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恪来说,官匪勾结反倒是好事,有军队的约束,水匪再猖狂也不敢越过线去。至于那些钱财,莫说几百贯,就是几千贯,几万贯,只要能保得住命,怎么花都行。故他有些烦躁地点了点头,说:“你说好便好吧!这事你没错,周五也没错,曾校尉…罢了,不提,你且起来,地上凉。”说罢,他干咳一声,望向程方,转移话题,“查出消息来源了么?”

按道理说,秦恪都被气得差点晕了,程方本不该火上浇油。只可惜,救程方性命的人姓沈;让他吃饱穿暖娶上媳妇的人姓沈;教导他事理,给与他权利,又将他放为良籍的人仍旧姓沈。若要程方在代王和王妃中做个决断,毋庸置疑,他定会选择对沈曼好的事情。故他踟蹰了一下,才很是小心谨慎地说:“此事全怪属下做事不周,请人去李家说媒的时候,听着有个姓周的媒婆十里八乡都极有名气,却没想到她会那般小气。”

“李家?哪个李家?”秦恪愣了一下,想到“说媒”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砚香的家里。

三姑六婆的事情,秦恪素来不爱听,他皱了皱眉,不悦道:“究竟怎么一回事?”

程方觑着他的神色,斟酌言辞:“周媒婆听见是您要纳妾,激动得快晕过去,直说若此事成了,她可就沾了贵人的贵气。她本以为人人都和她一样的心,此事十拿九稳,谁知被落了个好大没脸,便对砚香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旁人请她去李家提亲,她都冷嘲热讽,说什么,‘人家京里来的贵人都看不上,岂会看上咱们县里的人家’‘砚香姑娘心气高着呢,想必是要做官太太的’之类的话语。一来二去,几个家中世代为胥吏,薄有资产的人家都不敢上李家提亲,觉得自个儿高攀不起。李家急了,便…便说出了大王的事情,才…”

果然,秦恪一听,怒极反笑:“几个家中世代为胥吏,薄有资产的人,都不敢上门提亲?”

程方如哑巴一般,低着头,再不肯说话。

“好,好,好,当真很好!”秦恪气得浑身都在颤抖,“可笑我长到这么多岁,竟是白生了一双眼睛,白长了所谓的脑子!”

第十八章 成长

秦琬见父亲面色不正常地潮红,双唇却没有了血色,身体在不住颤抖,就知他被气得不轻,急急道:“程二郎,程二郎,快去请大夫!”

程方若代王有事,他们全都得倒霉,故见秦恪被气成这样,实在有些后悔,免不得迟疑了片刻。听秦琬这么一说,他也回过神来,连连道:“属下这就去。”

秦恪无力地摆了摆手,拒绝道:“现在都这么晚了,指不定你刚到城门,人家就落钥封门了。哪怕赶得及,这等时候,又有哪个大夫愿意出诊?左右是些胸闷气短的毛病,家中又不是没有药,熬一副就好了。”

“大王…”

“赵肃喊我大郎君,你也这样喊吧!”秦恪神色惨淡,无精打采地说,“这么多年,我早已认命,若说之前,对这般谨慎的行为,我还有些许的想法和不满,从今日起,倒是无需这等虚荣了。”

程方一怔,还未说什么,就听得秦恪长叹一声,有气无力:“我为维持皇室自尊,对你们不冷不热,心中还颇有些瞧不起你们,却未曾想到你们因我之故,背井离乡多年,有些连媳妇都没娶上。如今想来,我自诩君子,实则是个虚伪小人。”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方道,“赵肃,你将你那帮兄弟一道喊过来;程方,你让那几个婆子整治些好酒好菜;裹儿,咱们回屋吧!”

听得秦恪此言,赵肃和程方的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

这两人皆是心思九曲十八弯的人精,自然能分辨得出秦恪的话语字字句句出自真心,不是为收买人心而使的手段。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十分唏嘘——这位皇长子殿下,性情虽优柔了些,人却是真的好。只可惜,在长安那种地方,人好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搓圆揉扁,过着战战兢兢日子的份?

也罢,人好也有人好的好处,只要熬过这么一关,一道回了长安,以代王如此念旧情的性格,焉能不提携他们?至于什么夺嫡啊,朝堂斗争啊,留到回去以后再想,反正现在也用不着。

秦琬担忧地望着父亲,想搀扶他,秦恪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反牵起女儿的手。

他的脚步有些虚浮,气也有些喘,看上去无力得紧。但他的手掌温暖而厚实,握紧女儿柔软的小手,仿若大树一般,遮风挡雨,给予小树成长的力量。

霎时间,秦琬的泪就簌簌落下。

秦恪犹自恍惚,没注意到女儿的情绪不说,还险些被门槛绊了一跤,索性被秦琬拉住,才没有大碍。

这样的动静,自然惊动了屋内的七月,她见秦琬眼眶微红,脸颊上还有水痕,心中诧异,便听秦恪问:“曼娘睡了么?”

七月压低声音,唯恐惊着沈曼:“娘子刚刚睡下。”

秦恪“哦”了一声,竟还是进了门,边走边说:“我去看看曼娘。”

他如游魂一般苍白虚弱,神智都有些不在状态,七月怎敢阻拦?刚欲关切两句,忽听得秦琬道:“月娘,咱们出来说话。”

她这句话说得异常冰冷,不带任何感情,七月竟有几分胆战心惊,下意识就走出门,不安地看着秦琬,不知这个小姑娘要说什么。

秦琬静静地站在门口,见父亲缓缓走向熟睡的母亲,坐在她床前的小杌子上,望着妻子平静的面容,趴在她的枕边,竟是无声地哭泣起来。

七月见着这一幕,眼眶微红,却见秦琬轻轻地合上了门,转过身,一步步往外走。七月苦于无法,只得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心中有些忐忑。

小娘这模样…不大对啊!方才究竟,究竟发生什么了?

“阿娘——”秦琬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早就在等着这一天罢!”

此言一出,七月心中就咯噔一下,知道这事若弄不好,肯定要糟。

她能从一个粗使丫鬟做到国公府嫡出姑娘的心腹婢女,再成为沈曼的心腹,就连流放这种事,沈曼也选择带着他们两口子。可见七月是如何的千伶百俐,善解人意。正因为如此,秦琬虽没明说,七月却知晓,这位小主子已将事情看了个八九不离十,并生出不满了。

不过,这也难怪。

秦琬自小便是代王带大的,虽与父母的关系都好,却明显对父亲更加亲昵。而代王呢,对秦琬亦是爱若珍宝,言听计从,哪怕沈曼再生个孩子,也取代不了秦琬的地位。

没错,哪怕沈曼再生个儿子,结果也是一样的。

儿女性别,读书资质这种事情,当真是上天注定的,强求也没用。就算沈曼这一胎是个儿子,能保证他和秦琬一样聪明,一样机敏,一样漂亮么?即便这孩子如他的嫡出兄姊一般样样都好,代王能撇下女儿的课业,单独教导儿子么?再说了,若是这几年回了京,那些妾室庶出少不得作乱,还有朝堂的事情要烦心,注定要分散时间和精力;若是没办法回去,秦琬一日日长大…小郎君晚些成亲倒没什么,小娘子如何耽误得起?到那时候,代王是更疼要继承他一切的嫡子一些呢?还是因他之故,明明比谁都好,却在婚姻大事上受尽委屈的嫡女呢?

沈曼不喜赵肃,除了觉得此人心急太过深沉之外,难道没有一些不满秦琬和赵九关系颇为亲近的原因在?纵不提作为母亲的心,哪怕从利益的角度,沈曼也不能与秦琬生疏了去。虽说稍嫌冷酷、功利、不近人情,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想到这里,七月免不得心中叹息,口中却忙不迭辩解道:“小娘,您怎能说这样诛心的话语?”

“哦?我说得不对么?”秦琬冷冷地看着七月,不满道,“难道阿娘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纳砚香,只是想让这个无知蠢妇自以为是,折辱阿耶,让阿耶对妾室生出厌恶之心?”

七月知晓秦琬聪慧有主见,却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能将沈曼的意图给猜出来。正因为如此,七月也不敢随意敷衍,唯恐造成母女俩更大的嫌隙。略加思考后,她就明白秦琬生气的主要原因——秦琬生于流放之地,没享受到荣华富贵,却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

在秦恪一直以来因愧疚而做出得重重举止的潜移默化下,秦琬认为,父母的感情是真挚的,不掺一丝功利的,沈曼是天底下唯一能陪着秦恪受苦的人。正因为如此,一旦发现沈曼对秦恪用上了手段,故意算计,秦琬怎能高兴?

“您,您不知道…”七月眼眶一红,几乎要落下泪来,“娘子心中苦啊!”

秦琬到底是个孩子,哪怕面上装着冷淡的样子,心中仍十分在意,也不愿相信母亲真舍得让父亲伤心,便问:“怎么说?”

“大王有个孺人,是打小就服侍他的宫女,天天论什么王府之情,东宫之义。娘子过门后,不知吃了这女人多少苦,就连这女人生的儿子,也只比大哥儿小一岁。”想到过去陪沈曼吃的那些苦,一开始还有些装模作样的七月,如今是真难过起来,“大王恪守本分,没有宠妾灭妻,夫妻俩却生疏客气得和一个陌生人似的。娘子心中苦,没办法说,只能守着大哥儿过日子。偏偏那女人还要使坏,大哥儿读书读得好,被圣人赏了一块砚,她也要哭着求大王为她的儿子寻;娘子出私房为大哥儿添置一些好东西,她也哭着向大王讨;大王将大哥儿请封为嗣王,她就搂着两个儿子哭,大王便帮她们置田又置产。如果不是,如果不是大哥儿忽然没了,为了娘子的面子,大王不好请封庶子。加上我朝规矩,无嫡子不能袭爵,那女人的长子早就登堂入室,又怎会有小娘您的诞生!”

七月边说边哭,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哭得秦琬的心也一抽一抽得,难受极了。

她记事以来,父母恩恩爱爱,脸都没有红过,怎能想到沈曼的日子曾过得如此艰难?想到这里,秦琬低下头,有些讷讷地说:“月娘,我…”

秦琬连沈曼春风化雨,环环相扣的手段都能看出来,纵屈服得快,立场容易改,七月也不敢真将她当孩子看,索性添油加醋一把,哭诉道:“若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对自己的夫君使手段?娘子并不排斥妾室,她只是,只是吃了周红英太多的苦。就连大哥儿的死,也与这个女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偏偏大王不信…”

“好了!”秦琬抬高声音,打断七月的话。

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似乎有点严肃,秦琬有些干巴巴地说:“阿耶要宴请北衙军的人,你去灶上看看吧!我…”她叹了一声,有气无力地往石凳上一坐,双手趴着石桌,将头深深埋进双臂之中。她的声音很轻很轻,仿若梦呓,透着难以言喻的迷茫和委屈,“我想静一静。”

七月见状,有些担心,却拗不过秦琬,只得一步三回头地离去,边走边叹息。

小娘子至真至性,待人以诚,自然是极好的,但…她也该长大了。

第十九章 生变

秦琬在冷冰冰的石凳上坐了很久。

说她在想事情,有些不恰当,因为她的脑子空空荡荡,思绪如流沙一般滑落,被风一吹就渺无痕迹,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说她在发呆吧,那就更不可能——她的脑中已转过千百个念头,只是寻不到那线头。

七月来了好几次,见秦琬这般模样,不住摇头,却不敢上前打扰。

皇室的孩子何等早熟,她早已看得分明,可秦琬身在偏远之地,被父母庇护着,无忧无虑的长大,还能敏感至此,那就只能是血脉中流淌的天性了。倘若秦琬不是位小娘子,而是个小郎君,沈曼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只可惜…唉,莫说是嫁入皇家的女人,就连高高在上的公主,若没儿子傍身,难道就没点遗憾?

夕阳一点一点地沉下去,七月的情绪终于焦躁起来。

代王喊这些兵士来喝酒,结果人都到了,为何他自己却不出现?正屋的气氛十分诡异,若非赵肃和程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些兵士怕是早就坐立不安了吧?

她心急似火,却不敢贸然闯入——发生什么事,程方已和她说了。

这两夫妻都明白,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代王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感情脆弱至极。这或许是沈曼唯一一个能真正进入他心扉,从此夫妻俩一心一意,再无人能够离间的机会。若她为了几个大老粗,直接闯了进去…小心谨慎侍奉沈曼这么多年的情分,就算是完了。

斟酌了好半天,七月只能寄希望于秦琬,她走到秦琬身边,俯下身子,小声说:“小娘,小娘?”

“月娘?”秦琬回过神来,问,“什么事?”

“诸位兵士都来了,大王却…”

秦琬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用一种奇异的,略带哀伤的眼神看着紧闭的门扉,想了想,说:“你守在这里,我去。”

七月吓了一跳,刚要拒绝,就听秦琬缓缓道:“我是阿耶和阿娘的女儿,又与他们有几分交情,阿娘不舒服,阿耶陪着,我自然要代表他们,做一做这个主人。”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异常沉稳冷静,透着与年龄不符合的成熟。七月见了,心中一酸,仿佛从这位小娘子的身上,瞧见了已经亡故的大郎君的影子。

聪慧绝伦,少年老成的代王嫡长子,由于是圣人的长孙,又极为机敏,进退有度,深受圣人的喜爱。七月始终记得,自己陪沈曼抹泪的时候,这位天之骄子握住母亲的手,信誓旦旦地说:“阿娘,孩儿一定会好好读书,您在阿耶那里丢掉的面子,孩儿都会给您一一挣回来的!”

只可惜,那样好的孩子,却…

“小娘,奴婢…”

“你留神听动静。”秦琬微笑着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朝正厅走去。

正如七月所说,酒已摆好,冷盘也弄上了桌,偏偏气氛却诡异得很。秦恪不来,程方和赵肃压根不敢喊上菜,更不敢让兵士们喝开。莫说赵肃,就连程方也在心中埋怨,觉得代王做事太过情绪化,说请客就请客,等人到了,自己又不来。问题是,他现在不来,却没知会一声,不代表他待会想到了这桩事不会过来。饶是程方精明得厉害,遇到这种情况,也是左右为难。

秦琬见程方笑容满面地与兵士们拉家常,略想了一想,还是唤道:“程二郎!”

程方忙不迭跑过来,关切道:“小娘有何吩咐?”

“开席吧!”

“…”

见程方错愕,秦琬想了想,说:“阿娘身体不舒服,阿耶陪着,暂时来不了。”

程方何等精明之人,猜都不用猜就知道这是秦琬自作主张,但这无疑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故他立刻弯下腰,恭恭敬敬地说:“您请上座!”

秦琬摇了摇头,坐到主座的右边,对大家略带歉疚地笑了笑,什么都没说。程方见状,忙道:“开席,上菜!”

他们两个说话时,并未刻意压低声音,早有人竖着耳朵听,等席一开,觥筹交错,气氛被程方炒热起来,就有人交头接耳,将代王不能来的理由说个大概。

这些兵士早就习惯了秦恪的冷淡,又想到这位皇长子至今还没个嫡子,心中纵有几分不快,也都能够理解,顶多觉得秦恪太过优柔,几乎被女人栓到裤腰带上。想想沈曼对他们不错,又不好意思非议,只得继续喝酒。

秦琬知自己呆久了他们会不自在,略坐了片刻,就要离席,程方和赵肃见状,连忙起身相送。

夜间的风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凉意,吹拂到脸上,酒登时就醒了一半。更何况赵肃和程方都是有名的海量,黄汤才下肚三四碗,怎么也不至于醉得厉害。

不知为何,赵肃只觉一股难以言喻的战栗覆盖全身,明明腹中被烈酒灼得似火,皮肤却冰冰凉的,感觉像个死人。

“小娘——”他停了下来,压低声音,谨慎地说,“情况有些不对。”

秦琬还没反应过来,程方的面色便已大变:“你是说…”

赵肃点了点头,急急地问:“酒菜有没有毒?”

“我有银针验毒的习惯,若有异常,我自会发现。”程方留神听着四周的动静,感觉并没有什么异常,忍不住问,“你能否确定?”

“不能确定,但…”赵肃沉声道,“那只豹子扑过来之前,我也有这种感觉。”

秦琬不明白这两人在打什么哑谜,却不妨碍她看出气氛的凝重,她皱了皱眉,刚想说什么,就见程方神情郑重地蹲下来,对她说:“娘子,你与我回到正屋,好不好?”

秦琬看了看程方,又看了看赵肃,最后点了点头,问:“要我做什么?”

“您找梁虎和李三,让他们一南一北,偷偷翻墙出去,莫要被任何人发现。”赵肃说,“他们的怀中都有火折子,最好能弄上一点菜油,无论如何,到柴垛那儿,先点了火再说!”若只是他感觉错误,顶多就是领一顿责罚,多出点钱的事情;若真如他所想…这些水匪,非来不可!

接下来的场面,很是混乱。

程方带秦琬来到正厅,知会过梁虎和李三之后,才将有人来袭的消息告知。霎时间,粗使婆子傻了眼,尖叫发抖成一团。兵士们呢,有些眼睛发红,借着酒劲正想发泄;有些压根没见过血,免不得有些瑟缩。

在这种时候,程方的八面玲珑也无甚作用,他几番想镇住场面,却苦于无法。幸好赵肃和七月簇拥神色苍白的秦恪和身怀六甲的沈曼赶到,眼见代王和赵肃都来了,众位兵士仿若有了主心骨,竟无人再大声嚷嚷了。

秦恪嘴唇有些发抖,神色虽苍白,却能勉强保持镇定。只见他看了一眼赵肃,声音不大,却颇为有力:“赵肃——”

“卑职在!”

“一应事物,皆交给你处理!”秦恪一字一句,说得极慢,眼中竟有几分恳切,“吾等身家性命,尽托于你的手中!”

赵肃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长刀,高声道:“卑职纵舍了这条性命,也要护大郎君周全!”

他这样一说,众位兵士也反应过来。

代王若死,他们这些负责看守的人一个都讨不了好,指不定还落得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相反,若他们为代王而死,将来代王若回了京,少不得照拂他们的家人。

这笔账,程方和赵肃早就对他们算过,加上赵肃三令五申,哪怕前来赴宴也不可忘带武器,利刃在手,又有前途和利益相诱,这些兵士的血气反被激起,亦高声道:“定护大郎君周全!”

秦琬有些担心地望着父母,又看了看厅堂和前院,半晌方问沈曼:“我们…会死么?”

见她如此,秦恪竟也望着沈曼,眼中有期盼的光。

沈曼强忍不适,神色坚毅至极:“不会的,这处宅院虽是囚禁我们的牢笼,却端得是易守难攻。若打个猝不及防倒也罢了,眼下我们的兵士也有弓弩长枪在身,想攻破此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乡间的庭院,无非是篱笆加茅草屋,莫说防御,就连野猪拱几下都扛不住,代王一家所居住的庭院却不然。

不知是出于保护还是防备儿子的考虑,代王还没到流放之地呢,圣人便命彭泽县长给代王的居所修建厚厚的围墙,完全按郡县衙门的规格来,足有两三人高,半尺厚。深夜潜入倒也罢了,院中的人若是有了准备,想真刀真枪地攻打,还没那么容易。

第二十章 厮杀

沈曼的话语犹如一颗定心丸,抚平了秦恪和秦琬心中的不安,未等父女俩再说什么,沈曼已望向七月和程方,正色道:“你们看着这几个婆子去厨房,让她们多烧些滚水,烧得越多越好。”

两位忠仆二话不说,一个从墙脚拿了弓箭,一个利索地拎起不知是谁带来的重刀,将那些吓得腿脚发软的婆子给提了起来,威逼利诱加推搡,将这些赁来的婆子们给弄进了厨房,战战兢兢烧起开水来。

一时间,正屋就剩下代王一家三口。

赵肃立于不算宽敞的庭院之中,见十几个兄弟无不手持长枪,神色或惶恐,或兴奋,或肃然。他不过略做衡量,心中就有了打算,一一点名道:“李三,王田,你们两个去南边守着;刘七,宋六,你们两个去北边守着;曾五,仇八,周大,你们三个去西边。记住,别先记着上弓箭,夜里这东西不好使,若看见有不长眼的敢翻墙,直接将他们的手给扎个对穿!”

危难之时,各人的本事就显现出来了——曾、仇、周三人,皆是北衙军的老兵油子,戍过边防,上过战场,听见自个儿被安排去守后院,也就是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扛着大刀,拎着长枪,背着弓弩就上路了。至于李、王、刘、宋四人,那可就真是一步一回头,若非院子太小,南北两边的守卫者一扭头就能看到庭院的动静,他们估计能自己将自己给吓死。

秦琬一直伸长了脖子,留神看庭院的动静,见好几个兵士畏首畏尾,忍不住问:“阿娘,咱们有多少钱?”

“不够。”沈曼摇了摇头,无奈道,“咱们身上的钱,不足以让这些兵士拼命。”更何况,她还有句话没说出来。

若是在京城里,什么事情都好办,但在这种地方…十年八载的,除了赵肃外,还有谁能保持着锐气?若是赵肃没办法压服这些人,眼见情况不妙,这些兵士扔了武器做逃兵也是极有可能的。家人固然重要,自己的性命也十分要紧,可不就是这个理儿?

她出身将门,自然知晓这些底层的兵士基本上都是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若没好彩头,关键时便使不上力的。偏偏他们一家是被流放至此,能够吃饱穿暖,待遇不差,已经是刘宽奉上的职田收入,还有京城中谯县公府时不时补贴的功劳了。寻常激励兵士的手法如赏银许官之类的,他们还…

还不等沈曼的话音落下,一声凄厉的哀嚎传来,秦琬下意识抖了一下。

下一刻,就听见赵肃豪迈的声音响起:“今日杀贼,按人头计算,一个十贯!兄弟们,待我们杀尽这些贼人,我赵九郎就请大家去十里香喝个三天三夜,不醉不归!”

此言一出,兵士们群情激奋,就差没嗷嗷叫,秦琬却擦了擦眼睛,直愣愣地看着赵肃长枪使得利落,破天荒有些结结巴巴:“赵,赵九郎,哪来的那么多钱?”

“不管有没有,先过这关再说。”眼见赵肃想到了她没想到的事情,沈曼的神色便有些复杂,口气淡淡地说,“等过了今夜,刘宽知晓这个消息后,定会…”

说到这里,她终于回过神来,倒抽一口冷气:“今日裴熙到来,按照惯例,刘宽少不得宴请他一番。彭泽统共也没多少官吏,一起给新上官接风洗尘实属正常,若是他们喝个酩酊大醉,纵我们派去的人能喊开城门,也没个能主事的人…”这是有人想一箭双雕,连代王加裴熙一锅端了啊!就是不知道,刘宽那位“好”恩师邓疆,有没有参与进来?

以沈曼的定力,尚且觉得这事棘手,何况很少沾事的秦恪?这位皇长子殿下浑身冷汗涔涔,第一次感谢自己的突发奇想——若自己不自暴自弃,想着宴请这些兵士酬谢一番,也算对一直以来的冷淡表示歉疚,就将他们一道喊了过来,而不是任由他们如往日一般轮流分班值夜,估计他们一家早就被人偷偷摸上来,无声无息地抹了脖子,到阎王那儿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吧?

前来刺杀代王的歹人们真没料到对方已有提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戳下去好几个。但这些人敢做这种被圣人知道必定是诛九族的大事,显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刺鼻的血腥味非但没能阻止他们的动作,反倒激起了他们的凶性。便有几个十分悍勇的黑衣人,手挥长刀,爬过围墙,森冷的刀锋一挥,枪杆就被劈成两半;还有些身手机敏灵活的,仗着庭院就十几个兵士,没办法防御到全部地方,也在尽力攀爬。

这时,唯一一个没拿长枪的矮个子动了,只见他弯弓搭箭,箭矢有若连珠,一发连着一发,瞬间就将那几个灵活的家伙射了个对穿。

秦恪见状,刚要喊一声“好箭法”,却闻尖锐的呼啸声响起,随即“啪”第一声,大门合上,伴随着缭绕的尾音,才传来兵士的叫骂:“弩,这些王八羔子有弩!”

“热水,泼——”

赵肃的声音不算大,却十分沉稳,让人听了就安定下来。程方和七月动作麻利,端起盛满沸水的木盆,也不顾烫红的手,直直往黑衣人所在的地方泼!

一时间,惨叫声,泼水声,搏斗声不绝于耳。

呼啸的弩箭重重地扎在了正屋薄薄的大门上,也扎进了秦恪的心中,他看了看身怀六甲的妻子,又看了看年纪尚幼的女儿,霍地起身,将圆桌一推!

霎时间,杯碗瓢盆碎裂的声音不绝于耳。

意识到父亲这是在架起第二道防御,为她们遮风挡雨,秦琬也站了起来,正打算挪几张椅子,却听母亲柔声道:“裹儿,你去地上捡两片尖锐一点的瓷片来,仔细别割伤手。”

秦琬不明所以,“哦”了一声就要去做,听懂了妻子言下之意的秦恪双目通红,难忍心中的悲怆:“曼娘!”

沈曼的目光如丝一般,轻柔地拂过丈夫和女儿,她的神情温柔又带了点悲伤,声音极为柔和,说出来的话却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身为皇族,岂能死于肖小之手?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咱们的尊严,仍旧不容亵渎!”

队正以上的军官才能配备得弩;训练有素,一看就知道是死士的歹人;被威胁的校尉…他的兄弟要杀他,他却只能无力地看着妻女准备赴死,什么都做不了…

“我会保护你们的…”秦恪环顾四周,见墙脚放着一根粗大的木棒,登时冲过去将之提起,双手紧握着木棒,喃喃道,“我一定会保护你们的。”

沈曼微笑着望着他,眼中就有了泪花。

秦琬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手上拿着锋利的瓷片,不着痕迹地往手腕上比划,最后颓然地放下。

人不知,故无畏。

她了解了“死”的可怕,所以…她想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呀!

“起火了——远处起火了——”

“那是我们的援兵!”见到熊熊燃烧的火焰,赵肃精神一震,大喊,“以举火为号,咱们的援兵就要到了!”

援兵二字如同灵丹妙药,非但让萎靡的士气为之一振,也让秦琬的心略略放下。还没等她松了那根绷紧的弦,又听见有个嘶哑的声音在喊:“这群王八羔子拼命了,兄弟们,顶住啊!”

秦琬终于有些害怕,她死死地拉着沈曼的袖子,抬起头,很认真地问:“阿娘,我们会死么?”

“不会的。”

“阿娘…”

沈曼看了一眼丈夫,随即低下头,极为认真地望着女儿,正色道:“咱们会活下来,一天比一天活得更好。”

“曼娘,你的脸色——”秦恪惊慌道,“怎么这么白?”

秦琬也意识到这点,忍不住用担忧的目光望着母亲的小腹,小声问:“阿娘,您很难过?”

沈曼生秦琬的时候,一路颠簸,处境艰难。好在她出身将门,身体强健,不似寻常闺秀那般弱质芊芊。风餐露宿,缺医少药的,她竟也熬下来了,身体也逐渐调养得好了起来。此番有孕,她本想做个撒手掌柜,却不巧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内外诸事繁忙,连性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忧思过度,强作镇定…可不就动了胎气么?

这种时候,哪怕身体再要紧,也不能真闹出来,故沈曼摇了摇头:“我还好,能撑得住。”

秦恪闭上眼睛,痛苦与悔恨表露无遗。

不知过了多久,厮杀声渐渐小了下去,秦琬紧张地听着外头的动静,片刻后,就听见一个公鸭嗓响起:“嘿嘿,九哥,这次是不是要记我梁虎子的首功?”

这是…梁虎。

“你小子,真有你的!”

“嘿嘿——啊,九哥,你怎么打我?”

“你小子跑得这么慢,害得救援来得这么晚,还好意思要首功?这次的庆功酒,我们喝,你负责倒,不准沾!”

“不要啊!”

听见梁虎扯着嗓子,近乎要命般地哀嚎,秦琬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

看样子,这如噩梦般的一夜,是真的结束了。

第二十一章 客至

秦琬醒来的时候,正值黄昏。

她揉了揉有些发疼的脑袋,一股脑从床上爬起来,摸索着穿衣穿鞋。

伴随着这一连串的动作,秦琬本来有点迷糊的脑子也渐渐清晰起来,终于想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歹人被悉数诛杀后,提心吊胆了一晚上的她终于松了一口气,竟是直接趴桌子上,连个前奏都没有,就这样睡着了!

坏了坏了,她这么一睡,阿耶阿娘指不定多担心…

想到这一茬,秦琬打理自己的动作便加快了几分,但她人小力弱,头发怎么弄也弄不好,索性将头发全部打下,略略梳了梳,就推开门,朝主卧奔去。

七月恰好端着空药碗,推开木门走了出来,见到秦琬的动作,唬了一跳,连忙拦着秦琬:“娘子刚刚喝完药,已然歇下了。”

秦琬踮起脚尖,想看看里头,见七月挡着自己,就有些担心:“阿娘是不是…”

“娘子——”七月努力咽下心中酸涩,停了片刻,方道,“动了胎气。”

听见母亲状况不好,秦琬更加焦急。

她无聊时会跑去找诸位兵士玩,听他们插科打诨,有时还故意挨着厨房,津津有味地看着粗使婆子们的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都听了一耳朵,自然清楚,彭泽县这地方缺医少药的,莫说昨夜的惊魂未定动了胎气,就连什么头疼脑热,风寒着凉,都能轻而易举地要了一个壮汉的命。哪怕寻到个郎中,也不敢轻易就让他诊断,毕竟在这种小地方,庸医误事的例子实在太多,不差一两回。

七月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秦琬一听,更是焦急,她灵机一动,想到一桩事,忙道:“我听阿娘说过,她有一颗五品叶,阿耶初来此地,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就是靠它挺过去的!”

作为珍贵药材的一种,野山参素来是有价无市,尤其是沈家这种世代军旅的人家,关键时刻含上一片参,多些元气,说不定就能救自己一命。故沈曼出嫁的时候,陪嫁的药材中,最为名贵得就是一支根须茂密,品相甚佳,生有五个巴掌大的杈,每个杈皆有五片小巧叶子,参龄近百的野山参,学名叫做“五品叶”。

千金易得,好的药材却极为难求,沈曼深谙这个道理,故流放之时,她宁愿少带点金银,也要将这“五品叶”带走。果然,为了生秦琬,她元气大伤,靠着五品叶恢复过来;秦恪刚到彭泽的时候,水土不服,也是靠野山参的效用,好容易才缓了过来的。

谈起这桩事,七月更是心酸:“小娘睡了过去,不知晓后来发生的事情。娘子明明面白如纸,却硬要奴婢抓付普通的安胎方子,拿家里现有的药材对付一下。至于五品叶,竟是,竟是,竟是让奴婢将之切成小片,悉数分给了那些兵士!就连剩下的根须,娘子都让奴婢弄了吃食,给他们送过去…若不是得了两株三十年分的参,娘子怕是更…”

七月一心为主,见沈曼虚弱躺在床上,却硬是不肯留一点人参沫子的样子,简直咬碎了牙齿。秦琬听着也揪心,但她见惯了沈曼运筹帷幄的本事,自然不会质疑母亲的举动,反倒琢磨出了一点深意:“诸位兵士是否伤亡惨重?”否则没道理让阿娘下血本啊!

听见秦琬问起这事,七月的声音低了下来:“两个当场就没了,还有三个受伤过重,也没救了,一个断了手指,一个被削了耳朵。那个射箭最厉害的,肩膀都被弩箭给穿了,幸好没伤到骨头。赵肃被砍了十七八刀,身上中箭无数,血污凝得衣衫都没办法褪下来,元气大伤,索性没触到命脉。”

秦琬虽能想到战况的惨烈,但眼下血淋淋的数字摆在面前,过半的伤亡还是让她头皮发麻,也明白了沈曼宁愿拼着孩子可能出事,也要笼络住这些兵士的原因。

财帛的力量固然惊人,但在生死面前,也并非百试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