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何氏算彻底明白了,这两锭金子就算在自己手里搁上十年,还是两锭金子,若是在碧青手里,没准不到一年就能变出四锭来。

就拿种番薯朝廷奖的十两银子来说,儿媳妇儿救济娘家,是自己应了的,可少了五两银子,家里的日子也没见差多少,反而更好了,粮食是买回来的,挑着最好的买,瓜菜干儿地窖里有的是,院里捋着墙根儿一溜坛子,萝卜条,韭菜花,咸鸭蛋,还有一小瓮自己亲手做的毛酱,锅台边儿上满满一小罐儿猪油,比外头的雪还白,抹在面皮上烙油饼,拿着咬一口,香的恨不能把手指头都吞下去。

今儿还炖了一只猪后腿,自己活了这么些年,统共吃的荤腥都没这一年多,更别提,还置了地,虽都说是坏地,可何氏相信,坏地到了儿媳妇儿手里,也能变成好地,家里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如今儿子也回来了,自己还有什么愁得,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拿着两锭金子也不能下小的,有什么用,所以才让大郎给碧青。

说是这么说的,若儿媳妇儿蔫不出溜的就收起来,何氏嘴里不说什么,心里也总会有些疙瘩,如今碧青一这么着,何氏心里要多舒坦有多舒坦,拉着她道:“好孩子,这金子娘不要,你瞧着使吧,怎么使都成。”

婆媳正说话儿,王青山家的就来了,给大郎送了一双鞋,千层底儿,青布帮儿,上了两遍缝线。

王青山家的拿出鞋道:“咱们乡下人的鞋,就图个结实,大郎得了兵差,练兵骑马的更费鞋,别瞧婶子做的鞋不好看,可就一样好,结实,一年也穿不烂。”递给碧青:“这是婶子的一点儿心意,可别推辞,要是推辞,可是嫌弃婶子的活儿糙呢。”

碧青知道她是为之前的事心里过不去,也没客气,接过来道:“婶子可成了及时雨,我跟婆婆刚还说,以前做的鞋大郎穿着都小,脚趾头进去了,脚后跟还外头呢,想现做也赶不及,正发愁呢,不想婶子就送了来。”

说着,拿着鞋去了西屋,不一会儿大郎跟着进来,碧青道:“婶子瞧,正恰好。”

王青山家的欢喜的不行,心里明白,两家的过节从今儿就算彻底揭过去了,坐了会儿,说起三小子王兴儿,何氏道:“还没谢你呢,今儿你家兴儿帮着挑了半天雪,可是累着孩子了。”

王兴娘忙道:“嫂子这话可就远了,兴儿这个年纪,正是长力气的时候,使多少长多少,那么点儿活算什么,能累着他怎么着,以后有什么活儿,嫂子尽管言语,我家的地少,三个小子闲着也是闲着,干点儿活也省的待懒了。”

碧青想了想道:“倒是有个活儿想请兴儿兄弟帮忙。”

王兴娘忙问:“什么活儿?”

碧青道:“也不瞒婶子,如今坑边儿上那块地在我手上呢。”

王兴娘点点头:“你是为着要种树的活儿,兴儿今儿家去跟我说了,虽说不知道你种杨树作什么,可只你干的事儿就有道理,婶子信你,不就插个树苗吗,不叫个活儿,回头开春让兴儿过来,一天就把树给你栽上了。”

碧青道:“那可得谢谢婶子跟王兴兄弟了,不过,我说的不是这个,是那个水坑,我想在坑里头放些鱼苗,再种些荷花,还要多养些鸭子,这些我们娘仨可忙不过来,若是兴儿兄弟有空,就过来帮帮忙,至于工钱,这会儿不知道收成如何,也不好说,这么着,咱们先按月算,兴兄弟在这边儿,跟着我们吃饭,饭不好也别挑剔,另外在给兴儿兄弟一百文的工钱,婶子看可公道?”

王青山家的眼睛都亮了,哪找这样的好事儿去啊,管着吃,还给钱,一百文啊,一个月一百文,一年那是多少啊,自己一家子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如今在碧青家干一年活儿就能落下一千二百文钱。

还说什么饭不好,如今王家村谁不知道,大郎媳妇儿的手艺,那饭做的比城里馆子的都不差,三小子这是一脑袋扎蜜罐里来了啊。

王青山家的张了张嘴,激动的都不知道说啥好了,这儿还没说出什么呢,兴儿一脚迈进来道:“大郎嫂子,我不要工钱,管饭就成,嫂子让俺干什么就干什么,俺保证不叫一声苦。”兴儿本是怕道不好走,来接他娘回去的,不想正听见这话儿,兴奋的脸都红了。

碧青道:“不要工钱可不成,这是我应了给你的,就一定得给,若是干得好,赚的钱多了,年底还有你的红利,有道是亲兄弟明算账,这是你该得了,不用不好意思。”

送着激动万分的娘俩走了,何氏才有些担心的道:“一个月一百文啊,咱家给的出不?”

碧青扶着何氏进屋坐下:“娘别光盯着这一百文瞧,娘想想若是坑里的鱼苗都长起来,送到城里的饭馆子里,一条得多少钱,照十文一条算,一百文也不过是十条鱼的价儿罢了。”

何氏道:“娘不懂这些,你瞧着折腾吧,咱家人少,雇王兴儿过来也好,只不过,地主家才雇佃户长工呢,咱家这小门小户的,娘怕别人说闲话。”

碧青道:“娘,小门小户怎么了,那些地主难道是一生下来就是地主不成,不都是从小门小户过来的,别人说闲话让别人说去,咱一家子过好日子就成。”

大郎点点头:“娘,我媳妇儿这话在理儿,怕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不成,别人乐意说什么说什么,您就听我媳妇儿的没错。”

这句我媳妇儿说的极其顺嘴,倒让何氏忍不住抬头瞅了儿子一眼,大概给他娘瞅的有些不好意思,大郎的黑脸有些红:“那个,娘您歇着,我先去睡了。”莫头跑了。

何氏不禁摇摇头,前儿回来的时候还嫌媳妇儿不好,这会儿一口一个我媳妇儿,叫的别提多亲热了,可见儿子心里头对这个媳妇儿也开始满意了,。

想想碧青的话,也觉着对,谁一生下来就是富户,不都说从穷里头过来的吗,儿媳妇儿有本事赚钱,自己还拦着不成。

想到此,开口道:“虽说王兴是雇来干活的,也别歪带了人家。”

碧青知道婆婆想开了,忙道:“娘放心,一天三顿,咱家吃什么,王兴儿兄弟就吃什么。”

何氏点点头,拿起做了半截的衣裳接着缝起来,趁着今儿晚上把手上这件的袖子上了,明儿给儿子带走,也好有个替换。

碧青把油灯挑亮了些,就去外屋洗衣裳了,搓上皂角揉了一遍,刚要把脏水倒出去,大郎先一步接了盆,冲她嘿嘿一乐,快步出去倒了回来,舀了水又兑上一瓢锅里的热水,伸手摸了摸不冰手了,才端过来。

碧青把衣服放在水里,一边儿揉一边儿瞥了他一眼:“你不说去睡觉吗,又在这儿做什么?”

大郎目光闪了闪,往东屋瞅了一眼,小声道:“媳妇儿,昨儿你应我的那事儿,打算什么时候兑现啊?”

碧青眨了眨眼装糊涂:“我应你什么事儿了,我怎么不记得?”

碧青一句话王大郎就蔫了,半天道:“你真的不记得了?明儿我可就走了,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你就不想你男人?”

碧青摇摇头:“富贵叔说你当兵是为了皇上,为了咱大齐,是好事,是为咱家争脸的光彩事儿,我想你做什么?”

王大郎眼里的贼光嗖一下没了,垂头耷拉脑的就要往屋里走,碧青忽叫住他:“帮我把衣裳搭绳子上。”

大郎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可一见他媳妇儿努力够绳子的样儿,心里又不落忍,只得过来去接她手里的衣裳,衣裳刚接在手里,忽的小媳妇儿凑过来,在他脸上轻碰了一下,大郎手里的衣裳啪叽掉在了水里…

第27章

何氏在屋里听见响动,生怕儿子又干坏事,忙喊了一声:“是大郎吗,这么晚了不睡觉,在外间屋蘑菇什么?”

大郎见小媳妇儿亲了自己一下就想跑,一呲牙,胳臂一伸就把小媳妇儿搂在怀里,蛮牛的力气大,稍微用点儿劲儿,碧青就动不了,刚要喊,给大郎眼疾手快的捂住了嘴,心说,勾起了你男人的痒痒来,就想跑,门儿都没有啊。

生怕他娘出来,大郎扬声道:“没干什么,帮碧青晾衣裳呢。”说着用脚踢了盆一下,听他娘不说话了,大郎才单手把衣裳抓起来,手一扬就把衣裳搭在绳子上。

碧青怕他乱来,用力踩他的脚,可这头蛮牛跟丧失了知觉一般,吭都不吭,手自然也没放开她。

衣裳搭好,一弯腰把她抱起来就进了西屋,放到炕上山塔一般的身提就压了下来,碧青吓坏了,果然男人的火撩拨不得,自己就碰了蛮牛的脸一下,这厮就要把自己拆吃入腹不成。

碧青刚要挣扎呼叫,就听蛮牛在她耳边道:“媳妇儿,乖乖让你男人亲几口,今儿就放过你,不然…”后头话不用蛮牛说,碧青也能猜得出来。

这个世界碧青的年纪才十三,可她本身的年纪可比蛮牛大,身体不成熟,可思想成熟,给一个男人压在炕上,身体贴着身体,碧青发现自己竟不自觉有了些反应,不禁脸红,生怕蛮牛干别的,忙点头。

大郎笑了一声:“媳妇儿要是早乖点儿听话,也省的我收拾你。”说着,放开碧青嘴上的大手,没等碧青求救呢,大嘴一张就堵住了小嘴。

碧青都不记得给这头蛮牛亲了多久,总之蛮牛放开她的时候,她觉着自己的嘴唇生疼,怀疑给这厮咬破了,蛮牛这哪是亲啊,简直就是啃,会不会接吻啊,再这么来几回,碧青怀疑自己的嘴唇都得烂了。

不过,从蛮牛粗鲁的动作来看,一定没找过女人,本来碧青还以为蛮牛至少应该嫖过,大军一路进京,过州府县郡的时候,那些州府的低等妓院最是高兴,一窝蜂出来,就在营房边儿上扎一个花帐,也不是那些高等青楼里的清吟小班,就是赚的皮肉钱,远征回来的大兵在她们眼里都是肥羊。

这些碧青是听小五媳妇儿跟自己说的,小五常跟他媳妇儿说这些有的没的,自己多少就知道了些,大头兵都免不了开荤,更何况,蛮牛是立了军功的人,又跟在校尉身边,精虫上脑,看见头母猪都得扑过去 ,没想到竟是个没干过的。

碧青都不知道,自己该高兴还是该难过,高兴蛮牛至今还是个处男,算了吧,处男更可怕好不好,就看她的嘴就知道了,如果能选,碧青宁愿选一个花丛老手,至少不会受太多罪,就蛮牛这样儿的,将来圆房的时候,有自己的好儿吗。

不过,圆房还早呢,蛮牛也不常回来,自己现在想这个没必要,总之,转过天一早大郎就走了,走的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一想起小媳妇那张红润润的小嘴,大郎真想往回走,可军令如山,轻忽不得,这个道理大郎还是懂的。

想起怀里小媳妇儿那瘦弱的身子,大郎叹了口气,他娘说的是,小丫头现在经不住自己折腾,想吃还有的等,好在早晚是自己碗里的肉,有盼头。

出了王家村走上大道,望不见家了,大郎摸摸背后的包袱,心里暖暖的,包袱有些沉,里头装的有给校尉跟兄弟们背的番薯,还有小媳妇儿蒸的发糕,东西寻常,却是自己媳妇儿的一番心意,也给校尉大人跟兄弟们尝尝自家种出来的东西,还有小媳妇儿的手艺。

别看小媳妇儿这会儿抱不成,可瞅瞅营里那些兄弟们的媳妇儿,哪个比的上,常老六说他婆娘白,自己小媳妇儿也不黑,大牛说他媳妇儿俊,有自己媳妇儿好看吗,等过几年,小媳妇儿长成了,拉出去让他们见识见识,啥叫白,啥叫俊,啥叫能干,啥叫会过日子…大郎越想越美,巴不得赶紧回去好显摆显摆自己媳妇儿,脚下生风,奔着冀州府去了。

不提大郎,且说碧青,大郎走了也算松了口气,不用再跟蛮牛动心眼子,消停了许多。今年雪多,还没进腊月呢,就下了两场,进了腊月更是一场挨着一场:“倒也不下个痛快的,这么一点点儿零碎着下,叫人看着都不爽利。”碧青从外头进来,掸了掸鞋上雪,一边儿叨咕,一边儿把手里剪好的喜字递了过去。

桃花娘借在手里瞧了瞧道:“倒是你这喜字剪的周正。”说着朝窗户外看了一眼道:“你呀到底年轻,有些事儿还不大懂,这样的雪才好呢,太大了怕闹灾,不下雪,明年的庄稼可就不成了,这么着才好,润着地里的麦苗,等开春雪一融就能蹿个高,瞧着外头的雪,就能望见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儿。”

说话儿让着碧青坐到炕上,叫桃花给碧青倒水,叫了两声才羞羞答答的进来,见了碧青脸红的都不敢抬头,快出门子的新娘子,总是有些害臊,给碧青倒了水就忙跑出去了。

桃花娘道:“我家大丫头是个老实头,手里的活儿倒是拿得起来,可就是性子软,她婆家是书香门第,祖上中过举,家里的日子虽寻常,小子却多,姑爷还是个行三的,上头两个嫂子,下头还有俩兄弟,一个大姑姐,一个小姑子,都没出门子呢,也没分家,咱家小门小户的,我这心里就怕大丫头嫁过去吃亏。”

说着叹了口气:“当初若不是她堂婶子亲自开口保媒,我跟你叔也不会攀这高枝儿去,嫁个平常人家,吃穿上差些,日子好歹过得去,不用这么提着心,就怕你妹子受气。”

碧青这才知道,为什么王富贵两口子这么舍得给桃花置办嫁妆,这是嫁了高门,怕闺女过去受气,指望着嫁妆单子体面些,能给闺女做点儿脸呢。

这个时候,女人的命运跟买彩票差不多,自己不也一样,一口袋黍米就从沈家村嫁到了王家,这是赶上婆婆心地好,小叔子懂事,丈夫虽说是头蛮牛,到底不是什么奸恶之辈,才有如今的小日子,要是赶上个坏心的婆婆,不拿女人当人看的丈夫,自己哭都找不着地儿,就算满脑子想头也白搭。

所以桃花的事儿,自己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安慰桃花娘:“桃花妹子厚道,自然就有福,就算大姑姐小姑子都在,咱又不缺礼儿,还能平白的欺负人不成,婶子放心吧,只要妹夫对桃花妹子好,等分了家就算熬出头了。”

桃花娘点点头:“我也是这么说,咱们女人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忍忍就过去了,俗话说,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总有熬出头的一天。”说着,想起什么道:“我这儿正有事儿要劳烦你呢,你妹子出门子那天,得有个人送,杏果儿年纪太小,去了也没用,桃花倒是有个亲姨,可咱们这边儿的规矩是姑不接姨不送,这亲姨送不得,你富贵叔就想到了你,说你是个福气人儿,让我跟你说说,送你妹子过去。”

碧青忙摆手:“这可不成,虽说不懂,可也知道送亲得全和人,我爹娘婆婆虽在,公公却没了,哪能算全和人呢,送不得,送不得。”

桃花娘道:“这话儿说的就差了,你嫁过来之前,你公公就没了,碍着你什么事儿,村子里谁不知道你福气大,真忍心瞅着你妹子孤零零的嫁过去不成…”

桃花娘足说了一车好话,目的就是为了让碧青答应送亲,碧青实在推辞不过,只得应了。心里纳闷,桃花那个堂叔是县衙里的主事,保媒的又是堂婶子,从哪儿找不出个送亲的人呢,非得让自己去干什么。

还有,记得桃花娘先头说订的刚入冬的日子,怎么这都腊月了才娶,家来问了她婆婆,何氏叹了口气道:“这高门哪是这么好嫁的,这事儿倒是听说了,桃花那个女婿家了不得,听说祖上曾经当过举人老爷,她那公公也是个秀才,虽说如今家道落了些,到底是书香门第,跟咱庄户人家的闺女不般配啊,亲事虽应了,日子却一拖再拖,不是你富贵叔找上门,还不知今年过不过得了门呢。”

“狗屁的书香门第。”王兴儿娘呸了一声:“我娘家跟周家一个村的,一家子懒得屁眼儿生蛆的主儿,家里好几十亩好地,有一大半都赁出去给别人种着,剩下那几亩还不上心管,堂堂的男人家都不下地,在家吃闲饭,闺女更不干,成天在家里不知道干啥,全家那么多人,就两个娶进门的媳妇儿,干地里的农活儿,这还瞧不上呢,嫌是庄户人家的闺女,这么一家子混账,就算识几个字管什么用,也没听说哪个中了状元回来,就那个爹考了个秀才,成天之乎者也的,不知道还以为多大的学问呢,就我瞧,还没大郎媳妇儿有学问呢。”

碧青这才明白桃花娘的苦心,大约知道自己识字,送亲过去,让那家子高看一眼,要是真跟王兴儿娘说的一样,桃花这一嫁就算跳进火坑了,怪不得桃花娘那么个脸色呢。

想到桃花虽害臊,可那眼里明明白白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那样热切的希望一旦破灭,不知道她抗不扛得住。

不管愿不愿意,桃花还是嫁了,赶在小年前,订了腊月二十的好日子,没下雪,却从一早起来就阴沉沉的,从天一亮,都不知道桃花娘跑出去看了多少回,一次比着一次脸色不好看。

冀州府成亲,就早不就晚,花轿来的早才说明婆家上心,故此,大多数男家天不亮就遣着轿子出门,赶早到女家,省的时候晚了亲家脸上不好看,道儿远的就更得早些了。

桃花的婆家在十里外的莲花山下, 按说不算太远,一早起来,轿夫脚下快些,怎么也赶得及,可这儿再过一个时辰就晌午了,还没见着花轿的影儿呢,桃花娘哪能不着急。

村子里贺喜的人,把王富贵家的敞亮院子坐的满满当当,正等着吃喜面呢,可花轿不来,喜面也没法下锅,王富贵急的在院子里直转磨。

碧青在桃花屋里陪着新娘子,眼看着桃花眼里的喜色一点点儿落下去,最后终于一丝不剩,心里实在替她难过,等屋里没人了,忽的开口道:“大郎嫂子,我怕,要是周家的花轿不来,我该怎么办?”说着,豆大的泪珠从眼里涌了出来,啪嗒啪嗒的往下掉。

碧青忙拿帕子给她擦:“今儿这样的日子可不能哭,哭了不吉利,别瞎想了,这三媒六聘订下的亲,哪能不来呢 ,这些日子总下雪,不定是道上不好走耽搁了。”说话儿就听外头锣鼓响了起来,隔着窗户听见外头王兴娘喊:“来了,来了,花轿临门大吉大利。”

碧青给桃花整了整嫁衣:“瞧不是来了吗,快别哭了,叫人瞧了不好。”说着把红盖头给她蒙上。

乡下接亲没那么多繁琐的礼节,碧青抽个空出去寻了桃花娘低声道:“抓把喜钱儿给那几个轿夫,他们出些力气,晌午前就能到。”桃花娘含着泪儿去了,碧青叹了口气,这样的婚事,不用想也知道以后的结果。

轿夫在前,碧青跟王喜娘作为送亲的娘家人,坐在后头的牛车上,牛车上还有桃花最小的兄弟王小三,跟过去挂门帘子的。

这都快小年了,正是最冷的时候,牛车上没遮没拦的,西北风抽过来,跟刀子似的,碧青头上的头巾根本不顶用,不一会儿就冻透了。

桃花娘在牛车上放了两床旧被子,搭在腿上,勉强还能挡些寒气,见王小三冻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碧青把他拽过来,拿被子裹在他身上,小三唧唧索索的问:“大郎嫂子,快到了没?”碧青看向王兴娘,自己可没来过,哪知道到没到。

王兴娘道:“到了,到了,瞧见前头的莲花山了不?瞧见山就到了,我们这个村就是因为守着莲花山,才叫临山屯的,前儿你不不还问我这些地呢吗,你瞧这就是,方圆几里种的都是山桃树,要说也稀奇,这些地种别的庄稼都不活,可把山桃树挪过来,却长得格外好,瞧瞧这些桃树颗颗都有碗口粗,日子最短的也有七八年了,这要是好桃,光这一棵树上结的果子,就顶的上半亩地的收成了,可如今呢?”

说着,叹了口气:“这就是命啊,要不,俺们临山屯也不会这么穷了。”

碧青侧着身子往外瞅,道两边儿一眼望不到边的桃树林,就像王兴娘说的,颗颗桃树都有碗口粗,如今腊月里,百叶凋零,但从那粗壮的枝干,仍然可以想想,春日里满树桃花的烂漫,秋阳中果实的丰美。

这绝对是一块宝地,临山屯的人简直是守着金矿要饭,只要简单的嫁接一下,粗壮的山桃树上就会结出最甜的蜜桃,不止桃,还有甜杏,李子…总之,只要把甜桃或甜杏的树枝砍下来,嫁接到这些山桃上,转过年就能结出果子。

如果真像王兴儿娘说的,一棵桃树顶半亩地的收成,这些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桃树,就是不折不扣的摇钱树,自己是不是可以考虑买下来,用大郎留下的那两锭金子…

第28章

刚进临山屯就听见锣鼓声传来,碧青愣了一下,王兴娘支起身子,探出牛车往前望了望,不禁道:“这倒新鲜,刚迎亲的时候,锣鼓敲的有一下没一下,咱们这位新姑爷更是代答不理儿,那下巴恨不能抬天上去,明明就是瞧不上咱庄户人,这阵势倒有些奇怪。”

对桃花这个丈夫的态度,碧青也觉得实在过分,不过想想王兴娘说周家的情景,出这么个极品也不新鲜。

碧青死瞧不上这种人,自觉比别个高一等,其实狗屁不是,就算念了书,也改变不了混账的本质,真不知那些书是不是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时候的读书人不是最讲究,仁,义,礼,智,信吗,以她看,这周家一样儿都不占,说白了,就是没认清自己是谁,一味觉得念过书,认识几个字就了不得了,其实就是一家子混蛋。

娶媳妇儿也是为了要免费劳力,或者还有嫁妆,就这儿还瞧不上呢,觉得娶庄户人家的闺女辱没了他家的书香门第。

碧青扫了眼后头的嫁妆挑子,八抬嫁妆在四里八乡真算风光的了,更别提,后头还拉着满满一车粮食,碧青就想不明白,王富贵两口子这是图什么,就算是桃花那个什么堂婶子保媒,当爹娘的不应,亲事也成不了。

说到底,还是王富贵两口子想攀这门亲,想起王富贵知道自己念过书时的表情,碧青仿佛理解了一些。

士农工商不是白说的,读书人再穷,社会地位也别人高的多,商人最富,却是社会最底层,重农轻商古代社会历来如此,农民再怎么折腾还是农民,读书人一旦有机会出仕,就一步登天了。

谁都盼着光宗耀祖改换门庭,出不了当官的儿子,有个当官太太的闺女也成,王兴娘说过,明年周家三个儿子都会参加县试,这或许是王富贵两口子下的赌注。

县试就是通常说的童子试,碧青理解就是小学毕业考,县试合格才能参加府试,府试合格再参加院试,最后院试通过才是秀才,可以进官学。

进了官学才算拿到了入仕的敲门砖,也只是敲门砖,大齐这么多州府县,一年入官学的学生数都不数不清,最后能当官的真没几个。

但这是底层老百姓唯一的希望,也是所有人都对读书人高看一眼的根本原因,碧青真心觉得,周家这样的儿子要是当了官,还真是老天不开眼。

不过,是有些古怪,刚还没精打采的新姑爷,这会儿不知抽什么风,跟打了鸡血似的,喊了一声锣鼓就敲了起来 。

王兴娘跟碧青对看了一眼,闹不清怎么回事,却也松了口气,到底热热闹闹得把人送到了,回去跟桃花娘也好交代。

周家的宅子年头有些长,家道中落没钱修缮维护,已经破旧不堪,侧面的围墙已经坏了好几处,大门还算完整,上头挂着红绸,从有些歪斜的红绸看,碧青怀疑是刚挂上去的,旁边的梯子还没来得及拿走呢,明显就是临时抱佛脚。

周家勉强结的这么亲,自然不会大操大办,估摸就是想把人迎过门算了,这临时又热闹起来,还真让人想不透,抬头间瞧见一个人,才大约猜到原因。

那位杜知县在几个人的簇拥下正站在周家的门洞里头,脸上的笑容温和可亲,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儿。

碧青点点头,怪不得周家忽然折腾起来,原来是给人看的,略一想就明白了,周家再不济出过举人,还有个老秀才,底下几个儿子,虽没功名在身,也都是读书人,这样的人家在京城狗屁也算不上,可在这小小的间河县,绝对算的上书香门第了。

周家也是一直这么自我标榜的,杜知县作为新上任县令,寻机会走访一下这样的书香门第,也显得自己礼贤下士,说白了求得就是名声,而这个机会,最好是喜事,丧事登门晦气,喜事登门锦上添花顺理成章。

碧青估摸,这里少不了桃花那位在县衙当主事的堂叔,这种钻营手段在官场上太寻常,只不过,杜知县这个锦上添花没什么,可周家一激动难为起新娘子就真让人无语了。

碧青看着出来的两个妇人,以为自己听差了,刚喜娘介绍过了,这两位一个捧着笔墨,一个捧着白宣纸的妇人,正是桃花的两位嫂子。

两个妇人的脸色古怪,先是庆幸再就是幸灾乐祸,见送亲的人都傻了,互相看了一眼,幸灾乐祸之色更明显了些,大声道:“公公发了话,我周家是书香门第,进门的媳妇儿没学问还罢了,亲家总有个识文断字的才说得过去,叫亲家寻出一位来,把我们周家祖上传下来的对子对上,才能迎新媳妇儿进门。”

王兴娘一听就急了:“这是什么话,没听说过娶媳妇儿还得对对子的,对不上来怎么着,难道让我们原路抬回去不成。”

那两个妇人一抬下巴,扫了王兴儿娘一眼:“公公说了,结亲不求门当户对,也不能都是些粗俗的人,丢了祖宗的脸是大事。”说着假模假式的低声道:“婶子就别嚷嚷了,回头轿子里的弟妹听见,一想不开抹了脖子,这喜事可就成丧事了。”

杜子峰见外头的新娘子不下轿,不禁问了一声,周家的老爷周学仁,根本没想到县太爷会来自己家道喜,要是知道,哪会这么冷冷清清的。

周家如今的日子不好过了,想跟高门大户的结亲纯属妄想,娶庄户人家的闺女就是为了有人干活,不然,一家子都蹲在家里吃闲饭,早晚得喝西北风,这么多张嘴呢 ,那些赁出去的地哪够挑费的,怎么也得自己种些粮食,这才应了娶桃花进门。

应了却也不爽快,一拖再拖,就是想多要些陪嫁,实在没法拖了才成礼,勉强娶的媳妇儿,一家子都没当回事儿,可就没想到县太爷竟然来道喜。

一接着贺喜的礼帖,周学仁激动的浑身哆嗦,县太爷亲来贺喜,这是周家多大的荣耀,祖宗脸上都有光啊,忙颠颠的迎了出去,吩咐家里人赶紧收拾,怎么热闹怎么来,临了,为了标榜自家是书香门第,一激动,还把家里八百年不用的老礼儿拿出来为难新媳妇儿,就不想想庄户人家丫头,有几个识字的,还对对子,亏着老酸儒想的出来。

杜子峰听了周学仁的话,也不禁皱了皱眉,真有些后悔今天来这一趟,这周家的老头子简直就是胡来,哪有这么难为人的,有心说句话,却听忠叔小声嘀咕了一句:“咦,那不是种番薯的小寡妇吗?”

杜子峰看过去,果然瞧见了碧青,应该不是小寡妇了,王大郎回来了,王大郎立下军功进了骁骑营,杜子峰前几天就得了信儿,信息不通达就别想在官场上混,这个道理,杜子峰相当清楚,更何况,王大郎还是自己治下剑河县人士,自然要弄清楚的。

骁骑营可不是平常人能进的,里头都是各营里选出的精兵强将,还有就是勋贵子弟,就算各营选出来的,也极少有大郎这样目不识丁的庄稼汉,王大郎真是特例。

王大郎之所以能进去,全仰赖赵勇的推荐提拔,赵勇这个人跟王大郎的经历有些相似,估摸也正因为如此,才提拔王大郎。

赵勇原是大将军赫连起帐下的小兵,因机缘巧合救了大将军一命,而得赏识,最终也不过熬了个校尉之职,不过,这次听说他带着人趁夜偷了南兵的营寨,把南兵的精锐前锋共三百人,斩杀殆尽,有这份军功,就算混不上正统领,骁骑营副统领应该不难,真不知,把王大郎这么个莽汉弄进骁骑营,对他来说是福是祸。

不过,有王家的媳妇儿送亲,周家这亲事的应该能过去,想着不禁往前走了两步,对王家这个识字的小媳妇儿,实在有些好奇。

碧青的好脾气真给磨光了,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乡下娶个媳妇儿,还非得对对子,往哪儿说理去啊,隐约听见身后花轿里的抽泣声,不禁暗叹了口气,如果说之前还对这门亲事存着一点儿希望,现在就是完全的绝望,狗屁的书香门第,就是一群自以为是的混账,亏了好意思拿书香门第说事儿。

还有桃花这两个嫂子,估摸在这样的家里没少受气,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不同情,反而这么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儿,实在可恶,难道进了这个书香门第,把本来朴实善良的性子都磨没了。

这会儿开口催着:“这吉时可不等人,亲家若对不出对子,错过了吉时,可就得把弟妹抬回去了,这是俺周家祖上订下的规矩。”心说老三媳妇儿今儿这脸丢定了,就算以后再进了门,一辈子头也抬不起来,想这四里八乡一共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来,这王家村就更没有了。

正想着,却听碧青道:“大门上可是你们周家祖宗出的上联?”

两个妇人点点头,见碧青盯着门上的上联看,不约而同的撇了撇嘴,小声嘀咕:”装的倒挺像。”正嘀咕着,就听碧青道:“这有何难。”说着去看了托盘的笔墨一眼道:“天冷,墨都冻上了,这是故意难为娘家人不成,若果真不想结亲,当初何必下婚书,婚书既下,又这样百般刁难,如此作为,恐怕跟你家门上这块匾有些不符吧,若是书香门第,当知礼义仁智信,至诚至信方为君子,不守诚信可就是小人行径了。”

碧青几句话过来,周学从周学仁到下头几个儿子,都明白王家这个送亲的小媳妇儿,别看年纪不大,真念过书。

周家大嫂刚要说什么,周家老大先一步出来道:“并非有意为难,实乃祖宗规矩,不得不守,却忽略了如今正在腊月里,笔墨片刻既冻,还望亲家莫要怪罪,堂屋备有笔墨纸砚,亲家屋里请。”

大约不知道该喊碧青什么,照着乡下的规矩,送亲的都是媳妇儿,可以喊婶子,大娘,嫂子都成,可碧青这个年纪,周家老大犹豫半天也叫出口 ,最后含糊着请碧青入内。

王兴儿娘松了口气,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碧青,心说,就说大郎媳妇儿是个有学问的,瞅瞅,连对对子都会。

碧青却没动劲儿,看了周家老大一眼道:“小妇人没念过书,只些许认识几个字,不算睁眼瞎罢了,文章诗词,小妇人是一窍不通的,倒是能对几个粗浅的对子,你家这个小妇人可以一试。”

这句话说得周老大脸色有些变,碧青这句话的潜台词等于说:“我没文化,就认识几个字,但你家这样粗浅白痴的对联,还不在话下。”这明明白白的轻视,令门里的周仁守的老脸都有些难看。

杜子峰目光闪了闪,有些想笑,这丫头话里藏刀,把周家奚落的够呛,周老大读书人的风度有些维持不住,开口道:“对对子可不是玩笑,要对的工整方算。”

碧青道:“工整不工整不知道,却刚一见你家这幅上联,我这儿就想起了一副下联,你家这上联是书中飘香泽后世。”念完了看了周老大一眼:“小妇人念的可对?”

周围瞧热闹的乡亲们开始窃窃私语:“瞧见没,人家王家村的媳妇儿有认字的,不知谁家这么大造化,娶了个识文断字的媳妇儿家去,可给祖宗长大脸了。”“这媳妇儿我认得,是王家村村头王大郎的媳妇儿,听说是用一口袋黍米换回来冲喜的,没想到,竟捡了个宝贝疙瘩,你们是不知道,王家小媳妇儿,可不光识字,那小日子过得,你们谁见了都得眼馋,刘柱家的,前儿你绣的那个五福捧寿的花样儿子,就是这媳妇儿画的。”

“哎呦…”旁边一个老婆子低声道:“这心灵手巧,还识字的媳妇儿,我家要是能娶一个回来,我做梦都能笑醒了。”“快得了吧,就你家那傻小子,哪有这个命啊,这样摸不着的福气就甭想了,人王大郎如今可得了兵差,出息大了,要不,能配得上这么个识文断字的媳妇吗…”

虽说声音小,可也听的见,那些跟着送亲来的娘家人听见之后,心说,咱不比谁低一等,做什么耷拉着脑袋,立马挺胸抬头,底气十足,就连轿子里的桃花都不哭了,心里明白,今儿只要自己过了这关,以后在周家的妯娌中间,就能抬起头来说话,想着,忙竖起耳朵听着外头的动静。

周老大见碧青不慌不忙的念出了上联,就道:“请教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