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品级妆扮好后,郁心兰总算是完全清醒了,娇嗔地瞪了一眼得意非凡的丈夫,忿忿地扭过头看向别处。

巧儿今天特别乖巧,特别殷勤,总是抢在另三人之前来服侍,可惜一开始大奶奶连眼睛都没张开,这会子见大奶奶精神好了,忙又凑上前去,双手捧上一盅茶,“大奶奶请用茶。”

郁心兰接过茶盅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巧儿一眼;细白的皮肤毫无光泽,黑白分明的大眼中泛着几道血丝,眼下也略有青黑的眼圈,虽然用了香粉,但仍是没能全部掩住,想来是昨晚一夜无眠吧。

明知巧儿是想要她一句落实的话,可郁心兰偏就不给,要多晾几天,晾到巧儿自己将自己吓个半死。不知结果的未来最是折磨人心的,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往坏处想,尤其是巧儿这样做了亏心事,又地位卑下,她一句就能要她生要她死的人。

到巧儿惊怕到了极至时,她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必定能让巧儿感恩戴德,收服这个心大的丫头--这么聪明又漂亮的丫头,用处可是很大的。

小夫妻两都穿戴好后,便乘着府内的青幄小油车先去正房给长辈请安。正厅中,除了爷和甘夫人、长公主,还有甘老夫人。甘老夫人有个五品的诘命,只要还能走动,年初一就必须去宫中请安。

待二爷三爷四爷都到齐后,赫云连城率晚辈们先给长辈请安,长辈们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包封打赏。礼毕,侯爷率先带着男人们往外院走,他们去府门前骑骏马,女眷们则在二门处登车。

刚到侯府侧门,回事处的小厮小茗快步跑上来,喘着气道:“给殿下、甘老夫人、夫人、诸位奶奶请安。”又隔着郁心兰乘坐的马车道:“大奶奶,方才郁府着人送了封信来,让小的尽快呈给大奶奶。”

锦儿在外面接了信,打开车门递了进来,又摸出一个小荷包赏给小茗。

郁心兰与长公主同乘一车,因而看信时也没避着长公主,原来是因弟弟郁心瑞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被皇上得知,便下了口谕要郁老爷带去宫中觐见。郁老爷依着以往的规矩,知道二儿子年纪小,皇上见过后,太后和皇后必定也是要见一见的,所以使人送信给郁心兰,让女儿在后宫中帮衬帮衬。

长公主展颜一笑,“这可真是件大喜事,若是令弟在皇兄面前好好应对,不愁日后的前途了。”

弟弟如此出众,郁心兰也觉得与有荣焉。

忽地记起自己准备的新年礼物,郁心兰忙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小荷包,双手呈到长公主面前,略含羞涩地道:“母亲,这是媳妇的一点心意,愿母亲福运康健、天观毕臻。”

长公主噗嗤一笑,接过荷包笑道:“你这丫头,哪里这么多花样。”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打开荷包看到一串莺歌绿奇楠的手串后,更是欢喜无边。

莺歌绿奇楠虽然难寻,长公主手中却也有几块,雕花的手串也不算什么,别致的是每颗木珠上的花纹,一边是牡丹花,另外一边却是一个古怪的字。长公主细细分辫,竟是由福寿安康几个字结合在一起的。

“这、这…这是 …”1长公主惊讶地看向儿媳。

“这是媳妇自己没事时琢磨出来的,还望母亲喜欢。”郁心兰羞涩地低下头。

“喜欢喜欢!”长公主随即就将手串戴在手腕上。

莺歌绿奇楠沉黑中泛着淡淡的绿光,衬得长公主雪白的手腕晶莹如玉,长公主越看越喜欢,忍不住又赞了她几句。

说话间到了皇宫外,众人下了马车,在侧门的穿堂处过了检,登上宫中的辇车,到太后所居的泰安宫外等候诏见。

自上回秋分宴时来拜见过太后之后,郁心兰就知道,请安是个体力活,得在泰安宫的广场上站上至少两个时辰,还必须一动不动,还不一定有机会觐见太后。

她在宫门处下马车之时,特意喝了一碗热汤,在泰安宫外候旨时,可是不能拿手炉的。

长公主身份非同旁人,可以直接去殿内等候,不用吹寒风。

这回没有等多久,便听到太监宣自己的名字。郁心兰忙低眉顺目地与同宣的几人一同进殿。

大殿内温暖如春,与广场上的冷寒仿佛是两季。行过大礼后,太后便笑道,“衰家年纪大了,记心不好了,清容,你再指指你的长媳给衰家瞧瞧。

长公主忙道:“右首第一人便是。”

郁心兰闻言忙往前一步,再次纳了个万福。

太后含笑点头,“是个俊的,依衰家看,比明华可一点也不差。”

郁心兰不敢抬头,只听得一道娇嫩的嗓音嗔道:“老祖宗就是喜欢寒碜人家。”

长公主轻笑道:“明华公主可是皇兄最宠爱的公主,哪是我那儿媳能比得上的。”

明华公主仿佛很爱听这句话,撤着娇道:“皇姑姑最疼我了。”一点也没打算谦虚。

她抬眸细细看了郁心兰几眼,品评道:“模样儿的确是好的,不过配靖表哥还是差了点儿。”

郁心兰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用得着你来评价么?

太后轻责道:“这是你父皇赐的婚,胡说什么!”

皇后也道:“这话是你一个姑娘家能说的么?快去给你表嫂道歉。”

明华公主这才想起来,吓得吐了吐小舌头,模样儿娇俏可人。

郁心兰自是不能让公主给自己道歉的,忙说了几句圆场的话,谦虚地表示自己能被皇上选中,实乃万幸云云。明华公主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把郁心兰归类到虚伪的人中。心想,听到这种话还不生气,不是虚伪是什么?

她老人家倒是高高在上惯了的,也不想想郁心兰若是生她的气,还明着表现出来,会有多大的麻烦。

太后又转而问及其他几位夫人的情况,问完话后原是应当退出大殿的,太后却忽然吩咐给郁心兰赐座。

便有太监搬了张锦机放在长公主身后,郁心兰谢了太后恩典,乖巧地坐到婆婆身后去了。

如此看了几拨贵妇人后,轮到了王夫人,太后对郁心瑞十分感兴趣,总是问及王夫人郁心瑞的事情。

为什么要问那个贱妇生的小子,考个举人很了不起吗?王夫人心中不忿,却也只能笑着回答。

太后因想着一会儿要诏见郁心瑞,便也给王夫人赐了座。

王夫人坐下后,趁人不备,狠狠地剜了郁心兰一眼。她讨厌温氏,讨厌郁心兰,也讨厌郁心瑞,现在她真是后悔为了生个儿子,将温氏母子给接进京来了,若早知道她们这么难对付,她必定会派人去荣镇做了这母子三人。

到了最后,终于轮到郁玫进殿觐见。太后和刘贵妃是亲戚,因而比较偏疼十二皇子,对郁玫亦是爱屋及乌,和颜悦色地给她赐了座,还笑道:“一会子衰家的几个皇孙会过来请安,也让你们见一见。”

想到郁玫是十二皇子亲自开口讨来的,众人于是都笑了,把个郁玫羞得不行。

众命妇请过安后,候在广场上的命妇被宫内的太监们请去了偏殿休息,其余人则在大殿陪太后、皇后聊天。不多时,皇子们来给老祖宗请安了,看着一个个玉树临风的皇孙,太后乐得合不拢嘴,一叠声地道:“都坐在这儿陪哀家聊天,你们父皇那里有人陪着,这里反正都是亲眷,不必顾忌什么。

皇子们自是应下,太监们忙给皇子们布上座,众人又再换了位次坐下,随即热闹地谈天说地。

这里有明华郁玫这样的未出阁的姑娘,还有郁心兰这样的少夫人,大殿内连纱幔都没挂上,皇子中很有几个好色的,一双眼睛便在俏丽的生人脸上扫过来扫过去,可见什么礼法到了皇家这里,就是想遵守便遵守,不想遵守就只当是废纸一张。

宴会还有半个时辰才开始,王夫人却忽地脸色惨白,伸手按着腹部,额头上连冷汗都渗了出来。郁玫最先发觉母亲的不适,紧张地轻唤,“母亲,母亲,您怎么了?”

郁心兰忙转眼看去,王夫人那个样子,似乎真的哪里不舒服,也赶忙问道:“母亲,是腹痛?”她再与王夫人有心结,也得表现一下,毕竟王夫人是她的嫡母。

哪知她伸出去的手被王夫人一掌拍开,咬牙恨声道:“走开,不用你假惺惺。”

若说一开始郁玫的唤声还没可起人注意的话,那么王夫人这声似乎一时没忍住拔高了的声音,就令满殿的人都侧目了。

太后瞧了一眼道:“可是不舒服?去,传太医来。”

立即有小太监应命而去,皇后也关心地表示,“王夫人若是不舒服,不如去暖阁里歇一歇吧。”

王夫人惨白着脸,咬牙推辞,“臣妇不敢在太后面前放肆…”

太后和蔼道:“有何放肆的,不过是歇息一下,哀家恕你无罪。”

王夫人再三推辞,终是熬不住腹痛,由郁玫和郁心兰扶着去了西暖阁躺一躺。

王夫人躺下后,郁玫便大力地一掌推开郁心兰,恨声道:“滚!别碰母亲,都是你害的。”

郁心兰这便奇了,挑眉问道,“三姐这话说得小妹可听不懂,不知能否明示?”

郁玫将银牙咬得咯咯直响,长长的手指几乎点到了郁心兰的鼻尖上,“若不是你逼母亲服下那等阴寒之物,母亲又如何会时时腹痛难忍?”

郁心兰莫名其妙地问,“什么阴寒之物?我何曾敢逼迫母亲?”

郁玫的眼眶忽地红了,手指抖得厉害,“你敢做不敢当么?你上回拿着母亲的一点无心之失,逼母亲服下那等绝子绝孙的阴寒之药,难道你就忘了么?”

“你们在说什么?”

刘贵妃威严的声音忽地响起,郁心兰和郁玫同时回身看去,皇后和刘贵妃双双站立在暖阁门外,似是将姐妹二人的对话听了去。

两姐妹忙跪伏下去,皇后道了声“平身”,便径直走进来,在上位坐下。刘贵妃坐在下首,严厉的目光却锁在郁心兰的身上,嘴里却同郁玫道:“玫儿,你母亲有什么委屈,你给本宫说一说。”

郁玫当即哭了出来,拿手帕压着眼角,断断续续地将王夫人如何“不小心”踩了温氏的裙子,让温氏动了胎气,又如何被郁心兰紧捏着这一错处,逼母亲喝下了绝子汤,一一道来。

刘贵妃听完后瞪向郁心兰:“想不到你年纪小小竟如此恶毒!本宫必定会回禀皇上,削了你的诘命,贬为庶民。”复转向皇后娘娘道:“娘娘莫怪,臣妾也是心疼儿媳。”

皇后的目光扫了一圈屋内众人,淡淡地道:“且听听赫云大少夫人如何分辩。”

郁心兰并不惊慌,叩首道:“臣妇并非行过此等恶行,还望皇后娘娘主持公道。”

刘贵妃闻言目露疑惑之色,瞥了一眼郁玫,难道是儿媳说谎?

郁玫正蹙眉凝视郁心兰,心道:她怎么敢这般有持无恐?明明上回请了大夫诊脉,大夫说母亲气血双寒,不宜受孕了。

片刻后,李太医带着药童急急赶到,先给皇后和刘贵妃请了安。早有宫女将屏风摆上,王夫人的手从中间一个小洞伸出来,垫上了丝帕,李太医这才给王夫人诊脉,半晌后道:“气血双寒,故而腹痛,要开些暖宫的方子。

刘贵妃问,“可能诊出气血双寒的原因?”

李太医面露难色,支吾不语。

皇后道:“实话实说,本宫恕你无罪。”

李太医这才委婉地道:“王夫人应当是曾服下过什么极阴寒的食物,才导致如今这种状况。”他倒知道不能一下子说得太死。

王夫人却显然对李太医的话很不满意,这个家伙拿了银子还不肯卖力,真真是无耻!

可有了这句话,她倒也好圆了,挣扎着下了榻,跪倒流泪道:“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这都是臣妇教女不严才惹来的灾祸,是上天惩罚臣妇,还请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放过兰儿这一回。”

郁心兰听了这话仍旧不慌不忙,只是问道,“母亲,女儿并未犯下任何错事,您要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宽恕女儿何事?”

王夫人一怔,没料到郁心兰当着皇后和贵妃的面也敢面不红气不喘地否认,当下便怒了,再装不出慈母的样子,恨声道:“你逼我喝下绝子汤,此乃大逆不道之罪。”

郁心兰瞥了一眼皇后,发觉皇后并不想阻止她二人争辩,便气定神闲地反问,“方才太医也说可能是吃了什么阴寒的食物,女儿记得母亲很爱吃蟹的,蟹黄最是阴寒不过,或许是吃蟹造成的呢?母亲说女儿逼您喝绝子汤,请问有人证没有?”

王夫人怒极,指着她骂道:“当时就只有你和岳如两个贱人在,岳如是你买下的奴婢,她如何会为我作证?”

郁心兰淡淡地瞥她一眼,面上仍是恭顺:“母亲息怒,母亲说所之事,女儿怎么一点也不记得自己做过?是否是您前几个月得了疯症时梦到的,您便自以为是真的了?”

遂又向上首的皇后和贵妃叩首,请示两派两名太医过来为母亲诊脉,以证自己的清白。

刘贵妃本欲不允,但皇后先道,“如此也好。”

随即,又来了三名太医为王夫人诊脉。三人诊完后的结论是,王夫人身体极好,没有任何不妥。

结果完全不同,而且还是三对一,李太医额上的汗便流了下来,而王夫人和郁玫却怎么也想不通,明明郁心兰逼王夫人喝过绝子汤的,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症状?九十六章

皇后示意太监宫女们退下,只留下她和刘贵妃、王夫人、郁玫、郁心兰以及四位太医在偏殿的暖阁之中。

“王夫人,你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后的声音冷淡而威严,王夫人的背心瞬间被冷汗浸湿。

若是之前她没说任何关于绝子汤的事,倒也罢了,就算是她吃螃蟹吃多了好了,偏偏刚才被郁心兰这个死丫头一激,一时冲动就全说了出来,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王夫人咬咬牙,仍是按原先的说法,咬死郁心兰逼她服下了绝子汤。

皇后看向几位太医。几位太医的额头都渗出了冷汗,原来竟掺杂了郁府的家事,若早知道是这般,他们说话便会小心一点,可他们来之前哪里知道这许多事?

已经说出口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是怎么也不可能收回来的,好在三名太医并未说谎,又言辞一致,这会子只是再复述一遍。可李太医就很为难了,虽说他之前并未一口咬死是服了什么药物,但也说了有阴寒之症,与另三人得话对不上来,事后就算免了责罚,也会因医术不精而难逃被罢官的下场。

这会子,李太医真真是后悔莫及,可惜已经迟了,只能跪下磕头,砌词狡辩道:“皇后娘娘恕罪,方才是微臣失职。微臣因昨晚在府中吃团年饭时兴致高昂,喝得多了些,宿醉一宿,故而现今仍是头疼欲裂,方才微臣并未仔细为王夫人诊脉,只是按以前的脉案说的。因月前才被郁府请去,当时王夫人便有阴寒之症,微臣开了药方给王夫人调理,想来王夫人是已经调理好了。”

虽说是勉强了一点,但到底是把自己给摘出来了。

皇后不置可否,将目光转而郁玫。

郁玫只得暗咬后牙槽,面上诚惶诚恐地回道:“请皇后娘娘恕罪,臣女是心疼母亲,听到母亲如是说,便信以为真…”说着转向郁心兰,神色愧疚:“却不知原来冤枉了死妹妹。”

她本想说是听了府中下人的闲言闲语,可转念一想,若是皇后非要一查到底,问她是府中何人所言,她供出谁来?谁能将话与她的套上?况且只是听了府中下人只言片语,就到皇后面前来诽谤当朝四品诰命夫人,也是大错,就算她是一品诰命,也不能免责,总会落下个不辨是非的罪名。

所以她极速地前后想了想,便决定舍了母亲,将自己给摘出来。母亲会如何,她现在无力帮忙…总不至于太凄惨,皇上刚刚赐了母亲一块匾额,不可能才过几个月,就自己打自己的脸,处置了母亲。

郁心兰不说话,这里有皇后和贵妃,如何判定不是她能说了算的。

皇后听闻郁玫一席话后,目光若有所思地在她身上转悠,缓缓地问道,“那依你来看,你母亲为何会有这番言辞?”

皇后将原由推给郁玫来分辨,这等于是让郁玫给王夫人定罪。郁心兰不敢随意抬眼,可心里却顿时一个激灵,这个皇后可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而且还十分有智慧。

郁玫心念疾转,各种念头纷至沓来,最后眸光一冷,咬着牙哽咽道:“想是母亲之前的疯症并未完全治愈,因而生出些许妄想。”

一句话就将王夫人打成了疯子。王夫人垂着头,暗暗向女儿的方向瞥了一眼,虽说她之前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若到时皇后采信了几位太医的话,她少不得要背个诽谤女儿的罪名,因而也做好了自我牺牲,无论如何要将郁玫摘出来,可现金听到这番话自郁玫的口中说出,心里的悲凉却是无与伦比。

当然,她也知道郁玫必须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郁玫的皇子正妃之位,只要郁玫还是正妃,待十二皇子日后登基了,她终有出头的一天。原来,今日向郁心兰发难,不就是为了郁玫么?只是,知道是知道,理解是理解,可苦涩和悲凉却仍是前仆后继地涌上心头——自我牺牲与被女儿牺牲,真的完全是两回事。

郁心兰的目光瞥向王夫人,细看她脸上的精彩纷呈,面上流露出同情之色,狗咬狗,最后倒霉的是老狗,真是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由郁玫说出这番话后,事情也算是盖棺定论了,虽说有许多疑点,可皇后也不愿细究,毕竟是郁府的家事,只不过是闹到了宫里而已。纵然王夫人再有不是,此时也不便处置,总不能让世人笑话皇上识人不清,能以疯症为借口盖了过去,自是最好。

说是商量,其实算是皇后娘娘下了懿旨,也就是说纵然王丞相不愿意也不成了,王夫人这回一定会被郁老爷远远地送去祖籍静养,至于回来的时间,端看郁玫今后的地位,王奔再也不能象上回那样,私自将王夫人接回京了。

郁心兰松了一口气,终于打发走了王夫人。王夫人以前虽是鲁莽了些,却也不是个笨人,王丞相家教养出来的嫡女,怎么可能没有手段,不过是因为郁老爷无法与其抗衡,她完全不必使用什么心机,十几二十年下来,渐渐地淡忘了而已,可从上回秋容的事来看,王夫人真要使起手段来,温氏必定不是对手…还是送走了好。

皇后又看向李太医道:“李爱卿也是年纪大了,该享享清福了。”

李太医面色难堪,却也知是皇后娘娘看在自己服侍多年的份上,给自己留了一分脸面。他忙跪伏道:“老臣正要向今上乞骸骨,这就回太医院收拾物件。老臣多谢娘娘恩典。”

皇后轻轻颔首,端严道:“你自向皇上上折吧,本宫不能插手朝政。”

李太医忙磕头谢恩,王家花费了许多银钱买通的太医,便这般没了。郁心兰暗笑,李太医心中却惊恐地想着,要早些离京,他这些年没少帮王丞相,而王丞相的手段,从来就只相信不能说话的死人。

一段小插曲过去,皇后和贵妃回了大殿,太后问起,只说是旧时之症,要安心静养,已着人送回府中休息。太医们抹着冷汗回了太医院,而郁心兰和郁玫两姐妹则守在王夫人身边,待宫中的车到来后,两人一左一右扶着王夫人上了车。

偏殿之中还有宫女和太监,母女三人谁也没有多话,到了车上,王夫人忽然道:“玫儿,你且去大殿陪伴太后、皇后,让兰儿送我一程便是。”

郁玫深福一礼,方转回大殿,而郁心兰且不得不登上马车,送王夫人道禁门处。

宫里的马车就是舒服,四周的车壁都是用厚实的楠木板制成,下面有隔层,烧了火炭,暖暖的有如阳春三月。当车轮转动后,外面应当是听不到车内的声音。

王夫人轻轻地阴森森地道:“你不要太得意,以为自己青云直上成了人上人,日后总会有你摔入地狱的一天。”

郁心兰恭谨地笑了笑,“母亲说的哪里话,女儿行事一向小心翼翼,唯恐犯下错处,倒是母亲您,先好好想想如何治愈这个疯症吧。”说着同情地看向王夫人,“被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女儿判定为疯子,想必心中不大好受吧?不过母亲耐心渐长,女儿却也是不担心的。”

这话戳中了王夫人的痛处,她当即就面色狰狞了起来,咬牙恨声道:“我自会有治愈的一天,到那时,我决不会再容你。”

郁心兰不在意地轻笑,“母亲还是先想想这几年怎么过再说吧。唉,说起来,母亲还未满四十,又没有服下绝子汤,若是能留在京城,说不定哪天也能怀上身孕…只不过,这回去外地静养,待回来的时候,可别已是满头白发了。”

王夫人死死地盯着郁心兰,“我没服绝子汤?”

郁心兰轻笑,“今日之事,我还以为母亲会在得到皇上的匾额之时就发作呢。”

一句轻轻的玩笑,却让王夫人惊出了一身冷汗,细细一想,原来,这不过是兰丫头的一个计谋而已当时她谋害郁老太太的证据握在郁家手中,郁家要休妻,王家为了脸面必定不愿,所以兰丫头才故意逼她服“绝子汤”,就是算准了她必定心生怨恨,必定要在日后找回场子。

可郁家不会搭理她,王家也不会尽力帮她,她若想处置郁心兰,就只有象今天这样,入宫告状这一途。告了状,便是上了当,她只会给皇后娘娘留下个“毒恶嫡母”的印象…幸亏她忍到今日,否则,只怕玫儿都无法配与皇子,被宫里退出来的女子,高门亲贵终究还是要问一问原因的,而哪家贵勋宗亲没有里耳目打探宫里的消息?只怕到最后玫儿连门合适的亲事都难以定下。

思及此,王夫人看向郁心兰的目光更加的恶毒、更加的怨恨,却又带着一丝惊惧,不知自己还能不能与玫儿会面,告诉玫儿,小心这个死丫头。

郁心兰只闭目养神,反正王夫人再几年之内翻不出浪花了,她还不如将心思花在郁玫身上。

真不知道自己哪里就得罪了这位大小姐,之前赫云连城被皇上猜忌,她不愿自己嫁给赫云连城,怕连累到她入宫,想谋害自己,倒还想得通。可今天这唱的是哪出?

赫云连城是禁军统帅,而禁军是保卫京城的,兵力也远多过御林军。说白了,拉拢了赫云连城,就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若是皇上不立十二皇子为储君,只须赫云连城发动禁军包围了皇宫,直接逼宫便可。明明听赫云连城说,这段时间十二皇子常常邀请他吃酒,想来是要拉拢他的。那么郁玫不是应当与她交好才对吗?

郁心兰思索半响无果,索性不去想了,恰巧禁门到了,她扶着王夫人上了车,登上宫中为其准备的小马车,直接送出了皇宫。

郁心兰十分孝顺地立在寒风之中,目送王夫人的小马车走远,这才登上车,重返泰安宫。

泰安宫的大殿中又来了一批年轻公子,都是皇室宗亲中的晚辈,赫云连城和赫云飞亦在其中。郁心兰步入大殿之时,遥遥与丈夫对视一眼,两人同时微微勾了勾唇,眸露笑意。

今天的赫云连城一身绛紫色滚金边暗刻祥云纹的对襟正服,五指宽的玉莽配带收紧腰身,勾勒出他颀长的双腿和挺拔的身子,冠玉般的脸庞上完美的五官夺目惊心,寒星般的眸子里透着一股冷,任谁也不敢与他直视,只敢偷偷地打量。

只是这微微一笑,柔和了他眸中的清冷,如同三月的春风抚过百花,任何人见了,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会心一笑。

纵使日日相见,郁心兰亦被迷得脸红心跳,忘了归座。赫云连城明亮的眸中不由得透出一丝戏谑和调侃,更令郁心兰俏脸发烫,娇瞪了他一眼,却又带出撒娇似的妩媚风情…

“哎呀,靖儿,依哀家说,你就别笑了,你这一笑啊,可把哀家宫里这些宫女的魂都给勾走了。”

太后娘娘的声音冷不丁地响起,总算把殿内一群宫妃和贵妇人、宫女的魂给唤了回来,郁心兰赶忙道长公主身后坐定,将红得滴血的小脸藏起来。

赫云连城被太后调侃得有些许不自在,左手虚握成拳,放在唇边轻咳了一声。

好在恰巧这时,有太监来禀,“禀太后娘娘,宴时将到,可否移驾中和殿?”

太后道了声,“摆驾。”众宫妇命妇起身相陪。

年初一的盛宴是男女分席,皇子们和宗亲子弟去外宫的太和殿参宴,而女眷们则在内宫的中和殿。入宫时就已经快到晌午了,宴会过后,自是已经到了下晌。冬季白昼很短,众女眷陪着太后看了几出戏,便入夜了,宫中放过烟花,太后便宣布散席,众人各自回府不提。

刘贵妃今日在皇后面前丢了面子,很是气愤,使人传话给十二皇子,要他宴后到回雁宫来。

十二皇子不敢怠慢,虽然建安帝还在与朝臣把酒听戏,他却寻了个借口,悄悄离席,到回雁宫来见母妃。

刘贵妃给皇儿赐了座,挥手遣退宫女内侍,这才道:“你那个正妃郁玫,是个没脑子的,你日后可得将她看紧一点。”

十二皇子惊讶地看了一眼母妃,“母妃为何如此说?孩儿记得郁三小姐十分聪慧。”

刘贵妃冷哼一声,“聪慧什么?连事情是怎样的都没弄清楚,就帮着她母亲陷害赫云大少夫人,还好皇后娘娘不追究,否则她必要受罚。”末了将事情源源本本说了一遍,又强调道:“你娶她,为的就是她与赫云大少夫人是姐妹,想着拉拢赫云靖的。她这般作为算是什么?我原以为她是想拿捏了赫云大少夫人的错处,好让赫云靖为你卖命,哪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她是想除去妹妹!”

说罢还兀自气恼,害她打错了算盘,还出言帮村了几句,事后被皇后警告地盯了几眼。

十二皇子沉吟不语,他之所以会向皇后父皇求娶郁玫,看中的,一是她与郁心兰是姐妹,几番在宫中见面,他发觉长公主对这个媳妇似乎很满意,而长公主是父皇唯一的妹子,在父皇面前的份量着实不轻;二来,是为了取得赫云连城的支持,那时的赫云连城还只是一名一等侍卫,但侍卫是天子近臣,说的话有时比丞相还管用;三来,亦是为的王家的支持,郁玫是王丞相的外孙女,王丞相应当不会不理会她,而若直接求娶王姝,又未免太着痕迹,另外,也是因为王丞相的根基过于博大深厚,父皇不可能不忌惮,所以拐着弯儿与他做亲戚才是上策。

只是今日郁玫这般行事算怎么回事?他几次三番拉拢赫云连城都没成功,还在与秦肃想着对策,却不曾想自己的未婚妻居然出来扯后腿。听秦肃说,赫云连城似乎还挺宠他那个小妻子的,想来也是,那般的美貌,是个男人就会动心吧?

忽地想起今日一身正装的郁心兰,他还没见过哪家命妇能将四品正装穿得如此高贵典雅而又不失娇柔的…

还未等十二皇子将飘远思绪拉回来,刘贵妃又不满地继续道:“此时已经关键时期,她一个即将当正妃的女子,要如何行事,按理也应当先遣人问问你的意见,这般私自作主,太不稳妥,也太不将皇儿你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