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前方并没有敌人。”在独孤云峥策马环视的时候,看到了前方先锋发出信号的部下已经来报,而这已经让奉天的将士们也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沉重和未知。

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一路行来,他们对于即将面对的敌人却是一无所知,这分无知也让他们的信心大打折扣,更让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谨慎前行。”独孤云峥稍作思索,还是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然这一路,他们依旧没有碰到任何的敌对势力,他们依旧一路畅行。

直到他们到达了桂安城门外,他们依旧没有看到一个大同士兵的身影,本该有守城士兵的城门口也是空无一人,唯一正常的就是那紧闭的城门。

遥遥看去,明显的就能感觉出,这分明就是一个人去楼空的空城。

空城,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将会不战而胜?

不,任谁都不会这么认为,只因为他们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更何况是战场之上。

“王爷,这里?”审视了一会,尾随其后的一名副将低声询问。

“小心。”独孤云峥目不转睛的看着城门上猎猎作响的旗帜,在月光下显得那么的空响。

“王爷小心。”就在一切都空寂的时候,城门之上突然燃起了整齐而明亮的火把,瞬间,城门上下,一片通亮。

第233章

随着桂安城城门上的火把林立,一个个身着盔甲的战士也同样出现在了独孤云峥的视线里。

紧紧的盯着城门上方,独孤云峥知道,即将看到的就是此次战役的对手。

没有了之前的猜测和彷徨,站在城门下不远处的独孤云峥,真正面对敌人的时候,却出奇的达到了心灵的安定。

“贵客临门,儿郎们速速打开城门,夹道欢迎奉天最为神勇的卫国王驾到。”随着含有喜庆意味的话语传开,看着原本紧闭的城门徐徐打开,看着大同的将士列队欢迎。

独孤云峥的心一颤,看向城墙上,在火把下显现真容的说话者,那一头的银发在火把的照射下,更显得那么的清晰明了。

狭长的双眸有着意味不明的光芒,唇角的笑容有着老友前来的愉悦。

此情此景,有谁能想到,他们会是生死难以共存的敌对双方,更不会有人想到,他们是同父异母的手足兄弟。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里见到墨良,更不会想到,墨良会有这种方式和他见面。

“卫国王,不,或许朕该改口叫一声皇兄,久违了。”随着那低沉的话语吐出,独孤云峥的身侧即刻传来了震惊的吸气声,不用回头,不用侧目,独孤云峥知道,这一仗,他已经不战而败了。

与敌对阵时刻,军心却动摇了,他作为将领,他用血汗建立的威信在这一刻,被动摇,被冲刷了。

“没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让王兄忘了绝殇,还真是让寡人心寒啊。”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已经点明了来者的身份,虽然那一头的银发已经在奉天的将士面前表明了他大同皇帝的身份,可是另一层身份却也在这一刻揭露了。

叫卫国王独孤云峥王兄名叫绝殇的男子,奉天的将士们再迟钝也意识到了这个站在城门之上的男子是谁了。

奉天曾经的太子独孤绝殇,如不是他的离奇失踪,当今的轩辕皇也不可能登基为帝。

他,独孤绝殇才是奉天真正的皇位继承者,是奉天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王兄此次奉旨前来,是为与大同为敌吗?没想到轩辕皇到现在还不死心,他以为寡人还是当年的太子吗?还是那个没有反抗之力的少年吗?”语调一变,原本的愉悦变成了手足相残的悲哀以及忍无可忍的愤怒。

“吾皇从奉天死里逃生,空手建立了大同王国,只为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之前的前仇旧恨吾皇已经含血吞下,并非惧怕奉天,只因吾皇心中还念及同胞情谊,不忍手足相残,更不想因为此个人恩怨,让天下百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不想轩辕皇不但不体谅吾皇的此番仁厚宽大之情,反而狼子野心,竟然伙同大同逆贼里应外合想要侵犯我大同,实乃欺人太甚,士可忍孰不可忍,吾皇在不反抗,还当我大同天子没了血性,可以任由拿捏,说到底,吾皇本是奉天太子,这奉天本就应该是吾皇的天下,他独孤韵理当退位谦让,归还皇位。”站在墨良身旁的青峰一席话说的慷慨激昂,立即引得大同将士士气高涨,热血澎湃,齐声高呼:天佑吾皇,收复奉天,一统天下。

相形之下,独孤云峥一行人马,只能沉默的看着声音震天的大同将士。

奉天军队虽然因为这一意外消息而显得有些惊疑不定,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半步,这分军纪让高高在上的墨良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从这一刻,他不在只是大同的皇帝墨良,他还是奉天的前太子独孤绝殇,统一天下,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自此大同军队大举攻进奉天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口号,独孤韵准备好迎接他的回击吧。

“王兄,若是还有兄弟情义的话,那么就带兵入城吧,朕理当款待;如若不念同胞情义,那么......。”随着墨良的话一出口,城墙上面顿时布满了弓弩手,密密麻麻的弓箭支支对准了他们。

一边是敞开的城门,一边是蓄势待发的弓箭,是兄弟还是敌人,看似一切都在独孤云峥的一念之间。

入城,那是独孤云峥绝对不会做出的抉择,来此之前,他早就做好了恩断义绝的准备,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迎战他的会是墨良本人。

那么唯一的抉择就是与之为敌,可是,此时此刻,想要战胜墨良,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只因奉天的将士已经军心动摇了。

想要重新凝聚军心,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否认墨良的身份,可是......

看着城墙上那正看向自己的身影,感受那了然的视线,独孤云峥的心一沉。

“奉天的前太子独孤绝殇早在多年前遇刺身亡,大同皇帝此番话语从何说起,本王此次率兵前来,只为向大同帝讨个说法,大同内乱本是大同之事,可是却祸及我奉天无辜百姓,践踏我奉天国界,还请大同帝给吾皇一个答复,好给吾皇一个交代。”并没有因为墨良的一番话语而乱了分寸,独孤云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身后疑虑重重的将士们稍稍定下了心神,也明确的否定了墨良就是独孤绝殇的事实,更把出兵大同变成了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

“这就是奉天大名鼎鼎的卫国王,可想仁义之君轩辕皇也不过尔尔,难怪......”带着兴叹的意味,墨良似乎体悟到了什么,看向独孤云峥的视线瞬间没有了任何的情绪,除了漠然还是漠然。

“卫国王,尔等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本领吾等早就料到了,只不过青峰斗胆,替吾皇征询一事,还请卫国王给以答复,奉天的皇太后,也可说是奉天的皇后现在身在何方?轩辕皇之所以违背伦常,册封先前的太后为皇后,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吾皇生死未明,轩辕皇军事情报吾皇归来,危及皇位,这才变相的拘禁皇后吗?只因为普天之下,谁都知道,当年的太子就是太后的命,反之亦然,轩辕皇不就是想用太后牵制太子吗?太后失踪之前不是还传出太后双目失明,皇子失踪的消息吗?随即就传出了皇子遇害,太后和公主一同失踪的消息,这说明了什么?青峰怀疑太后早就遭到了轩辕皇的毒手,只不过却秘而不宣,只因知道,太后一旦有何意外,那么吾皇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不知卫国王对此作何答复?”青峰的话一出,独孤云峥本安定的心再次浮动,难道青青真的已经......

不,绝不可能,轩辕皇不是还在四处找寻的吗?

再说,轩辕皇对青青的情意他们弟兄可都看在眼里,轩辕皇不会伤害青青的。

可是,真的不会吗?

这分坚定,也有了动摇。

“这是我朝皇室之事,丞相大人似乎过于关心了。”一句话,没有认可,也没有辩解,他可以否认独孤绝殇的身份,可是让他一同否决青青,他真的做不到。

“夫人是我等再生父母,如果不是夫人,吾等早就在荒野中尸骨无存,如果不是夫人有先见之明,让吾等暗中保护吾皇,吾皇可能就真的成了传说中的太子了。”这是青峰首次表达了对青青的感恩之情,他们不能守护夫人,可他们却能守护夫人的命脉,他们一直竭力而为之。

“卫国王,你回去转告独孤韵,我墨良,也是独孤绝殇,从此将不再保持沉默,之前所受到的,我会一样样的还回去;失去的,将会一件件的拿回来。”墨良冷冷的扫向立于马背上的独孤云峥,冷声说道。

只希望独孤云峥能够识时务,退兵离开,否则就不能怪他手下无情了。

对于独孤云峥的反应,他早就预料到了,独孤云峥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将领,就算他同样受到轩辕皇的排挤,但是他的心还是在奉天。

当然,和独孤云峥对阵,这不是一场容易的战役,但是再难,他也不会示弱手软,只因这一战,关系着大同和奉天之后的战事倒向,他又怎会轻视。

想必轩辕皇也看到了这一点,才派出了卫国王。

之前的一番话,为的也不过是让独孤云峥的队伍军心动摇,为的也不过是让多疑的轩辕皇知道,他大同的帝王承认了独孤云峥的身份,并且对他示了好。

虽然独孤云峥已经明确的否认了,虽然独孤云峥从始至终都站在独孤韵的那边,但是,独孤韵却不会再那么的相信他。

这才是此番话的目的,也是想要更快捷的拿下首场战役的一种手段。

“王爷,休得和他们浪费口舌,大同帝就在这里,只要我们攻下城池,捉拿了大同帝,那么他的一派胡言自然会不攻而破。”眼看双方迟迟未动,相形之下,只因为这简短的对话,大同的士气却一直高涨,而奉天的士气就感觉有些不足,如果再拖延下去,他们就真的不战而改了。

作为副将的他,虽然坚信卫国王的忠诚,但是却不保证此番情景一旦传到皇上耳中,那会是怎么一回光景。

“捉拿大同帝,卫我河山。”一瞬间,奉天军队也是情绪激昂,杀气腾腾。

“收复奉天,一统天下。”另一边,将士们也齐声高呼,大有一声令下,就会勇往直前的忘我气概。

“卫国王,不要让培养你的人失望。”随着城门的轰然关闭,城墙上的墨良给出了战斗的信号。

“今日本王就领教领教大同帝少年天子的神威。”闻言,独孤云峥也是目露雄光,双足在马背上一点,人已经直扑墨良而去。

“放箭。”

“杀。”

只听得万箭齐发的声音响起,腾空的独孤云峥半途转身回旋,避开了直射而来的箭雨。

不进则退,就在独孤云峥回落的同时,一道身影却已经无畏的从城门之上跃下,紧接着大同的将士纷纷跃下,这一反固守城墙的战术,省去了奉天军士的强攻,却也直接找上了奉天军队的主要统帅。

同是铿锵男儿,同是热血好儿郎,为的是心中的那一份信念,那一份忠诚,各为其主,浴血奋战。

只听得兵器交接的声响,只听得拼命厮杀的呐喊,战场中,再也找不到谁或谁。

每个人都只知道杀,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杀,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杀,躯体只有一个动作--杀。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已经分不清漫天飞舞的是别人的血还是自己的,只要还有命在,还能挥动手中的兵器,那么他们就不会停下这一切。

厮杀声,呐喊声,在桂安城整整回荡了三天三夜,城内的百姓虽然闭户而居,但是那厮杀的声音却绵绵不绝的传入他们的耳中,关于城墙上的一段对话同样没有遗漏的在桂安城中蔓延开来。

在桂安城内的每一条巷道内,都可以看见身着盔甲的大同将士,脸色凝重,紧握兵器,肃穆的在原地等候命令。

他们的任务不止有阻击偷袭而来的队伍,更重要的是尽力保护城中百姓不受屠戮。

虽然此番战役由他们的天子亲征,更有如神祗一般的丞相陪同,他们有着必胜的信心,可是却没有人会忘忽职守,只因为,从不轻敌,是他们大同军士一贯的作风,更是大同军队能够壮大,战无不胜的准则。

更何况,此番的对手是奉天最有名的卫国王,这个让大同天子都高度褒奖的男了。

突然间,只见巷道中的将士们奔跑而行,就听得兵器相交的声音在城内响起。

“杀,打开城门,连同卫国王一同活禽白发妖孽。”只听得喊杀声越来越近,可想这些大同士兵根本就不是来者的对手。

“楚帝,久候了。”就在接近城门的时候,大同的战将张武已经持枪而立,一身戎装,当年的小将已经成为了大同的战神。

没想到,果然不出皇上所料,这桂安城,奉天军队攻城之日,必将会是前朝余孽聚集之时。

小小的桂安城,大同将士腹背受敌,可是即便如此,在大同军士的脸上却看不到丁点的恐惧和退缩。

“张将军,寡人知道你是聪明人,孰胜孰负,将军心中自有定夺,将军是个人才,何不择木而栖,也不负娇妻美眷。”就在这胜利在望的一刻,萧一寒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想当年,张武对文若鸢的一片痴心可是日月可鉴,天下皆知,而文若鸢是楚国人,文氏一门在亡国时,也是家破人亡,对于大同国君,文若鸢必然是仇恨的。

按照张武对妻子的执着,唯一的突然点就只能从文若鸢入手。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张武只知,楚帝若想打开城门,那么只能从在下的尸体上踏过,否则,别无他路。”对于萧一寒的策反,张武早有所准备,文若鸢是他的挚爱,但是他是军人,他有他的职责和使命,他有军人的大义和热血。

面对国和家的时候,他知道该如何抉择。

只因为,他深深的知道了一个道理,没有国哪有家。

当年的云壤,虽然为国,可是作为云壤的子民,他的感受他终生不会遗忘。

只有国强,百姓才能挺起脊梁做人。

就算这一仗,桂安城失守,他也会选择和皇上同肩作战,生死与共。

“真是不识时务。”时间就是胜算,萧一寒不在废话,只要打开了城门,只要奉天的军队一攻进桂安城,就意味着大同被打开了缺口。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他不会再错失机会。

城里城外,厮杀声变得那么的贴近,大同军士们在奋力杀敌的同时,却也在尽力的保护着百姓不受伤害。

为此,他们尽可能的宁愿自己受伤,也不会让敌人杀进民宅。

敌人似是看到了大同军士的这一弱点,不停的攻向民宅,肆意的想要屠杀百姓,目的只是诱杀大同军士。

看着一个个大同军士舍生忘死的保护百姓,因为惧怕战争而躲在家中却依旧不得安宁的百姓们不再保持沉默了,随着几个血性少年的挺身而出,百姓们蜂拥而出,虽然他们手中没有锋利的兵器,他们有的只是简陋的农耕器具,但是当这看似是乌合之众的百姓们一拥而上的时候,却也为奋力杀敌的大同军士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也为大同的军士们注入了力量。

“杀死逆贼,保护皇上。”简简单单的话语,一波波的传出城去,传到浴血奋战的将士耳中,都不由为之一振。

“大同儿郎们,听到了吗?我大同的子民正为我们呐喊助威,我们不能辜负了百姓别的厚望,杀啊。”墨良袖子往脸上一擦,高声喊道,狭长的双眸中有着点点波光。

“杀”随着喊杀声响起,桂安城内外硝烟不尽。

第234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任何执政者都必须得知道的真理,一旦失去了民心,那么就算有在强的军队,在雄厚的家族势力,那也只能是一代枭雄,而不会是万民之主。

在这场势力均衡的战役中,桂安城的百姓毋庸置疑的在无形中成为了大同军队的后备军,为大同的官兵们担负起了后勤的保障工作。

人心齐必定士气足,即使面对的是连续倒下的同胞,即使伤痛和死亡一直在云绕着将士们,但是进攻者和守卫者,不同的立场却有着不同的信念。

“皇上,援兵到了,是否......”就在三天拼杀之后的间隙,青峰的眉宇间一扫之前的凝重,带来了好消息。

只不过,看着一身同样狼狈的墨良,他却知道,这个消息也只能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而不可能真正的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只因为,这一场战役,明为奉天和大同的首战,其也是墨良和独孤云峥两人之间的一个较量。

先锋部队,加上后续部队,总共八万军士,这是奉天军队的总体力量,却也是奉天最为有力的一支部队。

墨良此次所带并将也是八万,不多不少,从沙场点兵的那一刻,青峰就已经意识到,这对于墨良来说,并不仅仅代表了国家。

“人是否抵达奉天了?”墨良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露出任何的神情,狭长的双眸中显露的是另一种思绪。

“还未有消息传来,不过,皇上放心吧,仇将军一定会完成任务的。”青峰的神情也为此而一肃,让十万大军化整为零,直入奉天京都,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奉天出兵已经引开了奉天最有实力的卫国王,但是滞留奉天的几位王爷却也不是吃素的,即使仇子云能一举拿下奉天京都,却也不一定能肃清奉天势力。

“内忧外患,朕要让独孤韵尝尝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滋味。”墨良狭长的双眸中显现的是一抹复杂的不完全为仇恨的语气。

“皇上为何?”攻进奉天皇宫,这青峰并不担心,毕竟仇子云是皇上亲自挑选的少年英才,如果没有那份能力的话,皇上又何必大费周章的陪他演了一出昏君贤臣的戏码。

只不过,为何不直接拿下独孤韵,毕竟斩草不除根,这并不是墨良的做事风格。

与成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

这可是他们从事的第一原则,可是为何皇上却要让轩辕皇有机会逃离呢?

难道墨良对独孤韵还存有兄弟情谊吗?

“青峰,朕要让他亲口承认朕的身份,那么朕得奉天就必将理直气壮,顺应天意了。”墨良并无半点隐瞒之意,更没有虚伪的兄友弟恭的拳拳情意,有的只是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的考虑。

“青峰,传朕旨意,击休兵鼓。”稍作休整,墨良下达了让人意外的旨意。

“王爷,难道大同已经无兵可出了,我们趁势追击,一举拿下桂安城吧。”看着撤退的大同兵士,看着桂安城门上独自飘扬的大同战旗,独孤云峥略显疲惫的双眸中并没有胜利在望的喜悦,反而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不详之兆。

此次战役,完全是军人对军人的战争,没有出现独孤云峥之前打探得知的那种特属于大同帝的影子部队的出现。

传说中的影子部队,每到之处所向披靡,其手段敏捷狠辣,对方完全没有还击之力。

有些事情,虽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他的心里却有种不言而喻的认同,这就是大同帝的实力,他不止是一个出色的皇帝,更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就在独孤云峥审视战场的同时,城门却轰然打开,只要他一声令下,奉天军队就能长驱直入,直捣黄龙。

可是,不愧是独孤云峥亲带的精兵,没有人面对这机会雀跃冒然,有的反而是更加谨慎的审视。

“撤出十里,就地扎营。”面对这貌似空城计的桂安城,独孤云峥没有冒然进攻,反而率兵后撤十里,在一个攻守皆备的地方安寨扎营。

“王爷,胜利在望,为何要撤军?”虽然异于独孤云峥的军令,但是副将却也没有当着将士的面提出质疑,反而是在撤军之后,单独询问于独孤云峥。

“我国境内可有军情传来?”没有回答将士的疑问,独孤云峥反而问出了一个让副将诧异的问题。

“王爷何意?”两国交战,王爷关注的不是眼前形势反而是万里之外的本国情形,这是否有些太过于谨小慎微!

“本王休书一封,副将亲自送交贤王殿下,切不可延误。”独孤云峥眉头深琐,提笔而就,而这却让一旁的副将虽然能感受到卫国王的忧虑,但是却不知为何?

“要快,记得,活着把信送到。”独孤云峥把信交到副将的时候,坚定的双眸有的是信任的目光和寄托。

“王爷明明知道末将......”副将难以置信的看着独孤云峥,想要说什么,却被独孤云峥抬起的手制止了。

“将军是我奉天的栋梁,本王相信,将军一心报效吾皇,这已足以。”独孤云峥的话一出口,副将的脸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男儿坚毅的感动和泪光。

“吕继忠一定不负王爷使命,亲手把信交到贤王殿下手中。”明知自己是皇上安排在卫国王身边的一颗棋子,可是卫国王不但没有因此而排斥他,反而待他如同其他的将士弟兄一般,此刻还委以重任,这份胸襟,他终身难忘。

一骑快马连夜赶回奉天,尘烟过后,两道身影却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容。

“大人,为何要放走他?”尾随青峰一同前来验证皇上猜测的小兵不解的问道。

不明白丞相青峰大人明明猜到敌人会派人回朝送信,为何却又不拦截下来,反而要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开。

“卫国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着人马离去的方向,青峰忍不住叹息。

只可惜一代英才就此就要淹没在这滚滚红尘中了。

“大人此话怎解?”小兵挠了挠头,疑惑的问道。

这卫国王也算是他从军以来,见过的最厉害的敌人了,他还没有见过那个人能和皇上和丞相大人亲率的战役中维持不败的。

更何况,就算是他们打开了城门,也不见他上当的人,这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慢慢你就会知道了。”青峰微微一笑,对于大同帝,他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的大同帝不在是他们誓死相随时的那个青葱少年了,他已经是一个有着帝王谋略的天子了。

虽然大同已经成立多年,虽然大山帝已经称帝多年,但是此时此刻,青峰也才再一次的从心底里认识到了何为帝王?何为谋略?

就在吕继忠舍生忘死赶回奉天的途中,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逃亡难民直涌入奉天境内,边关处,难民们因为没有通关碟文只能徘徊在城门之外,放眼看去,就只看到成群的难民促膝而坐,看上去一片荒凉疾苦。

但是,放眼扫去,却让人有些惊叹,这些人中,大多是年少男子,吕继忠不由皱起了眉头,提高了警惕。

正想仔细盘查的时候,却看到了让他放心的一幕,那就是这些看似健壮的男子,或多或少都有着残疾,不是手臂没了,就是双腿不便,一瘸一拐的。

这些人,就算是朝廷征兵,那也是不要的。

在乡中,却也失去了该有的劳动力,沦为贫民,因为战乱成为了难民,却也情有可原。

心中虽然放松了警惕,但是该问的他还是会问。

“这些难民从何而来,为何直奔京城而来?”面对前来相迎的地方官吏,吕继忠问道。

“回大人,这些难民都是西南地区,受盗匪欺凌无家可归之人,听说前太子复活,正招兵买马,为了躲避战乱,这才出来避难的。”看着随处可见的难民,官吏的脸上也有着沉重和担忧,毕竟不管哪个地方,出现了那么多的难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可有上报实情?”闻言,对于所见所闻,吕继忠的判断更明确了,这些人必然是不想卷入政权争斗中,这才离乡背井的逃出来了。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难道皇上就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吗?

就算皇上没有得到,作为属地封王的淮南王和落凌王也该获悉此景,难道他们都没有做出应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