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叔又为钱亦绣拉起了好人票,说这是钱亦绣冒了多大的风险,说了多少好话,才请动***着办的。这个情,可是欠大了。

崔氏点头道,“娘知道,谢谢钱姑娘了,这个情娘一辈子记着。哎,娘原来糊涂,若不是娘胡乱说嘴,兴许你们今年就能成亲了。”

梁锦昭还没有把皇上会赐婚的消息跟崔氏说。他觉得,先让老娘知道绣儿的好,再说做她媳妇的话。

崔氏当然不知道儿子的心思。她现在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罪臣之女,虽是出嫁了的女儿,但这顶黑帽子,太难看了。

她原来最引以为敖的崔家嫡长女身份,现在却是外人的笑话,自家人的耻辱。

从她的娘家被抓起来那日起,就病了数日,也再没有出过府。一个是心痛爹娘、兄弟,以及侄儿侄女,一个是觉得自己的脸面已经被踩到尘埃里去了。虽然没有人跟她说,但她也知道,像她这种身份的女人,或许已经有不少被婆家休离的了。即使有些人没有被休离,但也被家人嫌弃了。

病好后,虽然她每天还是会去长辈那里请安,会主持中馈,但只有她才知道自己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走出这个院门的。她觉得,若这个时候不坚持住,那以后她就彻底被打跨了。为了她的儿女,也为了她以后更长的路,她不能跨掉。

梁锦昭又劝道,“娘,你已经出嫁二十几年了,你娘家犯的事,跟你无关。虽然你的娘家是罪臣,但你是梁家妇,梁家满门忠良…”

梁锦昭的话还没说完,梁锦玉就进来了,笑着接嘴道,“娘的大儿子还有从龙之功,被当今赏识。所以,娘啊,你干嘛总想着外祖家啊?你应该多想想婆家的。”说完,就不停地摇着崔氏的袖子撒娇。

崔氏的脸上溢出了笑容。如今,她也只有看见这两个儿女,还有…丈夫,她才会觉得她的生活里还有阳光。

她,还算是幸运的。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公婆没有嫌弃她,丈夫没有离开她,儿女还如此孝顺关心她…

四月九日下晌,钱亦绣便接到下人来报,三贵爷爷和小娘亲等人已经到南县码头了。因为有孕妇,有老人,有孩子,所以马车跑得慢,他们会在晚上进京。

钱亦绣一听激动得不得了,赶紧遣人去通知潘姥爷和小姑姑。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今天加一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及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钱亦绣几人等得心焦的时候,终于听到外面婆子的声音,“大姑娘,姑奶奶,大爷让人传话进来,老爷、夫人、大奶奶他们进城了。”

众人才算放下了心。若是再晚,城门就要关了,他们只得住在城外,明日才能进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钱亦绣和钱满霞、动物之家都来到正院垂花门外等着。又过了大概一刻多钟,便看到几顶小轿和一群人走了过来。

钱亦绣和钱满霞激动迎过去,除了钱三贵、吴氏、钱老头、钱老太,还有潘月母子几人、钱亦善,令人意外的是钱四贵一家也来了。

钱亦绣想想便了然了,他们定是来京城准备嫁钱满亭的。钱满亭未婚夫霍立行的老爹霍明已经调来京城,任霹雳营冀长。他接了梁锦昭的班,虽然只是正三品,但这个岗位是极重要的。霹雳营相当于前世的导弹部队,掌握最先进的武器,非皇上心腹不能胜任。所以,一家人也都搬来了京城。

钱亦绣赶紧低声吩咐人去把桂香院收拾好,让钱四贵一家住那里。

众人寒暄过后,进了院子。

钱亦绣很想扶着已经出怀的美美小娘亲,可根本捞不到机会。江爹爹和她手拉着手,两人双目含情地低语诉别情,她也不能去讨这个嫌。她就一手搂着钱三贵的胳膊,一手牵着静儿。明儿更高兴,已经被猴哥扛在了肩上,他大喊大叫,兴奋得不得了。

席间,果真听钱四贵在跟钱满江说着给钱满亭送嫁的事。他们已经把嫁妆都运来了,还准备在京城买一处三进宅子,到时在那里嫁女儿。

钱四贵还说,“…这几年我也存了些银子,想再在京城周边买两百亩地,在京里买一个铺子,给亭姑当嫁妆。”

钱满江听了笑道,“四叔运气好,此时正是买田地、铺子的最好时机。这事问问绣儿,她最近也在让下人看田地。”

五皇子一党被抓,所有家产都被查抄。特别是那几大世家,经营了几百年,在朝代更替的时候也发了不少国难财,每家的家底都快赶得上皇宫了。如今的国库是大乾建朝以来最充盈的,许多田地、庄子、铺面都拿出来卖,价格比较便宜。所以钱亦绣也在让人到处打探查看,合适了就多买些。

听了他们的话,钱亦绣笑着点头说,“这事可以叫王寿来问问,我都是让他去办的。”

吃饭的时候,男人们一桌,女人孩子一桌,潘月才抽出空跟钱亦绣多说了几句。她还埋嘟嘴埋怨着钱亦绣,“娘回来这么久,绣儿都没说来跟娘香亲香亲。”

钱亦绣搂着她的胳膊笑道,“一看到娘我就想去亲香亲了,奈何爹爹挡在前面,我插不进去。”

潘月红了脸,嗔了女儿一眼,低声说道,“这么大的人了,还信口胡说。”想到了什么,眼圈便有些红了,说道,“本来我们是赶着初六之前回来的,娘还把你及笄的衣裳都做好了。但路上遇到了一些风波,所以船靠岸了几日,闺女十五岁的生辰都错过了。”

钱亦绣笑道,“我的生日过的也挺热闹,吃了白水蛋,收了不少礼物,太子、姑姑、外公一家,还有些玩得好的客人都来恭贺了。”

及笄礼本来应该在满十五岁当天举行的,但家里亲人都不在,所以钱满江和钱亦绣商量推后几天,他们回来后再办。

饭后,众人在厅屋里叙话,主要商量钱亦绣及笄礼的事情。正宾是最重要的,看请谁合适。

吴氏道,“原来,我一直想着请潘太夫人做正宾,她老人家福气好,长寿,又德才兼备。可是,现在她的娘家出了那件事,也就不好请她了。”

钱亦绣笑道,“我生辰的时候,梁将军说,他的太祖母愿意来给我当正宾。”

钱三贵听了高兴不已,说道,“能请动梁老太君当正宾,那是再好不过。她老人家的贤名远播,又有福气。”

钱满江也点头笑道,“听说,梁老太君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府了,现在竟要来给绣儿当正宾,谢谢她老人家了。”

钱亦绣生辰的那天,不仅朱肃锦、钱满霞一家、潘姥爷一家和潘家的几个晚辈来了,梁锦昭和梁锦玉、宋怀瑾夫妇、付明兰姐妹、黄灵儿兄妹也来了。

那么多客人弄得钱亦绣和钱满江措手不及,赶紧又去酒楼订了一桌席来。

一下来了这么多外男,也不好不讲究了。男人都在外院吃的饭,女人都去香雪院吃的饭。梁锦昭让梁锦玉带话给钱亦绣,说她及笄的时候,梁老太君愿意给去她当正宾。

梁锦玉还想给钱亦绣当赞者,付明兰和黄灵儿不愿意了,说好事怎么能都让梁家得了去,最后商量付明兰当有司,黄灵儿当赞者。

钱满霞啧啧笑道,“德高望重的梁老太君给你当正宾,太子妃太子良娣给你当有司和赞者,绣儿的福气可是满满的了。”

最后,众人商量十二日是良辰吉日,就在这一天举行及笄礼。

第二天,潘姥爷等不及,也不想端着长辈架子等闺女上门看望他,等闺女上门,还不知道要几天后,所以一大早便亲自来惜月阁看闺女。

依然如之前一样,潘月的神情冷清,多是钱亦绣和明儿、静儿缠着潘姥爷说笑。一边跟外孙说笑,一边能看着女儿,潘姥爷自是心满意足。

在钱家吃了晌饭,潘姥爷还想赖着不走,结果慈宁宫的内侍来接潘月了,也只得自己回家。

太皇太后苍老多了,头发斑白,行动已远不如上年见到时的利落,在人的搀扶下才能勉强走几步。儿子的死,对她的打击太大。主要是五孙子一家面临的悲惨,她心里是难过不已。老太太慈悲,也聪明地从不干涉朝政。但遇到儿子或是孙子有难的时候,她都会伸手保全孩子。当初宁王被撵出京城的时候,也是她出面把那两个大些的姑娘保下来的。

太皇太后拉着潘月的手就落泪了,说道,“你又怀上了,真好。没想到,你才是最有福气的人。看来,生在皇家,不是什么好事。流落到民间,兴许坏事还能变成好事。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钱亦绣听她拉拉杂杂说了一些,好像五皇子夫妇还活着,但他们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病死了三个。太皇太后不忍,跟乾武帝求过情,乾武帝当面答应得好,之后该怎样还怎样。她知道了,乾武帝是不会轻意放过老五一家的了。他是要让老五看到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后,然后再让他死…

还说,钱亦绣给她带的双头金乌蛇,那天一到便让人炖了汤羹。或许正是因为吃了那个稀罕物,她才能撑过来。

钱亦绣也听潘姥爷和梁大叔说过,他们两家的双头金乌蛇也是当晚炖了吃的。若是等到第二天,知道先帝驾崩了,就不能吃浑了,那好东西岂不可惜了。

潘月和钱亦绣自是宽慰着她老人家,又捡着好听的话说了一些。

正说着,朱肃锦来了。如今,他哪怕功课再忙,都会隔一天来慈宁宫请个安,陪太皇太后说说话。他是自己来敬孝,也是代父亲来敬孝。

因为太皇太后经常唠叨五皇子的事情,乾武帝不耐听,便来得少些。三五天才来一次,来了说不了几句话就说忙,要赶紧回去处理朝政。

一个多时辰后,太皇太后便有些精力不济,几人才起身告辞。走的时候,老太太还拉着潘月的手,让她领着儿女无事多进宫陪陪她。又拉着说太子他是个孝顺孩子,像先皇,经常来她跟前陪她说话。

朱肃锦跟潘月几人一起去了钱家。

钱老太、钱三贵、吴氏见朱肃锦来了,都极高兴,赶紧嘱咐厨房做他爱吃的吃食。

朱肃锦笑道,“我现在特别想念在乡下时吃的韭菜碎肉打卤面。让御膳房做,可他们做出来的就是没有钱夫人做的好吃。”

吴氏听了起身笑道,“殿下等着,我现在就去做。”

不大的功夫,吴氏端了两大碗面条来,小公公小郑子还拿了根银针想试毒,被朱肃锦一瞪,便没敢上前了。

十日、十一日,付明兰和黄灵儿都会来钱家,同钱亦绣一起,跟着嬷杂谈练习及笄的礼仪。

当然,钱亦绣也会投桃报李,说些有关朱肃锦的事情。说他如何聪明,如何能干,如何勤奋,如何孝顺…也是说了他不少糗事,什么嘴馋了,怎么去弄吃食,如何想办法多吃一口之类的。

两个小姑娘听的都是脸蛋红红,不时捂着嘴笑。

钱亦绣有些佩服古代女人,不知她们到底心里是如何想的,但至少表面依然跟以前一样热络。唯一不同的是,黄灵儿对付明兰比之前要恭敬一些,付明兰却是更加敦厚了。

钱满亭也一直跟她们几个在一起。虽然她已经过了及笄,但也跟着她们一板一眼地学着。

一晃便到了十二日。客人们早早就来了,太子、潘家、付家、梁家、大长公府、万家、宋家、霍家都派了当家夫人和小姑娘们来。梁家来的人最多,梁锦昭请了假来,梁老国公、梁老太君、梁大夫人、梁锦玉、梁锦静都来了。

还有就是,霍淑琴也来了,朱肃锦的三个媳妇今天都到齐了。都漂亮的同时,三人各具特色,付明兰端丽,黄灵儿妩媚,霍淑琴英气。

在朱肃锦亲自来给钱亦绣送礼的时候,钱亦绣悄悄冲他说道,“哥哥,看看你的媳妇,当真是各具特色。”

气得朱肃锦抬手想像小时候一样敲她的脑门,想想还是放下了。又悄声对她说,“不用说我,妹妹也好事将近了。今天,会有圣旨来。”

今天的笄礼在湖边的望荷厅举行。厅内有几扇大落地玻璃窗,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来,照得人暖洋洋的,外面的风景也一览无余。一侧是花园,姹紫嫣红,鸟语花香。一侧是湖,岸边绿柳环绕,湖里碧婆荡漾,比碗口还小的莲叶随波浪上下起伏着。

哪怕现在大乾朝有玻璃工场了,但像望荷厅里的这几扇大玻璃,也只有皇宫和不多的几家才能这么土豪。

在众多客人的观礼下,初加,再加。钱亦绣跪坐在厅中央蒲团上,穿着小娘亲给她亲手做的红色绣蝶穿牡丹的锦缎礼服。当梁太君吟颂了祝辞,为她加了钗后,完成了三加,她也隆重地完成了从女孩到少女的身份转换。

潘月没有行过及笄礼,她十五岁的时候,自己懵懂无知,婆家人也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年龄。但她此时看到美丽的女儿行了笄礼,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祝福,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觉得,女儿有这么隆重的笄礼,也弥补自己的遗憾了。

潘驸马心里也酸涩不已,女儿没有行过笄礼,这是她,也是自己今生的遗憾。

刚刚礼成,下人就匆匆来禀,“宫里的公公传圣旨来了,还有太皇太后的贺礼,皇太后的贺礼。”

众人听了,急急去了外院。香案摆上,众人跪下,内侍次依念了几道圣旨。

钱三贵由乡恩伯进封为乡恩侯,承袭三代。钱老太、吴氏也相应进封为侯夫人,钱满江为乡恩侯世子。

钱亦绣“贤良淑德”,被封为县主。又给梁锦昭和钱亦绣赐了婚。

并赐给钱家一千亩地,二百两金,一千两银,十盒东珠。

同时,为祝贺钱亦绣及笄,太皇太后、皇太后分别赐了玉钗和玉如意。

众人起身后,钱满江赶紧从怀里取出几个荷包,分别送给了传旨的内侍。

内侍又对梁老国公和梁锦道笑道,“梁老公爷,梁将军,还有你们的喜事,赶紧回府领旨吧。”

梁老国公一听,哈哈大笑道,“谢谢公公提醒,公公,请。”

然后,赶紧携梁家人回府接旨了。

梁锦昭走之前,在人群里找到那一抹美丽的倩影,冲她笑笑。她,终于是自己的未婚小妻子了。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怨

这次钱家的喜事不只成双,那是好多件。剩下的客人都笑着恭贺了钱侯爷、侯夫人、世子爷、锦绣县主。

钱家,也正式晋升为京城新贵。即使依旧带了个“乡”字,却不是谁都能随便嘲笑的人家了。

钱家人早就知道会给钱三贵进升乡恩侯,但没想到,居然还能承袭三代。这个爵位,能够传到明儿这一代。

而且,也没想到能给钱亦绣赐封县主。县主,那是郡王的女儿才能受的封号,就是公主的女儿,也要破例才能封赏。

那些田地、钱财,虽然在钱家眼里不算多,但也皇上对钱家的恩宠啊。

除了知情人,所有的人都以为皇上是在感谢钱家对太子殿下的养育之情。觉得给钱三贵一个侯爷的头衔已经够意思了,怎么还会给钱家孙女县主的头衔呢?有些过了。但是,也只是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钱三贵自从接了旨纸,一直有些蒙,眼圈一直都是红着的,嘴里不停念叨着,“皇恩浩荡,皇恩浩荡…”

他激动啊,没想到一个泥腿子,还能当侯爷,还能够传给儿子、孙子,孙女也成了县主。

钱老头的眼圈也一直是红的,他倒不是激动的,他是失望的。他想不通,在乡下时,他没有亏待锦娃呀,怎么会连孙女孙子都有搞头,唯独没有他呢?

吃席的时候,老头喝闷酒多喝了几杯,又看到客人们都在向钱三贵、钱满江敬酒,实在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还边大着嗓门冲朱肃锦说,“锦娃,太子,你小时候太爷对你可是好了,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攒了大钱儿给你买鸡蛋吃…”

钱满江吓坏了,他赶紧跑过去把老爷子安抚住,又笑着跟客人们解释说,“我爷是激动的,家里有这么大的荣耀,他老人家高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钱四贵也来帮忙,两人连扶带拽地把老头弄走了。

朱肃锦有些红了脸,他也不是针对钱老头,实在是不好给老头封号。他和皇上感谢钱老太多年对他的疼爱,才给老太太封了侯夫人。就是他们不给,钱三贵也可以给老娘请封诰命。可是钱老头,他是钱三贵的父亲,若要封,至少要跟钱三贵一样高。跟钱三贵一样,别说皇上不愿意,连朱肃锦都不愿意。不好给,也就只有不给了。

钱满江把老头送回了院子,钱老太正在高高兴兴地抚摸着侯夫人的凤冠霞披。老太太因为身子不好,接完旨就回来了,没有陪着女客吃饭。

老头一看凤冠霞披,更酸了,竖着眼骂起来了老太太,“瞧你那样,嘴都歪了,还能当侯夫人。可是我,辛辛苦苦一辈子,儿子孙子,婆娘儿媳妇孙女,这些人都有封号了,唯独老子还是白身…”

钱满江打断了他的话,气道,“爷爷,你老人家不怕掉脑袋,还要为孙辈们想想。皇上做事,岂能是你挑理的?还有,以后要时刻记着,太子的太爷爷是皇上的祖父,不是你!”

当今可不比先皇,若是大臣说的有理,就是当面骂先皇,他都不会去计较,可当今的脾气就要大多了。钱满江实在怕老爷子惹祸。

老太太如今也不怕他了,反唇相讥道,“你个死老头子,黄汤灌多又开始八说胡道了。我歪嘴咋了?我歪嘴咋了?我歪嘴了,还是侯夫人。气死你个老邦子!”

老爷子不敢跟孙子顶嘴,又跟老太太吵道,“屁的侯夫人,还不是皇上偏心眼儿,才让你个老太婆强压了我一头。信不信,老子明儿就去讨个小妾,气死你个歪嘴老太婆!”

钱满江气极,粗着嗓门吼道,“爷还在混说,这话若是被有心人听到上告朝庭,咱们一家都会被收进大牢。我看,把留爷在侯府,实在是害了你。”又对钱四贵说,“四叔,你回冀安的时候把爷带着,送他回花溪村的大伯家。”

老头吓得赶紧捂上了嘴,忙道,“爷不傻,爷不会拿到外面说。”

“在家里也不能说,若咱们家有被政敌买通的下人,照样能把这些话说出去。”钱满江说道。

说完,钱满江就去陪客,让钱四贵把老头看住。送走客人后,钱满江又过来给老爷子做工作,连吓带举例说明,直到老头吓得双腿发抖,保证再不说皇家的事才罢。

第二天天还没亮,钱满江就把钱亦善送到潘家,让他跟潘阳一起去松攀书院。以后,他就在那里生活学习,休沐的时候,再回钱家住一天。

王寿则领着钱四贵去看宅子、铺面和田地,钱老头打扮得油光水滑去茶楼喝茶听书,钱满霞和钱亦绣领着王氏和钱满亭、钱满坡去街上逛了一天。主要是给钱满亭买嫁妆,首饰、料子、摆件这些,京城要比冀安好得多。但是,价格也贵得多。

看到王氏每次掏银子都咬咬牙,最终还是掏出去。钱亦绣直摇头,这个女儿嫁得,四房的家底肯定都得填进去。哪怕这门亲事是高攀,也不至于“举家”嫁女儿啊。

看钱满亭虽然感动得眼圈发红,不时说着“谢谢娘”之类的话,也没阻挡她老娘买这么贵的东西,钱亦绣十分不赞同。暗道,若是自己,肯定不舍得让娘家把整个家底都拿出来给自己置嫁妆。

回到家里才知道,四房不只是举家嫁女儿,是“举债”嫁女儿。

听钱三贵和吴氏说,钱四贵在船上的时候,就跟钱三贵借了一千两银子。

吴氏说,“这几年,四房省吃俭用,能攒到两千两银子就不错了,够啥?”

在京城,一个地段偏僻的三进宅子至少都得八百两,买个口岸不怎么样的小铺子也得五百两,两百亩地至少要一千两,这些加起来就是两千多两。还有首饰、衣裳、料子、摆件、家具、压箱银子…

老天,除了宅子不给钱满亭陪过去,陪过去的东西至少要二千多两银子。

钱亦绣打趣道,“我爷不知道他们会陪嫁这么多吧?”

吴氏笑道,“你爷最关心的是你四叔把没把点心斋的股份陪过去。知道没陪股份,也就撂开手了。”

钱亦绣又说道,“在京城,一些勋贵之家嫁庶女,也就两千两银子。四爷爷这样,得不偿失。况且,霍家又不是不知道四房的情况。陪嫁得再多,霍家还能把亭姑姑看成官家小姐?”

钱四贵叹道,“在船上时,我也跟你四爷爷说了,他的年纪也不小了,不应该再那么苦自己了,再说还得为坡小子想想。可你四爷爷说,高攀上这门亲不容易,又怕亭姑进门受委屈。觉得多置些嫁妆好看,面子足。我就想着,等亭姑出嫁的时候,那一千两银子就当我送的礼,不要了。”

钱亦绣一直觉得钱四贵挺好,当初她当鬼时看得清清楚楚,说服钱三贵两口子去买媳妇的,就是钱四贵。钱满亭除了虚荣些,还有些小自私,人也不讨厌。

便说道,“要让霍家高看亭姑姑一眼,还有别的法子,干嘛非得用钱去砸呀。爷就让亭姑姑从咱们侯府出嫁,让人看看,咱们侯府以后就是亭姑姑的倚仗,将来亭姑姑也能把咱家当成娘家走,比他们陪送再多的银子都管用。”

钱三贵一想,也对啊。在侯府出嫁,还会有许多有势力的人家到贺,这或许是初到京城的霍家更愿意看到的。便点头笑着说,“极是,还是孙女聪明。”

晚上,钱四贵回来了,脸色有些不好。京城的东西再说便宜,也比冀安贵得多。

钱三贵把他叫到侧屋,说了让钱满亭在侯府出嫁的事。钱四贵听了喜极,若是这样,不仅亭姑的脸面有光,身价被抬起来了,也能省下买宅子的银子。笑道,“谢谢三哥,这样再好不过。在三哥家办喜事,肯定会花不少钱,这钱我出。不好意思让三哥一家劳累了,还掏银子的理儿。”

钱三贵摆手笑道,“还用你给啥银子,三哥家如今不缺这点钱。原来我还想着借给你那一千两银子不要了,现在就用这些银子办事,剩下的给亭姑添妆。”

钱满亭在侯府出嫁,面子是足足的了,钱四贵也不会傻到再把家掏空了给钱满亭置嫁妆。就决定给她陪嫁一百亩田地,二百两压箱银子,再加上家具、首饰等物品,一共是一千二百多两银子,他家整个家底的一半。

没有那么大压力,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

钱四贵一家在置办嫁妆的同时,梁家和钱家也开始忙碌。虽然是赐婚,除了纳采,其余五礼都得走。

五月,京城也经历了最残酷的时刻,就是五皇子一党全部“烟消云散”。

五皇子妃王氏蛇蝎心肠,迫害皇家子嗣,鼓动五皇子造反,被赐鸠酒,死后挫骨扬灰,让她永世不得超身。几天后,在五皇子最后一个儿子患病夭折后,五皇子也悬梁自尽了。死讯没有马上公布,而是第二年公布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王家、崔家、晋家、谢家,以及其他五皇子的骨干犯谋逆罪、迫害皇家子嗣罪证据确凿,人数逾千,包括婴孩,于五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午门外斩首。

许多大臣都求情,说婴孩无罪,能不能像先帝时期那样,罪臣及八岁以上男丁处斩,孩子和女眷流放或是充官奴。潘驸马更是写下万言书,请求皇上宽大处置。但乾武帝十分坚持,即使有那御史血溅金殿,也没能改变乾武帝的决定。

据说那几天,午门外血流成河,阴气沉沉。连整个京城都笼罩在阴云密布中,许多人都不敢出门。

王家、晋家、谢家,这几家没有人敢去收尸首,所有的尸首都被埋去了乱坟岗。而崔家人的尸首,梁锦昭还是带人去领出来,运去埋崔老太爷和崔老太太的地方埋了。

本来潘家还想去领王家的尸首,但朱肃锦事先让人给钱亦绣递了话,王家是五皇子的岳家,许多坏事都是王家直接办或是带头办的,乾武帝最恨的就是王家,切莫让潘家再去招恨。

王家是潘老夫人的娘家,弟弟一家全部被杀,老太太也一病不起,几天后就死了。

给老太太奔完丧,钱亦绣和钱三贵、小娘亲及明儿、静儿等人就去了梅院。他们实在不愿意继续在京城里呆着了,不仅闷热,阴沉,似乎空气里都有一股血腥味。

六月正是十里荷香最美丽的季节,绿浪翻滚,莲花飘香。这里的乡人远没有京城人那么被时局所左右,该如何过日子,还是如何过日子。看到他们的笑脸,钱家人都大松了一口气。

而且,此时也正是金蜜桃收获的季节。虽然桃园的桃树大多是树苗,要等几年后才能结果。但还是有数十株是移栽的大桃树,去年嫁接,今年就结了桃子。

这种金蜜桃当然赶不上洞天池的桃子,但也是北方第一家种出来的水蜜桃,色金黄,多汁,蜜甜。这个好东西当然不会卖了,孝敬了一些给皇宫,又送了潘家、梁家、付家、大长公主府等几家亲戚朋友,剩下的就自家吃。特别是要保证大肚子的小娘亲。

潘月跟潘老夫人的感情不算深,小时候在潘府的那十三年,多在宫里,所以难过几天后,也就好了。

钱亦绣每天都会陪着潘月去外面的荷塘边散步。由于特殊际遇,小娘亲对乡下有一种偏执的喜爱,看到一望无际的荷塘,数不清的金莲,远处连绵的群山,觉得这里跟花溪村一样美。那时,她害怕,不敢出去,只能在院子里眺望。可是现在,她能够出去了,置身于其中,有一种之前从来没感觉到过的自由和走出束缚的悠闲,自在极了。

看到小娘亲笑得眉眼弯弯,钱亦绣心情也大好。

猴哥又带着动物之家去了西山玩,除了跳跳和它的孩子在东宫,其它的动物之家都跟来了乡下。跳跳又生了一对漂亮的母崽,取名为欢欢和喜喜。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站队

猴哥走之前,珍珠娃也吵着要去。钱亦绣没同意,听老和尚的意思,他若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会倒大霉。再说,珍珠娃这么可爱,她也舍不得让他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