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说绫缎差,吴氏还以为给不了多少钱,一听两块小绣品竟给了五两银子吃惊不已,马上笑着点头,“好,好,谢谢掌柜的。”

女掌柜笑着说,“我姓金,大嫂叫我金掌柜、金妹子都行。”

金掌柜低头看看绣品,遗憾地说,“若是绫缎再精致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只是这种低廉的绫缎,富贵人家不愿意用。这么好的绣技我又不愿意压低价钱卖出去,也只有放在店里做样品了。”又问,“这么好的活计,是出自大嫂的手?”

吴氏摇头道,“不是我,是我儿媳妇绣的。”

金掌柜笑道。“那这样行不行,以后大嫂的儿媳妇就专门给我们九丝绣坊做绣活儿,我们免费提供素绫缎和绣钱,你儿媳妇拿工钱。放心,我们不会亏待你们,每个月小绣品五件,或者中绣品一件。大绣品再商量确且时日。一个月给她十两银子。如何?”

天呐,一个月的纯收入竟比他们全家两年的总收入还多得多,吴氏喜的忙点头。说,“好,好,谢谢金掌柜提携。”

“不好。”钱亦绣糯糯地说道。

她的美貌小娘亲。怎么能给绣铺当绣娘。卖绣品一回事,当绣娘又是一回事。再说。让小娘亲绣绣品卖只是权宜之计,等以后家里条件好了肯定不会再让她做这些事。

“为什么?”吴氏有些不解道,“不是绣儿让你娘绣绣品卖的吗?”

钱亦锦也想到了,他同意妹妹的做法。拉着吴氏的衣襟说,“奶,听妹妹的。”

金掌柜的嘴角扯了一下。笑道,“大嫂家的两个孩子还真是…有主见…”

钱亦绣装作没听懂金掌柜的嘲讽。她还想跟九丝绣楼继续合作,毕竟这家绣楼的实力和声誉还是不错的。

便掂着脚尖跟金掌柜说道,“这是样的,我娘亲身体不好,不能累着。好的时候能绣点活计,不好的时候又不能绣。若价格合适的话,我们以后就在你们绣铺买好的绫缎和绣钱,绣好的绣品在溪山县都只卖给你们铺子。”

金掌柜听了,觉得也可行。笑道,“那好,我们给的价钱可是最公平合理的了,你娘的绣品以后单卖给我们,价钱好说。”沉吟了一下又对吴氏说,“大嫂,若你儿媳妇愿意把这种水纹针法传授给我们绣楼,我可以给你们一百两银子的酬劳。”

吴氏先是一喜,但想想程月,话都说不清楚,还怕见生人,还教啥徒弟,便直接拒了。

即使吴氏不拒,钱亦绣也会拒了。她的小娘亲,怎么能给绣楼当师傅。再说,现在家里也不穷,不需要赚这个钱。

钱亦绣又花了二两银子买了十尺白色素绫和十几把绣线,都是店里最上等的货。

金掌柜笑道,“这是给你们的进价,若按市价卖,这些素绫和绣线可不只这个价。以后绣了好东西,一定要卖给我们绣楼。”

钱亦绣点着头说,“金掌柜放心,我娘绣了好绣品,准来这里卖。

本来吴氏还心疼那二两银子,听了金掌柜的话,也就好过些了。

这里离张家不远,他们出了绣铺便直接步行去了张家。路上遇到一个货郎,钱亦绣给猴哥买了一个拨浪鼓。答应了的事若没办,猴哥肯定要闹腾。

钱亦锦说,“再买两个给奔奔和跳跳,若只给猴哥买,大山会生气。”

吴氏不愿意,嗔道,“狗懂什么,还花那个冤枉钱。”

钱亦绣觉得小哥哥说得有理,他们家的狗心眼也多,便又缠着吴氏多买了两个。这九文冤枉钱花的吴氏直吸气,却拿两个孩子没办法。

到了张家侧门,还是跟守门的婆子说求见阿珠姑娘。等阿珠来了,看见是他们,怀里还抱着两罐醪糟。笑道,“哎哟,老太太和太太今儿还在念叨,钱大娘的手艺好,做出的醪糟好吃得紧。”

吴氏谦虚道,“乡下东西粗鄙,承蒙老太太、太太喜欢,我们今儿又拿了两罐来孝敬老太太和太太。”

阿珠让小丫头接了过去,笑道,“请你们到客房等等,我去回禀老太太和太太。”又指着钱亦锦道,“这位小哥是?”

“他是我哥哥。”钱亦绣说道。

钱亦锦笑咪咪地喊了声,“阿珠姐姐。”

阿珠笑着点点头走了,一个婆子把他们带到离侧门不远的一间厢房里等候。

过了一会儿,阿珠过来笑道,“老太太、太太请你们去说会子话。”

路上,阿珠牵着钱亦绣的小手说,“我们老太太喜欢听乡下的一些趣事,绣儿就给她讲讲,让老太太乐呵乐呵。”

吴氏心里感触颇深,每次自己来送东西,也是求见阿珠。阿珠把东西接了,又回送些东西就把自己打发走了。可是孙女一来,老太太就要见人了。还是当家的说的对,两个孩子虽小,却伶俐,讨喜,他们老两口就等着享两个娃的福了。

阿珠领着他们走过一段游廊,穿过几个小院,便来到一个大院子。院子是个四合院,里面繁花似锦,芳香浓郁,这就是张老太太的院子。(未完待续。)

ps:谢谢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我常回忆这趟旅程的美丽、小小跳加油2016的礼物,谢谢小祺祺祺祺飞、飘落涟漪、13052081992等众位亲投的月票。起点好了,昨晚把之前所有投的月票都显示出来,看到那么多的月票,清泉满满的都是感动。谢谢亲一如既往的支持。

第九十四章 再提蛇蔓菊

阿珠引着他们进入正房,厅很大,陈设精致,地下还铺着西域出的羊绒毯。

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宋氏坐在右边的楠木椅子上。

几人进去给老太太和宋氏见了礼,她们是第一次见钱亦锦,每人还给了他一个装着银锞子的荷包。

钱亦锦的嘴儿多甜啊,长揖及地说道,“谢老太太、太太的赏。因为老太太、张老爷、太太的好心,小子的爷爷病好多了,小子也上了学。小子学习没有一刻懈怠,时刻记着你们的好,想着以后出息了能报答一、二…”

几句话把老太太说得眼睛都笑眯了。她只有张央一个孙子,又大了。现在见了这两个孩子,漂亮,又极讨喜,招手让他们小兄妹过去,把他们搂在怀里。笑道,“哎哟哟,好可人痛的小乖乖,谢谢你们掂记着我这个老太婆…”

就听见门外传来一个公鸭嗓子,“可了不得了,奶奶有了别人,把嫡嫡亲的孙子都抛到一边了。”

是张央。

随着说话声,张仲昆和张央走了进来。

老太太听了张央的话,更欢喜了,故意把两兄妹抱紧了说,“可不是,有了他们,奶奶眼里可没有央儿了。”

一家人都呵呵笑起来。

张仲昆在老太太左边椅子上坐下,张央在他的下首坐下。张仲昆把钱亦锦招过去,问,“你是钱家的大孙子?”

钱亦锦又给张仲昆深深的躹了一躬,说,“见过张老爷,小子叫钱亦锦。谢谢您,我爷爷的病好多了。已经能拄着拐进村走动了,您的大恩我们一家都记着…”

小正太跟张仲昆说话像个小大人般无比正经,而不是跟老太太撒娇那种。

张仲昆捏着胡子点点头。老钱家的两个孩子都不错,女娃精明伶俐,男娃气质如兰,一点不像乡下孩子,甚至连城里的孩子都少有这种气质。又考了考他的学问。钱亦锦自是对答如流。更让张仲昆意外,暗道这孩子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老太太见儿子喜欢,更高兴起来。钱亦绣又倚着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乡下的趣闻。哪家老奶奶因为长年理佛做善事,如今活了八十一岁牙口好得还能嚼炒碗豆。哪家老爷爷长年坚持锻炼身体,今年都七十五岁了还健步如飞。哪家的儿子为了让瘫子寡母看上一场戏,背着寡母走了一天路。等等等等。钱亦锦在一旁添油加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讲到浑身懒肉的花癫子倒插门让婆娘孩子养活的事情。以及他的许多不要脸皮的“经典”语言,更是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当然,调戏自己小娘亲的戏码被省略掉了。

晌午了,老太太还舍不得让他们走。又开口留他们吃晌饭。吴氏被领去了另一间房,由张嬷嬷、阿珠陪着。钱亦锦兄妹则是跟老太太、张仲昆一家人一起去了偏厅吃。

张家的人口不多,气氛温馨融洽。即使是饭桌上。众人也边吃饭边说笑。

张仲昆又说了梁公子半个月后会回京,明天又会由宋公子陪着从省城来溪山县。自己将全力以赴给他施针,也让宋氏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

老太太道,“那是个好孩子,出身世家,又一表人材。却…哎…”

宋氏笑道,“…大师不是算出他的病或许能够根治吗?”

张仲昆点头说道,“嗯,或许梁家寻到了能治好此病的世外高人也不一定。”

老太太摇头道,“咱们张家治这种病是最在行的,我儿都根治不了,谁还能治好?况且还是我儿和悲空大师联手…”

张仲昆笑道,“山外有山,人外有外,这世上肯定有比儿子强的神医。”

张老太太还是摇头不信,在她眼里,儿子就是天下最好的神医。

几人说话有些闪烁,钱亦锦和钱亦绣都觉得不关己事,也没有认真听,低头吃着精致的菜品。特别是钱亦锦,吃得极快,吃相却也不算难看。

张央插话道,“爹,您说这世上会不会真有那种叫蛇蔓菊的神药?”

张仲昆摇头道,“不太可能,这种神药比神医还难寻。况且即便有,也不一定摘得来。”

钱亦绣一听蛇蔓菊,马上立起耳朵听起来。

听张仲昆如此说,便抬起头来天真地说道,“张老爷,那蛇蔓菊长得什么样?我家后面的山里有好多菊花,万一我看到就给老爷摘了来。绣儿最会种花了,到时候种一大园子,张老爷想要多少要多少。”

张央嘎嘎嘎地笑道,“那种花可不是哪个山里都能长的。据说此花长在高山之巅,人迹罕至之处。花瓣如丝,花蕊似玉,色彩艳若朝霞,每年只开一次,每株只开两朵…”

张仲昆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先祖只是记了一笔,说有古书提到过此花是…”他顿了一下,“可至今还从未有人看到过此花,也不知是真是假。你年纪还小,切莫为了寻花误入深山。”

还真是个大善人,钱亦绣感激地点点头。心道,等到三年后的六月,猴哥也大些了,花也开了,就让它在那个特殊的日子试着爬那处峭壁,看能不能把蛇蔓菊摘下来。

饭后,钱亦绣他们就要回家了。张老爷又给钱三贵配了几包药让他们带回去,还送了钱亦锦两刀纸、四条墨、四支笔。勉励他好好发奋,以后来县里读书,他帮着找好先生。

钱亦锦感动不已,又作了个揖。

老太太舍不得,也不得不放人。捏着钱亦绣长了些肉的小瘦爪子,送了她一条小琉璃手串和一条小玛瑙手串。说道,“好孩子,难得你小小的人儿那么有心,知道我稀罕乡里的吃食,经常给我送了来。以后常来家陪陪老太婆,你们来了,家里才热闹,我也喜欢听你们说的那些乡野趣事。”

张央故意吃醋道,“奶奶就直说喜欢听他们讲趣事得了呗。还编排家里不热闹,好像孙子没陪你老人家一样。”

老太太拍了张央一下,嗔道,“可不就是这样,你天天跟着你爹学医,哪里顾得上陪我老太婆。这院子里清清静静,只有你娘跟我说说话。”(未完待续。)

ps:谢谢看会儿书、qianse86的礼物,谢谢小幻兒、似水的人生的荷包,谢谢上海小女人cm、南瓜苗、漫敏、夏天的依兰、ss0112、宛宛11、260430780的月票,谢谢所有看正版的亲,非常感谢!写文不易,清泉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若亲喜欢文文,就请支持正版,让文文成绩好些,让清泉多些写作的动力和激情。

第九十五章 未来规划

张央听了赶紧作揖笑道,“是孙儿的不是,以后一定多陪奶奶。”

老太太摇头道,“罢了,你这么大了,还是好好跟你爹学本事,我们的保和堂将来还要交到你手上。你要真孝敬奶奶就早点娶个媳妇回来,多生几个娃,咱们家也就热闹了。”

她这么一说,张央不禁红了脸。

宋氏又送给钱亦锦、钱亦绣小兄妹两匹布,其中一匹还是绸缎,几包点心糖果。还让自家车夫把他们送到宋氏粮铺,领到王良跟前。上次她听说戏班强抢小女娃的事情好一阵后怕,况且梁公子还专门让自家照顾些这个小女娃。

自己家的两罐醪糟换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吴氏极不好意思,都上了车还在念佛。

路上,钱亦锦极懂事地从老太太给他的荷包里取了一个银锞子送给马车夫高伯。高伯推让了两次,便高兴地收下了。

钱亦绣有些汗颜。上次也是这位高伯送她们回家的,因为当时自己吓坏了,人家跑了那么远的路都没送点东西。

高伯在宋氏粮铺门口停了车,又把他们送进去。粮铺的人好像都认识他,笑着跟他打招呼。高伯领他们进了后院,王良正在里面,见高伯把他们送来还有些吃惊。

张伯告诉王良,自家主子让他把两个孩子送到他跟前才放心。

王良才知道钱家人原来跟张老爷家关系也这么好。

张老爷的夫人宋氏虽然只是宋家的一个远房族亲,但因为张老爷的医术超高,连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会千里迢迢来此寻医问药,所以宋家对张家从来都是高看一眼。

几人坐着王良的车回村,又送了王良一包张家送的点心。路过蒙溪村的时候。吴氏还下车在村口买了两条肉,又送了王良一条。

路过大榕村时,许家肉铺还没收摊,远远看着许老大和许斧子站在摊位前。钱亦锦站起身爬在王良的背上,大声说笑起来。王良是人精,已经看出钱家虽说现在不济,但凭着两个聪明的孩子。又有张家的提携。或许自家主子也会帮忙,今后肯定能发达。便一手持鞭,一手拍着背上的钱亦锦。让他小心别摔着。两人的说笑声传了老远。

钱亦绣啐了一口,气死许家那几个王八蛋。

下晌的阳光格外刺眼,程月正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焦急地等着一双儿女。阳光透过枝叶撒下来,照得她的脸一道明一道暗。她花瓣似的唇抿得紧紧的。身子也有些微微发抖。虽然钱三贵和钱满霞不时劝解两句,但都不能宽慰她的心。

奔奔和跳跳拉长了身子躺在程月的脚边晒太阳。时而扭扭圆滚滚的小身子,时而哼哼两声,惬意而舒适。大山则在一旁温柔地看着它们。

猴哥早就蹿上了桃树,不时丢个桃子下来。它先是往院子里面扔。钱满霞吼了半天都不管用,小姑娘只得去厨房拿了两块冰糖给它。它还嫌弃,不肯下来。

钱满霞道。“不是我舍不得,饴糖都被我娘和绣儿锁上了。”

猴哥只得勉为其难地下来吃了冰糖。就不再往院子里扔桃子了,而是改为向院子外的那棵榕树上扔。只要榕树上有小鸟飞去它就打,偶尔还真能打下一只小鸟来。它还不知道自己这是在练准头,让它以后又多了一样看家本领。

其实,它更想爬上枣树,既可以吃,又可以拿枣子打鸟。只不过小主人专门拎着它的耳朵告诫过了,若是它不爬枣树,每天可以给它吃两颗饴糖,等枣子熟透后,每天给它吃五颗。若是敢浪费一颗枣子,以后不仅没有枣子吃,连饴糖都没有了。

蹲在树上的猴哥早就看见小主人回来了,但它还在生气,所以不下来。

钱亦锦离院门还有一些距离的时候就开始叫,“娘亲,娘亲,我们回来了。”

程月听到叫声,慌忙起身去开了门,把小兄妹抱进怀里道,“你们咋才回来,娘好想你们,想得吃不下饭,想的心口痛。”

钱亦绣抱着她的腰说,“我和哥哥也想娘,好想好想,想得难受…”

母女两个的“倾诉”衷肠听得其他人都红了脸。

猴哥在树上弄出不小的动静,偏还不下来,傲娇地继续打着鸟玩。钱亦绣拿出拨浪鼓摇了几下,抬头说道,“这是给你的,若你不稀罕,我就给奔奔跳跳了。”

猴哥听了,赶紧跳下树,蹿到钱亦绣的身上把拨浪鼓抢了过去。

大山见了,瞥了两眼白胖宝宝,眼里掩饰不住失望。钱亦锦又笑着拿出两个拨浪鼓放在奔奔和跳跳面前,“你们也有。”

大山欣喜地冲他们叫了几声。奔奔和跳跳睁开眼睛,先用黑黑的小鼻头闻闻,才用小蹄子巴拉着拨浪鼓玩。

上交了一百零三两银子及钱亦锦得的七个银锞子,家里的存款已经有三百多两了。钱三贵先对程月进行了表扬,把程月激动的小脸通红,直说,“月儿能干,月儿不吃白食。”

钱三贵又彻底把买田提上了议事日程。

他笑道,“…我瞧那盆君子兰是珍品,少说也能够再卖个一百多两银子。这样,咱们家的银子就有四百多两了。咱们买个二十亩水田、二十亩地赁出去收租子,今后的日子就好过啰。”

想到以后的好日子,他高兴得脸都红了。

吴氏和钱满霞、钱亦锦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

钱亦绣倒是没觉得一定要现在买田。她想的是把那两样东西拿到手,多卖些钱,到时买大片的良田和买大宅子都够了。特别是要把自家周围这片地买下来,包括那个松潭。

不管以后自家是否继续住在这里,这里都会是自己的大本营,是进入溪石山的中转站。

而且这里的地贱,她可以多买些,挖几个大池塘,从松潭和洪河里引水,到时候种植洞天池里的…

她的规划里,这东西也是她家的几大产业之一呢。

她估摸着,那盆君子兰卖个二百两银子没问题。她现在最想买的是能给自家壮胆的下人。(未完待续。)

ps:谢谢yh_yh1166、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babybaby媛媛、看会儿书的礼物,谢谢根本解决、kkmag、熠熠莹、135weiwei、不大不小刚刚好、粉色小碎花、谁是我家太后、冷家筱南、雨vs笙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九十六章 说服

若是别的人买花或许会压价,但崔掌柜买,肯定会给个公道价。所以,钱亦绣笃定君子兰至少能卖个二百两。通过多年的观察,崔掌柜是个精明的有眼光的商人,为人也不错,似乎还有强硬的靠山,绝对不会被小利蒙蔽双眼。

那么,家里应该有个五百多两甚至六百两银子的存款的。

钱亦绣说道,“绣儿想买几个下人,男人最好要壮实些。这样,既能干活,也能护家。”

吴氏和钱满霞听说要买下人,都吓一跳,像看疯子一样看着她。吴大声道,“绣儿还在作梦吧!下人可是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不仅买时要花钱,还得养着他们。汪里正家日子那么好过,也没见他家买过下人,只是请长工做活。”

钱满霞像是听了天大的笑话一样,咯咯笑道,“绣儿可真逗,咱们家还买下人,那我不就成了小姐?真是笑掉大牙了。”说完又咯咯咯地大笑起来。

钱亦绣气得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当惯了最底层,连点想法都没有了。

气道,“我说的话很好笑吗?”又扑到钱三贵怀里说,“爷,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咱家若买了田地,总有一天会传出去的。若是别人知道咱们买了这么多田,他们就会认为咱们有更多的钱。大奶奶、二奶奶不都是这么猜的吗?咱家现在这么弱,只要有人打咱们主意,都能把咱们压跨。就像上次李光腚欺负咱们,若没有大伯他们帮忙,我们怎么打得过?更何况许阎王那么恨咱家,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害咱们。咱家住得又这么偏。若真遇到半夜来偷袭的人怎么办?连个去村里或是王老爷家报信的人都没有。虽说有大山和猴哥,但来的人多了,再带着武器,它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了。”

她这么一说,一家人之前的兴奋之情又跌落下来。

钱亦锦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妹妹说的有理。若是家里再多几个成年人,别人也不太敢冒然欺上门。即使是有事了。也多个帮衬。不至于毫无反抗能力。最起码,能拖延些时间,或是有个去报信的人。”

小正太读了几天书。说话似乎又有了些深度。他看到别人都在注意听,又说,“爷爷不是一直在说,钱少些无事。最主要是人安全吗?为了安全起见,我也认为该买一房下人。不仅能护着咱们的安全。以后有田地了,跑腿啥的都由他们去办。这样,爷爷不受累,咱们家买地的事还不容易暴露。”他瞥了眼妹妹崇拜的眼神。继续说,“我还有种预感,咱家有猴哥这只‘寻宝猴’。它很可能还会给家里带来更多的钱…以后,咱们说不定还能去县城买大宅子住。姑姑兴许真能当上大小姐,我娘亲也不用再辛苦绣绣品了…”

小正太的一席话,又把吴氏和钱满霞说高兴起来,钱三贵也觉得有道理。点头说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哪里容易买到那么合适的人呢?若是买到那种奴大欺主的奴才,也头痛得紧。”

钱亦绣说,“咱们先慢慢寻摸吧,实在不行,去张府求求老太太或张老爷,请张家的下人帮咱们去牙行看看,他们的眼光毒。”

买下人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并商定,五天后把君子兰带去雾溪茶坊,之后再去牙行看看田地和下人。

因为这几笔巨额收入都离不开猴哥,钱满霞又特地为“功臣”单独蒸了一碗鸡蛋羹。今天更是不同往日,在钱亦绣的建议下,蛋羹里面加了点碎肉,还撒了点葱花。钱满霞极心疼,边做还边说,“鸡蛋和肉都是最好的吃食,分开吃都香得不得了,还要放一起,这不是浪费嘛。”

钱亦绣说,“不浪费,把猴哥的胃侍候好了,好处可是大大的。”

碎肉蛋羹果真讨了猴哥的喜,香得它蹲在椅子上直翘小屁屁,连碗里的汤都舔了。

吃饭前,钱三贵还是让小兄妹又去了一趟钱家大院,送去了一小碗溜肉片和一包张家送的糖果。

路上,正遇到唐氏站在自家蓠芭墙里往外看,见两个小兄妹一个端着碗,一个拿着一个油纸封,知道他们定是去大院送好吃食,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大声喊道,“锦娃,绣儿,手里拿的什么东西?让二/奶看看。”

钱亦锦没停脚步地说,“给我太奶孝敬的吃食。”

“二/奶也是你们的长辈,也该孝敬孝敬二/奶呀。”唐氏说道。

钱亦绣笑嘻嘻地说,“二/奶该让李光腚的儿子孝敬你才对啊。”

唐氏气得骂道,“死丫头片子,跟你娘一样讨嫌。”

在院子里修农具的李满河脸都涨红了,又不好说拎不清的老娘。

小兄妹来到钱家大院,把东西奉上,钱老太自是把重孙子一阵猛夸。

当汪氏听说程月绣的绣品竟然卖了五两银子,还不太相信。说道,“怎么可能两块小绣品就卖五两银子?我家蝶姑的手那么巧,十条绣工精细的帕子也只卖了不到两百文。”

钱亦绣说,“没错,我们去的是九丝绣楼,那里的金掌柜说我娘绣的是苏绣。”

钱老太咧着嘴直乐,“嗯,那程氏吃了钱家这么多年的白饭,是该做些活路计了。”

晚上,程月在小屋里欣喜地翻着吴氏买回来的绫缎和绣线。即使在昏黄的油灯下,月白色绫缎也闪着亮眼的光泽,五颜六色的绣线更是鲜艳夺目。

她摊开绫缎轻轻摸着,抿着嘴直乐。

钱亦绣说,“娘,这是咱们县城最好的素绫了,你觉得怎样?”

程月说,“嗯,虽然比不上祥云阁的,但还算不错…”

钱亦绣一阵激动,小娘亲的思路非常清晰嘛。她不敢再继续问下去,等着小娘亲自己往下说。

“绣个什么好呢?”程月继续冥思苦想,“百鸟朝凤的大插屏好看,八仙贺寿的围屏也好看…可是,这些大件月儿只看过,没有绣过啊…还有,那幅双面绣的…”

程月呆滞的眼神因为在思考像是有了些智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