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如何,大军开拔了,最后一晚,两人都没睡,言语已经太多,仅剩的一晚,她们抵死缠绵,仿佛没有明天一般。

即使做了自己所能做的最完全的准备,碧青仍然忍不住害怕,越近离别,心里越怕,这种怕不敢说出来,更不敢哭,只能诉至于行动,她有些疯,而大郎这一晚却出奇的温柔,从没有过的温柔…

天蒙蒙亮的时候,大郎起来了,碧青仍在睡,大郎穿上行军的铠甲,回头给小媳妇儿拉了拉被子,微微低头,在碧青额头亲了一口,低声道:“媳妇儿,你放心,俺记着你的话呢,会平安回家,你等着俺。”

碧青没睡着,却不敢睁眼,她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个胆小鬼,懦弱的不敢去面对别离,听见铠甲的响声伴着大郎的脚步渐行渐远,碧青终于撑不住大哭起来…

她害怕,她想让蛮牛回来,她不想让他去打仗,她怕这一别,就再也见不着她的蛮牛了,她不想当寡妇,她想跟蛮牛过和美的小日子,呜呜呜…

碧青哭的凄惨非常,窗外的冬月冬时,也跟着掉眼泪,江贵叹了口气,姑娘再聪明,也是个最平常女人,会害怕,会伤心,会恐惧,如果消弭战祸,天下太平该多好,就像姑娘盖的武陵源,大家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可惜这只是所有老百姓的一个梦。

大郎走了,碧青足足在炕上躺了三天才起来,也终于想通了,不管自己愿不愿意,人都走了,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家里打理好,等着大郎回家。

碧青收拾妥当,走出门就看见崔凤林跟二郎坐在院子里的桃树下,开春了,干枯的桃枝上,发出了嫩嫩的新芽,估计再过不久,就会开出满枝的桃花,想着这些,心情不觉好了起来。

今儿是难得的大晴天,日头落在身上暖融融的,躺了三天,有些浑身无力,见她出来,俩小子急忙站了起来,眼巴巴盯着她,满脸担忧的神色。

碧青心里一暖,叫冬月搬了把椅子出来,没用冬月,崔凤林跑进去搬了出来,二郎扶着碧青坐下,磕磕巴巴的道:“嫂子,您别太担心了,我哥厉害着呢,在南边打了五年仗,不也好好的吗…”

二郎虽聪明,却不善言辞,劝人就更不会了, 碧青点点头:“你说的对,你哥不会有事,咱们都在家等着他呢,他要是敢有事,嫂子做鬼也不放过他,只不过关己则乱,你哥忽然一走,嫂子忍不住就会胡思乱想,以后不会了,嫂子想明白了,你哥一定会平安家来的。”

侧头见崔凤林脸色黯然,不禁有些心疼,对于崔风林,碧青异常矛盾,不用往后看,现在就能看到,崔家一族败落的结局,不应该说败落,应该说毁灭,毁家灭族,甚至株连相关家族,唯一可以幸免的,大概只有师傅。

因为师傅早早就跳了出来,从皇上对师傅的礼遇,就能看出来,估摸在这位圣君心里,崔家唯一的好人就是师傅了,甚至,对太后皇上恐怕也有诸多不满。

崔家作到如今这种份上,若没有太后皇后在后纵容,绝无可能,即使母子也会因此产生嫌隙,毕竟在皇上心里,大齐江山要重要的多。

而崔凤林是崔府的嫡长孙,这个身份如今给他带来无上尊荣,却,崔家败落之后,他也必死无疑,所以,碧青从一开始就不想跟他有牵扯。

她很清楚自己的性格,说好听叫良善,说难听就是爱管闲事,跟这小子混出感情来,到时候她真怕自己冲动之下,会干出什么事儿来。

可缘分这东西,有时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这小子跟第一次见他时那样就好了,可他偏偏变了,收了骄傲的性子,跟二郎成了焦不离孟的哥们儿,而自己对这个骄傲的小子,也产生了好感。

碧青控制不住自己喜欢这小子,这小子实在招人喜欢,出身崔家那样的世族,却仍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骄傲的背后是命运多舛的少年 。

这小子极度缺少家庭温暖,从他望着自己的目光就能看出来,即使自己的年纪比他还小,可碧青仍然清楚的感觉到,他望着自己的目光充满孺慕之思,这很容易就激发了碧青的母性,也令碧青不想疏远他,甚至想安慰他。

碧青安慰的方式直接有用:“饿了吧,咱们今儿吃火锅,冬月冬时,你俩把炭火盆子点着,二郎跟贵伯把桌子搬出来,凤林跟我去厨房准备东西。”

崔凤林大声应着,望着碧青的目光都发亮了,崔凤林心里知道,师姑一直想远着自己,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想往她跟前靠。

从武陵源回来之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他喜欢在她身边待着,他觉得,师姑身上有奶娘的味道,奶娘是把他从小看大的人,在崔凤林心里,奶娘比母亲要亲近的多,可奶娘没了,前年失足掉进荷花池子里淹死了。

崔凤林心里怀疑过,却苦无证据,好端端的怎会掉进荷花池子里去,后来听见母亲跟前两个婆子说私话儿才知道,是母亲下的手,怕自己跟奶娘太过亲近,而疏远她,所以叫人把奶娘推进了荷花池。

崔凤林知道以后自责了很久,也开始憎恶母亲,父亲,祖父甚至崔府的一切,如果可能,他甚至不想回去,他喜欢师姑,即使她总想疏远自己,崔凤林仍然想待在她身边儿。今天他尤其欢喜,师姑叫了他名字,让他帮着干活,这让崔凤林异常快活。

崔凤林是崔家的嫡长孙,身份尊贵,哪干过厨房的活儿啊,碧青叫他摘菜,结果菜摘完了,也基本什么都没了,叫他削番薯皮,差点把手指头削下来,割了一个老大的口子,突突的往外冒血。

碧青吓坏了,忙喊冬月拿药,怕大郎在前线受伤,碧青特意麻烦李神医配了不少伤药,大郎不耐烦带太多,剩下了不少,正好这会儿用。

碧青用酒帮他清洗了伤口,涂了伤药用纱布裹起来,交代他别碰水,抬头,见他一脸颓败的神色,不禁笑了起来,拍了拍他:“是师姑忘了,君子远庖厨,男子汉应该干大事儿,灶房这些都是女人的活儿。”

碧青不说还好,一说这小子头更低了,半天才道:“可我听二郎说,师姑让姑父煮面呢。”

碧青一愣,老脸不由有些热,这事儿二郎怎么知道的,还告诉了这小子,一定是冬月这丫头,这丫头如今越发嘴碎,回头看不好好教训她。

碧青咳嗽了一声:“那个,不是你姑父煮的,是冬月丫头煮好,让他端回来的。”说着从灶眼里扒拉出个番薯来给他,自己开始切肉。

羊后腿卷了,用长刀切成薄片,码在大盘子里,考虑到凤林二郎两个大小伙子,碧青切了两只羊后腿,大白菜,萝卜,番薯片,还有一盆清凌凌的菠菜。

这也就是崔家,别人家可没这待遇,听崔九说,崔家有专门种菜的暖房,冬天也能供着府里的主子们吃上青菜,而不至于天天啃大白菜萝卜。

崔家的暖房让碧青非常眼馋,虽说入冬前家里准备了足够的大白菜萝卜番薯和各类菜干,到底有些单调。

现代大棚种植早已普及,数九寒天,什么青菜都有,菜市场上琳琅满目,除了贵点儿,想吃什么都能买到。可在这里,冬天能吃的青菜实在有限。

碧青也试着弄了暖房,不知道成不成,没敢种菜,种的是从山里移过来的山桃,山桃虽说果子不好吃,却有一样好,花开的好看,时间也长,而且,山桃树也耐活,所以,碧青的实验暖房就种了十几棵山桃。

很成功,自己跟大郎圆房的喜堂上,摆了两溜盛开的山桃,也算给武陵源做了活广告。崔九成亲,碧青想了很久,都想不出送什么礼。

这家伙什么都不缺,自己送金银珠宝,不是找打脸吗,弄不好,还得被那小子嘲笑说小气,那小子生在皇家,见惯了宝贝,还有什么能入他的眼,再说,太贵重的东西自己还留着呢,干嘛送他啊。

想来想去,就叫人送了一盆桃花过去,桃花虽说平常,可在这样的腊月天,也绝对算稀罕东西,后来旺儿来武陵源跟自己说,送过去的那盆桃花让赫连如玉给摔了个稀巴烂,因此两口子大吵了起来,到如今还没好呢。

说起这个,崔九也是倒霉催的,谁让他老小呢,又是唯一没娶王妃的皇子,赶上朝廷要对北胡用兵,势必要笼络赫连一族,最好最直接的法子,就是联姻,把赫连家的闺女嫁给崔九当王妃,以示隆宠,所以,凑成了一对冤家。

不 过,碧青不可怜崔九,她心里还觉得,这没准就是那小子的报应,谁让他那么花来着,真要是找个性格温顺的王妃,还不知那小子得折腾多少女人回去呢,这样正 好,那小子异常爽利的跑去深州收地去了,不然,以那小子的懒性子,不定又窝去了武陵源。也是奇怪,明知道崔九是九皇子慕容沣,自己还是习惯叫他崔九。

瞥见崔凤林吃完了手里番薯,又去拿着烧火棍去灶膛里头扒拉,不禁笑了:“你要是再吃一个烤番薯,就饱了,甭想吃火锅了。”崔凤林有些不好意思,帮着碧青把菜端了出去。

一开春就暖和多了,也就一早一晚还有些冷,晌午头上,日头正好,在院子里坐着,一点儿都不觉着凉,更何况,吃的还是热烘烘的火锅。

火锅就得人多才有意思,叫贵伯,冬月冬时坐下一起吃,小五送自己过来就回去了,如今冀州的铺子离不开他,年前就跟自己商量再开几个,说冀州府大,四个铺子虽说守着四个城门,城里的人要买东西,仍有些不方便。

碧青自然也明白,铺子里卖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柴米粮食,油盐酱醋,菜干,糖茶…甚至针头线脑…类别越来越多,相当于现代的便利超市,这种铺子开在居民区,生意会更好,而且,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其实极有利可图,越便宜的东西,利润往往越高。

年底算出的总账,卖房子跟普惠寺的工程虽占了大头,可冀州府的铺子却也让碧青颇为意外,开的日子不长,利润却相当可观。

如今家里的主要几项大宗收入里,冀州府的铺子就占一项,这才开始,以后还会更多,正是因为有这些源源不断的进项,自己也才敢这么折腾,还是那句话,有银子才有底气。

碧青做的火锅有些四不像,锅底用了熬好的骨汤,蘸料却用的老北京的芝麻料儿,用香油,韭菜花,酱豆腐,虾油调了,抓上一把切得碎碎的芫荽,羊肉涮白了,往碗里一蘸,好吃的恨不能把舌头吞下去。

古代的羊肉好,纯天然无污染的吃草羊,涮着吃,最能吃出味道来。吃差不多了,再把擀好的杂面条放进去煮开,连汤带面的挑出来,拌着酱料吃上一碗,通体舒泰。

一开始,崔凤林还有些别扭,后来见贵伯跟冬月冬时都吃的颇开心,也就放开了,跟着二郎吃了一盘子羊肉,又吃了两碗杂面,才算饱了。

两个丫头把桌上的东西收拾下去,端上茶水,碧青喝了一口,叹息一声,这日子要是蛮牛在,就更好了,也不知这会儿走到哪儿了?

大军这时候开拔是对的,到了雁门,天也暖和了,正是草原上充满生机的季节,跟善骑射的胡人对战,也勉强说得过去,不会吃大亏。

要是冷的时候过去,恐大多兵将都会受不了,也不知那些北胡志跟兵书蛮牛记没记住?便记住了,会不会用到实战上?跟彪悍的胡人短兵相接的时候,能不能全身而退?碧青发现,大郎一走,自己整颗心仿佛都跟着他去了,牵肠挂肚的放心不下。

大军走了,碧青留在京城也没有意义,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冀州要再开几个铺子,武陵源的二期工程也开始动工,王家村自己家的房子也该盖了,普惠寺的僧舍更需扩建。

太子在冀州的时候,曾在普惠寺住了三天,与净远大师论禅,太子回京不久,寺里的记事僧,把大师跟太子论禅时的对答,整理成册,广传天下,普惠寺也因此名声大噪,不用再各处延请高僧前来设坛说法,高僧自己就会带着弟子前来。

高僧多了,普惠寺的香火越发鼎盛,行脚僧也多会慕名而来,净远大师更是广开佛门,以至于新盖的僧舍,很快就不够住了。

老和尚非常大手笔的把普惠寺旁边的地买了,用来阔建寺庙,手里有了钱,还想把其他几个殿也修缮一新,故此,短时间内,碧青手下的工程队根本不用愁没活儿了,甚至,还得继续招募工人。

更有那一百亩桃园,得打理,如今莲花山附近的地,几乎都让碧青买在手里,荒地用作盖房,好地就交给武陵源的村民们种粮食,碧青不要租子,只要能供着自己一家子吃就成。

村民们自然感恩戴德,干起活来,也更加起劲,临山屯也跟着沾了光,如今跟武陵源落户的深州灾民,结成亲家的不在少数,一开春,临山屯的男女老幼,也会过来武陵源打短工赚钱,只要勤快肯干,不怕没有好日子。

只有周守仁一家仍坚守着自己的书香门第,没钱花了,就卖手里的地,碧青后来收临山屯村民的地,都是按着良田的价儿收的,周家地多,五十亩地,十两银子一亩,足足五百两银子,一家子要是省着点儿过,过一辈子是瞎话,十几年衣食无忧的日子,绝对没问题。

偏偏周守仁不知抽什么风,这么大年纪了,非要谋个官儿,不知寻了谁的门路,五百两银子都送了礼,还真让他谋到了间河县的县丞。

碧青回到武陵源,刚进家,周家的帖子就到了,碧青把帖子反过来掉过去的看了一遍:“大郎又不在家,下帖子请我一个妇人做什么,回了吧。”

定富刚要出去,碧青道:“且慢,算了,怎么说也是乡亲,又是富贵叔的亲家,不好太过怠慢,送一份贺礼过去便了。”交代好,碧青就到后头来看婆婆,刚才一进门就听定富说,婆婆身上不大好。

碧青一进婆婆的屋,就道:“您老身上不好,怎不叫人给我送个信儿,我也好紧着往回赶。”

何 氏咳嗽了一声道:“就是前儿出去的时候不防头着了风,有些咳嗽,不妨事搁以前,这哪儿叫病啊,如今这日子好了,不知怎么,身子倒越发娇气起来,连点儿风都 禁不住了,还叫人家李神医特意跑了一趟,娘这心里过不去呢,定富是要给你送信儿,叫我拦了,又不是什么大病,巴巴的给你送信儿往回赶,道上出点儿事可怎么 好。”

碧青叫过春麦问了几句,见婆婆就是有些咳嗽,精神还好,才放了心,婆媳俩坐在炕上说话儿。

何氏道:“前儿秀娘她娘来了,跟我扫听小五到底怎么个章程,她家喜妹儿可不小了,怕耽误了。”

碧青皱了皱眉:“她娘俩倒着急,秀娘才没了多少日子,就要把秀娘妹子塞进来,这窝儿可还没凉呢,叫人心寒。”

何氏道:“秀娘她娘性子软,没主意,若她厉害点儿,小五那几个嫂子,也不敢这么欺负秀娘了,再说,这事儿是秀娘托付你的,你也应了她,她人没了,就这点儿念想,你就叫她早些放心吧…”

第70章

碧青也知道因自己单方面不喜欢喜妹,以至刻意拖着小五的婚事不应该,秀娘毕竟没了,狗娃子还小,小五又忙,家里没个女人操持照顾,爷俩在冀州府清锅冷灶,实在不像过的。

其实,碧青就是觉得不公平,这个男权社会里,老子娘没了,得守孝三年,老婆死了,却可以立刻再娶,即使秀娘的亲娘,也巴不得赶紧把自己二丫头嫁进来,丝毫不会顾念死了的秀娘,这种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还有秀娘哪两个哥哥,窝囊废一样,秀娘被小五家欺负的时候,谁出头了,这会儿巴不得往前凑,还不是见小五的日子好过,想捞好处。

可这些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小五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自己的手伸太长了,容易叫人多想,碧青便把小五叫回来,提了喜妹的事儿,问小五的意思,是不是寻个时间把人娶进门,毕竟是秀娘临终的念想。

小 五犹豫良久道:”当初秀娘跟我俺了几次,俺都没应,她那么病着,我也不好跟她说什么,可这件事着实不妥,秀娘跟俺过了这么多年,福没享几天,罪没少受,不 是嫂子,如今还在阮家村受俺娘的气呢,俺是人又不是畜生,总有点儿人心,这人刚没了才多少日子,就让俺娶秀娘的妹子,她娘做得出,俺这心里也过不去,俺想 好了,老子娘没了得守孝三年,俺媳妇儿没了,俺至少也得守两年才成,回头就去跟丈母娘说,若小姨等的住,两年后,俺迎她进门,若等不住,俺也不耽误小姨, 让她找个好人家嫁了,俺替她姐陪送她一副好嫁妆,也不白了她。”

碧青心里舒服多了,到底小五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也不枉秀娘为他受了这么多年罪,点点头:“狗娃子眼瞅着大了,总跟你在冀州没人照顾不成,送家来吧,家里老人多,有个孩子也好一些,比跟着你在冀州强,爹娘婆婆都稀罕狗娃子呢。”

小五点头应了,转过天就把狗娃子送了回来,婆婆何氏跟碧青的娘这个搂着亲一顿,那个搂着亲一顿,这个说瞧着瘦了,那个说黑了,牵着进屋吃点心去了。小五安置好狗娃子,就去了他丈母娘村里。

喜 妹接替秀娘嫁给小五的主意是她两个儿媳妇儿出的。小五可不是当初那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了,跟着王家做了大买卖,如今手里更是攥着冀州府好几个铺子,还拿着桃 林的分红,秀娘大方,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还罢了,后来好过了,没少周济娘家,三天两头又是粮又是钱的,总往娘家送。

小五也不说什么,只要媳妇儿心里高兴就成,却忘了,这便宜占多了,就成了习惯,秀娘一病,眼看要不行了,秀娘的两个嫂子就急了,秀娘要是走了,小五再续一个,哪还会管前窝的娘家啊。

妯娌俩一商量,就跟婆婆说:“娘,咱家的日子您老是知道的,不说难过,可也不好过,就那么几亩地,一年到头的收成,也就勉强够一家子吃口饱饭的,将来可还得给您两个孙子盖房娶媳妇儿呢。”

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一大通家里的难处,老太太听了也发愁:“你们跟我说这个有啥用,我也不能给你们变出钱来盖房。”

妯娌俩对看一眼,老大媳妇儿道:“娘,您老怎么糊涂了,您老是不能变钱,不还有咱们家姑爷呢吗,咱家姑爷如今可了不得,手里管着大买卖,您老的孙子,不就是姑爷的侄儿吗,以姑爷如今的体面,赶明儿给侄儿盖两处房子,又算个啥。”

老太太道:“你们既然打了这个主意,还跟我商量什么?”

老二媳妇儿道:“要是秀娘好好的,俺们也不着急,如今秀娘的意思,眼瞅可不成了,秀娘一没,小五可就不是咱家姑爷了,要是再续一个老婆进门,那还会管咱啊。”

老太太叹口气道:“娘也不是阎王爷,管不得生死,秀娘要是没了是她的命数,娘有什么法子。”

两人忙道:“虽是命数,也不是没法儿了,喜妹不是还没说人家呢吗,便找,往哪儿找小五这样的男人去,不如把喜妹接替秀娘嫁过去,也能照顾狗娃子,这亲姨总比后娘强吧。”

老太太心思活动了,这才去跟秀娘说,一家子算计的好好,秀娘一没,这边儿就打点着要把喜妹嫁过去。

喜妹一开始心里还有些不乐意,嫌弃小五长的不好,可后来一想,自家家穷的叮当响,姐夫家却过着富裕日子,尤其过年的时候跟着娘,嫂子去王家贺喜,见了王家的院子,心里羡慕非常,想着自己要是也能住上这样的院子该多好。

虽说心里不大喜欢姐夫,可一想到嫁给姐夫,就能过好日子,也就应了,碧青圆房时候穿的什么戴的什么,屋里摆的什么,一一记起来,想等自己嫁的时候,也照着样儿来。

心里正计量着,听见姐夫来了,还以为送聘礼来了,忙扒着窗户往外看,见姐夫就提着一提点心,不禁有些失望。

这几天自己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凭自己的模样儿,打扮起来,怎么也不会比沈碧青差吧,可惜就是衣裳太旧,连件儿像样儿的首饰都没有,头上这根银簪子还是姐给的,样式旧,银子也不亮了,想想碧青头上戴的,喜妹心里就不舒坦。

喜妹娘一见姑爷上门,忙迎了进来,一边儿叫老大媳妇儿去地里叫儿子家来,一边儿叫老二媳妇儿收拾锅灶炒菜,喊着喜妹去打酒,一阵忙着迎了小五进来,往炕头坐下。

不大会儿功夫,两个儿子家来,菜也炒得了,杨家的日子可比不得小五家,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什么东西招待,也就是炒鸡蛋跟咸菜条,年下小五送过来的血肠还有,切了半碗,又拿肥肉片子炒了个野菜,就算杨家最好的伙食了。

小五也不嫌弃,往炕上一坐,就吃了起来,两个大舅子陪着喝了两碗酒,吃饱了,才说正事儿。小五一说两年后才娶喜妹,杨家人心都凉了。可小五话说在理儿上,人家也不是不娶,就是觉着秀娘刚没就娶新人,心里过不去。

喜 妹娘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两个儿子更是老实头,没一个能说会道的,老大媳妇儿瞧着着急,开口道:“妹夫心里想着秀娘,俺们都知道,可这人没了,咱这日子还 得往下过不是,狗娃子这么小,你一个大男人家照顾孩子,怎么也不成,还是早些娶了小姑子过去的好,这家里可少不得女人。”

小五:“狗娃子如今在桃林,俺婶子照看着呢,婶子跟前有俩丫头,还有教念书的先生,委屈不了狗娃子 。”

老大媳妇儿:“话是这么说,终归是外人,在别人家住着,毕竟不如自己家自在,姑爷说是不是。”

小五皱了皱眉:“狗娃子从小就在俺婶子家,不是外人。”说着站起来道:“俺就是这么想的,要是小姨等不得,俺也不耽误小姨,说个别的好人家,俺给小姨置办一副好陪送,就当替秀娘尽尽心了。”说完事儿就走了。

杨家可乱了营,喜妹扭头进屋里哭去了,老太太唉声叹气的,不知该怎么办,两个儿子蹲在院子里闷着头抽旱烟,妯娌俩你看我,我看你,先去劝小姑子。

喜妹本来还想,自己这个模样儿,姐夫能娶自己,肯定巴不得呢,哪想姐夫竟要拖两年,拖两年,自己都多大了,更何况,眼望着好日子,却还要在娘家受两年罪不成。

越想越伤心,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一见两个嫂子进来,喜妹的性子上来道:“姐夫那个样儿,俺也不稀罕,回头让俺娘给俺找个比他强百倍的。”

老 大媳妇儿道:“这可是气话了,不是嫂子口冷,说句你不爱听的,就凭咱家,莫说找比小五强百倍的,就是小五这样儿的,若不是你姐临死前托付,这门亲事,咱家 也甭想攀附上,当初秀娘嫁给小五的时候,小五还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如今人家可做着大买卖,什么样儿娶不到手,嫂子知道你心里嫌弃小五长得不好看,可这好 看能当饭吃不成,男人只要有本事挣银子,就比什么都强,嫂子可都是为了你好,错过这个村,再想找这样的人家,可不能了。”

喜妹吸了吸鼻子:“可姐夫不想娶俺,拖两年俺都多大了,要是到时候他变了主意,俺可咋办?”

老大媳妇儿道:“这事儿其实也不难…”在喜妹耳朵边儿上,嘀咕了几句,喜妹满脸通红:“俺还没过门呢,哪能这么着,回头传出去,俺可怎么见人。”

老大媳妇儿道:“小五这样的男人不好抓,不使点儿手段怎么行,妹子要是顾念脸面,就按小五说的,给你另说个人家,前儿邻村的刘婆子过来,给你说了门亲事,邻村刘大有家的老三,去年他家老二娶媳妇儿,你跟娘去过他家,你要是乐意…”

老大媳妇儿话没说完,喜妹忙道:“俺不嫁,刘大有家穷成那样儿,家里连头耕地的牲口都没有,一年到头见不着点儿荤腥,俺嫁过去哪能过日子。”

老大媳妇儿摊摊手:“刘大有算好过的人家了,自是不能跟桃林那边儿比的。”

喜妹咬着嘴唇想了一会儿道:“那,那姐夫也不来,俺见不着姐夫,嫂子说的那些,俺…”毕竟是没出门子的姑娘,实在说不出口。

老大媳妇儿道:“这不难,你没听见狗娃子在王家吗,小五隔三差五总的回桃林去,嫂子去跟娘说,叫你过去照顾狗娃子,不就成了。”喜妹眼睛一亮,一想到能住进王家,恨不能这会儿就过去才好。

杨家这边儿商量好了,也没给个信儿,转天一早就把喜妹送了过来,说不放心狗娃子,让喜妹照顾着些。

何氏心眼儿好,一想这是狗娃子的亲姨,也不好说什么,就留下了喜妹儿,只是狗娃子不大喜欢喜妹儿这个亲姨。

喜妹来了,也总在何氏跟前待着,要不就去跟着小海跑,喜妹其实也不喜欢狗娃子这个外甥儿,但为了接近小五,也只能忍着。

小五一开始三天回来一趟,看狗娃子,到后来七八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碧青只当因冀州开了新铺子忙的不得空,赶上手边儿事儿多,也没大理会。

家里正忙,桃花开了,得盯着人工授粉,桃林的二期工程开工了,深州那边儿的地买了下来,深水井也开始打了。

其实,这些用不着碧青,碧青如今就忙着收拾鸭绒,那五十个睡袋可不顶什么用,能多做点儿是点儿。

碧青这儿收鸭毛,冀州府饭馆子里的鸭子更是供不应求,养鸭子的人家也学聪明了,鸭蛋能卖几个钱啊,不如直接养肉鸭,精心的喂,几个月就能起来,拔了毛卖到武陵源,鸭子卖给冀州的饭馆子,可比卖鸭蛋合适多了,故此,都开始养肉鸭,碧青这儿的鸭毛也不用愁了。

碧青想忙,忙着就不会胡思乱想了,碧青实在不敢想,甚至不敢扫听,听见北胡两个字,都有些怕,所以,她尽量让自己忙碌,忙着忙着,有些事不免就会疏忽。

过了麦收,天热了起来,晌午头上,人人都恨不能在家待着,没人往外跑,碧青今儿出去是想摘点儿荷叶,晚上做叫花鸡,小海求自己好几天了,还有狗娃子,一天到晚的缠着自己,问什么时候做叫花鸡,馋的小家伙直流口水。

小海能不理会,可狗娃子那可怜巴巴的目光,自己可扛不住,而且,自己也想吃了,不知为什么,这几天特别想这个吃。

就跟冬月主仆俩,从侧门出来,走不几步就是水塘,四月才栽下的藕苗,才一个月荷叶就窜出了水面,碧翠碧翠的荷叶像一面面圆滚滚的小扇子。

冬月死活不让碧青下水,说这时候天虽热,水却仍是冷的,回头着了寒可了不得,尤其,姑娘如今的身子更要小心,姑娘不喜欢让她们近身伺候,可有些事冬月也留着心呢,从三月可就没见姑娘的月事,如今都五月了,冬月疑心姑娘是不是有了,可瞧姑娘吃饭又不大像,没见害喜。

京里头有个习俗,这有了身子,前仨月不能说,过了三个月才成,故此,冬月没敢说,就是伺候的更加精心,哪敢让碧青下水啊,自己脱了鞋袜,下水摘了几个荷叶上来,却见姑娘皱眉盯着那边儿的桃林。

冬月顺着姑娘的目光看过去,正看见杨喜妹儿的身影一闪,钻进了桃林子里,不禁撇撇嘴道:“打着来照顾狗娃子的幌子,却成天往外跑,要是小五管事真娶了这位进门,以后可有的罪受了。”

碧青道:“这大晌午头上,她跑桃林子里干什么去了?”

冬 月道:“谁知道,反正她就喜欢往外跑,以前还总去临山屯呢,姑娘瞧她身上的衣裳,也是新做的,她自己找的沈管家,说要给狗娃子买料子做衣裳,沈管家问了老 夫人,老夫人说,难得她有这样的心,也是狗娃子的福气,就让沈管家给她了,狗娃子的新衣裳不见上身,她自己倒是添了好几件儿,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还天天 打扮的花枝招展往外跑。”说着欲言又止。

碧青看着她道:“还有什么,一块儿说,遮遮掩掩的做什么?”

冬月道:“不是奴婢不说,是这事儿说出来,实在丢人,姑娘知道小五管事怎么不大回武陵源了吗 ?”

碧青一愣:“莫非还能因为杨喜妹儿不成。”

冬月:“就是因为她,听顺明说,上回小五管事回来,正在屋里洗澡呢,不妨她就闯进去了,说是给小五管事送衣裳,您说,这没出门子的丫头,哪有跑男人洗澡屋里送衣裳的,这也太不要脸了。”

碧青这会儿仿佛明白,为什么杨家非要把喜妹送过来了,这是怕两年后小五反悔,想整出实事儿来,这可真是豁出去了啊,不过,还真不了解小五的性子,杨喜妹若是死心塌地的照顾着狗娃子,两年后,小五必然迎娶她进门,却,若有这样的心思,可难说了。

而且,碧青瞧得出来,喜妹不大喜欢小五,虽是亲姐俩,这性子眼光真不知,咋就差的这么远,小五虽说长的不是多好看,可人实在,性子又稳妥,还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又知道疼媳妇儿,嫁给这样的男人是女人一辈子的造化,杨喜妹偏偏还有别的心思。

之所以非要赖着小五,估摸也是看中了小五手里的银子,想过好日子,这样的媳妇儿,娶回来,往后就甭想有消停日子。

碧青琢磨着,怎么把这件事解决了,即便是秀娘临死托付给自己,可自己也不能不为小五跟狗娃子的将来着想。

碧青还没想出解决这档子事儿的法子,李神医就来了,后头还跟着娘跟婆婆,两人均是一脸喜色。

碧青只当李神医是来给她爹瞧病的,她爹前几天受了暑热,勾起了老病儿,正养着呢,不想李神医要给自己号脉,碧青道:“我觉着挺好,没病,就不麻烦李神医了。”

婆婆道:“李神医难得来一趟,你就让他瞧瞧吧,娘瞧着你这两天气色不大好,万一哪儿不好,咱也能提前吃两剂药调养调养。”

碧青没辙,只得让李神医号脉,李神医号了一会儿抬起手来,碧青道:“我说了没病。”

李神医捋着胡子点点头:“是没病,是有喜了,从脉上瞧,十有八九是个男胎,恭喜恭喜。”

碧青傻在当场,有孩子了?怎么可能?自己没想过这么早要孩子的,不过,仔细想想,自己跟大郎也没避孕,那么折腾没有才怪,算着日子,该是在京城那两天有的,自己竟疏忽了。

摸着自己的肚子低声道:“我竟不知…”

冬月道:“姑娘糊涂呢,您就不想想,从三月,您的月事就不见了,这可都五月了,不是前仨月不能说,奴婢早回老夫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