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钱香让人送了信来,说今天上午会让李占秋来接钱满蝶去县城玩几天,钱满霞和钱晓雨便没有去大房。

大概巳时末,万大中父子来了。

钱亦绣惊得眼睛都大了。万大中来不让人吃惊,让人吃惊的是他的打扮。

平时穿短襟的万大中竟然穿了一套湖蓝色圆领箭袖长袍,头发用一根玉簪束在头顶,显得更是清秀挺拨,仪表堂堂。手上的礼物也不是平时的猎物,而是一篮子葡萄。

一看这副打扮,就是来拜见未来岳父岳母的。

这身板长相,就像前世从梯形台上走下来的男模。绣儿阿姨坏坏地想,不知道他衣裳里藏着几块腹肌。小姑姑能找到这样有品有貌还能干的丈夫,自己也该祝福他们了。

钱满霞和钱亦绣赶紧站起身招呼万二牛,之后钱亦绣又对万大中笑道,“万大叔今天可真俊。”

万大中的黑脸蒙上了一层红晕,呵呵笑道,“看绣儿说的,万大叔都不好意思了。”

把父子两人请进屋,钱满霞红着脸给他们倒了茶就退出去了,钱亦绣很没自觉性地赖在屋里不走。对吴氏让她出去的暗示,她装作没看出来。

四个人一番客气后,万二牛表达了想请媒人来钱家为自己儿子说媒的事。

万大中还怕钱家不同意,又红着脸站起身向钱三贵和吴氏作了保证。说自己若是有幸娶到霞姑,定当珍惜,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让她成为最幸福的女人。

万二牛也表示,娶了儿媳后,就不让儿子再出去打猎了,自己也会把家中一切财权交给儿媳妇打理…

父子俩的表态让钱三贵和吴氏非常高兴。钱三贵笑道,“万二哥客气了,儿媳妇娶回去就是要孝敬公婆,服侍丈夫的。能找到大中这样的女婿,是霞姑的幸运,也是我们钱家的幸运。”

四个人说好明天就请媒人来说媒,等霞姑两年后及茾就成亲。(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锦绣行

中午,留万大中父子在家吃了晌饭,吴氏高兴,带着钱晓雨弄了几个好菜。

钱三贵觉得那坛金乌龙蛇骨泡酒应该泡熟了,便让人拿了出来。笑道,“今天给万二哥和大中喝样稀罕酒。”又把这金乌龙蛇的的曲故说了。

万家父子听了极高兴,都说没听说过还有那种奇怪的蛇,今天是有口福了。

钱三贵笑道,“若是以后你们想喝了,随时上门来喝。”

钱满霞听了耳报神钱亦绣的话后,羞得没好意思出门,连饭都是躲在自己小屋里吃的。

第二天,钱家三房隆重地接待了前来说媒的王媒婆,不仅答应了亲事,还给她封了装有两百文大钱的红包。

女方一般不给谢媒钱,偶尔有人家给也不会给的这么丰厚。王媒婆捏捏红包高兴坏了,回去的路上,一路走一路眉开眼笑地跟村里人家说了万钱两家结了儿女亲家。

晚上,钱三贵让人去大院把钱老头和钱老太接来吃饭。由于蝶姑的情况,没好请钱大贵两口子。老两口也喜欢万大中,早盼着他上门求亲了。听说这个喜讯后,也是极高兴。

想到蝶姑和其他几个孙女,钱老头又叹了一口气道,“我先还跟老太婆说,我们老两口也没干啥缺德事啊,咋个个孙女嫁的人都不如意。这回好了,霞姑终于能嫁一个让人满意的夫婿了。”

钱三贵说道,“家里会越来越好,咱们强了,几个侄女的婆家便也不敢再欺负她们了。至于蝶姑,以后睁大眼睛找,会找到好人家的。不好的人家,宁可待在娘家,也不要嫁过去,反正她以后也有靠。”

钱老太点着头,歪嘴说,“是该这样。以后给蝶姑找人家,你们两口子也帮着相看,不能听那汪氏一个人的。”

万钱两家都中意,又知根知底,也早有准备,半个月就走完了三礼。相合八字还是钱亦锦去大慈寺找小和尚帮忙,请弘圆主持亲自测的,说是“吉配,乃天作之合”。让这桩亲事更是锦上添花。

万家送了一副玉镯作为定亲信物,还说这是万大中母亲活着的时候专门给未来儿媳准备的。这个信物在十里八村都是头一份,吴氏都快乐疯了。不是钱的多少,而是女婿对自家闺女的重视。

钱满霞小姑娘这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姑娘,俨然成了附近几个村的谈资,被众多人羡慕嫉妒恨,说什么酸话的都有。

其中也包括汪氏和唐氏。

汪氏看看闺女钱满蝶,心里难过不已。蝶姑比霞姑高挑手巧,若她跟万大中站在一起,身高更合适,年纪更合适,更加般配。可惜啊,女儿没那般好福气。

唐氏就直接多了,听着妇人们的酸话,也撇嘴说道,“都说霞姑长得好看,白净,才被万大中相中了。那是因为我家朵娘要大几岁,已经嫁人了。当初我家朵娘才十几岁的时候,那小模样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来。霞姑那丫头片子,要腰身没腰身,要屁股没屁股,一看就不好生养。哎哟,万大中亏了…”

一副若是钱满朵还是没嫁人的年青闺女,万大中看上的肯定是钱满朵,而不是钱满霞了。

这话咋就传进了吴氏的耳里,气得吴氏咬牙切齿。跟钱三贵学了这些话,又骂道,“别人嫉妒霞姑也就算了,本不是亲戚,或许闺女跟霞姑岁数差不多,觉得咱们抢了她们的好夫婿。那唐氏这么说算什么?不说朵娘的儿子都快十岁了,哪怕是年纪相当,只要大中长了眼,都不会看上那样好吃懒做的人…”

吴氏气不过,又专门跑去钱家大院,找到钱老头和钱老太告了状。

老两口也生气,自家人在关键时刻不帮自家人撑起,还落井下石说那样的话。两口子相携着去了二房,把钱二贵两口子大骂一顿。躺枪的钱二贵在送走老两口后,骂了唐氏一顿,又给了她两巴掌。

因为遇到霞姑的这件事,去省城的事就耽搁下来。不过,钱三贵还是抽了大半天的时间,带着钱华同崔掌柜更具体地商议了合作事宜,并去县衙上了档。他不太懂生意,但钱华懂,孙女又有交待。

雾溪茶行专门开辟了一个小茶园种植金蛾翼,若是成功,以后再多加种植。凡是雾溪茶行种植并出品的金蛾翼系列茶叶,都会分一层红利给锦绣行。

锦绣行,是钱三贵给自家店铺起的名字。钱华也当仁不让地当上了锦绣行的掌柜,负责具体事宜。

令钱三贵受宠若惊的是,办完事后,竟然同县丞等几个衙门里的官爷喝了茶叙了话。崔掌柜还专门介绍,他是雾溪茶行的合作商,请官爷们多关照。几位官爷当场表态,“好说。”

为了让钱华一心一意打理铺子,钱三贵又说这次去省城把魏氏接回来,让钱晓雷过些日子也去上学,给钱亦锦当小厮。

钱华听了非常高兴,跪下给钱三贵磕了头,晚上又带着钱晓雷来堂屋给主子磕头。

此时钱家人刚吃了饭,正坐在堂屋里闲聊。

钱晓雷来给主子磕了头,表了决心。钱三贵勉励了他几句,钱亦锦又赏了他两支笔一条墨。

等钱华父子满怀感激地走后,程月就对钱三贵说,“公爹,您卖了珠子就给绣儿买个丫头吧,只服侍她一个人。锦娃都有专门的小厮了,绣儿也要有专门的丫头才好。”

钱三贵想着本来就要买几个下人,给孙女单买个丫头又是儿媳妇的一个执念,况且家里的钱财都是这个孙女跟着猴哥找回来的。便毫不犹豫地点说,“好,就给绣儿单买个漂亮能干的丫头。”

程月听了粲然一笑,顿时满屋生辉。她又起身给钱三贵屈膝行了个标准的福礼,轻声说,“谢谢公爹。”

动作如行云流水,声音如百灵般空灵婉转。

钱亦锦笑道,“要给妹妹单买丫头了,我们出去的几天里,娘就不要想我和妹妹想的流泪了。”

程月一本正经地回答,“好,娘不哭。但是,锦娃和绣儿还是要早些回来,不要学江哥哥紧着不着家,记得娘在家里盼你们。

小兄妹又赶紧点头答应。

六月十七日下晌,王良来了,说后天他会去省城一趟,让他们作好准备。

钱三贵答应下来,又留他在家吃晚饭,让吴氏赶紧去弄几个好菜。两人正说笑着,万大中来了。

古代订亲的男女不见面,但这些都是城里人家或是自喻诗礼之家才讲究的,乡下人家不讲究。万大中该来照样来,只不过钱满霞会回避。

他听说钱家祖孙三人要去省城视察钱家开的老兄弟点心铺子及给霞姑置办嫁妆,也表示想跟他们一起去省城,因为他想去省城买些好东西置聘礼。

钱三贵一听更高兴了,他本来想让钱华去看看铺子的经营情况,顺便再把魏氏接回来。但因为担心路上的安全,只得换成黄铁去。黄铁一走,他又有些担心家里,心里总是不踏实。

万大中去就好了,让黄铁留在家里,把钱华带上。

三个男人喝了酒,说好十九日晨时初王良赶马车来接他们。早些走,才能赶在关城门之前到达。

钱亦绣也担心自己几人在路上的安全,以及小娘亲的安全。决定带奔奔去省城,让猴哥和大山跳跳在自己回来之前不要出门,把家看好。

又说自己这回去省城就是卖珠子给它们买银项圈的,还煞有介事地拿软尺给猴哥和大山母子量了尺寸。钱亦绣觉得珠子能卖不少钱,也该给任劳任怨的大山打一个银项圈,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不是。

猴哥听说主人去买银项圈,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大山也高兴,主人还是没有忘了自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动物之家表示这段时间就不出去玩了。奔奔听说要带自己出去玩,更是高兴的直用脑袋拱小主人。

第二天,钱大贵去了大房,想问问钱老头有什么给四房带的。钱亦绣也跟着去了。

出门前,她把上年那套豆绿色绸子衣裙拿出来穿上。这套衣裳是上年她最好的衣裳,虽然裉色了还是不舍得扔掉。上衣和裙子都接了一圈杏色绸缎,晓雨还在上面绣了一圈小草,小草中间点缀着几朵小花。真是又好看,又雅致。

经过巧手姐姐的拾掇,别人不知的还以为就是这个样式。

钱满蝶在钱香家住了半个多月还没回来,或许汪氏考虑到钱满霞定亲的事,不想让她回来受刺激。

钱亦多见钱亦绣来了,高兴地拉着自己的衣襟说,“绣儿姐姐快看多多的衣裳,这是姑姑给我绣的小鸟。”

多多今天穿了一套桃色细布衣裙,这料子还是吴氏上年给汪氏的。钱满蝶在前衣襟上绣了一枝梨花,枝上还站了一只翠色小鸟。

穿了新衣的多多本来想去三房显摆一下,结果绣儿姐姐主动上门了。

钱亦绣欣赏了小萝莉的衣裳,真诚地说,“嗯,好看。”

若钱亦绣属于花溪村的第一美萝莉,那么钱亦多就当仁不让地属于第二美萝莉。

现在大房的日子好过了,汪氏和许氏没让多多做一点事,也不许她在大太阳底下晒。所以多多不仅继承了钱家的好五官,皮肤也是白晰细嫩。

两个小萝莉坐在老槐树下乘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现在多多已经不像上年那样幼稚想玩过家家了,她在诉说奶奶让她学针线活的苦恼。

她伸出小胖指头给钱亦绣看,上面有许多被针扎的红点点。她嘟着小嘴说,“多多不想学针线,要扎手。可要是我不好好学,奶奶就要拿鸡毛掸子打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汪氏好性的性格一辈子也是改不了的,刚刚六岁的孩子,干嘛要求那么高。

钱亦绣只得劝道,“你奶想让多多成为善绣工的好姑娘,她也是为你好。”

钱老头早就听说儿子要去省城看铺子和给霞姑置办嫁妆,已经准备了一些东西给四儿子带去,大房也准备了一些东西。还先给钱满河打了招呼,钱满河也说要带东西给四叔。

钱老头就让钱亦绣带着多多去二房把钱二贵叫来吃晌饭,顺便把给四房的东西拿来。

听说绣儿姐姐要去省城玩,钱亦多顿时眼泪就出来了。钱亦绣劝道,“多多别难过,姐姐给你带好吃的和好玩的回来。”

唐氏正准备做晌饭,听小姐妹说钱老头请钱二贵去吃饭,饭也不做了,厚着脸皮跟钱二贵一起来了大院。

几家人给四房准备的都是些山货,还有点新鲜瓜果。

吃饭的时候,钱三贵又把自己和钱华精力有限,想再选个大掌柜管理“老兄弟”点心铺的想法说了。他心里一直觉得钱四贵是最好的人选,年青,又有经验。但他不好直说,便让大家看看谁合适。

钱大贵、钱二贵一听,肯定都想让自家的儿子当啊,但也不意思说出来。

唐氏第一个发言了,“这还有啥好想的啊,满河又机灵又勤快,谁都说他是当掌柜的料。”

汪氏冷哼道,“你家满河现在就是掌柜,三叔说的是总管省城、县城、镇上三个地方的大掌柜。”

唐氏又道,“那也是我家满河最适合了。”

汪氏气得直翻白眼,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儿子最合适。

大家长钱老头犹豫着说话了,“我觉得老四最适合当这个大掌柜,”他看了大儿子一眼,又说,“老四比老大、老二年青,比满川、满河有经商经验,最关键是在省城。将来他在省城把铺子发展好了,满川、满河就都到省城去,咱们老钱家的后人就都成省城人了。”

三儿子的这个决定早几天就跟他说了。从他本意来说想让大房的人当,但又觉得钱大贵太老实木纳,钱满川太年青没经验,还是钱四贵当最适合。做了好久的思想斗争,还是公正压下了私心,提了最适合的四儿子。

钱四贵是老小,股份又同他们一样多。让他当大掌柜,不说汪氏和唐氏不愿意,连钱大贵和钱二贵都有些不痛快。但钱老头的最后一句,又让他们动心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省城

钱老头的最后一句话让大房、二房都动了心。在乡下,再是掌柜又怎么样,哪里赶得上当省城人更好呢?便都点头同意。

钱三贵笑道,“爹说的是,将来咱们的后人不仅要成为省城人,还要争取去京城发展,看看天子脚下是什么样。”

这话更让大家向往起来,纷纷说着对未向的憧憬。

钱老头一拍大腿,说,“既然要向省城发展,不如就把‘老兄弟’的总铺子开在省城。那里交通便利,人多购买力强,更容易赚钱。满川、满河也能早些去省城,帮着老四一起干。”

钱三贵一想是这个道理啊,自己咋就没想到呢?他也兴奋起来,让钱亦绣去把钱华叫来,再把帐本也拿来。

钱华过来给他们报了帐,帐面上还有一百八十两银子。钱老头就让钱三贵这次带一百五十两银子交给钱四贵,让他在省城慢慢打开局面,以后晚辈们都去省城过活。

“…以后铺子就叫‘老兄弟点心斋’,也好听些。”钱老头丢了颗花生米在嘴里,得意地说道。

众人又是一阵附合。

汪氏笑道,“照理,这时候没有我开口的份,但我还是想说几句。”

钱老头比较给大儿媳妇面子,道,“大儿媳有话就说。”

汪氏道,“我并不是不相信四叔。但是,他离我们这么远,这么多银子给他花…亲兄弟,还要明算帐不是?”

唐氏就直白多了,“这多钱给四叔,他就是贪墨几个我们也不知道啊…”

钱二贵气得骂道,“不会说话就闭上你的嗅嘴。”

钱老太气得啐了她一口,将就手里的筷子丢向了她。可惜力道太小,筷子落在了桌上。

唐氏赶紧笑道,“娘别生气,我就是嘴笨。意思跟大嫂是一样的,咋一说出来就不中听了。”

这话又把汪氏得罪了,汪氏狠狠瞪了她一眼。

钱三贵道,“大嫂说的也是实情。咱们虽然都信得过四弟,但亲兄弟明算帐。要想生意做得长久,就要先把规则订好。这么办吧,咱们再找个信得过的帐房,把帐明明白白记下来,以便于我们随时查帐。”

钱老头点头说道,“好,是该这样。”想了想又道,“我倒是有个好人选,就是里勤小子,他上了三年私塾,人也机灵,大家都知根知底。若是他愿意,就跟钱华学学记帐,再送去省城。”

汪里勤十六岁,是汪氏的远房堂侄,汪氏当然愿意了。众人也都说好。

这时候没有钱亦绣的发言权,作为旁听者,她见识了几个掌权者的一番商讨,钱氏家族企业就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晚上,程月睡觉时把钱亦绣搂得紧紧的,反复说着“一定要快些回来,娘在家盼得辛苦”之类的话。

天气热,被小娘亲搂着不太舒服,但能理解她的心情,钱亦绣也就由她搂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家人就起床了。

到省城人生地不熟,钱亦绣可不敢把自己往惊为天人上打扮,在县城被戏班抢的戏码到现在都让她心有余悸。

她带了两套旧衣裳,一套昨天穿的,一套今年春天做的细布衣裙。身上穿着上年做的那套桃色细布衣裙,已经短了一大截,钱晓雨把上衣和裙子接了一圈月白色的细布,还在细布上绣了一圈缠枝桃花。脚下穿的是她自己发明的草底布艺凉鞋。

钱亦锦则穿了一套靓蓝色细布短褂短裤。

钱亦绣看了他的穿着极羡慕,这个时代男孩能穿短裤,女孩却不能穿短裙,连短袖衣裳都不能穿。

这点还是前世好,男人穿短裤出门就是不绅士,可女人穿露脐装、******就是性感。

吃完饭,钱华和黄铁把要带去的东西都拿到大门口放着。

小娘亲则牵着两个孩子不停地嘱咐,一见王良赶的马车来了,眼泪就不由地滚落下来。钱亦绣和钱亦锦一人搂一只胳膊劝了几句,便放开手跟着爷爷上了车。

王良之前没见过程月,今天瞄了一眼,也是惊为天人。原来他听说钱家三房的儿媳妇貌比天仙,还以为夸大其辞。觉得乡下人没见过世面,看见白净好看些的妇人就以为是天仙。今天他虽然没敢仔细瞧,哪怕只瞄了一眼,也不得不承认,就是宋府里的所有女眷,也没有一个人能赶得上程氏的容貌。

钱三贵带着孙儿孙女及跳跳坐在车厢里,王良和钱华坐在外面。

因为这辆车会经常从乡里拉物品,所以很大。即使后面放了王管事家带的东西和钱家带的东西,剩下的空间也比较大。王良有心,知道钱三贵身体不好,还把他的专座弄得舒服些,可以斜倚着歇息。

钱三贵领了他的情,说道,“谢谢王大爷了。”

王良笑道,“钱三叔是长辈,无须客气。”

马车到了大榕村村口便停下来,万大中正站在那里等着。万大中上了车,也没有进车厢,而是跟王良和钱华挤着坐在外面。

坐马车是无聊和受罪的。虽然把车厢两边的小窗帘和前面的门帘都打开,车厢里依然闷热,而且颠簸不已。两兄妹开始还饶有兴致,等马车过了溪山县城以后便晕晕欲睡起来,钱三贵早就倚在椅背上睡着了,连精神头十足的跳跳也打起磕睡来。

车外面的几个男人倒是谈笑风生。

晌午,到了邻县温华县。进城门之前,王良说得让马歇歇,再喂些好伺料。出门在外,马远比人更金贵。

他们找了一家小酒楼,小二跟王良很熟,热情打过招呼便把马牵去了后院喂草料。

酒溇叫广兴酒肆,不大,来往的大都是行商之人。

钱华把钱三贵扶下马车,万大中则紧紧牵着钱亦锦的手,还让钱亦锦把妹妹拉紧些,这里的拍花子多。钱亦锦一听就紧张起来,把妹妹的手拉得紧紧的。

几人一狗进了酒肆,围着一张桌子坐下,王良就要了几个菜,一斤酒。

钱亦锦又让小二单给跳跳拿了一个碗。

虽然只是几个家常小菜,钱亦锦小兄妹也吃的格外香。大概是想让马匹多歇歇,男人们慢慢喝着酒,一顿饭竟是吃了一个多时辰。中途,万大中又要了几个菜。吃完饭,王良和钱华抢着付帐,但都没抢过万大中。

下晌,马车继续行进。为了赶时间,马车没有停下来吃晚饭,众人就吃了些钱家带的点心。

大乾朝奉行的是戌时五刻关城,也就是前世的晚上八点零八分关城门。

戌时初,马车终于过了护城河,进了省城西州府。此时正是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店铺还没关,楼外高挂灯笼,楼内透着烛光,好一派繁华景像。

大乾只在重要时刻才实行宵禁,所以晚上还是比较热闹繁荣的,尤其以省城为最。

钱亦绣又是感慨颇多,真是物是人非,一年前来这里的时候还是鬼,现在就是人了。

钱三贵的眼圈都红了,这个地方多少个夜晚梦牵魂绕,以为这辈子再也来不了了,却没想到他还是来了。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是他此时的身家却是十几年前跑镖时想都不敢想的。

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攒个五百两银子的身家,让父母妻儿永远衣食无忧。他的愿望自己拼了命都没有实现,却是靠着孙女的运气实现了。

王良曾经去过钱四贵的家,直接把他们拉去了一条靠城边的小街道。这里道路狭窄,房屋低矮,一看就是穷人住的地方。

钱四贵家住的是个一进小院子,正面、左面各四间房。正房是人住的,左面厢房一间是做点心的烘房,一间是仓库,一间是厨房,最低矮的那间是茅房。

右面是一堵围墙,跟另一个院子共用。围墙下是一个鸡圈,里面养了几只鸡。

院子里还有一棵参天大树,比他家房子还高。

就是这个院子,也是钱四贵家每月一两银子租的。

钱四贵已经知道他们要来,房间都准备好了。只是没想到万大中也来了,又重新调整住的地方。还客气道,“我家里窄,大中将就点。”

万大中也没有不麻烦别人的自觉性,笑道,“四叔客气了,我是粗人,地上铺层草就能睡。”

共四间房子,三间卧房一间堂屋。钱四贵和钱三贵一间,王氏带着钱满亭、钱亦绣一间,钱华、魏氏一间,万大中带着钱亦锦、钱满坡睡堂屋的地铺。

在省城当穷人,还不如在乡下,至少住的宽敞。夜里,钱亦绣热得睡不着,空间本来就狭小,还挂了纱帐,更是闷不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