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这才忸怩着抱着孩子坐下。

文瑾估计,韦家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韦亮工只是有些偏瘦,下面的妹妹韦亮晴就头大身子小,有些营养不良,抱着的韦亮曦营养不良就更加明显。

“舅舅,我和文瑾去冬挖了好大一个池塘,准备开春种莲藕,可,现在想着,我俩还是太胆大了,就家里这几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再说,要是今年夏天雨水多,到时候排水都是问题呢。”

韦成岚也有些紧张:“怕雇不到人吗?”

“舅舅,平日雇人不成问题,但忙的时候,肯定都是先顾及自己,有精力才会帮别人呀。”文翰改变的进攻方向,韦成岚暂时还未发现外甥的企图,皱眉忧虑起来。

文瑾悄悄拉了一下韦氏的衣襟,给她使了个眼色。“岚弟,你姐夫就没种过庄稼,一下子弄出几十亩的水面,我愁得晚上都睡不着呢,可那些荒地,不挖塘,种苜蓿都稀拉拉不长苗儿,荒着也太可惜,文瑾提议挖塘,我也是同意的,就是,就是现在,又怕忙不过来。”

第三十八章 春暖人忙

钱先诚紧张地看了看老婆,又看看小舅子,他不可能说出让人帮自己的话,可也希望小舅子能帮着说出个好的建议。

“舅舅,不如,天气转暖,你去帮帮我们吧。”文翰拉着韦成岚的胳膊,“去年只有三亩水稻,我和文瑾育秧,把眼睛都熬红了,今年,村里的人都想种,我们产的稻子不够,还托人买了数千斤的种子,你,你不帮我们,可怎么好?”说着,还溜了一眼他爹。

韦成岚立刻误会了,以为姐夫滥好人,答应的村民,可这是好事,辛苦过后,村民邻居都受惠,他又不好说姐夫的不是,便凝眉沉思起来。

“他爹,不如你到时候帮帮姐姐姐夫,我带着孩子在家过。”

“不行,舅妈也要去。”文翰赶紧说话。

“我一人就行。”韦成岚发话,“你舅妈又干不了那些活儿。”

文瑾悄悄踢了踢文翰的脚,舅舅若是来,他们还想不出办法,把舅妈接来吗?

文翰会意,果然不再坚持,却换了个角度道:“亮弟弟要跟你来,我还要带他玩呢。”

“行!”事情初步定下来,饭桌上的话题就变了,文瑾静静吃饭,不再插言。

告辞的时候,文瑾拉着葛氏说话:“舅妈,熙妹妹和晴妹妹太瘦了,得多吃些鸭蛋才能补起来,天一暖和,我就会送鸭蛋过来,你可千万别舍不得吃。再不补,她俩将来不但不长个子,还有可能不聪明。”

“啊?还会不聪明?”葛氏吓住了。

“嗯,反正很快我就会送鸭蛋过来,两个妹妹身子好了才是正理。”

葛氏想想,反正男人去帮大姑子,大不了多干些活儿就行,便没有多反对。怀里抱的亮曦,轻飘飘没有分量,她心里一直担忧,害怕孩子活不下去。当娘的,哪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一天天虚弱呢?

正月初四立春,虽然比去年只晚了几天,但春天的脚步,却晚了半月不止。文瑾看地里的麦子一点返青的迹象都没有,也不敢孵鸭蛋、育秧苗。

过了正月十五,韦成岚就急匆匆地过来了。去年的育秧床子,只有一个炕大小,今年拆了,重新建起两个新的,后院墙跟,除了两边留出过道,从东延展到西。

汪晗也带人来帮忙,他家后院也建了育秧床,他这是,从帮忙中,便能掌握第一手育秧技术了。

看文瑾每天烧火暖秧床,每隔半时辰便用手摸着床子判断温度是否合适,还检查湿度,晚上也得起来好几回,韦成岚每次都跟在她身后,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这天,他提出让文瑾只负责白天,他来负责晚上。

“你还是个孩子,这么熬夜怎么行?小心亏了身子,咱们换着来。”

“也好!”文瑾也是困得快坚持不住了,她真怕那一天睡过头,稻秧受寒冻死了。

天气进了二月,慢慢暖了起来,鸭子们嘎嘎叫着,争先恐后扑进水塘,一冬天可把它们憋坏了。

收了过了年的头批鸭蛋,文瑾立刻让文翰给韦家湾送去。

文翰不知道文瑾哪里得来的知识,一再说两个表妹吃的太差,身子亏损了会得病,但他一点也不怀疑文瑾的说法,两个表妹细瘦的身子,让他也担心呢。

除了一篮子鸭蛋,还有一大袋麦子、一小袋小米,一袋子掺在一起的豆子,文翰大清早起身,到午饭前已经返回,韦成岚根本没察觉。

准备种水稻的人家,三五天便来钱家看一眼,见到育苗床子上绿油油的,一个个满心欢喜。文瑾没打算拿这个挣钱,只说到了秋天,他们用收获了水稻,再归还种子。

钱先诚见文瑾如此大方,很奇怪她为何单单对大房那么计较。

“这都怪大房那边,做事太没善意。文瑾前年夏天病得厉害,咱家花钱请大夫,能卖的都卖了,最后实在没法子,我才求大房帮一把,大嫂说什么‘我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做好人,我来掏钱,想得美。’文瑾烧得糊里糊涂,但肯定听见了。”

“大嫂怎可这样?她若想有好名声,把文瑾接去那边住,难道咱们会反对吗?”

“哼,我急得不行,去求伯母,她把三弟妹贺氏骂了一顿,然后就没了下语,我没法子,求了又求,她才给了一碗小米,一文钱也没出。”

“文瑾知道了?”

“文瑾肯定不知道这个,可这孩子多聪明呀,难道感觉不来大房对她没有善意吗?她又是那么一个恩怨分明的性子。”

钱先诚也恼火大房把事情做得太绝:“三弟妹,不,贺氏纵有千般不好,文瑾也是我钱家子弟,他们竟然眼睁睁看着病入膏肓,也不肯伸一把手帮帮?”

韦氏白了丈夫一眼,那意思,你以为你的伯母和大哥,是什么好饼吗?他们对咱这边,什么时候有过善意?从来都是想沾光了才说好听话。

“以前,就是**裸的勒索,现在,是哄骗。”这是文瑾说的,韦氏当时还怪孩子说话太刻薄,可现在,她越想越觉得的确如此,这个念头,如扎了根一般,越来越让她没法摒弃于头脑之外。

今年育的稻秧多,文瑾都不敢分心去孵鸭蛋,天气越来越暖和,莲子也该育苗播种,文瑾拿着那张种植莲藕方法的纸张,看了不知多少回,也都无奈的放下了。

距清明节还有七天了,育苗床上的秧子,已经有了三寸高,长势又壮又精神,文瑾这才放下心来。

“舅舅,你说这育苗床上,能孵鸭蛋不?咱俩还是这么让它每天不热不凉的,应该行吧?”

“这孩子,鸭蛋怎么这么孵?得要老母鸡呢。”

“可我去年摸了老母鸡身上,跟育苗床子差不多温度,哦,不,略热那么一丁点,咱给鸭蛋盖上被子,也过一时辰翻一翻,应该可以的。”

“文瑾,这个还是别试了,就跟去年一样,掏钱租老母**。”

“好吧。”文瑾也不敢坚持,毕竟这个她一窍不通呢。

听说钱家又要老母鸡了,好几个等得焦急的立刻便抱着送上门来,四天时间,收来六只。竟然有两只是外村的,可见文瑾的名气之大。

韦成岚和钱先诚把后院的鸡棚重新搭建好,老母鸡便开始上班了,看它们咕咕叫着,呵护着身子下面的鸭蛋,韦成岚觉得挺好笑的:“这笨鸡。”

过了清明,秧苗就要进大田,文瑾和文翰特别忙,指点着村里人如何施肥,如何耙田,如何浇地,等全民祭祀的那天过去,村西的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

那些种了麦子的,也过了看热闹,有人心细,悄悄在一边偷眼学着,为明年做准备。

钱家的水田早就施肥起垄,整治好了,文瑾和文翰换了宽裤子,准备下田插秧,二十亩地,他俩和韦家舅舅,得好几天呢。没想到秧苗运到地头,村里的人就抢着来帮忙,你一块他一块的,一下午就插好了,只是从外面看着,一块一块,不如别人家整齐。

文瑾并不是追求形式的人,这个她并不介意。

文瑾照着那张纸所讲的,开始泡发莲子。首先,要拿着莲子,把有微孔的那头放在磨刀石上,磨去硬皮,然后放进水里,白天就晒在太阳地里,晚上,她把盆端进自己屋里,唯恐晚春的夜里,温度低。

这样连续换了五天水,莲子里果然冒出小嫩芽,把她高兴地:“哥哥,二伯母,你们瞧,莲子真的发芽了。”

文翰跑过来,拿起那张纸,对着盆里的莲芽发愁:“怎么嫩的小芽儿,种田里能活吗?要不,先放咱家的大盆里试试?”

“好吧。”文瑾心里也没底。

两人跑到老水塘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出一桶的淤泥,抬回来倒进盆里,放上水。这还得养几天,等泥沉淀结实,水也清澈了,莲芽都冒出两个叶子,文瑾这才小心翼翼拿着出芽的莲子,往里按,泥里一半儿水里一半儿,让莲叶刚好就在水面上。

水塘的淤泥,有鸭肥,还有猪肥,莲子进了泥,长得挺快,文瑾天天看着,小叶子慢慢有了铜钱那么大了。

“好了,哥哥,我决定把这些莲子都泡了。”

家里人都佩服文瑾的胆大,敢想敢干,那些莲子,除了钱先诚带回来的,还有王继善买来的,怎么也值好几两银子呢。

文翰帮着文瑾磨莲子,韦氏也来帮忙,小心翼翼地让莲子破皮,还不能伤了莲子肉,然后放进水里。

满满一下午,文瑾磨得胳膊都发酸,才算全部完工。

第二天,文瑾才起床,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那声音很熟:“钱二嫂,打扰你了。”

她站在窗口看了一眼,不是来林氏又是谁?不过,她猛然胖了一圈,窈窕的身材变得臃肿,尖下颌都变成圆润的双下巴了。

“哎呀,他来婶子怎么有空来?快屋里坐。”

“钱二嫂!”来林氏还有些忸怩的样子,进了上房。

文瑾好奇地很,就站在窗口继续听。来松年自从能赚钱养家,来林氏就特别忙,每次来也是匆匆忙忙的,并且,和韦氏相处,也很自然,为何忽然忸怩起来了?两人刚开始的客套话,文瑾还能听见,谁知说着说着,来林氏的声音忽然小了,不知两人嘀咕了些什么,后面,就听韦氏满口答应,然后送了来林氏出门。

...

第三十九章 入殻

走到院子里,来林氏小小咳嗽了一声,还赶紧捂住嘴巴,行为很怪异。

送走了来林氏,韦氏笑吟吟地返回来,一脸的喜悦,来林氏给她说的,是个好事了?文瑾忍不住了,跑出来帮伯母做饭。

“文瑾,来婶子求我帮着做些鞋面,她家今年弄出一种皮子和缎子傍着的鞋面,卖得挺好,她请我帮着做。”

“那她呢?”

天气转暖,王继善那里就不收里面带毛的大皮靴子了,来松年灵机一动,把鞋换成段子面,容易破的鞋头、后跟包了皮子,拿到省城销量还不错,来林氏又在上面贴花,在样子上做改进,做出花俏的皮缎相间的女鞋,销路也不错。

皮鞋一经面世,便不乏模仿的,刚开始是外地人,现在连本地都有了,两家的销路都不如以前,她家也就自己做,并不雇人。

看文瑾一脸疑惑,韦氏解释了一句:“来林氏不舒服,最近不能做活儿,又怕别人学了她的招儿,只能找我了。”

文瑾想起来林氏走时奇怪的动作,还有臃肿的腰身。

“她是不是有喜了?”

韦氏一个爆栗敲头上:“你这孩子!”

文瑾毫无防备,疼得“吸溜”一声,“二伯母,你手怎这么重?”

韦氏帮文瑾揉了揉头顶:“你这孩子,怎么想的,能猜到那里。”

“她忽然一下子胖了呀,和你说话还扭扭捏捏的。”

“你呀,你呀,就是太聪明了,只是这话今后千万别说出口,自己心里明白就是了,记住了?”

“记住了。”文瑾一副老实模样,韦氏果然不再追究,而是感慨了一句:“她只有宝儿一个儿子,现在,别提多高兴了。现在闻不得皮子味儿,只好来找我。来松年的姐姐,没林氏手巧,做不来细巧的活计。”

“二伯母,我有个想法,你假装忙得很,我们可以趁机把韦舅母接来了,舅舅也看到了,你要做这么多人的饭,还得帮着弄鸭食、猪食…”

“对呀!”韦氏喜笑颜开,又揉了揉文瑾的头,“还疼不?”

“早不疼了。”文瑾咧开嘴笑,头虽然疼了一下,她的心却是甜的。韦氏生文翰的气时,也那么敲的,刚才敲自己,十分自然,和对待文翰一样。文瑾想,她在心里,是不是把自己当亲生的了?

乡下人起得早,吃早饭的时候,都已经在地里干一个时辰活儿了。有文瑾帮忙,韦氏便多做了一个菜。

韦成岚吃过饭,主动去弄猪食。

“岚弟,姐姐和你商量个事儿。”

韦氏做出为难的样子,韦成岚立刻就急了:“姐姐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做鞋子的来家,想请我帮着做几个月的鞋面儿,我托推不掉,可家里这太忙,能不能,能不能让弟妹过来帮我呀。”

“行!”韦成岚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那我去接舅母。”文翰亟不可待,韦成岚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文翰不知内情,神态非常自然,韦成岚没有多想,扭头继续忙乎去了,喂完猪回来,才给文翰道:“还是我去接你舅妈。”他还挂念那个小村庄呢。

“我也得去呢,一辆驴车坐不下。”

“好吧。”日子再不好,也有衣服被褥要带的,驴车也就鸡窝大。

韦成岚来了都两个多月了,这一说回去,一刻钟也忍不下去,和文翰很快就套了驴车出发了,天擦黑才返回来,一家大小都来了。

倒座房已经收拾出来,有两间大,一间给了他们夫妇,带两个小闺女,一间给了韦亮工。吃过晚饭,韦氏张罗着烧了热水,让他们一家洗去路上的风尘,安排着就寝。

文瑾注意到,两个小姑娘的脸色明显转好,心下稍安。

小鸭子快孵出来了,鸭棚的改造迫在眉睫,去年,文瑾手头资金有限,那个只能算是个临时建筑,今年,有必要一步到位,建个好的。

顺道,猪圈也要扩充,豆腐坊都全部重建,工程还不是一般的大。

有韦成岚和钱先诚,文瑾轻松多了。

钱先诚负责请帮工,韦成岚就是完美的现场指挥,他能力强,会说话,虽然外地人,一天下来,村里人都下意识地听他调遣。

文瑾每天照顾老母鸡,还有她的莲子,有时间,帮着葛氏做饭。

韦亮晴和韦亮曦刚来两天,还怕生,老实地跟个小猫咪一般,叫坐就坐,叫跑就跑,跟着亮工在大门口玩。

亮工很好动,但是很懂道理,给他讲清楚不能打扰鸡婆子,就不去后院,不许动水盆里的莲子,他连多看一眼都不,有时候还帮着母亲剥葱摘菜,一点也不费事。

这天大家都忙着,忽听葛氏哎呀一声,文瑾跑去看,葛氏已经抓着亮晴就是一巴掌了,原来她趁人不备,学着文瑾的样子,在搅莲子玩儿。

“别打,别打,给她讲清道理就是。”

有人护着,韦亮晴才抽抽噎噎哭起来,韦氏牵了孩子的手,进屋去了,文瑾听她哄了一会儿,然后给亮晴说:“你哥哥那个,是要育苗的,就是到时候会出来小芽儿,又细又嫩的,你那么搅和,芽儿都断了,就长不出荷花来了。亮晴喜欢花儿不?”

“喜欢!”

“这就是了,喜欢,就得耐心等着,懂吗?”

“嗯!我再也不动了。”

“现在爹娘都很忙,你是姐姐,要帮着带好亮曦,可不能先捣乱呀。”

“嗯,我,我不捣乱了。”她还在抽抽噎噎的。

鸭棚那边,文瑾去年就留出十亩左右的地方,今年当然先建新的,然后才拆了旧的重建,匠人和小工,是得管饭的。

“舅舅,这几天家里人多,又乱,不如把亮工和亮晴送书房去,亮曦托给隔壁的魏大娘照看,她还要照看孙子小萝卜,多一个不要紧,我们一个月给她十来斤米,算是孩子在她家,偶尔喝点吃点的消耗。”

韦成岚看到妻子和大姐忙得两脚不沾地,起五更睡半夜,比他还累,只好答应。文翰见文瑾一步一步,达到了目的。聪明能干的舅舅都毫无招架之力,一面偷笑,一面叹服。

第四十章 鸡鸭添乱

家里越是乱,文瑾对待她的莲子和后院的老母鸡,越是上心,看着小莲子发出芽儿,她耐心地把那些没出芽的都挑出来,然后,每天小心翼翼地换水,观察长势。

天气比前一阵热,莲芽也长得快了些,那些小莲叶有冒出第二个的,也有第三个叶片都萌发出来的时候,她下定决心移栽到池塘。

去年冬天开始,她便把猪粪、鸭粪排进新挖的池塘,同时放水进行浸泡,现在里面的土,已经不是干燥的黄色,而是发酵变成了黑灰色,看上去有一种黑油化在里面,污的发亮。里面的水面,比莲芽生长的略高些,文瑾用水车排出了一些,然后和文翰开始把莲芽载进大田。

去年,她留有田垄,此刻,把木板架在田垄上,人可以走在木板上,莲子就能任意栽到想要的位置。

文瑾和文翰栽得很稀,若是这些莲子能成活,它们的根便会慢慢往四面扩展,将来,整个池塘就都是莲藕的天下了。

莲子要芽朝上,半边在泥里,半边在水里,两人小心翼翼,进展很慢,栽了三天才完工。几十亩的水面,几百个小叶片如星星一般散落着,小小的绿绿的,令人爱怜。

后来文瑾才知道,此刻不宜暴晒,可那纸上没写,还好天公作美,连着几天都是多云天气,欲雨欲晴,才没有晒伤莲苗。

文翰和文瑾,每天都来看一遍,有芽儿死了,他俩好不惋惜,但更多的叶片却在慢慢长大,这给了两人极大的安慰。

第一批小鸭子开始出壳,文瑾几乎一刻钟去一趟后院,看着一个个小嘴巴,啄破鸭蛋壳,拱出毛绒绒的小脑袋,然后用爪子蹬呀蹬,软趴趴地钻出来,在老母鸡翅膀下面暖一会儿,便硬邦许多,有调皮的,从翅膀下探出脑袋,喳喳叫着。养了一年,文瑾已经有经验了,这些活跃的鸭子,几乎都是公的。

三天时间,一百个鸭蛋,出来九十一只鸭子,剩下的几个,还有在壳里苦苦挣扎的,可老母鸡已经没那个耐心了。

关键是早出壳的小鸭子没耐心等,它们纷纷跳出窝,在地上乱跑,老母鸡急了,也跳下窝,带着孩子转悠起来。

后面的鸭子,被鸡妈妈抛弃了。

鸡棚里一共九只老母鸡,第一批六只,第二批三只要晚十天,文瑾带上手套,想把几个鸭蛋塞到第二批的老母鸡身下,希望能继续孵化出来。

文翰本想帮忙的,被文瑾制止:“别,别,从老母鸡眼前拿蛋,它啄你呢。”

距离文翰最近的老母鸡,已经全身毛发俱张,嘴里咕咕叫着,眼睛都瞪起了,文翰吓得后退一步。

“得从老母鸡背后塞进去呢。”文瑾一边解释,一边飞快地把几个里面有动静的鸭蛋塞好。文翰看她一副老神神在在的样子,咧嘴直笑。

看到别人,不,别的鸡都当了妈妈,带着孩子四处走,第二批的老母鸡忍不下去了,亟不可待地跳下了窝,冲进小鸭子群里,对着别人的孩子咕咕叫着,有混眼子不认娘的小鸭子,竟然也跟着它跑,老母鸡高兴得的很,抛下正孵化的蛋。不管了。

文瑾想把老母鸡抓回去,可满地的小鸭子,她都不敢跑的,没法抓住老母鸡送回窝里,鸭蛋一旦受凉,里面的胚胎有可能就此死亡,她急得都快掉眼泪了。

文翰还是第一次见文瑾这么手足无措,赶忙跑去求助母亲。

韦氏也没办法,她从来没孵过小鸡。

“去隔壁的魏大娘那里问一声,她家常年养鸡呢。”

“哦,好!”

韦氏还没见儿子这么慌张的,摇了摇头:“怎么越大越不沉稳了。”

葛氏也没见过外甥这样的,她担心地道:“孩子肯定是遇到大麻烦了。”想了想,“我去后院看看,姐姐注意下,锅开了把火压住。”

她蹬蹬蹬的来到后院,看到文瑾对着几个老母鸡发呆。一地的小鸭子,摇摇晃晃地满地滚,几个老母鸡,争先恐后地当鸭妈妈。那边还有一窝一窝青色的鸭蛋等孵化。

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文瑾,先孵化的和后面的老母鸡,你可做了记号?”

“有的,我记录了。”鸡是别人的,文瑾害怕弄错,在腿上绑了布条,上面写了姓氏和时间。她拿出笔记本,后一批是芦花鸡、大白鸡、黑母鸡。

文翰先醒悟过来,拿着捕鱼的长杆,前面是麻绳结出的小网,三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才把三只孵蛋鸡捉住,绑住翅膀和腿,放入鸡窝里。

魏大娘来了,出主意道:“你把这三个鸡窝移我家去,不能总绑着呀,那也没法孵蛋的。”

“那就谢谢魏大娘了。”连声感谢。

“谢什么,咱邻里邻居的,还不互相帮衬着?”村里跟着种水稻的,没人不感激文瑾,谁要能帮她一个忙,都忍不住自豪地向人夸耀一番。

文瑾这段时间忙得恨不能手脚并用,哪里知道这些?她和葛氏抬着鸡窝,搬到魏家厢房和倒座房之间的过道里,过了一会儿,文瑾跑去查看,老母鸡没有小鸭子勾引,便老实下来,文瑾把草绳子解开,它们也没再跑出来,而是划拉了几下鸭蛋,用翅膀把鸭蛋捂在身子底下,认真地孵起蛋来。

文瑾也算学了一个乖,今后得注意只能把同时开始孵蛋的鸡放在一起。

那几个迟迟不出来的小鸭子,被这样晾了一番,最后都没命了。

魏大娘让文瑾把那蒸熟吃,有人特别爱吃毛蛋,去年还找到家里来买呢,文瑾不觉得魏大娘怪异,借口家里人乱,都送给了她。

魏大娘更是感激,让儿子帮文瑾把水稻田里的野草拔了一遍。钱先诚看见了,切了一块豆腐到隔壁去感谢,文瑾才知道有这回事。

小荷苗长得挺快的,原来指头蛋大小的叶片,渐渐比铜钱大,现在都有巴掌大了,文瑾便天天给池塘里车点水进去,它们长高,水面也跟着长高。

没有种荷的地方,文瑾竹篱笆分隔出一块,给小鸭子下水用。今年孵鸭子晚,没必要等那么长时间,鸭子身上的绒毛退去就可以了。

和去年一样,几只老母鸡在岸边,急得直叫唤,它们不明白孩子怎么去了那么危险的地方,竟然安然无恙。建鸭舍的工匠看到这情景,没有不被逗笑的。

修建豆腐坊,外带鸭舍、猪圈,听着没多少活儿,但文瑾的规划中,还有连通几个地方的鹅卵石小路,清洗的进水管,排水沟,集粪池等等琐碎,竟然用了四十天才完成。

这话说起来轻松,具体经办的人,没有不感到疲累的。韦氏和葛氏,天天要做那么多人的饭,好些街坊都是来帮忙的,不要工钱,饭食上就更要当心,两人的劳动量就可想而知了。

葛氏比来的时候白了,却瘦了一圈,韦氏瘦得更多,她本来就纤弱,这会儿又是夏天,衣服单薄,就更显得羸弱。

韦成岚的变化却不大,微微黑那么一点儿,身板挺直,出出进进忙个不停,还是那么精神百倍。

钱先诚比韦成岚干活少多了,操心更少,每天多少活计,得多少木工、瓦工还有小工,尤其是来帮忙的人,更没法估计会有多少,有的时候小工多了,如何安排让人都不闲着,有时候来人少,那又该怎样合理安排,才不至于让工匠不得不干小工的活儿,这些都是很费思量的。韦成岚总是安排的恰到好处,钱先诚根本就一团乱麻,刚开始邻居还当他是主人,有事情寻他拿主意,到了后来,都把韦成岚当“核心领导”了。

钱先诚也晒黑了些,反而略胖,原来做脑力工作的,猛然改行,饭量增大,又不操心,自然长肉,人看着结实不少。

家里忙得一团糟,镇上都来了好几拨的人帮忙,王家就不说了,那是没问题,连来大娘都帮着做了几天饭,钱家大房却静悄悄的。

葛氏不明就里,还问韦氏:“你们和大房闹生分了?”

“没有。”

钱先诚听见了,心里很失落,多少能理解些文瑾为何那么讨厌大房。

韦亮曦每天早饭,都安静地趴在小饭桌上,拿着小木勺,挖木碗里的鸭蛋羹吃,小身子渐渐长起来,不再是一副“大头娃娃”的模样。

葛氏看着小女儿脸圆了,人也活泼好动,睁着黑亮的大眼睛,尾巴一个跟着几个哥哥姐姐玩闹,心里特别感激。她人利落,又有劲,每天喂猪喂鸭,还有空闲做别的。快的人常常做活粗,韦氏帮来家做的鞋面,她就干不了,可做全家人的衣服却没问题。酷暑来临,她就给文瑾做了一身夏装,月白的无袖对襟褂子,青色细布长裤。裤子又宽又短,跟裙子效果差不多,这一身倒是很凉快,可惜文瑾只敢在屋里穿穿。她毕竟是个女子,过几年,肯定得恢复身份的,这个时候,怎敢穿露双臂的呢?她十二啦,身上已经开始冒出青春期发育的苗头,她计划再用两年时间,把家里的日子过起来,就给韦氏说实话。

...

第四十一章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