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锐面沉似水,缓缓将信放下。

种花…花开的时候,阿兄就回到长安…

妹妹冰雪聪明,特意让叶陵带了这么一封信,叶陵方才也说了,朝廷对西突厥使者的态度颇有些不寻常…边境…快到秋天,异族往往是此时劫掠,好熬过冬天…西突厥、东突厥、吐蕃、柔然、鲜卑…

正当苏锐思考这些的时候,又有亲卫快马加鞭传来急报。

永寿坊大火…飞马贼旧部…圣人大怒…魏王失去了权柄…

苏锐自嘲一笑,已然下了决断。

他一心振兴家业,报效国家,行事堂正,无愧于心。平生唯恨,一没能早早给妹妹定亲,导致妹妹被指婚给魏王;二恨早年太想成家立业,稳定后方,错娶妖孽。

一时眼拙,一次失误,半辈子的功业、理想和抱负,顷刻间就要化为虚无。

你们都认为我是魏王最大的靠山,最可靠的依仗,最坚实的盟友?错了!我苏藏锋这一生,绝不会做任何人争权夺利的刀!

许是兄妹心有灵犀,苏锐发下誓言的同时,苏吟也遥望西边,轻声道:“算算日子,叶陵该将我的信带到了。”

绿柳愤愤道:“您开了这个例子,如今又是这样的…那一位三天两头就要来您这里,就盼您再拿起笔,送封信去西域呢!”

她仰慕苏锐,疼惜苏吟,越发见不得魏王这种有事钟无艳,没事夏迎春的态度。无论她还是苏吟都不相信,那封经过魏王府长史之手才能转交的信没被拆开过,但那又如何?苏吟可没用暗语写,更没用什么秘密材料,再聪明的人也破解不出这份只有他们兄妹知晓的回忆。

“若不是我拖累阿兄,也断不会弄到今天的模样。”苏吟险些落下泪来,“都是我不好,这桩婚事带累他多少,明明是他自己本事出众,偏偏谁提到他都要说一句,苏锐苏藏锋是魏王的姻亲,如今还要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

花开之时,你就归来。

突厥面临可汗交替,定会生出大乱,平定这场祸事后,哥哥,你就辞官,上缴军权,好不好?

“阿兄不会怨我,但会怨自己。”苏吟的神色有些空茫,“为了自己,我竟有如此希望…”

她知道,苏锐一定会答应她的。不光光是激流勇进,韬光养晦,更多得是为了妹妹的心愿,还有,不做魏王的棋子。

倘若苏锐想站队,早早就站到了魏王一边,全力支持对方,岂会等到今天?

绿柳见苏吟钻了牛角尖,连忙劝道:“这不是您的过错,郡公府那一家子,也只有都护能镇得住。都护这些年虽回家了几次,却都来去匆匆,岂能彻底梳理这些琐事?”再说了,苏锐的本事,谁都知道,哪怕辞了兵权又如何?一旦边境争端再起,岂能不派苏锐挂帅?苏锐在外几十年,历经风霜,也是时候该休息休息了。

“也只有这等时候,我才痛恨阿兄为什么没纳几个妾,生几个庶子。”苏吟摇了摇头,叹道,“他的儿女都是莫鸾所出,哪怕他想收拾他们,却又不能将之打杀了。仆从们别无选择,不敢对未来的主子如何。我是怕莫鸾将苏沃给教坏了,苏家的嫡长孙,断不能再卑躬屈膝,做谁的奴才。”

绿柳深以为然,便见苏吟缓缓走到了首饰盒边,拈起一根金钗。

她一直在拖累兄长,明明是这样的病体残躯,为何不彻底死了,一了百了呢?只可惜,她现在还不能死,她得去给晋王夫妇,给县主赔礼。他们可以恨苏彧,却一定不能迁怒哥哥,等到哥哥回来…

魏王妃,哈,魏王妃。

生荣死哀,入葬皇陵,何等尊贵?可她只想回到苏家,生,活在那里;死,葬入祖坟。

圣人有意栽培皇孙,自己的儿子跃跃欲试,若兄长暂时失了军权,自己这个魏王妃又离世,他们的野心算计,便成了一场泡影。

阿兄,阿吟好累,累到不愿意再支撑下去了。等你回来,再见你一面,阿吟就去天上陪阿娘,好不好?

第二百九十八章 借力打力

“立皇孙?荒唐!”秦恪听见沈曼的转述,气得浑身发抖,“这是谁传出来的谣言?”

秦琬默默地看着父亲,秦恪愣了一下,忽然想起圣人的确说过——儿子虽少,还有侄儿、孙儿,不缺继承人。可那等情景下,就连他都看得出来,圣人说得明显是气话啊!

怀献太子又没有正儿八经的嫡子,大夏没太孙一说,圣人还有五个儿子,哪就能越过诸王立旁人的呢?

“阿耶,您别计较秦敬了。”秦琬劝道,“您该计较的,应是这话是由谁传出来的。当时甘露殿中就您和几位叔叔,伺候的内侍都是跟了圣人少说二三十年的。纵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却也没有传得这样沸沸扬扬得道理。”

秦恪一听,登时急了:“裹儿啊!你怎么就弄不清重点呢?秦敬他…唉,他虽是白身,到底是我的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何况他这样上蹿下跳,将我置于何地?”

对秦敬和周红英母子,秦恪失望透顶,这些年虽一直命人送钱粮过去,却将对方的仕途压得淋漓尽致。他就不懂了,这个庶子的野心怎么这么大?富贵荣华,秦放固然得到了,可秦敬有自己的照拂,花天酒地总是可以的吧?偏偏他一听见说什么“圣人立皇孙”的谣言,就开始买几个说书人,炒作他的“贤名”。

好在沈淮也一直盯着秦敬,又是名正言顺的金吾卫大将军,禀报到了秦恪这里来,才让皇长子没有贻笑大方。

对付秦敬,用得着这么费心么?秦琬瞧了一眼母亲,沈曼幽幽叹道:“一提起秦敬,我便想到了四郎。为了四郎,我将低门的姑娘全看了一圈。乐意与咱们结亲的,多是趋炎附势的小人。略好些的姑娘,无一不是一副生怕被看上…你别生气,也别这样看我,我说得是实话。”

秦恪听见这些微末官吏之女都敢嫌弃自己的儿子,很不高兴,却明白沈曼说得是实情——他的第四个儿子秦敦烧坏了脑子,木木呆呆,光吃不动,痴肥无比,还时不时流口涎,冲人傻笑。

即便秦恪身为父亲,性子又是一等一的好,瞧见这个儿子的时候也有些嫌弃,感情复杂得很。至于外人,除了身份所在,职责约束,又有谁愿意将一辈子耗在这么个痴傻的家伙身上?

这便是矛盾之处了,既想挑个好姑娘照顾他,又知道门第高的不能找,找了是结仇,门第低的吧,又有仗势欺人之嫌。毕竟皇长子都发话了,你敢反抗么?别说八九品的微末小官了,就是六七品的官,宁愿牺牲自家闺女也不敢惹皇长子发怒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秦恪厚道,不愿意用身份压人,才让秦敦的事情拖到了今天。

一想到秦敦痴肥呆傻的模样,秦恪便觉牙酸,忍不住说:“实在不行,往没有官身的挑。”说到这里,竟发了狠,“买个童养媳回来,也就是这么大的事情。”

沈曼惊骇万分:“这等主意,你也想得出来?”皇家不缺媳妇,大的小的都不缺,秦敦再怎么不好,那也是皇长子的儿子,还没有沦落到像穷得娶不上媳妇的人一样,花钱买人的道理。

秦恪见妻子面露惊色,就知自己说错了话,不由干咳两声。秦琬知母亲的意思,柔声道:“阿耶,阿娘,您们二位都想四哥好,女儿倒觉得可以折中一番。挑个家道中落,为了抚养弟弟妹妹,耽搁了婚龄的女子。”

虽说大夏律法明文规定,女子十八都不出嫁就算违反了律法,要么按律法处置,要么缴纳大笔钱财,却也有事急从权一说。倘若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垮了,年轻一辈又未曾长成,很可能要立女户来支应门庭,官府也会网开一面,杨氏便是这等情况。故她十九了都未曾出嫁,千里迢迢来京寻夫,沿途过关隘的时候也没被拦住,实在是做官得都有些怕惹上这种事,一旦强行按照律法来行事,却导致对方一家都没了?闹得不好,乌纱帽也未必保得住,心里也未必过意得去,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沈曼有些迟疑,“这样的女子,怕是都二十出头了吧?这么久都不出嫁,性情怕是有些古怪,门第也低了些,四郎虽是庶出,却也是正经的皇孙…”

秦琬明白沈曼的心态,她压根就不会为周红英的儿子考虑,不过是火上浇油罢了。当然了,在秦恪面前,宽厚仁慈的做派还是要摆出来的,故她将母亲不好说出口的话全倒了出来:“怎么会呢?为了抚养弟妹,甘愿耽搁婚事的女子,品行必是极为出众的。与其让这样好的一个姑娘耽误终身,倒不如聘其为四哥的妻子,照顾四哥终身。年纪大些,不是正好么?年纪轻轻的姑娘,怎么…”怎么受得了秦敦笨重痴肥、眼歪口斜、不住流涎,与常人完全无法交流的模样?

她虽将这句话给咽了下去,秦恪却明白了她的意思,不住点头:“裹儿说得很对,这样的好姑娘,咱们可以说给老四,当然了,要姑娘心甘情愿才成。”

如果一个家庭被迫要立女户,生计肯定十分艰难。偏偏世事又是这么的可笑,寡妇、女户,本都是极为弱势的,理应得到旁人的同情和照拂才是,却往往被人看轻、欺辱。愿意放弃婚事,拖成老姑娘,也要继续呆在苦海火坑里的人,必定是极为良善重情的。

这样的好姑娘,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给人做填房,或是做正儿八经的良妾。当然了,后者的话,伺候的人年纪一般都偏大,为怕人说“一枝梨花压海棠”,才要弄个好名声的姑娘来做妾,而非普通的良家子。据秦琬所知,超过了二十岁还没嫁人的姑娘,多半去做了女冠,有多少真心实意,又有多少无奈,只有天知道。

秦恪素有清名,与他沾上亲戚,蒙他援手,也不会被士林说“阿谀权贵”。若能得他提携,更是想都想不来的美事,故秦恪不住点头:“你这主意好!对了,裹儿,江松的小女儿…”

秦琬听见父亲提起江菲,眼眶有些红:“前些日子还拉着我的手臂撒娇呢!谁能想到,就这样没了。”

“这苏家…”秦恪不住摇头,“晦气,也太晦气了一些吧?”

与秦恪想法相同的,还有圣人。

刑部和大理寺被彻底清理了一通,有些狱卒受不住刑罚,招供出魏王会搜罗犯人,偷梁换柱。但对这供词,圣人是不全信的,他太明白为了争夺皇位,儿子们会用出什么手段了,故他一直在等上党那边的消息。

眼看着过了月余,江家作为魏王拐着弯的姻亲,也该有所表示了。恰巧,前几日传来郑国公病重,怕是支撑不了几天的消息,江柏和卫拓正在与圣人商谈西域一事,见圣人伤感,江柏从郑国公说到了穆淼,再从穆淼说到了江南,又从江南说到了魏王办差,取了祥瑞,不仅给穆家卖了好,也给魏王一个机会。

圣人听了,有些意动,只觉得儿子被关的月余也没什么小动静,颇为沉得住气,这样子…应是清白无辜?正打算多观察两日,江菲的死讯传来,圣人正觉得其中很有些猫腻,唯恐几个儿子丧尽天良,为打击政敌,对一个小姑娘下手,恐寒了臣子之心,本打算派丽竟门的人去查,谁料周航立刻前来禀报——丽竟门派去上党的探子,彻底失去了联系,怕是已经遭到了不测。他们最后一封传回来的消息是,南宫家的旧宅背后有一座荒山,山里有一条极深的隧道,里头恐有什么猫腻。

丽竟门经常青一闹,元气大伤,人手严重不足,圣人迫切想知道上党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决定大夏江山的继承人。再有便是某些人私下与异族的边境“贸易”,圣人已经捏到了线索,准备再等一会儿,顺藤摸瓜,将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连根拔起。

与这两件大事相比,江菲之死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故圣人只觉苏家最近一连串的事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却又不好这时候下手,也不能因为这种阴私就惩戒。思来想去,竟有几分庆幸莫鸾祸害得是苏锐,而不是秦恪。若真给长子娶了这么个王妃,十年流放,长子能撑过去?就更不要说教出几个好孩子了。

“丽竟门派两成,不,三成人手,立刻赶往上党。朕要知道,南宫家的后山究竟有什么,他们的财富又是谁接手。”圣人想了想,觉得光用暗处的势力也不好,便道,“令右散骑常侍刘开为特使,前往上党。”右散骑常侍刘开曾是尚书右丞,与尚书左丞邓疆的关系,理所当然的,很不好。当然了,光看圣人对他的处置也知道,此人的人品性情,不说与邓疆仿佛,也是半斤八两。派这么个人做正使,圣人…果然还是怀疑居多…

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风借力

“圣人怎么会用刘开?”秦琬有些想不通,“刘开功利之心极重,手段与邓疆相比也不逞多让,这些年虽未见什动作,但本性难移…”把一个和邓疆有过节的人派去查魏王,简直是把鸡送到了黄鼠狼的嘴里啊!

裴熙见她疑惑,施施然地说:“私德不修的人,未必没有本事。他不过是没争赢邓疆,暂且被闲置,并不代表一辈子被搁着。”说到这里,又带了些讽刺,“徐首辅老成持重,岂会像邓疆一样心急火燎。圣人一看,百官皆惧邓相权势,上党又是大案,必要派个不惧强权的查一查方好。”

秦琬一听,也明白过来——徐密越是不动如山,便越显得邓疆咄咄逼人,敢与次相挽起袖子对着干的到底少,大部分人对上了宰相,还是会让一让的。尤其上党郡一案,牵扯到一个次相不够,背后还挂着一个“很有前程”的亲王,一般人都不会去趟浑水,非得找个有本事,有心计,有手段的…小人,才能办得妥妥帖帖。

君子么,奉行得是正道,容易被算计,想对付小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刘开这种“奸佞”程度与邓疆不相上下,与邓疆掐了十年架的小人。再说了,刘开虽是特使,身旁必定跟着圣人的人,又有丽竟门在暗,想要做手脚栽赃诬陷也不是那么容易。

见秦琬懂了,裴熙又问:“你怎么忽然想派人去查曾宪了?”他们干得可不是多光明的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想招揽人手,也不急于这时。

“只是觉得,若他是个可造之材,这一生也就荒废了。再等几年,未必有如今的时机好。”秦琬不紧不慢地说,“你认为呢?”

卢乡侯的想法,秦琬也能猜到一二——被迫站队站在了鲁王一系,哪怕得了许多好处,仍觉有些不足,总想左右逢源,便将最出色的儿子派到魏王那边。至于曾宪,也不知道究竟是藏拙了,还是怎么着,竟被秦宵派去做“英雄救美”中的恶棍,大材小用。

投诚都投了,再改换门庭也不可能,鲁王本就狐疑纪清露一事,一旦知晓曾宪真正的本事,定能将全部事实猜个**不离十。哪怕鲁王不在乎,转而投靠鲁王,也无疑将魏王彻底得罪死。

卢乡侯可能也没想到,他愚蠢的举动,生生毁了儿子一生。哪怕后悔,也没用了。秦琬思忖着,若是曾宪真有那么一两分青云之志,她倒能给他一阵好风,送他一送。

裴熙比秦琬更明白曾家的做法——世家么,几头下注实属寻常,昔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三兄弟在三位打得你死我活的诸侯手下做臣子也不是一家两家,更不要说隔房头的族人了,投靠哪位诸侯的都有。

左右逢源本就是大忌,但对世家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资本,熬个十几二十年未必成问题。毕竟储位一事,关系性命,站对了,固然平步青云;站错了,也未必不会被接纳,顶多就是被皇帝冷着罢了。为了安全,也为一些人自作聪明,这等事情,从来都是屡见不鲜的。

“你为长远考虑。”裴熙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秦琬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说,“可行!要我怎么做?”

秦琬扶植曾宪,并非为了对付魏王、鲁王,而是为了对付自己的兄弟。

她的初步计划一旦达成,使秦恪登上太子乃至九五之位,下一代的皇位之争立刻要摆在台前。秦恪成年的儿子现只有秦敬、秦放两个,余下的儿子,秦敦痴傻,排除不计,新生的庶子与秦琬的儿子苏沃年纪差不多大,如今又有个侍妾肚子里揣了一个,不知道是男是女。

哪怕侍妾能一举得男,再假设这两个由沈曼抚养的庶子能平安长大,那也太小了,比秦敬差二十余岁呢!

国赖长君,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莫要看秦敬现在被秦恪削成了白板,上蹿下跳权当个猴戏,谁都不会拿他当回事。等到秦恪登基,秦敬就是秦恪活着的儿子中得头一份,哪怕他是头猪呢,也有一干人等为了“从龙之功”,往他身边凑,名义还特别正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秦琬连对自己的叔叔低头都不愿意,岂会让自己在庶出的兄弟手下讨生活?别说秦敬、秦放登基,哪怕沈曼抚养的庶子登基,对她毕恭毕敬,秦琬也不乐意。当权者和顾问的差距,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别说什么看得开,看不开,放不放得下权利的话,都走到这一步了,谁愿意放弃呢?那可是一辈子看人脸色过日子,再逍遥,也改变不了皇帝一句话,你就能从天上跌到泥里的事实。

等到秦恪登基再准备就来不及了,她能力再强,也比不过身为女子这一条。朝臣也不是傻的,一但看到秦恪要掌权,立刻会攀附到秦恪几个儿子身边去,半点不会考虑秦琬。秦琬想要掌权,只能从现在开始铺路,文臣先不管,牢牢掐着武将,捏着兵权,谁敢蹦跶就捏死谁,方能确保地位稳固。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文官改换门庭,虽然名声不会好听,但君王能容得下。譬如前朝有位名垂青史的谏臣,原先是太子的臣属,后来太子被废,太子的弟弟登基,手段颇不光明,至少很有些说不清楚的成分在。他改投了新帝,就一副拿命进谏的样子,自己洗刷了“背主”的名声,新帝也得了“宽容,善纳谏”的美名,再把政绩往大家面前一推,世人也就选择性遗忘了他的皇位怎么来的。

换做武将,可就没这样好的事情了,三姓家奴,五姓义子,没人容得下。今天你能为了利益背叛他,明天就能为更大的利益,抄刀子砍了我,反骨太重,不可用。至于忠诚不二的,那就更不行了,你对旧主忠贞,我岂能容你?

正因为了解到这一点,秦琬才要用武将下手,她明白,正常情况下,哪怕她的兄弟死光了,大家都会考虑她的侄子,或者过继男丁,绝对不会推她上位。一旦弄不好,给她安插个“牝鸡司晨”的罪名也是极有可能的。秦琬要得可不是表面的,那种你安安分分待着,我就给你体面的尊荣,她要权,知道这些男人们不会给,那就只有自己来抢了。

她就不相信,当安西、安北、安南三大都护府的中高层将领,还有南府十六卫的将领,这些人中有三五成都打下了她鲜明的烙印后,旁人还敢轻举妄动。哪怕动了也不要紧,只要有兵,随时可以举起屠刀,对不服的人动手。

以秦琬的身份,想要拉拢将领也不容易,中高层将领肯定不会听她的。她现在只有寻找出色的人才,施以恩德,大力提拔,譬如赵肃、萧誉。这几年又必定有连番的战事,一旦运气好,几次战争不死,也能算精锐将领了。等到掌了权,自可点多撒网,眼下么,还是多挑些勇士才是关键。

“曾宪若是真有野心,却坠入泥沼,咱们不妨拉他一把。”秦琬缓缓道,“让他得罪一位大人物,或闹出什么大事,在京城呆不下去,不得不去北边。”

裴熙微微皱眉,有些迟疑:“充军?这可不大好办。”

卢乡侯曾家一向走得是文官的路子,哪怕子弟不出息,也不会像武将出身的勋贵一样,为打熬子弟,将他们放到军队去磨练。何况以秦琬的意思,曾宪若要浴火重生,最好去马上要打仗的西边。

这等时候,明知西边即将不稳,谁会往那边凑?除非充军,流放,可曾宪的身份又比较特殊,卢乡侯曾家一向和鲁王走得近,他一旦出事,魏王一系很可能会借此机会打击鲁王,以图重振声势。

裴熙虽自负,却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想要将局势控制得分毫不差,恰到好处地判曾宪去西边充军,而不是流放、刺配,或者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或让曾家交些罚金就了事,实在太难。

不过,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将案子判得更重一点,勋贵之中,斗鸡走狗,欺男霸女,并不少见。”裴熙意有所指,“曾宪与隋辕颇有些交情,通过这条线,找上县主,向殿下求情,便可让曾宪记住这份恩德。”

秦琬立刻懂了。

这是要再推一把,魏王做局,让曾宪往局里钻,用这个“不中用”的棋子去打击鲁王,挽回自己的声势,也好稳定手下之心。鲁王不知曾宪本事,顶多保住卢乡侯曾家,却会将曾宪抛出来顶缸。这时候,便可以利用曾宪和隋辕的交情,连上秦琬,秦恪出面,便可将死刑改成充军,说得好听一点便是“报效国家”。

“此计可行。”秦琬斟酌片刻,便道,“细节还需多加推敲,对了,你不是说会送些人上苏家求助,以试探莫鸾么?怎么迟迟不见动静?”

第三百章 心系青云

裴熙听了秦琬的问题,懒洋洋地说:“这个啊,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嘛!”

“这句话,我怎么听得这么别扭呢?”秦琬明白裴熙的意思,仍要笑上一笑,方问,“为何有此想法?”

裴熙看了一眼秦琬,一副“你竟没拐过弯来”的模样,见秦琬眨了眨眼睛,似是真不知道,才按了按额头,有些无奈地说:“挑几个小人出来,好为你所用啊!”

秦琬下意识就想反驳,裴熙见她似有不悦之色,慢条斯理地说:“你啊,也别光顾着堂正的那一套,倘若朝堂只能留下君子,邓疆何以掌权多年,刘开又为何安然无恙?纵是徐密、张榕,难道就不怀有私心?”

“我知道,可…”

“没什么可是的,有些东西,生下来就注定了。”裴熙眸光倏地变冷,语调也寒了不止三分,“魏王此生最在意得便是‘奴婢所出’,想要改变他的出身,只有两种法子,一是彻彻底底地将钟婕妤将一切记载抹去,将他安在穆皇后名下,充作嫡子。奈何怀献太子的年纪比他小,断没有在两位健康的嫡出皇子中立幼弟而舍弃长兄的道理,他又没办法彻底抹去怀献太子存在的痕迹。若寻一个高位妃嫔冒认为母,生母身份虽然上去了,到底还是庶出,无法‘名正言顺’。故他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法,抬高钟婕妤的身份,往自己脸上贴金。找个光鲜亮丽的祖宗,寻个比较惹人同情的,沦为奴婢的理由仍有些不够,若能与圣人合葬…”

秦琬点了点头,有些奇怪:“这些咱们不是早就说过了么?圣人压根不会容许钟婕妤做太后的,只怕是前脚泰陵一封,后脚钟婕妤就得‘病逝’。”历朝历代,从没有“以卑动尊”的道理,皇陵一旦封闭,绝不会为任何人开启,哪怕是原配夫妻也一样。

“这是正常人的做法,魏王…”裴熙嗤笑一声,方道,“你觉得他是正常人?”

秦琬无言以对。

因为南宫家太淡定,不在他掌控之中,便将南宫家灭门的魏王,绝对不是正常人!

裴熙也没追究这个问题,继续说:“魏王压抑了这么久,一旦得臻高位,势必会爆发出来。朝堂的几位宰相可不是省油的灯,会任他摆布,这时候不用小人,什么时候用?莫鸾既然能‘预知未来’,如今苏家和魏王的情况又不乐观,只有在这时候上门求助,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苏家显贵之时,不管多少来打秋风的亲戚都无所谓,又不会提很过分的要求,松松手指,漏出来的东西都够对方活了。哪怕对方想谋出身也不要紧,一张名帖递出去,谁都会顾忌几分,眼下又不一样了。魏王被削成了白身,正被诸王疯狂攻击,苏家也不好做出头鸟,惹一身腥。这等时候还能让莫鸾出面,为之谋划的,必定是魏王极为信重,升迁之快到莫鸾都有所耳闻的臣子。至于魏王会信赖、重用什么货色,还用说么?

小人么,没怎么在乎礼义廉耻,伦理道德,甚至连脊梁骨都没有。他们会为了钟家的名分一力奔走,如疯狗一般乱咬,也能成为秦琬手上的刀。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他们就能冲杀在第一线,坚定地为秦琬掌权一事,与卫道士争斗不休。

正如裴熙所说,有些事情,生下来就注定了。譬如秦琬是女子,魏王是奴婢所出,既然没办法改变,就要想办法争取。故秦琬沉默片刻,才道:“如此一来,怕是有戕害忠良之嫌…”

“没让你杀他们。”裴熙白了秦琬一眼,理所当然地说,“你是秦家女,又不是秦家媳,心怀青云不过是顺势而为,又不是窃国之贼。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自有极多转圜余地在,只要不寒了人心即可。再说了,为了争夺那个位置,哪次不是要清洗几批?”

“这些事,我记下了,以后再说吧!”秦琬有些不想谈,裴熙也知她一时半会没转过心态来,便道,“成,我们再来谈谈曾宪的事情。”

两人将细节梳理好,秦琬便传讯给了常青。

常青此时的境遇有些不太乐观。

他杀张熊的家眷,本是秘密行动,“不知为何”却传开了,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说张熊执行任务失败,常青恐他招出了什么,对魏王不利,便将张熊的家人全杀了,美其名曰“保密”,却是为了打击报复张熊之前争权夺利的行为。

血影暗卫多有家眷,听见此等传言,看常青的眼神便有些怪。与常青交好的几个暗卫壮着胆子,旁敲侧击,常青直接承认,再问缘由,便没有下文了。

常青被暗卫们视作洪水猛兽,不乏同僚暗中朝魏王打小报告,这些事情,常青都知道,却佯作毫不知情,被排挤也毫不在意。他接到秦琬的命令后,立刻隐藏行迹,想办法潜入卢乡侯府,暗中观察曾宪。

曾宪二十有七,成亲近十年,已有两儿两女,理应成熟稳重一些。可他仍旧如所有不成器的勋贵子弟一般,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随即便出了门,眠花宿柳,偎红倚翠,成天与狐朋狗友们喝酒,直到坊门快关了,才醉醺醺地回来,还经常夜不归宿。他的妻子嫌他无用,唯恐他带坏儿女,将女儿和年幼的儿子拘在身边,年长的儿子便送到卢乡侯中府学中去,每日不忘检查功课。

对他的妻子来说,孩子已经生够了,丈夫又不成器,实在没必要为了讨他欢心将命搭上,就隔三差五给他塞各色美婢,省得他来找自己。却不知曾宪一身酒气地回了正屋,神色立刻变得清醒无比,把门一关,一推书柜暗格,沿着暗道走一段,一个极大的演武场就出现在他面前。

曾宪走到武器架旁,握着斩马刀,长叹一声,神色有些黯然。

妻子的失望,兄弟的关照,外人的嘲笑…这些,他都知道。可一步错,步步错,哪怕父亲为了宽慰他,给他私下里建了这么个演武场,那又如何?这一辈子,到底还是因为父亲的野心,彻底荒废了,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就在此时,曾宪的身体骤然紧绷。

冰冷的匕首抵着他的腰际,一只手搭在他的后颈,他毫不怀疑,自己稍有动作,对方即便不捅他一刀,也会捏碎他的喉咙!

究竟是什么时候…

“曾、宪——”对方的声音很奇异,似含着什么东西,有些模糊,却异常的阴冷,“两面三刀,在魏王和鲁王之间左右逢源的卢乡侯府,当真令人钦佩。”

曾宪明白,此人有这等身手,真要惹怒了对方,一夜之间全家被抹了脖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他沉了沉声,态度十分平和,非但不反抗,还很谨慎:“若你只是来说这些的,现在便可将我杀了。”

常青冷笑一声,压低声音,缓缓道:“我自不是来做这些无用功的,我的主君,欲许你一桩大前程。”

曾宪挑了挑眉,语调仍旧很平静:“要我做什么?”

“再过几日,魏王就会找你去。”常青怪笑了几句,才用一种让曾宪能听明白的不屑语气,缓缓道,“他会让你与邱攘起争执,一时错手,将对方给杀了。”

寥寥数语,却让曾宪僵在了原地,许久没有动静。

见他如此惊骇,常青却半点不觉奇怪——他想明白秦琬这一则命令会造成的动静后,也很震惊。

邱攘便是韩王宠爱的妾室邱孺人唯一的亲兄长,邱家因邱大娘子撺掇韩王杀未婚妻一事被圣人厌恶,门庭冷落,权势不复,连爵位都保不住。若不是韩王照拂,莫说富贵优渥的生活,邱家人连性命都未必保得住。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邱攘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便从一个“大有前程”的世子爷变成了沉溺酒色的窝囊废。

曾宪“失手”杀了邱攘,邱孺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让他偿命都是轻的,指不定会不依不饶。按照大夏律令,曾宪是贵族,邱大现在是平民,虽前朝八议在本朝已全无踪影,贵族误杀平民,是可以用财帛、官位、爵位相抵的。韩王在邱家的事情上,从来没有理智,如今魏王又“倒了”,鲁王一枝独秀,韩王一旦将矛头转向鲁王,魏王不就有喘息之机了么?

常青不明白,曾宪惊骇得不仅是这些,还有常青学自秦琬和裴熙的,那股将魏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态度。

众人皆道魏王是下任皇帝,骤然出现一个本事极为出众的神秘人,视魏王若无物,甚至能将魏王的下一步举动用如此笃定的语气说出,岂能不让人惧怕?曾宪略略一想,这桩计谋,将赵王、鲁王和韩王都牵连进去了,赵王肯定也逃不脱嫌疑,唯有…想到秦恪的好名声,曾宪定了定心神。

他不怕皇长子外表宽和,手段凌厉,就怕自己效忠的主子不够厉害,既然往左走不是,往右走也不是,眼看前途尽毁,十死无生,为何不为自己拼一次?故他权衡过后,异常果决地说:“要我做什么?”

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惊雷

不消几日,长安城便发生了一件大事——卢乡侯的幼子曾宪与邱攘为争夺行首,大打出手,推搡之间,邱攘不慎从楼梯上滚落,当场就没了性命!

邱孺人一听,险些没昏了过去。

这位韩王宠妾本就不是什么有见识的女子,她如这世间大多数的妇人一般,认定男人才是自己的依仗。若无父兄,终少了几分底气。若是韩王有幸能登上大宝,她欲与王妃对抗,就更需要外力援助。如今邱攘一死,邱孺人的几个侄儿年纪尚轻,非但不能给她带来什么帮助,反倒要她照拂,岂能不恨?

在她心中,自家人本就是最金贵的,任何人都不能对不起他们。韩王妃对她礼让有加的时候,她尚要踩上两脚,作践一番,何况曾宪害死了邱攘呢?竟觉曾宪以命相抵都不够,非要卢乡侯一家受尽折磨不可!

放在心尖的爱妾苦苦哀求,韩王自是满口答应,但他知晓圣人对邱家的厌恶,怕自己真这样咄咄逼人,圣人大怒之下,也不顾什么脏不脏手,会直接寻个理由将邱家满门都给弄死。

韩王正在琢磨该怎么做,才能既替邱孺人出口恶气,又不惹来圣人的怒火,却不知事态已经不由他控制了。

三司主官或被圣人换了,或被敲打过,前些日子飞马贼旧部的事情还没平息,如今又来这一出,自然绷紧了神经,战战兢兢,将案子彻查的同时,也不敢有任何隐瞒。很快,满长安都知道事情的起因。

邱攘骤然从天上掉到地下,自然是极为不甘的,现实却摆在那里,家业、田产都没了,韩王虽有接济,邱孺人也会给银钱,到底远远不如先前富贵。偏偏邱家先祖出身贫寒,迄今也不过显贵了二、三代,别的不说,女色方面却是极不讲究的,家里风气乱得很,否则也不会养出邱大娘子这等撺掇韩王杀未婚妻的主儿。

花天酒地是要有经济基础的,邱家底子薄,经这么一削,哪有多少余财供挥霍?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邱家人哪能习惯成白身的日子?见自己很难回到上流社会,仗着韩王庇护,索性扯下最后一层遮羞布,为了享乐,也不要什么脸面了,经常去酒馆白吃白喝,到教坊、花楼白睡姑娘,还专门挑好的点。

能在长安开得起好店铺的,背后自然有人,却又有多少人会为了区区商贾,与韩王抗衡?没办法,忍了,反正有这么一门“好”亲戚在,对韩王的名声也是一重妨碍。

最先忍不住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花楼的姑娘们——妓女们生活不容易啊!进了这行,想做清倌人,实在是难如登天,十有八九还是要落到卖身一途。以色侍人换来的辛苦钱,自己得不到一分,想要攒下私房体己,就只能靠恩客的赏赐。尚要藏紧一点,免得被鸨儿龟奴发现,没收了去。

邱攘连度夜资都不付,更不可能有什么打赏,偏偏点得又是顶好的姑娘。这些女子的花期也就几年,往往是过了十七八便算“人老珠黄”,沦为下乘了,不趁着这时候攒点私房,以后怎么办?故一听得邱攘来,个个推三阻四,不愿接待。曾宪年轻英俊,出手大方,花楼的姑娘都乐意服侍他,再加上他喝得太多,神智有些不清醒…不就酿成祸事了么?

机灵些的已经看了出来,这是有人做局,要引得鲁王和韩王对上,故不肯蹚这趟浑水。再有一些人,觉得韩王不如鲁王远矣,有心卖鲁王一个好。

曾宪并非亲手打死邱攘,而是酒醉推搡之时,邱攘一脚踩空,从楼梯上跌下来,才会没了性命。在场的还有很多人,谁都可以作证,顶多能算“过失杀人”。

再说了,曾宪出身世家,父亲又是侯爵,哪怕真打死了一个白丁,也是有一定“优容”的,虽不像前朝一样,未明着写在律法上,却是约定俗称的规矩。更不要说这个白丁还被圣人厌恶,对曾宪,就更要从轻发落了。

条件是,没人找事的话。

韩王起初也没想到这么多,他就是打算给爱妾出个气,但他的府中,实在是…惨不忍睹,说得不好听,漏得和筛子似的。心腹的谋士,小半是鲁王的人,一些是魏王的人,还有几个是赵王的人。

鲁王想要息事宁人,集中火力对付魏王;魏王想要鲁王和韩王对上,自己获得喘息之机;赵王不欲任何一个兄弟好,坏水直冒。谋士们各怀心思,争来辩去,唇枪舌剑让韩王头疼得很,忍不住拍桌子:“你们若是拿不出一个让孤出气的法子,便给孤统统滚出去!”

谋士们知晓韩王说到做到,也不敢再针尖对麦芒,明知同僚们身后的主子不一样,折中意见,还是拿出了个章程出来,很典型的韩王风格——卢乡侯为儿子奔走,必定是要破财的,邱家…不怎么讨人喜欢,韩王殿下你也不能为邱家得罪圣人。这样吧,等卢乡侯大出血后,你只要咬死了,除非卢乡侯拿爵位相抵,否则就要曾宪以命换命,这就行了。

他们家既出了这么多钱财,又要面临爵位失去的危险,别的不说,卢乡侯世子第一个就不会同意父亲昏头的举动。到时候,父子失和,兄弟反目,这可是一辈子的心结和怨恨,岂不比直接杀了他们好?再说了,若是卢乡侯真愿用爵位换曾宪的性命,又是另一种判法了,庶民杀庶民,绝对要比世家勋贵杀庶民,判得要重一些。

鲁王知晓韩王的意思后,也松了一口气。

对他来,不,应当对所有人来说,抛出一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平息一位王爷的怒火,无疑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

既然有了决断,便可再见一见卢乡侯了。

还没等鲁王召来卢乡侯,与之分说,心腹急急来报,事情脱离控制了。

为何?

烂船还有三斤钉呢!何况邱家虽被一削到底,仍被韩王庇护?

先前说过,邱家是新崛起的勋贵,套用世家的话来说便是“泥腿子”。虽说大夏的勋贵多有这等出身的,其中许多却倾慕世家作风,努力将自家门风往高雅上凑,渐渐地也成了气候,乍一眼看上去像“诗礼传家”了。当然了,还有些不讲究的,如邱家,父亲是大老粗,儿子也差不了多少。家里蓄着几十个美婢,对发妻也多有轻蔑、折辱,家风甚乱,子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想要成器,难。

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一个既定的事实——打仗的时候需要武人,治国的时候需要文人。

文人呢,往往看不起武人,觉得他们粗鄙,不讲规矩。武人呢,又不甘心,若不是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江山统一?天下大乱的时候,你们这些光会打嘴仗的家伙在哪里?现在好了,踩着我们祖先、同族的尸骨,好容易得到了太平,就想将我们抛到一边?哪有这样的道理?

大夏三代帝王皆是马背上的皇帝,素来重视功臣,没有过分抬举文臣,更不像前朝那样,武将被挤兑到犄角旮旯去了。若非如此,皇长子妃也不至于从跟随圣人打天下的武将之家里头挑。为不寒功臣之心,连沈曼父母早丧,家中男丁就存了一个侄儿也忍了。

圣人虽对功臣十分重视,没有半丝薄待的意思,也架不住文臣的地位节节拔高,武将们心里自然有点意见,那些家中子弟不成器,没办法做高官,却将责任归咎于文人针对的武将就更不平了。与韩王数落的将领,脾性都粗糙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义字倒要排在忠字后头,少不了几分居功自傲,对女人更是轻视非常。见邱家祖上也算有功,因为“区区一件小事”触怒圣人,便被削得如此之惨,本就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又不知听谁说,曾宪要被轻判,说不定只是交些罚金便可了事,登时炸开了锅。

这些人虽没什么文采,甚至胸无点墨,却有幕僚代为捉刀。次日,一封奏疏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奏折大意如下:

听闻最近某某勋贵之子打死了一个庶民,朝臣都说要从轻发落,我却有几点质疑。

那位勋贵的出身虽然显赫,这个庶民的家世也不差。往上推五代,这个勋贵的祖宗还在为前朝效力,家人也分散投靠各方诸侯;庶民的祖先就已经跟着太祖,鞍前马后打天下了。

哪怕不算那么早的事情,单算父祖,某勋贵之家也没见出什么名臣良将,甚至连能吏都无。倒是庶民的父祖,都是统兵一方的将军,虽然他们糊涂,触犯了国家法律,却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在他几代祖先都是忠诚于陛下,而非左右逢源的臣子身上,也不能真将他当做白丁对待。何况他这么一死,他的几个孩子都年幼,若是因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而夭折,导致这一家忠臣绝后,天理不容啊陛下!

这封奏疏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韩王没闹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有些赞同地点头;鲁王脸色铁青,魏王淡定自若,赵王心中窃喜,圣人…强压怒火,瞧几个儿子的眼神,很不对劲。

第三百零二章 鲁王弱点

圣人被气得不轻。

他知道几个儿子为了皇位打得死去活来,却没想到他们已经不讲究到这等程度——文臣武将之争,寒门、勋贵和世家的不对付,一向是圣人处理政务时所关心、看重,明面上尽量一碗水端平的,一个闹得不好,便会是取祸之端。

人人都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应该多得些,本是寻常。小心思么,稍微按一按,圣人处事再公平些,也就没那么多人闹腾了。谁料这封奏疏一出,就如往油锅里浇了一盆水,圣人往底下一看,果然,一拨人眼睛红了,另一拨人眼睛绿了,不管文臣武将,统统开始挽袖子,做好了“揍对”的准备。

孽子,这几个孽子!

鲁王瞧见朝堂一片沸腾,只觉口中含了黄连般,苦涩得难以言喻。

事情牵扯到文武之争,士庶之别,便不能轻易能解决的事情了。尤其是本朝,重文更重武,明面上抬举世家,暗中扶植勋贵、寒门,真要计较起来,鲁王的路子,可以说偏了一小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鲁王的生母陈修仪虽是圣人宠妃,还生下了一个皇帝,到底年纪轻,资历浅,上头七八座大山,压得她抬不起头来,穆皇后又生下了怀献太子,瞧着庶子们的眼神便有些不对了。母子俩唯圣人是依靠,自不敢拂逆圣人半分,眼见读书好能得圣人的赞扬,便一门心思往“文”里头钻,久而久之,已分不清是自己喜欢,还是圣人中意了。哪里像李惠妃,早就在后宫站稳了脚跟,平素也无半分错处,又是中年得子,怎会拘着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