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写完,碧青递给崔风林,指了指不远处的日晷道:“就给你半个时辰吧,一炷香太短,免得你说我为难你。”说着,在石凳上坐下,叫二郎把篮子里的酱肉跟荷叶饼拿出来,卷了一套递给二郎:“趁热吃吧,一会儿该凉了。”二郎点点头,接过去吃了起来。

这眼瞅就快晌午了,几个小子从弘文馆出来就是为了找个馆子吃饭,谁想会遇上这档子事儿啊,见王二郎大口大口吃着,一开始还有些不屑,到后来,一个个馋的直吞口水。

二郎吃了三张饼,又灌下半葫芦麦子茶,才算饱了,满足的道:“嫂子,还是咱家的麦子茶好喝。”

碧青笑道:“知道你爱喝,这回都给你带来了,再吃个桃,这是咱家桃园子里的桃子,怕放不住,青的摘下来,到京正好熟,只不过,到底不如熟透了摘下来的甜,嫂子已经洗过了。”

二郎咔嚓咬了一口:“真甜。”就听周围几声咕咚咕咚,咽口水的声儿,都盯着二郎手里的大蜜桃。

碧青暗暗好笑,崔凤林的汗都下来了,拿着那张算术题盯着看了半天,知道今天自己栽了,刚想认输,就听一个声音道:“你这丫头跑太学来欺负我的学生做什么,莫非想效仿那些江湖人砸场子踢馆来了。”

几个小子一听声儿,包括二郎都躬身站在一旁,齐声道:“东篱先生。”

上次自己出的那道算题,把东篱先生难住了,朝廷大考一结束,东篱先生就去了一趟冀州,碧青告诉他解法,先生才算睡着觉,直说碧青害人不浅。

从 哪儿以后,却隔三差五的让碧青给他出算题送去,解几天解不开,就叫人去冀州找碧青要答案,如此,碧青都记不清自己给老头子出了多少道算术题了,反正,都是 自己学过的,光小学初中的算术题,就够老头子算两年的,所以碧青有的是存货,不过,这么一来,倒是跟东篱先生混的极熟。

见老头子出来了,碧青不敢怠慢,蹲身施礼,然后才道:“哪是丫头来砸场子,是见不得我家二郎挨欺负,跟崔凤林打个赌罢了。”

东篱先生点着她道:“天下算学谁你这丫头精,这些小子,不过略窥门径罢了,哪算得出你出的题,还说不是砸场子,我跟你师傅说两人几次,想让你来太学讲几堂算学,你师傅只是推脱,你这丫头请不来,反倒自己跑来,难为我的学生,是何道理?”

说着看向崔凤林,这小子很聪明,在崔家小一辈儿里,可说是鹤立鸡群,也被崔家寄予厚望,可惜,却过于骄傲,如今碰上碧青,或许对他大有好处,让他明白,人外有人,若能从此潜心向学,或许将来会有大成。

见他一脸颓败,东篱先生终有些不忍道:“你可知武陵老头收了关门弟子?”

崔凤林自然知道,虽说先生搬去了冀州,到底还是崔家的长辈儿,又是当世大儒,收弟子的事,也算崔家的事儿,论辈分儿自己得称呼一声师姑,先生在冀州,王二郎也是冀州的人,难道?这丫头就是先生受的关门弟子…想到此,崔凤林脸都白了。

武陵先生叹口气道:“你不用自轻,论辈分儿,这丫头是你的师姑,她精通算学,老夫都是手下败将,你小子做不出她出的题,不丢人,倒是她以大欺小,着实有失长辈风范。”

碧青一见东篱先生,就知道这个赌局黄了,这老头揭破自己的身份,自己哪好意思,再跟一个小辈儿计较,呵呵笑着把那张纸一撕两半,跟崔凤林道:“算我的不是,以大欺小,喏,给你个桃子找补找补,这桃子可是我亲手种的,甜着呢,快吃。”

崔凤林不知不觉就咬了一口,桃香满口,不禁点点头:“真甜。”

碧青拍了怕他:“有句话说的好,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行了,我是最不耐烦说这些大道理的,简单一句话,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跟别人比什么,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就成了。”

东篱先生点点头:“丫头这几句倒是深赋哲理。”

碧青道:“您老就别寒掺我了,我这肚子里可没几两墨水,您老再捧,就露馅了。”

东篱先生捋着胡子笑了起来,看了大郎一眼道:“你把老夫的北胡志教给这小子了?”

碧青:“您在北胡的苦寒之地那么多年,著成此书,不就为了解大齐北境之忧吗,我教给大郎岂不正好。”

东篱先生道:“你这丫头没这么好心,你师傅跟我说了,你是怕这小子保不住小命。”

碧青:“瞧您说的,别管我为了什么,岂不都跟先生殊途同归吗。”

东篱指着她道:“怪不得你师傅说你张嘴刁,如今老夫算是领教了。”说着,目光扫了眼那半筐桃道:“你这大老远的来京,不去老夫府上拜望就算了,不会连点儿吃食都没给老夫预备吧。”

碧青笑了,把剩下的半筐递给他后头的随从:“别的没有,桃子有的是,您老要是吃着不过瘾,回头跟我回冀州,武陵源上住些日子,天天当饭吃都成。”

先生笑了:“算你丫头有点儿孝心。”

碧青道:“晌午热,您老还是回去歇着吧,免得着了暑气,我这儿跟二郎瞧瞧他的住处去。”东篱先生点点头,转身走了。

送走了老头子,碧青刚要走,就听崔凤林道:“师姑,这道算题,您能不能帮我解出来。”

碧青站住脚,把他拉到一边儿低声道:“虽说论辈分儿,你是该叫我一声师姑,可咱是不是也得分个场合,师傅跟前你叫就叫了,别的地儿就算了,你这一声师姑叫出来,不知道,还以为我是个半大老婆子呢。”

崔凤林道:“不在年纪,达者为尊,以往是我的不是,如今这声儿师姑我叫的心甘情愿。”

碧青头都疼了,就没想到这小子是个死脑筋,算了,反正以后轻易也见不着,叫就叫吧,见他手里拿着算题,碧青眼珠转了转:“这道算题我给你解出来,不过,你得答应,我别把我在京的事儿跟你家的人提,成不成?”

崔凤林愣了愣,才点头,碧青拿过笔在纸上飞快把答案写上,就跟二郎走了。

等碧青几个没了影儿,后头几个小子才道:“凤林,这丫头真是你师姑啊。”

崔凤林看着那张纸出了会儿神,才点点头,把那张纸折起来放到怀里,脸色一肃,跟几人道:“以后不许再为难二郎,谁敢为难他,就是为难我,听见了,听见了?”

几人明白,只要崔凤林发话,在太学就跟皇上的圣旨差不多,从今儿往后,王二郎就是太学里的大爷,想想,几人都跟做梦似的,谁能想到王二郎这么个庄稼汉子,竟有个如此牛的嫂子,再想想旁边王二郎那个大哥,这一家子还真是有点儿不搭调…

第60章

二郎住的屋子不大,两个人住却也足够了,同屋是个兖州府的,年纪有三十多了,大概因为年纪大,看上去很是稳重,跟大郎说了两句话,就拿着书出去了。

碧青这才仔细打量二郎的住处,收拾的极干净,折叠整齐的被褥放在炕两侧,书籍都摆在炕柜上,对面窗下两张不大的书桌,碧青一看就知左边是二郎的, 桌上的文房四宝是自己亲自挑的,摸了摸石砚道:“走的时候匆忙,这方石砚却有些粗,回头嫂子寻着好的,叫人给你捎过来。”

二郎摇摇头:“这方石砚比家里的那块好多了,我使着也顺手,做什么还买,白白浪费了银子。”

碧青笑了笑,这些事儿不用跟二郎说,自己给他预备了就是,这里是太学,从这儿出去的,都是大齐的官儿,可以说,这里就是大齐的初级官场,官场最是势力,崔凤林那些人,不就是看二郎是个没根儿没叶儿的庄稼汉,才敢欺负的吗。

哪怕刚那个同屋,见了自己跟大郎也是冷冷淡淡的,虽言语未表露出来,可那种轻视还是相当明显。碧青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走走东篱先生的门路,给二郎换个舍友。

二 郎又问了好多家里的事儿,碧青一一跟他说了,见二郎一脸思乡之情,不禁道:”听师傅说,过年的时候太学里会放年假,到时我叫江伯来接你家去,过了大秋,咱 家就搬新家了,莲花山下咱家新房盖的差不多了,你的屋子想怎么收拾,就给嫂子捎个信儿回去,若不跟嫂子说,嫂子可瞧着收拾了,到时候你别嫌不好。“

二郎咧开嘴笑了:“嫂子收拾的哪会不好。”

大郎忽道:“不用江伯跑了,今年过年俺也家去。”

碧青愣了愣:“你们骁骑营也有年假?”大郎摇摇头。

碧青:“没有你回去干啥?”

大郎没答碧青的话,反而问了句:“咱俩的屋子得好好收拾。”

一句话碧青的脸腾一下红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厮是说圆房的事儿呢,碧青想想,过了年自己也十六了,在乡下十六的丫头孩子都生了,怎么着也该着圆房了,再说,不定那会儿大郎就去北胡打仗,这一去不知几年呢,也不能再拖了。

大郎见她没摇头,眼睛都亮了:“俺回头就去跟统领大人请假。”说着自己嘿嘿的傻乐起来,二郎也跟着笑,哥俩笑的碧青有些不好意思,白了大郎一眼道:“笑什么,就知道傻笑,走了,出去找个馆子吃饭,好容易来一趟,该给二郎打打牙祭。”

刚要往外走,二郎道:“嫂子,不用了,外头的馆子也比不上嫂子做的饭香,嫂子还得在京城待些日子,这几日下了学,我就过去,吃了饭再回来也不晚。”

碧青笑了:“成,瞧瞧我家二郎这张脸都瘦成啥样了,可见太学里的饭不好,正好趁着嫂子在京,给你好好补补,要不,今儿就跟我们回去吧,下午可还有课?”

二郎道:“还有一堂律法课。”

碧青道:“律法是国之重器,不可轻忽,当好生学习,那我跟你哥先回去,等晚上叫贵伯来接你。”二郎点点头。

碧青把东西放下,嘱咐了二郎几句,这才走,出大门的时候,守门的两个侍卫颇热情的送出碧青两口子老远才回去。惦记着卖汤饼的祖孙俩,碧青叫贵伯绕了点儿路,把自己跟大郎放在河边儿就让他回去了。

河两岸种了不少杨柳,如今盛夏,枝繁叶茂的,遮住了头上的炎炎烈日,投下一片难得的阴凉。

有水有树总是比别处凉快,故此,还不到晌午,河边儿已经有了稀稀拉拉的人,卖茶水的,卖冰碗儿的,卖凉糕的,这些摊子上都站着三两个客人,只有祖孙俩的汤饼摊子无人光顾,大热的天,谁不想吃点儿凉森的,哪有吃汤饼的。

碧青侧头看向大郎:“你常来这儿吃汤饼,是不是因为看着祖孙俩不易。”

大郎点点头道:“媳妇儿,昨儿咱实在不该白吃那两碗汤饼。”

碧青白了他一眼:“叫你说的,我差这一碗汤饼吃不成,昨儿婆婆诚心要谢你,若咱们执意给钱倒不好,人总有自尊,穷人也一样,再说,咱不白吃汤饼,今儿我不是来教做凉面了吗,只学会了,不能说多富贵,祖孙俩糊口应该不难。”

大郎挠挠头:“俺不懂,媳妇儿你说咋办就咋办。”

碧青好笑的道:“你就不怕像何进说的,我把咱家的钱都霍霍出去,让你喝西北风。”

大郎忽的正色道:“不怕,就是没钱俺也能养活你。”还说这家伙不会说甜言蜜语呢,这会儿说起来让人直甜到心里去了。

大郎说完忽回过味儿来,偷看了碧青一眼道:“那个,媳妇儿,你,你咋知道何进跟俺说的啥?”

碧青眨了眨眼:“这就不能告诉你了,总之,别人跟你说的什么,我都知道,你要是想骗我可没门。”

大郎愣了愣:“都知道?媳妇儿你是神仙不成。”碧青抿着嘴笑了:“傻样儿吧。”

汤饼摊子的小子叫成材,很聪明,碧青只教了一遍儿就会了,凉面是最简单的吃食,只要面够劲道儿,调好料汁儿,夏天菜不是稀罕东西,不论黄瓜还是豆芽亦或是别的都成,用开水汆一下,放到冷水里过凉,就是最好的配菜。

碧青交代成材过凉的面记得用油拌一下,这样不会黏在一起,来了客人挑一碗,拌上配菜,浇上足量的料汁儿就成了。

正说着来了个吃汤饼的,一看就知道跟大郎一样,不是冲着汤饼来的,是可怜祖孙俩的善心人。

买卖靠着善心接济,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有拿人的东西才成,从古至今,那些买卖红火的馆子,都有自己的招牌,就如柳泉居的酒,盛月斋的酱肉,小摊子虽没这么讲究,至少也要好吃,才能拉住客人。

成材颇机灵,忙迎上去道:“今儿天热,要不您来碗凉面尝尝。”

那人本来也不是冲汤饼来了,一听还有凉面,忙道:“那给我来一碗,要大碗的。”

成材脆生生的应了一声,把刚擀出来过凉的面,挑了一碗,浇上料汁儿,没预备太多配菜,就先切了黄瓜丝码在面上,端了上去。

碧青见成材眼巴巴盯着人家,不禁好笑,那人先夹一筷子尝了尝,筷子顿了一下,就西里呼噜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大碗面就吃光了,跟成材道:“再给我来一碗。”

成 材激动的手都抖了,挑了好几下才把面条挑进碗里,有一就有二,不一会儿又来了好几个,头一天做,预备的材料不够,面也擀不出太多,一共就擀出来十碗,不一 会儿就卖完了,成材颇有些遗憾,碧青笑道:“算着日子,这凉面还能再卖一个月,等到立秋再卖汤饼就好,还有,你的汤饼面片挺劲道儿,就是这肉汤差些,可以 买好一些的大骨,先熬两个时辰,搭出来过凉水,把大骨上的肉拆出来用酱汁儿一拌就是一盘可口的下酒菜,再把大骨从中间敲开,放到原先的汤里接着熬,很快就 能熬出雪白的骨汤,浇在汤饼上,味道会浓的多。”成材一一应着,碧青又问了他一遍,怎么调凉面的酱汁儿,见他说的无误,才跟大郎回去。

教了成材凉面,碧青倒想起一样吃食来,凉皮,现代的时候,自己最爱吃的东西一是麻辣烫,二就是凉皮,一般夏天都不怎么吃饭,去街口买一份凉皮,多要面筋,多放辣椒,就当成饭了。

因为爱吃凉皮里的面筋,所以在网上搜过做法儿,仔细想想,大约能回忆起来,回家一看,正好有冬月烙的荷叶饼,跟大郎卷着头肉吃了当晌午饭,又给大郎布置好要背的书,不顾大郎眼巴巴的有些哀怨的目光,碧青带着冬月钻进厨房做起了凉皮。

凉水和面,和好的面团在水里一遍一遍的洗,洗了个七八遍,剩下的就是面筋,放在锅里蒸,等洗面的水沉淀好了,倒去上头的清水,剩下的面浆用细眼儿的筛子过去疙瘩,就能蒸凉皮了。

碧青叫冬月找来几个大平盘儿,刷好熟油,摊上面浆下锅蒸大约三分钟,拿出来放到冷水里,面皮稍凉就让冬月揭下来。

冬月一揭不禁叫了出来:“做出来,做出来了,这是不是就是姑娘说凉皮。”碧青接过看了看,有些厚,面浆还得摊薄些。

头一回做有些生疏,一下午才做了十几张,贵伯把二郎接回来的时候,还跟来了俩不速之客,崔凤林跟崔九。

这儿本来就是师傅的私宅,师傅是崔家的长辈儿,崔凤林来串门,于情于理自己也不能往外赶,更何况,这么骄傲的小子,进了门就一口一个师姑叫着,自己也不好意思把他拒之门外。

可崔九就讨嫌多了,碧青一见他就没什么好气儿:“你来干什么?”

崔九却不理她,直接登堂入室的往院子里一坐,翘起二郎腿道:“我不找你,我找大郎,大郎,咱是不是兄弟?”

大郎傻愣愣的点头:“骁骑营里的都是兄弟,你如今虽不在骁骑营了,可当过俺兄弟,一辈子都是兄弟。”

崔九拍了他一下:“够义气。”斜眼看着碧青道:“听见没,我是大郎的兄弟,上你家蹭顿饭不为过吧。”

碧青翻了个白眼,想起什么,抬抬手道:“我这手可是捏过虫子的,你不恶心?”

崔九眉头皱了皱,却瞬间松开:“虫子有什么可怕。”

碧青不怀好意的道:“真的?”

崔九硬着头皮点头:“真的。”

碧青笑嘻嘻的道:“我最近想起一道极补的荤菜,要不做给你尝尝。”

崔九一听好吃的忙点头:“我这两天正虚,得好好补补,什么菜?”

碧青:“炒肉芽儿。”

崔九愣了愣:“何为肉芽儿?怎么个做法儿?”

碧青道:“这个菜可费工夫,得先买一块上好在猪肉,只要精肉,放在日头下晒上一天。”

崔九愕然:“晒一天,还不臭了啊。”

碧青点点头:“就要臭了才好,然后放到陶罐里闷一宿。”

崔九眼睛都圆了:“晒一天再闷一宿,岂不要生蛆。”

碧青笑道:“正是要生蛆,这道炒肉芽就是要用肉里生的蛆…”呕…碧青还没说完,崔九忍不住干呕了两下,站起来瞪着碧青:“就知你这丫头没安好心,恶心死爷了。”说着捂着嘴就往外跑。

碧青笑道:“别走啊,还没吃晚上饭呢。”

老远就听崔九气哼哼的声音:“爷给你恶心饱了。”

碧青笑了起来,跟冬月道:“闲人走了,开饭吧。”见崔凤林捂着嘴,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儿,知道他给自己的话吓坏了,笑道:“不用怕,那么补的菜只适合走的那位,咱们今儿晚上吃凉皮。”

崔凤林这才松了口气,对于武陵先生的小院,并不陌生,以前先生在京的时候,自己跟着祖父来过几次,记忆里总是安安静静的,远没这么热闹。

崔凤林出身显赫,又聪明绝顶,从小就是崔家这一辈儿的佼佼者,所以骄傲些也无可厚非,但他并非嫉贤妒能之人,对于有真本事的,他从心里服气,例如东篱先生,昌陵先生,武陵先生…

对 碧青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师姑从不屑到接受,也不过是一道算题的时间,接受之后就开始好奇起来,好奇碧青这样一个精通算学的人,为什么甘心嫁给王大郎那样的庄 稼汉,当一辈子的农妇,好奇她怎么生活?好奇她平常都干什么?好奇那些看上去比贡桃还漂亮的桃子是怎么种出来的?甚至,好奇二郎吃的那个荷叶饼卷肉香不 香?

二郎吃的很粗俗,毫无进餐礼仪可言,要是以前,自己见了这样的人,会远远避开,可今天,他竟好奇味道,所以,他跟着二郎来了,却没想到竟然在门口遇上九皇子,而且,听九皇子跟师姑的对话,简直让崔凤林惊愕,这个不计形象来蹭饭的人真是九皇子?

不过,这个叫凉皮的东西真好吃,尤其里头的那个黄黄的东西,更好吃,以至于,自己一开始还能维持良好的餐桌礼仪,到后来就跟二郎一样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拉了,吃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

碧青笑眯眯的问他,还要不要的时候,崔九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饱了,碧青点点头,叫冬月给他舀了一碗绿豆汤,等他喝完了,就趁着天还没黑,叫贵伯送着两人走了。

收拾妥当,洗了澡,门一关就开始检查大郎背书的情况,结果非常糟糕,就一页书,十几行字,自己提醒着,还背的磕磕巴巴,碧青很生气。

生气的结果就是把大郎赶到院子里去喂蚊子,叫冬月给他点了一盏灯,跟他说,什么时候背的烂熟,什么时候再进屋,自己关门睡觉。

睡到半夜给敲窗户的声儿吵醒了,隔着窗户映出个大脑袋:“媳妇儿俺背熟了。”

碧青打了个哈气:“那你背给我听。”

外头的大脑袋摇了摇:“媳妇儿,俺进去背给你听成不?在外头背,回头吵着贵伯他们不好。”

碧青翻了个白眼:“你背不背?不背我睡了啊。”

“背,背,媳妇儿你听着啊,胡地苦寒,夏短冬长,虽有阔野却不可耕守,放牧所得难以为继…”

碧青听着听着不禁有些出神儿,北胡人之所以屡次侵扰大齐,跟他的地域不无关系,纵有千里阔野,却只能放牧,不能耕种,吃穿都靠着放牧牛羊,一旦有个天灾就不知要死多少人,大多北胡人还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偏偏守着大齐如此一个富裕的邻居,心里哪会平衡。

还是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齐跟北胡一样,估计会太平的多,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可以发展边贸吗 ,北胡有的是牛马,羊毛,草原上还有药材,记得现代时,听谁说过,草原是天然的药库。

北胡之所以侵扰大齐,不就是想要丝绸,茶叶,瓷器,粮食这类东西吗,彼此交换不就得了,为什么非打仗不可呢。

正想着,忽听大郎着急的声音:“媳妇儿,你听见了没?俺背完了,俺能进去睡了吧。”

碧青忍不住笑了起来:“门儿又没锁,谁拦着你了。”话音刚落,蛮牛已经一阵风的窜了进来,碧青都没来得及翻身儿,就让这厮压在身,下:“媳妇儿,可想死俺了,今儿晚上得让俺好好亲亲…”

碧青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像八辈子没见过面儿似的,哪天你没亲,你瞧瞧我这身上的牙印子,不是你啃的还是谁的?”

蛮牛如今锻炼的脱碧青的衣裳都比脱他自己的衣裳还利落,尤其天热,碧青穿的极少,洗了澡关上门,屋里又没别人,碧青才不耐烦穿好几层呢,只穿了一条轻薄的亵,裤,上身系了一个肚,兜,就这儿她都嫌热,手里拿着扇子一个劲儿的扇,每次睡觉的时候都万分怀念空调。

就这两件儿也被蛮牛扯了丢到一边儿,碧青很早就发现,蛮牛喜欢把自己脱得清洁溜溜儿,不是说男人都喜欢含蓄美吗,遮着点儿比脱光了有吸引力的多,可蛮牛偏偏不一样,以前在麦草垛里的时候,还稍有些收敛,自己一来京,就彻底撒欢了。

只要门一关,自己就会以最快速度变成一只白羊,然后蛮牛就会喘着粗气,开始在自己身上挼搓啃咬,不放过任何一处…

碧青一开始还很不能适应,后来倒也习惯了,习惯之后渐渐竟开始享受,女人的身体仿佛一个天然的矿藏,随着男人不断的开发,也会有不断的惊喜,碧青觉得,这或许就是夫妻之间的乐趣。

而且,不知是不是吃得好了,还是给蛮牛揉搓的,碧青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急速成熟,胸大了,屁,股圆了,两条腿又白又长,搭在蛮牛黑黝黝的肩膀上,形成鲜明的反差…

蛮牛就像一个挖宝者,乐此不疲的探索着属于他的宝藏,在这样疯狂的探索者跟前,碧青几乎软成了一滩水…

背书的结果是,转天一早大郎精神百倍的起来打拳的时候,碧青浑身酸软的摊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一下。

早 上饭都没吃,近晌午才起来,看见蛮牛一副吃了大力丸的德行,碧青异常不平衡,所以,今天一发狠给大郎布置了两页书,本以为大郎会过来求自己放水,不想,这 厮却痛快的答应了,盯着他那双贼亮贼亮的眼,碧青不禁打了个激灵,琢磨今儿晚上是不是找个借口把他支到别的屋睡,自己可还想睡觉呢 ,再跟昨儿晚上似的折腾一宿,自己就成熊猫了,熬夜是美容的大敌,自己还想着美美的过一辈子呢,可不想未老先衰。

碧青正琢磨找什 么借口呢,借口就送上门儿了,贵伯接了二郎回来的时候,照例崔凤林也跟了来,不过一天的功夫,崔凤林跟二郎就亲近多了,昨儿两人之间还有些生疏的,也不稀 奇,年轻人的友情总是发展的飞快,尤其少年之间更是如此,也许昨天还打的你死我活,今天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哥们。

想起这些,碧青忍不住好笑,就跟自己七老八十了似的,自己也还不到十六呢,现代时,这个年纪的自己正在干什么?埋在沉重的书本里,一套一套的做试题,偶尔抬头看一眼前面冷冰冰的帅哥同学,幻想着哪天他忽然抽风的跟自己表白。

很奇怪,那个同学的名字自己忘了,长得什么样儿也想不大起来,可就是那种紧张激动,对方一靠近,心脏就砰砰跳的感觉,却记忆犹新,而且,最近两天记忆中同班帅哥的脸竟跟大郎憨傻的笑诡异的重叠了。

何进两口子来的时候,碧青正琢磨大郎跟记忆中的帅哥怎么会重叠,难道自己眼里的帅哥就是蛮牛这样儿的,这么想着,不禁看了蛮牛一眼,蛮牛见自己看他,立马裂开大嘴,露出两排大白牙,那个憨傻的笑容,把碧青雷的够呛。

今儿晚上饭仍然是凉皮,不是碧青想吃,是大郎跟二郎俩人昨儿就跟冬月说了,冬月也十分欢喜的答应了,这丫头如今正在研究怎么把凉皮摊的更薄,从早上就在厨房折腾。

晚上二郎跟崔凤林来的时候,已经做了一大摞凉皮,贵伯跟外头两个小子也喜欢,多了也不用怕剩下,有的是吃货,实在不行,给崔九那小子送过去,也不会糟蹋了。

碧青今儿想想,自己对崔九有些过分,那就跟崔凤林一样,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自己跟他较什么真儿啊,不过何进这个人,碧青却着实不喜欢,自私,功利,这样的人心里眼里只会有他自己,而且属于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

不过,人两口子上门了,也不能往外撵,哪怕心里不待见,也得顾全大郎的面子,男人都是极好面子的,大郎也一样,尤其在他的朋友哥们面前,更何况,何进的媳妇儿也来了。

才娶的新媳妇儿登门,不好怠慢,客气的让了进来,大概刚从乡下来不久,何进的媳妇儿看上去颇壮实,模样儿其实不差,就是有些黑,皮肤黑还偏偏穿了一身大红的衣裳,头上还戴着一朵大红绢花,看上去异常村俗。

看得出来,人极老实,大概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从进来就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碧青问一句才答一句,几句过来碧青就没词儿了,有些不知道怎么应付何进的媳妇儿,却听大郎道:“何进大哥还没吃呢吧!”

何进倒不客气:“没吃呢,想着来你这儿,家里就没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