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手移至小腹,触着那丝缕温暖,痴痴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期待着你。”

李敷,为什么,竟会如此淡淡地想你。

胡笳汉歌 跋涉篇十六 子

这一年,云中的秋天稍纵即逝,小西施在第一场雪前生下了她的三胞胎,荣升为骄傲的妈妈,由此开始了她的傲娇生活,大事小事皆抛给小眼睛,除了给孩子喂奶之外,小眼睛兴奋地做了一整个秋天的奶爹。

小西施临盆那天,冯善伊挺着肚子风中枯立许久,听得小西施声声闷哼颇觉惊心肉跳,爬窗偷窥多次,由三四个宫人架回自己房中。绿荷边给她递水,边说产室太血腥。冯善伊喝了几口水猛呛到。绿荷忙安慰道:“畜牲而已,瞧您心揪的。”

冯善伊白她一眼,皱眉:“她之今时,就是我之将日。”

她之一言,果真预言到了四个多月后自己的惨状。据说,冯善伊生产当日,天色大变,半刻之前还朗朗晴空,忽闻杀猪叫的一声烈吼,惊天动地,于是雷公动怒,落下了太和三年第一场春雨,即便后来有宫人手拿证据言称是冰雹,也被冯善伊直接无视。春雨产子,绝对是好兆头,可如果下的是雹子,就要另当别论。当日天上噼里啪啦时,冯善伊地上叫得死去活来,陵宫中等着给新生儿送礼的老宫女跷起二郎腿道掰扯道:“这是生妖怪的天兆。”

绿荷忙前忙后,足足等了三日,在听得钦安院大人喊哑了嗓子恹恹无声后随即亮起洪亮的哭声后泪如雨下,她转过身去抱住方妈的第一句话是说:“终于可以不用听妖怪她娘哭天抢地的闹唤了。”

冯善伊在床上装了足足半年太岁才肯罢休,期间执行惨无人道的封禁措施,要近身观看她怀里宝贝的宫人必先经过初试复试,容貌眼神,甚至连体味一一彻查后,才可接近。此措施引来怨声载道,绿荷收集民怨后,喂着扬言以绝食同样抗议的钦安院喝汤:“您这有些过了。”

“过什么过。你没看被方妈抱了三天,我儿子双眼皮都合上了。”冯善伊颇为委屈道。

绿荷哼哼着,拿捏起某人阵痛时的豪言壮语,“当初是谁嚷嚷着孩子生出来就拉出去阉了。”

“哪个说的?”冯善伊立马言。

“是谁又喊了,生了就扔静盆里泡着。”

冯善伊把汤碗接过来,低头喝汤,不发一声。

绿荷清清嗓子,道:“是谁信誓旦旦说,孩子出来先蒸后煎,再红烧。”

冯善伊果断夹了一口花白水嫩的凤凰鸡。

绿荷满意地点了头,将龙眼鸡蛋一并推过去:“我又记起来谁说来着,孩子看也不看一眼,直接扔出去给宫外养。”

冯善伊喝完擦了擦嘴,将襁褓小心翼翼地保护在内侧,扭头平静道:“绿荷,轮到你可以滚了。”

绿荷大获全胜而退,迎来的方妈擒着满满几页乳名前来汇报,绿荷一时好奇,便随在身后。冯善伊把帐子拉下,挡了孩子视线,才又安慰正受打击的方妈道:“方妈你再忍忍,过了七个月任你抱任你捏。”

方妈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将单子递出去:“这是一百宫女,一百侍卫贡献的乳名,共千个。”

冯善伊摆摆手:“方妈,我现在见不得密密麻麻的字,你念给我听。”

方妈诡秘一笑:“夫人,我不识字。”

绿荷忙夺了来,草草览过,摇头不满:“不行不行,都是些没文化的。乳名起得太俗。”

方妈忽然想起来半日前收到魏宫冯太妃的来信,忙展开递了绿荷。五月前,冯善伊下定决心给姑母去了封信,言是她的外孙儿如不出意外将在四月十八天后降世,事实是果真出了意外,迟迟未落地。冯太妃起初当是戏言,压下未回,三个晚上睡不着后,拿起信细细读过,才觉半真半假,于是亦真亦幻回信上说“姑妈替你算过了,你这辈子是孤独命,无出子女。”

儿子出生当日,冯善伊命绿荷代书一封,加急三千里,送入太妃手中,只言了一句:“你那算命谱定是不准了,准备准备给我儿起个名。”

于是起名一事来回五个月,今晨侍卫兴冲冲将信送交方妈手中,尚未来及启封。

绿荷依信原字不落念出:“绿荷附信详谈中言是你在下雹子天生的小子。姑妈辗转反侧,终于想到绝妙之好名——包青天是也!”

冯善伊闻信皱眉,抱紧孩子苦道:“儿啊,你咋这命苦,你姑姥姥给你取了个如此彪悍不文雅的名字。”

“我看这名字也土了点。”绿荷不耐道,“想来想去还是我的乳名好。”

方妈和冯善伊接连看过去,直直问道:“什么!”

绿荷再次清嗓子,小骄傲道:“荷子。我是临着荷花生的嘛。”

方妈顿时皱紧了脸,冯善伊想了又想,拍板道:“既然你们妖言惑众非说是雹子天生的,也随你们了。乳名就叫雹子。”

绿荷眨眨眼睛,颇觉这名字有几分意义:“夫人也觉得我的乳名好。”

冯善伊看了她好半天,缓缓摇头:“我只不过觉得你很好养活。”

言说雹子这个名字拍板定钉后,夜夜能听得斋中传来隐约叹声和哭音,原是方妈半夜趁钦安院睡死过去后将婴儿偷偷抱出来搂在被窝里亲热,终有一次,被绿荷偷听到内中动静,她趴在窗前细细记下了方妈的哀叹——“我的娃啊。你咋这苦的命。你娘串通你姑姥姥和绿姨娘给你取了这么个彪悍诡异又四不像的土名儿......”

至于雹子的名,也是多年之后,她那个学富五车文史精通的亲生父亲终于在无能忍受的状况下大笔题字憋出一个好名字——“拓跋云中”,以他出生之地命名,举义非凡。然而,好名字往往不通用。“云中”这个高雅又宁静,意义非凡的名字在雹子一生中恰只用了一次,便是她父亲取名之时。

(晚8时,仍有一更。五一假期双更奉献。)

胡笳汉歌 跋涉篇十七 弃

六棱雪花的晶莹穿破夜空,魏宫所经历的恰是一夜前所未有的寒冷。李氏失子,恰在半刻之前由西苑传来。拓跋濬立于南书房,面对着陈年宗卷,静静听过崇之言道。他愣了一会儿,平静地打发众人散去。夜深时,宫人将那个奔波而来的女子迎入宫,便引进了南书房。

她周身落满了雪,瘦弱的身躯缩在斗篷中作抖。她跪在拓跋濬身前,双手捧信于额前,并垂了目光。拓跋濬接过信,将手中暖炉递了她,转过身去,那薄薄一张笺纸,竟比任何都重。

“你叫什么名字。”虽是淡然览信,只这一封信看了太久,拓跋濬移开目光时,轻问跪在地上的女子。

她咬着唇:“民女珠儿。”

拓跋濬捏着信,许久,点了头:“可是你替他收尸?”

“正是。”珠儿张了张口,声音有些涩。

拓跋濬闭上眼睛,缓缓道:“除此一封信,他可还有其他话想说。”

珠儿渐渐仰首:“敷哥说,他希望他的弟弟可以远离宫都。”

“你替朕在他坟前念一声谢了。”

珠儿摇着头,哽了哽:“他是为了那女人的安危,而非皇上。这一声谢,于他而言太重了。”

拓跋濬没有再说话,将那封信借着烛火燃起,袖笼中抖了抖,化去灰烬。

珠儿终是忍不住,静静言:“那个孩子,会出生在明天春期。”

转步迈出南书房,即使拉紧长麾,雪仍是止不住地灌进裘领,行了几步猛探出腕子抵着墙壁,拳握紧,青筋暴起。袖中那绕着红丝玉坠的荷包散落入手,他抬起腕子,任荷包中数缕青丝落下,三寸青丝,连附上她书信,她的信是空的,一个字也没有说。

没有说一路艰辛,没有说和李敷生死别离,甚至更不曾提及,她有了孩子。

崇之前来扶自己,拓跋濬只转了淡漠的眼神看他:“让尚书拟旨,着李弈前去恒州任职。”

“皇上这时候是不是该去李夫人那里?”崇之想起白日的乱子,忍不住开口提醒。

拓跋濬徐徐抬眼,目中空无物:“是,朕当去看看她。”他说时诡异地笑了笑,李申刚刚失去孩子,那个足月而生的皇子,竟是个死胎,他要去安慰脆弱中的李申。随着笑身子朝着崇之倾倒,血自唇侧滑出,滴答滴答延着修长的手指滑落。

夜极黑,雪极大,崇之来不及打探他,已由他一把推开。

拓跋濬回过身,强行挺了几步走入雪中,以袖拭唇,却又满满吐了一大口血,雪没脚踝,步子顿在凛冽狂风中,身子拂袖抖了抖,静静倒了下去,曳着清爽的雪气。

崇之扑腾跪上去,自雪地里将拓跋濬怀抱而起,恸哭着惊喊。

拓跋濬张了张唇,意识清醒:“闭嘴。”

崇之于是不敢哭,见拓跋濬尚有气力从自己怀中撑起。

“皇上,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朕要去七峰山。”拓跋濬抖了抖眸子,雪水润化,“云释庵。”

崇之抽泣着那袖子擦着他唇畔,含着泪点头。他见这模样的皇帝也不能走路,只得先将他背起,一步一步挪至宫舍外,再唤人置备车马,已是深夜。马车一路奔出宫城,七峰山临宫而立,云释按矗于半山腰。山路崎岖,终至马车不能入,拓跋濬执意出车,崇之在车上已先行给他口中塞了回命丹之类,他尚有勉强步行的气力。

一步连着一步爬上山腰时,已近清晨。晨曦散落,拓跋濬推开庵门,直入前庭,于那佛堂前却全然丧失了勇气,手触了堂门,久久不落。

崇之红着眼为他推开两扇门,拓跋濬撑立门前,胸前已是血迹斑斑,迎来第一束明光。

佛前虔诚跪立的尼姑以青纱掩面,土青色的僧衣更显淡然。

拓跋濬一手挥散崇之,踉跄而入,长而清寡的侧影落了壁墙观世音佑浮生的残驳漆画,旧黄的蒲团晃在眼前,风吹得门窗嘎吱嘎吱响,他再撑不住,半跪了她身后,一手撑地剧烈的颤抖,血一滴一滴散了黢黑的砖地。

“您......幸福吗?”他笑了一声,朝前望去。

那一袭僧衣渐偏过目光,转了腕中佛珠,只念了声:“阿弥陀佛。”

“陪伴佛祖,是不是比与人共处更幸福?”拓跋濬哀哀地看她,难道,就真的不能看自己一眼吗?即便一眼也不可以。

“皇上不在宫中,怎可以随意乱跑。如今宫中不该是多事之秋吗?”她拉紧了面纱,将自己裹得更紧,并非不愿让他看见自己。而是,不能接受那张一模一样的面孔的人,是自己。

拓跋濬扶着地砖缓缓躺了下去,脸贴着地,清晨之光散了眼眸,他沉沉阖眼:“我封了乳娘做太后,您高兴吗?历朝历代,只我一个皇帝,想找个坐上太后之位的女人都那么难。”

“阿弥陀佛。”又是这么一声。

拓跋濬苦苦笑着,抬了一腕,紧紧握住她半角僧衣贴在脸侧,泪仓皇而落。他已经许多年没有落泪了,因为恰也是许多年没有再见到她。

“每天都坐在宣政殿的高位遥遥望去宫门的方向,等着有没有从七峰山来的马车。奏章密信一封封看得仔细,只等着那熟谙于心的笔迹。就那么难吗?走到我面前,或者仅仅几个字,告诉我,其实你是想我的。”

她立起身来,又燃起一炷香,安神的气息浮荡蔓延。

拓跋濬猛然欺身环住她裙尾,她别过脸去尽力挣扎,雪花扑入,染着血腥气,混在香烟中。她用力推开他,声音冷得发抖:“滚开,不要再让我看见这一张令人恶心的脸!”

终于......终于又是推开了自己。

拓跋濬空落落的声音散落在佛堂中的每一处。

“四岁那年,我朝你伸开双臂想要你抱我。你那时便说了句滚开。如今依然是。您是恨我,还是恨父王,或者都恨。”

风贯了两袖,她的背影是举世孤离的清冷,没有人可以看到她的真容,没有人能洞彻她目中的苍凉的,是柔情,还是恨意。

“我这一生,最恨,就是嫁给你父王。最悔,便是生下你。”她如是说着,坦诚而无畏。

拓跋濬笑着颔首,落下一滴冷泪:“也许真的是命。”

“命?”她低喃了一声。

“当年母亲抛弃了我。终有一日,我也将亲手抛弃自己的孩子。这是报应。拓跋一族的报应!”

胡笳汉歌 跋涉篇十八 病

兴安元年的初雪断断续续下了十日,皇帝在榻上半死不活了十日。眼见得年根底下屡出事端,太后也道宫中起了不祥的兆头。内宫早议会的时候冯太妃自请入云释庵为太后皇上礼佛求福安。太武帝灭佛后,自拓跋余一朝,庵中稍有复兴,再至宣扬佛理的拓跋濬即位,云释庵特成为先帝的妃嫔,以及皇家女子静心安养的好去处。冯太妃求得诚恳,且有一帮太妃连连帮腔,太后于是允了她。

李申仍在养身体,太后又常年闭门念经,内宫诸事尽落在文氏手中,如今她已位升左昭仪。自赫连去后,右昭仪落了空缺。她一早是等着皇上的意思,只是拓跋濬压言未语,她于是也将此事压下。散了早议会,随着太后前去看望了李申,那李申很是平静,不哭也不闹,开口问了皇帝的病情后便再未说什么。守了几刻,文氏娴静地起身,准备转去探视帝王。临走时她握着李申的手款款言她安心养身子,孩子总会再有。

待文氏步出去,李申面上的笑凉透,目光随即阴狠起来:“假仁假义假慈悲。”

太后转着佛珠,挑眼看了她,幽幽道:“论这脾气,你当同她学学。她那副模样才有母仪天下的气度。”

李申握拳,也随着笑:“她可没这个好命。”

太后稍愣,只替她捏了捏被角,落眼她手中紧紧攥着那个绣字的荷包,惊慌压低了声音:“你,如何还留着这东西。”

李申咽了咽喉咙,咬牙看去太后:“这后位,还有这江山,今后都会属于一个冯姓的女人。”

“申儿。”太后浑身气力仿佛卸下,人前不喜不怒淡然平静的自己,却只能在她面前流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这名字真让我恶心。”李申冷嘲而笑,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可笑她活了这么多年,都未尝到一次安心舒染的好日子。

太后目光逐渐发寒,轻道:“是你吗?赫连和李敷的死,与你有关吗?”

李申有所收敛,平静道:“我只是冲着冯善伊去的。谁让那二人多事。若非李敷使出一招李代桃僵瞒天过海,她又怎么可能毫发无损到了云中。好个李敷,竟敢叛我。”三日前,云中的消息传入宫中她才知道早先说冯善伊命丧途中尽是假讯息。她猜到了李敷第一次以赫连的死代替冯善伊是会有诈,却没能猜到最后一诈,李敷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以至混淆视听。

“我现在明白了,你这个孩子如何保不住。作孽啊。”太后叹了口气,俱是无奈,她苦苦笑着,扶着床檐立起身来,又听得身后李申坚毅的声音:“冯善伊,我是绝对不能让她活着回来。”太后听闻什么也未说,只移出的步子明显踯躅了半刻,走出门外绕过窗前时,仍见得浑然失去神智的李申兀自沉思。她摇了头,手中佛珠攥了紧,转身离去。

***

文氏在出了李申的院落后直接去了前殿,由崇之处听得了皇上的状况,才持着步子安稳走入去。金履踏踩玉砖,轻纱云帐拂乱了视线,九龙团簇的八宝床巧夺天工,她看着榻上这个俨然失去气力的九五至尊,虚弱地像极了一个无助的孩子。她目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蔑视,坐了榻前的圆凳上幽幽扇着团扇,直到崇之进言皇上跟前吹不得冷风,才收了扇子,转去玩着自己滚金的袖边,她也不知这一身锦绣华裳,内宫女人中最华美的衣服还会和自己有几日的缘分。她每一日都在等,等这病榻上的男人发威,等他扼住自己的喉咙,送自己去往极乐圣地。

拓跋濬在长久的沉睡中缓缓转醒,睁开眼的瞬间见得这一张粉饰着狡诈轻蔑的面容,内心却反是平静,他张了张嘴:“你现在是不是很开怀?”

“噢。”文氏挑笑言着,“你不是也常会想,死的时候一定要拉上我。”

拓跋濬覆了长睫毛,淡笑:“这倒没有。”静了半晌,又抬起眼来看着她,“对你,活着才是惩罚。”

文氏不觉意外,橘色的柔光落了她眉间,映出格外光鲜的面容,几年来她似乎只有今日气色最好。他忽而想起他们成婚时,那时还是乳娘的常太后曾经说过,文氏长了一张贤妻良母的容样。可惜,只有模样近。

“那个孩子安然到了云中。”拓跋濬淡了声息,毫不经意地提醒。

一抹淡色自文氏目中升起,又随即压下,文氏扬了扬眉毛,压抑着忐忑道:“不是说冯善伊死了吗?”

“死在石城的是赫连。”拓跋濬轻闭了眼,“自偏关城楼上跳下的是李敷抱着一具不相干的女尸。冯善伊和你的女儿在云中,眼下很好。”

文氏在瞬间的愣神后,一时难语,便如心死后重又燃起淡淡暖意,整个人竟也似要酥了。

“你这样对她,莫不是残忍了些。”拓跋濬略皱了眉,言出一句良心话,“她那样聪慧的人,只看着你便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又如何不能知那是谁的女儿。”

“我和拓跋余的孩子,对她而言是残忍,还是幸福呢?”文氏转去目光看着他,咬了牙道,“或许,她很感激呢。感激拓跋余在这世上尚有血脉遗存。”

“或许吧。”拓跋濬无谓一笑,“她偏偏是那样聪明又傻的女人。”

“我看中的也是她这一点。”文氏点头,勾起笑色,“看中她对生命的那分坚持。”

“拓跋余,爱过她吗?”拓跋濬突然开口,这样问道。

文氏先是愣下,回神间恍惚笑着,弯下身子一手扶着他额前,就那样笑着:“你不觉得这样问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吗?问我,自己深爱的男人,是否爱过另一个女人?”

拓跋濬看着她,没有说话。

“如果我说爱过。”文氏收了笑色,一丝丝认真起来,“你是会失望,还是不屑呢?”

走出大殿,文氏周身轻爽,料峭刺骨的寒意逼来,雪落得放缓了,满目苍白,远远的望见那一处黑影落在阶下,深檀色的斗篷由风张开如飞翼。文氏披着滚地的雪袍走下殿,落了那人身前,目光清冷的落下,淡淡循着他:“怎么不命人传旨?李弈。”

李弈仰头,看去文氏,沉抿的双唇印出青紫:“臣是来叩别谢恩。”

“叩别?”文氏喃喃一声,扶着额头道,“是下放他处了吗?”

“臣明日即带旨前去恒州。”

“恒州。”文氏点了点头,再没有说什么,持步由他身侧而过时,突而一顿,淡道,“李弈。”

“是。”李弈忙转过身子迎着她,头伏地。

文氏眨眨眼,只觉睫毛冻紧了:“我窗前的梅子似乎结了果,我怕它们冻坏了,你带人去摘下来吧。”

(晚8点第二更)

胡笳汉歌 跋涉篇十九 主

兴安二年,政事纷乱。

先是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此之后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举兵谋反接踵而至。自平城至阴山,内外皆陷入拓跋濬继位而来最盛大的混乱之中。此一次,拓跋濬诏命剿灭乱党,平叛景状前所未有的狠绝,又一次向天下证明了这个年轻皇帝果断锐利的手腕。然而,宁静祥和的云中陵宫,却与腥风血雨的京师不同。随春而至的新生命为死寂沉沉的先陵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更为茫然绝然之中的数百位宫人注入生机。

摇篮中恬静沉睡的婴儿,载着不谙世事纯净的笑颜。冯善伊将她抱在怀中,行至窗前,望去菊花簌抖,密雨织帘,轻吻着女儿的额头:“你还有一位母亲,恰也是秋雨时出生的。她会是这个世界上最想抱你的那个人。”

绿荷由她身后静静步来,张开双臂将孩子转抱入怀中,轻道:“今年的雨真瑟啊。”

“这家伙睡得真沉,也不知奶妈吃个什么,将她喂得这样沉。”冯善伊重回了榻上,由软毯盖了双膝,转着手里的毛毡淡道,“我那姑姑可又在信上提到了京中八卦趣闻?”

“说的是去年旧事,就是不太吉利。”绿荷言声轻缓,似怕惊了怀中婴儿,“小雪时李夫人突起腹痛,临产诞下的龙子面色发青,死胎成结半月。为得此事闹了宫内腥风血雨,诛杀不少宫人嫔妃。亏得太妃早有预感首胎会不妙,自您抵达云中后便自求入庵礼佛,算也算避过祸事。只可惜,那个叫李银娣的贵人未能躲过劫难。也牵连了太皇太后。”

闻听“李银娣”的名字,冯善伊略蹙起眉:“可曾有难?”

“起先是关押了许多宫人,李贵人不在其中。后来牵涉极广,连杀了几位才人,又引出了李贵人参与谋害李夫人。念着贵人腹中龙胎,皇上先是压下,但随即太后出面,让李贵人迁去瑶光寺,产后论罪。只不过半月,李贵人心生恐怯,自沉湖底。大人救活,孩子没了。”绿荷将信中的消息徐徐道着,虽觉得各处奇怪,却忍着未言。

冯善伊静静听着,其中七八分含而不露的讯息大抵知晓。心底情绪纠葛,自缠一处,搅得人心既烦又乱。她再扬起头看着绿荷:“你说说,这像话吗?”

“夫人说的是。”绿荷稍皱起眉,才又缓道,“我只听说临产的孕妇落了水中也有安全无恙的。”

“她若心生恐怯,何苦等个半月。”冯善伊撇撇嘴,摇头苦笑,“谎都圆不起来。”

绿荷又道:“太妃在信中又提及一事。说是查出来了。”

冯善伊亦念了一声:“查出什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