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医学博士的爱情和婚姻上一章:第 26 章
  • 女医学博士的爱情和婚姻下一章:第 28 章

于是,结婚第二天一早,他们飞往海岛。

省城正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时节,海岛上却风和日丽。

托婚庆公司的福,谢钢与文清住进了极好的海景房,然后一头扎进了酒店没有出来。这是一次完全的放松,什么工作、学习、家务都不必想,一日三餐可以叫到房间里,手机关掉了,只定期打开看看,有重要的事情回过去,其余的都不理。两人吃了睡,睡了吃,天马行空地说着话,活动范围只在这个套间里。

终于,文清从床上懒洋洋地抬起身子,却被谢钢一把拉了回去,她便点着他的额头说:“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总要去给大家带些东西吧,我们去看看这里有什么特产?”

“在机场买就好了,那里买东西方便,直接打包托运。”

“可是今天再不出去走走,回省城后别人问这里风景如何,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无非就是海水非常清澈、沙滩非常细腻、还有海鲜非常美味之类的,随便怎么说都行。若是觉得还不够,可以在网上搜找找大家的评论借用一下就行了。”谢钢的声音也难得地懒洋洋,倒更有一番别样的魅力,他打量着眼前的人,“只是真正的风景却不在海边,这个就不用说了。”

文清不去接他的话,以免落入他的陷阱,却笑道:“如果知道这样,我们不如在省城订一间总统套房住几天,何苦到这么远的地方?你连窗外的海景都不看,真是巨大的浪费!”

“但是如果就在省城定一间酒店,肯定感觉不到现在的放松。”

“还真是这样。”文清也承认,然后她努力拉起谢钢,“我们也该到外面走走了。”

谢钢不肯动,以他的力气,文清还真拉不动他,一不小心又被他带到了床上,压在了身下,挣扎半天才爬了起来,努力做出横眉立目的样子,“你再不起来我就生气了!”

总算有了点威摄力,谢钢向后退缩了一下,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是!”又讲条件,“你帮我穿衣服我就去。”

文清看着赖在床上的谢钢,无奈地起身打开衣柜的门,“所有的衣服都还在包里呢,原样带回去实在不甘心,我们怎么也要去游游泳才好。”

说着找出了为这次出门新买的泳衣和沙滩装,自己先穿好,然后将谢钢的递了过去。

“说好你替我穿的。”谢钢果然还躺床上一动不动。

还好海边穿的衣服是最少的,也是最容易的,文清帮他穿了,又在他身上拍了两下,“你能不能有点下限?”

“只我们俩个要什么下限?”

文清不理他,快步出了房间,还没走到电梯间,就有人赶了上来,将手搭在她的肩上,夸张地笑着说:“老婆,你等等我,你这样美貌,自己出门是会遇到流氓的!”

“我倒觉得是远离流氓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过年

海边自然如谢钢所说,海水清澈、沙滩细腻、一派迷人的热带风光,谢钢只扫了一眼,便将目光一直流连在文清身上。

文清的长发随意挽在脑后,因为是直发,并不十分妥帖,有几缕长发从鬓边散落下来,透着十足的休闲意味。她身着浅蓝色的连体泳装,又用一块色彩艳丽的轻纱方巾在腋下系了,轻柔的纱巾垂了下来,并没有将她的身形完全遮挡住,却增加了几分朦胧感,每有海风吹过,带起轻纱的一角,格外令人心动。

谢钢早就发现文清很保守,比如去泡温泉,她喜欢在身上搭一条浴巾,夏季买衣服时从不买太露太透的,选泳衣时根本不考虑三点式…其实她的身材满不错的。

海滩上各色人种都有,美女云集,论起来文清够不上惹眼,可把目光落在她身上的人并不少,东方女性的婉约清丽配合着她那种干净的气质,一点也不张扬,却有如幽香的百合,让人越品味就会越沉醉与其中。谢钢将自己的身体挺得更直了,带自己的老婆在沙滩上散步真是有面子,他得意非凡,又想早知如此还不如昨天就跟着文清出来走一圈了。

偏偏文清一点也没感到别人的目光和谢钢的小心思,她拉着谢钢的手,东张西望,“我还是第一次出国呢,没想到这里能看到这么多的中国人。”

“现在中国人有钱了,所以很多度假盛地都少不了国人。我们华盛公司每年也要请客户到这里玩。”

“不过我猜你一次也没来过,对不对?”

“没错。”谢钢点头,以前的他才没有心情度假,他忙着挣钱,恨不得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其实就是现在,他对于度假的兴趣也集中在与文清在一起上,而不是观赏风景。

“你呀,就是个工作狂,不太懂得生活的乐趣。”文清笑他。

“谁说我不懂?这几天我一直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你没体会?”

文清去捂他的嘴,又四处看了看,很是心虚,声音放大了一些说:“我是说吹吹海风,看看海景!”

谢钢心里马上就痒了起来,知道文清脸皮薄,伸手在她的鼻子上捏了一下,然后将手揽住她的肩,把人带到自己怀里,在她耳边一本正经、轻声慢语地说:“我在慢慢改呀!我想我们以后每年都要度一次假,就像这次,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只我们两个人,好不好?”

尽管听出话里隐藏着无限的暧昧,不过文清还是被吸引了,“好呀,我们就约定了,每年都要一起度假,不许反悔!”

是啊,他们工作都很忙,平时也是聚少离多的,为了各自心爱的事业,为了心中的追求和志向,他们会一直努力奋斗,但只要每年能留出几天的时间来,远离喧嚣繁忙的现实,放松身心,生活就更美好了。

“我们去游泳?”文清开心地拉着谢钢,向大海走过去,突然又停住脚步,“你会游泳吧?”

“当然会!钢城北边有一条小河,从小学起我每到夏天就去那里游泳。我不但游得最快,潜水时间也最长,水性出了名的好。”

“那是不是野浴?我在学校时每年放暑假老师都要讲不要去野浴,而且听说每年都有出事的。”

“我们学校也不让学生去,其实大家还是一样去,结果没什么事,你看我不是还好好的吗?”

“那妈妈不管你吗?”

“她原来不知道,后来知道了…”谢钢看一眼文清,不情不愿地说:“当然不让我去了。”

“你一定还是去了,然后婆婆为此打过你吧。”

“嗯,打过好多次。特别是一次我回来晚了,到处找不到我,她急得要命,见到我就不容分说打了我一顿,还把我抓到的鱼都扔了。”谢钢看着文清带着笑意的眼睛,急忙转移话题,问:“你在哪里学的游泳?”

“我上中学的学校设施特别好,有一个标准的游泳池,所以就开了游泳课,我就学会了蛙泳。等到了大学再上游泳课时,别人还在练习动作时,我就能绕着泳池游好几圈了。老师就专门把我们几个会游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班,学自由泳。”

两个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带来了不同的经历,聊起来还满有趣。谢钢和文清下了水,一个是随心所欲地游,一个是标准的泳姿,又是截然不同,但毕竟都是游泳嘛,他们很和谐地游在一起,然后又学着玩冲浪,累了就在沙滩上晒太阳。

回程的飞机晚点了,到省城已经半夜,谢钢和文清回到家里,轻轻地打开门,正准备悄悄地回到卧室,婆婆一直在家中,这时间应该已经睡了。

“你们回来了。”婆婆穿着家居服从客厅走过来,“飞机上的东西越来越难吃,我给你们留了饭,都在锅里温着呢,拿出来就能吃。”

“不用了,我们不饿。”文清赶紧说:“妈,已经半夜了,你快睡吧。”

“白天睡多了,现在一点也不困,”婆婆说着,已经盛了一碗汤出来,然后又端出几盘饭菜,招呼他们俩人,“赶紧洗手,再吃一点。”

文清从来对婆婆做的汤没有一点抵抗力,再说下飞机后感受到外面的冷空气,她就觉得自己饿了,于是先喝了一碗汤,“真鲜!”

“妈,你做菜比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做得还好!”谢钢坐在桌旁也就着菜吃了一碗饭。

婆婆最爱听的大约就是这样的话了,她眉眼都舒展开了,笑意盈盈,“外面的饭菜再好吃也不如家常饭菜养人,可你们也别吃太多了,免得积食。”

然后她又絮絮地说:“明天就是除夕了,文清是独生女,白天回家里陪陪老人,只是天黑前一定回来,结婚第一年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夜的。”

文清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由得奇怪地问:“为什么?”

“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是对娘家不好,所以天黑前一定要回婆家,但结婚一年以后就没关系了。”婆婆看来也不甚清楚,只是听说过这个习俗。

“好,我天黑前一定回来。”文清答道,她原本也想明天白天回娘家陪陪家人,把奶奶哄好,晚上再回来陪婆婆,让婆婆也开心。婆婆能想到自己是独生女,过节时家里只剩下老人并让她回家看看,让她很感动。至于婆婆说的风俗,只要没有太过格的地方,她一定遵守。

因为时间太晚了,吃过饭后婆婆就催他们睡下。第二天一早,文清起来时,就见婆婆和谢钢正坐在餐桌前等着自己,“我起晚了。”

“我也刚起来。”谢钢笑着说:“我正和妈妈说我们的事呢。”

“小钢说你现在菜做得很好吃,他每天下班回家,一下电梯就能闻到香味。”婆婆笑着进了厨房,“我今早做的手擀面,现在去煮,等几分种就好。”

冬季的早晨,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手擀面,浑身好像都充满了力量,文清要去洗碗,被婆婆拦住了,“这几个碗我收,不用你。”

“那好,”她笑着说:“我先回娘家了,天黑前一定回来,晚上年夜饭一定要给我留个机会做两个菜。”

“那个小清啊,”婆婆拦住她说:“昨天我回房间后又想了一下,你要是晚上回来了,家里还有奶奶,一定会想你,不如把他们都接过来,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反正都是一家人了,一起守岁多好。”

谢钢笑着接过话来,“妈妈说得对,把文清家人接过来一起过节,又不违反习俗,又人多热闹。而且家里房间多,住下来很方便的。”

文清迟疑了一下,婆婆已经笑着催他们,“小钢,你陪着文清回家接人,奶奶坐轮椅不方便。”

谢钢摆了摆手,“我自己去接人就行,让文清留在家里给你帮忙。”

文清借口给谢钢找衣服,也一同回房间,“还没问问爸爸妈妈…”一早她给家里打了电话只报了平安。

“我早与爸爸妈妈说好了,”谢钢很肯定地回答:“你就放心吧。”

文清这一代独生子女长大结婚的已经很多了,关于过春节双方家庭的安排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很多人都认为将双方家长聚在一起过节是最好的方法,但文清却从没想象过爸爸妈妈和与刘遥的父母在一起度过除夕的情景。

至于婆婆,毕竟也不大熟,她也没有这样打算。听了谢钢的话,倒是吃了一惊,“你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在海岛给家里打电话说的,那时你睡得正香,都流口水了。”

“我睡觉才不会流口水呢,流口水的一定是你!”文清马上被他把思路带偏了,上去捏他的下巴。

谢钢已经换好了衣服,双手放在着文清的肩上说:“我妈心肠很好,不管在哪人缘都特别好,奶奶和岳父岳母又是非常有涵养的人,他们在一起一定能和谐相处的,你就不要瞎担心了,在家里多陪陪妈,帮她做年夜饭吧!”

文清有什么不明白的,谢钢原本就做好了自己家长辈们的工作,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对婆婆说的时候,婆婆好心地主动让文清回娘家陪老人,然后谢钢就早起与婆婆沟通好了。为了让大家都过上祥和快乐的春节,他花很多心思,而且把家里的事处理得特别好,对于这样的人,她心里涌上无限的爱意,于是她轻轻地探了探头在他的脖子上亲了一下,然后拍拍他的脸,“去吧,我在家一定表现好,让婆婆越来越喜欢我!”

作者有话要说:

畅想

文清昨天回来后只在餐厅吃了饭,还没有进厨房。所以送走谢钢,她便赶紧走了进去,一面问:“妈,我做点什么?”

“都准备好了,开饭前再下锅就行,你到客厅看电视吧。”婆婆跟着进来笑着指着流理台说。

然后文清就被流理台上摆得满满的东西惊呆了,家里的厨房面积可不小,而且在东西两面都放了流理台,可现在却没有多少空闲的地方。

已经是半成品的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整齐地放在盘子里,上面覆着保鲜膜,另一边都是做好了的熟食,有酱猪蹄、水晶肘子、卤牛肉…又有好几个大盆子,里面装着满满的炸枣、炸丸子、炸麻叶、炸套环等等,林林总总,有二三十种。

这些油炸的小吃食,文清小时候也曾见过奶奶在过春节时做,可后来奶奶年纪大了,妈妈也不弄,差不多都淡忘了,现在见了很有亲切感,指着这些盆子吃惊地问:“妈,你一个人做了这么多?”

“是啊,昨天炸了一天才炸好。晚上你们回来的时候,肉丸子还是热的呢,你们不是说好吃嘛,现在再尝尝,冷了味更好。”说着,婆婆就夹了一个丸子放进文清嘴里,“是不是?”

“真好吃,”文清接了筷子每样都尝了一个,“都好吃。”

然后文清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妈,这些活你应该等我回来一起做的,一个人做很辛苦。”

“辛苦什么,我倒是喜欢做好吃的,看着你们吃得香,我心里就高兴。”婆婆说着说着竟有些伤感,“我也好几年没做这么多了,前几年也没心思,而且就是做了也没有人吃,今年我就把能想到的都做了。”

“妈,你别担心做多了,我特别能吃,今年有我,肯定很快就能都吃光!”文清笑着把话题扯开。

婆婆也笑了,“你看我怎么又提过去的事了,现在看小钢每天脸上都带着笑,我也高兴着呢!这都是你的功劳。”

“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呢?”文清虽然经常被谢钢表扬,但每次都会觉得他有些夸大,于是就很不好意思,现在也是一样,于是便指着一盆丸子问:“妈,这个丸子是什么做的?怎么吃不出来。”

“那个是素丸子,没放一点肉,是几种蔬菜拌的,有萝卜、胡萝卜、洋葱、蘑菇…吃这个不长肉的,你多吃几个。”

早上刚吃了一碗手擀面,肚子里已经饱饱的,文清在厨房转了这么一圈,马上觉得不能再吃下去了,而应该找点事做,便说:“那我准备果盘吧。”

“水果已经切好了,摆在客厅的茶几上。冰箱里还有洗好的,要是不够了再切。”婆婆回答。

文清进了客厅,见茶几上摆着一个由好几样水果拼出来的大果盘,十分漂亮,果盘旁还放着一些糖果、干果饮料等。看来,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除夕的到来了。

“我还什么也没做呢!”文清有些郁闷地说。

婆婆不由得笑了,“那你帮我把这些油炸的东西每样分出来一点吧。”

文清总算有事干了,便拿出食品袋分装,又问:“这是给谁的?”

“小罗和小朱今天回老家,要做一天的火车,晚上才能到,给他们带点路上吃。”

文清和谢钢蜜月旅游前,特别请罗莹帮忙照顾一下婆婆,毕竟婆婆对省城不熟,而他们两家正好在一个小区,不用说,现在婆婆口中的小罗和小朱就是她和朱然了。文清也知道,他们夫妻每年过节都要回农村老家,正符合婆婆说的情况。

“那我给他们送过去吧。”文清将装好的几个食品袋放在一个大袋子里。

“不用,小罗走之前能过来,把她家的钥匙放在我们这里一套,万一有什么事也方便,那时候给他们就行。”听婆婆捻熟的口吻,文清就知道罗莹一定没有辜负自己的托付,经常过来看婆婆。

果然婆婆笑着说:“小罗说你们不但是同学,还在一个宿舍住过,关系特别好。这几天每天都要上来问问我有什么事,又陪我去买菜,是个好孩子。”

正说着,听到门铃响,文清以为是罗莹,赶紧过去开门,结果是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大姐,提着一兜红红的苹果递了进来,“我是十五楼的,这苹果是朋友从新疆带来的,味道特别甜,给你们尝尝。”

文清有些莫名其妙,但邻居笑着送来,她也只好接了过来,这时,那位大姐笑着向里面说:“阿姨,你炸的丸子太好吃了,我们家那位说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丸子。”

原来婆婆走过来了,“快进来坐一会儿。”她很自然地让着门外的人,又笑着说:“喜欢哪一样,我再给你拿,家里有许多,都是邻居,别客气。”

“家里还有事情呢,不坐了,以后再尝阿姨的手艺。”那位大姐客气着,又指着苹果说:“都是糖心的,阿姨尝尝。”

送走了大姐,文清才知道,婆婆昨天给楼下的邻居们都送了吃食,“这栋楼今年才入住,大家都是新邻居,我们要和邻居们相处好,过年送点小吃食过去,是老习俗。”

一会儿又有一个老太太带着小孙女上来回礼,给婆婆带来了自家做的蒸糕,婆婆又拿出很多糖果给小女孩吃,两个老太太在一起聊了起来,“自家做的东西,用的材料都是上好的,吃着放心。”

“这个蒸糕用的糯米粉是我自己用糯米磨出来的,比外面买的糯米粉做的蒸糕味道就是不一样。”

正说着,罗莹来了,果然是把一套钥匙送了过来,“因为是新房子,有点不放心,万一有什么事,放你们这里一套钥匙,总能方便些。”

文清接过来收好,问:“怎么不坐?是不是急着赶火车?”

“正是呢,”罗莹点头,给婆婆提前拜了年,谢了婆婆给她准备的吃食,然后就要走。

文清想起来,“我开车送你去火车站吧,现在肯定不好打车,而且你们一定带了很多东西。”罗莹曾经告诉过文清,每年她和朱然回农村必须给所有的亲戚都带礼物,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还十分辛苦。但农村过年的气氛特别浓重,比省城要有意思得多。

婆婆听了,也十分赞同,“小罗别推辞了,让文清送你们吧,家里又没有什么事。”

文清便与罗莹说好在地下车库见面,果然朱然和罗莹带了好几个大包,朱然带些自嘲地说:“每年都有这样一回,有时还真羡慕你们这些家是省城的人。”

“可是我看你脸上都是笑容呢。”文清打趣。

“是啊,虽然有时也嫌弃农村不好,但那里是我的老家,也是我的根。每年进了腊月就开始数着哪一天能回去了,又算着给家里人买什么,还要早早在网上抢火车票,等坐了一天火车到了家里,见了父母亲人,再坐在火炕上说话,心情就说不出的好。”

“医生的工作就是这一点不好,不管什么节日都要轮流值班,我换了几个班才能在今天走。要不是为了等我,他前几天就可以回去了。”罗莹也笑着说:“好在晚上就能到家了。”

总之,就要过年了,大家都喜洋洋的,只是路上有些堵车,但最后还是提前到了火车站。

文清再回到家里时,奶奶和爸爸妈妈已经到了,正与婆婆和谢钢在一起说话。文清听谢钢正在回答爸爸的问话,讲述着海岛风光,心想,他不过就在酒店前的海岸游了一小会儿,现在说起来好像把全岛都走过一遍似的,见奶奶、妈妈和婆婆都认真地听着,也又不好出言反驳,看看时间便招呼一下进了厨房,准备做午饭。

结果她发现厨房里的东西又多了,看器皿,就知道是妈妈又带来一些半成品食物。还没来得及动手,婆婆和妈妈也都进来了,谢钢也钻了进来,不过他马上就被赶了出去,“做饭的人已经够多了,你赶紧出去吧。”

婆婆和文家人已经见过几次了,而且他们还在温泉山庄一同住过几个星期,关系非常融洽,大家说笑着,因为人多,便十分热闹,文清觉得比以前自家人过节时还要有趣,就忍不住笑着说了。

婆婆也一脸笑意,“可不是,等文清生了孩子,过节时一定会更热闹的!”

文清从来都觉得只生一个就好,可是今天的气氛突然让她的想法变了,她对谢钢说:“我们以后要两个孩子吧!”

“那当然好!”婆婆笑得合不扰嘴,原来儿子对她说只想要一个孩子,她只有接受了,现在倒是意外之喜,“文清若是真的生两个,一个孩子姓谢,一个孩子姓文。”

对于孩子姓什么,文清并不很在意,但婆婆这样说她还是很感动,就看向爸爸。爸爸显然也没想到能听到这样的话,但他其实也不在意,所以很从容地说:“谢谢亲家的好意,其实不管姓什么都是我们的外孙和外孙女,我们都一样疼爱的。”

“对,亲家说得对,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老思想,不管生男生女我都一视同仁。”婆婆也赶紧表态。

“我想要个听话的小女儿。”谢钢也露出了一脸的想往。

“要是孩子像文清一定是个懂事听话的。”妈妈肯定地说。

“谢钢小时候淘气是淘气,但其实也不是不懂事。”婆婆努力找出谢钢懂事的例子。

文清只不过被家里的气氛感染,不假思索地说了要孩子的话,没想到大家就真的讨论起来孩子的问题来,她倒有些脸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拜年

除夕的午夜快到了,谢钢笑道:“我买了很多烟花,我们去露台上放吧。”

顶楼虽然建了很大的阳光房,但还是留了一块不小的露天平台,大家进了阳光房里,就见外面已经是一片的火树银花,隆隆的鞭炮声不断了。老人们便坐在透明的阳光房里,而谢钢和文清都换上了厚衣服,拿出各色烟花,也加入了放烟花的行列。

谢钢先用竹竿挑了一长挂鞭炮,从下面点燃了,辟里啪拉地响了一会儿,然后放了几个二踢脚,这种东西声音特别大,文清躲在后面,觉得耳朵还是被震得嗡嗡响,便用手捂住了耳朵,只专心看谢钢点燃手中的鞭炮,待引信燃了一小会儿再扔了出去,觉得他的动作那样的洒脱,有无限的活力,就连周围的的烟火也不去看了,只一心看他。

没多久,谢钢将一个大方盒子礼花摆在露台中间,走回来将文清带到礼花前,将手里燃着的香递给她,示意她点燃。

一波又一波绚丽的烟花升到了空中,美丽得让人炫目,午夜的钟声传来了,文清转头去看谢钢,他也正看了过来,还向自己喊着什么。在这亿万人同庆的时刻,成千上万的鞭炮齐鸣中,无论什么声音都不可能听到,但文清却知道他在喊什么,她也一样大声喊道:“我也爱你!”

反正不可能有人能听到,文清回屋里时大大方方的,将刚刚包好的饺子煮了,端上来大家每人应景都吃了几个,就准备休息了。

文清帮着奶奶洗漱,将她送到床上,“奶奶,已经很晚了,赶紧睡吧。”

“高兴。”奶奶拉住文清的手用力握了握。

文清懂得奶奶心中所想,她是觉得又能与自己在一起过除夕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奶奶。”她陪着奶奶轻声细语地说了半天话,看着奶奶睡着了,悄悄回了房间。

谢钢正拿着一本书翻看着等她,见她进来便掀起被子,“赶紧进来。”又随手灭了灯,“今天家家都要团圆的,我们也一样。”

文清紧紧地和他抱在一起说:“我觉得今天的幸福与以前的不一样,是没有一点缺憾的幸福,所以特别的甜蜜。”

前两年文清过节时,一身不能二用,身在刘家,却想着奶奶和父母,有时科里又有急诊手术找她回去,节日的快乐就要打上几个折扣,可今天,家人团聚,又没有去加班,真是十全十美了。

“今天是很幸运,”谢钢原本想到了文清可能被突然叫走做手术,这样的时候他也遇到过几次了,可没想到骨科竟然没有电话过来,“就是你被找回去加班,也都是难免的,不算什么,我一定陪着老人们开开心心地过好节,这也是完美的,你说对不对?”

“是,你说的都对。”事在人为,文清说:“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能是完美的!”

第二天,文清和谢钢起床后,就见两位妈妈坐在餐桌旁正在说着话,“明年我们还一起过春节吧,大家都高兴。”

“那当然好。”

见他们过来,婆婆就笑着说:“怎么起得这样早?”

文清一笑,“你们不是比我们还早?”

“我们年纪大的人睡不了那么多,倒是你们总睡不够。”正说着,爸爸和奶奶也过来了,两位妈妈把准备好的早饭端了出来。

文清和谢钢是新婚,要到双方长辈家拜年送年礼,吃过饭他们就一起商量起来。最后定下来,初一和初二先给文家的亲友拜年,初三初四则去看谢家亲戚,当然那需要去钢都。至于礼物,他们早就委托婚庆公司帮忙准备了,已经分装成礼品装,只要按份数送出去就行了。

省城内跑了两天,有时文清爸爸和妈妈也陪着他们,但文家亲戚并不多,还算轻松。可回了钢都,就是另一番景象,婆婆带着他们一家家走,她的独子有了出息,又结了婚,她想显示一下的心意非常明显。

到了第二天吃过晚饭,谢钢有些不愿意了,“妈,像三堂伯这样的就不必去了,多少年也不来往了,而且我结婚时他也没过去。”

“那是我没通知他,因为车子的位置已经满了。”婆婆坚持说:“你忘了,你小的时候,他每年都来看你太爷爷,还给你买过糖。”

谢钢早就没有印象了,还是躺在床上不动,文清倒是理解婆婆,她年青起守寡,把儿子养大,现在儿子成家了,怎么能不自豪呢,当然愿意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便上前拉谢钢起来,“妈说要去就去吧,新婚第一年去各家拜年是老风俗,我们还是遵守的好。”

“礼品也没有那么多份了,婚庆公司是按参加婚礼的数量准备的,多备的几份也都送出去了。”谢钢又找借口。

“超市早就开始营业了,我去买礼物。”婆婆马上说。

文清用身子挡着,在婆婆看不到的角度狠狠掐了一下谢钢的腿,“我们先去买礼物,然后再回来接妈一起去,你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