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千两银子。”

“钱浩这是丧心病狂,你当年惩治刘彩琴和贺氏,那是她们惹了你,可霍氏并没招惹钱浩,甚至还深受其害,现在,钱浩竟然柿子捡软的捏,还拿霍氏开刀,这可就是欺负人了,还是欺人太甚。”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霍都督估计已经忍无可忍了。”

“哈哈,你还会这个词儿啊,不是你说忍无可忍,重新再忍吗?霍都督非要憋到快爆炸时,才最具有爆发力呢。”

“你的事儿,还差多少。”

“哦,不少呢,以前大舅行事低调,虽然讨厌董进才,但也不招惹他,因为皇上就是那个心态,一定要给大舅树立一个对手,原来有姚光远,后来又董进才,他都烦了,推倒一个,皇上再树立一个,前赴后继的,防不胜防,再说,董进才有几斤几两,大舅知道得清清楚楚,推倒了,说不定立起一个更狡猾更难对付的,他便懒得动手。”

“可现在是二舅来了呀。”文谨直觉,沈明昀和沈明昭性格不一样。

“是的,二舅眼里容不得沙子,他其实比大舅更能干,但外公去世时,却安排人脉支持大舅,就是怕他做事太冲,顾头不顾尾的,捅出大娄子。”

“现在呢?你怕不怕?”

钱隽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也,二舅就是捅娄子,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捅出来的,皇上老了,等太子接手,二舅就可以缓冲一下,再说,还有我和三舅在这里兜着,二舅能捅多大的篓子?”

“我觉得二舅十分沉稳的,你看他来京也几个月了,几乎和大舅一样,不声不响。”

“哼哼”钱隽想笑不笑,哼了声,然后道:“二舅就要出手了,他憋了这么久,估计已经忍无可忍了。”

“他会不会重新再忍?”

“不会,他和大舅不一样,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文谨来了精神,像沈明昀这样的政治家,官吏,还真少见,而且,能升到这样的高位,就更稀少了。

宴息室到了,文谨指挥仆人端来洗漱用水,两个奶娘带小女儿洗手,文谨帮钱隽脱衣服。以前看演古代的电视剧,觉得那些男人真爱摆谱,竟然举着手让人服侍穿衣服,现在文谨才明白,这衣服确实太娇贵,上面又是玉带又是玉佩、还有荷包、笔袋等等,真的有人帮忙才不至于损坏了什么。文谨把取下的东西一件一件放在小丫鬟端着的黑漆木盘里,最后才帮着脱下官服叠好,让丫鬟端着送到寝室。

钱隽穿了一身细白纱布的夹衣,进了盥洗室清洗过了,穿上那里放着的便服出来,厨房那边已经送上饭菜,一家人开始晚餐。

文谨不喜欢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但因为女儿儿子必须得遵守,她不得不为孩子做表率,十分优雅得体地吃饭动作,让芒果和桂圆有样学样,小小年纪,便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子夜十四了,要在外院歇息,一家人走到垂花门,他像父母行礼,一家人兵分两路。

“金金这几天都没回来,不知在郡王府过得如何?”

“挺好的,他很本分,对娜仁王太妃也很尊重,昨天跟班还给我送信,说娜仁王太妃送给金金一面双龙抢珠的金线编制的抹额,京城顾善堂出品的,十分珍贵。”

“娜仁王太妃把他都惯坏了。”儿子招人喜欢,文谨自然是高兴的,这话不过是谦虚而已。

钱隽自然也以儿子为荣:“他在兵部的差事也做得很好,我以前还担心他没经验,怕他被那些刁吏坑害,没想到这孩子挺细心,凡事即使当面不说,背后也要找人弄明白,他也不像某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高门子弟,恐怕别人笑话他胸无点墨,便不懂装懂,处处捂着盖着,金金但凡有不懂的,总要找那些性子比较和气的兵部老人儿请教,而且,他每次还找合适的借口给这些人谢礼,现在,兵部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

文谨拍拍胸脯:“这样我就放心了。”

“都是你教的好。”这句话,钱隽说得诚心诚意,他年轻的时候,桀骜不驯,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虽然能力过人,可却总被各种嫉妒和不满伤害,现在回想起来,娘亲若是能够多活几年,能够像文谨教儿子一般耐心细致,他不知要少多少磨难。

文谨笑:“你教的也好,我一直担心,怕自己太过罗嗦,把孩子教得娘气了。”

听娘和爹爹互相夸赞,桂圆倒是很安静,芒果却有些忍不住,到了住房门前,她挣扎着从文谨怀里溜下地,去追小花园里飞着的蝴蝶,钱隽也放下桂圆,让姐妹俩一起玩儿,缀在后面的奶娘丫鬟赶紧过来,护着小主子别摔着磕着,文谨和钱隽进了卧室。

“二舅这几天估计会让人弹劾董进才一个门生,那人在江南,处处掣肘,太子和张澜的折子,已经上了三遍了。”

“你二舅的改革,是和整个士林官员作对,这一回,董进才绝对会四处插手,笼络人心。”

“是啊,江南那边是成是败,就在这几天了,朝廷很快会有一场大风波。”

看妻子有些担心,钱隽宽慰地拍拍伸臂把她拢在怀里:“没事的,这一回,董进才打错了算盘,皇上不管多糊涂,都绝不会不支持二舅,江南修堤,若不能就地解决资金,就能把户部掏空。”

“国库,竟然空虚如此?”“嗯,这几年天灾频繁,皇上虽然糊涂,但还算是仁君的,赈灾、豁免贫民钱粮等等,每年都有好几起,国库因此亏空不少。”文谨没说话,伸出手臂,抱了抱丈夫,她理解钱隽,这是一个受儒家思想教育成长起来的古代贵族,他胸怀天下,体恤百姓,并因此而拥护皇帝,帮着皇帝处理朝事,自己不能以自己的好恶阻拦他,皇帝一定要让他的臣子分成两派或是更多的派别,那是他的理事方式,只要他心里,还有百姓和朝政,就有几分可取之处,钱隽的辅佐,那就是有意义的。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弹劾风波

没想到钱隽还是错误地估计了沈明昀的忍耐力,朝廷中发起的弹劾大战,竟然是董进才主导,他见自己的势力远远高于对手,并且,认为沈明昀的改革,和所有的官员心思相左,不会有人支持,因而忽然发难。

江南总督张彦刚是沈明昀推荐的,乃是他的同年,张彦刚的脾气跟沈明昀有一拼,都十分耿直,并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虽然明知改人头税为地税,是和众多官僚士子为敌,但他自认是忠君为国,便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弹劾,攻击的第一人,便是张彦刚,只有他倒了,沈明昀的施政纲领才能倒,董进才才能彻底击溃对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巨荣朝的第一权臣。

永昌帝收到弹劾奏折,一声未发,给压下来了,董进才以为是沈明昀搞鬼,第二天,暗示更多的门徒奋起弹劾,到了第三天,永昌帝手里,已经有四十多个折子,他气得要命,下朝后,把钱隽叫进宫。

钱隽还在守孝,偶尔上朝堂,也是皇上下旨的,本来永昌帝下旨夺情,被他拒绝,但皇上要他偶尔帮忙,这个就不能再说不了,其实他为了帮助二舅,一直没有停止关注朝廷事物,也一直忙着安排布置,以防二舅初来乍到,不适应京官的工作,被董进才打倒了。

钱隽匆匆进宫,给皇上行了大礼。

“起来,起来,说过多少次了,别跟那些酸儒一般,摆形式走过场的跟我看。”

“皇帝恩典,微臣没齿难忘,但祖宗规矩,微臣不得不遵守。”

钱隽的话让永昌帝很受用,他摆手示意,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的锦凳上:“叫你来,是让你看看,看看这些贪官污吏,朕给他们地位,给他们官儿,让他们发财,使得他们有了体面,有了威风,他们倒好,报答朕的,就是不肯交税,不肯为国出力,竟然联名弹劾新政,攻击沈大人,简直不知所谓!”

钱隽拿起奏折匆匆浏览了几份,也禁不住气愤填膺:“皇上,简直欺人太甚!我终于明白沈大人为何痛心疾首,甚至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皇上,你只有下定决心,不为这些浅薄之徒的叫嚣所动,才能实现永昌中兴,才能极大提升国力。”

“嗯,我是这样想的,可是,官员乃国之根本,若是他们一起抵触新政,新政非但不能实施,还反而深受其害。”

永昌帝说得很有道理,纵观历次朝代更替,末代之君有昏聩无能的,但也有想要振奋、想要兴国的君主,可惜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法改变历史的洪流,或者朝政处理不当,反而使国运更加颓废,以至于最后没法收拾,不得不惨淡下场。

看到永昌帝的担忧,甚至有些畏怯,钱隽心中警铃大作,沈明昀的新政,不能半途而废,这不仅关乎个人命运,还关系着巨荣朝今后的走向,是一蹶不振,还是焕发新春。

“皇上请勿担心,朝廷中,虽然有这些蛀虫,为了一己之私,打着圣人的旗号做坏事的,但忠臣、明臣更多,他们肯定会支持皇上,把国家治理更清明,更兴旺。”

永昌帝依然眉头紧锁,没有办法应对眼下的局势,再表忠心说好话,都不解决实际问题。

“皇上,微臣认为,这些上折子的,多数都是家里广蓄良田,为富不仁的,只需要找几个臭名昭著、又在朝堂叫嚷很凶的,四下侦查,抓住把柄搂了他的官帽子,才能震慑群臣,让那些盲目跟风的人清醒清醒。”

永昌帝觉得钱隽所言,可以施行,心情好了许多,他把案头摞有一尺多高的奏折推到钱隽面前:“你看看,我觉得他们有人是真心为国,只是一时想错了,但有人肯定别有用心。”

“是的。”钱隽一边答应,一边飞快地把这些折子翻阅了一边,大概一个时辰,他挑出了三份来,“皇上,这些人中,果然是有人人云亦云,有几个还真是一心为国的,只是想偏了,微臣挑出三个人,他们的确是有私心。”

“哦?”

“皇上,前些天张彦刚送来一份密折,你给微臣看过的,就是说的这三个人啊,他的父母兄弟仗着他官位高企,公开让乡邻的地主把土地挂靠在自己名下,逃避朝廷税收。喏,这个姜国敏,他家有两千顷地,一顷地五十亩,两千顷是多少?三十亩地可以活一家人,姜家,全部人口不足五百人,却使得三千多户百姓流离失所,也使得朝廷一年的税收流失数千两银子。”

永昌帝眉毛霍得抬起:“张大人那份密折呢?”

伺候的太监急忙跑过来,帮着皇帝找出那份密折,跪着膝行几步,递了上去。

永昌帝拿着折子,放到钱隽面前,钱隽指着其中几句:“皇上你看,姜国敏、刘林、王昌,家里都田亩过万,他们自然反对新政,他们这是为了一己之私啊,皇上,这样的臣子,有什么资格弹劾别人?难道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他们就真的能成忠臣?”

永昌帝想了想,他见钱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且还有充分的理由驳斥对方,便知道他一定有所准备。

“明天,我特旨让你上朝,你把这些在朝堂讲出来,刹住这股攻击新政的妖风。”

“微臣一定尽力,但还得准备几天。”钱隽这是要杀鸡给猴看了,那三个人,他一定要打中他们的七寸。

永昌帝点头,觉得堂弟乃是真心为国的,想起昔日的种种,心里不由愧疚不已,他看到钱隽一脸疲惫,便体贴地摆摆手:“你跪安吧。”

“是,皇上。”钱隽退出去,永昌帝心情好了许多,继续处理奏折,没想到他竟然看到一份弹劾姜国敏的,还是个小小的副四品道台。这份奏折写得比较通俗,虽然很长,但很少转圈逢迎拍马的废话,整篇罗列了姜国敏的家人仗势欺人、聚敛财富、强买土地等等罪证,让疲累的永昌帝精神一振,剩下的奏折,他也不想看了,示意伺候的太监,把钱隽挑出的几份奏折,和这一个放在一起:“明天在朝堂上诵读,我倒要看看,姜国敏拿什么脸弹劾别人。”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听审

永昌帝要去后宫休息,值班的太监管事端出后妃号牌,永昌帝看也不看,便摆手道:“去贵妃那里。”

随行太监有人低下头,暗暗咬牙,皇上这心情不好要去梅贵妃那里,心情好,也要去梅贵妃那里,他们拿了后宫女人的贿赂,什么时候才能为那些人办事儿?

听说皇帝又去了梅贵妃的宫里,郑贤妃气得把手边的茶杯、茶壶全摔碎了。这些年,董进才对她不错,甚至把一个老翰林的独生女儿王淑芬弄进宫,做她的宫女,这王淑芬自小爱书成痴,肚子里的墨水,不比她的翰林老爹少,有王淑芬精心教导,她的儿子——四皇子钱灏瑱,从小就比梅贵妃的几个儿子显得聪明,郑贤妃很清楚地记得,两岁半时,儿子口齿不清地给皇上背《悯农》诗,永昌帝一脸惊奇的模样,她坚信,皇帝对她的儿子,远比对梅贵妃几个儿子好,每次皇上和钱灏瑱在一起,总是惊奇惊喜,又欣赏有加。

钱灏瑱马上就十岁了,越发聪明好学,比和他同岁的三皇子钱灏瑨,不知要强多少倍,四皇子已经开始学论语了,钱灏瑨还在开蒙,每天读什么《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呢,只是钱灏瑨十分好动,跟着武师学了拳脚,这方面比她儿子厉害些罢了,郑贤妃觉得梅贵妃乃是山沟里钻出来的蛮夷野女,哪里会教育什么孩子,和她这个长大的女子没法比。但,她不知道梅贵妃使了什么妖法,牢牢把皇帝捆在了身边,自己和儿子精心准备的节目,硬是没有表演的机会。

其实永昌帝是太困了,去别的女人那里,少不了会有一顿纠缠,他想睡,那些女人却不容许。她们好容易有一次机会,恨不能把他榨干才罢休。

皇上年纪越来越大,后宫的女人若不抓紧时间生个一男半女,不管现在多得宠,将来都得被送到安乐观去修行,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她们能不急吗?

只有梅贵妃,三男一女,在后宫地位稳固,她才真拿皇帝当丈夫,体贴他辛劳不易,总是想办法让他开心、休息,比如安排太监为皇帝按摩解乏,还会说些小女儿的趣事,让永昌帝开心一笑。

果然,这一回梅贵妃也没有让皇帝失望,她不知从哪里学来一招蒸气浴,指挥着几个太监宫女,好好把皇上伺候了一番,永昌帝操劳过度,本来睡觉十分不易,这一回竟然还在澡堂子里,就睡得鼾声如雷,伺候的太监小心翼翼把他擦拭干净,抬出来,盖上薄被。

永昌帝一觉醒来,便到了早朝时间,他觉得神清气爽,浑身有劲,忍不住褒奖了梅贵妃一个甜吻:“我下朝就过来,你准备午餐吧,南海亲王妃又教你了什么新菜式,只管上了来。”

“是!”梅贵妃现在也四十多了,行事更加端庄娴雅,她蹲身行礼,送皇帝出门。

想起烦心的朝事,今天便有个好的结果,永昌帝的心情十分舒爽。

董进才在朝房,和一班大臣在等太监传信,他安排人上的奏折,已经被皇上压了三天,担心永昌帝还会故技重施,他今天安排了更多人弹劾新政,他知道这一回和皇上的心思相左,有悖他一贯逢迎拍马的作风,但他认为,皇上不管多么厉害,也是坐在众多臣子的头上,他也怕屁?股底下的座位不稳:“等过了这件事,把沈明昀压下去了,在找个事情,把皇上好好巴结巴结就行了。”董进才一贯这么做,百试百灵,并不担心皇上会针对他,这几年,董进才走得太顺,有些忘乎所以了。

没过一会儿,就有太监宣布皇上快到了,群臣赶紧整理衣冠,鱼贯走入朝堂,永昌帝精神奕奕走了进来,他别有深意地看了钱隽一眼,看到堂弟脸上惊讶的神色,心里忍不住小小得意了一把——表弟还没派人去调查,自己的臣子便把想要的资料送了上来,这说明什么?他施政有方啊,手下贤臣辈出。

其实,都是钱隽悄悄安排好的,不然,董进才把持朝政,那样的奏折,如何能顺利送上来呢?

永昌帝这一回,一改先听政的习惯,而是让伺候的太监念了几个奏折,第一个便是姜国敏的。

董进才低头站着,眼睛瞟了一眼沈明昀,心里乐得快开了花,只要新政失败,皇帝必然厌弃沈明昀,没了这个对头,这朝堂上,谁还敢和他争锋?

姜国敏的奏折读完,很多大臣都出班表态,几乎都支持姜国敏,反对新政,永昌帝平和的心态,又掀起了狂风巨浪,他怒冲冲地摆手,让朝堂上安静下来:“这里还有一份折子,是关于姜大人的,你们且先听了再说。”

董进才认为,皇帝就算不高兴,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再说,皇帝要让大家听奏折,没人敢说不的,因而他冷静地低头,摆出一副恭顺的模样,只等皇上玩累了,他再出手。谁知一句一句听下来,他的后背,几乎被冷汗打湿——怎么忽然有人弹劾姜国敏贪腐?他是什么人,自然能够听得出,弹劾的奏折上,所列事实即使有出入,那也不会差太多,他很后悔,早知道姜国敏是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不让他出头了,皇上现在拿他开刀,跟风弹劾的大臣,必然人人自危,皇上很轻易就可以把他煽起的这场风波平息了,而且,还为江南新政,打开了局面。

怎么办?董进才急得要命,脑袋里拼命思索,想找出开解的办法,可惜他的能耐,只是厚颜无耻高人一头,却并没有多少急智,永昌帝按照想好的剧情往下演,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把姜国敏交给了大理寺。

董进才一看,若不挽救,自己这边的人马,可就注定要失败了,他咬牙出班:“皇上,事关朝廷大员,不能只让大理寺一家审讯,再应该派人旁听,微臣愿意前往,还请皇上准许。”

永昌帝点点头:“董爱卿此言甚是,这样吧,朝廷大事还离不开你,让南海亲王去旁听审讯。”

“是,皇上!”钱隽出班答应。

董进才如何肯让自己的死对头去大理寺?那样还不如不派人去呢,他立刻提示皇上:“南海亲王有重孝,今天还是皇上特旨才上朝的。”

永昌帝继正是用人之际,哪里管什么孝不孝的,他对董进才道:“朕打算下旨夺情,让南海亲王即刻起天天上朝。”

钱隽急忙拒绝:“皇上,这个就不必了,微臣好好去大理寺,监督那边把案情查清楚就是,此事结束,微臣还要继续为父王守孝。”

永昌帝点头:“这样也好。南海亲王,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不要冤枉了一个忠臣,也不可放过一个贪官。”

董进才几乎快晕过去,有这个老对手在,姜国敏别说牢狱之灾跑不掉,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了,他要是罩不住,朝廷上,谁还跟着他跑啊?

“皇上——”董进才出班,想要再争取一下,永昌帝却摆手制止了他。

两个小太监,送上一大摞奏折,永昌帝指了指:“这些折子,都是和姜国敏一样,弹劾新政的,朕很怀疑他们的家里,是不是都跟姜国敏一样有良田千顷,虽然新政只在江南实施,可总会在全国推开,这些人,是未雨绸缪了。”

所有跟着董进才上折子的,都吓得两股战战,面如死灰,一个劲儿地出冷汗,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钱隽出班:“皇上,这些折子要好好保存起来,等大理寺查完姜国敏,再把这些人的家底摸一摸…”

钱隽的话没说完,就听见咕咚一声,身后一个官员四脚朝天倒在地上,就是刘林。

永昌帝不高兴地吩咐站班的太监快去请太医,然后让沈明昀主持后续的事务,他先退朝,由太监和侍卫簇拥着,回了内宫。太医来得很快,仔细把脉,然后摇了摇头:“这是中风了。”

大殿的一众官员,多数脸上涌出悲伤和后悔,只有少数拥护沈明昀的,忍不住胡子直翘,压抑不住满心的欢喜。能做到朝廷的二、三品大员,家里又豪富,奢侈无度,哪个能是干净的?只要仔细查,还不一查一个准?接下来几天,钱隽在永昌帝的极力配合下,刘林、王昌等几个董进才的铁杆,陆续进了大理寺,朝堂上攻击新政的官员,噤若寒蝉,看到沈明昀的眼光,都是躲闪回避的,他们都以为,这是沈大首辅的手笔呢。董进才准备了两个月的发难,刚刚出手就被皇上毫不留情地撅断了手指,他这一派的中坚,三个人入狱,两个被抄家,其余心里有鬼的,纷纷想办法让家人处理了那些田宅,还有人太过担心,夜不成寐,强撑了几天,干脆上折子乞骸骨,也就是告老还乡,要辞官,永昌帝毫不犹豫便准了,一时间,跟从董进才的,在朝堂上一个个三缄其口,唯恐被同僚注意到,翻出家底来弹劾。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杀不杀?

不管他们如何低调,钱隽和沈明昀早就让人着手调查,到了现在该收网的时候,怎可能轻易善罢甘休?御史台一份一份奏折递上去,董进才的铁杆拥趸一个一个倒下来,京城里,那些曾经弹劾过新政的官员,一个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出病来或者干脆装病的,不止三五个官员,永昌帝接受了他们的请辞,沈明昀立刻见缝插针,用了自己的人。

文谨很奇怪永昌帝怎么忽然脑子清醒了,钱隽笑着敲她的头:“你怎么糊涂了?皇帝一贯喜欢搞平衡,忽然看到董进才一派竟然如此强大,还不立刻打压呀?”

“哦,对,就算是糊涂,他依然还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

“还有啊,你是不知道,国库现在,都快空了,皇帝这是着急了呢。”

“哦,我明白,皇帝也跟普通百姓一样啊,腰包里没钱,说话就没底气,这心里也慌慌的没法淡定。”

“嗯,你说得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普通人靠钱财提升自身价值,皇上也要靠钱财,来稳定自己的统治。”

“高明,王爷,我发现你现在的见解,越来越透彻了。”

听到妻子恭维自己,钱隽又高兴又难堪,他伸手敲了文谨一个爆栗:“贫嘴!”

“皇上既然这么喜欢平衡,沈大人是不是该适时收手了?董进才那边,已经有些承受不起了。”

“不,二舅想停下,皇帝还有些不愿意呢,你知道最近查抄那些贪官,国库增加了多少银子?”

“很多吗?”

“可不是,京城传言,仁亲王府富可敌国,这都是表象,那些贪官不声不响的,家里更富呢,姜国敏的家,抄出金砖、银锭、金银器皿,折合银两多达五十二万两。”

“天哪,是咱们没分家时的四五倍呢。”

“珍珠玉石、古玩字画、红木的家具、还有房屋、田产,折合成银两,足有两百多万两银子。”

“哇,果然比咱家富。咱们家这些东西多,可都是皇宫里赏赐出来的,父王毕竟是先皇的亲兄弟,又在西疆打了十年仗,先皇、太皇太后逢年过节都有大量的赏赐,他是哪里来的?”

“自然是巧取豪夺、百般盘剥得来的,姜国敏的小弟,看上了一扇绣屏,人家不肯卖,他竟然为这么个东西,逼死了两条人命。”

“这样的祸害,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嗯,明天,朝堂少不了一番争吵,二舅要把姜家有命案的人全都杀了,董进才肯定会极力保住他们的性命,极力建议皇上,把姜家的人全都流放了事呢。”

“哪怕在流放地死了,都和判斩首的效果完全不同,就不知道皇上什么意思了。”

“二舅肯定会据理力争的,姜国敏一家,有十三个男丁都身负命案,可以说,姜国敏罪大恶极,他要不死,贪风难止。”

“他是这一回发现的最大贪官吗?”

“嗯,初步估算,姜家家产数千万,全部入国库,呵呵,皇上可沾大光了,比今年赈灾的银子都多。”

“姜家的地和房子怎么处理呢?”

“地一般交给官府卖出去,房子多会奖赏功臣。”

“官府的卖价高低,朝廷是不是没法控制呢?这样不好。”

“那还能怎样?”

“户部专门派人过去主持,把那些土地分成小块,拍卖给当地的百姓,房子也可以把院墙拆开,分散卖给百姓,这样也是一笔收入呢。”

钱隽一声不坑,专注地听文谨解释什么是拍卖,妻子匪夷所思的提议多了,他早已见怪不怪。

文谨说完,探寻地看了看丈夫的表情,见他平静中露出满意,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我这就把你说的,写信给二舅知道。”

“要不要给沈三爷?”

钱隽摇头:“三舅年轻时身体吃亏太大,这几年专心修道,还能好些。”

“可我听说,那些丹药,含有汞毒,对身体伤害更大。”

“三舅不炼丹,他练气和药,我请太医看了,都是对身体有益,太医说,三舅若不是那样,说不定已经不在人世了。”

文谨默然,心说难怪和钱隽关系最好的沈明熙,这次他们回来,却很少露面,原来如此。

董进才实力大减,眼睁睁看着沈明昀坐稳了首辅之位,江南新政,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他又气又恨,为了挽回损失,倾尽全力做垂死挣扎,他知道,姜国敏一家若是不死,哪怕被发配去做最低贱最苦累的军奴,他的阵营的人心就还能聚拢,若是姜国敏一家男丁多被杀,跟随自己的人,少不了会寒心,会观望,乃至会背叛,若有后者出现,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永昌帝面对董进才和沈明昀的奏折,一时难以取舍,董进才这一回,竟然展露出那么强大的实力,让老皇上震惊,可现在,这一派实力大减,是继续痛打落水狗,还是留一线让他们苟延残喘,以他一贯的作风,肯定是后者,但沈明昀似乎把住了皇帝的脉门,在奏折里把留下姜家有命案男丁的坏处,列出十余条,皇上若是不下决心,不光是新政会夭折,甚至国家都危在旦夕。“留下恶贼,必然让忠良之臣伤心,令士林中,投机之风更甚,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余观夫,历朝历代,之所以先荣后衰,皆因中间接力之君,只能守成不懂变通,没有高祖皇帝之杀伐果断,致使贪腐横行,正气不振。正如当下,巨荣之兴衰,维系与皇帝一身,容留贪腐,还是忍痛割除祸害国家的腐肉,下良药培养生肌活血,在乎皇上一念之间,臣泣血恳求,皇上莫做出有污一世英名之举措…”面对沈明昀洋洋洒洒万言书,永昌帝的拳头攥紧又松开,杀了姜国敏,让董进才一派极大衰落,有可能造成巨荣朝堂,成了沈明昀的一言堂,可是不杀姜国敏,弊端确实太大,真的会埋下国运衰落的隐患。

...

第三百七十五章 补一个

永昌帝心事重重,去了梅贵妃的宫殿,今天五公主及笄之日,他想为女儿祝贺一下。在永昌帝的几个女儿中,他最喜欢长公主和这个五公主,长公主是他第一个孩子,五公主却特别体贴,每次都能说到皇帝的心坎上,是永昌帝的开心果,还有,这是五公主在宫里最后一个生日,明年,她就该出嫁了。

梅贵妃略有些担心地坐在宫里等着,虽然皇帝答应过,会过来,但她知道,皇帝这几天心情不好,朝事烦冗,女儿生日,皇帝忘记了也很正常,派人去提醒,也不算什么丢人的,可梅贵妃却不想那样,她只有一个女儿,自然希望孩子事事随顺,永远快乐。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通传,除了梅贵妃和五公主,其他人全都跪下行礼。永昌帝精神奕奕,满面笑容地走进来,梅贵妃和五公主行礼迎接。

“梅贵妃平身!五公主平身!”永昌帝连连叫起,五公主乖巧地迎上前,虚扶着皇帝的胳膊。

“父皇日理万机,竟然还抽时间参加孩儿的生日,真令孩儿五内俱焚,感动莫名。”

“呵呵,你是朕最喜欢的小五嘛,父皇再忙,也呀抽出时间来。”

虽然梅贵妃想低调些,但五公主乃是皇上喜欢的孩子,前来祝贺的人还是非常之多,出嫁的四个公主,也全都回来了。

皇帝以为长公主府里养了那么多的伶人,肯定会送妹妹一台好戏,却没想长公主其实暗地里不忿五公主分了她的宠爱,竟然借口唱主角的花旦崴了脚,只送了五公主一顶玉叶冠,礼物的确美轮美奂价值连城,但皇家的女儿,谁没见过好东西?

皇上有些不高兴,安慰五公主:“回头,长公主那里的旦角脚好了,给你补一台戏。”

“谢谢父皇安排,谢过长公主的厚赠。”五公主行完礼,坐在皇帝脚边的绣墩上,她笑吟吟没有一丝不悦的表情,和皇帝说起了闲话:“父皇,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女儿拿了长公主的玉叶冠,那可比请一台戏值钱多了,呵呵,我还赚了呢。”

永昌帝见女儿想得开,忍不住欣慰地点头。

“父皇,女儿不仅请了长公主带伶人进来,还让南海亲王妃也帮着准备了呢,刚才内侍传话,很快就到了。”

“你个小人精,倒想得周到。”

“父皇,天下大了,什么样的人才求不到呢?这边损失,肯定那边就可以补上的,只要有心就行了。”

正说着,南海亲王妃到了。

皇帝心中有时,那些说唱笑闹,便不入耳,他只咀嚼着女儿的话,这边失去,那边补上就好,朝廷里,他当年不是还提拔过高廷峰吗?这老头后来成了沈明昭的传话筒,失去了提拔的意义,那,自己为何不再找一个呢?

第二天,永昌帝在朝廷上,支持了沈明昀的提议,姜家直系三代,男丁,十岁以上全部斩首,以下的幼童连同女眷一起官卖,家产充公。

董进才当时差点昏死过去,他紧咬牙关,硬生生撑了过去。

接着,皇帝允许老臣林放致仕,提拔中原总督王英诚进入内阁。

王英诚算是董进才的人,但他却比董进才正直,在官场的人缘不错,董进才听见这话,更是心如死灰,刚开始他还竭力提拔培养王英诚,后来发现这人比自己能干,还比自己更善于拉拢人心,他便开始竭力打压,到现在,王英诚已经和他貌合神离,若是他进入内阁,自己的人,肯定有不少会投靠过去,他的势力,就更细弱了。

沈明昀知道皇帝会给自己培养一个对手,巨荣朝,二品以上的大员,他也从头到尾掂量过,最有可能的,也就三四个,王英诚就是其中之一。

沈明昀什么也不怕,就怕王英诚阻碍新政实施,他眼睛眨了眨,出班奏道:“皇上,新政是微臣提出的,现在在江南也推行开来,成效喜人,臣听闻王大人谋略过人,机敏强干,不如让他主持此事?微臣也不想放开,可最近户部和工部的事务太多,微臣忙不过来,唯恐耽误了朝廷大事…”

永昌帝没想到沈明昀这么大度,很高兴地点头应诺,然后摆手让殿值的翰林拟稿,用玺后派人传旨。

有姜国敏一家在前面做榜样,沈明昀随后挖出的几个大贪官,自然也没什么好下场,董进才一派彻底蔫吧了,王英诚进京,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朝廷中,形成了沈明昀一派,势力略为强大,然后依次是高廷峰、王英诚、董进才。

永昌帝在钱隽面前夸口说,这是百家争鸣,钱隽嘴上恭维,心中不以为然,他加紧安排,让董进才的日子,就像那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回到家里,夫妻二人闲话,文谨却嗤笑丈夫:“你一看就是个善良的人,折磨人都不会。”

“那你说。”钱隽虽然有些气话,但他还是竖起耳朵倾听,当时打压董进才,就是文谨让他从贪腐入手的,他不明白,老婆每天守在家里,带着小女儿嬉戏,如何就能想到那里去。

文谨不知道丈夫此刻的心思,她不过是把前世的见识搬过来了而已,打击政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经济上和道德上,这个世界的男人,三妻四妾,养外室,都不算什么,那最好的下手处,就是查他贪腐问题了。

“王爷,要折腾一个人,一味打击,他便心如死灰,慢慢习惯下来,再大的打击,也就那么回事了,比如街上的单身乞丐,你怎样令他伤心欲绝?”

钱隽想了想,的确不容易。

“要想让一个人最伤心,伤透了心,莫过于今儿给点甜头和希望,把他胃口吊起来,明儿狠狠一棒子,让他失望伤心,等他难受劲儿过去了,再给点甜头,然后再行打击…”

钱隽听得连连点头,最后总结了一句:“幸好我当时千辛万苦把你娶到身边,不然,你万一因爱生恨,我这一辈子可就生不如死了。”

“说什么呢——”文谨气恼地伸手敲丈夫的脑袋,不过她个子低,手又慢,早就被抓了手腕,阻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