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亦绣不敢让她再费神,劝道,“娘再歇歇吧,咱们家现在也不靠娘的绣活过日子。”

程月摇摇头固执地说,“娘要挣钱,不吃白食。”

钱亦绣又劝道,“实在要绣,那就绣个简单些的,不费神的。”

程月在纸上画了起来。片刻的功夫,便画了一幅双鸭戏水图。

钱亦绣看了看,两只鸭子,几滴水珠,几棵小草,几朵小花,似乎比小娘亲之前绣的那两幅绣品还简单。

便点头道,“嗯,这幅还行,简单。”

程月看着图说,“嗯,两只小鸭子,一只是锦娃,一只是绣儿。”

钱亦绣一头黑线,好在只是把他们比作了鸭子,要是比作鸳鸯可就麻烦了。又嘱咐她道,“娘不着急,慢慢绣。”

程月点头应是。

看到小娘亲稍微好些了,钱亦绣才放下心。

晌歇过后,钱亦绣便劝程月在屋外檐下绣。外面光线好,空气好。还有就是现在家里银子多了,吴氏也不会念叨程月浪费绫缎和绣线了。

程月一贯听闺女的话,便出来了。

吴氏见了,就让钱满霞在程月旁边看她绣花,或者帮着打打下手分分线。

绣活算是古代女人一项非常重要的才艺,若是做的好,也是找好夫婿的一个资本。钱亦绣也希望小姑姑能学点绝活,将来找个好夫婿。只是吩咐小姑姑在一旁看就是了,别多问。

钱满霞高兴地坐在旁边帮程月分钱,可是程月根本不用钱满霞分的线,还说,“不好,毛了。”

钱亦绣和钱满霞先还没听懂,程月就拿起她分的线对着光说,“线毛了,不好。”

原来是小姑姑的手太糙,把线刮毛了。(未完待续。)

ps:谢谢哈哈小路、7643、yan4018的月票,非常感谢!若亲订了清泉的全部文,就请领一枚清泉的大神之光吧。只要进入清泉任意一部作品的网页,点击清泉旁边的星星即可进入。拜托了,谢谢!

第一百零四章 抢手货

钱亦绣把小姑姑的手翻开,骨结粗大,皮肤粗糙暗黄,还有厚厚的茧子,根本不像一个十二岁女孩的手。哪怕在乡下,这双手也应该是嫁作人妇常年持家的手。可怜的菇谅,她从六岁起就帮着吴氏分担家务,照顾老小。

钱亦绣觉得鼻子有些发酸,想着过两天去县城,再买些香脂回来给她护理手,也要给小娘亲和吴氏护理。家里的日子好了,不应该只注重吃食,还应该注重精神生活。

钱满霞不敢帮着分线了,只在一旁看着。看程月怎么绣花,怎么分线。

而钱亦绣又欣赏起了美人,她最喜欢看小娘亲绣花时的样子了,沉静,优雅,美得像湖中的莲花。

看她的这个花痴样,吴氏又念叨开了,“看你娘的脸还能看出朵花来?要看她怎样绣花,把绣艺学好了,将来也好找个好人家。”

钱亦绣嘴硬道,“绣儿这么聪明,绣艺不好,也能找个好人家。”

钱满霞用手刮脸取笑道,“绣儿的脸皮比咱们家的土墙还厚。”

钱亦绣笑道,“姑姑的脸皮再薄,也不能不说亲啊。”

正闹着,大山突然狂吠了起来,猴哥也跟着大吼大叫。奔奔和跳跳不知道娘亲和猴哥哥为什么突然叫起来,也兴奋地着叫起来。

肯定是陌生的外人来了。若是熟悉的亲戚,猴哥闻得出气味,便不会跟着乱叫。

接着,便听到一阵敲门声,是上次来说媒的王媒婆。

小娘亲赶紧起身回了小屋,吴氏帮她把绣架拿进去。

钱满霞去把门打开。还挡在门口不让王媒婆进来,骂道“你还敢来我家呀,走吧,走吧,我家不欢迎你。”

王媒婆赶紧把门抵住,咧着大嘴笑道,“哎哟。霞姑咋不请老婆子进去呢。我这次可是做好事来了。”

钱满霞怒道,“你哪里是来做好事,明明是来催命的。快走。快走。”

王媒婆厚着脸皮把门使劲抵住,笑道,“我今天真是来做好事的。”又大着嗓门喊道,“三贵兄弟。钱家弟妹,有人家托老婆子来给霞姑说亲了。放心。这次不是老许家,是个好后生。”

她这么一说,钱满霞的脸腾地红了起来,既不好意思撵她走。又不好意思让她进来,站在那里左右为难。

钱亦绣跑过来撵起了人,“好走不送。我姑姑现在不说亲。你这样黑心肝的人,能说什么好人家。”她就是想把这个媒婆气跑。以后别再来。

王媒婆骂道,“你这个小豆子,你姑姑的亲事你也能做主?”

吴氏虽不喜王媒婆,但听说是来给钱满霞说亲的,又不是老许家,便过来把钱亦绣拎到一边。笑道,“嫂子请进。”

为了女儿和孙子孙女,她也不愿意得罪媒婆。毕竟她们干的是这个营生,长了一张巧嘴,死人都能被她们说活了。得罪了她们,晚辈们今后可就不好说亲了。

把王媒婆迎进门,倒上茶水。王媒婆笑道,“后生是我们村里正的侄子,家里有十几亩的田地,住的是大瓦房…”

一听是大榕村的人,条件再好钱三贵两口子都不愿意了,婉言谢绝,客气送人。

接着又来了两拨给钱满霞说媒的人,无人问津的小姑姑一下子成了抢手货。半天之内就来了三拨说媒的人,创下了花溪村之最,比当年的村花汪枝儿还抢手。

钱三贵和吴氏极其亢奋,还真看上了一家,就是绿柳村的肖家后生。据说家里有几亩田几亩地,还有头牛,才修了不久的大瓦房,只有两兄弟,姐姐已经嫁了人…

来说亲的人多,小姑姑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的红晕就没有退去过。古代人真是早熟,六年级的小学生就知道思春了。

钱亦绣泼起了冷水,“说不定猴哥还能帮咱们寻到更值钱的宝贝,到时姑姑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了,咋能随便嫁人呢?我的姑姑这么好,又水灵又勤快,还出生大富之家,要嫁个城里人才行。”

钱亦绣的话逗得众人笑得不行。笑过后,钱三贵和吴氏觉得孙女说得也有道理。

他们之前因为闺女的亲事都急疯了,所以媒人一来说亲他们就激动。仔细想想,等自家买了地,也是个小地主了,该是给女儿找个家境好些的才对。

钱亦锦回来听说后,也觉得小姑姑的亲事再放放,或许以后会找个更好的。

晚上,钱老太来了,老太太是来帮着自己的娘家侄孙子说合的。

钱三贵两口子早得了钱亦绣的提醒,但又不好直接拒绝。钱三贵笑道,“娘的眼光肯定错不了,但张先生说锦娃将来定能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也不一定。儿子就想给霞姑找个读过书的,最好是秀才,将来锦娃也多个助力。”

只要把钱亦锦的前程抬出来,老太太就不说话了。老太太又低声问道,“蝶姑说你们的两盆花卖了不少钱,大贵猜测既然给的是银票,肯定不会少了,咋说也得百八十两的。”

钱三贵点头笑道,“嗯,还多点。”

钱老太的嘴巴也张成了o,“老天,那花是棵摇钱树吧。”又道,“那可得看好了,别被人抢了去。”

老太太吃完晚饭了还不想回大院,说要帮他们一起看家。钱三贵好歹劝着,让钱亦锦把她送了回去。

第二天一早,老太太又来三房守着。见她顶个黑眼圈,一副神色萎靡的样子,肯定是夜里掂记三儿子家的银子没睡好。

见她这样,钱亦绣对她经常欺负程月的怨气也小了些。

钱三贵呵呵笑着送了她一个小银锞子,劝她去钱满霞的小屋里歇息。老太太又稀罕得不得了,上次她得的银锞子是小花生的形状,而这次的是朵小梅花。她把玩了好一会儿,才去歇息。

下晌,钱二贵又来了。他也没有别的事,就是跟钱三贵拉拉家常,絮叨絮叨过去他们小时候的事情。

这个时辰钱二贵一般都在田里忙,现在却来这里来闲聊。(未完待续。)

ps:谢谢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看会儿书的礼物,谢谢书友140416192418983、忧小雅、135weiwei、殇邪、紫色回味、mingliu2056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一百零五章 雾溪茶坊

钱三贵猜到了二哥的意思,他定是怕自家有好事只掂记大房一家,忘了他们。便给吴氏使了个眼色,吴氏还没明白什么意思。

钱亦绣搞懂了,拉着吴氏进了他们的卧房,让她裁了几尺棕色细布给钱二贵做衣裳,又让她拿了一个小银锞子出来送给钱二贵。

钱二贵收下布,还不好意思收银锞子,“那是银子,三弟留着慢慢用。”

钱三贵劝道,“这东西也值不了多少钱,就是玩个稀罕,二哥拿着便是。”

钱二贵笑咪咪接过小银锞子,把玩着这种有钱人家才有的稀罕东西。

钱老太见了这一幕也高兴。一般的父母都偏疼最弱的子女,如今三房好过了,她又有些心疼这个老实的二儿子了。二儿子、满河孙子都好,就是唐氏那个败家婆娘讨嫌。

晚上,钱三贵又留老太太和钱二贵在家里吃了晚饭,还喝了两盅。

吴氏做的醪糟好了。

三十日这天天刚蒙蒙亮,钱亦绣就和吴氏、钱满霞起了床。

夏天亮的早,尽管才寅时天边已经有了鱼肚白,笼罩在清雾中的蔷薇花上挂着点点露珠。还有些迷迷糊糊的钱亦绣来到院子里,做了做伸展运动,跳了几跳,才彻底清醒。

她们今天要做蒸蛋糕带去县城。昨天吴氏在绿柳村买了两斤牛奶,怕放坏还用盆子装好放在凉水里镇着。

鸡蛋、上等白面、白砂糖、油,还有昨天才在镇里买的两套共十二个盖碗作模具。

为了去掉鸡蛋的腥味,没有白醋,只得点了两滴家用醋,不知道味道会如何。

等天大亮了。蛋糕就蒸好了,共蒸了四锅。四十八个小蛋糕黄黄的,胖胖的,泡泡的,看着都喜人。

这种蒸蛋糕,就是前世的许多人都做不好,一个细节处理不当。不是不好吃。就是蒸出来像蛋饼。当初为了做好这道小食,钱亦绣费了许多劲。

因为盖碗有限,每锅还蒸了几个用小土碗装的蛋糕。盖碗装的蛋糕好看。就送人,土碗装的蛋糕自家吃。

松软香甜的蛋糕得到了全家人的喜欢,包括猴哥和奔奔跳跳。大山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它看到儿女们喜欢。自己的那个也给了它们。

钱亦锦小朋友香得差点把舌头吞进去,直说。“这蛋糕比县城里的点心还好吃。”

钱三贵也说,“何止是县城,爷走南闯北这么多地方,连京城都去过。也没吃到过这么松软好吃的蛋糕。”

或许是好久没有吃这东西了,钱亦绣也觉得美味无比。

吴氏诧异地问,“绣儿咋会做这稀罕蛋糕?”

钱亦绣不要脸皮地说。“绣儿没事就瞎琢磨,就琢磨出来了。”

她看看没有发言的程月问。“娘,好吃吗?”

“嗯,好吃。味道有些像奶油松黄卷儿,就是长得不像。”程月边说,还边用帕子擦着嘴边的蛋糕屑。小娘亲极注重仪表,不像其他人嘴唇弄上渣屑了就用舌头舔。

虽然大家都对从来没听说过的奶油松黄卷儿极感兴趣,但怕程月再犯病,也不敢多问。

钱亦绣也不时伸出小粉舌头舔着嘴唇,大口吃着。

真好吃!

程月皱眉说道,“绣儿,你又不是奔奔和跳跳,咋紧着用舌头舔嘴呢?娘给你做了几条帕子,用帕子擦。”

她这么一说,连钱三贵都红了脸,赶紧掏出帕子擦嘴巴。

晨时三刻,一身新衣的钱三贵怀揣五百五十两银票,几两碎银子,带着小兄妹走出了院门。他们要去县城,送东西的同时去牙行一趟,想买些田地,再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下人。

猴哥被两块蛋糕收买了,很乖地没有撵路,跟大山一起在家里看家。

小兄妹又跟程月说,“娘莫担心,我们跟爷一起去,下晌就回来。”

在程月心目中,钱三贵是这个家最厉害的人。小兄妹跟他在一起,她就放心。嘱咐道,“你们早些回来,娘想你们。”

他们走了,吴氏就必须留在家里,光一个钱满霞陪程月大家都不放心。今天要带六小坛子醪糟,三盒草编食盒的蛋糕,所以吴氏得把他们送到村北头的牛车上。

钱老太知道儿子今天要揣着银子去买田,就没有去他们家,而是一大早就在钱家大院门口守着。大房一家人都挺纳闷,问她她也不说。

她见三儿子一家路过这里,赶紧跑过去上下看看儿子,紧张得不行。还悄声问,“就你们三个不怕人抢了?用不用让你哥哥侄子跟着去?”

钱三贵笑着摇摇头说,“无事,娘别担心。”

钱亦锦笑着低声说,“本来无事,人家一看太奶的神色就有事了。”

老太太赶紧说,“哦,是太奶的不是。那你们快走吧,太奶马上回家。”

钱三贵又让钱亦绣把特地给她带的几个蛋糕递给她。

她从钱亦绣手里拿过蛋糕,却看着儿子和重孙子笑说,“老太婆没白疼你们,有稀罕吃食了还想着我。”

今天逢集,坐车的人比较多。村民们看到钱三贵三人都满脸堆笑地打着招呼,“钱三哥,带这么多东西去县城卖?”

“不是,”钱亦锦抢着回答,“我们要去保和堂,张家老太太喜欢吃我娘做的醪糟,我们送几坛过去。”

该显摆的时候必须显摆。

钱三贵笑着拍拍孙子的头。别看他表面轻松,实际上手心都紧张得出了汗。

到了县城,祖孙三人叫了辆驴车,把东西搬上去走了。

赶车的伍大爷同还没下车的人啧啧说道,“有钱了就是不一样,进了县城还舍得坐驴车。”

祖孙三人先去了同安街的雾溪茶坊。

茶坊是三层楼带个后院,青墙黛瓦,朱色雕花门窗,八扇门面。外面跟许多铺子一样,但面里的布置却别具一格,雅致中透着大气和奢华,就是在整个溪山县也算得上最顶级的铺面之一。

雾溪茶坊跟许多茶坊不太一样,它是集制茶、茶铺、茶肆于一体。一楼主要卖茶叶,二楼是开间茶楼,还请了说书人,三楼是雅致的包间。

因为有一位制茶高手黄师傅,雾溪茶坊只收没经过处理的新鲜茶叶,自己炒制成成品茶。品牌茶叶雾溪峰尖在京城也是抢手货,甚至连皇上、太后都喜欢喝。(未完待续。)

ps:谢谢伊朲紅妝、卓梦、阿曼达米斯鼠、宛宛11、kamus^_^~、西南来客的月票,感谢!谢谢领取清泉大神之光的亲们,感谢!清泉会更加用心把文写好,让亲喜欢。

第一百零六章 买田

为了偷师学艺,钱亦绣是鬼魂的时候来过多次雾溪茶坊,这里的一桌一椅都是那么熟悉。

几人进了茶坊,正看见崔掌柜在跟小二交待着什么。

崔掌柜看到钱亦绣小兄妹,立即笑着迎上来道,“怎么,除了那盆君子兰,还有好花给我们?”

钱亦绣笑道,“以后有了好花再来给崔掌柜,今天倒不是送花来的。”接着,介绍了自己的爷爷。

因为自家少爷去过他家作客,而且少爷也让自己关照一些钱家。崔掌柜自是高看他们一眼,赶紧把他们请进客房喝茶叙话。

钱亦锦表明三人的来意,又表达了对梁公子的感激之情。不仅送了梁公子两坛醪糟一食盒蛋糕,还送了崔掌柜一份。

崔掌柜笑着道谢。又说自家少爷现在在省城,几天后就回京。他明天就会去省城送少爷,一定会把他们的东西和心意带去。

钱亦绣看出崔掌柜口是心非,心里肯定在为难,这乡下粗鄙的东西,到底带还是不带。

便把坛子盖打开说,“我奶做的醪糟最好吃了,我姑婆说比醉仙居里的醪糟还香醇。”

崔掌柜果然心里在为难,自家少爷在锦衣玉食中长大,还能瞧上这两样乡下的东西?

小姑娘把盖子一揭开,飘出来的味道果真香甜醇美。

钱亦锦又把食盒打开,里面码着十几个整整齐齐的点心,色泽淡黄,松松软软,散发着一股股特殊的奶香味,这味道他还从来没闻过。

他笑道。“哟,这两样的味道真不错,我定会把你们的这番心意带给我家少爷。”又说,“还要谢谢你们,竟然给我也带了一份来。”

钱三贵几人还要去保和堂,说了一阵话后就告辞,崔掌柜还送了他们一斤茶叶。

出门前。钱亦绣问。“崔掌柜,这里那家牙行好些?我家想买些田地。”

崔掌柜是个热心人,看到这一残两小。想着牙行的人大多狡诈,两个孩子虽然早慧,但毕竟年幼,怕被人哄骗。便说。“我认识一个牙人,这就陪你们走一趟。”

钱三贵三人自是感激不尽。本来他们想求张老爷派个下人帮着掌眼。现在有阅人无数的崔掌柜帮忙,更好了。

崔掌柜有马车,坐着车去了离这里两条街的保和堂。张仲昆和张央都在,把吃食送给他们。钱亦绣还说,“若是老太太喜欢吃,下次我们再多蒸些。”

之后钱三贵祖孙同崔掌柜一起。坐着马车去了一家牙行。

牙行在城西,离他们进县城的西城门不远。

崔掌柜叫那个牙人王大哥。牙人听了他们买田的条件。说道,“我这里有八十亩的水田,七两八钱银子一亩,价钱不算贵。现在水稻快熟了,等水稻一收,就把田地交给你们。位置在蒙溪村外,离你们花溪村不近,也不算太远。你们都知道,溪蒙村的大多村民主要种茶,不然这田早就被人买走了。”

钱三贵一听就动了心,说道,“能不能只买五十亩?八十亩太多了,我们没带那么多钱。”

王牙人摇头道,“卖田的人就是想一起卖才出了这么低的价,若是零卖,这个价可是买不到。”

若是田地不错,钱亦绣倒是想都买下来。虽然一次性花的银子比较多,以后再挣就是了。

钱亦锦也觉得不错,位置好,离自家不远不近,既好照看,又不显眼。便说道,“爷,咱们去看看,若田不错的话,就买下来吧。”

钱三贵见孙子孙女都同意买,就说要看看田再说。

县城离蒙溪村不远,坐马车小半个时辰就到了。田地一边挨着蒙溪村,一边挨着洪河,地里稻子的长势喜人,一看土质就不错。

卖田的方地主也来了,他是因为要买茶山种茶,所以才想卖些田套现。因为他们要等到一个月后收了稻子才能交田,所以又降了十两,再加上去县衙办红契一两,一共需要六百一十五两银子。钱三贵没带这么多银子,崔掌柜表示他可以帮着垫上。

几人又回了县城牙行,请崔掌柜作中人,签了契书,付了银子。因为下晌还要去县衙办契,王牙人又认识崔掌柜,就请他们一起在牙行吃饭。牙人婆娘炒了几个家常小菜,还沽了一斤酒。

桌子摆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王牙人、崔掌柜、钱三贵和方地主几人坐在桌上喝酒,钱亦锦钱亦绣小兄妹在旁边的一个小几上吃饭。

钱三贵便又说了想买一房下人的打算。

王牙人说,“好说,我家隔壁就是买卖人口的,吃了饭就领你们去看看。”

几人正吃得高兴,就从隔壁院子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及喊打喊杀的声音。

王牙人摇头说道,“都是牙人,我做这个买卖还能凭着良心做,可他们…哎,这动静时不时就会闹出来。”

崔掌柜叹道,“凡是买卖人口的,心不硬,不狠,不黑,也做不了。”

他们吃了一会儿,听到那边哭喊声和喊打喊杀的声音更大了,好像还有人撞墙自尽。

这要闹出人命了,王牙人也有些不淡定了,便起身去门口看热闹,崔掌柜也跟着去了。见状,好奇心极大的钱亦绣也跟着去了,钱亦锦和方地主也都来到院门口。钱三贵累了半天,已经没多少力气,再加上腿不好,便坐在桌前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