,你和我非亲非故,为什么愿意如此慷慨而大方地帮助我呢?”

卖面包的人说:“因为……我见你天天空手而归,料想你生活窘迫。我看你有些可怜,便想尽力帮助于你。”

朱特望了一下街边,那里蜷缩着两个乞丐,他指着他们问道:“可是,要说可怜的话,那两个乞丐或者是城中的一些又老又穷的人岂不是比我更加可怜吗?——您又为什么偏偏对我一个人如此大方呢?老板,请您告诉我实话好吗?”

面包铺老板迟疑片刻,说道:“好吧,朱特,我就告诉你实话。其实,是你的父亲哈迈,他在过世之前曾来找过我,对我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小儿子朱特拿着渔网空手而归,路过你的面包铺,你只管将面包赊给他——不久之后,你便会收到一笔意料之外的财富。’昨天,我见你果然拿着渔网空手路过我的面包铺,便照你父亲吩咐那样去做了。”

朱特听后心中十分惊讶,他没想到父亲在过世之前竟然就预料到了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境况。同时,他也想起父亲曾说过,那张渔网日后定有价值——可见自己在山谷的小湖中打鱼并非错误的选择,只是需要坚持而已。朱特再次拜谢面包铺老板,拿着面包回家了。

就这样,朱特一连在那个湖中打了七天的鱼,但每天都一无所获。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去面包铺赊面包。面包铺老板倒也十分爽快,对此毫无怨言,并且每天都对朱特热情相待。

第八天的时候,朱特仍旧怀着希望来到湖畔。正要下网,突然一个摩洛哥人出现在他面前。朱特仔细端详,见那人骑着一匹骡子、衣着考究,骡背上搭着绣花鞍袋。

那人从骡子上下来,亲切地问候:“你好,朱特。”

“先生,你好。”朱特回答他,心中十分纳闷——这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朱特,有一件事我要请你帮忙,你要是听我的,对你只会有好处,而且你会成为我的朋友呢。”

“先生,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一定听你的,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那好,你念念《古兰经》第一章吧。”

朱特于是念了《古兰经》的第一章。摩洛哥人取出一条丝带,对他说:“你用这根带子紧紧地绑住我的腰,把我推到湖里,然后你等着看——假如我的手伸出水面,你就赶快撒网打捞我:要是看见我的脚伸出水面,那就说明我死了。你不用害怕,也不用管我,你要做的就是把骡子牵到集市上去,交给一个叫密尔的犹太商人,他会赏你一百个金币,你拿着花吧,唯一的条件就是——你要替我保守这个秘密。”

朱特听了他的话,心中甚感疑惑,但还是答应照办。

摩洛哥人对他说:“绑紧点!”之后又说,

“快把我推下湖去吧。”朱特用力一推,他掉到了湖里。几分钟后,只见水面上露出两只脚。朱特明白这位先生已经淹死了,便照他的话,牵了骡子,来到集市上,远远地看见一个犹太人坐在那里。那人一见骡子,叹道:“人死了!”接着又说,“是贪心毁了他呀!”于是从朱特手中收下骡子,给了他一百块金币,并叮嘱他好好保密。

朱特用这钱买了吃的。又到面包铺里还了面包钱。他给了面包铺老板十个金币,说道:“请您收下它吧,这是我对您的感谢。”

“感谢真主!你父亲真是料事如神,我果然得到意外的财富了!”面包铺老板欢天喜地地接过钱,对朱特说,“这些钱够你买一年的面包了!”

朱特接着去市场买了一些肉和菜回家,把食物和剩下的钱交给母亲,说道:“妈妈,替我把钱收好。这些钱够我们花一阵子的了。”

这天晚上,朱特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他又带着鱼网,来到了湖畔。他正准备张网打鱼,又见一个摩洛哥人骑着骡子,来到他的面前,骡背上搭着鼓鼓的鞍袋。这人对他说:“你好,朱特。”

“先生,您好。”朱特惊奇地回答。

“朱特,昨天有没有一个骑着这种骡子的摩洛哥人到你这儿来过?”

朱特心里害怕极了,不敢承认,怕他追问昨天那人的死因,把自己当作是凶手,只好一口否认:“我可没看见谁。”

“唉!那个人是我的同胞兄弟,他竟死在我的前面了。”

“我……什么也不知道。”

摩洛哥人皱起眉头说:“朱特,你应该跟我说实话。昨天,不是你绑住他的手臂,把他推下湖的吗?当时他还对你说‘如果我的手露出水面,你就撒网打捞我:要是我的脚露出水面,那就证明我死了。你把骡子牵去交给犹太商人密尔,他会给你一百金币的。’后来他的双脚露出水面,你把骡子牵去给那个犹太人,不是还得到了一百块金币吗?”

“你既然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还要问我呢?”朱特说。

“我请你把昨天做过的那件事,同样做一次。这次是我要下水,好吗?”

说着他取出一条丝带,交给朱特,说:“捆住我的腰,推我下水。假如我同我兄弟一样不幸的话,请你把骡子牵去交给犹太人,向他索要一百块金币。行了,动手吧。”

朱特心中十分疑惑,但还是照他的吩咐做了。

一会儿,朱特瞧见他的两只脚浮出水面,心想:“又淹死了!真主呀,这些摩洛哥人是不是都疯了,一个个地跳到这湖中去送死!”之后,朱特牵着骡子回到城里。

犹太人看见他,叹口气说:“又死了一个!”

“你多保重吧。”朱特安慰他。

“这是贪得无厌的下场。”犹太人说着,给朱特一百金币,收下了骡子。

朱特怀踹着金币,欢欢喜喜地回到家中,把钱交给母亲。母亲感到惊讶,问道:“儿啊,你怎么可能每天都弄来这么多钱?打渔可是不会赚这么多钱的啊!你该不会是做了什么犯法的事吧?”

朱特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母亲。母亲听完说道:“儿啊,这件事听起来十分蹊跷,我怕你惹出什么祸事来。从明天起,你别上哥伦湖去捕鱼了。”

朱特说:“妈,是他们自愿这么干的。况且做这种事,不费吹灰之力,每天就可挣一百个金币啊!既然有这种美事,我为什么不去呢?”

母亲无言以对,但心中却隐隐不安。

第五章 奇怪的巧合

“……王子把舞鞋拿给灰姑娘穿,鞋子穿在她脚上就像是专门为她做的一样。他走上前去仔细看清楚她的脸后,认出了她,马上兴奋地说道:

‘这才是我真正的新娘!’继母和她的两个姐姐大吃一惊。当王子把灰姑娘扶上马时,她们气得脸都发白了。眼睁睁地看着王子把她带走。他们来到榛树边时,小白鸽飞上前来,停在灰姑娘的肩上。他们一起向王宫走去。”

年轻、英俊的朗读者将书合拢,微笑道:“故事讲完了。”

与此同时,按摩师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他对兰茜说道:“小姐,今天的按摩结束了。”

“啊……结束了?”兰茜神情恍惚地说,仿佛刚从一个美梦中极不情愿地醒来。

“是的,到一个小时了——欢迎您明天再来。”按摩师礼貌地说。

另一边,柯顿的按摩在同一时间结束,他的按摩师也礼貌地告知他,今天的按摩结束了。柯顿眨了眨眼睛,像是不敢相信已经过了一个小时,在刚才那种无比享受的状态下,他感觉时间最多只过了二十分钟。直到他看了自己手表上的时间后,才极不情愿地从按摩床上坐了起来。随即,他向读故事的人问道:“我还没把这个故事听完啊——我想知道魔鬼会把渔翁带到一个什么地方去。”

读故事的人带着歉意说:“对不起,我们这儿的规矩是按摩一结束,故事也就不再接着讲了。不过,您明天继续来,我就会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柯顿是个急脾气,最不能接受这种吊胃口的事。但无奈这里是营业性场所,何况又是肖恩请客来的,便不好做过份要求,只有悻悻然地下床来,走出自己的这一空单间——外面陆华、肖恩和兰茜已经等在门口了——每个人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四人走到柜台,服务台小姐冲他们点了点头,说道:“一共是840元,请问四位是付现金还是刷卡?”

肖恩从口袋中摸出信用卡结账。之后,服务小姐恭敬地弯腰致礼道:“请四位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出门之后,兰茜吐了下舌头:“840元,这也太贵了吧。”

肖恩说:“别管这个。你们就说感觉怎么样吧。”

“嗯……是挺不错的。”陆华一副心醉神驰的样子,“我总感觉,那个跟我讲故事的人把故事都读到我心里去了,让我感觉不像是在听,而是身临其境一样,极具真实感。”

“是啊。”兰茜连连点头道,“我闭着眼睛听故事,感觉自己就像是成了故事中的人一样。啊——”兰茜双手抱在胸前,满脸陶醉,“特别是——那个跟我读故事的帅哥长得就像约翰尼?德普,而且声音温柔、动听——我整个人都快要融化了!”

柯顿不以为然地撇了下嘴:“别犯花痴了好不好,兰茜。”兰茜瞪了他一眼。

肖恩望着他说:“那你呢,柯顿,你是什么感觉——说实话哦。”

柯顿故作无所谓地说:“当然,按摩的时候是挺舒服的,听故事也蛮享受。可是,有一个让我很不舒服的地方——我还没把那故事听完呢,时间就到了,读故事的人叫我下次继续——这不是摆明了吊人胃口吗?”

陆华说:“我也是这样,没把那故事听完,真可惜。”

肖恩笑道:“这正是这家按摩馆的魅力所在,这样才能吸引你下次又来啊——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为什么会连着来这么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