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娘娘,您要振作。”

“娘娘…”

是谁,是谁在喊她?

她分不清,也不想分清,她抱着韩王冰冷的尸体,忽然心如刀绞,无比嘶哑地高喊:“八郎,你带我走吧!”

你走了,我的心也被彻底掏空了,你带我走,带我走吧!

哪怕是丧子的野兽,也不会有这样的悲鸣;即便是啼血的杜鹃,也不会凄绝到这样哀痛。

匆匆赶来的新蔡公主抱住韩王妃的儿子,眼眶不知不觉地红了。

柔娘…如果一开始,她不是一门心思帮柔娘出气,而是想办法撮合他们两个,或许…新蔡公主用力抱紧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的侄儿,泪如雨下。只可惜,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如果”。哪怕重来一次,不,哪怕重来千百次,这两个人,终是孽缘一场。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家无情

“韩王死了?”秦琬听见这个消息,霍地站起,脸色很不好看,“怎么会?”魏王这是疯了么?

韩王若只是缺胳膊少腿,圣人虽也会彻查此事,但只要运作得好,便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哪怕这过程同样不容易,伴随着阴谋、流血和牺牲,却远远比不上韩王之死带来的影响大。

圣人会相信韩王坠马是意外?肯定不会!韩王是圣人现存最小的儿子,虽说蛮横一点,论心思,却比几个兄长浅多了。圣人虽厌烦韩王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事,稀里糊涂,被妇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总比魏王和鲁王一动手就是惊天大案好吧?

那可是自己的儿子,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圣人年纪越老,便越忧虑子孙。时常惦记起早逝的几个儿子,哪怕对赵王痛下杀手,心里也很不舒坦,成日食不知味,需汤药安神。韩王之死,掀起得何止是惊天风波?魏王除非疯了,否则,他怎么敢下这样的死手?

裴熙见秦琬惊怒,轻轻笑了笑,却没说话。

魏王之所以丧心病狂,自然有他一份功劳。

按理说,魏王没这么糊涂,不会真做出这等蠢事——哪怕储位之争已经你死我活,养死士刺杀竞争对手,或者扎自家兄弟木偶,都是绝对不能被任何人接受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想好好活着,凭着智慧和手段来获取胜利,而不是直接**消灭。

这只是“按理说”,而魏王在某些时候,偏执到了不讲理的程度。

裴熙捕捉到了魏王潜藏于内心的自卑和狭隘,与秦琬联手,频繁制造事件,让魏王原本的优势大半化为乌有,却又让他的多次暗杀视若无睹。对魏王恨不得将一切攥在手中的人来说,得到手的权势转瞬之间就没了影子,无疑会加重他的不安,而屡次刺杀的顺利,也会让他下意识地偏向这一做法。

这时候,裴熙联系上了他的叔父,裴义。

裴熙所在的嫡系,尤其是他的父亲裴礼,母亲张夫人,兄长裴阳,对裴义这个被家主宠爱的庶弟,那是极为敌视的。这是日积月累下来的仇恨,难以化解,就连调和也不能够,可裴熙不。他认为,敌视、打压、提防一个身份地位远远不如你,一旦孝道大旗不在,就毫无还手之力的对手,无疑是怯懦的表现。裴旭之何其骄傲,本事又何等惊人,岂会畏惧区区一个庶出的叔父?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裴义攀附上魏王,本就是想借着“从龙之功”,好压自己嫡出的长兄一头。眼看魏王日薄西山,身为世家子弟,习惯了左右逢源的裴义想寻找抽身之机,实属寻常。这等时候,裴熙差人联络他,裴熙又惊又喜,又有些不自在。

裴义与裴熙这对叔侄,关系很是微妙,不,应当说,只是单方面的微妙,毕竟裴熙见裴义,那是眼皮都不抬一下的。倒是做叔叔的见了侄子,既忌惮,又钦羡,幸灾乐祸之余,还有那么一丝同情,谁让他们同样是被嫡长打压的杰出子弟呢?

当然了,裴义也不是没给这个侄子穿过小鞋,但裴熙都能一笑泯恩仇了,裴义难道会为了旧日恩怨,连救命稻草都不抓了么?更重要的是,与裴义结怨的人,乃是裴熙之父裴礼,裴熙不过是裴礼一直被压制的嫡次子,父子感情实在好不到哪里去。

庶出胜过嫡出是支强主弱,嫡次子远远胜过嫡长子,又有爵位传承在,又该怎么算呢?裴义自知出身受限,一辈子都不可能做上宛侯,却很期待看到高高在上的嫡长兄焦头烂额,父子离心的样子。

因着这些缘由在,裴义犹豫片刻,便答应了裴熙的要求,通过他苦心经营的关系,在魏王身旁煽风点火,中心话题只有一个——韩王太桀骜了,脾气不好,一根筋,容易认死理,也容易被人利用。

魏王本就是多疑之人,虽对这些谋臣们并不信任,但这些人的话,恰好说到了他心坎里。

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魏王对韩王的咄咄相逼,实在厌烦到了极点,若不是这个弟弟三番五次地挑事,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地步——鲁王幕后的筹谋固然令他怒气高涨,但韩王冲锋陷阵,也是拉了不少仇恨的。

几年的并肩作战,韩王和鲁王即便没积累“战友情谊”,在韩王心里,鲁王也比魏王可靠不少,谁让韩王这些年专注对付魏王呢?一旦韩王残疾,与皇位无缘,他会怪哪个哥哥,这还用想?

韩王若是断了胳膊少了腿,脾气必定更加暴躁,圣人厌恶归厌恶,到底是自己的儿子,难道不会多让着他几分?韩王若是将怨气发泄到奴仆身上还好,要是在朝堂上玩打击报复那一套,魏王掂量一番,确定自己没办法抗住,免不得更加心烦意乱,便动了杀人之心。

他对常青心怀忌惮,除了让常青联络韩王妃外,旁的一应没让他做。故秦琬并不知晓魏王竟这样丧心病狂,裴熙倒是清楚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些话,是对秦琬也不能说,必须一辈子藏在心底最深处,作为秘密,永远沉寂的——无论如何,韩王终究是秦琬的叔父,现阶段还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感情谈不上好,却也谈不上坏。不喜欢这个人,却也没有到眼睁睁看着他去死,甚至送他去死的地步。

秦琬会处心积虑,置魏王于死地,那是因为明白魏王若是登基,秦恪一系必定讨不了好,已经上升到了不是你死我就是我亡的程度,当然不需要留手。但将本来不至于赔了性命的韩王弄死,局势虽对他们更加有利,却太过阴毒。哪怕他们只是起了个引子,真正动恶毒心思的还是魏王,裴熙也不能将自己做了什么给说出来啊!将皇子王孙的性命当做棋子,随意摆弄,这可不是臣子该有的态度。哪怕秦恪对他再容忍,秦琬对他再好,一旦知晓了这件事,心里也会有芥蒂的。

天不怕地不怕的裴熙,对秦恪和秦琬两父女,却是真心看重。他愿意为他们沾染满手血腥,却不愿意与他们疏远半分距离,对秦琬来说,也是一样。宁愿一直保持着这样亲厚的关系,也不能再前进一步,否则…朋友可以意气相投,互不服输,家庭之中,却势必有一个人要做出让步的。

出于这种考虑,裴熙只道:“鲁王也是干脆利落,一听闻出了这等事,便自请让庶长女和亲。高句丽狼子野心,不作考虑,有资格尚血统纯正的公主的邻国,不是西突厥,便是吐蕃。”

“十有八九*是吐蕃。”秦琬叹道,“鲁王——平日也是聪明果决之人,关键时候怎么总是犯糊涂呢?”

“这不是犯糊涂,是本性!他本性凉薄,又欠了那么一分冷静。戴密案是这样,韩王案还是这样!”裴熙冷笑道,“这种人,你可千万要注意了,他舍得下颜面,又有皇室血统。平日看重名声不假,真正关键的时刻,却更看重利益!哪怕…也不可疏忽,务必要寻个机会,让他没有路可走!”

说到这里,裴熙神色一冷,问秦琬:“听说鲁王的庶长女还有个弟弟?多大?”

秦琬心领神会,立刻道:“比我小上五六岁,应当十岁出头了。”

“十岁出头?很好!”

裴熙何许人也,深谙人性,明白十岁出头的孩子是最容易长歪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时候走上偏激道路的——年纪再小一点的孩子,不怎么懂事,你对他说大道理说不通,连哄带吓,反而有奇妙的效果;再大一点的,便能算半个成人,可以当家做主了,有自己的思想,没那么容易被拿捏。只有十岁出头,对一切似懂非懂,又有诸多想法的时候,才是塑造一个人最关键的时刻。

除了他之外,更显著的代表人物便是叶陵,十岁之前,无疑是家中的小霸王,待到见了苏锐,对之敬若神明,十几年来的孺慕仿效,方有今日英杰。

鲁王此举,无疑是利用庶长女一生的幸福,明为避祸,实则剑指魏王。无论他得利与否,真正受伤得,都会是他的庶长女和庶子姐弟。虽说勋贵人家不拿婢生子当人看,但出生实在不是婢生子们能选择的,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喜怒哀乐。更何况,鲁王既然要拿庶长女去和亲,朝廷必不会吝啬给她生母一个“媵”的位份,如此一来,对方的嫡亲弟弟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室宗亲…

仇恨本就是极有煽动力,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却又激发此人无穷无尽力量的存在,故裴熙下了论断:“待他长成,你得多用用他。”

“我明白!”秦琬二话不说,应了下来。既然鲁王对子女无情,让他的子女对他怀恨在心,这种事,秦琬做起来也没有半分压力。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本就是人间至理。

第三百二十六章 胜利在望

在秦琬和裴熙眼中,鲁王自是出了大大的昏招,落在一般人眼里,却是极为正常的做法——争储固然你死我活,真弄到结果未明朗就执行**消灭的,却是极少数。这事放谁身上都怕,万一像春秋战国时代一样,死士涂漆吞炭,给你来个“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光是想想都让人忍不住打寒颤。

鲁王贵为天潢贵胄,一呼百应不假,可真要说他的府中是铁桶江山,没半点漏洞。莫说旁人,就连他自己也是不信的。再说了,真要刺杀,只要找对时机,譬如博浪沙,或者选对能人,来个彗星袭月,白虹贯日,生还的希望岂非渺茫?

人往往会以己度人,自己是怎样,便觉得别人也会怎样。鲁王不顾脸面也要保全性命的做法,虽让他的名声一落千丈,却也让很多人先入为主,留了印象,私底下看魏王的眼神忍不住就带了几分畏惧。

魏王命人刺杀韩王,自然想了一连串栽赃陷害的好方法。谁料鲁王竟这样不走寻常路,突如其来的一招,将魏王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魏王的自污,多用在旁人身上,百般体现自己母、妹的愚蠢、自私和任性,以展现自己的无辜,塑造一个被拖累的形象,从中谋取好处。这样的手段已经被秦琬和裴熙想办法揭破过一次,自然是不能再用了。鲁王的自污,却是实打实的,没人能说他从这件事中捞到好处。

圣人的心思,大家都明白,通敌叛国的赵王庶女,圣人尚不愿对方远嫁,何况鲁王得力呢?国力鼎盛,却将很可能未来真做公主的宗室女和亲,大夏还丢不起这个脸。可越是如此,大家就越觉得,鲁王退让得实在真实。毕竟,只要做了这么一桩事,鲁王与大位基本上就无甚缘分了,却也因为“和亲有功”,新皇帝轻易动他不得。

人家的女儿都去和亲了,你却着手对付人家的父亲,往轻里说,这是给和亲公主没脸,让对方没后台;往重里说,便是毫不在意两国邦交了。碰上个气性烈,手腕狠的,直接就投靠敌国,谋划着怎么带大军攻打故国了,理由也很简单,你都不在意我的死活了,我还管什么国家大义?

真要鲁王登基,莫说旁人,蜀王一系就第一个不依——他们怎敢让真公主为自家孩子顶包?鲁王一世不得意还好,一旦发达了,岂能不翻旧账?宗室尊贵不假,哪能胜过皇帝?故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鲁王真是怕了,宁愿做个孬种,放弃一直以来的好名声,也不想死。

如此一来,他们的心思就复杂了。

鲁王登基固然不好,可魏王…观他行事,实在不是个东西啊!亲弟弟说杀就杀,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堂兄弟了。

蜀王原配嫡出的那几个儿子心想,咱们对魏王,实在算不得恭敬,谁让他出身太低,皇子有个奴婢外家,始终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看不上眼也正常。虽说没人傻到明着对皇子表露鄙夷,不如对旁的皇子热心、恭敬却是肯定的,落在魏王眼里,若他多想,指不定就怀恨在心?至于那些蜀王续弦所出的,或者孺人、媵妾之子,心道我等虽不如几个兄弟,这些年养尊处优,却也不是没脾气的,不可能做魏王手中的牵线木偶,他让咱们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更何况蜀王一系多子多福,姻亲也多,谁都不能担保自己的姻亲能半点不出事。万一要是谁招了魏王的忌讳,让魏王对他们动手,嫡支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命,他们这些旁支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魏王被褫夺了权势的坏处了,若他还是之前那个隐形太子,知道弟弟受伤的消息再正常不过,又能出入宫禁,为自己申辩。一旦两边扯皮,就会让旁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听信谁的,鲁王的自污说不定还会有欲盖弥彰之效。可魏王被圣人勒令在家里闭门读书,江家虽然为他说了一次话,却因为刘开归来,邓疆下狱而破坏殆尽。鲁王又对魏王颇为了解,明白用正常手段是没办法辩驳的,心一狠,连名声都不要了。

这等鱼死网破的无赖打法,也就是仗着圣人儿子少,只能从他们几个人中选继承人,若是儿子多,谁敢这样不要命地折腾?

他们似乎忘了,圣人儿子虽少,却不独独只有他们两个。

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圣人是真的厌烦了。

魏王和鲁王,一个说不清楚,一个本性凉薄。这样的人未必治理不好江山,却难以将大夏维持在正路上。路子一旦歪了,皇朝能延续多少载便很令人担心了。故他拿定了主意,频频招秦恪进宫,顺带着,也经常把秦琬喊上。

圣人的这番动静自然瞒不过旁人,消息灵通的一打听,又有些迷糊——圣人召见秦恪,并没有谈任何朝政,甚至问都没问一句。只是让儿子陪他读读书,或者追忆一番过去。为此,甚至将秦琬也带到了藏书楼,让秦琬捧了很多珍本回去,无不是名家注疏,说是万金难求也不为过。

读书与治国,终究是不一样的。哪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圣人若要栽培长子,便不可能是这种样子,再怎么说,也得让秦恪带个儿子进宫,而不是女儿,对吧?

在绝大多数的人里面,无论是继承还是辅佐,都是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情。圣人的举动很好地麻痹了大家,包括秦恪,只有秦琬隐隐猜到一丝圣人的想法,心中激动不已,却没有和任何人说。当然,裴熙也猜了出来,顺便提了一句,他能想到的事情,卫拓也能想到。所以,秦琬千万不要对户部打任何主意,卫拓可不是寻常人,裴熙都没把握能瞒过对方,也不知道对方…究竟在想什么。

匡敏见大势快成,便依照秦琬的心意,对魏王递了一条消息,指出——圣人已经被各种线索给带偏了,他觉得韩王之死是鲁王做的,却因为朝臣的看法,不好立刻令您复起,加上蓝丽妃吹枕边风,圣人的心思便有些动摇,越发认定鲁王是被诬陷的。这等时候,迫切需要一个超然物外,身份足够的人为您说话,您才能重回朝堂。

不回朝堂,便没有权势,没有权势,便不能与鲁王争锋。

若魏王不似平日焦躁,定能明白,圣人并不是一个任由朝臣左右的人。但匡敏说得在情在理,也利用了一个大家对老年人,尤其是老迈皇帝的普遍认知,即日渐昏聩和爱惜羽毛。

匡敏投靠魏王后,帮他做了许多事,尤其是怀献太子一事,一旦揭露,两人都落不得好。正因为如此,魏王对匡敏,只是怀疑对方为了保命,很多话不敢说,却没怀疑对方内容的真伪。匡敏这么一说,他想着觉得也是,便命人将苏彧喊了过来。

夏日炎炎,春熙园却一派凉爽,秦琬坐在葡萄树下,眼角眉梢都是掩不住的讽刺:“人送走了?”

还不等陈妙说什么,常青从阴影出现身,义愤填膺:“县主,这也太欺负人了!”

苏彧和邓凝的交情已经从“相顾无言”到“心意相通”,就差没有裸裎相对了。若不是常青帮忙打掩护,处理证据,还不知道他们要被发现多少次。他们的相处,常青纵没看全,也目睹了十之七八,越发为秦琬不值——苏彧对邓凝,那是真心的好,真正的爱,满腔情意倾注在她身上。就连常青这等局外人都看得出来,毕竟,热恋与搭伙过日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倘若他们一个不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倒也能算天造地设的一双。

常青对红杏出墙的女人本就有心结,目睹二人幽会不说,还要帮忙收拾烂摊子,心气实在不顺。如今见魏王势弱,有求于长兄,苏彧便来示好,偏偏还装不出特别柔情蜜意的模样,简直想一刀劈在对方的脸上。

你以为你是谁?略微放低身段,县主就能与你和好如初?你给县主提鞋都不配!

义愤填膺的常青浑然忘了,这世道的男人,十之***都是这样,占据绝对的主动。哪怕委屈了妻子,略给个好脸色,妻子便会感动非常,即便是装,也要装出这幅模样——对处于弱势的女人来说,丈夫给了台阶就要下,否则便是不识抬举,与当家做主的男人对抗,苦得还是自己。

秦琬按着太阳穴,只觉反胃得很。

苏彧的心思,她一眼就能看穿,骗过对方也很容易,但魏王…想要麻痹住魏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可若不能将对方稳住,就不能起到让两王同时彻底失去继承权的效果。

圣人的决定固然偏向长子,却是能随时更改的,秦琬要得,是斩钉截铁,无可违逆的现实,而非圣人的一时兴起。夫妻和好如初,就免不得要…一想到这里,秦琬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她咬了咬牙,郁郁道:“拿酒来!”

第三百二十七章 以酒为媒

秦琬是个很能克制自己的人。

以她的身份,千金难求的珍珠,几日便坏的荔枝,巧夺天工的奇珍…只要她想,便有无数人会削尖了脑袋去钻营,以求觐见皇长子,获取进身之阶。

这些珍贵稀奇的东西,说不喜欢,那是假的,但她知道,此例不可开,故她从来不表露一丝半点的喜爱。就像酒,许多人明知喝酒伤身,仍旧离不开这杯中之物。秦琬却很少沾它,唯恐自己喝酒误事。

不过,也只是平时。

明白怎样做才最好,但迟迟下不了决心的秦琬,心中实在苦闷。她屏退众人,自斟自饮,久久都不曾停息。

常青见状,心中担忧,想要上前,却被陈妙拉住。只见陈妙冲常青摇了摇头,正色道:“县主心里苦,这个坎,只能靠她自己迈过。”

男人遇到这种事,自然是占了便宜的,但对女人来说,心结就没那么好解开了。这个选择,莫说常青、陈妙这种与秦琬谈不上推心置腹的,哪怕是裴熙甚至秦恪,他们就能替她做决定?一个不好,可是会被记恨一辈子的。

不知过了多久,秦琬才推开院门,一身酒气,眼睛却清亮无比:“晏临歌呢?带我去见他。”

陈妙对常青使了个眼色,恭敬地低了低头,说:“县主,这边请。”

秦琬一脚深,一脚浅地跟着陈妙往外走,才到晏临歌所住的院落极远处,便听闻一阵琴音,不由驻足。

她在乐律上也颇有造诣,侧耳倾听,片刻之后,便道:“本是旷达之曲,却添了几分婉转愁绪…”

这不是什么好评价,秦琬却迟疑了片刻,随即脚步越迈越大,径直来到晏临歌的院落,见对方震惊回头,袅袅余音还在回响的时候,二话不说走上前去,右手猛地在琴上一拍,死死盯着晏临歌,仿佛要看到他的心坎里去:“你喜欢我?”

“啊?”

“弹琴的时候也一直想着我?”

晏临歌先是一窘,却明白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了,便鼓起勇气,期期艾艾地说:“是,我——”

不待他进一步表明心迹,秦琬大手一挥,直接把他的衣领一扯,一边拖着他往房里走,一边异常豪气干云地说:“那就这样吧!”

这样?

等等,这样是怎样?

晏临歌的脑子还没回过神来,却不敢伤了秦琬,下意识被她“拖着走”,还未明白状况,就被心中倾慕的人往床上狠狠一推…

第二天清晨,秦琬就准时醒来了,她看了看一片狼藉的床铺,回想起昨天的事情,按着头,五官都纠结到了一起。

天啊,这都叫什么事…

一想到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秦琬简直想哭,她二话不说跳下床,快速将衣服穿好,推开门,见到心领神会的陈妙,强忍尴尬,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说:“照顾好他。”说罢,大步流星地走了。

光看正面,倒是很大气磊落,但看背面…怎么看都像落荒而逃。

这件事,秦琬本想来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奈何天公不作美,裴熙熟门熟路地来了春熙园,一见她坐姿,眉毛便挑了挑,不动声色地说:“宿醉之后,竟能如此精神,看来你昨夜过得不错?”

秦琬见他神色,便知不好,刚想用喝茶遮掩几分,听他这么说,险些被呛着,猛地咳了几口,才郁闷地说:“你能不能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喝醉了酒之后,会是这么一副…咳,主动到如同山寨霸王一般的德性,做得还是强抢民男的事,动作之利落,过程之熟练,行为之豪放,简直让她醒来之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她本以为自己虽谈不上温柔娴淑的大家闺秀,却也是个内心堂皇光明磊落的好人,但想想自己酒后的行事…

原来,我也有一颗狂放不羁,愤世嫉俗,风流潇洒的内心…么?

裴熙是谁,这些年往来于他身边的女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完全不觉得这叫什么事:“满长安都盯着你和苏彧呢!别人坐得住,馆陶公主一定坐不住,你现在都这模样,她动真格的,你能扛得住?”

“别提了,我就是觉得恶心你知道么!”秦琬一听到苏彧,就很不舒服,“他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啊!一想到是为了‘任务’,我就…”谁摊上这种事都会不高兴。

裴熙沉吟片刻,才道:“这便是你明明有机会,却老是不接儿子来的理由?”

秦琬虽不想承认,却架不住裴熙太了解她,迫于无法,点了点头。

哪怕说着“牺牲、奉献”,真要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为了早早脱离苦海,秦琬才嫁过去便想办法生了个儿子,这么早就有孕,对她的身体有所损伤不说,其实也很容易出事的。好在她年纪轻,底子好,命大,又有珍贵药材调养,恢复得快。

孩子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可想到对方只是因为“需要”,而不是因为“爱”而出生,秦琬虽不会嫌弃苏沃,却始终有些不自在。那份母亲纯粹的关爱中,无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别的,譬如,这个孩子的诞生,印证她当时的无力。

从前是不得已,如今却…

“你好好想想吧!”裴熙叹了一声,有些无奈,“这件事,我也帮不了你,该怎么做,全看你自己。”

秦琬也是心志坚毅之人,从尴尬中恢复过来后,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我想好了。”

“恩?”

“他不是要来找我么?他不是与情人玩得正欢么?”秦琬轻轻一笑,眼角眉梢满是张扬和倨傲,“我也可以!”

裴熙笑了笑,一派悠然:“然后呢?”

“然后…”秦琬眼波流转,已多了几分狡黠,“就听由天命喽!他能来春熙园几次,而我能在这里待多久?”

既然彼此都不乐意,那我给你找个好借口!你马上都要给魏嗣王头上刷点绿漆了,我就不能给你的帽子染点色?

一般的皇室贵女,甚至公主,哪怕在外头有人,都不会给夫家弄个私生子出来,这是为了两家都好看。那又如何?这条规矩对我不管用!

馆陶公主听见苏彧去找秦琬了,的确很不高兴,她脸色一沉,长长的指甲不自觉地掐着桌子,却断了一半,顾不上使女们心疼的神色,馆陶公主冷冷道:“他们当我们秦氏皇族的女儿是什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么?来啊!把那几个选好的,这就给本宫送过去!”

她早就和魏王撕破了脸,也不在乎一桩两桩,你不是要让我家侄女和苏彧和好么?我偏偏要给对方送情人!

你当你是谁,皇室贵女,容不得你这样欺辱!

心腹女官听了,有些为难:“公主殿下,那几个还没彻底调教好…”

“不管了,让海陵先用着,若是看不上,也是他们没福气。”馆陶公主满面怒色,“只要海陵将他们养在府里,哪怕不碰都行!本宫就是看魏王不顺眼,就是要恶心他!有本事,他就像杀了老八一样,将本宫也杀了啊!”

“殿下,慎言,慎言!”

馆陶公主也知自己一时情绪太过激动,露了口风,冷哼一声,没再说什么。

流言蜚语,从来都是传得最快的,明明是秦琬和苏彧夫妻间的事情,却被所有人关注着,包括安富伯夫人也听闻了这一消息。

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受了其妹影响,对莫鸾极为敌视,当然了,更多得则是自身原因——她这等身似浮萍,随风飘零,服侍过一个又一个男人的男子,最期望得便是被一人如珠如宝地爱护,此生唯卿,莫许旁人。放眼整个长安城,真正做到这一点的高官显宦不是没有,譬如苏锐,又譬如徐密。但对安富伯夫人来说,苏锐如雷贯耳,至于徐密,就不那么熟悉了。

莫鸾先前的名声甚好,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与安富伯夫人形成鲜明对比。妹妹的不喜,自身的嫉妒,外加待遇的天差地别,让安富伯夫人心中的妒火熊熊燃烧,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嗤笑道:“苏彧当她是谁?换做苏锐,怕是任何女子都禁不起他一弯腰,可苏彧…哼,怕是像他那个娘多一些!”

服侍她的男子凑趣道:“苏都护盖世英雄,怎会生出这样不妥当的儿子来?”

“所以说,像娘啊!这女儿像娘是福气,男儿却学了娘们做派…”安富伯夫人啧啧两声,似有想到什么,“也难怪,她的女儿,实在是不妥当。若非如此,怎会逼走县主,下嫁寒门呢?”

男子听了,故作惊讶:“这样说的话,苏都护的儿女,岂非——”

“也就一张脸能看了!”安富伯夫人不屑道,“苏锐若是对我青眼,我给他做个端茶倒水的丫鬟,没名没分也要一辈子跟着他。至于苏彧么,听说他与其父有些相像?”说到这里,安富伯夫人得意地笑了起来,眼角眉梢满是轻蔑,“拿正妻之位给我,我还要考虑做不做呢!”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网渐收

“安富伯夫人是这样说的?”秦琬听了常青的回禀,斟酌片刻,才道,“咱们将这番话改一改,唔,就改成,她倾慕苏锐,若能随侍对方身边,做个端茶倒水的粗使丫鬟也乐意。如若不行,苏彧也可以,只是要以正妻之位相许。”

魏王派去刺探安富伯夫人的细作,已经被常青给控制住了——身家性命是巴掌,大好前程是蜜糖,加上常青神出鬼没的身手,无人敢动歪脑筋。再说了,也没人认为一个侯妾出身的女子能掀起什么风浪,世人,无论高低贵贱,对安富伯夫人终究是瞧不起的,稍稍改动一番说辞,将口吻从轻蔑换做诚挚,对这些人来说毫无压力,甚至还会庆幸常青给他们走了一条生路。

安富伯夫人讥讽得,毕竟是魏王名正言顺的姻亲,真要一字不差地禀报上去,魏王迁怒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常青虽不知秦琬用意,却恭恭敬敬地去了,陈妙明白秦琬所想,却觉得有些荒谬:“县主,苏家…”

“他们不是喜欢让苏彧卖身么?我是恶心透了,不想办法恶心他们一回,心中这口气始终下不来。”秦琬皱了皱眉,问,“玉先生呢?”怎么这些日子,玉迟老是不在?

陈妙听得秦琬此言,神色便有些微妙:“新蔡公主殿下将玉先生给借去了。”

“哈?”

“新蔡公主殿下说,别的人,她用着不放心。玉先生既是县主信得过的人,便是她信得过的人。”陈妙见秦琬神色也有些奇异,解释道,“韩王新丧,王妃伤痛欲绝,府中实在没一个能主事的人,也只有劳烦新蔡公主了。”

这事,秦琬知道——韩王一死,这一系便从皇位竞争之中排除,男人惶恐,女人纷乱。没有皇子王孙压阵,绝对难以收拾这一圈烂摊子,哪怕是韩王妃也不能。好在新蔡公主仗义非常,但说句老实话,打理公主府和打理王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韩王这种不讲究的人,府中鱼龙混杂,实在乱的很。新蔡公主病急乱投医,便上前堵门了。

若不是秦琬这几天忧愤于自己的事情,也不至于漏了这一节。

秦琬按了按额头,也不计较这些,只道:“既是如此,备车,我去找阿耶说点事。对了,阿耶在府中吧?”

“殿下今日没进宫。”

“那就好。”

女儿回家,秦恪和沈曼自是欢欣鼓舞,但对苏彧“回心转意”一事,夫妻俩却都不大看好,便问秦琬打算怎么办。

秦琬苦着脸,不说话。

陈妙会意,屏退众人。

这做法有点越权了,但他一直跟在秦琬身边,稳重可靠,秦恪夫妇是知道的,便没说什么。待到人都走了,陈妙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一下秦琬如今的状况。

秦恪一听,险些跳了起来:“有孕?”

沈曼的脸色也变了,破天荒失去了以往的镇定,咬牙切齿地咒骂苏家:“这些人也忒无耻了一些,一个孩子还不够绑着你…”想到这里,就责怪起女儿来,“你的心是豆腐做得么,他说一说,你就软了?平素得精明强干都到哪里去了?遇到这种事情竟这么糊涂?”

秦琬干咳一声,才道:“也,也不是这么回事。”

沈曼柳眉一横,没好气道:“那是什么事?”

“我——”秦琬尴尬地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似是知道事情瞒不过去,才弱弱地说,“我也不想啊!将他赶走了好几次,但到底是孩子的父亲。那天谈着大哥儿的事情,又不知不觉地喝了很多酒…”

沈曼刚想拧女儿的耳朵,就听秦琬急急道:“事后,我也很后悔啊!所以我…”秦琬面对父母的目光,不自然地咳嗽了两声,才道:“我就找了个情人,也没做任何防护措施…”

秦恪和沈曼“啊”了一声,望着女儿,不知该说什么好。

以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秦琬若不是皇室贵女,早该被打死几十回了。但她是,而且是秦恪和沈曼的独女,之前也没什么错处。故皇长子夫妇不过错愕片刻,护短之情便占了上风,沈曼立刻问:“这事还有谁知道?你找的情人是谁?馆陶送给你的人,还是晏临歌?无论是谁,你都给我将对方送走!”孩子如果…又长得像父亲,那可不好。沈曼本想说将对方给处理了,因为丈夫在身边,怕他觉得自己心狠手辣,心思恶毒,方语气平和了些,心里却打定主意,一定要派自己的人将这件事给办实了。

秦恪想得又是另一重:“孩子不能没名没分,若是个男孩,我是不是要去向圣人求个官位给他…”虽说苏家的做法让他恶心,但他也不会白占别人便宜,看秦琬的样子,怕是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谁。事涉爵位传承,秦恪再怎么袒护自家人,也没有用一个可能是私生子的孩子谋爵位的道理,便打起了求圣人赐个虚职的主意。

天下父母,大抵都是这样的吧?哪怕责怪孩子不懂事,犯了错误,也会竭尽全力为对方弥补。

秦琬眼眶一热,不欲说有孕之事乃是她有心算计,故意不做任何防护,回答父母的话也是经过修改描补的…她勉强笑了笑,方道:“三姑姑的好意,我收下了,却没受用,实在是不怎么瞧得上那些人。晏临歌倾慕于我,我也…”

她这话说得实在,饶是沈曼一腔“处理此人”的心思,也忍不住停了停。

好男人容易找,真心人却难求。

“可你这——”秦恪眉头皱起,半晌才道,“罢了,你高兴就好,可…苏家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秦琬已恢复平日镇定自若,正色道:“我回苏家,不过是为了给孩子争个名分,再想办法将大哥儿给带出来。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五月便能完成,从此与苏家天高海阔,各不相干。还望阿耶莫要以为女儿被苏家人拿住了,在朝堂上援助魏王。顶多向圣人分说一番,让魏王出来领个闲职便可。”

她都这样信誓旦旦了,秦恪和沈曼还能说什么?哪怕满肚子疑虑,也不好真拿女人怎么样,秦恪胡乱点头,满心郁郁,一口气梗在喉间:“也罢,你是从来不出错的,为父便忍着厌恶,再去为魏王分说一回。”

秦琬闻言,不由微笑。

不将魏王放出来,怎能让朝臣猜疑,鲁王跳脚,又怎能让后宫那位心乱呢?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这两位…蹦跶不了多久了。

果然,秦琬有孕,搬回苏家,秦恪在朝堂上为魏王说话,圣人又重新任了魏王入刑部,追查韩王一案的消息传开,朝臣们便有些看不清动向了。至于后宫,丽妃蓝氏得到这个消息,险些没绷住。

安富伯夫人也是惴惴的,忍不住进了宫,问妹妹:“蓉儿,你说这…”难不成,韩王真是鲁王杀的?若是魏王杀的,圣人怎么可能让魏王负责这件事,这不是让黄鼠狼看守鸡圈么?

“这件事不在乎是谁做的,关键看圣人怎么想!”丽妃秀眉微蹙,神情有些郁郁,“圣人,还是偏向魏王。”

与富贵安逸就别无所求的姐姐不同,丽妃这些年身处后宫,明白了权势的重要性。她出身卑微不假,可她得圣人宠爱,圣人乃是天子,故这后宫绝大多数人都打着旋儿,百般奉承她。就连资格老,位份高,出身尊贵如郭贵妃、李惠妃和刘华妃,对她也是客客气气的。

身在名利场,怎么可能不沉醉?眼见圣人的身体一日差过一日,丽妃的心里也有些惶恐,她陪伴了圣人这么多年,不可能没有感情。更重要的是,鲁王将庶长女和亲的事情,给了她当头一棒。

上辈子,魏王将鲁王的庶长女派去和亲,无疑是惹了众怒的。若非如此,她一介民女,怎会知道魏王迫害鲁王?实在是这件事传得太广,禁也禁不住,寻常百姓尚且义愤填膺,何况蓝氏受过鲁王的恩惠?

丽妃一直都觉得,鲁王是个好人,温文尔雅,品行端方。故鲁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她整个人都懵了,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叶障目,错估了对方的品行,心里便有些打鼓——鲁王若真是个好人,看在她这么多年竭力相帮的份上,她也不用担心山陵崩后,自己的未来。可鲁王凉薄至此,圣人一旦故去,陈修仪被自己压在头上这么多年,心中怨气倾泻出来,自己岂能讨得好?

好心帮人,却落得凄凉下场,哪怕丽妃再大度,也没心胸宽广到这份上。加上前世今生,虽有许多事情不同,可看圣人的意思,还是属意魏王。难不成魏王便是传说中的“真龙天子”,多少磨难都没办法打垮?

一时间,蓝氏心乱如麻,过了许久,竟来了一句:“姐姐,若,若魏王一系的人再来找你,你还是…见见吧!”

“蓝丽妃真这样说?”匡敏掸了掸衣服上不存在的灰,神色淡然,眼角眉梢却都是畅快,“咱家知道了,你退下吧!”

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险

魏王虽在秦恪对圣人的恳求下,重回朝堂,掣肘却比从前大了不知多少,情况比他刚入朝的时候都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