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真龙已现

乾隆听和珅奏报,只得答应。毕竟,活佛愿意给自家老娘做寿,做儿子的,脸上也是有面子。

太后得知此事,点头不作评价。最近几天忙着抱孙孙,没空搭理那个什么活佛。

今年太后寿辰,倒是没怎么大办。原因无他,淳嫔早产,孩子撑了三天,最后还是断气。淳嫔也因此大伤元气。太医说,八成往后都难以怀孕了。

乾隆跟太后都觉得晦气,提前两个月就说明白,没心思大办。

倒是舒倩看淳嫔一改往日光彩照人形象,换成一个失去孩子的可怜母亲,动了恻隐之心。悄悄跟太后商量,是不是给淳嫔提提位份。

太后瞥皇后一眼,“如今妃位都满了,如何提?”

舒倩低头讪笑,“媳妇的意思是说,玉蝶上,自然还是嫔位主。只是待遇、俸禄按妃位主配置。这样,既能安抚淳嫔,又不至于坏了祖宗规矩。”

太后想了想,冷言冷语,“这事你跟皇帝商量吧。哀家不管。”

舒倩瞧一眼太后,知道生气了,低头赔罪,“皇额娘不要生气,都是媳妇不好,说了不该说的话。媳妇就是看着那孩子,觉得像十三。这才一时糊涂,还请皇额娘降罪。”

太后看看舒倩,幽幽叹气,“罢了,看在二十阿哥的份上,哀家应下了。”

当天乾隆来慈宁宫请安。太后趁势跟他说了。乾隆点头同意,“既是皇额娘疼她,就是她的福分。儿子没有不应允的道理。”

太后冷笑,“哀家疼她做什么?不过是皇后,看二十阿哥模样,像十三阿哥永璟,心里难过,跟哀家说了两句。那个汪氏要谢,还是谢十三阿哥吧。”

乾隆看一眼皇后,此刻低头不语,略微笑笑,“皇额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回头,等淳妃身子好了,叫她来给皇额娘磕头,顺便谢谢皇后。”

太后点头,“行,就这么着吧。”

乾隆看太后不再提,自己也就闭口不谈。对二十阿哥,乾隆确实心怀愧疚。若是他那天能把持住,不跟淳嫔——孩子也不会受了刺激,唉!

那天的事,太后自然清楚。老太太跟乾隆不一样想,她觉得,都是淳嫔那个狐媚子不懂事,怀着孕,眼看就要生了,还勾搭皇上。这下好了,好好一个皇孙没了。按太后的脾气,没叫淳嫔抵命,就算是慈悲为怀了。

母子俩正说着,承乾宫传来喜讯,豫妃娘娘平安生下二十一阿哥。这一回,老太后算是真心实意高兴了一回。

不提乾隆老抽跟淳嫔在床上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到了太后寿辰,西藏小领着一帮人来给太后祝寿。

太后刚没了个皇孙,担心其他小皇孙养不大,叫奶嬷嬷把十七、十八、十九阿哥抱来,请活佛赐福。

乾隆见了,心中一动,叫来所有在京皇子,排成一溜站到小跟前,说是叫他都见见。其实,是想看这位活佛能不能透露上苍旨意。

小人小,脑子不小,躬身对各位皇子行佛礼,挨个瞅瞅,看了半天,还抱起十七、十八、十九阿哥,叽叽咕咕说了几句话。磨蹭磨蹭,心里琢磨,“这话不能随便说。按照历史,应该十五阿哥继位。可是,继皇后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乾隆又添了俩儿子,可见,事情八成要有变动。”

低头对着乾隆、太后笑笑,“阿弥陀佛,真龙已现,陛下何必担心呢!”玄乎其玄,免得说错。

乾隆跟太后对视一眼,真龙已现,说明新君已经出生。只是,该是哪一个呢?

乾隆要是还记得,小曾经见过十二贝子,恐怕就会想到嫡子继位。只可惜,他早就给十二预定了贤王的位子,如今,只好对着几个大一点儿的阿哥发愁。

太后则是没想那么多,看看时辰到了,带着乾隆,叫来后妃,一起去吃寿宴。

舒倩扶着太后,一路走,一路说些吉祥话。寿宴正吃着,承乾宫传来喜讯,说林贵人生了个小公主,母女平安。

乾隆三个月内,接连添了三个儿子、一个公主,心里高兴,厚赏过后,当天就喝高了。大着舌头钻到太后怀里撒娇使性。

弘昼一看,不得了,后宫嫔妃都在屏风后头坐着,文武百官都在外头看着呢。急忙领着弘瞻、永瑆拉开乾隆,护送到养心殿歇着。

小看了这么一场笑话,瞧太后脸色泛红,想起后妈对自己也是如此疼爱。顿时乐了,叫来随从,当即就要为太后献上歌舞。

十二位藏服少女手捧哈达,迎风起舞,伴着奏乐唱歌。

舒倩捧起茶杯,靠在软椅背上,听这藏族女孩儿一展歌喉。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乾隆帝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把我们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

天下大同的康庄大道上!”

不等什么“巴扎黑”,舒倩嘴里噙着一口茶,笑,笑不出来,咽,咽不下去。心里一阵打鼓:我的天呐,哪个不要命的穿来了?好好的一首歌唱民族团结的歌,硬生生给改成了歌功颂德。有胆量,你咋不教她们“翻身农奴把歌唱”?

好容易咽下茶,静下心来,隔着屏风细看活佛。只见他别的不爱,就喜欢红彤彤的辣椒,哪副吃相,颇为熟悉。在脑子里翻找一遍,“难道,是他?”

尽管心中怀疑,身后皇后,也不能直接问他。万一不是呢?只得留心,暗暗观察。

太后寿宴过后,乾隆又叫和珅去催回去。

小这回没辙,面上高兴答应,说要采买些土特产,回去供给佛祖。故意趁着一个大风天去,在外头冻了一天,回来就病了。

发高烧、打喷嚏,咳嗽起来,差点儿没把和珅喷出屋子。无奈之下,乾隆只得命理藩院,等来年开春,再送活佛返藏吧。

小躲在被窝里偷乐,“乾隆老佛爷,跟我比谁会‘逃学’,您老人家还嫩着呢!”

“阿嚏!”喷了几天,小觉得好多了,叫来侍从,“今天我要吃麻辣烤鱼。”

侍从迟疑,“活佛,大夫嘱咐,您这几天不能吃辣的。”

小不依了,“不,我就要吃,就要吃。”

侍从没办法,只得叫厨师做微辣的。

哪知,吃完以后,小活佛病情又重了。

乾隆也急了,这要病死在北京,别说马上就过年了晦气,就是西藏那边,也不好交代呀?

和珅则是紫禁城、理藩院两头跑。争取早日治好小。

娇娇奉婆母之命,到和珅府上,拜访冯氏,闲聊时知道这事,回来告知婆母。

舒倩听了,沉吟半天,才对娇娇说,“你想法子告诉冯氏,就说,水煮鱼最能治小的病。叫和珅试试。”末了还特意嘱咐,“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娇娇奇怪,不好多问。只好想法子透露给冯氏。和珅这回也是病急乱投医,亲自端了一锅水煮鱼,热气腾腾地放到小跟前,请他品尝。

哪知,小一看,立马吐了。接连七天,闻见辣椒味儿就大喊:“拿走拿走!快拿走!”

到了腊月初八,小就能跑能跳,不咳嗽,不打喷嚏,说话不流鼻涕了。

得知消息,舒倩拿勺子搅着碗里八宝粥,心中喟叹,怎么来了这么个活祖宗!事到如今,是认,还是不认呢?

十二福晋在一旁看了,轻声问:“额娘,您看,这个喇嘛,怎么这么奇怪呢?”

舒倩看十二福晋一眼,问:“你跟冯氏说的话,没叫别人知道吧?”

十二福晋点头,“没有。我绕了好几个人,才把消息透过去。皇额娘,您怎么知道喇嘛这么着就能治好?”

舒倩微微一笑,“猜的。”

与此同时,小窝在床上,盘问和珅:“和大人,谁跟您说,水煮鱼能治小僧的病?”

和珅一笑,“撞的。”

小撇嘴,“八成是舒倩那个不要脸的便宜姐姐穿来了。”托着腮帮子,琢磨可能是哪位。

和珅任他胡思乱想,看无事,便告辞回去。冯氏抱着儿子,领着和嫣迎回正屋,亲手给他倒茶。和珅笑着抱起儿子,不忙喝茶,请冯氏坐下,细问她水煮鱼之事。

冯氏想了想,“那天也是听人闲聊,说起来。到底是谁先提的,我也记不得了。怎么了?”

和珅摇头,“这个小,鬼精灵似的。要是能找到这个出主意的人,没准儿,还能治住他。”

冯氏听了,坐在一旁仔细回忆。最后,还是摇头,“实在想不起来了。”

和珅听了,转而问:“前些日子,都谁经常来,想想。”

冯氏笑笑,“还能有谁,你当了尚,巴结的人多,不过就是来送礼求你办事的。另外,二房偶尔来打打秋风。要不就是我娘家人来看看。吱,不过,十一福晋跟十二福晋,倒了来串过门儿。算不算?”

“十一福晋,十二福晋?”和珅沉吟,首先排除十一福晋富察氏。傅恒家的孩子,向来谨慎,不会随便管闲事。倒是十二福晋,听说,说起话来,是个快人快语的。只是,她怎么会知道这些?

“十二福晋?”和珅念叨一会儿,前一世,十二阿哥虽为嫡出,娶的只不过是蒙古一个小台吉之女。正如这一世,第一位议亲的那位博尔济吉特氏。只不过,后来出了变故。况且,皇后与乾隆的关系,如今渐渐恢复到平和状态。等等,皇后!进了冷宫,在没有任何母家助力困境下,还能出来的皇后,不就是十二福晋的亲婆母?

难道,这位那拉皇后,跟自己——是一样的?

49.又添儿子

想到这里,和珅整理一下头绪,随即又笑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皇后真如自己一般是重生的,八成早上折子,大骂乾隆如何奢侈贪功,怎么会这般心平气和。就连十二阿哥接连外放,她都高高兴兴地嘱咐儿子,到外头要听刘先生的话。这样的皇后,绝不可能是重生的。那么,就是——刘墉?有可能,这个刘大人对皇家事务,却是太过关注。

正想着,儿子拉拉阿玛袖子,吱吱呀呀地嚷着,和嫣笑着解释,“阿玛,弟弟呆闷了,想出去玩玩。”

和珅笑笑,抱儿子坐在胳膊上,“好咧,走阿玛带咱们大哥儿去玩!”

一手拉着和嫣,一手抱着儿子,“哥儿、嫣儿”的叫着,父子三人到花园里去赏梅花。

冯氏立在正房门口,望着和珅带着一双儿女走远,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对天祷告:“父亲、母亲,女儿如今过的很好。相公他很疼我,也很疼孩子们。小叔对我很尊敬,祖父身体也好。您二老在天有灵,可以放心了。”

说着说着,眼角一热,就觉泪花涌出来。取出帕子擦了擦,叫丫鬟到厨房催饭。刘全打穿堂门进来,对着冯氏弯腰行礼,“太太,宫里派人来,说万岁爷召见大老爷。”

冯氏皱眉,“这大冷天,饭还没吃呢!”自家相公太得圣宠,也未必是件好事。

没办法,叫刘全到花园去请和珅,自己亲自到大厅去迎宫里太监。又奉茶又塞红包,殷勤招待。

小太监常来,跟冯氏也熟了,悄悄对冯氏透个底儿,“今个,**喇嘛进宫去看上头。关起门来说了好一阵子话。后来,万岁把活佛留在养心殿,吴公公就派小的来请和大人了。”

冯氏笑笑,再塞给小太监一个红包,“有劳公公,我家老爷这就出来了。”说着,吩咐家人给小公公换茶,自己回到后院,跟和珅说了。

和珅一面换衣服,一面奇怪,“**?他又整什么幺蛾子?”

冯氏帮和珅挂上朝珠,“你也别着急,横竖,这事不是咱们闹的。去了,忖度上意,小心应付就是。”

和珅点头,看看女儿抱着儿子站在屋里,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笑笑,“嫣儿,明天,阿玛带你去干爹家去,好不好?”

和嫣摇头,“不要,我要跟弟弟玩,干爹家里没弟弟。”

和珅一笑,“好,不去就不去。”

抬脚出门,冯氏追出去,小声说:“哥儿大了,也该起个名字,你先想想,好入户。”

和珅笑着点头,“放心!”给哥儿起名的,正在紫禁城等着我呢!

到了养心殿东暖阁,和珅通报,不一会儿,就有吴书来亲自迎出来。进得大殿,就见乾隆高坐在炕上,下头窗前一溜椅子上,第二把交椅,坐的是小**。看见他来,还赶紧拿帕子擦擦眼角。

除此之外,一个侍从也无。就连吴书来,也不过是托着佛尘,守在门口而已。

和珅心中诧异,不敢多问,只得行礼问安。

乾隆面露疲惫,摆摆手,“爱卿起来吧。有件事,朕要问你。”

和珅恭敬低头,“奴才洗耳恭听。”

乾隆顿了顿,看一眼小**,开口:“爱卿啊,你可相信有借尸还魂之说?”

“这——”和珅皱眉,心道:“别人不相信,可我这个转世重生的,能说不信?”嘴上只能说,“回主子,奴才以为,怪力乱神,应当敬而远之。做人,只要多做善事,死后,自然就能好人好报。”

乾隆叹气,“朕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如今,事情就在眼前,怎叫朕不信。十三啊,你跟和珅说说吧。”

“十三?”圣祖爷十三阿哥怡贤亲王?还是继后次子十三阿哥永璟?听语气,八成是乾隆自己儿子。只是,那位不是早就夭折了吗?

和珅正在这里琢磨,就听小**恭敬回话,“儿子遵旨。”和珅大惊,“**?”

小**抽抽鼻子,对着和珅说:“和大人,自从爷来到中原,就是你一直陪伴左右。爷不瞒你,爷从去年,就知道自己原本是乾隆皇帝的十三子,这次来中原,也是看望皇父、皇祖母、皇母来的。”

和珅一听,急忙跪倒,“真的假的?”不敢说话。

乾隆则是摇摇头,“和珅,永璟所说,与他小时候一致,朕没有理由不相信他。若是他投生到别人身上,朕帮着在京中谋个职位,一生富贵就是了。可是,如今他是西藏活佛,爱卿看,该如何处置?”

不等和珅答话,小**带着哭腔哀求,“皇阿玛,儿子孤魂在外漂泊十多年,好容易才回到您的身边,您不要赶孩儿走哇。”

乾隆听了,狠狠心,不说话,只看和珅。

这种事,关乎皇家,和珅纵然得宠,也不敢胡说。想了半天,才决定,借机试探一下皇后娘娘。对着乾隆磕头,“万岁爷圣明。一面是亲生骨肉,一面是国家安定,着实为难吾皇圣主。奴才不才,以为马上就要过年了,何不先寻个借口,将**留在京中。等过了年,再做长远打算。也趁机,叫太后与主子娘娘多看看**。以慰**濡慕之情。”

和珅够精,自始至终,依旧称呼活佛**,不肯叫十三阿哥之类的。

乾隆点头,“是啊,此事牵涉甚广,确实应该好好想想。太后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这事就先瞒着她吧。至于皇后——”

“皇阿玛,儿子想见皇额娘。”小**巴眨巴眨眼睛,看着乾隆请求。心里琢磨,这个老是不死的皇后,是不是倩倩姐呢?

乾隆一看,心软了。本来,想命永璟去景阳宫拜见皇后,转念一想,景阳宫如今就是个钉子集中营。永璟皇子身份,不宜公开。唤吴书来入内,“去,请皇后来一趟。就说,朕有事跟她商量。”

吴书来答应下去,找小太监传旨。怕小太监说错话,特意嘱咐:“记住,是‘请’。对着主子娘娘,恭顺这点儿。否则,惹了上头不高兴,别怪咱家没提醒你。”

小太监笑着答应,一溜烟儿往景阳宫奔。

不一会儿,皇后就坐着轿子赶来,许是走的急,妆容都未曾修饰。

进了大殿,就觉着一股寒气逼人。舒倩暗暗埋怨,这烧火炕的人死哪儿去了?也不怕冻死乾隆老抽。往上一看,乾隆呆呆地高坐,和珅站在一旁伺候。下头椅子上,一个小喇嘛,衣料华丽,托着腮帮子,努力往外挤眼泪。除此之外,再无他人。吴书来立在门外,拦着尹嬷嬷等人,不让跟随皇后入内。舒倩不敢多打量,甩着帕子弯腰行礼,“给万岁爷请安!”

还没等乾隆说话,就觉那个小喇嘛腾的跳下椅子,扑到自己怀里大哭,“皇额娘,儿子是永璟哇!”

舒倩眨巴眨巴眼,“谁?”永璟谁呀?

小喇嘛接着哭,“儿子是您跟皇阿玛的儿子,十三阿哥永璟啊。皇额娘,您别害怕,儿子这是还魂来看您来了。”

舒倩更加呆了,“不是吧?”

小**喇嘛无奈,抓住皇后衣领,悄悄凑到耳边告知:“倩倩姐,我是大健!”

舒倩迷糊过来,低声问:“大健?郝健?”你王八羔子,装谁不好,净知道装那个连乌拉那拉氏都没多少印象的小十三。你想害死我呀你!得了,啥也别干了,直接装晕吧。

想到这儿,手一抬,扶住太阳穴,眼一闭,脚下三晃荡、两晃荡,抓住小**袖子,悠悠然跌坐在地,倒了下去。嗯,到底是养心殿,地毯都这么软。

就听耳边小**喇嘛呜呜大哭,“皇额娘,您怎么了皇额娘,别吓儿子啊!”

乾隆与和珅则是一个叫皇后,一个传太医,养心殿安静了一上午,这会儿,总算是热闹一番。

等舒倩装了一刻,太医赶到之时,喘着气睁眼,自己已经被扶到椅子上坐下,眼前,乾隆正拉小**站着,等太医号脉。

当着太医不好说话。等太医说皇后无事,就是要多加修养之后,乾隆挥手让他退下。

吴书来也领着众宫人告退。乾隆这才坐回去,轻声问皇后:“你看,十三他,该如何安置呢?”

舒倩看看乾隆,再看一眼小**,摇摇头,“臣妾也不知道。皇上,恕臣妾多嘴,这孩子,真的是咱们的小十三吗?”可别到时候看明白不是,找我的麻烦。

小**不悦,拉拉舒倩袖子。舒倩只当没感觉。

乾隆则是沉下脸,“朕的儿子,朕岂能认错。”就是认错,也不能说出来。更何况,不管真假,活佛是自己儿子,那西藏那边,要好管的多!

和珅站在一旁,低头暗笑,“还您的儿子!别的不说,就眼前这位的亲哥哥十二贝子,最稀罕吃什么东西,您八成都不知道吧?”

舒倩看该问的都问了,这才点头,“既然皇上这么说,臣妾就放心了。只是,如今他——他是西藏活佛,可该怎么办好。”

趁乾隆不备,暗地里掐一把大腿,逼出两滴泪来。

乾隆摇头,“皇后所虑极是。这个,朕也在发愁呢!”其实,认个活佛做儿子,也不错,活佛的父亲,不就是老佛爷嘛!有他在西藏帮忙,省了不少心呢!

小**看这俩人都不高兴,急忙赔笑,“皇阿玛、皇额娘不必担心。我就是想跟祖母、父母还有兄弟姐妹们一起过个年。等过完年,我就回去了。皇额娘,我十二哥呢,我去陕西瞻仰佛寺时,见过他,那时候不敢认。如今好了,我终于能喊他哥哥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呀?”

乾隆一听,心道糟了,咋就忘了,下旨叫十二回来过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纯属胡诌,别当真!顶着锅盖逃走!

50.御儿殿下

这边忙着,慈宁宫派秦媚媚来请,说皇太后在下午想到漱芳斋听戏,问皇上有空没。

乾隆点头,“朕知道了,不知皇额娘点了哪出戏?”

秦媚媚躬身回话,“太后主子听说有出新戏《卖苗郎》,讲的乃是民间孝悌之义。特意命宫里戏班子排演来看。”

乾隆点头,“回去对太后说,朕一定陪她老人家。”

秦媚媚躬身称是。看到皇后坐在一旁,笑着上前说话:“太后主子还叫奴才到景阳宫去请主子娘娘。没想到,在这儿碰见您了。主子娘娘可怜奴才,倒是少跑了几步路。”

舒倩点头,“有劳公公。本宫定去,烦劳公公回话了。”

秦媚媚笑笑,看看小坐在一旁,他一个太监,不好跟外臣打交道,躬身告退。

和珅等秦媚媚出去,看一眼小,轻轻对乾隆说:“皇上,这个《卖苗郎》奴才看过。经秦公公这么一说,奴才倒是想起来了,其中,苗郎长大后,中了科举,万岁喜欢,收为义子,人称御儿干殿下。讲的是孝悌之义。”说到这里,就不往下讲了。

乾隆看一眼和珅,“你的意思是…朕明白了,这件事,要跟太后提才行。”

到了下午,趁着听戏,老太太高兴,乾隆顺便跟她说,西藏小对天朝极为崇拜,如果能将他收为己用,日后西藏安定,就不用愁了。

太后一听是国事,忙摆手,“这国家大事,你说了算。哀家没有意见。”

乾隆听了,急忙把自己想收为义子之事说了。太后一听,看看皇后,面色平静,试探着问:“皇上啊,哀家年纪大了,不记得你什么时候去过西藏啊?”是不是你留在外面的龙种,你好歹跟哀家说明白。

乾隆一听,知道老娘误会了。急忙赔笑,“皇额娘,儿子确实没有去过西藏。这个小的父母,都是西藏人,也没有来过中原。只不过,如今国家为重,更何况,百官那里,说明白,是义子,那就是义子。”说着,看一眼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