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横,曲潋便道:“姐姐,我今天在祝家的花房看花时,碰到了那位纪公子了。”曲潋低下头,犹犹豫豫地道:“他亲自送了我一枚血玉,说是以前答应送我的,可是我却觉得自己没见过他…”

说着,又瞅了她一眼,仿佛怕她生气一样。

曲沁十分惊讶,上辈子她们也来祝家给祝老太君祝寿,可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那个纪凛,难道在常州府时就相中了妹妹,所以后来才那般坚定要娶妹妹?

是了,如果纪凛不是事前见过妹妹,心里也是喜欢的,不然那时也不会坚决反对解除这桩婚约的事情了。

只是上辈子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这辈子因为自己重生了,所以有些事情改变了?

曲沁却不知道,曲潋会告诉她,还是因为知道她是重生者,想从她这里探探虚实,所以才会告诉她,不然对这种事情只会闭口不言,当作没发生。只是曲潋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心思这般赤果果地和姐姐说,曲沁方不得而知。

第 19 章

曲沁虽然想不通为何两辈子的事情有些不一样,但却觉得一切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心里不禁有些高兴。

见妹妹低着头,一副怯生生的模样,以为她害怕收了个陌生男人的东西会遭来什么祸事,不禁柔声安慰道:“没事,那位纪公子的父亲与我们爹有渊源,算不得失礼,既然他送你了,你便好生收着,不要紧的。”

曲潋的神色一下子变了几变,等抬头时,已经苦逼兮兮地看着她了。

以她对曲沁性格的了解,若是那纪公子与她完全没关系,曲沁只会想法子让她将东西还给对方,毕竟这血玉太贵重了,玉佩这种东西往往是身份的代表,可以作为一件信物,不能轻易赠人,纵使是世交,要给也不会给这种刻了名字的东西。而曲沁却让她不必在意,直接收了就是了…

曲潋想以头抢地。

难道在曲沁的上辈子,那位纪公子会是…

“好了,阿潋,你不必担心,今天也累了一天了,先回去歇息吧。”曲沁温声说道。

曲潋苦逼地看了她一眼,有些沮丧地回去了。

回到卧房,碧春同样苦逼地过来,犹豫地问道:“姑娘,那小匣子怎么处理?”

曲潋看向那放在桌上的檀木匣子,见碧春一副担惊受怕的模样,不由道:“你别担心,姐姐已经知晓了,不会怪罪你的。”

碧春听罢,吃了一惊,然后终于放下心来。她心里以为,只要曲沁知道了,以曲沁的性子,定会将这事情圆过去的,根本完全不必担心。

曲潋将那小匣子打开,里面铺着的猩猩红漳绒布上躺着一枚通体赤红中透着紫黑色的玉佩,上面雕刻的鹰形模样正是先前那少年塞给自己的那块。

纵使已有猜测,但当看到时,仍是有些沮丧。

更沮丧的是,那个诡异的少年将来会和她的关系。

如果说先前的几次面时,她对那少年还是有些好感的话,等发生了假山山洞的事件后,曲潋便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了,只觉得他诡异莫名,让她直觉不对劲,并且很危险。

曲潋素来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这一纠结,纠结了很久,晚上也没有睡好。

第二天,祝葭打发人送了她一盆开得正好的茶梅。

曲潋看了看那盆茶梅,让碧春打赏了送茶梅过来的祝家婆子,又发呆去了。

这么呆了几天,日子过得波澜不兴,与平时无异,曲潋渐渐地恢复了正常。

虽然那个少年是个插曲,不过她今年才十二岁,年纪还小,而且未出阁的姑娘与外界接触不多,有些事情还很远,现在来苦恼也太早了,加这姐姐是重生的,证明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她很快便放宽了心。

发挥了阿Q精神的曲潋放宽心后,日子该乍样过就乍样过,每天除了陪母亲在小佛堂做功课外,她还要练字、给家人做衣服、养花弄草,足不出户,和过去十几年没什么区别。

不过,曲潋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至少她细心地发现姐姐对打探当年跟着他们爹上任的那位幕僚很感兴趣,比弟弟曲湙还要积极地将那人找回来,怕是她有什么打算吧。

曲沁行事颇为隐秘,又素来有章法,除了当初生病时借着梦同她倾诉了一翻后,她很快又恢复了平时的模样,甚至不再透露什么,让曲潋有心想多知道点,也无从打探,只能闷闷地作罢。

三月下旬时,京城来了人。

来的是平阳侯府骆老夫人身边的尚嬷嬷。

曲潋听碧春来报,忙将手边给姐姐做了一半襕边的裙子放下,问道:“可是为了姐姐先前生病来的?”

曲沁生病时,骆府送过来伺候曲沁的教养嬷嬷定然会将这消息送回京城去,以骆老夫人对曲沁的关心,自然会派人过来探望一翻,所以她也并不奇怪。不过没想到的是,骆老夫人竟然会将自己身边伺候的得体嬷嬷派过来。

曲潋也是在骆家住过的,对骆老夫人身边的几位嬷嬷和大丫鬟都知道一些。

碧春说道,“尚嬷嬷在夫人那儿,夫人着人请您和二小姐一起过去呢。”

对骆老夫人身边的人曲潋姐妹还是尊重的,听罢忙去梳洗,换了身衣服,便在秋菀居门口会合,一起往桃安居而去。

“姐姐,外祖母一定是知道你生病了,所以才叫尚嬷嬷过来看你的。”曲潋边走边说。

曲沁有些心不在蔫,随意地点了下头。

见状,曲潋心里有些讶异,突然觉得尚嬷嬷这次来的大有深意,怕不仅是为了探望之前曲沁生病而来。

很快便到了桃安居,季氏正在桃安居的花厅招待尚嬷嬷。

季氏虽然是个不擅与人交往的,但尚嬷嬷是骆老夫人身边伺候的得意人,虽不能说是八面玲珑,可也是个面面俱全的人物,并不冷场,还能不着痕迹地引出话题,两人有问有答,气氛不错。

尚嬷嬷是个脸庞微圆的中年妇人,笑容自然大方,十分亲切,身上穿着一件丁香色的禙子,头发绾成一个圆髻,上面插了两对金镶芙蓉石杏花簪子,虽作下人打扮,可是却十分得体,可见在骆家是主子身边有脸面的仆妇。

见到曲沁和曲潋进来,尚嬷嬷忙站了起来,她的目光放在曲沁身上,然后眼眶蓦地红了,激动地上前给两个姑娘请安后,对着曲沁道:“姑娘果然比上次清瘦许多,老夫人听说姑娘生病,心里不知道有多急…”说着,便抹起泪来。

曲沁仿佛也被感动得哭了,眼眶红通通的,哽咽地道:“是我不孝,劳烦外祖母她老人家如此挂念,我一切都好…”

两人都对着伤感会儿后,终于重新落坐。

曲潋默默地扶着曲沁坐在季氏下首位置,时不时拿眼神瞄着尚嬷嬷。

尚嬷嬷是何等灵敏人,自然发现了曲潋的目光,抬眼看过去,心弦不禁有些震动,只觉得这曲家的四小姐越长大越发的好看了,虽然气派没有二小姐的明媚大方,可是光这张脸便能弥补一切,莫怪教骆家的少爷一直惦记着,知道她来还让她悄悄给这位曲家四小姐捎礼物。

突然发现曲沁也看了过来,尚嬷嬷赶紧收回了心神,和曲沁问安,表达了骆老夫人对曲沁的一腔关心爱护之心,以及骆家送过来给曲沁姐弟几人的一些礼物。

最后,尚嬷嬷终于将此行的目地道来:“三太太,您也是知道的,二小姐她娘亲去得早,我们老夫人最是疼爱二小姐了,眼瞅着二小姐年纪一年大过一年,她心里也是颇为挂念的。这次她听说二小姐病了,真真是寝食难安,幸好二小姐吉人自有天相。”

季氏有些尴尬,尚嬷嬷这话让她有种感觉,仿佛骆老夫人在责怪她没有照顾好曲沁一样,心里有些委屈又难受。

接着,又听尚嬷嬷话峰一转,说骆老夫人想接曲沁进京小住时,季氏忙不迭地道:“老夫人这是…”然后回想先前两个女儿未来时尚嬷嬷透露的意思,她心中既是欢喜又是不舍。

尚嬷嬷含笑道:“三太太请放心,我们老夫人是最关心二小姐的,所以这次才要接她去小住。”

季氏脸上的笑容有些止不住,一副十分开心的样子。

第 20 章

曲潋看着两人心照不宣的样子,又看向神色平淡到有些莫测的曲沁,若有所思。

等她们话题告一段落,曲沁方开口道:“我也是极想念外祖母她老人家,只是四月份时我大姐姐就要出阁了,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我想等大姐姐出阁,再进京给外祖母她老人家请安。”

见曲沁答应进京,尚嬷嬷自然是十分欢喜,笑道:“老夫人吩咐了,让二小姐不必急,可以缓些日子。原是老夫人一片关怀之心,想让二小姐养好身子再进京,如今二小姐安好,她老人家知道后也不必太挂怀,府上大小姐出阁之事本是喜是一件,进京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曲沁听得十分开心,端庄的丽颜露出了愉悦的笑容,只是那笑容很快便敛淡,看向旁边的妹妹,叹了口气说道:“尚嬷嬷,我也舍不得妹妹。”

尚嬷嬷脸上的笑容依旧,似乎并不奇怪曲沁会说这话,笑道:“老夫人自是知道两位姑娘姐妹感情好,四小姐是个孝顺的,老夫人对四小姐也极是想念,自也请了四小姐一同进京,好让你们姐妹路上有个伴。”

自从曲沁懂事后,京城骆家偶尔会让人接曲沁进京小住陪伴骆老夫人,哪一次不是因为曲沁一副舍不得妹妹的样子,将妹妹一起带过来,护得像只小母鸡一样,骆府的人都习惯了,渐渐地也接受了曲潋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小姐。

季氏只是个没落官宦世家所出的小姐,家势是万万比不得骆家的显赫的,她所出的孩子,虽说也要叫骆老夫人一声外祖母,可血缘关系上却是完全没有的,若非曲沁对弟妹十分照顾,恐怕骆家根本对曲沁曲湙姐弟俩忽略不记,只有一些面子情罢了。

所以,曲沁的行为尚嬷嬷并不奇怪。

曲沁一副欢喜的模样,对骆老夫人感谢了一翻,又暗暗推了下曲潋,让曲潋也说几句。

在重生姐姐这个人精的敦促下,曲潋也是嘴甜如蜜,只是心里不免有些嘀咕。

骆家这是要给姐姐相看对象,将她这个还未及笄的人拉过去算什么?莫不是这趟进京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不成?

等说得差不多时,曲沁便对尚嬷嬷道:“现在已是三月下旬,等大姐姐出阁也不过十来天左右的时间,嬷嬷不如就在我们家小住,待我们好生招待一翻,届时再和我们一起进京,可好?”

尚嬷嬷却婉绝了,她这回来常州府是奉命探望生病的曲沁、顺便传达骆老夫人的意思,骆老夫人心忧曲沁的身体情况,尚嬷嬷少不得要提前回去给骆老夫人禀报,明日便要回京了。

听罢,曲沁也不勉强。

等让人将尚嬷嬷送去客院歇息后,季氏便对曲沁道:“沁儿,我是个没用的,眼瞅着你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心焦如焚,如今骆老夫人之意,怕是要在京城…我想骆老夫人素来疼你,又是个有眼光的,届时会为你好生安排,你…”

想到这继女素来是个有主意的,季氏心里有些担心她会多想,为以自己什么都不管地丢开手。

谁知曲沁却很平静地道:“娘,我知道了,你不用担心。”

季氏听罢,终于松了口气。

她是个寡妇,要带着三个儿女,虽有曲家庇护,但是儿女们的亲事还是要耽搁了。幸好曲沁还有个得势的外家,以骆家在京城的人脉势力,未尝不能给曲沁择一门五角俱全的好亲事。

母女几个正说着,便听说曲大太太过来了。

季氏和曲潋姐妹忙起身去相迎。

曲大太太笑盈盈地进来,互相见礼坐下后,便对季氏道:“听说平阳侯府派人来探望沁儿了,不知是府里的哪位管事?”

季氏笑道:“不是管事,是骆老夫人身边伺候的尚嬷嬷,老夫人知道沁儿先前生了一场大病,心里极是关心,方派了尚嬷嬷过来瞧瞧。”

曲大太太吃了一惊,虽然她知道骆老夫人很宠爱死去的女儿,连着这外孙女也十分照顾,不想曲沁生病,竟然直接派了自己身边的心腹之人亲自过来探望一翻,足见曲沁在骆老夫人心中的地位。等听季氏的意思,骆老夫人要接曲沁进京小住时,心里便有些了然。

怕骆府是要插手曲沁的婚事了。

如此也好,虽然曲家在常州府是名门望族,族中出仕的男丁也不少,可是在曲老太爷仙逝后,曲家出仕的弟子官职皆不高,曲大老爷如今还未入阁,三房的姑娘未免弱势一些,此时要结亲,估计相不到满意的,若是有骆家出手,应该不会亏待曲沁。

想到这里,曲大太太便觉得,三房虽然弱势,但以后未必没有重振之意,她行事应该更为公允些方是。

曲大太太笑道:“骆老夫人许久未见沁儿了,又听沁儿大病一场,想念一些也是。我今儿来,也是和你们说件事情的,昨日接到了我家老爷从京里发回来的家书,等涵儿出阁后,泽哥儿今年的乡试完后,届时我也要带着泽哥儿、浩哥儿一起进京,怕是要在京城里住个几年了。”

季氏和曲潋都有些愣,这消息来得实在突然。

曲大太太含蓄地道:“若是泽哥儿这次能…明年的春闱泽哥儿也是要进京一趟的,不如先去京城,让他父亲指点一下他的学业。”

季氏和曲潋听罢便明白了,怕是到时候曲泽的亲事也要在京城里挑了。

曲大太太又说了会儿话后,终于告辞离开。

送走了曲大太太,曲潋姐妹俩也离开了桃安居,回到秋菀居。

走过秋菀居院子里依然开得如火如荼的桃花,曲潋欲言又止,“姐姐…”

“怎么了?”曲沁含笑看她。

曲潋想问问她对自己的婚事有什么想法,是不是真的听从骆家的安排。可是对上曲沁平静无波的面容,话到嘴边又忍不住吞了下去。

若是平常的姑娘,得知自己的婚事有着落,又有骆家明言会帮忙,怕早就娇羞雀跃了。而曲沁这般平静,不免教她想多了,联系那晚曲沁借梦所说的一些事情,再观她此时的神色,曲潋便无法再问。

她怕自己是在曲沁伤口上撒盐。

或者曲沁自有安排。

于是她低下头,闷闷地说,“这次进京,是不是骆家要给姐姐相看亲事?姐姐以后要嫁到京城去了么?”

曲沁以为她对自己舍不得,目光微微柔和,笑道:“说这事尚言早。不过,我知道以后阿潋也是要住在京城里的。”怕她多想,又添了一句:“我是如此觉得,指不定妹妹的良人在京城呢。”将真相用有些打趣的语气道来。

曲潋顿时苦逼脸,表再提醒她这种心塞的事情行不行?

不过也从中知道曲沁对这种事情不想多谈,她便不问了。

回到房里,乔妈妈便拿了一张单子过来,这是骆家送过来的东西,除了送给三房的,还有给曲老夫人、大房、四房的,这些都是备份礼罢了,给曲沁姐弟三人的才精心一些,其中又以给曲沁的最为丰富精奇,怕是骆老夫人从自己的梯已中所掏的。

曲沁看了看,便让乔妈妈去将骆家送来的礼物给各房送去,然后让丫鬟将一些骆老夫人挑的取出来另放,其他的便随意了,一副不怎么上心的样子。

曲潋也没怎么上心,骆家年年都会打发人送礼物过来,自然也有她的份儿,不过却越不过曲沁,都是一些京城的东西,虽然也有新鲜的,可是曲潋不是真正十二岁的小姑娘,看过便罢了,没办法欢天喜地。

傍晚,曲湙下学回来后,和姐姐们一起去给季氏请安时,也知道了尚嬷嬷的到来及骆家的意思,一时间心情有些复杂。

他沉吟了会儿,便道:“娘,我们也一起和大姐、二姐进京吧。我记得咱们家在京城的双茶胡同里有处三进的房子,离大伯的榆林胡同极近,是爹在世时置办的,届时进京后,咱们便在那儿住下便是。”然后又看了眼两个姐姐,低声道:“也好过让姐姐们总是寄住在外祖家,虽说是亲戚,可是总有些不便。”

说着,又看了曲沁一眼,见曲沁朝他微笑,悬着的心方松下来。

虽然骆家是他们名义上的外祖家,骆老夫人也很疼曲沁,可是平阳侯府可不只是骆老夫人的,还有好几位老爷及其子孙,作为亲戚,住在那里多有尴尬。他也怕两位姐姐住在骆府受人欺负,还不如住在自己的家来得舒坦。

季氏颇为心动,这次曲沁进京可是关乎她的终身大事,她自然也想在旁边瞧瞧,虽知骆府不会亏待曲沁,可也能让自己安心不是?但又担心耽搁了儿子的学业,想了想,便道:“不如我陪沁儿、潋儿进京便行,你在家里好生读书。”

想到骆府对曲沁的看重,应该很快便能给曲沁挑好对象,花不了多少时间便能回来了,也不怕儿子没人照顾。至于她们进京后的日子,便托长房和四房多看顾一下曲湙便是,等曲沁的婚事定下来,她便回来。

曲湙笑道:“娘你放心,先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进京一趟也好长长见识。而且,京城里不仅有大伯和二叔祖在,还有众多书院,若是我想读书,大有去处。”

季氏仍是有些犹豫。

这时,曲沁开口道:“娘,湙弟说得对,我们都走了,谁来照顾他?还不如一家人都在一起才好。而且京城是皇城,湙弟去那里也可以开开眼界,对他以后参加科举及行事大有益处。”

经曲沁一翻劝说,季氏终于答应一家人一起进京。

曲湙见季氏同意后,面上露出了一个舒心的微笑,他长得像季氏,容貌不俗,这一笑,端的俊秀可爱,浑然天成,让人见之忘俗。

曲潋不禁有些担心,弟弟长这模样,又文质彬彬的,还真怕被人欺负。

曲沁目光也微微有些晃动。

第 21 章

翌日,尚嬷嬷便回京了。

送走了尚嬷嬷后,季氏挑了个去给曲老夫人请安的日子,将骆家的意思传达给曲老夫人,并且禀明他们等浴佛节过后便进京之事。

曲老夫人并未惊讶,她心里门儿清,以平阳侯府的强势,当年能干预曲三老爷续娶之事,如今也能插手曲沁的婚事。曲沁虽说是曲家的姑娘,可是也是平阳侯府的外孙女,骆老夫人疼爱曲沁,应该不会亏待她的。

想到这里,曲老夫人不免心里叹息。

老太爷还是走得太早了,若是老太爷多撑个几年,有他帮衬着,想必现在曲大老爷已经能入阁了,而不是屈居于小九卿之一。方家虽说是姻亲,和曲家一直守望相助,但他们家老太爷还在内阁,方家子弟众多,在方老太爷退下来之前,曲大老爷怕是没有机会入阁了。

也因为曲家现在势微,方才会让平阳侯府如此强势,连自家姑娘的亲事,也得托平阳侯府来相看。

种种想法一瞬而过,曲老夫人对季氏笑道:“如此甚好,湙哥儿的大伯和二叔祖都在京城,届时你们在京里也有个照应的人,湙哥儿年纪大了,是该到外面看看了。待沁丫头的婚事定下来,你们再回来也不迟。”曲老夫人捻着手腕上的十八子的檀香木佛珠,又道:“不过沁丫头好歹是我们曲家的姑娘,可不能委屈了她。”

季氏笑着点头,知道老夫人支持他们进京,心里也松了口气。虽然老夫人是个不管事的,但也是长辈,若是她不同意,季氏也不好一走了之,毕竟曲家四房虽然各过各的,可是名面上还是一家人。

又和老夫人说了会儿话后,便听说曲大太太和曲四太太过来了。

曲涵的婚期在浴佛节之前,即四月初五,随着婚期越来越近,曲大太太也越来越忙,整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连着曲四太太也被拉过去帮忙,不过曲四太太很甘愿就是了。

两人联袂而来,自然也是为了曲涵婚礼之事,见季氏也在,曲大太太心知肚明并不奇怪,反而是曲四太太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只是看曲大太太那平静的模样,心里不禁琢磨起来。

秋菀居里,曲潋正让丫鬟将自己的箱笼里的东西及银子都拿出来清点。

作为个养在深闺里的姑娘,曲潋除了每月从公中领的月例外,其他的东西都是长辈赏赐的,私房少得可怜。她算了算自己的月例银子,攒了十几年,加上逢年过节长辈打赏的金裸子和银裸子之类的,也不过一千三百两,这个数目相比一些世家姑娘来说其实挺庞大的了,还是因为她往年随姐姐进京,从平阳侯府那儿得的赏银。

季氏嫁过来时没什么嫁妆,还是曲家看不过去帮着置办了一些,虽然这些年来她也有计划地想给两个女儿攒嫁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靠着丈夫留下的产业及公中的月例银子,虽然不用为银子犯愁,可是却也不富裕的。

清点了银子,又清点那些首饰和收藏,曲潋很快便对自己的私房钱了然于心,不得不感慨一下自己其实也挺穷的——和曲涵、曲沁、曲汐相比,真的很穷。

曲涵有长房,曲沁有骆府,曲汐有四房,都帮她们攒着,相比之下,实在是没人能帮她攒了。

曲潋知道嫁妆对这时代女子的重要性,想着自己现在才十二岁,日子还长着,也不是那么急的。然后又找了找,找出以前平阳侯府大夫人赏给她的一套宝石首饰,打算将这套首饰作为给曲涵的添妆。

“姑娘,要不要奴婢去打探一下五小姐给大小姐添妆的东西?”碧春体贴地问,就怕曲沁拿出的东西太寒酸,到时候在姐妹面前丢脸。

“不用了,大姐姐知道我的情况,不会介意的。”曲潋才不打肿脸充胖子呢。

两个丫鬟听罢,对看了一眼,只得作罢。

曲潋查看完了自己的私房钱,便让碧春、碧夏将东西收回箱笼里。

曲沁过来时,见到两个丫鬟正在忙碌,扫了一眼便了然于心,笑问道:“这是做什么呢?”

曲潋见她过来,亲自给她奉茶,笑呵呵地道:“大姐姐要出阁了,到时候少不得要给她添妆,便先找找看看什么东西合适的。”

听罢,曲沁没太放在心上,打量着笑脸盈盈的妹妹,若有所思。

她在想纪凛和周琅,若是徐山没有看错的话,纪凛和周琅似乎还未离开常州府。

徐山是曲沁亲生母亲骆氏的陪房,骆氏去世后,徐山帮着打理骆氏的陪嫁。因着骆府的干涉,骆氏的陪嫁早早地便给了曲沁,那些陪房自然也听令于曲沁,曲沁能使唤的人也有一些,很方便她打探外面的事情。

刚才徐山送账册过来时,便和她提了他在常州府见到纪凛之事。

曲沁对纪凛和周琅这二人的事情十分上心,祝老太君的寿辰过后几日,便听祝蒹说纪凛他们已经告辞离开了祝家,本以为他们已经回京,却不想竟然还滞留在常州府。

先不说纪凛此次来常州府之意,便是那个周琅,尚不知道他对祝蒹可有什么看法。能做的她都做了,若是周琅仍像上辈子那样没把握好时机,那便是他和祝蒹无缘,还不如两人今后再无瓜葛。

不过,自从她从妹妹这儿得知纪凛给妹妹送了一块血玉后,曲沁对纪凛此次来常州府之事,不禁有一个猜测。

这时候,纪凛应该是知道了他和妹妹的婚约,所以特地来常州府看妹妹。

纪凛是个心有成算之人,若真不喜欢,纵使是父辈定下的婚约,他也有办法解除。若真喜欢,谁也别想解除。

她记得上辈子听妹妹说过,其实纪凛小时候和她见过,只是那时候正逢父亲去世,妹妹被吓住了,当时曲家乱成一片,她被骆家接去京城,并不在父母身边,而季氏又不顶事,弟弟才两岁,也没人注意到有什么人。想来妹妹年纪也小,应该是记不得他了。

这也算是缘份吧。

不过,当时父亲去世时的情况是如何的,还得找到当年跟在父亲身边的那个幕僚,才能详细问清楚。

让曲沁琢磨的两个少年此时正落居于常州府的一间客栈里,已经住了好一些日子了。

相比纪凛每隔几日上济明寺拜访明方大师,周琅便是大街小巷地蹿,一派玩山玩水的样子,然后顺便拐去祝家的双桃巷那儿,试图去偷窥。

今日周琅听说纪凛没出门,便兴致勃勃地来寻他了,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寻到了正在喝茶的纪凛。

清风绿影间的少年,灵秀透澈,不似人间。

“暄和,你打算什么时候回京?”

纪凛正在喝着茶,茶香氤氲,袅袅而升,以周琅的嗅觉,能嗅出这茶似乎与他们平时喝的茶截然不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让他忍不住也闻了一口,只觉得心旷神怡,也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