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青扑哧一声笑了:“我倒是才听出来,娘是替您姑爷打抱不平来了。”

刘 氏戳了她脑门子一下:“别以为大郎老实,你就糊弄他,他如今在京里当兵,京城是什么地儿,那是天子脚下,咱大齐第一热闹的城儿,听小五媳妇儿说,哪儿街上 的花娘跟地里的庄稼似的,一茬一茬割都割不完,回头姑爷也找一个,看你跟谁哭去,你们本来就夫妻,有些事儿由着他也应该,虽说你年纪还小,可月信来了就是 大姑娘了,回头我跟你婆婆商量商量,等明年大郎回来,就叫你们圆房,遇上这么个好人家不容易,你可不能使性子。”

碧青一听就急了,抓住她娘:“娘怎么知道的?”

刘氏道:“你自以为有心眼子,就不想想,我跟你婆婆都是过来人,怎会连这个都瞧不出来,你婆婆不言声是厚道,娘可不能由着你。”

碧青忙道:“明年太早,娘看秀娘的身子,就是因为太早生孩子,所以落了这么个病身子,您瞧她那样儿,若不是为了狗娃子,估摸早躺炕上了。”

刘氏有些楞,虽说盼着碧青跟大郎早点儿圆房,可也不能害了自己闺女,小声问了句:“秀娘的身子是生孩子生的?”

碧青点点头:“冀州府的郎中亲口说的,还能有错不成。”

刘氏愁上了:“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大郎可都二十一了,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碧青道:“娘就别愁了,这事儿我跟大郎说好了,等两年再说,更何况,家里如今的事儿多,开春就得盖新房,顾不上呢。”

刘氏想了想:“回头我跟你婆婆再商量商量,这样的事儿还是说在明处好,你婆婆心好,又疼你,不定就应了。”

刚说完,忽见一只坑边的鸭子一撇腿,下了个蛋,忙过去把泥里的鸭蛋捡了起来,伸手摸了摸那只鸭子的脑袋,鸭子也仰着脖子嘎嘎的叫了好几声。

碧青摇头失笑,现在家里的鸡鸭跟那两头猪,可是她娘的宝贝,自从娘来了,喂食,喂水,放鸡放鸭,喂猪,都成了她娘的活儿。

大郎没走的时候,找富贵叔家借了牛车,拉着她爹去冀州府瞧了一趟病,吃了那老郎中几服药,很是见好,或许也是舒心了,如今不怎么在炕上躺着,总出来走动,虽说走不远,就在院子里溜达,也好过天天在屋里躺着,估摸再养上一两年,就算不能彻底痊愈,也差不太多。

二郎得空就教小海认字,小海年纪虽小,倒也颇好学,是个好孩子,碧青琢摸着等盖了房,就给他们寻个先生,就算将来是个种地的庄稼汉,识字总没坏处。

碧青最喜欢想这些,每次一想这些,就觉得日子特别有盼头,帮着娘把鸭子赶了回去,趁着日头不大,背着篓筐往地里去了,想看看地里的番薯苗,顺便打些青草回来喂猪。

没走到低头呢,就是一愣,村子里的乡亲们不在地里干活,一个个都站在地头干什么,碧青往前走了两步,见大家看的都是王富贵家的地。

碧青知道王富贵一家这几天正种番薯,以为乡亲们看的是这个,刚要往前走,却一眼瞧见地头遮阳棚子里的老头,仿佛是那个杜子峰的家仆,他怎么在这儿?

碧 青往地里看去,不禁失笑,杜子峰还真是天生当官儿的料,能亲自下地种番薯,这个名声传出去,想不升官都难,只不过,穿着这么一身厚重的官服种地,真不嫌 热,一会儿中暑晕过去,可就弄巧成拙了。看见小三正在地头,冲他招招手,在他耳边嘱咐了几句,小三点点头一溜烟跑了。

虽说幼年吃 了些苦,杜子峰到底也是相府少爷,相府里跟着他爹种地不过是做做样子,像这样在日头底下挥汗如雨的种庄稼,还真是头一次,尤其穿着厚重的官服,汗水都把官 服侵透了,抹了把额头的汗,看了看前头,一垄才栽了一半,他就觉得头有些沉,要是晕在地里,可就前功尽弃了,怎么也得把这垄栽完才算有始有终。

咬咬牙,把手里的番薯苗栽到起好的地垄里,刚直起腰,就见王富贵递过来一碗水:“大人先喝口水吧,今儿天热不能缺了水。”

杜子峰正渴呢,也顾不上形象了,接过去拔开上头的塞子,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却不是凉水,甜丝丝的有股子清淡的荷叶香,很是爽口,不禁大为意外。

王富贵呵呵笑了两声:“这是大郎媳妇儿教的法子,荷叶撕碎了煮开,抓上一把糖霜,晾凉了喝最是解暑,不是她提醒,小的都忘了招呼大人喝水。”

大郎媳妇儿?是她,杜子峰抬头看过去,只见旁边不远的地头上蹲着个丫头,头上戴着斗笠,斗笠两边儿耷拉下两块布,把脸遮的严严实实,正在那儿打草,手上仿佛也裹着布,却仍灵活无比,三两下就打了一背篓青草,把镰刀往篓里一扔,背着跑了。

杜子峰忽然想起什么,看着王富贵:“哪儿来的荷叶?”

第41章

碧青在地头打草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道绝顶美味的时令菜,藕梢子,这个时候正嫩,斜斜切成段,葱姜红椒爆香,炒几分钟出锅,脆嫩清香,比什么都好吃,自己一个人就能吃一盘子。

越想越馋,进了院把篓里的青草倒在猪圈旁边的大筐里,就往坑边儿去了,王兴正在坑边儿,捉泥鳅,坑里的放的鱼苗长大了不少,偶尔能看见跃出水面的鲫瓜子,银色的鱼鳞在日头一下一闪,重新没入水中,大的有一掌长了。

可碧青还是觉得太小,打算养到明年再说,大鱼跟小鱼的价格可大不一样,不过,坑塘里的泥鳅倒是很肥,王兴尤其喜欢,所以,没事就会捉一些,碧青要是不要,就拿回家去给他娘添菜,好歹能见着荤腥儿。

王青山家的日子不好过,又赶上王兴大哥要娶媳妇儿,就更加拮据了,从牙缝里头硬往外省钱,饭桌上天天都是清汤寡水的,额碧青有时看不过去,炖了肉常让王兴捎回去一碗,好歹有点儿荤腥儿。

前两天王兴儿娘拐弯抹角的跟自己扫听,还用不用人,这是瞅着王兴赚钱了,想把王兴的两个哥哥也弄过来。

碧青没应这个茬儿,现在家里的活儿少,用不着这么些人,等把莲花山那片山桃林买下来,王兴的两个哥哥倒是可以考虑,那可是一百亩山桃林,需要的劳力可不是一个两个能解决的,碧青想赚钱,但绝不想把自己累死,谁规定种田非得自己上手不可。

碧青仔细想过,就算冀州府的人家家富裕,可也有穷的,更何况,这边儿离着深州不远,逃荒过来的难民有的是,朝廷都发愁怎么安置呢。

深州连着三年大旱,寸草不生,那些灾民回乡无望,若是有个长久能糊口的事由,就算安了家,谁不乐意干,只不过,想拿到那片山桃林,自己贸然出手不妥,还得等机会。

碧青没想到,自己想机会,机会就来了,碧青跟王兴交代了明儿追肥的事,就要下水去采藕梢子,王兴忙道:“嫂子要摘荷叶还是荷花,俺来就成。”

碧青见他一双泥脚已经踩在了水里,点点头道:“不要荷花荷叶,你找那些刚出水的绿桩子,顺着往下摸,掐中间嫩嫩的那截儿连着荷叶尖尖儿的一段给我。”

王兴很能干,照着碧青说的,不一会儿就摸出来一根,在水里涮了涮递给碧青:“是不是这个?”

碧 青见那尖头黄黄嫩嫩的忙点头,王兴得了准信,手脚异常麻利,没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把,碧青刚要拿着家去,王兴支支吾吾的道:“俺家隔壁刘铁柱的娘听说荷叶煮 水能解暑,想要点儿荷叶回去熬水,说他家的孙子热着了,自己不好意思跟嫂子说,昨儿晚上去了俺家,叫俺问问嫂子成不成?”

碧青想了想道:“这么着,明儿你多采些荷叶荷花的,每家都送过去一些。”

王兴忙道:“每家都送,可不少呢?”

碧青望了眼密密麻麻的荷叶道:“你注意些,别在一颗上采就是,多采些荷花无妨,花开多了,影响藕的收成,荷叶也不能太密,这头一年种没有经验,种的有些密实,明年再分出一块藕田就好了。”

交 代完,刚要拿着藕梢子回家,就见王富贵跟杜子峰走了过来,杜子峰望着坑塘颇意外,上次来的时候见过这里,就是一个积蓄雨水的坑,这短短一年怎么就变样儿, 坑边儿上一片杨树林,虽说小树都不高,可也是规规整整的,直顺非常,微风拂树叶过哗啦啦的响的别提多脆生了,从那边儿钻过来的风,竟也别样凉爽。

更别提这一片荷塘了,莲乃花中君子,读书人大都爱之,杜子峰也不能免俗,相府的花园里也有个荷塘,他爹当成宝贝,每年六月都要设宴请朝中同僚,或京城有名的博学鸿儒进府饮宴赏荷,相府有专门的花奴伺候那一池子荷花,可也不如眼前这些莲花长得好。

杜子峰一直以为荷塘该是南边儿有的东西,接天莲叶无穷碧说的也是江南,却不想冀州府也能种出这么一片欣欣向荣的莲花来。

碧青也没想到他会来,愣了愣,只能见礼,杜子峰这才回过神来,见她手里捏着一把白白细细的东西,就问:“这是什么?”

碧青忍住没翻白眼,这位杜大人好奇心够大的,连这个都问,再说难道他家没吃过这个?只能道:“这是藕梢子,炒着吃的。”

碧青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就惹了祸,这位好奇心奇大,脸皮也不薄的知县大人,理所当然的跟着王富贵来家蹭饭了。

碧青不喜欢招待杜子峰这样的人,她是不怕,可家里人怕,杜子峰往院子里一坐,无论是婆婆还是自己爹娘,都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儿,仿佛杜子峰是个吃人的恶煞,一张嘴就能把吞进去,这是老百姓对当官的一种本能的惧怕,哪怕王富贵这个里长,也有些战战兢兢。

倒 是二郎还算淡定,坐在院子一边儿,手里拿着一根柴火棍在地上画东西,在每天勤奋的练习下,二郎的字已经写得相当有样儿,至少能拿得出手,而且,碧青也发现 了二郎另一样潜能绘画,随便几笔就能画出一个东西来,但他不喜欢画花样子,他喜欢画乱七八糟的,家里的院子,桌子,板凳…总之都是家里常见的物件,最近 不知道画什么呢。

碧青不大管二郎,字认得差不多,就不用自己教了,就是每次去间河县赶集的时候,都会记得给二郎捎几本书回来,为此婆婆还说过自己,嫌书太贵。是不便宜,不过,如果二郎能把书里的知识都学会了,碧青就觉得值,比什么都值。

今儿家里难得如此清静,杜子峰一来,能躲的都躲了,王兴儿把挖的泥鳅提过来,说了一句今儿晌午回家吃饭,就跑的没影儿了,婆婆跟爹娘更不用说,叫桃花娘喊去她家了,碧兰小海也都去了,这会儿家里就剩下自己跟二郎,还有王富贵跟杜子峰这两来蹭饭的不速之客。

王富贵偷着跑过来,低声嘱咐碧青:“大郎媳妇儿,难得知县大人在家里吃饭,多做几个拿手菜。”

碧 青却不以为然,杜子峰来王家村栽番薯,就是为了图个好名声,如果在自己家吃拿卡要,不是白费功夫了吗,这种时候要是自己做一桌子山珍海味,才是没眼色,再 说家里也没有啊,更何况,碧青忽然想到,或许趁着今儿这个机会,自己跟这位县太爷可以试着谈谈合作,关于莲花山那一百亩山桃林的合作。

晌午饭很简单,炒了一大碗藕梢子,凉拌了个豌豆角,几个切成两半的咸鸭蛋,加上韭菜炒鸡蛋,再烙几张饼就着荷叶茶就得了。

除了藕梢子是今儿自己心血来潮做的,其他都是家里平常吃的菜,叫二郎拿了碗筷过来,碧青还是客气了一句:“乡屯了的家常饭,比不得大人府上精致,大人勉强吃些吧。”

王富贵见桌上连个肉菜都没有,不免有些发急,刚要跟碧青说再添几个菜,不想杜子峰却开口说了句:“如此叨扰了。”然后让着王富贵坐下,又喊了二郎过来,这才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杜子峰吃饭的速度不慢,但绝对优雅,碧青记得,听谁说过,看一个人的家世好坏,饭桌上最容易分辨,世族大家里最讲究这个,非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像大郎,吃饭从来都是狼吞虎咽,大盆的面,西里呼噜一会儿就是一盆,哪会跟眼前这位一样。

不过,饭量真不小,一碗藕梢子他吃了大半,卷着韭菜炒鸡蛋又吃了半张饼,撂下筷子还喝了一大碗荷花茶,才算饱了,不止王富贵,旁边站着的杜子峰的家仆都有些发怔。

他 家二少爷可是有了明儿嘴刁,吃食上尤其讲究,从京里出来,除了自己,还把府里的厨娘也带来了一个,就是怕外头的饭吃不下,今儿倒好,不止下地种了番薯,在 这个农家丫头家里,还吃了这么多,而且,瞧少爷脸上的表情,仿佛还有那么点儿意犹未尽的意思,难道真这么好吃?

碧青刚才没让杜子峰的家仆,是因为世家大族里的规矩大,主仆一桌子吃饭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自己没必要多此一举。至于自己,刚才在厨房就吃了,才不会为了杜子峰饿着自己。

吃完了二郎抢着收拾了碗筷,碧青也由着他,这会儿她得跟杜子峰商量正事儿,可王富贵在旁边有些不大好开口。

杜子峰目光闪了闪,跟王富贵道:“来了两趟,连你们村多少户都不清楚。”王富贵一听忙道:“小的这就去拿村子里的户籍登记册来给大人过目。”杜子峰点点头:“忠叔跟里长走一趟吧。”

等王富贵跟杜忠出了院子,碧青还在斟酌怎么启口,杜子峰却先一步道:“现在该说了吧。”

碧青忍不住笑了,果然当官儿的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既如此,索性开门见山吧,想到此,开口道:“小妇人有一事不明,敢问大人,莲花山附近的山桃林,可是大人治下?”

碧青不提还好,一提那山桃林,杜子峰不禁暗暗叹气,冀州府算大齐有名的富庶之地,可这富裕的冀州府也有穷县,自己治下的间河县就是一个,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莲花山附近那一片山桃林。

一百多亩地什么庄稼都种不了,老百姓只能把山上的山桃移下来,山桃的收成再好,也卖不出去,酸涩的山桃,谁都不爱吃,卖给药铺倒是能赚几个钱,却也极为有限。

药铺还不要新鲜的山桃,光要桃仁,还必须晒干的,收的价钱也不高,收桃子,剥桃仁,老百姓费半天劲儿,得不着几个钱,谁还乐意干,除非是在闲的没事儿干了,才会料理那些山桃,不然,就让那些山桃烂在地里。

本来地就不多,还荒着一百多亩,能不穷吗,临山屯那个村尤其的穷,自己上次去周家贺喜,一个是为了做个礼贤下士的样儿,一个也是想去临山屯看看,那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只要临山屯这一百多亩山桃林种不出庄稼,不止临山屯,整个间河县都别想富裕起来。

这个县是自己的政绩,只有这个政绩亮眼,自己才能名正言顺的升迁,那一百多亩山桃林是自己最大的阻碍,这会儿碧青提起来,杜子峰习惯性皱了皱眉:“姑娘问这个作甚,?”

姑 娘?碧青还真有些不习惯,他如此称呼自己,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发财大计,碧青道:“大人在间河县已经当了一年知县,据在下所知,大齐的官儿 一任三年,吏部考评优的才可升迁,而吏部考评册上这个优,却并不容易,要看大人治下的功绩,也就是,大人任上老百姓的富庶程度,间河县人多地少,是冀州府 有名儿的穷县,老百姓自给自足都不容易,更何况,还要收容深州的灾民,州府的灾民名额如果硬派下来,大人打算如何应对?”

杜子峰深深看着她,她今儿说这些话是为了什么?杜子峰早就知道这丫头不凡,一个冲喜的乡下丫头,怎么可能随口就对出那么精妙的对子,怎么可能知道齐民要术,怎么会种出那一片兴旺的莲荷。

更何况,她对朝廷吏治如此清楚,几乎每一句都说到点子上,即便确定了她的出身,杜子峰还是有些,不过,她忽然对自己如此坦诚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倒是颇为好奇。

碧青大概知道他想什么,摆摆手道:“大人可别多想,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跟大人合作,大人想要亮眼的政绩,我想一家老小过的衣食无忧,说白点儿,大人要名小妇人要利,就这么简单。”

杜子峰目光闪了数下道:“倒要请教,怎么合作?”

杜子峰走了,碧青觉得,他走的步子肯定比来的时候轻快的多,而自己也异常满意,其实,碧青知道自己今天有些冒险,以自己的身份,说出这些话很是骇人听闻,也不合常理,但碧青不想隐瞒自己的目的,她觉得,既然想要合作就必须做到坦诚相待。

碧青觉得杜子峰是老天送给自己的合作伙伴,最好的合作就是通过一个案子,能同时达到两人的目的,利益分割能得到两人的认可,这样的合作案就绝对能成功。

杜子峰出身世家大族,按说,不该如此着急外放,像他这样的人,即便进入官场,也可以先挂个闲职,主要的任务就是吃喝玩乐,京城那些提笼架鸟章台走马的纨绔,不就是这么来的吗,但杜子峰偏偏外放到冀州府最穷的县来当个七品芝麻官。

如此只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家极受重视,家里迫不及待的想让他独当一面,这才外放,另一个是极不受重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家里谁瞅着都碍眼,这才发到外头来,图个眼不见为净。

而,无论是哪一种,杜子峰都必须做出亮眼的政绩,而且,当官的没有不爱钱的,杜子峰何能例外,他表现出来的野心,让碧青觉得,跟这样的人合作万无一失。

碧青不怕杜子峰这样有野心的官,她怕的是跟包青天那样汤水不进的清官,这里是个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作为最底层的老百姓,想发财,想过好日子,如果不靠上一个当官的,就算侥幸发了财也留不住,这个道理碧青比谁都清楚。

至于,为什么不靠大郎,碧青是觉得那头蛮牛根本靠不住,即便那家伙将来真的鸿运当头,进了官场,也仍然改变不了蛮牛的本质,再说,大郎如果真能当官,也是武职小官,像姜山那样当个捕头,或者城门官,了不得当一个巡大街的到头了。

不是有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合格的兵,没有野心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大出息,像杜子峰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成为牛人,没准能位极人臣,到那时,可不是自己一个小老百姓能巴结上的了。

吕不韦知道奇货可居,自己或许也可以学习一下,毕竟双赢的事儿,对谁都没坏处,即便杜子峰觉得,自己古怪,也不会如何,因为自己是女人。

这个世界的男人天生都有一种妄自尊大的毛病,看不起女人是所有男人的通病,大郎如此,杜子峰也如此,区别只在于,大郎看不起女人,直接表现在口头和行动上,杜子峰不会表现出来,可他心里一定会这么想。

碧青头一次觉得,当个女人其实不赖,谈合作的时候有先天的优势,杜子峰这样骄傲的男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让着自己。

碧青才不管他是不是怜悯自己,如果这样就更好了,示弱怕什么,又不会少块肉,只要在大郎跟前,自己能强的起来就成,别人乐意怎么想怎么想,她管不着。

有了那一百亩山桃林,家里就算有了个生财的聚宝盆,嫁接好之后,每年的收成,都是一笔大进项,鲜桃卖不完就晒成桃干,桃仁,还可以考虑在那片桃林边儿上盖房子。

临 山屯的位置其实不错,依着莲花山,距离白河也不远,有山有水有树,多好的地方啊,这要是在现代,那些房地产开发商,还不得争抢着盖别墅,越高档越好,就那 一百亩桃林,到了春天就能美不胜收,更何况,地下还有山泉。碧青越想越兴奋,恍惚仿佛看到了从天上掉下个金元宝,正好砸到自己的脑袋上。

牛车走在乡间的黄土道上晃晃悠悠的,远没有马车快,却有一种别样的悠闲,可以慢慢欣赏两边儿的景色。

乡野里的景色自然不能跟京城相比,没有满目斑斓的琼花异草,也没有远远望去飞檐吊角的人间宫阙,但这里的景色却更加真实鲜活。

麦收一过,就再也见不到一层层金色的麦浪了,除了地头上还有些来不及处理的麦秆儿,地里已经是一片嫩绿,黍米,棒子,毛豆,老百姓收了麦子以后第二茬庄稼,大多种这几样,以黍米为多,倒是果树没见有大片种的。

鲜桃,甜杏,大枣,水梨,这些果子在城里供不应求,到了乡下地头上却是最没用的,因为这些果子吃不饱,且有鲜明的时令,又不易存放,不如种庄稼靠谱。

之所以有那一百多亩山桃林,也是因为那片地种不出别的庄稼来,而那样谁家都嫌弃的山桃林,却是那丫头迫不及待想买在手里的聚宝盆。

是聚宝盆啊,如果那丫没跟自己说清楚,自己只会以为她疯了,可她说了之后,自己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杜子峰知道,那丫头想找靠山,所以才会用那些灾民当条件,跟自己谈合作,深州三年大旱,皇上接连下了两道罪己诏,却仍然无法阻止旱情蔓延,深州之外赤地千里,饿死的不知凡几,灾民更是成千上万。

朝廷虽有赈灾粮款下拨,层层克扣到了深州,也是杯水车薪,皇上下旨让临近州府安置灾民,以免灾民到处流窜,引发事故。

圣旨一下,冀州府自然首当其冲,知府大人的安置方法就是派发到各县,自己的间河县派发了五十人,这五十人搁在别的县都是麻烦,更何况,间河县这样的穷县,老百姓吃饱就不错了,往哪儿安置这些人,可不安置,这些灾民若是跑到京城,皇上问下罪来,谁也担待不起。

为这件事,杜子峰这几天都没睡好觉,不想,今天给那丫头轻飘飘一句话就解决了,她所说合作也相当简单,由自己牵线把那些山桃林卖给她,她在那些山桃树上嫁接蜜桃,只需一年就有收成,除了该交给官府的税赋之外,还可以安置那些灾民。

至于怎么在山桃上嫁接蜜桃,杜子峰亲眼看见那开了一树枣花的酸枣树,就觉那丫头不是异想天开,她说是在齐民要术上看的,自己也看了,怎么就不知道能让山桃树结出蜜桃的果子的法子。

一百多亩山桃林,自然需要劳力,所以知府大人派给自己的那五十名灾民就有了安置的渠道,杜子峰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只要碧青能帮着自己安置那五十名灾民,并保证交上山桃林的农税,王富贵跟她家的番薯能丰收,就是一份最亮眼的政绩。

至于桃子的销路,她说不用发愁,她有法子,杜子峰摇摇头,她能有什么法子,杜子峰琢磨,到时候给自己几个年兄写封信吧,每家多买点儿也就是了。

想到此,跟杜忠道:“你一会儿拿着我的帖子去请临山屯的周守仁,他是周家一族的族长,莲花山附近的地大都是周氏一族的,想买那些山桃林,他出面最为妥当。”

刚少爷把自己支出去,跟那丫头难道说的是山桃林的事儿,杜忠有心问,可想起二少爷的脾气,没敢张嘴。

今 儿家里尤其热闹,小五两口子来了,王富贵也请了过来,碧青打算商量山桃林的事儿,小五两口子不是外人,这样的发财机会,不能不拉着他们,至于找王富贵,也 是碧青想了一下午决定的,虽说桃花娘有点儿小心思,但也无伤大雅,是人都自私,自己只花五两银子就把坑边儿上的地买在手里,虽说你情我愿,可从碧青心里, 还是觉得有些亏人家,想弥补弥补,这才拉王富贵入伙。

东屋里只有碧青二郎王富贵跟小五四个人,其他人都在碧青爹娘屋里呢,让二郎在跟前,碧青就是想让他跟着学学,这是自己给家里置下的第一份产业,也不可能总是自己管着,大郎这辈子不能指望,就只能指望二郎了。

叫二郎倒了水过来,小五先等不及了:“二郎一说是山桃林的事儿,我就忙着跑来了,嫂子就说吧,怎么个章程,嫂子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王富贵一愣:“什么山桃林?莫非是说莲花山下头那些?”

碧青点点头:“不瞒富贵叔,我打算把那些山桃林全买下来,找富贵叔过来是想问问,富贵叔可愿入股?”

王富贵一进家,桃花娘就忙迎了上来,把烟袋递给他问:“大郎媳妇儿找你去干啥?不是想借钱吧!”

桃花娘现在就怕借钱,虽说碧青家如今日子过得不差,可就瞧那个折腾劲儿,有座金山也得折腾穷了,桃花娘如今可不觉得碧青会过日子了,荷花是开了,可到底有没有藕,谁知道,刚王兴又每家送了一把子荷叶,这么下去,能结不能结藕都两说。

更何况,就算结了藕卖给谁啊,难道推车去冀州府卖,那才能卖多少,王家那么多张嘴,还雇着一个王兴儿,就靠那半坑藕,自己真就不信了。

生怕碧青找自己男人去为了借钱,忙道:“我可跟你说,咱家的钱不能动,老大媳妇儿眼瞅就进门了,老二也快了,还有小三儿跟杏果儿呢,就咱攒的那点儿存项,够不够都两说,哪有闲钱借给大郎媳妇。”

见丈夫不说话,更认了实:“真是借钱?”

王富贵皱眉看着她:“大郎媳妇儿没借钱,是想让咱家入股,她打算把莲花山下那些山桃林买下来,说能嫁接成蜜桃,到时候收成可比种什么粮食都强。”

桃 花娘一听就急了:“大郎媳妇儿这是疯魔了,当自己是神仙不成,能让山桃树结出蜜桃来,做梦也没这么做的,真以为自己种了半坑荷花就什么都会了啊,这远近谁 不知道,莲花山那一片除了山桃什么都种不活,合着别人都是傻子就她一个心灵儿,她自己想把钱扔水里,咱管不着,别拉着咱就成,你可别犯糊涂,这样的傻事儿 咱不干。”

王富贵道:“杜大人应了牵头帮忙,难道也不成。”

“不成,不成…”桃花娘脑袋摇的跟拨楞鼓似的:“就算玉皇大帝牵线也不成,反正,咱家一文也没有,她自己想折腾让她折腾去,只要她婆婆不言语,她把王大郎拿军功挣的那点儿家底都折腾光了,也没咱的事,将来她要是真发了财,咱也不眼热。”

王富贵瞧了他婆娘一眼道:“可说好了,不眼热,别到时候看见人家赚了钱,你又后悔。”

“不后悔,不后悔,我就不信好好的山桃能结出大蜜桃来。”

王富贵走了,小五才道:“嫂子,我瞧着他家不会入股,就小三他娘就不会答应。”

碧青道:“水坑这块地我五两银子从他家买来的,总觉得占了他家便宜,想找补找补,他要是不乐意就算了,没的牛不喝水强按头的理儿。”

小五把身后的包袱拿到炕桌上打开:“嫂子,这些年我东跑西颠的做买卖,虽说给俺爹娘盖了个新院子,私底下也攒了一些梯己,本打算把我家的房子翻盖翻盖,如今既要买山桃林,房子的事儿就先放放,这些算我跟秀娘入得股,您瞅够不够。”

包袱里有五颗大元宝,都是十两一个的足银,还有些散碎的银子跟铜钱,碧青拨了拨,从里头拿出一对银镯子来道:“这是秀娘手腕子上戴着那对吧!你倒是光棍,连媳妇儿的首饰都拿出来做买卖了。”

小五嘿嘿一笑:“是秀娘非要拿的,说嫂子有本事,让我们两口子跟着发财,一对镯子又算什么,我也说,回头赚了大钱,俺给她打一对赤金的,戴在手上才风光呢。”

碧 青笑了,把镯子拿出来,又把那些散碎银钱挑出来,叫小五装起来:“秀娘的身子不好,怎么也得留点儿钱备着,这镯子是秀娘的陪嫁,就算以后你打一对赤金的, 也跟这对不一样,这是她娘给闺女的念想,千金难求,我估摸着,那些地也用不多少银子,你大郎哥拿回来的钱我还没动呢,加上你这五十两怎么都够了,雇人收拾 也得明年开春再说,这会儿就先把那些山桃林买下来,年底藕田里就见收成,也就不愁钱使了。”

小五点点头:“这倒是,我跟冀州府的 饭馆子说好了,只要咱家的藕能收上来,他们都要,那些有钱人就喜欢尝个鲜儿,他们想要买藕,最近也得一百里以外,还都是野藕,长得乱七八糟不周正,哪有咱 家的藕好,就那样的藕还得二三十文一斤呢,这东西又放不住,一离开水放不了两天,就用不得了,那些采野藕的,采了藕从一百里地以外赶到冀州,有一大半不能 吃,日子长了就没什么人折腾这个买卖了,那些饭馆子的掌柜想卖这道菜,就得专门派人去收,这一来一回的挑费,二三十文可下不来,咱那坑塘里只要能产五百斤 藕,嫂子,今年咱就能过一个好年。”

五百斤?碧青可记得她同学说她家一亩藕田都是几千甚至上万斤的收成,还套养着黄鳝泥鳅什么的,明年自己也可以试试,碧青估计,自己家藕田最差也能有一千斤的收成,如果一斤可以卖三十文,一千斤藕就能赚三十两银子,那可是三十两银子啊,要是种地,累死也赚不来。

再说,还有地里的番薯,家里的鸡鸭,猪圈里两头养的肥肥的猪仔,今年怎么也能过一个肥年了,毕竟藕田小,想发家致富,还得指望那些山桃林。

周守仁做梦也没想到,知县大人会给自己下帖子,拿着帖子激动的手直哆嗦,哪敢耽搁,忙骑上驴子跟着杜忠去了县城。

这一路都在琢磨杜大人找自己做什么,想破脑袋也没想到是为了山桃林,杜子峰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的问:“莲花山下的那些山桃林,你周家打算卖多少钱?”

周 守仁愣了楞才道:“恩师大人动问,学生自然知无不言,莲花山的地,种不了旁的庄稼,才栽了山桃,山桃没人要,那些地就不值钱,这些年连问都没人问,就算如 今,还有好些啥都没种,嫌弃种山桃麻烦,索性就荒着,学生舔为周氏一族的族长,族里好多家穷的都吃不上饭了,早想着卖那些地,可根本没人要,卖给谁去 啊。”

杜子峰扣了扣桌面道:“如果有人一两银子一亩买那些地,你们卖是不卖?”

周守仁一听有人一两银子一亩,要买没用的山桃林,顿时大喜过望,自己一直谨守的学生之礼都忘了,一迭声道:“卖,卖。”出口之后忙又躬身道:“学生无状了,敢问恩师,是何人买那些山桃林?学生现在就敢保证,一两银子一亩没有不卖的。”

杜子峰点点头:“那这件事就交给先生了,先生是周家的族长,想来可以做这个主,再有,买主说了,地里的山桃树一颗都不许动,如果动了,人家就不要了,切记切记。”

虽说不知买那些山桃林作啥,可知县大人都说了,这事儿肯定错不了,光自己一家就有五十亩山桃林呢,这一下子换了五十两银子,家里可算宽裕了,自己前儿在县里瞧中的那方砚台,也能买回来了。

越想,周守仁越兴奋,恨不能立刻就拿到那五十两银子才好,催着屁股下的驴子,紧赶慢赶的家去了。

第42章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这八个字道尽了庄稼人的一年。辛苦了一年,庄稼人最盼着,也是最欣喜的就是秋收,收了粮食,心里有了底才能安生的过冬,再暗暗寄望明年也是这样的好年景。

本来秋收大郎也应该有假的,却赶上太后的寿辰,今年太后六十大寿,在现代还远远算不上老的年纪,在这里却已经成了老寿星。

皇上很早就下了圣旨,今年要大办太后寿诞,举凡四品以上的官儿都需回京祝寿,四品以下的地方官也要送上寿礼,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普天同庆的节奏啊。

而大郎作为京畿护卫部队骁骑营的一员,也就理所当然牺牲了秋收的假期,执行安保工作,在碧青看来,大郎的工作就是保安,有时想想大郎穿上现代的保安制服,碧青就觉格外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