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和韦氏没见过郑平,见了他,不免有些好奇。

萧南却心头一跳,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的抓了起来。

她似是明白了什么,心中的怒火愈加炽烈——好、好,真是好算计,她不许郑平留在荣寿堂,大失来了个‘山不就?山’。

大夫人知道萧南会带着灵犀来给她请安,所以,她就故意留郑平在荣康堂,借着请安的机会,努力‘撮合’郑平和灵犀。

就在萧南暗自恼怒的当儿,大夫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你们还没见过吧。呵呵,这是郑家的十九郎,十九郎,这是你大表婶、这是你三表婶。这位,则是你八表婶!”——她三?的秔??八郎,拒不承认他已经被过继出去的事实。

大夫人故作不知道郑平曾去过荣寿堂,装模作样的介绍着。

“大表婶好!”

“见过三表婶!”

“呵呵,表嫂婶,几日不见,您业安否?”

郑平带上惯常的面具,文雅中带睆羞赧,依次给三位表婶见礼。

给萧南行完礼,他又转过头,跟大夫人解释道:“姑祖母还不知道吧,儿仰慕萧表婶的才学,半月前曾去荣寿堂向表婶请教学问??meng表婶推荐,儿才能破例留在积微学院读说到这里,儿还没有谢过表婶的推荐之恩呢!”

说着,郑平回过头来,冲着萧南长揖到地,表面功夫做得非常足。

就是王氏和韦氏,第一次看到郑平,也不禁对他生?好感——噫,郑家还有这般知书达理的小郎?

萧南见了,却只觉得恶心,也暗生警觉,郑平才多大呀,竟能把本xing隐藏得这么好?待他长大了,还了得?

瞧,连王氏和韦氏都被他哄骗过去了,这会儿正满眼欣赏的跟郑平寒暄,还??意自己的婢女送来见面礼。

郑平一一收了,再次行礼致谢。

郑平这一整套动作做下来,端得昮?礼、规矩大方,只看得大夫人得意不已,她又冲着灵犀等小辈们招手“来来,都来见过郑家表兄!”

ps:额,今天某萨失言了,明天一定双更。谢谢??亲的打赏,谢谢尐孩ゅ芝芞、cocogao25、hongye亲的小粉红,谢谢anna1978亲的催更票,那啥,估计我拿不到了,~~~~~~~~

第341章 釜底

灵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她会看人脸色。

主位上的阿婆眉开眼笑,满脸的褶子就像一朵大菊花,显见是真的高兴。

而自家阿娘呢,唔,虽也带着几分浅笑,但很冷。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冰冷的气息。

阿娘在生气。

这是个什么状况?

灵犀不动声色的随着堂姐堂妹们行至榻前,抬眼看了看斯文白净的郑氏少年,很快又垂下眼睑,她站在众姐们中间,乖巧的与大家一起行礼。

盘膝坐在主位上的大夫人,像个慈祥的长辈,笑眯眯的看着崔家的一干小姊妹与郑平相互见礼。

“郑家表兄好!”

灵犀表现得中规中矩,行完礼,便立刻低下头,缓步退到堂姐身后。

“阿沅妹妹好!”

郑平笑得温文,并没有打量面前一群小娘子,哪怕这些人中有他‘内定’的娘子,他也没有露出丝毫的好奇。

目不斜视,端得一副风光霁月的磊落模样。

只可惜——

哼,好个伪君子!

萧南坐在一侧的单榻上,暗自咬牙骂道。

倒不是因为她对郑平有了偏见,所以看他怎样都不顺眼,实在是这小子太能装了。

身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初次见到这么多或萝莉、或少女的小娘子,饶是教养再好,也会好奇的偷瞥一眼。更不用说里面还有他的‘未婚妻’?

可郑平竟是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他这般行径,要么是真的老古板,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他当然是伪君子!

正准备出门的长生看了这一幕,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真恨不得一拳轰过去,打碎郑十九的假面具。

就在长生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大夫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好好好,你们都是亲戚,也就是一家人。既是一家人就无需多礼。呵呵,尤其是你们年纪相当,更该常在一处亲近亲近!”

王氏和韦氏一听这话,纷纷变了脸色。什么叫‘年纪相当’、什么叫‘亲近亲近’?

要知道那群小娘子中,可是有自家女儿的,尤其是韦氏,她的次女已经十三岁了,正附和大夫人的那句‘年纪相当’。

再联系到刚才那少年的姓氏,她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越是想明白了。她们越是不乐意呀。不是她们势利眼,但世家结亲,要的就是门当户对。

现在的崔氏如旭日东升。而郑氏呢,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出现颓败之象——郑家已经接连两代没有男丁入中书,更不用说做宰相了。

远离了权力中心,只有一个光耀的姓氏,顶个p用呀。

若是比姓氏,五姓望族,哪个比得上当年乌衣巷的王谢子弟?

郑氏,这一代若再无能干的子弟,也将就此没落下去。

等等,郑十九?郑家十九郎?

这人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仿佛约好了一般。王氏和韦氏纷纷将目光投向萧南。

果然,她们捕捉到了萧南唇边那抹一闪而逝的寒意。

唔。看来,婆母是打定主意要把阿沅嫁给郑家十九郎呀。

得知自家女儿安全了,王氏和韦氏齐齐舒了口气,不过,很快她们又绷紧了神经。

她们都是做母亲的,当然明白儿女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逆鳞啊。有木有!

大夫人却触了萧南的逆鳞,王氏、韦氏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萧南是怎样的愤怒。

唉,平静了几年的崔家,又要闹腾起来了!

她们这么一走神,也就没有及时附和大夫人的话,至于萧南,她肯附和才怪。

而孩子们呢,都看着自家母亲的反应,没有得到阿娘的允许前,谁也不敢轻易应声。

是以,正堂里竟出现了尴尬的冷场。

大夫人的脸也冷了下来。

不等她发作,长生先反应过来,噔噔几步跑到郑平近前,亲昵的说道:“哎呀,郑表兄什么时候过来的?也不告诉我一声。走走,正巧咱们要去书房请阿翁指点功课,表兄不是说,有几些问题不明白,恰好可以问问我家阿翁。”

长生熟稔的抱住郑平的一只胳膊,作势要拉他出门,嘴里还很是得意的炫耀着:“我家阿翁的学问,那是连圣人都赞过的,呵呵,能给咱们几个小辈指点功课,绝对是难得机会呢。郑表兄这般爱学习,定不会错过此等良机,对不对?”

对,对个溜溜球呀!

郑平想挠人,他还没跟未来娘子搭讪两句呢,崔令朔这小子就要拉他走人。

那怎么成?

自打进了积微学院,他仿佛成了坐牢的囚犯,别说勾搭未来娘子了,就连日常的娱乐活动也都不能正常进行。

如今好容易有机会在未来娘子面前表现一二,他怎舍得放弃?

可、可他又不能说‘不’,因为长生的话非常有理。而他当下正表演着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形象,遇到能有前任相公点拨的机会,自当积极前往。

若是拒绝了,哪怕说得再委婉,也会有损他的‘形象’。

无奈之下,郑平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大夫人。

大夫人会意,开口道:“长生,不要胡闹,没瞧见你表兄正与你姐妹们说话呢吗?十九郎虽是自家亲戚,可也是客人,怎可这般失礼?至于相公那儿,晚去一会儿也没什么,他若是怪你们,还有我呢。对了,令文,你们几个也过来见过郑家表兄!”

长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知道祖母不待见他们姐弟几个,可是,他怎么都想不到,他们这些嫡亲的孙儿、孙女竟比不上一个外人。

不过。他并没有表露,依然抱着郑平的胳膊不撒手,嘴里还笑嘻嘻的说道:“阿婆说的是,不过,郑表兄和我最是相熟,他又那么刻苦上进,如今好容易碰到阿翁有时间,怎可放弃如此良机?反正姐妹们都在家中。待从阿翁那儿回来,我们几个在一起吃茶也不迟呀。”

萧南见到儿子这般机灵,且如此维护姐姐,很是满意。

她浅浅一笑,直接优雅的起身,对大夫人道:“大夫人这里既有客人。儿就不叨扰您了。阿沅,阿嫮,阿潇。走,咱们回去了!”

说罢,萧南屈膝一礼,将三个女儿统统召到身边,径直退场。

“萧氏。你、你——”大胆。

大夫人见萧南如此傲慢,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她斥骂的话就含在嘴里,忽而正堂里侧的厢房有人轻咳几声。

那声音带着几分老迈,却不乏威严。

大夫人面皮一抽,心里暗骂:这个崔李氏。怎恁多事?

这几年,不知坏了她多少好事。

就像她刚回洛阳那一年。想着萧南一个人在京里享福,她就很不忿,于是算着时间,想等崔幼伯出了孝,便给他送去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婢。

结果,崔李氏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竟直接将她叫了过去,东拉西扯的说了一大通大道理,无非是告诫她,不许给崔幼伯送美婢。

大夫人辩驳了几句,说她是为了儿子好。

崔李氏毫不客气的问到她的脸上:“你送美婢过去,到底是为了肃纯好,还是想给萧氏添堵?”

见大夫人不服气,崔李氏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好,我且问你,荣寿堂缺使唤丫头吗?竟让你大老远的从洛阳往京城送人?我可是听说了,当初分家的时候,大娘子(指王氏)给荣寿堂分了一百多个家生奴,其中不乏伶俐、能干的小丫鬟…”

“不为伺候?那为什么?繁衍子嗣?哼,萧氏好生养,一口气给荣寿堂添了四个男丁,现在,肃纯尚不到而立之年膝下便有五子三女,他还缺了子嗣?”

“不为子嗣?那好?那你为什么?”

大夫人一条条的抛出理由,崔李氏一条条的辩驳,最后只驳斥得大夫人哑口无言。

她若不顾道理,直接来个拒不听从吧,崔泽第一个不答应。

因为崔李氏是他们这一支辈分最高的长辈,且对自家有恩,大夫人若是表现出一点儿不恭敬,这个老妇二话不说,直接打包行李回家。

而每每这个时候,崔泽都会力逼着大夫人去跟崔李氏道歉,然后好言好语的‘求’人家留下。

幸好这个崔李氏不是事事都插手,否则,大夫人就是拼着跟崔泽闹翻,也要把她赶出去。

“…呼”

深深呼了口气,大夫人强自压下胸中的怒火,冷声接着方才的话,道:“你说的没错,十九郎好久没来,我也有不少话要与他说,你们都下去吧。”

最后一句是对所有人说的,话语里带着几分意兴阑珊。

王氏、韦氏心里微微叹息,唉,这个婆母,真是没救了,明明在萧南那儿占不到任何便宜,却还一次又一次的去碰壁,萧南对这个婆母的敬重也在一次次的冲突中被消磨殆尽。

而且这次比以往几次都严重,难道婆母都没有发现吗,萧南方才竟连一声‘大伯母’都不肯叫了,直接叫上了‘大夫人’。

很显然,萧南是真生气了,连最后的一点儿情分都不愿顾及了。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两位娘子也能体会,若是大夫人把主意打到自家女儿身上,她们虽不敢表现得这么明显,但也肯定会反抗。

依着萧南现在的身份,她没有当场发飙,就已经是人家涵养好了。

王氏和韦氏哪里知道,萧南之所以没有当场爆发出来,是因为她不想把事情闹开,事关女儿的名声,她宁肯背地里动手脚,绝不在明面上提及什么‘亲事’。

拉着女儿,萧南一边走一边想办法…

ps:谢谢万年猫妖、白云不动亲的小粉红,谢谢素素儿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第342章抽薪

萧南母女几人回到葳蕤院已是辰初一刻,厨房已经备好了朝食,正在灶上慢火热着。

忙活了一大早,又是去请安、又是生气、又是斗气的,萧南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几只小的也好不到哪里。

小家伙们懂事,倒也没有苦着脸喊饿。

萧南是亲妈,自不会饿到孩子们,她坐到主位上,看了看几只小的,吩咐一声:“摆饭!”

玉莲答应一声,忙指挥厨房的丫鬟、婆子上饭。

崔家一向都是分食,如今四胞胎渐大,在萧南的‘训练’下,都能很熟练的独立进食。

且用餐礼仪一日比一日好。

因为男孩子们都留在荣康堂听候相公的教导,萧南便带着几个女儿一起用饭。

偌大的厅堂里,丁点声息都没有,就是最小的阿潇,也有模有样的舀着银箸、银匙进餐,舀汤的时候,银匙不会碰到瓷盅,更不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萧南见了很是满意,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点滴抓起。

用完朝食,灵犀懂事的领着两个妹妹去暖房玩儿,萧南则移步去内书房。

“夫人,派去打探的人回来了!”

萧南刚刚在书案后坐定,红蕉便闪身跟了进来。

打探?打探什么?

萧南这会儿满脑子都是怎么收拾郑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好一会儿,才记起了什么,低声道:“哦?都打听到什么了?可知王才人是何人接回来的?”

王才人便是那位绯儿,几日前刚刚回京,一进宫,当夜便被皇帝宠信,次日便被封为才人,各种赏赐流水一样流进她的居所。

从表面上看,王才人很受宠,但若是消息灵通的人,便会发现,其实皇帝共封了两个才人,只是王才人身份特殊(曾宠冠东宫),皇后、韦淑妃等一干兴庆宫旧人,对她印象深刻,一时忽略了另一位武姓才人。

尤其是皇后,对绯儿更是咬牙切齿的憎恶。

如今见老对头居然回来了,没说的,皇后直接挽起袖子准备迎敌。

而韦淑妃呢,虽没有皇后那般反应激烈,但她也记得当年绯儿是怎样的荣宠,就是她这个号称太子最宠爱的女人,对上绯儿那个乐伎的时候,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皇后、韦淑妃,原本掐得你死我活的两个女人,这次竟有志一同的暂时休战,将全部火力对准了王才人。

至于那位武才人,则被华丽丽的无视了。

别人可以忽略武才人,萧南却不敢,啧啧,那可是真正的女皇呀。

虽然这辈子皇帝换人做,当今圣人也比他的九弟坚毅、果敢许多,但武mm的能力放在那里,被皇太后打压的那么厉害,竟还能第n次的绝地重生,如今更是顺利的杀回宫城,单看这一点,就不能小觑她。

萧南还有上辈子的经历做外挂,知道武mm可能做不了女皇,但没用几年便干掉王才人、p掉韦淑妃,成为后宫第一人。

这样的女人,萧南不会主动去投靠,但也绝不敢得罪。

不过,现在武才人还只是个小透明一样的存在,萧南可以暂时放下,她只需暗自提醒阿娘和几个闺蜜多留心便是。

眼下萧南更关注的是王才人,以及她背后的支持者,要知道,两年后的那件事,可是与王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萧南不想萧家、崔家因此事而受牵连,就必须早作准备。

红蕉站在萧南近侧,弯腰附在她耳边,低声道:“是妙善真人派人把王才人接回京城的。”

谁?妙善?

萧南又是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她双眉微蹙,“是安同公主?”

怎么会是她,她不是做女冠做得很开心吗,整日顶着个妙善真人的旗号,在她的别业里开party,俊秀士子、风流诗人、秀美小道士都是她的坐上常客,一群人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嗨皮得一塌糊涂。

守着这样的好日子不过,她为何牵扯到后宫的争斗上?

但很快,萧南就想明白了,联想下正史上的太真公主,她也曾帮李隆基童鞋拉过皮条呢。是了,公主们虽然尊贵无比,但所依仗的还是皇帝,即便是出家的女道士,也不外乎如此。

毕竟,出家的公主们,并不是真心要做女道士,不过是为了弄一块遮羞布,堵住世人的嘴,好让她们能正大光明的恣意玩乐罢了。

而这种玩乐也是需要权力、物质支持的,能提供这些的便是皇帝。

所以,为了能有更加舒适、更加恣意的生活,出家的公主们也要极力讨好当政的皇帝。

拉皮条什么的,则是诸多讨好手段中最有用的一种。

“…”

萧南无语了,这些皇室贵女们还真是,王才人的背后有安同的影子,武才人的复出则有南平倾力相助,就是不知其它的几位公主、郡主又有怎样的动作了。

红蕉不知道萧南在暗暗吐槽,恭敬的回话:“没错,正是安同公主。听说,王才人能顺利进宫,亦是安同公主一手促成的。”

萧南挑眉,用肯定的语气问道:“哦,那日妙善真人的别业定有举办了大型的宴集吧。”

没有皇帝宣召,没有皇后允许,王才人肯定不能进宫。

山不就我我就山,绯儿进不去,那就把皇帝请出来嘛。

这年头,皇帝出宫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不是去某些少儿禁止的娱乐场所,御史们也不会义正词严的‘劝谏’。

再说了,妙善真人顶着个女道士的名号,先帝、皇太后薨逝后,她又正儿八经的给两位长辈点长明灯、祈福什么的,皇帝偶尔去转转,理由都是现成的——为亡故的父母祈福!

当然,妙善毕竟是圣人的女儿,有做姐姐的给弟弟纳小的,断没有女儿给父亲拉皮条的。所以她也没有以自己的名义请客,而是打着巴陵长公主的旗号,将皇帝从宫里请出来的。

至于人家巴陵公主为何不在自家设宴、而是借了侄女的场地,理由更简单了,她因与柴驸马搅合西北战事,被贬为庶民,御赐的公主府也被收回。

无奈之下,巴陵公主只好带着一家老小住进平阳大长公主的公主府。

在那里,巴陵公主原就是借住,哪里还好意思在婆母的地盘大摆宴席?

正好她以前与安同的关系不错,姑侄两个相谈甚欢,且各有目的——安同是借巴陵的名儿,巴陵则是借安同的势。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合作甚是愉快,事儿也办得顺利。

绯儿顺利入宫做了才人,安同成功在父亲面前卖了好,巴陵也得了皇帝的一个笑脸,而皇帝呢也能抱得美人归…端得是皆大欢喜的和谐结果呀。

和谐,果然和谐,萧南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如今的皇宫,定是热闹非凡呀。

摇摇头,这些事与她关系不大,她还是先把自家的事儿料理清楚了再说。

拧眉想了想,萧南决定来个釜底抽薪,直接把郑家摆平了,大夫人再想折腾,也再没人肯为她摧锋陷阵。

“红蕉,你手下还有多少人?”

手指轻轻敲着案几,萧南低声问道。

“四个!”

几乎是想都没想,红蕉脱口而出,“这几个都是从育儿堂的孤儿中挑选出来的,婢子和红花姐姐亲自调教,身手颇能看得过去,最重要的是,人很机灵。”

萧南点点头,“那就好,这样,你把他们都派到郑家去,我要知道郑家人每天的言行、动向!”

育儿堂是萧南为了给儿女积福,特意设置的一个慈善机构,专门收养一些弃婴、孤儿。

当年收养第一批的孤儿已经长大,最大的已有十五六岁,完全可以出来做事了。

至于这些孩子到底要做什么,萧南并没有挟恩让那些孩子卖身为奴为她效命,而是根据他们的特长,在征询了他们的意见后,予以分派。

有愿意学医的,萧南便让他们留在慈安草堂做学徒;

有擅长诗词文章的,萧南便给他们落实户籍,并给他们作保,以便能顺利入仕;

有喜好舞刀弄枪的,萧南便将他们交给红花等人调教,学有所成了,再签订卖身契进崔家。

实在没啥特长的,就留在田庄做农夫。

一系列安排下来,既能人尽所长,又能让那些孩子有个稳妥的未来,萧南这边也不吃亏,算得上皆大欢喜。

许是受彼时风气影响,那些孩子中热爱学武的比较多,一共不到二十个人,只有两个留在慈安草堂,一个去了崔家族人开设的学堂,剩下的十六七个人全都投到了红花、红蕉几个功夫师傅的门下。

这十六七人学成后,萧南又命红花进行了一次筛选,重点考察出身、能力、忠心三个方面。通过筛选的留在红花四人身边,没通过的,也放在崔家田庄或是外院做护卫。

红蕉说的‘四人’便是分派给她调教、管理的几个小跟班。

别看他们年纪小,却很能干,尤其是在盯梢、跟踪等方面,有着超越成人的优势。

就舀这次调查郑平来说,许多更隐秘的情报,便是由那些孩子调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