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福把大宝抱起来放在腿上说,“好孩子,感恩,是一个人的美德。你能这样想,娘很高兴。不管你以后多有出息,去了哪里,都要记得这个家救了你,给了你温暖,庇护了你。”

“嗯,我会记住。”大宝答道。

午歇过后,陈阿福又来到老院。陈名没有出去,而是一直跟王氏低声说着话。

他见陈阿福来了,又极其郑重地跟她谈了几句话。大意是,她是他陈名的亲闺女,让她不要听丁氏母子胡说。以后,若是有外人也这么说,让她不要相信。她或许跟那个知府陈大人长得有些相像,这完全是巧合…

他们是选择继续瞒着自己了。

陈阿福也乐得装糊涂,赶紧搂着陈名的一只胳膊说道,“我当然不相信那些谣言了。若我不是爹的亲闺女,爹咋能对我这么好?爹对我的好,我都记着呢,哪怕是痴傻的那些年,也知道我爹是天下最好的爹。”又意有所指的说,“我从来没想过去攀富贵。我们一家人合合美美,比那些尔虞我诈的有钱人家好多了。”

她的话让陈名有几分感动,欣慰地拍拍陈阿福的手,说道,“爹知道,阿福是好闺女。”

一旁的王氏听了,似也放了心。

陈名又提醒陈阿福,以后,还是不要这样打丁氏和王财。他们再坏,到底是长辈。若是被外人知道了,容易让人诟病,以后她也更不容易招到好女婿了。

陈阿福点头说道,“爹放心,上午打他们我也是没有法子了。”又看了看王氏脸上的抓痕说,“娘脸上的伤是自己弄出来的?”

王氏说道,“嗯,娘也是没法子了,总不能让他们出去乱说嘴吧。”

为了奖励追风,陈阿福专门炖了两根它喜欢的酱猪排骨。

晚饭后,陈名领着阿禄和大宝去大房和胡老五家送礼。

陈阿福又敲了半碗松子,进了空间。饮水思源,她也记着金燕子把追风领回来的情。却看见金燕子没有干活,而是躺在地上,一扇翅膀还捂着肚子。看见陈阿福进来也没有招呼一声,而是幽怨地看了她一眼,又转过身去,给了她个后脑勺。

“哟,宝贝怎么了?快起来,妈咪给你带松子进来了。”陈阿福蹲下用手指戳了戳它的小身子。

一听这话,金燕子一骨碌爬起来,气得脸通红,冲陈阿福喳喳叫道,“你还好意思说松子!哼,你害得我好苦。”

此时的它,又像只炸了毛的麻雀。

陈阿福莫明其妙,说道,“松子咋了?这可是金贵物,妈咪都没舍得多吃。”

金燕子气道,“松子都是金贵物!也只有你才这么穷酸,害得我也跟着嘴馋。想我活了近两千年,还是第一次这么丢脸。”说完,它用又一扇翅膀捂住了小脑袋。

陈阿福急道,“哎呀,你净绕圈子,说了这么久我还不知道你说的是啥。好吧,你不直说,我就出去了。”她今天很累的,没有太多心思哄小东西。

金燕子听了,才放下翅膀小声说,“人家,拉稀了。”说着,便哭了起来,继续控诉道,“过去我猫冬的时候,我的原主人也会拿坚果进来给我吃。她们经常拿,所以我的嘴也没有那么馋,不会多吃。可是你,不仅不经常给我拿,还一拿就拿油性大的。你坏死了,害人家丢脸。嘤嘤嘤…”

陈阿福听了十分过意不去,虽然她过去想过给它吃油大的食物,但也没真的这么做。她是真的觉得松子是好东西,看灰灰和七七抢得多厉害就知道了。所以,她才好心拿进来给它吃,却没想到它吃多了肠胃不适应。

赶紧赔礼道,“金宝儿,对不起,妈咪不知道会这样。这样吧,妈咪出去拿点水进来,给你洗下小屁屁。”

然后,她闪身出去,拿了一个缺了口的大碗,又装了半碗水进空间。

金燕子看到那个破碗,嫌弃地小绿豆眼都皱到了一起,唧唧说道,“福妈,人家可是超级富豪金燕子,即使是洗屁屁,也不能用这个破碗哪。”

陈阿福哄道,“好,好,等妈咪发了财,你所有日用品,都用赤金。”

抓住金燕子看了看,它的长尾巴上沾了一丁点黄便便,陈阿福就在大碗里给它洗干净了。

出了空间,她还是没舍得把这碗水倒了,而是放去了灶台上。

趁着明亮的月光在院子里铲了半盆子的土,又栽了一些蒜进去。然后,把那碗水倒进了盆里,再把盆子端去老院厨房,这里温度高些。

自从十月中下旬,地里便没有蔬菜了。现在,除了吃萝卜、豆芽,就是干菜,馋蔬菜馋得要命,她希望能发些蒜苗吃。

第二天,陈阿福领着大宝去看了看新娘子陈阿兰,说了些祝福话。也没等到新娘子发嫁,便去了棠园。

晚上,陈阿福和大宝从棠园回家,听王氏和陈名说了陈阿兰出嫁的事。说是特别热闹,嫁妆在村里出嫁姑娘中是排在前头的,让陈业觉得倍有面子。听送亲回来的人说,婆家对嫁妆也极是满意…

又说胡氏哭的厉害。虽然平时她宠陈阿菊宠得多些,但她心里也知道,大闺女要乖巧听话得多。

王氏看看陈阿福,又抿嘴笑道,“阿福立了女户,以后也不用嫁去远地方。不然,我可要哭死。”

陈名笑道,“也是,阿福就住在咱们隔壁,多好。”

陈阿福笑道,“当然。爹一个大嗓门,我们就能听见。”

盆子里的蒜苗十天后就长到半尺多高了,密密麻麻长满了一盆,苍翠碧绿,味道也极好闻。

王氏吃惊道,“我过去也在盆里栽过蒜苗,都没有这次长的快,也没有这么水灵。”

第146章 搬家

陈阿福心中暗喜,那燕粪果真是天上有人间无的肥料加催熟剂。下次再兑稀点,不容易引起怀疑。

她喜滋滋地割了一把,炒了个回锅肉。味道那个香啊,不说大宝和阿禄用馒头把盘子底都蘸干净了,就是陈阿福都恨不得立马再炒一盘。

陈名看看还剩下的半盆,说道,“这些给我娘和大哥割去吧,让他们尝尝鲜。”

陈阿福摇头道,“爹,不是我舍不得,这东西香得连咱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若是他们吃了好,又来管咱们要,但第二茬第三茬没有那么香咋办?还是第二茬再给他们吧。若味道还是这么浓,那么第三茬肯定也会这么香。若味道淡些了,也不那么逆天。”

她觉得,若不继续浇燕粪,味道肯定会越来越淡。

陈名想想也是。从今天夏天开始,家里突然就有了若有若无的香味,烧的水要甜些,做的饭菜要香些。如今,连蒜苗都出的比以往快,更是香的多…

突然,他的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后悔不迭。说道,“阿福,爹觉得这个院子是福地,咱们不该搬去别处…”

然后,把他的疑惑讲了出来。

陈阿福也不能跟他说是因为燕沉香的缘故。忙笑道,“爹莫急,这两个院子咱们先不卖。若以后爹觉得这里好,再搬回来便是。不过,我觉得现在咱们家的这些怪事,不一定是这个院子的关系,而是人的关系。人有福泽了,连上天都要护佑的。说不定咱们去了新家,又会把这个福泽带去新家了。”

陈名听了,才点点头。还是说,若他在新院子住得不舒坦,还是愿意回到这里来,帮陈家把这个福泽守住。

一晃进入腊月,陈名家的新院子已经快建好了,初二上的梁,请了许多人去新院子吃饭。

为了区分,陈名三口的新家叫禄园,而陈阿福母子俩的新家叫福园。正好是两姐弟的名字,又吉利又好听。

上梁那天陈阿福还在上班,只领着几个小朋友在棠园大门口向禄园望了望,听到禄园里响完了爆竹,就回了院子。

禄园里,王氏领着高氏和三爷爷的两个孙媳妇吴氏和孙氏在忙碌。这天,大半个响锣村的人家都派了代表去,还请了附近所有有脸面的人,当然也包括罗管事父子。

席面的菜品极其丰富,让乡人们说了好久。都止不住地感叹,陈家二房凭着一个闺女,就发达了!看来,若闺女养好了,比儿子还管用。

腊月十六是黄道吉日,陈家二房正式搬家。不仅陈名一家三口搬去了禄园,陈阿福母子也搬了进去。他们母子要等到明年春天,福园建好装修好以后再搬进去。

为了赶日子,家搬得有些仓促。家具前两天武木匠父子才用牛车运过来,家里也只买了些锅碗瓢盆等日用品,有些东西以后再慢慢添置。

一大早,陈业家的驴车和棠园的一辆马车便来了。陈名家里旧家具不会搬过去,也没有多少细软,最多的就是布料,还有几麻袋粮食等吃食,再就是几十只鸡和两只百灵鸟,以及那盆在空间里的兰花。正好趁这时候把兰花从空间拿出来,改天交给了尘住持。

大宝看到突然冒出来的兰花很纳闷,陈阿福骗他说这花一直养在后院右边的那个鸡圈里。他家一共垒了两处鸡圈,因为鸡少,用只了一处。

陈阿福怕兰花冻着,把兰花放进马车的车厢,去了禄园后就直接抱进西厢。还专门告诫七七和灰灰,若是敢把这盆花当菜叨了,就会毫不客气地收拾它们。

两辆车拉了两趟,便拉完了。

陈名一家背着最后一点细软走出家门。陈名回过身把篱笆门锁上,又久久凝望着这个破院子。

十六年前,他是被陈业背着进来的,他以为自己住进来是等死的。上苍有眼,让他娶了王氏,王氏不仅挣钱给他治病,又为他添了一双儿女。

如今女儿出息了,修了大瓦房让他去享福。而且,他今天出这个院子,是站着走出去的,还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外孙,一家三代。

陈名站了许久,在王氏和陈阿福的搀扶下,才抹着眼泪转过身走了。

走到村口,远远望着那两个大院子,都是一人高的青砖院墙。东边的福园还在修,而西边的禄园青墙黛瓦,飞檐翘角,很是气派。在乡下,也只有地主才能住这么好这么大的院子了。

为了活跃气氛,陈阿福玩笑道,“住进禄园,爹就是陈地主,娘就是地主婆了。”

阿禄又接嘴道,“大姐是地主家的小姐,我是地主家的少爷,大宝是地主家的小哥儿。”

说得几人都笑起来,忙加快脚步,向禄园走去。大宝和追风、旺财跑在最前面,两只鹦鹉“嘎嘎”叫着在他的头顶盘旋。

禄园的院子里,十字型青石路。还留了四块地,要等到翻年破冻的时候再移栽树木。上房三间加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五间,还有一排后罩房。由于人少东西少,后罩房几乎空着。

同是二进宅院,乡下的布局同城里的就有所区别。城里一进是外院,二进是内院。而乡下为了方便,大多一进是正院,而二进则是养牲口的地方、茅厕,或是菜地。

看到修好的牛棚和猪圈,虽然是空的,阿禄和大宝也极兴奋。进入冬月以来村民家里陆续杀年猪,可自家从来就没养过猪,也从来没有尝过那种自家杀猪的刺激和喜气,那个特殊的日子就像过年一样令他们向往。以后,自己家里也能养猪了,或许不远的将来还能添辆牛车。

陈名两口子住上房西屋,屋里盘了炕。而陈阿禄住的东厢和陈阿福住的西厢则没有盘炕,他们学了城里有钱人,卧房放的是雕花架子床。床就必须要垫厚厚的棉垫子,还要有汤婆子,炭盆,才不会冷。乡下人家一般不会这么奢侈。

倒座房是厨房,仓库。

家里房子多人少,陈名特别想把老太太接来享福。他偷偷问过老太太,老太太没同意,她跟着大儿子住惯了,同时也怕大儿难过。

第147章 架子床

陈阿福刚把屋里的东西收拾好,棠园一大帮人就带着楚含烟来了。宋妈妈和魏氏带着三个孩子直接进了西厢,而罗管事夫妇及另外三个男人直接去了上房。

今天禄园吃开伙饭只请了大房及几家亲戚,还有棠园的几个人。因为陈阿福要照看楚含嫣没时间去厨房做事,还专门请高氏、及三爷爷的两个孙媳妇帮忙,同王氏一起做饭。

楚含嫣被宋妈妈牵进屋,小妮子手里还拿着一个红包。她一看到陈阿福,就把红包递上去,说道,“姨姨,恭…喜。”

陈阿福大乐,接过红包说道,“哟,姐儿还知道姨姨今天搬家,要送红包啊。姨姨谢谢姐儿,也替姨姨的爹娘谢谢姐儿,姐儿有心了。”

宋妈妈又笑道,“姐儿一吃完早饭就拿着红包不放。我说我先帮姐儿收着,她还不肯。”

小妮子抿了抿嘴唇,有些得意,又有些扭捏,小梨窝若隐若现。

小模样让大家都笑了起来。她还不好意思了,赶紧把头埋进了陈阿福的怀里。

陈阿福又笑道,“大家伙不要笑了,姐儿都不好意思了。”

魏氏忙道,“好,好,咱不笑了。”

小姑娘的小胖身子扭了两下,脑袋才从陈阿福的怀里钻出来。

宋妈妈又偷偷塞给陈阿福一个红包,笑道,“一点心意,陈师傅莫嫌弃。”

陈阿福不好意思地说道,“让你破费了,我替我爹娘谢谢你。”

魏氏没有单送,因为公爹罗管事会送礼给陈名。

陈阿福把小姑娘的红色刻丝镶兔毛小斗篷脱下来,把她牵去南屋。这里燃着两盆炭,还垂着厚厚的门帘,不冷,是专门给孩子们预备的。

盆里的银霜炭是昨天罗管事让人送过来的,他怕陈家买一般的炭把楚含嫣呛着。

屋子中间摆了一张大长方形矮脚桌子,四周摆了几把矮脚小椅子,桌子上还堆了一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小木块。

这是陈阿福专门让武木匠做的积木,自己拿回来染了颜色。

这两个月,武家父子几乎都在做陈家的东西。大到正常的家具和不正常的家具,以及奇怪的梯子、小房子一样的啥东西,小到莫名其妙的衣架,大小形状不一的小木块…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干啥,虽然感到奇怪,但人家给的价钱高,生意又多,他们赶工都赶得乐呵。

陈阿福领着三个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是积木,可以搭成房子、桌子、凳子、马车、井,等等。然后,给他们做示范,搭了个小房子。

别说罗梅和罗明成感兴趣,连楚含嫣的眼睛都亮了一下,拿着积木摆弄起来。

大宝和阿禄作为陈家的男人,正同陈名一起在上房待客,听说楚含烟来了,一溜烟跑来了西厢。

人还没进屋,就大着嗓门喊,“嫣儿妹妹,嫣儿妹妹。”

楚含烟愣了愣,抬头向门帘处望去。看见大宝掀开门帘进来,抿嘴笑了笑。

陈阿福和魏氏、宋妈妈相视一笑,姐儿,又有进益了。

大宝来到楚含烟身边坐下,一起玩了起来。两只鹦鹉不甘受冷落,也跑到桌子上来找存在感。它们站在桌子上,谁的房子搭起来了,便用嘴巴一推,房子瞬间坍塌。

大宝、罗梅、罗明成搭的东西推也就推了,但推了小姑娘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桌子”,小姑娘就不干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气得大宝一家给了它们一个脑崩儿,还说明天不带它们去棠园玩了,两个小家伙才老实下来。

正玩着,陈阿菊领着大虎和大丫进了西厢。

一进禄园,陈阿菊的眼睛已经不够看了。之前,她家的院子在响锣村是排在前头的,而今天看到枣园,她才大开了眼界,这大院子不仅比自己家的好看,甚至比胡家、高里正家、武木匠家还要气派。

她在家就听说陈阿福和陈阿禄睡的不是炕,而是雕了花的架子床,羡慕不已,一心想来看看是什么样的床。

她先来到南屋,看到三个穿着不俗的漂亮孩子。特别是其中一个穿葱黄色提花锦缎小袄的小姑娘,粉雕玉琢,像小仙女一样好看。

她猜测,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棠园小主子了。陈阿福就是因为把这小姑娘巴结好了,家里才富贵起来。

她见陈阿福把大虎和大丫牵到桌前,让他们坐下一起玩,她便也想凑过去。

因为大虎兄妹是陈阿福领过去的,宋妈妈和魏氏便默认他们靠近楚含嫣。却不会让陈阿菊靠近她,何况一看这个人就有些刁蛮不稳重。

她们两个伸手把陈阿菊拦了下来,说道,“小娘子,别到处乱蹿。惊扰了我家小主子,可就罪过了。”

陈阿菊看陈阿福没有帮她的意思,还没蠢到拿脑袋去碰墙,她也知道棠园的人自己惹不起。再不服气也不敢造次,只得跺跺脚出了南屋。

陈阿福也跟着来到厅屋。

陈阿菊气道,“陈阿福,你是我堂姐,我被别人欺负了你都不帮帮?”

陈阿福有些好笑,冷哼道,“我还是你堂姐啊。你天天喊我傻子,弄得我都忘了有你这样一个堂妹。”

陈阿菊“哼”了一声,转身向门口走去。她刚推开门,想想又倒了回来,往北屋走去。

她推开北屋门,终于看到了那个她一直想看的棕色架子床。架子上雕着菱形方块,还雕了花鸟,挂着簇新的绣了花的松绿色罗帐,床上铺着桃红色绣花绸面被子。

真漂亮,漂亮得像另一个世界。陈阿菊的眼睛呆呆地看着那张床,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其实这张床真的不算很好,一般的木头,只雕了点花,又雕了几只鸟。挂的罗帐,铺的被褥也不算太好,只不过是新的,显得颜色鲜艳。

但一直睡土炕的陈阿菊却是第一次看见。

陈阿福想着陈老太和陈业父子都不错,还是得提点她几点。便压下对她的厌恶,说道,“好日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要勤快,多动脑筋,还要与人为善,才能有好的机会,才能过上好日子…”

第148章 犯了太岁

陈阿菊翻了一个白眼,说道,“站着说话不腰疼。若你没跟棠园挂上钩,任你再勤快,还不是只能住草房,睡土炕。”

陈阿福冷笑道,“我能跟棠园挂上钩,那也是因为我勤快,手巧,做事善于动脑筋…”

正说着,听到陈老太在院子里大声喊着,“阿菊,阿菊,又死到哪里去了?今儿忙,还等着你烧火呢。”

陈阿菊气得小声嘀咕道,“堂屋里戳了那么多人不干活,就知道盯着我不放。”

陈阿福说道,“奶这样是为你好。有时候,让人干活比自己干活还累人。”说完,也不想理她了,抬脚去了西屋。

也不知道陈阿菊听没听进去,沉着脸走了出去。

之后,闻着饭香味的胡老五一家又来了,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巴结罗掌柜的机会。没多久,武木匠也领着武长根、长根媳妇和小石头来了。

对于这两家主动来恭贺的人,陈名表示欢迎,赶紧请上房坐。

小石头一来,又被大宝拉去了西厢。

长根媳妇勤快,一来就进厨房把陈阿菊解放出来。陈阿菊拉着胡翠翠说了陈阿福的架子床如何好看,让她也去见识见识。

胡翠翠没动。在她看来,这里只是比县城里的四姨夫家大了一些,家具、摆设都比不上,那张床能好到哪里去。

她看了两眼没见过世面的陈阿菊,得意地小声说道,“阿菊姐,以后我去县城四姨夫家的时候,也把你带着,红表姐的闺房才是真真精致好看呢。”

陈阿菊特别看不惯胡翠翠那一副瞧不上自己的嘴脸,但她也没法子。除了这个表妹,她就没有一个玩得好的手帕交。

吃饭的时候,三桌都摆在了大堂屋了,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孩子。另外东厢房还有一桌,就是陈阿福几人领着几个孩子。

桌上的酒好菜品好,大家吃得高兴。只偶尔胡氏忍不住会说些不太中听的酸话,不说陈业和陈老太会瞪她,连胡老五都会阴沉着脸看她几眼。胡老五虽然在家里是最小的一个,但上面的四个姐姐都怕他,胡氏也不例外。见婆家和娘家的当家人都不高兴,她也只有忿忿地闭上了嘴。

饭后,宋妈妈抱着睡眼惺忪的楚含嫣回了棠园歇息,罗梅姐弟也被魏氏带了回去。等到未时末,陈阿福就会去棠园上班。现在两家离近了,走路只需小半刻钟。而且为了方便,两家之间的路不仅平整齐了,还专门铺了碎石。这当然是棠园请人做的。

上房里的男人们吃饱喝足后,客人们也都陆续回了家。胡老五走在最后,他悄悄跟陈名说道,“陈二哥,你听说没有,仙湖村的老王家出事了。”

陈名先是一愣,后才想起来那老王家应该是指王氏的娘家。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胡老五笑道,“听说,那家人近段时日像是犯了太岁,丁婆子出门踩在冰上摔断了腿,王财在某天晚上被人用麻袋捂住头好打了一顿,王老汉又被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砸破了头,院子里隔三岔五就会莫名出现屎尿。而且,家里的鸡鸭鹅隔三岔五就会丢一只…”

陈名听了,忙向胡老五拱拱手。低声说道,“我看胡老弟喜欢喝小元春,改天我再送你两坛。”

胡老五忙道,“不敢。以后陈二哥家宴请像罗老爷这样的贵人,一定记着把小弟叫上。”

陈名点头道好。

看着胡老五逐渐远去的背影,陈名颇有些无奈。自己原来最恨这种趋炎附势专做缺德事的小人,但如今为了惩治更坏更缺德的丁氏,却不得不有求于他…

陈阿福和王氏把厨房收拾妥当,出来时就看见陈名在院子里转着圈,还用鼻子不停地吸着气。

王氏笑道,“当家的,你干啥呢,咋像咱家的旺财一样。”

陈名笑道,“娟娘,阿福,你们闻到了吗,咱们家又有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了,跟老院子里的香味一样。昨天我专门闻了,没有这种味道。今天这股味道又出来了,咱们家果真是有福泽的。”

王氏闻了闻,喜道,“还真是。”

陈阿福也笑着点点头。

今天从井里打水的时候,她已经偷偷往里扔了块小手指粗的燕沉香小木块进去。

几人去了上房西屋,都坐上了炕,把收的礼金和礼物理了理。

三爷爷等几家亲戚送的或是十个粗瓷碗和二十文大钱,或是一只鸡或鸭。陈名家送的是一百文大钱和十斤精米,老太太也送了四个小细瓷碗。陈名见大哥家如此大方,觉得极有面子,极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