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报酬,王徽还是决定暂时以粮代币,采矿期间,每个民夫的午饭都由卫所衙门包了,权是足料的粗面窝窝就酱菜,每两日能吃一个鸡蛋,每五日有一顿荤菜,且每月每人都能领到半斗米的月薪。

折合朔北的物价,就是每月二百文钱。

能出劳力来做民夫的,必定都是贫苦人家,而每月二百文钱,每天还能白吃一顿午饭,隔三差五还有蛋有肉,这对那些贫民来说,实在不啻于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

朔北地区贫瘠,若说江南已初现商品经济的萌芽,那么燕云就是八字都还没一撇,此地百姓对银钱的需求不大,反倒是各类现成的粮食布匹、生活用品,那是非常缺乏。

直接支付货币对王徽来说自然更加省事,甚至还有更简单的法子,什么银子铜钱都用不着,直接发银票就得了。

然而她毕竟还得为燕云的将来考虑。

自从两年前苏锷的船队第五次出海返航之后,她名下的现银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彼时她正在漠北打仗,思来想去也没什么花头,索性就拿出一部分,托苏锷和邵云启作了公证,直接在茂通和庆丰入了股,以后也是每年有红利可吃的股东了。

那时她已是正三品平朔将军,手底下还掌了雁门卫和河套平原,在金陵的声望虽说不如眼下,但也是十分雄厚,远非当年那个空有封号的长乐县主可比,再加上她出的钱也确实多,庆丰和茂通自然乐得有这样一位手握重兵的武将来入股。

她当时也咬了咬牙,把那次出海分得的全部红利——共计六百万两白银——对半分开,分别投给了茂通和庆丰两家,一家三百万,如此也就在两家各拿了十五支股子。

这已经是仅次于苏锷和大东家的大股东了,甚至比邵云启手里的股份还要多一些,而在两家经营上出现的一些大事,她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故而,弄些银票——甚至是现银来,发给朔州城的民夫做工钱,对王徽来说,反倒比用粮食支付更加方便也划算。

毕竟燕云四州目下粮食亩产不高,又正值初春,不是收获的时节,粮铺米价颇贵,农户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若要支付足够的粮食做工钱,那还是得从雁门河套那边调运过来。

这期间产生的人力费、物力费,还有时间成本,就更是一笔不菲的数字了。

但即便如此,王徽也得咬牙忍下来。

毕竟基业草创,步履维艰,什么都得她这个父母官来出大头,如此就更得步步谨慎,眼下燕云四州物力不丰,可供交易的商品非常少,一旦她用了太多的银钱作为酬劳付给,就很容易造成物价虚高。

若用的是银两铜钱也倒还好,毕竟是贵金属,流通量有限,可若用了银票……

——那就做好准备迎接通货膨胀吧。

故而虽然艰难些,王徽也不可能开这个口子,给燕云留下金融危机的隐患,说不得,这最初半年里头的民夫口粮,还是得由她来出血。

好在这也只是初期,万事都刚刚起步,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早在燕云四州未破之时,王鸢和李谧就跟她交过实底,经过他们长时间的钻研改良,贝氏转炉的搭建手法已逐渐趋于完善,虽然仍是纸上的实验,却到底比当年王鸢她爹留在手本上的法子更为实用,也更加贴合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王凝远毕竟天真,一派书生学究气,留下来的搭建手法几乎全都要用到后世的科技,自然不能直接拿来用。

所幸王鸢天纵奇才,于术数理工方面极富天分,几乎是青出于蓝,再加上李谧从旁协助,终究还是一点点攻克了转炉搭建的最大技术难关。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多的材料和燃料,第一座转炉的建成,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而且这时间也不会太久。

待到日后转炉搭建成功,燕云的钢铁工业走上正轨,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周边产业发展,商品经济自然也会抬头了。

等到那个时候,她自然会动用权力,把庆丰和茂通的分号也开到朔北来,扶持实业、还富于民,那时的燕云,才真正能称得上是“通都大邑”。

算来——也不过只有两年时间了。

王徽轻轻合上手头的邸报,揉了揉额角。

目下已是三月中旬,自打送走钦差之后,她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操劳,一时照看民夫征募,一时又跑去两座矿场亲自视察,同时还要兼顾燕云大营里的日常操训和防务,更要远程遥控雁门卫诸般事宜,每日里忙得昏天黑地,饭也是囫囵吃一口就罢,每天睡不到三个时辰就得起床,去处理那些仿佛无穷无尽的事务。

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有点吃不消了。

好在最艰难的时节差不多已经过去,眼下虽还忙碌一些,到底也是步入了正轨,接下来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她就又拿起上半月的煤铁两矿采获表仔细端详,看着那一条比一条多的出矿量,眉目间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而就在这时,房门却猛地推开了。

王徽皱眉望过去。

来人却是姚黄,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额上尚有汗水淌下,身上戎装有点乱,神情十分凝重。

“主子!朔州铁矿场民夫暴动了!”

第134章 闹事

王徽微微眯起眼睛,放下手里的东西, 坐正了身子。

“暴动?”她沉声道, “为何?”

朔州周边目前有两个露天矿场, 西铁北煤,因是初期开采, 规模很小, 民夫人数也不多,待遇更是十分优厚, 自矿场投入作业以来, 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王徽每隔一旬都会亲自前去视察一番,见到的无不是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 民夫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见了王徽那是个顶个的感恩戴德, 头都磕得诚意十足。

不过最近太忙, 抽不出什么空闲去矿场, 算来她也有半个月没去视察过了。

也就是说,暴动的根源肯定就出在这半月之内。

但所谓民不与官斗,连银河帝国那样政治开明言论自由的时代, 平民都不太想跟贵族或政府打交道, 遑论古代?

这些民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就算个个年轻力壮,可到底没什么势力,家里头连带点铁的东西都金贵得不得了, 最结实的武器估计也就是木头棍子烧火钎子,了不起有把铁锨,已算很不错的了。

这样一群人,对上卫所衙门的官军,自然高下立判。

到时候杀头那都是小事,一个搞不好,说不定就能安上谋反的罪名,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可即便如此,那些民夫还是铤而走险“暴动”了,且看姚黄这反应,估计动静还不小。

那就定是矿场里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令他们不得不反。

想至此,王徽也不待姚黄答话,直接站起身,把披风抖开一把罩在身上,疾步出了房门,“边走边说。”

“……子絮和子敬两位姐姐已经带人过去了,想着先往下压压来着,”姚黄一路紧跟在王徽身侧,“听着好像是死了人还是怎么的……”

王徽脚步不停,只是忽然扭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十分锐利。

“你不知道具体经过?”

“属、属下急着过来回禀,还没来得及问呢……”姚黄缩了缩脖子,又急道,“主子,属下不敢欺瞒您!”

王徽“嗯”了一声,伸手拍拍她肩膀,“我信得过你,只是在想别的事情。”

一边说一边疾步出了中门,侯府下人早备好了快马,王徽和姚黄两人翻身骑上,打马向西疾驰而去。

姚黄见王徽脸色沉郁,只是催马,却一言不发,当下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控着马儿紧紧跟在主子身后。

王徽想得却要更多一些。

这起所谓的“暴动”来得突然又蹊跷,事先竟一点音讯都没有,直到事发了,她才得到消息,而从姚黄的反应来看,她也是刚刚才得知的这件事。

由于矿场地方大,往来闲杂人等又多,再加上每日出产的矿石可以说是日后燕云发展的根本,这两处矿场也就成了朔州城除却燕云侯府和卫所衙门之外最紧要的地方。

日常管理矿场事务的人,就必须文武兼备,既要冷静理智,能够应付突发情况,同时也必须是武将,手底下带了兵,多少也能有几分威慑力。

故而王徽思来想去,就把煤矿交给了魏紫管带,铁矿则由濮阳荑负责。

濮阳荑允文允武,能力出众自不必说,魏紫虽然稍逊,却胜在冷静持重,遇事沉着,也不是个差的,众位参将各司其职,而最适合总揽矿场事务的,还是这两个人。

可即便如此,这事却还是瞒过了这两人的耳目,直到今日才爆发出来。

那么这个所谓的“暴动”就有两种可能。

其一,有人图谋不轨,很早就混进了铁矿场民夫之中,并且个人能力极强,一方面制造事端并煽动民夫的怨愤情绪,一方面还能瞒天过海整整半个月,让燕云守军半点都察觉不到。

其二,并没有别有用心之人,只是因为“导火索”事态很严重,已经激起了铁矿场的民愤,之前之所以半个多月都平静无波,并非是因为有人刻意隐瞒,而是因为民夫们都在忍耐,等着上头给个说法,然而苦等不至,这才终于按捺不住闹了出来。

便算是有领头的,多半也是民夫们临时推举出个人缘好的,或是与那“导火索”有莫大干系之人,事先预谋的可能性很低。

而考虑到目前燕云四州的情况嘛……

王徽手里握着缰绳,身上的锁甲随着马儿奔跑不住颠簸,发出阵阵轻响,嘴角却微微露出笑容,神态放松了一些。

当年的雁门卫虽然也是王徽一手打下来的地盘,然而毕竟西边和南边还和大同府、太原府接壤,东南边更有张之涣驻守的阳和所,故而严格来说,雁门卫的“纯净度”并不太高。

而与雁门卫不同的是,燕云四州北边是茫茫草原,东边是仍处于柔然辖下的武州和蔚州,西侧和南侧则都毗邻雁门卫,可以说是绝对纯粹的“自家地盘”,被楚朝政敌渗入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至于会否有柔然奸细混到朔州城来……

——既然都能混进铁矿场了,那直接行刺燕云侯不是更干脆利落吗?又何必要费劲搞什么民夫暴动?

故而,这次的事情,王徽还是更趋向于认同第二种可能的。

这么一分析,她心里也就有数了许多,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脑海里瞬间就出现了好几个方案。

就算退一万步讲,出现了第一种情况,以她如今的实力,也不会惧怕就是了。

什么随从都没带,两骑骏马很快出了城,奔行数十里,很快就来到了西郊铁矿场。

远远地就瞧见濮阳荑披挂齐整,端坐于马上,身后立着百来个大营守军,个个都板了面孔肃然而立,正午的阳光照下来,一排排兵刃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在军阵前面,跪了三十来个五花大绑的民夫,原本都耷拉着脑袋,听得马蹄声响,抬头一看是燕云侯来了,一时又激动起来,有几个人就想站起来。

旁边的兵士连忙喝住了。

“主子!”濮阳荑翻身下马,来到王徽跟前拱手行礼,“作乱的都已拿下了。”

王徽点点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西郊铁矿场拢共才七百民夫,胆大敢闹事的也不过那么几个,充其量再拉扯上几十个关系好的,也是顶了天了,与其说是“暴动”,倒不如说是“闹事”。

不过人数虽少、规模虽小,却也不能等闲视之,万一真出了什么岔子,那就必须得趁此机会一气揪出来,一股脑解决了,否则留下了隐患,那就是星火燎原之势,以后就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暴动。

“子敬呢?”她又问道。

“这边事情处理妥了,子敬就去了北边煤场看顾,以防万一。”濮阳荑答道。

王徽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就朝着那帮民夫走过去,步子沉凝缓慢,铁履相撞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目光扫过所有人,带了淡淡的寒意。

就是方才那几个胆儿肥想站起来的也不敢说话了。

“谁是领头的?”王徽就问。

鸦雀无声,没有人答话。

王徽等了半晌,不见有人站出来,就冷笑一声,“怎么,有胆子挑事没胆子认?”

就见那群民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几个身子抖了几下,到底一个跪在前头的中年人抬起了头来。

“俺是领头的!俺敢做就敢当!”那汉子脖子一横,大声说道,颇有点壮士断腕视死如归的架势。

王徽笑了笑,走过去站定,居高临下地望着他,平静道:“知道我是谁吗?”

中年人大着胆子看过来,接触到王徽淡然无波的目光,下意识就缩缩脖子,眼神乱飘,声音也小了一些,“侯……侯爷。”

“叫我将军。”王徽语气轻柔。

然而她态度越是柔和,那汉子不知怎的听着就越觉得害怕,张了张嘴,怔怔道:“将、将军……?”

王徽又微笑了一下,稍微往后站开几步,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本官乃燕云卫暨雁门卫都指挥使、敕封燕云侯,领从二品镇北大将军衔,燕云一应军政事务,由本官总揽。”她缓缓道,“你等有何冤屈,现在也算打开了门路,可以直接说给我听了。”

那人愣了愣,稍一迟疑,就想开口。

“先报上你的名姓、年龄、家住何方,再一五一十把事情说给我知道,”王徽又加一句,“若有半句虚言,本官定不轻饶。”

语气轻描淡写,浑身的气势却硬是散了开来,压得一众乱民抬不起头来。

那中年汉子左右看看,见弟兄们一个个都埋着头,恨不能把自己缩成一团,知道他们是害怕了,然而此时他心里也是慌得紧,方才还一腔血勇,然而此时见到了正主,被燕云侯那样淡淡地一看,浑身的胆子也萎了下去。

然而事情还是要说的。

那人就咽口唾沫,低下头去不与王徽目光接触,一字一句说了起来。

原来此人姓田,大名叫田兴贵,家就住在矿场北边不到两里地的村子里,算是铁矿场南边一小片区域的头目,大半个月前,他负责的那片区域露天矿挖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张罗着手下弟兄们下地去采矿。

西铁矿场虽说露天,到底也还有数个比较浅的地下巷道,里头的矿是比外面要多一些的,巷道里有经年不绝的地下水,王徽刚刚入主朔州的时候,就让李谧带了人实地考察过了,设计建造了一系列排水设施,就搭在巷道外面,巨大的水车叶片轮转,又利用气压原理把地下水送到地面上来,再引流到周边进行净化过滤,如此一来,民夫们的饮水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水车上。

李矩子亲手研制的水车可不像寻常农家那种简陋的样式,不仅造型精巧,功能也十分强劲,一片木轮叶就有人的脑袋那么大,转起来速度快力道猛,平日里民夫们都离这怪物机器远远的,生怕被扫到误伤。

然而就有那么些个好奇心比天高的,年纪又轻,身子骨也偏弱,采完了矿休息的时候闲得无聊,就走到近旁去研究那水车。

此人正是田兴贵的亲儿子田旺。

水车附近自然有水,田旺一脚不慎滑了下去,跌到了地下河中,那河水也不算太深,本来是可以安全上岸的,然而水车力沉势猛,却由不得他安安生生爬回去,当时就一轮子狠狠拍下来,直接把他左小腿打折了。

众人七手八脚把人救上来,就忙忙地送回帐子里躺下,本来觉得不过是喝了几口水,腿断了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骨折嘛,哪个皮猴子小时候没捱过一两下子?村里的游方郎中拿两根树枝子绑了,将养一个月,肯定能痊愈。

众人也就没太在意,砍了木棍给田旺小腿定了位,就继续干活去了。

然而这里毕竟是科技落后的封建时代,没有透视仪,更没有X光,大家都以为那只是普通的骨折,却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水车木轮片砸下来的势头那么猛,田旺小腿的骨头其实已经断成四五截了。

竟是个粉碎性骨折。

田旺昏昏沉沉睡到傍晚,醒来只觉小腿剧痛难当,一时又尿急,身边无人看护,只得扶着土墙一瘸一拐爬起来如厕去。

然而到底腿脚不便,脚底一绊就狠狠摔了个狗啃泥,腿上的两截木棍位置乱了,一截白生生的腿骨更是直接穿透肌肉,从皮肤里刺了出来。

如此伤上加伤,又是从没人见过的粉碎性骨折,田兴贵一时抓了瞎,只得让儿子忍着痛,先把刺到体外的骨头胡乱按了回去,而后又绑了树枝定位,急急火火送回家中,只盼他能捱过去。

可想而知,这孩子被田兴贵等人胡乱医治一通,病势更加沉重,当晚伤口就感染,发起高烧来,烧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依旧不退,都开始说胡话了。

田兴贵不得已,总算上报了此事,等了半日,上头总算有人传下话来,说隔天就派燕云大营里头的军医过来,亲自为田旺疗伤。

有了上峰的保证,田兴贵等人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干活,然而隔了一天,却压根没等到那位军医出现。

田兴贵等人毕竟是草民,不敢去催促官军,就这样硬生生又等了三天,还是不见人来,斗胆再去卫所衙门询问,却总是被守门的军士挡了回去。

田旺无医无药,高烧不退,伤势又沉重,在家中硬挺着捱了大半个月,终于在两天前去世了。

儿子是家中独苗,辛辛苦苦拉扯到这么大,田兴贵的婆娘当时就厥了过去,再醒过来的时候连哭带嚎,神智已经有点不清醒了。

田兴贵又悲又怒,没头苍蝇般瞎转了整整一日,才纠集了几十号邻里乡亲,丢下采矿的镐头竹筐,在矿场里生起事来。

一番话说完,田兴贵耷拉着脑袋,显然已经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眼圈早已红了,身前地上飞溅出几个小水坑,竟是落了泪。

全场一片静默,没有人说话。

王徽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看来……这采矿场的隐患,竟比她想象中要多得多。

她看向田兴贵,并不叫他起身,只是想了想,问道:“你说最早的时候曾经有人许诺过你会派医官过来,可还记得是哪位大人?”

田兴贵一愣,有点没缓过神来,怔怔想了片刻,方迟疑道:“好、好像说是姓王……王同知?”

濮阳荑闻言就轻轻抽了一口气,猛地看向自家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