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福领着他们练了武功,讲了故事,做了游戏,然后让他们在西厢南屋玩积木,她则去厨房忙碌。不仅要准备晌饭,还要准备晚饭。那两位老爷的嘴越吃越刁,特别是老侯爷,他说嫣儿把隔锅香的毛病也过给了他,他就是觉得禄园的吃食比棠园的香。

想到老侯爷揪着胡子说这话的时候,陈阿福觉得很是好笑。那个老爷子是老还小,有些像老玩童,很可爱的老头,一点都不像上位者。

吃了午饭,让楚小姑娘和罗梅在床上睡下,陈阿福刚出西厢,准备去上房同王氏一起做针线活时,便听到有人扣门。

山子把大门打开,却没请人进来,愣愣地问道,“老爷,你找谁?”

只听门外一个清朗的男声,“请问,这是王氏娟娘的家吗?”

是哪个男人竟然敢叫王氏的闺名,真没有礼貌。

陈阿福腹诽着,便走去了门口。看到门外站着的那个高个子男人,她一下愣在了那里。

那个男人正是她曾经在玉麒麟银楼见到过的绝美男人。他穿着湖蓝色绣团花云缎棉长袍,腰间系着玉带,外披玄色提金锦缎斗篷,头戴黑色幞头。姿态闲雅,目光温润,由于天冷,冻得脸颊嘴唇绯红,更显得皮肤艳若桃杏。

他刚想说话,却看见走过来的陈阿福,面上一喜,叫道,“福儿。”

这个称呼让陈阿福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也把她叫清醒了。她来到门口,对山子说,“你去忙你的。”

山子听了,赶紧走了。

陈阿福堵住门口说道,“你是谁,到我家做甚?”

陈世英没回答陈阿福的提问,他嘴角噙着笑意,上下打量了陈阿福好几眼,眼神越来越温柔,说道,“福儿,我是你…我是陈世英,我来找…你…和你娘…”

陈阿福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不认识你,也不认识叫陈世英的人。我家里都是女眷孩子,不方便让陌生男人进来。”说着,就想关门。

陈世英伸出一只手把门抵住,说道,“福儿,让我见你娘一面,我有要事。”

陈阿福说道,“我娘是良家妇女,不会见外男。”说着又要关门。

陈世英把门挡住,又请求道,“福儿,听话,让我见见…”

突然,他的眼睛呆呆地望着陈阿福身后,眼里似涌上泪光,轻声说道,“姐…”

第185章 应该等我回来

陈世英望着陈阿福的身后,眼里涌上泪光,轻声说道,“姐…”

陈阿福回过头,看见王氏正站在自己身后。她呆呆地看着陈世英,眼里蓄满了泪水,嘴唇不住地抖动着。

陈阿福也喊了一声,“娘。”

王氏似乎才被喊清醒过来,轻声说道,“英弟,你是英弟…你来这里作甚?你走吧,你来我家,不好。”

陈阿福听了这话,又要关门,说道,“你听见了,我娘不要你进门。”

陈世英一直用手抵住一扇门,说道,“姐,福儿,让我进去吧。有些事,咱们总要面对面解决才行啊。”见王氏低头抹泪,陈阿福又使劲要把门关上,又说道,“姐,我…我一大早就从府城往这里赶,又冷又饿,到现在还未进一点食…”

王氏听了,抬头问道,“难不成胃又痛了?”

“嗯,有些痛。”陈世英轻轻点头,一只手还捂在了肚子上。

王氏用袖子抹去眼里的泪水,说道,“成,你进来吧,吃了饭,你就赶紧回去。”见陈阿福堵住门口没动,王氏又说,“阿福,让他进来。你要记住,你不能对他不礼貌,不能。”

陈阿福只得把门打开,回过身扶着王氏说,“娘,让他来家里不好。”

王氏拍拍陈阿福的手,说道,“娘心里有数。”

陈世英站在院子里四下望了望,又向正房走去,王氏和陈阿福相携着跟在他身后。

来到上房,陈世英坐去八仙桌旁。

厅屋西边的角落里有个小灶,用来烧西屋的炕,灶上有一个铜壳,烧着开水。

王氏过去倒了一杯茶,拿茶碗的手不停地抖动着,碗里的水都溢出来一些,还是把茶碗端到陈世英的面前放下。

陈世英又问道,“陈…姐,姐夫不在家?”

王氏说,“他去别人家喝酒了。”又道,“你先喝口热茶,我这就去给你下碗鸡蛋面。”

陈阿福被陈世英温柔的目光打量得难受,再说,陈世英来家里绝对不会是为了吃碗面,他有什么事就跟王氏说吧,快点说完快点走。

上次他老娘来闹了那几出,陈阿福更不想跟陈世英有多的交集。现在家里的日子渐渐过好,一家人的感情也非常好。他来这里一搅和,肯定会打破家里的平静。

她拉住王氏说道,“娘,还是我去下面吧,你们有什么话就快点说,最好在我爹回来之前让他走。”又觉得让他们孤男寡女共处一个屋不好,又说,“我去让穆婶下面,马上就回来。”说着快步去了厨房。

陈世英喝了两口茶,见王氏还低头站在那里,双手握在一起颤抖得厉害。他说道,“姐,你坐。”

王氏便坐在离他隔了几把椅子的地方,依然低着头。

陈世英叹了一口气,轻声问道,“姐,你的变化…有些大。他,对你好吗?”

王氏摇头说道,“不,我当家的对我非常好,对阿福也非常好。”

陈世英点点头,说道,“姐夫是个良善之人。”

见陈阿福回到厅屋,挨着王氏坐下。他又说道,“前些日子,楚大人跟我说了一些事情,我也打探了一番,没想到我娘在乡下竟然做了那些事,伤害了姐和福儿…对不起,是我失察。我也替我娘给你们道歉,她那么做不好。我以后会严加约束她们,定不会再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了。”

陈阿福不是古人,做不到像王氏这样。她抬起头冷声道,“你娘那么做,仅仅是不好吗?她已经知道…”她实在说不出“亲孙女”这三个字,顿了顿又说,“她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却还花银子买通别人把我强嫁个哪个男人。她,这是恶毒!”

陈世英已经听说了这个闺女有些厉害,却没想到如此咄咄逼人。他张张了嘴,还是忍下想说的话,以后再慢慢教导吧…

又问王氏道,“姐,当初,你为什么要离开家里?再有难事,也应该等我回来啊…你已经有了福儿,为什么还那么急匆匆地嫁人?”

后面的话,还是有些埋怨。

王氏本就难过,听了这话更难过,眼泪也涌了出来。哽咽道,“我为什么离开你家,难道你猜不出来?”

陈世英低声说道,“我知道,肯定是我娘和唐家,还有赵二伯逼迫你了…我是说,就是再有难处,哪怕回娘家,或是亲戚家暂时躲躲,等我回来…”

王氏把眼泪擦干,目光转向他,说道,“那年,你还在石州府没回来。一天下晌,赵二伯突然带来两个客人,说他们姓唐,是石州府人。他们跟你娘关在屋里谈了许久的话,你娘就来找我,说你去石州府参加乡试,是住在唐家的。一次酒后乱性,竟然跟唐家姑娘有了首尾。唐家姑娘羞愤难当,上吊自杀,还好被人及时发现救了下来。唐家老爷气不过,说是只有两条路,要么娶他家姑娘,要么他去府衙击鼓鸣冤。赵里正说,若是你被告发了,不仅参加不了乡试,还会被夺了秀才,把你投进大狱。你娘哭着求我,让我给你一条活路…”王氏哭声大了起来,说道,“我也吓坏了,怕你被唐家告发,怕你坐牢。我不敢想像,若是那样,你该怎么活。除了离开你家成全你,我还能怎么办?”

“他们竟然这样污我!”陈世英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碗跳了两跳,碗里的水也溢了出来。

当年,他考上举人后回到家里,他娘跟他说,唐家姑娘无意中看见陈世英,便芳心暗许。从此茶饭不思,想嫁给他。唐家知道这件事后,来找来陈家,但知道他已经有了个媳妇,所以唐家姑娘甘愿为妾。可王娟娘竟然连这个条件都不答应,还大吵大闹,跑回了娘家。她娘一气之下,也不想再要王娟娘做儿媳了,在她二族兄的见证下,跟唐家订下了儿女亲家,还互赠了表礼…

陈世英不傻,当然知道王娟娘是什么个性,他娘是什么个性,参与其中的二伯又是什么个性。他在定州府的时候,唐氏的父亲,也就是石州府富商唐守德就找到他住的客栈,奉上千两白银,还请他住去唐家…

第186章 缘由

唐守德说他老家也在三青县,跟赵家还是拐了多道弯的亲戚,请陈世英住去唐家。在唐家备考比在客栈好得多,清静,又有专人服侍。

陈世英跟唐守德之前没有一点交往,当然不可能收他家的银子,更不会去唐家住,只再三感谢他的好意。却不成想到,唐家会来找自己的母亲,为了把唐家闺女塞给他,共同把王氏逼走了。

陈世英跟王娟娘相处多年,一直觉得王娟娘温柔贤淑,知书达礼。两人的感情也极好,情似姐弟,却比姐弟还要亲密。

所以,他根本不相信他母亲说的话,姐姐怎么可能大吵大闹,怎么可能没等他回来弄清情况,就赌气跑回娘家…她,肯定是被他们逼走的。

陈世英气愤难当,跑去王家找王娟娘。更没想到的是,王娟娘竟然在几天前就嫁人了。

陈世英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他知道王娟娘是被逼的,哪怕嫁人也是被逼的。他没有办法恨自己的娘,把所有的气都发在了赵二伯和唐家身上。

他坚决不同意娶唐家女。

可他的母亲不仅跟唐家互换了表礼,竟然还收了唐家的两千两银子,以及三青县城一座价值千两的宅院。他母亲是在以这样一种行为,逼迫他娶唐家女!

若是此时把母亲收的东西都还给唐家,被唐家闹出来,那他这个解元郎可就成为笑柄了。弄不好,连举人都有可能被夺了…

正在他不该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当时的三青县县太爷吴大人及其夫人去了他家,为江大人的二闺女说媒。

这门亲事,他应下了,他母亲也应下了。考虑再三,他也应下唐家女进门,但只能为妾。

唐家知道自家争不过江家,也看出陈世英恨极了唐家,便不敢再拿大,只为闺女争取贵妾的身份。

因为他老娘的那一个大把柄被唐家人抓住,陈世英最终也只得同意唐家女为贵妾。

第二年殿试他被皇上点了探花,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但他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而是直接要求去了江南任一方县令。

他没有办法,他不敢在京城为官。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双手空空的十六岁少年,家里的钱是唐家的,家里的人是江家的,后买的下人有没有混进唐家的人,他也不知道…

三青县离京城只有二百多里地,石州府离京城仅五百多里地。他娘强势,他怕自己的娘不听劝,被赵家,或是唐家所累,再弄出什么事情。

江氏看着不错,明面上也不敢过于忤逆婆婆。

他想着,先去千里之外的江南为官,让江氏把家管起来,再培养一些自己得用的人,最主要的是困住他娘…

陈世英拉回思绪,又气又羞,满脸通红。说道,“唐家人委实太可恶!那时,我连唐家都没去过,怎么可能与他家姑娘有首尾。”又道,“姐,我是你带大的,我的为人姐还不清楚吗?你为什么就不想想办法,等我回来呢?只需要再等几天…”

王氏啜泣道,“那时,我觉得天都塌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英弟,没有了亲弟弟,没有了…”清白,可这两个字实在说不出口,她顿了顿又道,“我就想啊,我还活着干什么?死了算了。回了娘家,我就关上门上吊,哪知命不该绝,被我爹发现救了下来…”

来看病的大夫跟王氏死去的母亲有亲,等丁氏和王老汉不在跟前的时候,悄悄告诉王氏,她怀孕了。

王氏知道了这个震惊的消息,都蒙了,又是欣喜又是害怕。她不知道该咋办,只有去找亲爹商量商量。哪成想她去了他爹的屋子,却在门外听到丁氏和王老汉的谈话。

王老汉说,到底是亲闺女,已经卖了她一次,这次哪怕二嫁,也找个稍微可心的男人。

可丁氏说,那赵氏放话让王娟娘必须在半月之内嫁到远地方去。这么短的时间,就是好人家的姑娘都找不到好后生,别说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的二手货。并让王老汉别管,她有办法把她嫁去远地方。

王老汉又说,他知道丁氏收了赵氏和唐家的礼,又想卖王娟娘再挣一次钱。却是不能做得太过了,王娟娘已经上了一次吊,逼急了就会上第二次吊。

丁氏听了有些怕,若王娟娘真上吊了,她连一文银子都赚不上。才答应,先把要嫁王娟娘的风放出去,若半月之内有好人家求娶,就嫁。若没有人家求娶,就由着她了…

王氏听了,脚都软了,好不容易扶着墙回了自己房内。她躺在床上,思前想后,便想出了大概。

英弟不是那种不小心的人,怎么可能无故住去唐家,更不可能酒后乱性。

再想到婆婆,不,现在应该说赵氏,赵氏多年来就没对她有过好脸色,话里话外都是嫌弃。后来英弟不高兴地说了赵氏几次,赵氏背着英弟更加变本加利,骂得更难听不说,还掐过她,让她不要狐媚子,不要肖想她的儿子。说一个乡下女人,帮不到她儿子一点忙,还占着这个坑干啥…

却原来,赵氏攀到高枝儿,就迫不急待地赶自己走了。

她摸摸肚子,她要躲去别的什么地方,等到英弟回来把她接回陈家吗?她充分相信,英弟一回来,便会把她接回去。

可是,她也充分相信,若自己回了陈家,赵氏有本事把她肚子的孩子折腾没,然后再想法子把她撵出来,甚至也要了她的命。

她活不活已经不重要了,但她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她不能让这个还没见天的孩子胎死腹中。她,要保下他的孩子。

但丁氏明显是要卖了她的。

王氏不动声色,想着怎么逃出这个家,怎么到一处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从此相依为命。

几天后,真有一家人来提亲了。这家的儿子快死了,他们想娶王氏去冲喜。

但丁氏却狮子大开口,要十两的聘礼。许多清清白白的大姑娘,都不会要这么高的聘礼。那丁氏就是故意为难陈家,让陈家知难而退,她再把王氏卖去远地方…

第187章 补偿和安排

王氏听说了这个消息。想着,快死的人肯定不能行房,那么,他家更有可能接纳自己腹中的孩子。自己不仅能平安生下孩子,还能给他(她)一个合法的身份…

于是,王氏偷偷追上那家人,把十两银子的银票给了他们,说自己愿意嫁去陈家,又说自己会绣活,可以挣钱为他看病,但必须要认她腹中的孩子…

那十两银子是陈世英偷偷攒下来的私房,让王氏保管。她回娘家的时候,便带走了。

丁氏一听陈家真的能拿出来十两银子,高兴不已。她卖王娟娘,充其量只能卖四到五贯钱。为了那多出来的五到六两银子,她也顾不得赵氏族兄的必须把王氏卖去远地方的嘱咐,而卖给了邻镇的陈名…

王氏继继续续诉说完,当然很多地方她没好意思说出口,但陈阿福脑补出来了。

陈阿福流了泪,陈世英也掩面而泣。

最后,王氏用帕子擦干眼泪,待情绪平静下来说道,“上天有眼,我当家的病逐渐好了起来,我们还有了一个儿子阿禄。我当家的对阿福非常好,视如己出。哪怕阿福从小有病,他也从来没嫌弃过。为了给阿福看病,为了阿福将来有人养老,我们一家省吃俭用,他毫无怨言…有时候我也会想想过去,两相一比较,更觉得进了这个家是上天对我和阿福的看顾。我们虽然不富余,但一家人和乐。不仅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现在又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她的目光转向陈世英,继续说道,“英弟,我今天之所以把事情全盘托出,就是想告诉你,只有这个家给了我和阿福别的家给予不了的温暖,还有尊重…”

陈世英早已泪流满面,他掏出帕子把泪水擦干,说道,“姐,听了你这些话,我无地自容。没想到,我娘,还有唐家,包括你的继母,竟然能如此伤害你。是我不好,那时年少无知,没有能力护住你,让你带着身孕离开我家。我更对不起福儿,本应该抱在怀里疼爱的嫡长女,却在别人的家里作为别人的闺女长大…我爹去逝前,曾拉着我的手交待了两点。让我一定要远离赵家族亲,回湖安老家定居。又让我善待姐姐,说姐若能一直在我身边,是我的福份。可是,我爹的两个遗愿,我都没能做到。”说着,眼泪又流了出来,继续说道,“现在想来,他老人家或许有所察觉吧,怕我失去你。却没想到,还真的失去了…我对不起我爹,对不起姐和福儿…我,还要谢谢姐夫如此善待你们,我及不上他良多。”说完,拿着罗帕掩面而泣。

见他这样,陈阿福和王氏也相拥而泣。

听了那些话,陈阿福也没有原来那么怪陈世英了。那时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前世还是高一学生。虽然他失察,没有保护好王氏。虽然他不该过早跟王氏有了那层关系,制造出阿福,又没能力保护阿福,让她过早离世…

要怪,只能怪他爹去逝得太早,更要怪他有一个阴毒的亲娘,王氏有一个狠毒的后娘,唐家的利欲熏心,赵里正的助纣为虐。

也只是不怪他而已。

他,不是王氏的良配,还好王氏离开了他家。她,也不是真的阿福,她不愿意跟他有过多的交集。

陈阿福擦了擦眼泪,开口劝道,“陈大人,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万幸我娘嫁给了我爹,我娘和我都平安地活下来了。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也平静喜乐。你如今也是官运亨通,娇妻美妾,儿女绕膝。大家的日子都好过,就不要互相打扰吧。”

陈世英听到“娇妻美妾”时老脸一红,他擦干眼泪,刚想说话,便听到扣门声,穆氏喊道,“大姑娘,面条煮好了。”

陈阿福起身去开了门,把面条接过来,面条已经半凉,还糊在一起。或许穆氏不好进来,一直在厨房等着陈阿福去端。实在等不了了,才端了过来。

陈阿福把面条放去陈世英面前的桌上,说道,“陈大人,请。”

听到这个称呼,又想到陈阿福刚才叫另一个男人“爹”,陈世英又伤感起来,温柔地看着陈阿福喊了一句,“福儿。”

你的福儿已经仙去了。

想到那个死去的傻阿福,陈阿福的眼眶又红了,低头转身坐去了王氏身旁。

陈世英还是辰时前吃的早饭,肚子早已饿了,闻着面条和鸡蛋的香味,更饿了,便端起碗吃起来。

陈阿福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真是优雅,哪怕吃面都是那么好看。

见陈世英吃完了面,王氏便站了起来,说道,“话说完了,面也吃了,你,可以走了。”

陈世英没动,说道,“姐,我们的事只是说完了,但还没解决问题。还没说我该如何补偿你,该如何安排福儿。”

“我不需要你补偿!”

“我不需要你安排!”

陈阿福和王氏异口同声。

陈世英摇头讪笑两声,说道,“姐,福儿,你们听我说。我是一个男人,是一个父亲,必须要补偿,必须要安排。姐照顾了我十年,无论生活上,还是为人处事上,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我受益颇多。姐姐的好,我会永远铭记于心,也感激姐夫对姐的照顾。我希望姐以后的日子更好过,不需要福儿抛头露面挣银子,也能过得很好。福儿是我陈世英的长女,本应金尊玉贵地生活,我不愿意看到她为了挣钱到处讨生活。”

王氏听了这话又难过起来,流泪道,“你是怪我让阿福抛头露面讨生活吗?你是怪我没让阿福过上金尊玉贵的好日子吗?我只是一个乡下婆子,我们家又是乡下最赤贫的家,我没有那个能耐…”

陈世英看王氏哭得伤心,赶紧解释道,“姐,你误会了,我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让你接受我的好意…”

陈阿福说道,“陈大人,看来你是不知道我们一家之前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若是知道了,也不会这么说…”

第188章 我是你爹

陈阿福说道,“陈大人,看来你是不知道我们一家之前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若是知道了,也不会这么说。我们一家四口,我爹有肺病,不能干重活,还要吃好的。阿禄摔断了腿,大宝又小,我还是个傻子。我们一家五口,只靠娘的绣活和四亩田的租子过活,在整个响锣村都是最赤贫的农户之一。

上天垂怜,我的头脑渐渐清明起来。看到我娘从来没有放弃过为我治病,看到我爹宁可委屈弟弟也不委屈我,看到年幼又腿瘸的弟弟为家里干活分忧,看到小小的大宝小心翼翼地服侍我,看到家里有一点点好吃食只给我爹和我…看到这样一个赤贫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有什么理由藏在家里让他们如此待我?

我愿意用我的双手和智慧让家人过好日子,让娘不要太操劳,让爹不要太操心,把弟弟的瘸腿早点治好,让大宝过正常孩子该过的生活…我教楚大姑娘针线,卖绣品和设计给绣坊,也跟别人合伙开酒楼,这些靠的是我的智慧和勤劳,不偷不抢不贪,没什么可丢人的。我不是什么嫡长女,不可能躲在后宅里金尊玉贵地生活。”

陈世英眼圈又红了,叹道,“福儿,这个家给了你如此多的关怀和温暖,你如此作为,是对的。”又对王氏说,“姐快别难过了,我没有怪你,更没有理由怪你。你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如此善待福儿,我谢谢你,谢谢姐夫,谢谢。”说完,还起身给王氏作了作揖。

王氏见了,赶紧侧了侧身。

陈世英又对陈阿福说道,“福儿,我是你爹。你,愿意跟我回家吗?若实在不愿意住在那个家,长住在这个家也可以,只偶尔去家里玩玩,陪陪爹。如何?”

陈阿福当然不可能回那个家,但非常好奇陈世英会给自己一个什么身份,会不会又想出脑抽的“双生女”法子。便问道,“回家?你让我以什么身份回家?我娘当时的身份并没有落实,总不能说我是你的私生女吧。”

陈世英叹了一口气,说道,“当时是我失察,不知道我娘并没有给姐姐去县衙上档,还一直以为姐就是我名正言顺的妻子…直到姐被赶走才知道实情,可已经为时晚矣。我娘做了太多太多错事,但她终归是我娘,当儿子的总不能把她推出去遭受别人的指责。我想着,只得由我代母亲受过。就说我婚前因为情不自禁,有了一个女儿,让江氏把你记在她的名下。若外面有对我不好的言论,甚至被御史弹劾,降职也罢,以后不好再升迁也罢,这都是我该承受的。”

虽然愚孝,还算有担当。

陈世英又说,“福儿,回府后,你就是我的嫡长女。”

陈阿福摇头拒绝道,“我不愿意。你娘先是买通别人想把我强嫁出去,没达到目的,又跑来我家,想把我骗出去关进别院再卖了我。还有唐姨娘和陈雨晖,他们跟着你娘一起来骗我。你家有那么多想我整死我的人,你说说,若我去了你家,还活得出来吗?”

这当然不是她不回那个家的理由,但她必须要这么说,要给那三个女人上上眼药。

陈世英红了脸,说道,“福儿放心,在府里,没有人能害得了你。府里绝大多数都是我和江氏的人,我娘也…也不能为所欲为。我知道我娘回乡做过的事后,也把她身边那几个老人都换了。她那个干坏事的二族兄,鱼肉乡里,纵子行凶,还霸占民女,总之恶行累累,他会受到严惩,不会再做坏事了。还有,唐姨娘已经被禁足,也斥责和惩罚了晖儿。”

这么说来,他的媳妇江氏是个厉害的,能把那个老太婆压住。不过,江氏再厉害也不是自己的亲娘,是敌是友也不知道。

陈阿福不喜欢到未知的环境中去找抽,哪怕住几天,也不愿意。她还是愿意呆在这里,这里才是她真正的家。她喜欢乡下,喜欢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陈阿福摇头道,“陈大人,我只有一个家,就是这里,我哪里也不去。”

陈世英失望地说道,“哪怕偶尔只去我家住两天,陪陪爹,也不行?况且,你成为我陈世英的嫡长女,以后也好找婆家。”

陈阿福依旧摇摇头。

陈世英又看向王氏,说道,“姐,福儿年纪小,不知道轻重。你劝劝她,认了我这个爹,她不亏。”

王氏听进去了“好找婆家”这几个字,阿福今年都十六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后生。可看到女儿坚定的脸色,还是选择听女儿的话。便说道,“我尊重阿福的意愿。”

这话说得陈世英一噎,他再强求,就是不尊重女儿的意愿了。叹道,“福儿不愿意认我这个爹,心里定是还怨着我。也罢,你不来看我,以后我来看你就是了。爹说的那个建议,永远有效。只要福儿想通了,就让江氏把你记在名下。”

他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拿出两张放在桌上说道,“这是一千两银票,姐,算是弟弟送姐的嫁妆,希望姐姐以后不要太操劳。”看到摇头的王氏,又说,“姐不能拒绝。从此后,姐就是弟弟的亲姐姐,无论何事,只要姐姐有求于弟弟,弟弟都会为姐出头。”

“不,我不能要你的钱。”王氏还是摇头说道。

陈世英说,“那等我走以后,姐就把它烧了吧。”又把另两张纸放在桌上对陈阿福说,“这是五百亩良田的契书和一处庄子的契书,是爹给送福儿的。有了它,福儿不去赚钱也会有一份好生活。以后,爹再送福儿一笔嫁妆。”

陈阿福没拒绝,那五百亩良田和庄子就算是他给小阿福的利息吧。他本就是亲身父亲,该出抚养费。

陈世英深情地凝视着她们两个说道,“姐,福儿,我先回去了。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也会当面向姐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