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贵叹了口气,把还没有吃的那个荷包蛋夹进了程月的碗里。

程月虽然有些傻,但也好面子。知道自己嘴馋让人看出来了,羞得脸通红,眼泪都涌上来了。

她瘪着嘴说,“月儿嘴不馋,就是没忍住…”又把碗向前推推,“爹身子不好,爹吃。”

吴氏看到程月瘦得小下巴尖得像锥子,眼睛大得出奇,叹了口气道,“你爹给你,你就吃吧。”说着又把碗推回去。

程月看了看钱三贵,又看了看鸡蛋,她实在想吃,就夹起鸡蛋吃。可刚咬了一口,却觉得鸡蛋腥味太大,胃里一阵翻腾,吐了出来。

……………

小爹爹终于走了,其实清泉挺舍不得他走的,现在的小爹爹多好啊,俊俏又多专情。

谢谢似水的人生、米兰二号的香囊,谢谢赫拉@芊琳、活宝笨笨笨的荷包,谢谢亲的留言和推荐。今天文文的成绩不错,新书榜上了前十名。谢谢亲,是你们的支持让文文取得了好的成绩。再求点击、推荐、收藏,让文文继续留在前十吧。

第十六章 怀孕

“月儿怎么了?”吴氏担心不已。这个家已经困苦不堪,若是程月再生病,就更加不好过了。

程月把碗推到一边说,“恶心,想吐。”

吴氏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又高兴起来。她边哄着程月吃饭,边对钱满霞说,“快些吃,吃完后去绿柳村把林大夫请来给你嫂子看病。”

绿柳村挨着花溪村不远,过了洪桥就是,走快些一刻多钟就能到。

钱三贵看到笑意吟吟的吴氏,也猜到了,低声问,“他娘,你说儿媳妇是有了吗?”

吴氏点头说,“我看像。”

程月还睁着懵懂的大眼睛问,“有啥了?”

“大夫看了就知道了。”吴氏笑道。

等林大夫来给程月把了脉,确定程月的确是怀孕了。但程月的身体不好,怀的胎不稳,林大夫给她开了两副安胎药。又嘱咐孕妇要安静小心,不宜大动。还要多吃好的,等满了三个月后才算安稳。

墙角处的钱亦绣高兴坏了,小娘亲的肚子里终于有个指甲盖那么大的胎胚了,自己终于看到曙光了。

钱三贵和吴氏听说儿媳妇怀了孕都欣喜不已。同时,钱三贵又求了林大夫一件事,就是把程月因为怀孕脸上长满黑斑的话传出去。

柳大夫已经五十多岁了,是个有医德的好大夫。这些年他跑钱家三房跑得最勤,关系非常好,也知道他们家的情况,笑着答应下来。

钱家三房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声。不过,在短暂的欣喜过后,钱三贵夫妇又发愁了。

程月到底不太正常,绝对不能让她把好不容易才有的孩子折腾没了。便商量着,孩子没落地之前必须要有人时刻看着她。白天就由钱满霞看着,晚上吴氏来西屋陪她睡觉。

不多时,钱老太来了,她又想来骂一骂那婆媳两个出出气。

没想到一来就听说孙媳妇怀了孕,真是巨大的惊喜。钱老太高兴得语无伦次,“看来程氏还真是有福之人。我得回去跟老头子说说,让他也高兴高兴。”

钱三贵把老太太叫住,又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说了几句。钱老太听了不住点头,这话传出去了,这个家也才会有安宁日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钱三贵不仅能起床,还能编些草席、草鞋了。吴氏也是精神亢奋,走路生风,再累都乐呵呵的。程月则老老实实地躺在小屋里养胎。

这件事算得上整个钱家的大喜事,大房和四房各送了二十个蛋来。县里的钱香也来了,是钱老头让大孙子钱满川专门去报的喜。老爷子贼精,知道三房穷吃不起肉,让嫁入屠夫家的闺女回来给他们送点肉。

钱香果真没令老爷子失望,第二天就来了,送了两斤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一对猪蹄,一叶猪肝,几根筒子骨。

除了钱老头和钱老太,这些亲戚来到三房没有一个人看到过程月本人。钱三贵夫妇给的理由是,程氏本来就胆小,怀孕了胆子就更小了,特别是脸上有了变化,尤其怕见人。

只有几天的功夫,花溪村的傻程氏怀了孕,由貌若天仙的美人变成了脸上长满黑斑的丑妇的传言就传开了。特别是经过花溪村的原村花汪枝儿他娘杨氏的一通添油加醋,更是形像了几分。

杨氏信誓旦旦地说,“那天恰巧我从村西头经过,看到那张脸,哎哟喂,就像一块白布被麻雀拉满了粪,吓得我差点喘不上来气。”

钱老太也出去跟村里那些婆娘们骂了几句吴氏,“那个败家婆娘,花了那么些钱,却买了这么号人。天哪,若是孩子生下来顶着张大花脸可咋整!”

这以后,花溪村西面清静了,杨氏的闺女汪枝儿又一跃成为花溪村第一美人,挑女婿挑得眼花。

而乐疯了的钱老头两口子没事就会来三房看看,钱老太还经常把自己的鸡蛋省下,偷偷拿过来给程月吃。

虽然程月闻了腥味想吐,但用鸡蛋蘸了辣子,她还是吃得喷香。

钱老太又纠结了,酸儿辣女,程氏这么爱吃辣的,不会生个闺女吧。瞪着眼睛说道,“你可要给我生个带把的重孙子,不然,这些鸡蛋可就白瞎了。”

这以后,她再来给程月鸡蛋,程月就不敢要了,“不吃,吃了要挨骂。”

钱老太还非要给她,“真是分不出好歹,我让你吃你就吃。”

程月是一根筋,就是不接。最后,还是通过钱满霞转个手,程月才吃了。

墙角处的钱亦绣又开始同情小娘亲了,这鸡蛋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小娘亲生下女儿后,还不定得受钱老太多少气。

树上的枣子熟了,今年枣子长势好,又红又大。吴氏留了几斤给程月和钱三贵吃,说枣子生血,让她多吃些。又给钱老头和几家亲戚每家送了两斤,儿子成亲和从军,亲戚们都帮衬了些,三房穷,没有别的表示,就送点枣子给他们表表心意。剩下的枣子卖了两百多文钱。

程月的伙食也得到充分改善,每天一个鸡蛋,几颗大枣,偶尔还会吃碗香喷喷的面条。

她虽然喜欢吃好的,但看到钱满霞羡慕的眼神,吴氏碗里的红薯玉米糊,觉得很不好意思。要有福同享,大家分着一起吃。还振振有词,“哥哥说,要孝敬爹娘,还有妹妹。”

吴氏便会说,“你快吃,吃饱了,肚子里的孩子才能长得壮实。你生个带把儿的大胖小子,就是对爹娘最好的孝敬。”

钱满霞则是纠正着程月的语病,“嫂子,不是孝敬妹妹,是爱护妹妹。”

旁边的钱亦绣又默默地说着对不起,要让你们失望了,小娘亲生的孩子不带把。虽然不带把,肯定会比那带把的更强。不信你们等着瞧。

接着,地里的红薯和玉米又相继熟了,吴氏一个人忙不过来,在钱老头和钱大贵兄弟几人帮助下,收了红薯玉米,之后又把地侍弄好,冬小麦种下地。

程月已经怀了三个多月,稍微长胖了点,胎也坐稳了。

十月中旬的天已经有些微凉了,但下晌的阳光却温暖。往年钱三贵这时候已经在床上躺着起不来了,今年的身子却还行。他在房檐下编着草鞋,嘴角上翘,少了往日的愁苦。满江有了后,这个家又有希望了。

吴氏在枣树下做针线,程月坐在旁边看着她手里的小衣裳,钱满霞咬着玉米秆里的甜水。干枯的树叶掉了不少,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撒下来,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程月渴望的眼神吴氏装作没看见。儿媳妇连端盆水都端不稳,扫地也扫不干净,不可能会做这种精细活,家里可没有多余的布和线让她浪费。

……………

谢谢浅忆伊人颜、似水的人生的荷包,谢谢vyt的桃花扇,非常感谢!谢谢亲的推荐票和留言,继续求亲的支持,点击、推荐、收藏多多亦善。

第十七章 取舍

突然,院子后面的母鸡咯咯哒地叫起来,钱满霞站起身说,“老麻下蛋了。”然后疯跑去后院把蛋捡回来交给吴氏。

吴氏笑着接过鸡蛋对程月说,“咱家的鸡蛋都不卖,留着给月儿补身子,明年就能生个胖小子。”

程月狗腿地说,“也给爹补身子。”

钱三贵听了抬起头无声地笑了笑。钱满霞自从生下来就很少看见爹爹笑,见状便对程月说,“嫂子,你好会说话哦,都把爹爹逗笑了。”

吴氏笑道,“你嫂子有孝心,嘴也甜,以后学着点,好话谁都爱听。”

程月舔了舔嘴唇,深有同感地说,“是呐,江哥哥也说月儿的嘴甜。”

吴氏又好气又好笑,说了句“傻丫头”,就去厨房放鸡蛋。

等吴氏放好鸡蛋回来,却见程月正拿着小衣裳在缝,姿势优美,神情专注,关键是针脚密实均匀,一看就是熟手。吴氏一阵惊喜,没想到什么活计都做不好的儿媳妇针线活却做得不错。以后,她总算能够帮自己分担一些活计了。

几人正开心着,听见院门响了起来,程月本能地起身往小屋跑去。

“哎哟,慢些。”吴氏低声说道。

见程氏进了小屋,钱满霞才去开了门,钱二贵媳妇唐氏挎着个篮子走了进来。唐氏是极难出现在他们家的,见她突然来了,几人还挺纳闷。

唐氏坐在小凳子上,掀开盖着篮子的粗布说,“听说满江媳妇有了身子,特地送十个鸡蛋来给她补补。”

其实,钱二贵早就让她买二十个鸡蛋送去三房,她一直拖着。今天实在躲不过了,当着钱二贵的面数了二十文钱说去买二十个鸡蛋,结果只拿十文买了十个鸡蛋。

唐氏跟吴氏前后脚进的钱家门,最看不惯吴氏的作派。再是秀才闺女也是乡下长大的,天天柔柔弱弱装斯文,仗着男人会挣钱,仗着比自己早生了儿子,不下地干农活,惯会讨好卖乖。最气人的是,公婆还就偏心她。后来男人出了事,儿子又走了,她家的地还要靠着公爹和兄弟们帮着做。什么东西!

“二嫂也不宽裕,咋还给我们送蛋呢。”吴氏说道,她知道二房的蛋可没那么好吃。

唐氏笑道,“我不像别人嘴儿甜,又不会装柔弱,家里的日子自然就没有别的房头好过。我们当家的老实,忙乎完了自家的地,还要忙乎别人家的地,他那么累还不是几天吃不上一个蛋。满河小,正在长身子,也只是三五天才能吃上一个蛋。可我当家的说了,我们家再是不好过,也得买十个鸡蛋来给满江媳妇补身子。”

钱三贵听了这话,放下手中的活计回了房。吴氏气得红了脸,干笑着把篮子推回去,“二嫂把鸡蛋拿回去给二伯和满河补身子,我们家还有。”

钱满霞怕唐氏真的把鸡蛋又拎回去,赶紧去房檐下拿了个钱三贵才编好的草编篮子,把那十个鸡蛋装进了草篮子里。装完了还说,“谢谢二伯娘。等以后满河哥哥的媳妇怀了娃子,我娘送二十个鸡蛋给她吃。”

唐氏还真想着若是吴氏不要,自己就再拎回去。但看到钱满霞把鸡蛋拿出来了,气得没理她。对吴氏说道,“都拿来了咋还能拿回去?让我们当家的知道了,又要说我不念兄弟情份。”

说着,唐氏的眼睛向左厢房瞄了两眼说道,“满江媳妇那个小身板还能怀孕,哎哟,还真是想不到。丑啊、傻啊咱先不说,她太瘦了,那小身子生孩子可要遭老罪了。三年前老冯家的二媳妇,不就是身子太弱生孩子死的吗?还一尸两命。”

吴氏实在忍不住了,抬高嗓门道,“二嫂说的是什么话?我儿媳妇身子骨可好得很,也会顺顺利利生个胖小子。”

唐氏“哼”了声,心道鬼才信。又说,“满江媳妇傻了巴叽的,万一以后生个孩子像她一样傻可咋办?”

钱满霞气着了,冲口而出,“我嫂子才不傻呐,只有傻子才会说当着别人的面说别人傻。”

唐氏不高兴了,“真是没家教,哪儿有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娃子?她本来就是傻子,还不兴人说啊。”

吴氏道,“我闺女可是有家教。要想晚辈把自己当长辈敬着,她也得有个长辈样才行啊。好了,我还忙,就不留二嫂了。”

吴氏站起身,拉起钱满霞就向房里走去。钱满霞走的时候还没忘记把装鸡蛋的草篮子拎着。

瞬间院子里就只剩下唐氏一个人,觉得很没面子了。骂道,“什么人呀,老娘是来送礼的,又不是来受气的。”她拎着篮子起身,气冲冲地出了院门。

躲在墙角的钱亦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人还真是个少见的极品,说话太不中听了。

吴氏见唐氏走了,对钱满霞说,“你这娃子,她家的鸡蛋有什么要头。”

钱满霞道,“凭啥不要?十个鸡蛋,还能让爹和嫂子吃好几天呐。再说,就是不要,二伯娘回去也会对二伯说送了咱家鸡蛋,然后自己偷偷在家煮了吃,咱家还白乘了个情。”

吴氏笑着瞪了她一眼。

钱亦绣看着可爱的小姑姑,给了她一个飞吻。好孩子,等姐姐穿越过去了,定会好好对你。

天惭惭冷了,门前的花儿也谢了。

程月无事就会在门口徘徊,隔着门缝盼望着门外的花儿再开。盼望中,她又丰腴了些,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只是肚子的长势明显没有村里其他的孕妇好。

一入冬,钱三贵又躺在床上动不了。唯一的壮劳力走了,又多了张嘴,家里的那几个钱一点都不经花。除了买些便宜的草药给他吃,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买参片。

吴氏便想再卖一亩地。

钱三贵不许她卖。这个家已经不堪重负,他帮不上多大忙,也不能再当拖累了。他说,“地是咱们家过下去的倚仗,尽量不要卖。等以后孙子出生了,家里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再说卖地的话。为我这样的废人卖地,不值当。”

吴氏落泪道,“只要人在,以后再买回来就是了。再说,过几年满江回来,日子也就好过了。”

钱三贵叹道,“买回来?谈何容易。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满江身上,若是仗打十年,满江十年就回不来。听我的,让儿媳平平安安生下孙子,把孙子健健康康养大成人,孙子才是咱们家的希望。我这样的废人,能活就活,不能活于你们还是好事。”

吴氏眼泪流得更凶了,看着孱弱的丈夫,不吃补药,这副破败的身子能活几天?但丈夫说得对,必须先顾孙子。

生活就是那么无奈,总要在自己最不舍的人中取舍。

…………

谢谢赫拉@芊琳(2)、简和玫瑰、keppra的荷包,谢谢似水的人生的香囊,谢谢亲们的推荐票和留言。让亲们操心了,清泉代月月谢谢你们。继续求点击、推荐、收藏,求亲们继续支持文文。

第十八章 突发状况

家里的那点钱要省着用才能坚持到收冬小麦,大冷天的鸡也不怎么下蛋。虽然紧着钱三贵和程月两个人吃,但像面条那种精贵食物少之又少。难得吃个浑腥,也是钱老头两口子偷偷拿几片肉来。还有就是程月心疼钱满霞,经常趁吴氏不注意,把自己的吃食分钱满霞一口。

一家人在漫漫严冬中熬日子。

当柳条开始抽绿,门前开出第一朵黄色的小花时,挺着大肚子的程月惊喜地叫道,“娘,霞姑,花儿开了!”

她隔着门缝看到三米开外突然出现了一朵小黄花。

“开了就开了呗,这有什么稀奇。”钱满霞嘟嘴说道。

程月认真地说,“江哥哥说,等花儿谢了——又开了,又谢了——又开了,再谢了——再开了,他就能回来了。”

这是程月来家里后说的最长的一句话,虽说期间有些停顿,但总算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可看“花谢花开”这句话在她心里想了多久,又盼了多久。

吴氏正在院子里晒小衣裳和小尿片子,小衣裳是向王氏和许氏要的,小尿片子是用破衣裳剪的。上年底,王氏生了个女儿,取名钱满园。年后,许氏又生了个儿子,取名钱亦善。

钱亦善是老钱家第四代长孙,老爷子高兴,想了好几天,取了这么个名字。他给儿子、孙子取的名字没少招别人的笑,说他想钱想疯了。老爷子心道,笑话我?看看你们取的啥狗剩、黑子、羊子、二傻的,还笑话我想钱,老子就不信你们不想钱。

他脑袋都想破了,才想到这个名字。亦善,多多亦善。既喻意钱越多越好,字面上又看不出来,比较隐晦。老爷子小时候也读过一年书,很是为能取个这么有学问的名字而得意。

现在,钱老太很少来三房了,天天守在家里想多看两眼大重孙子。

吴氏听了程月的话心里一动,忙停下手中的活来到门口打开门,见门外果真立了一颗俏生生的小花。小花嫩黄嫩黄的,还随着风左右摇摆,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夺目。

她又转过头望望那扇小窗,小窗另一面躺着重病的丈夫。春天来了,丈夫又挺过了最不好过的严冬。

她几步跑到小窗前,激动地说,“当家的,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你没吃补药,也撑过来了。”说到后面,竟哽咽起来。

呆在堂屋的钱亦绣与要死慌了的钱三贵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听到吴氏的话不由乐了起来,这几句话说的,多富有诗意啊。她也高兴,为多病多灾又良善的瘸腿爷爷,也为这个家。

屋里传来钱三贵虚弱又带着喜悦的声音,“哦,好啊。”

透过半开的小窗,钱亦绣看向院子外面,天空碧蓝如洗,阳光亮得刺眼,她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阳光的沐浴了。此时特别羡慕院子里的几个人,听着她们欢快的说笑声。

她们还都穿着袄子,早春料峭,阳光虽强,温度肯定不会高。程月穿着杏色袄子,灰色裤子,这是王氏怀孕时穿的大衣裳。王氏穿着不起眼,可程月一穿上,就觉得俏生生的特别好看。哪怕是肚子大没有腰身可言,但她穿着就是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钱满霞小盆友见嫂子喜欢,就跑出去把那朵小黄花摘下来递给程月,程月竟然抬手簪在耳边。她的杏眼水汪汪的,虽然稍显呆板,但因为惊喜也灵动了些许。小脸白晰莹润,粉嘟嘟的如三月桃花。小嘴微微向上翘起,露出一排晶莹如玉的小米牙。嘴角旁边还有两个可人的小梨窝。笑容大些,梨窝就深些,笑容小些,梨窝就浅些。

真是人比花娇!钱亦绣看美人又看痴了。

吴氏却只注意到了她又大又厚的耳垂,在小黄花的衬托下更加白嫩可人。

吴氏笑得更和蔼了。

程氏,的确是个旺子旺家的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百花开。春天来了,钱家三房最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村里都在传钱家三房的傻媳妇是有福之人。进了钱家不到两个月,就检查出了身孕,病了多年的公爹竟然也奇迹般地好了许多,这让陷入绝境的钱家三房有了希望。

进入四月,山花烂漫,野花遍地,地里的麦子已经金灿灿了。程月的的预产期就在这个月,全家人都高度紧张,严阵以待,时刻准备着迎接小生命的来临。

钱亦绣也紧张,已经从半个月前就不再像以往那样,天一黑就往山里钻。她一直为小娘亲担心着。程月比别的孕妇要瘦些,弱些,关键是年龄太小,看样子不会超过十五岁。这个小身子生孩子,就是放在前世大医院里,也是高危产妇,何况还是古代乡下。而且,产婆住在这个村的最东头,大夫还住在邻村,不能二十四小时监护,万一来个突发状况咋办?

虽然钱亦绣没有跟程月有过交集,但她实在太喜欢这个美丽、单纯、懵懂、若人怜爱的小娘亲了,总想等自己穿过去后,好好待她,好好宠她,让她过好日子。虽然钱亦绣把程月叫做小娘亲,或是美貌小娘亲,但程月的年龄比她前世小了近二十岁。所以,钱亦绣实际上是把程月当妹妹看的。

这天夜里,蹲在西屋墙角的钱亦绣正望着房顶数羊羊,突然听到掀被子的声音,又见程月推着吴氏,“娘,月儿肚子胀,想上茅房。”

星光透过窗纸让屋里有了些微亮,吴氏看到程月已经坐了起来。吴氏起身道,“月儿慢些,娘帮你。”

“娘,好急的,好胀。”程月说话带着哭声。

吴氏赶紧下地穿上鞋,扶着程月来到马桶前,又扶着她蹲下。其实也不叫蹲,不过是双腿微微弯曲着。

程月蹲了好一会儿,便痛苦地呻吟起来。

吴氏有些慌了,“咋了?还没拉完?”

程月使了几下劲,哭道,“娘,好痛啊,堵在下面拉出不来。”

吴氏一惊,“把着柜子站好,娘去把灯点燃。”

钱亦绣听了赶紧飘过去,往她身下一看,她下身竟冒出了一团东西,像是小脑袋顶。这是要生孩子了,小娘亲咋会这么快!这可怎么办,钱亦绣急得飘来飘去。

吴氏拿着油灯往下一照,嘴里大叫着,“噢,天呐,孩子都冒头了。”她赶紧回身把灯台放在桌上,过来扶程月道,“月儿莫怕,快去床上躺着,孩子快出世了。”

………………

谢谢19开心的礼物,谢谢简和玫瑰的评价票,谢谢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亲的推荐票和留言。

今天还有一更,清泉不忍亲们挂心太久,所以今天两更,第二更会在下午。继续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十九章 龙凤胎

程月哭道,“好痛,腿合不拢。”

“腿合不拢上就弯着走。好孩子快上床,马上要生了。”吴氏把程月扶到床上,又高声叫道,“他爹,霞姑,月儿要生了,快起来烧水。”

她帮程月把裤子脱了,又找来早就准备好的布,剪刀,嘴里还念叨着,“你这么急,我又走不开。那两个人,一个弱,一个小,这深更半夜的,咋去叫接生婆哦。”

程月又大叫起来,“娘,痛,好痛,唔唔…”

“月儿不怕,孩子要出来了,痛是正常的。”吴边忙乎,边劝道。

钱三贵已经起来,这几天只能拄着拐走几步的他,一下子也有了些力气。他出屋把钱满霞叫醒,一起去厨房浇水,帮着吴氏准备东西。等水浇好的时候,孩子竟然生出来了,是个女婴。

吴氏自己生过两个孩子,又看过别的女人生孩子,自然知道这时候该干什么。她把用开水烫过的剪子把孩子的脐带剪了,把孩子洗洗用小被子包好放在床上。

虽然无比遗憾是个女孩,还是笑道,“是个闺女,闺女也好。”不好也没辙,若是儿子回不来,这孩子就是他们家唯一的后代。

“也好”的小婴儿皱巴巴红通通的好小,闭着眼睛哇哇哭着,声音像猫叫,一听就不是很健康。

吴氏收拾完孩子,又去收拾程月。

钱满霞跑进来看着小侄女,直夸她长得俊,钱三贵在门外听说生下个小闺女,也是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