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刘如蕴这话出口,越发坐实了她的罪名,潘大爷上前就抓住她的肩头:“你这贱 人,口口声声是我配不上你,下堂求去,原来是早就寻好了野男人,想和他走,我告诉你,没这么轻易。”

潘大爷虽养尊处优,总是男子,手上的力气不小,刘如蕴被他握的很疼,挣扎几下没挣开,又兼被他冤枉,怒气不由更大:“潘大爷,你何必如此,我刘如蕴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你有美妾爱子,日后就算我求去,你也会再有娇妻,何苦留着我?”

潘大爷哪能听她的解释,手上的力气越来越大,刘如蕴挣扎时候,披着的外袍落地,露出里面穿着的白色里衣,里衣宽大,撕扯之时,胸口的肌肤露出,刘如蕴的美貌本就胜过潘大爷平时所见的那些女子,此时挣扎,脸上有红晕泛起,反而更添妩媚,潘大爷的另一只手也跟着上前抱住她的身子:“好,你既说你没有对不起我,就再做夫妻吧。”

说着紧紧抱住刘如蕴的身子不放,嘴还凑上去,在刘如蕴脸上,肩上乱啃,刘如蕴只觉得一阵厌恶,自那日知道了潘大爷收用了娇儿,潘大爷近前来,她都似乎能闻到娇儿身上的味道,怎肯再和他重做夫妻,拼命挣扎,用手推开潘大爷近前的脸,嘴里只是叫着来人。

第 6 章

她越挣扎,潘大爷心里越怒,她定是给我头上戴了绿头巾了,不然怎不肯和我再做夫妻?男子的力气总是比女子要大的多,潘大爷一推,已经把刘如蕴推到被子上,刘如蕴此时心里的厌恶已经未减,又添了一层恐慌,他怎能如此对自己?

潘大爷眼瞪的似铜铃大,面如重枣,就解着外面的衣衫,刘如蕴的泪水已经落得满脸,手在周围四处摸索,那把剪刀却是脱衣服时,就放在一旁了,并没在自己身边,潘大爷近前一步,见她满脸是泪,心里越发怒的不可开交,牢牢擒住她身子:“贱人,你定是在外做下什么不知羞的事情,妄你还读圣贤书。”

刘如蕴趁他近前,张口咬在他肩膀,潘大爷吃痛放手,腿却还压住刘如蕴的身子,刘如蕴的手有了空挡,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半年前扮男装时,虽忍痛剪掉了一手葱管样的指甲,这几个月却又养长了,此时手胡乱挥舞,抓到潘大爷的脸上。

潘大爷不备,险被她抓到眼睛,那力气又不小,潘大爷只觉得眼睛火辣辣的疼,这样的疼,自己从没尝过,就像现在的心疼一样,自己对如蕴,也是用尽心机,从没如此讨好过这样一个女子,谁知换来的是什么,是她的不屑一顾,是她的执意求去,是她的…

潘大爷顿时泄气,罢了,强扭的瓜不甜,自己何苦又添怨忏?放开手,身子就瘫了下去,刘如蕴此时头上脸上,都是汗水和泪水,潘大爷才一放手,她就跳下床,抓起摆在床边椅子上的衣衫就往身上套,潘大爷过了许久,才直起身子,看着她的动作,突然捶着床道:“如蕴,难道我就这样惹你厌烦,我除了不是个才子,纳了娇儿,旁的事,我都没有忤过你的意思,你半年前留书出走,我从没宣扬出去,也是为了你的名声,你为何不明白我的苦心?”

说到后面,潘大爷已经有些哽咽,刘如蕴正在挽头发,听到潘大爷质问自己,手停了停,把头发挽上去转身道:“你一个男子,难道不知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当日自己既做不到,就不要答应我,这样随你去纳几房,既答应了,转身就去纳了旁人,你做的这是什么事?”说到后面,已经极为恼怒了。

说完话,就胡乱梳了头,用一根簪子挽了,就要出去,潘大爷听见她的反问的时候,嘴里那句,男子家三妻四妾,总是本等终究没有吐出来,见她要出去,起身拽住她的袖子,刘如蕴还当他又要做什么,身子往后一弹,手就护住胸口,潘大爷看她这个举动,叹气道:“你不用担心,你放心,我不会再像方才一样。”

说完了,后退着往门口走,看向刘如蕴的眼里满是绝望,他也是富家子弟,从小娇养长大,就算要天上的月亮,也有人哄着给他摘下来的,谁知反是人生的这桩事上,受了莫大一个侮辱,刘如蕴看他这样表情,怪什么?怪只怪月老系错了红绳,自己不是那样贤淑人吧,刘如蕴不由叹气。

门口却早就站了个丫鬟,潘大爷退到门口,差点撞到那个丫鬟,不由有些怒,瞪那丫鬟一眼:“深更半夜的,不去歇着,站在这里做什么?”丫鬟被潘大爷吓的话都说不利索,上下牙齿撞在一起:“奴,奴婢是姨奶奶派来的,说庆哥有些发热,姨奶奶请。”

话没说完,就被潘大爷打断了:“一个孩子,有奶娘,有丫鬟,发热不去请医生,找我做什么。”口里虽这样说,已经甩手出去了,丫鬟看一眼刘如蕴,刚才刘如蕴和潘大爷说的话,自己也听到了一些,大奶奶怎么会这样,嫁进潘家,多大的福气,见潘大爷去的远了,忙忙跟上。

刘如蕴见他们都走了,又只剩的自己一人,上前把门紧紧拴上,剪去烛芯,顿时屋内显得比方才亮了许多,也不敢再脱衣去睡,靠在床边,只是略打个盹。

难道这世间,真没有女子的活路吗?像杜夫人那样,真的就只有她一个吗?自己可有杜夫人这样的运气,寻得一个一心一意,彼此唱和的夫君?

渐渐的,烛台上的蜡烛瘫软了下去,东方又露出鱼肚白,天亮了,刘如蕴刚站起身来,揉一揉坐了一夜,已经酸痛无比的腰身,就听到门上传来轻叩的声音:“刘姑娘可是醒了?太太吩咐奴婢送洗脸水和早餐过来。”

刘如蕴上前开了门,门口站了两个丫鬟,一个手里捧了盆热水,另一个手里提了个食盒,见到刘如蕴,两人弯腰施礼,刘如蕴认出两个都是潘太太身边得力的丫鬟,侧开身让她们进来。

两个丫鬟既是潘太太身边得力的,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手脚麻利的伺候刘如蕴梳洗,又把早餐摆上,刘如蕴没拿起筷子,就见桌上放的几样小菜都是自己爱吃的,不由轻叹一声。

年纪大些的丫鬟早就打了一碗紫粳米粥:“刘姑娘,这是太太吩咐厨房做的,里面放了红枣。”刘如蕴垂下眼帘,要学的似潘太太一般八面玲珑,挑不出半点错处,或许就是这个家该要的媳妇了吧?只是自己不愿这样委屈下去,就算是在世间人看的痴傻拗性,也要做下去了。

刘如蕴微点一点头:“谢过太太乐。”喝了半碗粥,夹了一点糟的鹅掌鸭信,也就饱了,放下筷子对那两个丫鬟道:“我的事,想你们也统知道了,就请带我去见你们太太吧。”两个丫鬟对看一眼,看来大奶奶是劝不回来的了,大爷这样好的摸样,这样好的性子,就不信世间还有比大爷更好的人了,大奶奶为何执意如此?男子家三妻四妾不是常事?

心里这样想,嘴里不敢说出来,唤来小丫鬟收了东西,就在前面领着到了堂上,潘太太是早就等在那里的了,看见刘如蕴来了,眉轻轻挑一挑:“刘姑娘,可想清楚了?”刘如蕴站在她面前:“潘太太,如蕴虽然是个女子,却也是丁是丁,卯是卯的,说出的话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潘太太听见刘如蕴这样说,轻轻点头:“刘姑娘,你这个性子,说好呢赞一声干脆利落,说差呢。”还没等她说完,刘如蕴就接口:“说差呢,就要说我是不懂进退,不知好歹了。”潘太太哂笑:“刘姑娘既是明白人,那就请吧。昨日你母亲也说了,刘家再容不下你,话虽如此,我也派人去请了你父母,只是他们执意不肯来。”

说到这,潘太太停一停:“不过你的嫁妆,我潘家还是会全数给你的,当日你陪嫁过来的整套家具,总不好再从房里拿出来,就折算三百亩田地如何?”刘如蕴轻轻一算,三百亩田地,恰和了当年打那套嫁妆时候的价钱,对潘太太道:“潘太太果然公平。”

两人此时已经走到了前面,潘太太笑道:“做生意的,当然是事事公平才好。”

潘家的大厅,此时早坐满了一厅的人,坐在最上面的是潘家的族长,从潘大爷论起,要称一声三叔公的,潘老爷和潘大爷也坐在下面,剩下的就是些叔伯,刘如蕴看到这个架势,对潘太太道:“潘太太,这像是要休了我,不是要和离?”

潘太太一愣,笑道:“刘姑娘,休了也好,和离也罢,总要有见证的,你瞧,原媒不也来了?”刘如蕴妙目一转,看见站在角落的果然是当日做媒的两个媒婆,不过就是张姓李姓,这两个媒婆,依旧是头戴红花,脸上的胭脂擦得跟猴屁股一样,在那里和人在说笑。

看见她们两个进来,张媒婆抢先一步走上前行礼:“太太许久没见,还是那么气派。”李媒婆快人快语:“大奶奶,不对,日后还是要称呼为刘三姑娘了,等到日后重嫁,不就作兴我们再赚媒钱。”说着就抽出帕子,掩住口笑,那张帕子不小,却也盖不住她那满口黄牙。

各自行礼毕,坐定了,刘如蕴这才见另一个角落处,坐的却是自己姐姐何奶奶,她面色有些苍白,看向自己的眼里满是关切,刘如蕴不如低下头,那口气着实是忍不得的。

今日之事,众人昨日都有些耳闻,来做见证,不过是顺手人情的事,自然也有几个说些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的话,只是看刘如蕴这样坚决,也没人再说。

和离书早已写好,潘大爷看着上面是妻子娟秀的字体,妾自负浣纱般貌,咏絮之才,后面的就再看不下去,咏絮之才,终究有咏絮之才的女子还是不愿在这商人之家,别人轻轻念出后面的:既不能主中馈之责,也不能延潘氏之宗,红绳既已系错,自当放开红绳,愿潘氏再得佳妇。

潘大爷看着自若的刘如蕴,原来,她从没有一点点留恋的心,堂上众人都听的清楚明白,潘家拿出当日刘如蕴嫁进潘家时候的嫁妆单子,金银细软交予她,又添上三百亩的地契,自此后,君自别娶,妾守孤寂,春花秋月各自度,刘潘两姓不相关。

打算

请来的人不过是来做个见证,打个过场,看着潘大爷面上明显的不舍,刘如蕴的神态自若越发刺人的眼睛,这刘家姑娘的心是什么做的?虽有人这样想,还是似看着一幕戏样,一步步演下去。

签了字,画了押,中人做了保,原媒按了手印,男的被潘老爷请去花厅里,那里早就备好了酒席,媒人在这里看着潘家把刘如蕴的嫁妆发出去,潘大爷本该是出去外面陪客的,此时却是定定的看着刘如蕴,刘如蕴只当个不见。

潘太太吩咐下人们把刘如蕴的箱笼从她房里拿出,有些迟疑的问道:“刘姑娘,这些东西却是交与谁去?”

刘如蕴正坐在那里喝茶,听到潘太太这样问,把杯子放下,笑道:“劳烦贵府下人,替我把东西放到门口就成。”这个,潘太太饶是精明,也迟疑了一下,刘如蕴看她一眼,笑道:“潘太太可是怕旁人说什么闲话?这你且宽心,做小辈的,已经安排好人了。”

潘太太听了她这两句,叹了一声,她在自家做媳妇的时候,虽也能伺候自己,却总是有些不爱笑,当时只觉得是她端庄有礼,此时下堂求去之日,却笑意盈盈,看起来容光焕发,自己的儿子,就算真做错了,难道她就没有半分留恋?罢了,这样绝情的女子,自家也消受不起。

管家婆子抱着个首饰匣子过来,走到刘如蕴面前行礼:“刘姑娘,这是你所有的首饰,都在这里。”刘如蕴示意她把匣子放下在桌子上,打开匣子,里面一片金光灿烂,珠光宝气,当日刘如蕴出嫁之时,刘家按了规矩,也是备足了首饰,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从没有缺过,半年前刘如蕴走的时候,拿走了十来件,此时里面都还是满满当当的。

刘如蕴看都不看那些首饰,从首饰最下面翻出几张纸了,看一看,把其中一张递给潘太太道:“太太,娇儿既已给潘家留后,这是她当日的身契,还请太太收好,还了给她。”

潘太太脸色有些不对,这身契懂事的姑娘,本该在娇儿被潘大爷收用了就拿出来,还给娇儿,现在拿出,却不知刘如蕴打的是什么主意?

潘太太终究是块老姜,脸色只是变了一下,就接了这东西,对身边的丫鬟道:“还不快些拿五十两银子来给刘家姑娘?”丫鬟答应着就要去了,刘如蕴已经抱着首饰匣子起身,笑道:“潘太太不必了,小辈就此告辞。”说着又行一礼,转身出去。

何奶奶见自己被刘如蕴视而不见,心里不由有些怪自家妹妹,自己不顾相公的阻拦,来这里给她充娘家人,她倒好,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只是想起娘的叮嘱,也起身对潘太太匆忙行了一礼,就急急追着她出去。

潘太太看着刘家姐妹出去,回头看了眼陈姨娘,把手里的那张纸往她手里一塞:“拿着,这可是你家姑娘的一片好意。”陈姨娘听着潘太太挤兑的话,哪里敢说出半个字来,潘大爷瞧着方才刘如蕴坐过的椅子,堂上已经空了,自己就真的那么十恶不赦?她方才,竟连一眼都没看过自己,潘大爷不由叹息。

感觉到母亲嗔怪的眼神,潘大爷也站起身来,拱一拱手:“娘,孩儿陪客去了。”出去的时候,脚步不免有些踉跄,潘太太看在眼里,只是轻轻叹息,两个媒婆你拉我一下,我拉你一下,互相拉扯着走到潘太太跟前:“太太,想也没小的们的事了,这也就是告辞了,只是太太,小的这里还有几门上好的亲事,太太要不要看看?”

说着话,张媒婆就从袖子里拿出几张庚帖来,李媒婆也不甘示弱,也拿出几张来,潘太太揉着额头,什么话也没说,丫鬟上前笑道:“两位妈妈,这事是急不得的,没看我们太太都累到了吗?”

两位媒婆忙住了口,行礼告辞,丫鬟一人数了一百钱给她们打发走了。

两个媒婆一路说着来到门口,见门口竟静悄悄的,方才那些箱笼也早就不见了,张媒婆问门口守门的小厮:“这些箱笼,你家大奶奶,不,是刘家三姑娘是什么时候派人来拿走的?”

小厮看她们一眼:“箱笼刚一到,珠儿姐姐就带人过来拉走了,刘姑娘是和何奶奶上了一辆车走的。”张媒婆对李媒婆撇撇嘴:“这刘家也宠女儿太过了,闹出这样大的乱子来,还要收拾她回家。”

李媒婆哼了一声:“这是大家女儿,就算把天捅了个洞,也有人收拾,说不成的。”两人在那里议论,有知道今日潘刘两家要和离得人,早早就拢在潘家门口瞧热闹的,谁知热闹没瞧成,还有几个没走散的,听到她们两个在那议论,知道是她们的原媒,就围拢来听。

两个媒婆听的有人在听,拿腔作势,逼了个好事的在旁边的茶馆泡了碗茶,又买了几个烧饼,拿了两碟小点,在那里坐下,边吃边说,听的潘家这样待刘如蕴,有人笑道:“这刘三姑娘这样不知好歹,日后想来也嫁不到什么好人家,生这样女儿出来,真是给爹娘丢脸。”

旁边的人点头赞同,有人哼了一声:“刘家的财势这么大,也有那种穷疯了的人想娶她的。”刘家的财势,两个媒婆想起当日刘如蕴的嫁妆,那些东西,也够刘如蕴丰衣足食一辈子了。

众人的议论是传不到刘如蕴的耳朵里的,她正看着珠儿在收拾东西,何奶奶在门口追上了刘如蕴,跟她来到这个地方,说的嘴皮子都磨破了,自己的妹妹还是不为所动,不由叹气道:“三妹妹,我知道你从小就主意大的,只是这女儿家,总比不得男子,你要出外闯荡也好,要怎么也好,总也要回去拜一拜爹娘,宽一宽他们的心,别的不论,娘怀胎十月,难道又是轻易的?”

说到这里,何奶奶眼泪掉了下来,珠儿此时手里拿了一套男子的衣裳过来,听到何奶奶这几句话,笑道:“二姑娘,我们姑娘的心,你也是知道的,她这样回去,又算了什么,所以我们姑娘才有那句,日后就不是刘家的人了。”

何奶奶听了这句,恨的什么似的,啐珠儿一口:“呸,你这丫头,本该劝着你们姑娘些的,全跟着你们姑娘疯跑,说的这话像什么样子?”刘如蕴此时已经解开发髻,拿梳子给自己重新梳头,却是用簪挽了个男子的方式,何奶奶见她这样,不由死死拉住她的手:“三妹妹,你怎能如此荒唐?”

刘如蕴反握住她的手,这才开口道:“二姐姐,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只是我虽是个女子,却也读过许多的书,不甘于就这样过了一世,原先嫁入潘家,自负才貌,总想着他能一心一意待我,谁知竟是这般,让我齿寒。”

何奶奶握紧她的手:“妹妹,男子的心历来都是如此,你是正室,那些庶出的孩子还不是要叫你娘,尊你敬你,只要他不去花街柳巷散漫钱财,多置几房也能拢住他的心,祖祖辈辈不就是这样过的?”

刘如蕴轻笑:“男子和女子不都是一样的,偏生男子就能三妻四妾,女子就要一心一意,姐姐,我宁愿下堂求去收的骂名,也不愿独守空房之时,怨忏妾室,就像。”刘如蕴轻轻抬头看向何奶奶,何奶奶的心猛地收紧,何举人纳了两房妾,自己不也有过独守空房时的怨恨?

不妒,这两个字写出来轻易,做出来难,何奶奶轻声叹息,真要像自己母亲一样,看着妾室们在那里争宠撒娇,她却稳坐正中,似看戏一般,何奶奶自忖还要有些时候,只是自己这个妹妹啊。何奶奶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脸颊,世间之事,那能如此遂心?

刘如蕴再没说话,眼里似有泪光,拉下姐姐的手,就像小时候一样,用手指描摹着上面的纹路,何奶奶的心不由软了,半天才道:“好了,我说不过你,只是你一个孤身女子,怎么办?”

刘如蕴拿起那件男子衣衫,脱掉外面穿的,有些调皮的说:“姐姐,我这不是要变做个男子?”何奶奶用帕子轻轻点了点眼角,强忍住泪:“你啊,叫我说什么好?”刘如蕴放下衣衫,上前抱住她,下巴搁在她肩膀上:“姐姐,爹娘那里,你要多去看看。”

何奶奶的眼泪刷的一下又出来了,叹气说:“你啊,就是仗着爹娘宠爱你,宠的你没办法,这么大的祸。”说着,何奶奶抱紧妹妹,再不说下去。

刘如蕴也抱紧她:“二姐姐,日后,再不要说我是刘家人。”何奶奶的手本来是在拍着她的后背的,听到这话,微微停了停,半天才放开她点了头,叹道:“委屈你了。”刘如蕴轻轻摇头:“我不委屈,委屈的是你们。”

第 8 章

姐妹俩又说了一阵,何奶奶叮嘱了刘如蕴一遍又一遍,叫她千万郑重,万事小心,纵再不舍,何奶奶也明白,这华亭县自己妹妹是住不成了,最后硬了心肠,起身道:“我这就走了,出来这么长时候,也该回去了。”

刘如蕴起身送她,何奶奶想起什么,把手上戴着的一对玉簪,头上的金簪都除了下来,塞到刘如蕴手里:“拿着,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也能抵挡一下,今日出的慌乱,也没备什么银两。”

玉镯全身通透,金簪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还是当日何奶奶出嫁时候的陪嫁,刘如蕴看着被塞到手里的两样首饰,也没抬头:“姐姐,姐夫也不是我背地里说他,你戴了这些东西出来,光秃秃的回去,到时?”

何奶奶连个疙瘩都没打:“三妹,我再怎么说,也是刘家的闺女,他还能休了我不成?”刘如蕴没说什么,这时有个俏丽的丫鬟走上前来行礼,似没看见刘如蕴一般:“奶奶,快些回去吧,这都晌午了,爷在家里只怕等急了。”

刘如蕴扫眼一看,这丫鬟虽没戴髻,那面上可是绞干净了,身上的穿着也比一般的丫鬟要好的多,眉梢眼角也带出些风情,刘如蕴叹了一声,何奶奶还在那嗔着丫鬟,怎么也不见你给三姑娘行个礼?

刘如蕴理都没理那丫鬟,只是轻轻推了推何奶奶:“姐姐,你快些回去吧。”何奶奶忍住泪,上了轿,刘如蕴看着她的轿子远去,只是叹息,各人有各人的路,怨不得别人。

身后传来脚步声,珠儿的声音响起:“姑娘,行李已经发到船上了,姑娘也该收拾收拾上船了。”刘如蕴点头,进去换装,登船。

一个月后,南京文聚楼书坊后院,一个素妆女子正拿着笔在写什么,小丫鬟在旁边磨墨,见女子文不加点,歪着头道:“奶奶,你写的真好。”素衣女子就是刘如蕴,她听了这话,放下手中的笔敲了小丫鬟脑袋一下:“你才识几天字,怎么就知道我写的好?”

小丫鬟歪着头:“我见奶奶下笔之时,都不想一想就写的哗哗的,我爹当年写字的时候,总是左思右想,所以我才说奶奶写的好。”小丫鬟名唤小婉,她的爹是个穷秀才,读了一辈子的书,做的几篇八股也没中了考官的意,穷的不得了,在最后一次赴乡试落榜之后,一口鲜血喷在榜上,就此倒了头。

倒头之后,小婉的娘没有办法,家里也只有小婉能换点银钱,硬起心肠寻了媒婆,烦她给小婉寻个好人家,当时刘如蕴恰到了南京,要寻个丫鬟使用,听媒婆说了这事,拿了十两银子出来给小婉的娘,收了小婉做丫鬟。

门外响起脚步声,珠儿端着东西进来,听到小婉说话,抿嘴笑道:“小婉,也不是我说你,在姑娘面前,你啊我啊的也罢了,当了外人就不能如此,不然就要被人说没教养。”珠儿手里端着的是碗药汤,小婉接过,伺候刘如蕴喝下。

刘如蕴边喝边说:“今天前面没事情?要你这个老板娘亲自端药进来?”珠儿见她喝完药,忙端上茶给她漱口,笑着说:“姐姐是说什么呢?我是经过厨房,见陈妈妈熬好了药要送上来,顺手的事情。”

刘如蕴用帕子点点唇角,风吹了进来,吹的方才刘如蕴写的那些纸哗哗的响,小婉忙去关窗子,珠儿上前替刘如蕴抚平那些纸,闪眼看见纸上的东西,不由笑道:“姐姐是真的要做选家?这些不是上科中的文章?”

刘如蕴顺手捡颗蜜饯来嘴里含着,觉得那药的苦味渐渐不在了,才笑着对珠儿说:“什么选家,不过是我见请来的先生批的文字有些不好,稍改几个字,况且这墨卷也要快些刷了出去,不然被人抢了先,就赚不到钱了。”

珠儿轻笑:“姐姐现在也讲起赚钱的话了?”刘如蕴叹气:“杜夫人说的对,我原先不过是闺阁女子,又有些才名,依托着家人,总是衣食无忧的,此时选了这条路,总也要打算打算。”说到这里,刘如蕴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素衣,当日自己初识杜夫人,原先自己深负才名,总觉得自己是天上地下一等一的人了,谁知见了杜夫人,才知蜀中出锦绣这句话,不光是说蜀锦,还有蜀中的才子才女。

一见倾心之下,就要拜在杜夫人门下,做个挂名弟子也好,杜夫人托言不敢,依旧姐妹相称,相处久了,杜夫人知道她的心事,笑问道:“如蕴,你可知女儿家在这世上,也不光只有相夫教子之事,还有旁的。”

这话切中了刘如蕴的心事,她看向杜夫人,轻声叹息:“只是我现在已经嫁了,这一生都能看的到了,看着丈夫纳妾,孩子出来,教养孩子,等到老了,再被人称赞白头偕老。”说到这里,刘如蕴看着自己的手心,闺中时候的种种心愿,此时全都化为灰飞烟灭了,原来,女儿家的一生,只要嫁错了丈夫,就什么都没有了。

杜夫人的头轻轻一点,像是已经知道刘如蕴在想什么,半天才叹道:“世间对女子,总是多有阻碍。”刘如蕴侧头去看她:“所以夫人幼时,才以男装行事?”杜夫人唇边勾起浅浅的笑,当日若不是男装示人,上了学堂,也不会遇到自己的郎君,更不会像现在这样,天高海阔,随自己去行,只怕也是像眼前的女子一样,悲叹嫁了个不懂自己的丈夫,闺怨深深。

想到这里,杜夫人开口道:“蕴妹妹,其实你也可以的,只是有些事,要先舍下,况且。”杜夫人略停一下:“你从小依托家人,不似我这般,正走了那步,也要好好打算,不然就是我害了你。”

那步?和离吗?然后男装示人,在这天地间遨游?刘如蕴想到这个可能性,眼一下子亮了,听到后面那句,又皱起了眉头,那天直到杜夫人走了很久,刘如蕴都在想,一咬牙,一走出去就是另一片天,只是走了出去,自己再不是潘家的媳妇,刘家那边,难道自己又忍心让刘家蒙羞?

不走出去,难道自己就要似母亲一般,金钱,地位都有,但自己的心呢?想起小的时候,不懂事的自己曾经对母亲说过,要找个一心一意的人对待自己,母亲听到这句话,唇边只是露出一丝不知道什么的笑容,摸摸自己的头,再没说话,现在自己才知道,母亲是知道世间男儿多薄情。

刘如蕴长叹一声,难道自己也要似母亲一般,许多年后,听到女儿说要寻个一心一意的男子的时候,也只是一声叹息,一丝苦笑?

“姐姐,姐姐。”珠儿见刘如蕴说过那句话后,就一直沉浸在思绪里,不由开口叫她,刘如蕴愣了一下,笑道:“我又想起杜夫人了,世间竟有这样的女子。”珠儿点头:“是,若不是杜夫人,只怕我也。”

想到这,珠儿不好意思的笑了,若不是杜夫人,自己只怕也像娇儿一样,被姑爷收房,做个姨娘,在那个大宅子里过一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聚楼书坊的老板娘,有个合心合意得丈夫,看着一身素衣的刘如蕴,珠儿不由叹息:“倒是委屈了姑娘。”

委屈?刘如蕴一愣,怎么算委屈呢?看看自己的素衣,对,珠儿说的想来是这件事情,自己现在是来投奔珠儿的珠儿的表嫂,丧了丈夫的刘氏,孤身女子,在这个世间总是难的,以男装示人,又时时怕被人看出马脚,最终,还是用了寡妇这个身份,可嫁可守,可进可退。

法子有了,怎么谋生又摆在了台面上,珠儿这时和文聚楼的一个伙计,叫吴严的看对了眼,刘如蕴做主,让他们成了亲,身边还有银子,预备顶个书坊,一半是珠儿的,就当时送她的嫁妆,另一半就是自己的,好有生计,事也凑巧,文聚楼的老板出外多年,想落叶归根,说定了,一千两银子顶下这个书坊,万事具备,这才回的潘家。

刘如蕴想起这一路走来,或许冥冥中自有天助,才让自己走到这步,笑着握住珠儿的手道:“什么委屈,现在这样,我是从没想过的,自由自在,不去想别的什么。”

小婉看着她们的对话,不由奇怪,说的是奶奶是寡妇,来投靠吴奶奶的,自己看来,怎么反倒像吴奶奶依附着自己奶奶?而且吴奶奶还叫自己奶奶为姐姐而不是嫂子,不过这些事和自己是没有关的,只要依照吩咐,伺候好奶奶就成了。

门外传来问话声:“舅奶奶在吗?小的奉了爷的命,给舅奶奶送几部新到的书。”小婉出去接了,打开包裹,刘如蕴一眼就看见一本西游记,拿起来看看,珠儿凑近,笑道:“姐姐,这是现下最时兴的一部书了,说是长春真人所做。”

刘如蕴翻了几页,放下道:“这不过是托词,长春真人修炼还来不及,哪里有空来做部小说出来。”顺手又捡起一本,书面上却只有两个简单的字,情史,翻开来,吴下词奴所纂。

生意

刘如蕴翻了几页,序为,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念了出来,对珠儿笑道:“这人好大的口气,却不知天下之事,不止有情。”珠儿从刘如蕴手里接过这书一看,笑道:“姐姐,这是吴下三冯的冯犹龙所做,听的他穷困潦倒,流落在苏州一带编书为生。”

刘如蕴点一点头,吩咐小婉把那些书收了进去,坐下道:“此人名气,我在闺中时就听过了,我们既开了书坊,何不请他来编书?”珠儿扑哧笑了出声:“姐姐,你现时可是满口的生意经了,和原先不一样了。”

刘如蕴的手轻轻在茶碗上移动,她手白如玉,映在描有青花的茶碗边显得越发分明,半天才道:“我在闺中之时,只知道钱拿来就用,哪知道这些,现在瞧了他们,才知道钱财是不轻易的,况且古有明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过学了些罢了。”

“姑娘若早日有这样想法,也不会。”突然传来有些哽咽的声音,珠儿和刘如蕴抬头,见是陈妈妈,她手里拿了件斗篷,递于一旁的小婉让她收进去,珠儿急忙起身:“妈妈来了,请这里坐下。”

刘如蕴知道陈妈妈说的是什么事情,眉毛微微一挑:“妈妈,我并不是为了商人之家,需知刘家就是商人,我怎会,只是。”看见小婉又出来,刘如蕴把话咽了下去,这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妙,珠儿笑道:“正是呢,姐姐今晚想用些什么菜,妹妹吩咐厨房给姐姐预备下来。”

话锋一转,陈妈妈知道刘如蕴不想当了人面说这些,其实潘家姑爷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花心了些,男子家不正是如此,这个拗性子的姑娘,偏生就抓住这点不放,怎不学学大姑娘二姑娘,那才是当家主母的样子。

陈妈妈心里虽埋怨刘如蕴,又开始想起来,这个月来,书坊里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除了那些来贩卖书的庸俗商人之外,也有好些长的清俊的书生,何不问问姑娘的意思,打听了,再给姑娘寻一个,这虽外面说是寡妇,长依在旁人家里,时日长了,也不知会传出什么样的话呢。

陈妈妈心里在盘算,嘴里不由的就说了出来:“姑娘成日家只在这后院坐着,无事时,也该出去前面瞧瞧,这人来人往的地方,说不定就能寻门好亲事。”

刘如蕴正在叫小婉重新磨墨,要批点那些墨卷,听到陈妈妈这话,不由抬头嗔了她一眼:“妈妈,你说些什么?这些事,哪能急得来的?”陈妈妈叹息,这姑娘寻不到好婆家,太太的嘱托,自己怎能交代了?

珠儿见状,正要打几句圆场,外面传来仆人的声音:“舅奶奶,大爷吩咐小的来问问,有笔货,却不知该不该接?”

珠儿抬起头,对上的也是刘如蕴感到奇怪的眼神,这有什么货是不能接的?和刘如蕴一起出了门,门口站着的是个小厮,因他年纪小,就做了内外传话之用,小厮看见她们两出来,忙行个礼。

珠儿示意他起来,对刘如蕴笑道:“姐姐,这还有生意不敢做的?”小厮行个礼:“奶奶,你出去瞧瞧就知道了,这单生意,和别的不一样。”

这文聚楼书坊是个三进的小院,前面三间铺面是摆设书籍,招待客人之所,楼上有客房,招待那些前来编书,写书的人住的,中间一进,就住了珠儿两口和几个仆人,最后一进就是刘如蕴居所,后面还带个小花园,女眷们刺绣倦了,可以去花园里散散心,这也是当初刘如蕴一眼看中这个书坊的原因。

刘如蕴和珠儿一路行来,到了前面,小厮引着她们进了平日招待客人的地方,那里早就垂下了纱帘,帘后摆着桌椅,预备着她们来了。

刘如蕴径自进了帘后,隔着纱帘,可以隐约看见吴严在和一个男子说话,桌上还摆了一卷书稿,小厮等她们坐定了,才出去对吴严说了两句,吴严点头,把桌上的书稿让小厮拿了进去。

这书稿却不是手写的,而是印刷成卷的,刷的还和平素刘如蕴她们常见的书稿不一样,上面的文字也不是汉字,而是曲里拐弯的字母,珠儿看了一眼,惊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都不认识,刷了出来,错了且不说,万一有什么,那才叫做。”

刘如蕴翻了几下,觉得这字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叫个什么来着,拉丁文,对,就是拉丁文,不由脱口而出:“这是拉丁文刷的书。”

她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也足够能让外面的人听到了,她和珠儿进来时,是从另一扇门进的屋子,那名男子并没看到她们,听到帘子后传来这样的声音,男子的眉头轻轻一挑,径自走到帘子前面施礼:“请问这位,既知道是拉丁文了,就当知道这不过是本用拉丁文写的经书,刷一刷也不碍事的,还请接了这笔生意。”

刘如蕴却也只知道这种文字叫拉丁文,并不会读的,只是当日还是刘家女儿的时候,曾经见过这样一本经书,却是自家伯父拿来的,说从那外洋来的一些番僧,用的经书不是汉字,也不是梵语,而是什么拉丁文,徐光启老爷就受了洗,入了他们的教会。

圣上也准他们在中国传教,自家伯父觉得好奇,也曾和徐老爷讨了本经书来翻翻,却是没译过的,也看不懂,拿来只不过让自己长长见识罢了。

此时听到这名男子的话,抬眼往外看了一眼,笑道:“这位公子,小妇人不过是儿时曾经见过一本这样的书,知道是拉丁文罢了,却也不会读不会写,公子若真想刷一刷,何不译成汉文,省得有错漏?”

男子今日在南京城里的书坊跑了一天,都被回绝了,本已心浮气躁,听到这里有了转机,又做一揖道:“这位大嫂这样说本是有理的,只是小可要刷这一百本出来,为的也是寻人带到澳门去译成汉文的。”

刘如蕴翻了翻那本经书,见的确有些残破,想来男子是怕有所失,才要寻人刷一百本出来,沉吟一下,又道:“公子既是耶稣会里的,这南京也有耶稣会的庙,一人之力不够,在那庙里面寻几个人译出来总能成的。”

见她口已有些软了,男子又是一揖:“这位大嫂,小可就是那耶稣会里出来的,只是怪小可学术不精,虽能懂些拉丁文,却独自完成不了,这才想出这个法子,还请大嫂帮忙,刷书的钱,定当竭力奉上。”

一百本,刻版的工匠还不懂这些文字,到时出了错漏,难怪这笔生意,吴严在徘徊不敢接了,珠儿见刘如蕴沉吟,也没有说话,吴严此时听他们的对话听的清清楚楚,上前一步道:“表嫂,这笔货也没甚利可图,不如干脆回绝了?”

刘如蕴的那个好字刚要说出来,抬眼见男子听到吴严要回绝了,那脸色立时变的煞白,刘如蕴细想了想,这虔诚的居士,刺血为经的事也曾听说过的,这一百本经书,就算自己出钱替他刷了,也就是功德一件。

主意已定,这才笑道:“家伯和徐老爷是同年,算起来和你们耶稣会也有些渊源,这生意,也就接了吧。”男子一听,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冲着帘内行礼,刘如蕴的话却还没有说完:“不过匠人刻版之时,还劳烦公子在旁边看着,以防错漏。”

男子连声应道:“这是自然。”见刘如蕴主意定了,吴严领着男子回到桌前,定合同,按指模,刘如蕴和珠儿一起回到后面。

才刚走出屋子,珠儿就好奇问道:“姐姐,那桩生意,本就无利可图的,姐姐怎么答应接下来了?”刘如蕴点一点她的额头:“这是扬名的好机会,旁人不敢接的,我们接了,传出去,也能打打名声。”

珠儿的眉头舒展开了也只一会就又皱上:“姐姐,万一做砸了呢?”刘如蕴刚要答话,就闻到一股烟味,被呛到了,咳嗽了几声,珠儿忙上前给她捶背,喝道:“谁在那里做什么?”从一旁的厨房跑出个粗丫鬟来,见是两位奶奶,忙行礼道:“是奴婢在生火,不料两位奶奶来了,冲撞了奶奶。”

刘如蕴此时咳嗽定了,挥手让那丫鬟下去,对珠儿道:“这厨房也该改改了,谁见过哪家住家的厨房,设在二进的?”

珠儿应了,问刘如蕴道:“姐姐,你还没说,做砸了怎么办?”刘如蕴笑了:“做生意没有稳赚不赔的,当日我们小时,爹也曾当做笑谈对我们说过做生意的事情,谁知今日,我竟靠这个糊口了。”

说着刘如蕴不由有些叹息,如果华亭县的人知道,他们会做何想?

第 10 章

不管旁人是做什么想法,文聚楼的生意在经过短暂的纷乱之后,渐渐好转起来,这总是个开了几十年的老书坊了,工匠的手艺也还在,再加上吴严为人活络,往日来往的客商大部分又重新来往起来,生意看起来是蒸蒸日上,每个月盘账的时候,账面上的盈利也逐渐好看起来。

日子是不愁过的,转眼腊尽,又到年底了,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起,吴严就散了红包,放了伙计们回家过年,文聚楼里只剩下吴严一家和几个仆人,大街上来往的都是置办年货的,刘如蕴身上穿的暖暖和和,手里抱着个手炉,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冬日的暖阳并不似夏日的太阳一样刺目,晒的人身上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