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白和靖安都有些不解的看向红衣:不过是有一点儿疑虑,如果郡主刚刚说得就是真的,那也就没有什么事儿,日后只要想办法得到那个古本也就是了,为什么又说起了这样的话来?

靖安看了一眼楚一白,他有些歉意:看来楚一白是对的,郡主是真地有什么话难以说出口,但被自己两句话逼得不得说了。

靖安诚恳地看向红衣道:“王妹,你的人如何为兄当然明白,有什么事儿你也不用说了,都是小兄愚笨才会让你如此为难。王妹,你现在什么话也不用再说,日后有什么事情只要你说是便是,说不是便不是,为兄绝不会有一点儿疑虑,王妹尽管放心就是。”

楚一白点头:“郡主,其实这都是小事儿,不说也罢。说起来,我们楚家不过是格于当年地一句誓言才守在京中这么多年,只要有一日把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一一擒获,我们父子便可以功成身退了。所以,关于王妹的事情与大节无碍,不用再说了,自家兄妹有什么相信不相信,你的话做兄长的没有不相信的道理。”

红衣少少的感动了一下:“兄长们的拳拳心意,小妹都知道。兄长们如此相待小妹,小妹岂能无报?”

红衣顿了一下,然后正容说道:“有些人会有些秘密,不能对人言或是不想对人言,但是绝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人,如果说出来受伤害的反而是她自身。所以,有一些事情小妹只能说出我所知道的,但我为什么会知道却不能说出来,还请兄长们原谅。”

靖安道:“王妹,你不要再说了。真正细究,是小兄我应该求得王妹的原谅才是。我今日看来真得是吃酒吃多了些,居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真让小兄无颜再见王妹了。”爬下面壁去了。

二百三十七魏明的秘密与道士的丹方

靖安说完红衣答道:“王兄这是说什么话?此事哪有什么对错,就算有对错,古人也有言,不知者不罪。”

楚一白道:“妹妹,你想说什么你就说,想说多少就说多少,你不说也没有对不起哪个。我不会为难妹妹,靖安想来也不会,妹妹自管安心就是。”

红衣起身福了下去:“谢两位兄长对小妹的关爱。”靖安二人连忙还了一礼,三人又重新坐下。

红衣这才说道:“我因为一些特别的缘故而知道了魏明的一点儿底细,但是却绝不能让他知道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不然我不是被他所迫做绝不愿意做得事情,就是立刻便有杀身之祸。”

楚一白与靖安的脸色都变了,虽然不明白一个大家闺秀怎么会有特别的秘密,但是让他们更心惊的就是,那个魏明居然会因此能迫使郡主低头。

在靖安与楚一白看来,红衣是一个自主、聪慧的女子,而且骨子里非常要强,自认识她以来,她并不曾因为怕过谁而屈服,同男儿一样有担当,说是奇女子也不过。这个魏明是什么来路,居然能使红衣如此忌惮?楚一白与靖安对魏明越发的好奇起来。

楚一白道:“妹妹自己的事情不用说,那与眼下的大事儿根本没有关系,只要你说一说魏明此人便可。此事出得你口,入得我们二人之耳,绝不会传到他人耳中。”

靖安点头:“就像楚小子所说,王妹。你的事情如果哪日有需要我们之处。只要开口就可,不需要给我们什么理由,你是我们的妹妹,只凭这一点儿就足矣;其它地事情,还是那句话,你想说就说,不想说便罢。”

红衣谢过了二人道:“以我猜想,魏明此人会做得新奇东西不止这一些。只是他能不能做出来就不好说了。”

楚一白皱眉头想道:“他还会做什么?武器吗?”

红衣想了想后答道:“我想应该不会了,不过他是不是会改进现有的武器我就不知道了。”

楚一白沉思了起来。靖安地眉头也紧皱着。过了一会儿两个人几乎同时问道:“王妹(妹妹)。你是否会改进什么东西?”

红衣一愣便知道道他们也想改进一下武器。不过红衣地确不会。就算原来知道一些。轮回千百世都没有用到过。怕也早忘记了。

红衣摇头:“小妹惭愧。魏明会做什么我虽然知道。但是我却不会做。”

楚一白非常奇怪:红衣既然不会。而且还不认识魏明。为什么会知道魏明懂些什么呢?

靖安没有再问什么。他只是在想是不是要去找些能工巧匠来把武器改进一下呢?既然魏明能行。那么其它人应该也可以吧?就算一个人做不到。那么一群人总是可以地吧?

楚一白道:“妹妹可还知道魏明地其它事情?”

红衣低头想了一会儿道:“虽然还有一些。不过并不重要,不说也罢。只是此人计谋方面并不如何强,他只是懂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比如他能造出琉璃来。”

靖安听到这句话摇了摇头:“王妹,如果他哪天弄出一个月亮来我也不会奇怪了。”

红衣笑道:“那倒不会,王兄放心就是。”说到这里红衣忽然心中一惊,她想起了一样东西:火药。这种东西她记得也好似不难配出来的,只是具体由什么做得她可是不知道。

红衣看了一眼二人,犹豫了一下想到了父亲后一咬牙道:“我忽然想起他可能还会做一样可怕地东西,那种东西比神火油更厉害。”

靖安二人差点自椅子上跳了起来:什么东西这样厉害,如果真被他做出来了。那朝廷的兵将这不是明明上前送死吗?

红衣想了想,这个时代年节的时候人们只是烧装了硝石的竹子,以其声响来驱鬼邪求吉利,火药还没有才对。

红衣便把火药的特性描述了一番,听得靖安与楚一白眼睛都直了:这东西用在军事上岂不是杀伤力更大?而且使用灵活性比神火油器好太多了。

靖安二人都追问此种东西的配方,红衣哪里知道?三个人都沉默了,就算是知道了对方有这种东西。又能如何呢?

红衣忽然眼睛一亮:“你们可以去找炼丹的道士。把他们炼丹的配方取来,我们也许可以自其中找到那种东西地配方。”

楚一白与靖安这次听到红衣的话后更加的不解。不过他们都答应了下来:只要有法子可以试出来就可以。

红衣心知就算魏书生做出了火药,但是他能做出来的武器也十分有限。只是自己这方做到知已知彼后才可以稳操胜券。

随后,红衣又把一些二十一世纪平常人的习惯与常识性的东西,只要她还记得的都告诉给了楚一白与靖安----现在来说,这些都是魏明个人的特点了。

楚一白与靖安听完后非常震惊,也有很地方非常不解:魏明居然认为男女大防不算什么?

红衣想了想她在魏明府中地所见又道:“他现在依附了二王爷等人,我感觉他有些不知深浅起来。举个例子来说,他可能会认为大家应该尊重他,不能以尊卑差别相待于他,可是他却非常的瞧不起仆从,以上下之分待那些从人。”

靖安摇头道:“就算此人才情天下第一,以他的品性必不堪大任,不是成大事的人。”

红衣听到靖安这句话苦笑了一下说道:“王兄,那些诗词不是他所做,是他人的诗词他窃为己有罢了,而且他窃得不只是一个人的,所以才会让兄长们感觉他所做的诗词风格不同。”

楚一白与靖安都动容了,楚一白问道:“他如何窃来的?做那些诗词的人在哪里?”

靖安抚掌:“那些人当中一定有国之栋梁。”

红衣苦笑:“那些人兄长们莫要找了,你们是找不到的。”

楚一白同靖安都是一惊:“他们难道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红衣道:“嗯,我想他们应该都已经不在人世。”红衣在心里补了一句:在这个时空压根就不会有这些人。

靖安地脸色变了:“难不成已经全被魏明给害死了?”

红衣听到靖安的话一下子愣住了,正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呢,又听楚一白叹道:“那些人应该是都不在人世了,否则魏明如何会拿着他们诗词出来炫耀以求才名呢?”

楚一白想了一下又道:“作这些诗词的人也许是那些人找来的,因为诗人们品性高洁不肯与他们合污,是被那些人杀害了也未可知。”

红衣听到楚一白的话感觉非常好笑:“王兄,兄长,你们二人猜测的都不对。总之,写诗作词的人绝对找不到了,却不是那些人害死地,也不是魏明害死地。”

靖安与楚一白对视一眼:那魏明是如何得到的诗稿?楚一白把心中地疑问说了出来,红衣道:“兄长们见谅,我虽然知道但却不能说出来。”

靖安和楚一白也就明白此事的原因同红衣地秘密有关,虽然他们心痒难耐,很想知道原因,不过二人都没有问下去转而开始说些其他。

靖安叹息了一声:“古人诚不欺我,事出反常必为妖啊,魏明这人做得事情哪一件正常了?妖孽啊妖孽。”

楚一白点头:“说得对,此人真是一个妖孽。”

红衣听到二人的话心里一沉:自己的底细如果被二人知道,是否也会被他们归为妖孽一流呢?看来日后行事说话要千万小心,莫要做出什么让世人奇怪的事情才好。因为妖孽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活活烧死。

魏明的事情红衣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余下的就是不能说得东西。红衣三人又商议了一会儿,红衣便吩咐人去准备饭菜。

红衣起身道:“兄长们莫怪,小妹现在去看看英儿。”

靖安与楚一白都道:“同去方便吗?我们也要看看英儿如何了?我们一早来得时候便听李贵说了,英儿伤得不重吧?”靖安二人只知道英儿被贵祺打伤了,但是却不知道贵祺为什么打伤了英儿。二人都没有问过李贵:郡主的家事如何可以过问呢?

红衣笑道:“今日已晚,明日兄长再去看英儿吧。英儿知道你们要去看他,想来一定会很高兴的。”

楚一白二人一听便知道英儿现在一定在红衣的房内,当然不会坚持今日过去。再说红衣这个时候回房,也想洗漱更衣,哪里能让他们二人跟着前去呢?

红衣行礼后告退自去了,楚一白与靖安在厅上倒是一下子静默了下来:他们要好好想一想刚刚红衣所说的事情。

萧云飞在外面想了又想,还是不放心的进来同靖安二人见了礼:“王爷,楚先生,在下不过是一个侍卫,按说不该过问主子们的事情。只是我们家郡主待在下一干人等恩遇有加,在下万死难报其一。所以在下半胆,请王爷与楚先生能做到一诺千金。”

萧云飞说着话又躬身一礼:“王爷与楚先生恕在下无礼犯上了。”

今日开始恢复正常两更,看粉票加更。知道月初大家粉票不多,粉票今日只要能到七十票,小女就会为亲们加更一章好不好?谢谢亲们的支持。

二百三十八大功一件记谁身上?

靖安看向萧云飞,伸手一指身旁的椅子:“我可是自认识你之日就没有把你当作侍卫看待,我靖安的朋友不多,你可算是一个。来,坐下吧。王妹有你这样忠心的侍卫长是她的福份啊,我这做兄长的还要谢谢你呢。至于王妹刚刚所说的话你尽管放心,我这里是绝不会吐露一言半语。”

楚一白也笑道:“云飞,你什么时候学得这般饶舌了,你进来应该这样说:你们两个如果敢把我们郡主的话说了出去,我必取你们二人的项上人头!这样说话才像一介武士。你放心,我们哪里会不知道事情的严重?不要说他人了,就是皇上问起我也不会说得。”

楚一白听到红衣说出了火药(他当然还不知道这个名字)时,就立刻想起了神火油的事情,皇上那里决不能再让他知晓是红衣所说了,不然红衣说不定会被皇上用什么样的名义召进宫去呢----这绝不是红衣所愿,楚一白确信这一点儿,所以他是打定了主意绝不会同皇上说的。

楚一白这此话还有一个用意:提醒靖安郡王,就是皇上那里也要瞒下来才可以,否则对红衣会怎么样,郡安做为郡王他应该很清楚的。

靖安听到楚一白提到皇上,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你不说我还真没有走这个脑子,皇上那里决不能说出这件事情,否则王妹再也不会清净了。”说完了话又指了指椅子:“坐下吧,你站在这儿说话,我看着累。”

萧云飞听到靖安二人的话后并没有坐下。他对着二人深施一礼:“云飞先谢谢王爷与楚先生对我的厚爱,更要替我们郡主谢谢二位地关爱。王爷与楚先生只要说到做到,日后有用得着云飞的地方只要说一声,云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靖安起身拉了萧云飞到椅子跟前按他坐下:“好了,我们知道你忠义。只是你站着说话不累,我抬着头瞅你我脖子累啊。云飞,话说你今日不来找我们,我改日还要去找你呢。想来你也听到我们说话了。因为有你在外面守着,我们说起话来才没有什么顾忌,不必担心隔墙有耳。”

萧云飞还想起身,楚一白一指他:“坐吧,你们家郡主不在这里,我们另交我们的。你对郡主的忠心让我同靖安都安心不少,她被牵涉进平反的事情中十分的危险,有你在我还能放心些。靖安说得极对。我们要好好谢谢你啊,如果妹妹有个万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大将军?还有什么面目立于这天地间?。”

靖安待萧云飞如此客气的原因,楚一白当然明了:红衣一家大小三口人,不是弱女子就是小孩子,一点还手之力都无。实在是需要一个能以命相护的人才可以,这样地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巧萧云飞就是这样一个人。楚一白总认为平反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男儿来做,让一个女子身涉险地实在是让他于心难安。能有一个人以死来护红衣的周全,他也安心一些。

红衣身边虽然有来喜儿,不要说他现在不在红衣身边,就算在他也护不了红衣一生:来喜儿已经有了年纪。

楚一白两个人的意思十分明显:萧云飞的身手非常不错,而为人又忠义,好好待他可以护得红衣一家平安----他们二人不可能会在红衣有危险的时候及时出现。

萧云飞答道:“云飞一介小小侍卫哪里敢当王爷与楚先生地厚爱?我做为郡主府地侍卫长。就是没有了这条命也要护得郡主平安;如果有人趁云飞不在时伤到了我们郡主。云飞就是追到九穷碧落也要杀了那人不可。”

靖安与楚一白等得就是他这一句话。二人抚掌道:“好。很好。我们果然没有看错人。云飞。以后我们就以兄弟相称。你也不用与我们客气。我们就把妹妹地安全托给你了。”

萧云飞欠了欠身子:“不敢。云飞不敢高攀。郡主地安全是云飞地本份。更不敢当王爷与楚先生地谢字。”

靖安一掌拍在他地肩上:“说什么高攀不高攀地?你说句心里话。是不是看不上我们两人?”

楚一白也道:“云飞是不是认为在下一介白丁。不愿与我相交啊?”

萧云飞本来就不是一个善言词地人。被靖安与楚一白二人左一句右一句说得哪能答上话?靖安二人不过又说了几句。萧云飞就被逼无奈地答应了下来。不过。萧云飞立时就起身要走。这两个人实在太可怕了----可以比得上十几个人说话。萧云飞是受不了这些呱噪地人。

靖安却叫住了他:“不要走。还有事儿没有同你说,你着什么急,好好陪我们坐一会

萧云飞只好坐回去,不过他打定了主意只要一听完靖安所说的事儿立刻就走,而且是多听少答话,最好是一句话也不答,免得被他们二人罗嗦个不休。

靖安道:“那个魏明是何来历我们不清楚,可是他却是个极为危险的人----不知进退深浅的人才最为危险。云飞,你自此后要多注意一些,郡主与小侯爷出府时你要多带人手跟着,只要出了府,你片刻不能离开郡主或是小侯爷身边,我总感觉那个魏书生对郡主不怀好意。”

萧云飞听到是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楚一白说道:“最好是少让小侯爷出府,朝局不稳,京中还有疯狗乱吠,还是府中安全些。”

萧云飞一一答应了下来,他对这个魏书生是极为上心:居然敢打郡主的主意,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萧云飞告退后,楚一白叹气道:“今日的事情是不是都怪你?”

靖安有些尴尬的说道:“我也没有想到王妹真有什么秘密啊?我原是怕你这样事事不说,日后同王妹生分了,没有想到好心居然办了坏事儿。”

楚一白道:“在大山居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些奇怪了,但是关着大将军我也就没有深想;直到我试探魏明地时候才确定了郡主有什么事情瞒着众人,包括大将军在内也是不知道的。既然郡主不想说,我想一定有她的原因,哪里会想到你非要逼郡主说出来呢?”

靖安瞪了一眼楚一白:“你莫要当我是傻子,虽然是我不小心逼王妹说出了一些她不想说的话,但是,你敢说你不高兴?你敢说你不想知道王妹所说的这些事儿?你是巴不得王妹都说出来,说不定你正嫌王妹说出来的东西少呢。”

楚一白笑道:“偏你没有理也要硬搅三分理去,我也懒得同你计较,只是你日后同妹妹说话要在意些了,最重要的就是在皇上面前,该说地说,不该说地你还是不要提得好。妹妹,她已经很苦,我们千万莫要因为大意,再让她再进入那吃人的地

靖安点头一叹:“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做地,刚刚不只是说给云飞听的,那本是我地原意。皇上,不愧为一代明君,不过哪个君王不想千古留名?被皇上知道了王妹知道这些奇怪的东西,皇上一定会把王妹据为已有。王妹所知的这些事情还是不要让任何人知道的好,对了,说到这里,如此大功就算到你头上好了。”

楚一白瞪眼:“我们楚家不过是格于一句誓言才不得不管你们天家的事情,你现在居然这样对我?”

靖安摊手:“我是好不容易才脱出了那个是非圈,你也知道我为了今日的逍遥与皇上有过争吵,现在也是因为你我才被牵涉进来,你怎么可以再来害我?反正你身上的功劳已经很多很大了,封个亲王也不在话下的事儿,你又不受封你还怕什么?这个大功你就担了吧?”

楚一白皱眉:“我们父子已经很难脱身了,如果此事我担下来日后要走怕是极难的,你这不是害我吗?你要知道我母亲已经等了我们父子多少年了?”

靖安道:“你反正是要走的,可是我这样的身份想要寄情山水却不可能,现在这样的日子已经是极难得了,你还要害我失去不成?我已经是个很可怜的人了,你就不要再来害我好不好?再说了,就算是我担了下来,可是皇上他会信吗?”

楚一白听到靖安的话后呆了一呆,然后深思起来没有再说话。靖安看他没有答应急忙又道:“这大功如果记到我身上,皇上不信一定会疑心到王妹的,你可想清楚了?你们父子要走哪个还能拦得住你们不成?这大功由你认下是最为合适的,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楚一白最后思前想后的只能答应了下来,靖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惹得楚一白抬腿又想踢他。楚一白知道靖安的智计并不比自己差太多,否则他哪会立下赫赫战功?只是靖安一向是懒得出风头,所以才使人误会靖安是个武夫。

李府的后园已经圈好了,老太太使人贴了吉宅租凭的字样出去。贵祺一直没有消息,她隔几日便去郡主府探探,可是郡主见不到也就罢了,贵祺更是看不到一点儿影儿。老太太的心里就像有八点猫在挠一样的难受,只是无法可施罢了。们,家中有病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多多原谅小女人吧。汗颜爬下码字兼思过,今天晚上还有一章,下次加更要一百张粉票,请亲们继续支持小女人。

二百三十九李府开始捉襟见肘

老夫人非常担心雁儿:如果这个孙女儿有个三长两短,郡主一准儿会要了贵祺的命,她日日都在求上天要保佑孙女儿能平安无事的回来。老夫人原来就担心雁儿,这些日子以来没有雁儿的消息后,她因为担心红衣会把贵祺送到官府问个杀头,她更是急得不行:府中的人几乎日日被她遣出去寻找雁儿的消息,可是半点儿回音也没有。

虽然老夫人的日子已经不舒心了,可是她不只因为儿子与孙女儿的事情焦虑不安,更让老夫人焦心的就是:府中花销已经捉襟见肘了!她虽然担心儿子又忧心孙女,但是房子却已经不能不往外租凭了----府里人虽然已经很少了,可是一样还是要吃饭啊。

香姨娘与明秀还在桨洗上,虽然两个人还是恨不得对方早死,但是已经不再争吵了:因为宝姨娘与安姨娘居然都有了身孕!这对于两个人来说是绝容不下的,只是日日被栓在桨洗上,都没有机会也没有想到什么稳妥的法子下手。

香姨娘当然知道了府中的窘况,她正在想是不是要利用这次的机会摆脱现在洗衣的活计---这要看贵祺是不是还能回来了。

香姨娘已经给娘家写了信,她就等着她娘亲的回信了----那她就知道该如何做才对。

香姨娘和明秀的肚子已经显形了,明秀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丫头与婆子洗衣,她摸着自己的肚子知道她离开这个杂院的时间不久了----她还真不相信老太太不担心她肚子里的孩子。

想到孩子明秀就恶狠狠的瞅了一眼香姨娘:这个还没打发呢,那里两个便都有了?这府里还真是让人受不了。

明秀倒没有多想贵祺会不会回来的事儿,她算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如果郡主真把贵祺送官砍头抵雁儿的命,那么对李府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坏事儿吧?

郡主杀了前夫,只剩下一个老夫人已经风烛残年,郡主如果不管不顾任老夫人自生自灭更好----日后自己地儿子去找小侯爷认兄长的时候,那郡主怎么也会有些不好意思吧?那儿子的前程不也就有了?如果郡主不好意思不顾老夫人。那她的儿子不正好得计?

如果贵祺能回来,那也不错,只要等那个英儿小侯爷长大就可以----李府也不过难过这两年罢了,他日只要贵祺去认小侯爷,小侯爷如何能不认生父。除非小侯爷不怕天下悠悠众口。

其实明秀也是走投无路了才会这样胡思乱想:她现在这个时候带着个身子能去哪里?娘家已经是不能去得了,就是日后她也是无处可安身立命,她如此想也是在宽自己的心。

这日一大早李府便来了一人问房子租赁地事情。总管把他带到了老夫人地偏厅让他稍待。总管自己去请老夫人了。

老夫人出来后。这人行了礼:“见过老夫人。”

老夫人看了一眼他:“过府便是客人。你还坐下说话吧。府中贵姓。赁我们府中地院子要做何营生?”

那人坐下欠身道:“老夫人。我们老爷姓氏为钱。今天地新科探花。刚刚得了不错地差事儿。只是一时间找不合适地院子。所以想租下贵府地院子暂居。小人也不过是今年刚刚投身钱府。我们老爷看得起。委我做了总管。”

老夫人听了是官家地人倒是放心。只是租凭地日子想来长不了。她便有些不满意:“你们不会住很久吧?我们这院子想找个长久些地。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钱府地总管道:“老夫人请听小人说。我们老爷地意思呢是要长住一些日子。他想积蓄多一些银子买个大些地院子。您想。这要是没有个一两年怕是积不下那么多地银两。现如今才。我们老爷只想赁一个小院。只要能住下我们一府地人就可以。”

老夫人听到钱府会长住便点了点头:“你先同我们总管去看看院子吧。如果合意我们再谈价钱如何?”

钱府地总管深施一礼后便跟总管出去看院子了。老太太喝着茶等他们回来。

院子并不算大----李府原来就不大,不过要比起一般的殷实人家还是大很多。所以隔出来的院子还算可以。

临后街的地方开了一个门儿,建有一个门房。门房两旁连着两间小小的厢房,十几步的空地后便是前院的正厅,正厅左右各有一个宽敞的屋子,正好一间是书房,一间做偏厅。穿过前厅后又是一个小院儿,中间是一条青石路,路旁有两个小花圃,花圃后面还有两个小小地耳房,耳房连接地便是二门了。二门也有一个小小的门房,进了二门后两旁是厢房,一面两大间共四间,对着二门地便是上房了,宽宽敞敞的三大间。上房两旁还各有一个小小地耳房,一个是厨房,一个是茶室。转过上房后,在上房后面的院子买头倒座着几间房屋:厨房与杂事房都有了,一旁的空地上还搭有晾衣杆。

钱府的总管看完后心里那个可心啊,这院子小虽小了些,可是前厅后院分得极为清楚,虽然没有园子,但是房屋却绝对够住,而且你想要的房屋他这里都有。

这处院子可没有少费老夫人的心,她为了多凭出几个钱来可是动了不少的脑筋,才把这个院子整理成现在的样子。

钱府的总管满心高兴的回到了前面见到老夫人后道:“院子真是不错,我们老爷也会满意的,只是不知道价钱几何?”

老夫人想了想伸出了一个手掌道:“就这个数儿吧,你莫要说贵了,你也看到那院子,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原来是要给我们府中的亲戚住,但是亲戚因事儿而不能前来京城,这院子才空闲了下来。”

钱府的总管想了想道:“老夫人,这个我看问题倒也不算大,那院子的确是值这个价钱,我回府去回过我们老爷,今日就会前来下定如何?”

老夫人没有想到钱府的人如此痛快就答应了下来,心中颇有些后悔刚刚说得银两太少了些。不过话已经说出了口,也不好再改口,只能让总管把钱府的人送了出去。

钱府的人是谁?红衣如果见了这位钱老爷,她一定认识:正是郡主府老夫子的女婿,绸儿的表哥。当日他自山庄中与老夫子的女儿定了亲事,安心读了一个月的书后,在上京之前,在红衣与老夫子的主持下,钱书生与老夫子的女儿成了亲。

钱书生高中探花后接了妻子进京,但是却没有去拜谢红衣。世上的忘义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不可以共贫苦,一种不可以共富贵。而钱书生就是后者---他没有高中前,感觉自己的妻子出身于十分不错,而且还是郡主亲自主婚,这是多么有光彩、有面子的事情?但是后来他高中了,看到状元郎与榜眼都被京中高官招为了东床,他的心里便不平衡起来,渐渐得开始怨恨郡主害他失去了升官发财的好捷径。

尤其后来那状元与榜眼都在京中翰林院中任了实职,而他不过是在国子监太学祭酒手下任一闲职而已,他更是感到他的前程就是毁在了郡主的手里:如果不是郡主他就不用在上京前完婚,那么他高中后完全可以退婚啊:一个夫子的女儿能配得上探花郎吗?想来夫子家也不会厚颜赖上他吧?

后来可巧的是钱书生遇上了贵人,他在国子监不过呆了几日便又被调到了翰林院中任了编修,与榜眼是一样的职务。让他更是感觉到贵人对自己的恩德高可比天,一心一意得听贵人的吩咐做事儿,以求贵人能好好提携与他。

钱书生现在刚又过新婚不久,他新迎娶了贵人一个远房亲戚的庶女做了平妻,虽然平妻长相实在有些讨嫌,不过钱书生对她还是宠爱倍至,不但府中事情都交与她打理,而且上房也给她居住了;至于嫡妻,当然是被赶到了厢房中,他几乎要不记得她长什么样子了。

钱府总管回复了钱书生的话,钱书生道:“原本不过是让你走走过场,恩人说那院子不错,当然是不错了。银钱几何?”

钱总管道:“老爷,那院子倒的确不错,可是那个老夫人要得价钱却有些过了,居然同我们要这个数。”说着钱总管伸出了一只手,有些为难得看向自己的主子。

钱书生看到一笑:“还好,比恩人交给我的银钱要少了一些,我们还剩余不少银两呢。你现在就去账上支些银子去把院子订下来,着人赶紧收拾,我们好快些搬进去,莫要误了恩人的大事儿。”

钱总管道:“我知道了,老爷。我们总住在恩人的别院中也不是个法子,早些搬了过去也好。”

钱书生点点头:“你去吧。”

钱总管答应着转身去帐房取银子了。他再次求见了老夫人,老夫人看看银票点点头:“好的,那钥匙就交于你们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以后我们两家就比邻而居,正该互相有个照应。”

二百四十明秀与香姨娘的知已

钱总管同老夫人客气几句便告辞回府了。老夫人看着桌上的银票,过了好一会儿才叹道:“云娘,收起它来吧。这些银两原来不过是我们侯爷府几日的花销,现在却要作一两月的用度了,唉!”

云娘收起银票后劝了老太太几句便又出去忙了:她现在也没有原来那样清闲,老太太屋里的人也少了许多,她有太多的事儿要做。

钱府的人收拾的非常快,不过两日便搬了过来----李府的那院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钱书生钱编修当晚便摆了宴席请老夫人一家人过去。老夫人原不想过去,她现在哪有心情去赴宴?送来的贴子上是相请李府主人一家,可是李府的主人现在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她只看到一家人三个字心里便痛开了,实在是不想去。

可是钱府的人非常有诚意的来请,钱编修的二夫人亲自来接老夫人:“老夫人,我们在京中也没有什么亲戚,就算是有那么一个半个的,不还有一句俗话嘛----远亲不近邻。我们也没有其它的意思,只是想两家人坐一处说说话,认识一下,日后结个通家之好,互相间多多照应。”

老夫人却不过人家的盛情,便随钱府的二夫人过去了。钱编修在厅门外等候着,迎了老太太进厅坐下叙话。

老太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府坐过客了:还有哪个会请她?钱编修一家人待她极为有礼,而且是非常的殷勤周到,让老太太的心终于舒服了那么一点点。

钱编修夫妇陪着老太太说了不久的话后,钱府的小丫头便来报说酒菜已经摆好,请主子与客人过去用饭。

钱编修向二夫人使了一个眼色,二夫人微微点头后对老夫人道:“老夫人,我们两家既然是结成了通家之好,而今日也算得上是我们的乔迁之喜。人多些才热闹;我听说府上还有几位姨娘,不若一起请过来热闹一番如何?”

老太太推辞道:“她们哪上得了席面?夫人是太过抬举她们了。”

二夫人笑道:“老夫人说哪里话,我能抬举得了人?您可不要抬举我才是,我不过是想图个热闹罢了。老夫人您也不必推辞,我们以后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家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客气。好了,这事儿就由晚辈拿主意了。来人,去老夫人府上把姨娘们请来。”

老夫人这里还没有阻止呢,那里已经有丫头婆子答应着去了。老太太看人已经去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过来就过来吧,她们能吃些好东西,权当是给她们补补了。

二夫人起身过来扶起了老夫人:“老夫人。我们走吧。酒菜都在一旁地偏厅中。我扶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