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苏霓锦想起之前自己说的那些伤害沈氏的话,就鼻头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母女连心,沈氏是知道女儿的:“好了好了。娘拿银子给闺女花,不是天经地义的嘛,只要我的绵儿开开心心的,你想买什么,娘都给你买。”

苏霓锦深呼吸一口气,调整自己的情绪,破涕为笑:

“娘,您这样不对,怎么能什么都由着我呢。”

沈氏对女儿好,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她却很显然用错了方法,只是一味的满足女儿的愿望,却不教女儿尊重与感恩,所以原主才会觉得,从沈氏这里得到再多的东西,再多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

“你是我生的,我不由着你,那由着谁啊?”沈氏轻抚女儿乌发,宠溺的说。

苏霓锦鼻子再度发酸,投入沈氏的怀抱,感受着在那个世界被亏欠了二十多年的母爱。

“娘,从前是我不好,与您说的那些混账话,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沈氏给了苏霓锦迟来的母爱,苏霓锦给沈氏的又何尝不是迟来的孝顺呢。

母女俩相视一笑,将之前的不快抛诸脑后。

“这银票我先收下,但娘您放心,我不会再像从前那般虚荣攀比,会把每一两都用在刀刃上。”苏霓锦说。

沈氏听了她的话,不禁失笑:

“傻孩子,虽说娘的嫁妆所剩不多,但供你与你哥哥的日常花销,还是绰绰有余的,你喜欢什么便去买什么,若是钱不够,娘再给你。”

苏霓锦感动之余,抓住沈氏话中的一个点,问道:

“娘的嫁妆所剩不多是什么意思?商铺的生意不好吗?”

沈氏是商户女,她嫁给苏轸时据说带了不少嫁妆,古代女子的嫁妆除了现银之外,更多的是商铺和田庄,商铺只要经营得当,银子可以源源不断,田庄也是如此,以沈氏的身份,她的嫁妆肯定也是商铺居多,府中开销自有苏轸的俸禄,苏霓锦从前就算奢侈,也有限度,应该不会让沈氏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才对。

“哪有什么商铺了,你祖母不喜我在外抛头露面的经营,所以多年前,我的那些商铺大多都变作现银了。无事生产,金山银山也有吃空的一日,所以我才说所剩不多,但你放心,你和你哥哥成亲时的聘礼和嫁妆,我是早就存好的,两人一样多,谁也不亏谁。”

沈氏的话让苏霓锦有些印象,她爹苏轸是奉国公府的庶出,她的亲生祖母是妾室,早已作古,如今奉国公府里还有个嫡祖母在,苏轸虽然分家而出,但逢年过节,嫡祖母生辰大寿的日子,都要去奉国公府请安献礼。

嫡祖母连氏也是侯府出身,对于沈氏这个商户女也诸多挑剔,沈氏嫁给苏轸之后,连氏就以‘妇人何以抛头露面’为由,让沈氏把带来京城的店铺,田庄等需要经营的嫁妆全都变卖了,其实就是怕沈氏那些店铺和田庄产息太多,让苏轸这个庶子日子太好过。

沈氏也知道这是自毁长城的做法,可连氏一个‘孝’字压下来,沈氏若不从,便是要与嫡婆母撕破脸,若是这般,无论是她还是苏轸,今后都难做人。

那时候正逢奉国公府长房袭爵,庶子分府,连氏逼的紧,最后沈氏只得咬咬牙,将所有的商铺和田庄皆变卖成了现银,连氏当时还要查沈氏的账,幸好沈氏多了个心眼儿,藏了大部分银子,幸好她这么做了,要不然苏轸一个没什么产业的庶子分府出去,哪可能有那么安稳的日子让他静心苦读考探花。

苏轸不考中探花的话,又怎么可能入仕为官,然后一路高升,至如今三品大员呢。

连氏心里肯定恨极了有出息的苏轸,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连氏有时候心情不好,还会召沈氏过去站规矩呢。

苏霓锦就是受了奉国公府那边的蛊惑,从小被灌入这种逻辑,加上原主本身又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姑娘,久而久之,就真的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和亲生父亲心生不满,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出身不好,才连累自己的出身也不好。

现在想想,幸好她穿过来了,若是让原主继续听信奉国公府那边的鬼话,将来她不仅要祸害自己,连父母和哥哥都要被她祸害的。

沈氏见女儿面露凝重,秀眉微蹙,不禁伸手抚上了苏霓锦的眉心,说道:

“这些琐事,我的绵儿就不用操心了,一切有爹爹和娘在。这段时间家里事多,我没顾得上你,眼看过几日便是你祖母的寿辰了,你去买点自己喜欢的衣服首饰,到时候才能漂漂亮亮的去给你祖母拜寿。”

经由沈氏这么一提醒,苏霓锦这才想起来,她那个黑心肝的嫡祖母连氏的寿辰就要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要开始想办法赚钱了。挂开起来~~~~

第二十一章

苏轸是老奉国公的第四个儿子,生母是个良家妾室,在苏轸十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娘家势弱,老姨娘也没能给苏轸留下点什么,老国公去世之后,就有嫡母连氏做主,给他找了个商户女做妻子。

苏轸虽然是庶子,但好歹也是国公府出身的,若是嫡母能稍微给他上点心,都断不会让他娶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商家女,幸好苏轸脾性温良,并不计较门第,而沈氏又比一般商户女多些教养和学识,这门亲事怎么看都不会是良配。

连氏对外只说是苏轸一门心思认准了沈氏这个商户女,非要娶她为妻,这样外界的人自然就不能说她这个嫡母苛待庶子,甚至还有人会觉得苏轸是贪图商户女家的钱财,连氏这么做,既把苏轸的婚姻安排的妥妥当当,又成功让他与各大世家产生隔阂,画出界限。

作为一个前国公夫人,当家主母来说,连氏有她的手段,但作为被她手段干预的苏轸一家来说,体验就很差了。

苏轸夫妇被连氏算计着过日子,女儿还被连氏洗脑,成天回家闹着要过勋爵府邸的日子,瞧不上自己亲爹亲妈庶子和商户女的身份,在这种严苛的环境下,苏轸没有打死吃里扒外的女儿,都算是天下一等一的慈父了。

连氏寿辰,苏轸肯定是要携家带口过去拜寿的。

像往年一样,一家人收拾齐整,沈氏和苏霓锦坐马车,苏轸和苏佑宁骑马,来到了奉国公府。

国公府内外都是喜气腾腾,府外长街车水马龙,宾客云集。

苏霓锦在马车里掀开车帘一角好奇的向外看,风吹入车帘,将苏霓锦的秀发吹的有些乱,一侧的沈氏为女儿整理头发,看着女儿越发精致美丽的脸庞,略显担忧,不放心的叮嘱:

“绵儿,你已经长大了,有些话娘必须叮嘱你。”

苏霓锦不解回头看向沈氏:“什么?”

沈氏将苏霓锦的头发整理好之后,拉着她的手放到自己膝盖上,迟疑说道:“女子不易,更当谨言慎行,万不可被短暂的虚荣冲昏头脑,知道吗?”

苏霓锦听得云里雾里,好像听懂了沈氏的叮嘱,又好像没听懂,迷迷糊糊的点点头:

“哦,知道了。”

沈氏在苏霓锦的手背上轻拍两下,知道女儿也许并没有把自己的话听到心里去,不过与以前相比,女儿现在对她的态度已经好了很多了,至少愿意听她说话,不像从前只要沈氏一开口说教,女儿就抵触的与她争吵。

不管怎么样,只要女儿肯听,今后她慢慢教就是了。

苏轸从马上下来,亲自过来扶沈氏下车,苏霓锦跟着沈氏后头,还没下车就迫不及待四处张望起来,看着周围的热闹,此时正是宾客上门最多的时候,国公府门外大街已经有些拥堵,国公府的下人们在紧张的疏导交通。

“看什么呢?走了。”苏佑宁把四处张望的妹妹抱下马车,拉着她跟在父母身后,生怕她给车流冲散。

正往国公府大门去的时候,一队人马从他们身边经过,一般骑马的客人,在街口处基本上就下马了,但这个人显然有些身份,一直把马骑到了奉国公府门前。

一位华服公子从马背上翻身而下,站在国公府门前石阶上向后回望,目光瞬间被人群中一张漂亮的脸所吸引,苏霓锦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原以为是凑巧看她,谁知她抬眼与之对视之后,那华服公子居然对她投以微笑,还对着她的方向点了点头打招呼,给旁人一种,苏霓锦和他很熟稔的感觉。

像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打招呼,若非沾亲带故的关系,那就很冒失了。

那华服公子对苏霓锦打过招呼后,就被国公府的管家殷勤的迎进了门。苏霓锦却成了周围人疑惑的对象。

苏佑宁凑近苏霓锦耳旁,轻声问道:“妹妹,敬王殿下为何对你笑?你们认识?”

那华服公子是敬王祁显,他乃是贵妃之子,贵妃是当今陛下最宠爱的妃子,自从皇后故去,陛下便未曾再立新后,于是按照位分来说,贵妃就算是后宫第一人,朝野遍传,若是陛下再立皇后,那贵妃宁氏定为首选。

贵妃与奉国公夫人乃是嫡亲姐妹,敬王是奉国公夫人的外甥,因此老夫人寿辰,国公府才有幸请得敬王驾到贺寿。

苏霓锦对这个男人倒是有点印象,好像之前在国公府的后花园见过两三回,不过都是很多人的场合,唯一一次在回廊上两人偶然撞见过,不过没说的上话,苏霓锦就被回国公府给老夫人请安的三夫人余氏给叫走了。

所以,敬王为什么会特地跟苏霓锦打招呼呢?

不仅苏佑宁觉得奇怪,苏霓锦自己也觉得奇怪,两手一摊,耸肩道:

“谁知道呢。大概看我长得美吧。”

苏佑宁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那是皇子,身边美女如云,什么样的绝色美人没见过?你少搭理,听到没有?”

妹妹生的太美貌,做哥哥的压力好大啊。

他是男人,当然知道男人看见漂亮女人时的龌龊心思,若是其他女人也就罢了,自己的亲妹妹,不管怎么样都得看顾好了才行。

苏佑宁警告完苏霓锦之后,沈氏也回头警告般看了一眼苏霓锦。

被亲妈和哥哥这么警告,苏霓锦有些纳闷,难道她看起来就是那种随便跟男人来电的女人吗?人家对她笑一下,她就能上赶着倒贴吗?

进了国公府后,男宾女宾分别而入,苏佑宁跟着苏轸去了右边的客院,苏霓锦则和沈氏去了女眷的客院。

远远的就看见二夫人崔氏站在院外迎接宾客,沈氏带着苏霓锦上前,对崔氏喊了一声:

“二嫂辛苦了。”

崔氏出身清河郡,也是名门贵女,她嫁的是国公府二老爷苏砼。

已故老国公一共有四个儿子,但只有嫡长子苏柯与嫡次子苏砼是老夫人连氏所出,三老爷苏隽和四老爷苏轸都是庶子,因此尽管兄弟们分府而出,但只有二老爷苏砼还与国公府来往甚密,崔氏肯定是要上门来帮忙支应的。

“我倒是不辛苦,可你们来的也太晚了些。都好些人问,怎的就我一人帮着忙前忙后了。”崔氏对沈氏意有所指道。

这是埋怨沈氏没有眼头见识,不知道早点过来帮她的忙。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道理,可实际想来又没什么道理。

你自己愿意给人家鞍前马后的帮忙,是你的自由,可你又怎能埋怨别人不愿意跟着你鞍前马后呢?

像这种话,沈氏听得多了,早就习惯,并不与她争执,微微一笑便算糊弄过去。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崔氏也知道沈氏就是一团棉花,无论她用多大的力打下去,沈氏都不会有什么反弹,与她多说非但没有效果,还有可能把自己气个半死。

在沈氏这里找不到存在感,崔氏又把目光转到苏霓锦身上,今日苏霓锦穿了一身雪青色的圆领襦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罩纱衣,就是在衣裳最外层,缝上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这样看起来美观,走路又飘逸,很受女子的欢迎。

当然这样漂亮的布料,价格也很漂亮就是了。

苏霓锦容貌本就出色,大有艳冠群芳之感,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过分艳丽,她素日里都喜欢穿颜色寡淡些的衣服,可这一身雪青襦裙,颜色略显跳脱,竟让她看起来比平时还要美上三分,简直光彩夺目。

崔氏震惊苏霓锦的美貌,愣了好半晌才想起来说话:

“前儿听闻锦姐儿大病了一场,我还想说忙完了老夫人的寿宴,就过府探望,如今看来,锦姐儿倒像是大好了。”

苏霓锦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事情,这些人肯定都知道了,只是不好当面说出来,以病为由探听口风。

“已然大好,多谢二嫂惦念。”沈氏帮苏霓锦回答,苏霓锦也很懂事的跟着对崔氏行了一礼,客气道:“多谢二婶娘惦念。”

说完之后,正好有其他女眷来了,沈氏借机对崔氏告别,带着苏霓锦进了院子。

崔氏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对母慈女孝,亲昵热络的母女,怎么没了以往的剑拔弩张?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

苏霓锦和沈氏去给老夫人连氏贺寿见礼,丫鬟打了帘子让她们进去,进去之后,发现人还挺多的,连氏坐在罗汉床上,两边放着锦绣缠枝纹的大迎枕,打扮的雍容华贵,接受众人的恭贺。

“儿媳沈氏携女归来,恭贺老夫人寿辰之喜。”沈氏行礼。

连氏笑容满面的叫人将她扶起,照例说了些场面话,便叫人给沈氏看座了。

看座的意思就是,没什么话说了,你自己去喝茶吃点心吧。

沈氏并不觉得受冷落,应声‘是’之后,便要离开,苏霓锦自然是跟着沈氏的,谁知刚转身,就听见身后连氏喊道:

“锦姐儿,今日怎的不要坐在祖母身边了?快来。”

苏霓锦一愣,与沈氏对望一眼后才回头,见连氏言笑晏晏的对自己招手,看起来慈眉善目,十分和善。

然而,也只是看起来,实际上,这个糟老太婆坏得很。

原主是个傻的,被连氏的宽和外表骗了,觉得连氏是个处处为她着想的好祖母。经常用一些小恩小惠,把原主骗的团团转,挑拨离间的话说的天花乱坠,使得原主天天回去找亲爹亲妈的麻烦。

若是以前,连氏主动唤原主坐在她身边的话,原主估计得兴奋的跳起来,然而此时此刻,早已时过境迁,原主的内核芯片换了,再也不是从前的她。

转过身对连氏福了福身,乖巧笑道:

“祖母,今日是您的寿辰,宾客众多,孙女还是与母亲一道坐吧。多谢祖母。”

连氏面皮一颤,差点没绷住表情。这丫头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就算连氏不开口,她也像个狗皮膏药似的贴着不放,祖母前祖母后,叫的欢腾,惹人厌烦的很。哪回连氏主动施恩,这丫头不是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的?怎会像今日这般冷淡,还当众拒绝她的好意?

不过碍于宾客众多,连氏不能与个小丫头发难,略显出不满意的神色,让那丫头自己体会去。

然而连氏没有想到的是,苏霓锦这个小丫头并不想体会,连看都没有多看她一眼,就爽快的转身离开了。

连氏气的暗自咬牙。

这会客主厅里已经坐满了人,她们也不想与人拥挤攀附,干脆自觉自发的坐到隔壁的侧厅去,苏霓锦扶着沈氏的手正要出门,正巧迎面撞见了奉国公夫人宁氏与其嫡长女苏黛云母女俩前来。

八目相对,有些尴尬。

人们第一眼就注意到了苏黛云的身上,因为今天苏黛云也穿了一身雪青色的襦裙,跟苏霓锦的衣服颜色一样,款式也差不多,只不过,苏黛云皮肤没有苏霓锦白,身量也没有苏霓锦高,若是单论长相的话,苏黛云生的算是不错的,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苏黛云单个儿看是个美人,可若是跟苏霓锦摆放在一起,就黯然失色些了。尤其两人还穿了一样颜色和款式的衣裳,这视觉对比更是强烈。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苏霓锦在看见苏黛云的衣服时,也下意识埋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裙,不过很快她就想起了自己这张特别能打的脸,若是比才气,苏霓锦还会掂量掂量,但若比颜值,呵呵,那就对不起了。

苏霓锦这张脸,就是【战无不胜】的代言词。

自信由内而外,不接受反驳!

苏黛云瞪着一双眼睛,一副恨不得要吃了苏霓锦的样子,她的母亲,奉国公夫人宁氏倒是很平静,打量几眼苏霓锦之后,便从容一笑,自她们面前走过。

沈氏在侧厅里面遇见几位情投意合的夫人,凑在一起说家常,苏霓锦听了一会儿,正觉得有些无聊的时候,进来一个府里的管事娘子,站在门口看了一圈后,往苏霓锦走来。

“姑娘,我们夫人请您过去说话。”

这管事娘子是国公夫人宁氏身边伺候的,苏霓锦认识她。

“夫人要与我说什么?”苏霓锦问。

管事娘子对答如流:“今儿是老夫人寿辰,之前老夫人就吩咐夫人,打了好些个珠花,便是要在今日分给各家小姐,姑娘的,姐儿们都在挑呢,姑娘快些去吧,要不然好的都给挑走了。”

这没什么好怀疑,因为老夫人连氏确实喜欢这么做,每逢她做寿,都会打些金银首饰,去年苏霓锦记得拿的是一只精巧的金手链。

苏霓锦询问般看了一眼沈氏,沈氏点点头:

“既是夫人唤你,便去吧。别乱跑,早些回来。”

“好。”苏霓锦应声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颜值杠杠的。

第二十二章

苏霓锦领着皎月一起,跟着那管事娘子去了一个看着有点像礼品发放处的地方,确实如她所说,好些姑娘都在这里领老夫人赏的阳光普照珠花。苏霓锦原本也想去排队领奖,谁知身后的管事娘子拉住她,说道:

“姑娘随奴婢去里间。”

见苏霓锦不解,管事娘子凑到苏霓锦耳旁道:“这些都是给一般客人的,给府里姑娘们,老夫人另有赏赐更好的,在里面呢。”

苏霓锦对皎月使了个眼色,让她在外面等着,刚才来的路上,苏霓锦跟她说好了,要是她十分钟,也就是差不多一盏茶的时间不出去的话,就让皎月去喊沈氏过来。

穿过抱夏,管事娘子给苏霓锦打帘子,让她进到屋里,屋里人还不少,与老夫人连氏那边不同的是,那边都是各家老夫人,老长辈居多,稍微年轻些的夫人,好些都聚在国公夫人宁氏这边招呼。

宁氏是宣平侯府嫡次女,她的姐姐是当今贵妃,等同副后,宁氏的身价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颇受满屋子女眷奉承吹捧。

要说这宣平侯府的风水确实不错,尤其在嫁女儿这方面,大女儿嫁进宫当了贵妃,二女儿嫁给了早早袭爵的奉国公,还有个小女儿,嫁的是户部尚书。

一门三贵,煊赫鼎盛。

所以,宁氏走到哪里都有她骄傲的资本。

原主以前最羡慕的就是宁氏了,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像宁氏一样身份尊贵,高高在上,受人尊敬。不过苏霓锦却不这么想,所谓物极必反。

宣平候至今已是第三代,第一代宣平候那是靠厉兵秣马的军功,封妻荫子,如今到了第三代,军中已无一个宁家的族中子弟在任,别说军功了,只怕战场在哪儿都不知道,这一代的宣平候,除了培养了三个成功嫁入豪门的女儿之外,似乎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

纵观古今,靠裙带关系发达的家族,可没几个有好下场的。现在宁家也就能祈祷宫里的贵妃不要倒台,女婿们官运亨通了。

“拜见夫人,夫人万安。”苏霓锦对宁氏行礼。

宁氏看着她,笑道:“锦姐儿今日怎的这般客套,快进去挑吧,你的几个姐姐们都在里面呢。”

“哎,多谢夫人。”苏霓锦又是一礼,随管事娘子往里间走,走到门口的时候,还听见宁氏身边的夫人们在问这是谁家孩子,宁氏不冷不热的回了句:

“老四家的,总爱与我们亲近。”语气听来,颇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