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表少爷,我们二少奶奶去请织布高手了,说是当天就能回来,想必此刻已经在路上了吧”

赵嬷嬷微微蹲了蹲身子,语气平稳的说道。

“哦?”李靖阔定住身形,转过头问向李昌叔,“三叔,表妹请的是不是那位吴氏传人?”

王绮芳和他们谈合作的时候,曾经提起过。说是这位吴氏,是当年织出周氏精纺棉布的吴天工吴师傅的独生女,也是他唯一的传人,会熟练操作神秘的三锭纺车。比那些豪商收买的所谓吴氏嫡传弟子,不知正宗了多少倍。

不过,在没有见到真人前,李靖阔对王绮芳的说话持保留态度——不是他不相信王绮芳,只是这个“三锭纺车”自二十年前昙花一现后,世人便只闻其名,却从来未见其身呀。

更有数不清的豪商世家想得到三锭纺车的设计图,财力物力不知花费了多少,却连个车轱辘都没有得到。偏偏被王绮芳这个变相下堂的弃妇轻易找到,这、这怎么不让人疑惑、怀疑?

“没错,那个吴氏我也让人调查过,的确是吴天工的亲生女儿。”李昌叔点点头,将府上侠客们调查来的资料细细的告诉李靖阔。

只不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他并没有把报告的后半段说出来——吴氏虽然是吴天工的女儿,但没有任何信息证明,吴氏会棉布精纺技术。

“那表妹所说的印染秘笈,三叔可曾见到?”

李靖阔还是没有忍住,将心底的疑惑问出来。

不是他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投资入股,当时李靖阔的想法和李昌叔大致相同,之所以痛快入股,更重要的是看中那团品相出奇好的棉花。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哪怕王绮芳手上并无纺织印染的高人,单凭这些棉花,他们的投资也不会亏本。

不过,来到清泉山庄后,山庄上下给李靖阔的感觉很奇特,似乎这里真的氤氲着某种灵气,当他站在菩提子树下时,竟有一种心情彻底净空的感觉,仿佛某种感觉直冲他的胸膛。也让他对王绮芳产生莫大的信任,或许,王表妹真的能带给他们奇迹和惊喜呢。

“没有,不过,我相信七娘”

李昌叔微微一笑,甚是笃定的对李靖阔说道。

因为王绮芳没有理由骗他。

接下来的事实,也证实了李昌叔对王绮芳的信任。

中午,王绮芳满脸欣喜的坐着马车回到山庄。这一趟,她可谓是满载而归,不但顺利带回了吴氏,更拿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就是三锭纺车?”

李昌叔眯着眼睛,双手上下摸索着做工精致的脚踏式纺车。

“没错,舅舅,这就是纺织精棉必备的三锭纺车”

王绮芳点点头,把吴氏推到众人面前,先介绍了她的身份后,接着请她给大家详细讲解。

“等等,这是什么呀?”

李靖广并没有凑在纺车边,而是蹲在角落里仔细的端详着某件木质器皿。他反复观察了许久,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个小方盒子是个神马东西。只好拎起盒子,向安静的站在一旁的林木匠请教道。

“这个是去棉籽的工具”

吴氏扫了一眼,淡淡的回答道。

“唔,那这个就是弹棉花的工具咯?”

李靖阔也没有闲着,他单手举起一个弓状的工具,另一只手轻轻拨了下紧绷的弦子,好奇的问道。

“没错,二表哥,这正是弹棉花的工具,”王绮芳前世的时候,曾经在电视里见过,很确定的说道。

接着,李茂祥也把视线从纺车上移开,转身去摸索其他的工具。

王绮芳见众人满脸好奇的模样,沉吟片刻,对大伙儿说道,“这样吧,与其让吴姐姐空口讲解,还不如请她现场给大家演示一番?”

“好,奴家这就给几位东家把各种工具操作一遍。”

吴氏听了王绮芳有些冒失的话,并不在意,也没有一丝为难的神情。而是落落大方的颔首同意,丝毫不在意围观的人或许会借机偷师。

这边,颇有眼力见儿的紫苑,早就利索的将晒好的棉花抱了来,放在去棉籽的木盒旁边,以便吴氏随时取用。

“恩,这些棉花果然很好,”吴氏随手捻起一朵,用手扯了扯,满意的点头道,“少奶奶,咱们是在暖房里演示,还是回屋里?虽然奴家不怕被人偷学了技术去,但还是希望现场不要有不相干的人围观”

听了吴氏的话,王绮芳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刚才言语有些不妥当,她讪讪的笑了笑,随即吩咐赵嬷嬷和紫苑把其他的下人打发出去,暖房里只留下共同开发棉布生意的几位合伙人,以及忠心的赵嬷嬷和刚刚立了大功被王绮芳当做心腹培养的紫苑。

“首先,棉花摘下来要去棉籽,”吴氏见暖房里没有了闲杂人等,便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只见她先捧了一大把蓬松的棉花放在木盒里,轻轻转动木盒一侧的木柄,随着盒里齿轮转动的咔咔声,棉花上包裹的棉籽被利索的剥离开,盒子底部的开口处则缓缓的流出雪白的棉花。

“接着,是弹棉花”

吴氏把去掉棉籽的棉花捧到一旁的活动木床上,将棉花平铺开,然后把弓状的弦子斜架在肩上,一手用木磙子有节奏的敲击弦子,身体则缓缓的移动着。那些去棉籽时被压挤的棉花,随着跳动的弦子轻盈的飞舞着。

“第三步,则是居撅”

一面解说着,吴氏一面把弹好的棉花搓成一根一根的小卷儿,整齐的排在一边。

“然后,便是纺纱”

这时,吴氏拿着三根棉花卷儿坐在纺车边,双脚利索的踩在纺车的踏板上,纺车上端的三个木锭子迅速的转起来,只见她左手拿“居撅”在不停旋转的锭子上抽出棉线,抽棉线的时候,身子不停的前后移动着,努力使抽出的棉线又细又长。

阳光明媚的暖房里,李昌叔和几位李家的少爷们,双眼瞪着溜圆,一眨都不眨的死死盯着吴氏上下翻飞的双手,以及锭子上越来越粗的棉线团。

不多会儿的功夫,吴氏便将棉花纺成了又白又细的棉线,她纺完最后一组居撅,这才慢慢停住踩踏的双脚,站起来指着纺车上三个玉米棒子般的棉线团说道,“这样,棉线就纺好了。接下来便是用织布机织布。近年来咱们大周朝,织布技术日益纯熟,用三锭纺车纺出的棉线织布,便可以织出比丝绸更细腻柔软的精细棉布”

吴氏说完了,现场却一片静寂。

李昌叔也好,王绮芳也罢,大家都被吴氏熟练的纺纱技术看呆了。

瞧着细如发丝的棉线,再看看貌不惊人的笨拙纺车,李昌叔幽幽的叹口气,“好,真是太好了”

李靖阔和李靖广兄弟对视一眼,并没有说话,心中则是重新考虑他们的合作计划——或许,他们可以把大哥拉进来,这样李家才算是真正的入了股。

而王绮芳呢,则是满满的感动。因为她比现场的任何人都知道,事情之所以如此顺利,全靠吴氏的全力相帮。

傍晚,回到卧室,王绮芳叫来紫苑,仔细的询问她赵家的情况。

“三公主?”

听了紫苑精彩的复述,王绮芳轻声念叨着。三公主的大名,她也曾听说过,据赵嬷嬷说,这位三公主是先皇最宠爱的公主,自小爱红妆更爱武妆,骑马、打球、兵法、武艺样样精通,比一干皇兄御弟还要出色,让先皇经常感叹“为何不是男儿身”。

先皇驾崩时,三公主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自己的同母兄长争夺皇位。帮皇兄成功登上龙座后,她更与同是武将出身的驸马,一起守卫西北边塞,成为大周朝唯一拥有私人武装的公主。

只是,王绮芳怎么都没有想到,她竟会和这么一位传奇公主有关系。

“回少奶奶,正是三公主,”紫苑扬起小脸儿,无比感激的说:“若不是三公主的仗义执言,奴婢这趟差事也不会办得如此顺利,想必赵太太也不会这么快就服软”

“恩,我知道了,这趟差事你辛苦了,打明儿起,你就跟在赵嬷嬷身边吧,好好跟着嬷嬷学规矩”

王绮芳对紫苑的表现很满意,毫不吝惜的给出奖励。

“谢谢少奶奶,请少奶奶放心,奴婢定当好好伺候少奶奶”

紫苑闻言,双眼闪过惊喜。赵嬷嬷是什么人,那是主子最最信任的心腹。少奶奶让她去跟着赵嬷嬷,显然已经把她当做自己人在培养了。

“七娘,你这是?”

赵嬷嬷把炖了小半天的燕窝粥递给王绮芳,看到紫苑难掩兴奋的模样,有些不解的问道。

“没什么,嬷嬷,明天你让陈冬生快马给京里的三公主和大舅母送些新鲜蔬果去,唔,水果嘛,就送我带回来的李子吧”

王绮芳接过温热的瓷盅,拿起小银匙,享受的弯起眼睛小口小口的喝着…

第073章 贼心不死

这天午后,三公主带着两队英姿飒爽的娘子侍卫队晃晃荡荡的从皇宫里出来。

“唉,没想到才离开不到十年的时间,京里竟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皇兄…皇兄也变了”

坐在豪华的马车里,三公主脸色凝重,双眉禁不住拧成一团。

她实在没有料到,短短七八年的时间,朝中的格局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想当初那些跟随皇兄争夺帝位的贤臣们,要么告老还乡,要么被贬黜罢官,要么莫名离世,剩下的也开始明哲保身的装聋作哑起来。

而替代这些贤臣的,多是一些谄媚贪腐的小人,除了拍皇兄的马屁,除了睁眼说瞎话的歌功颂德,什么有利于国家社稷民生的正事都不会。

比起这些庸臣 ,更让三公主感到担忧的,则是两大外戚集团的壮大——这边,东宫太子的两个舅舅一个手握京畿守卫重权,一个把持吏部,朝廷任免、考核官职都有国舅爷说了算,几年经营下来,俨然成了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小朝廷;那边,福王的生母郑贵妃独宠后宫,在枕头风的影响下,皇兄对郑家的几个兄弟也格外看重,有能力的提拔为朝廷重臣,没能力的也封了国公,而这几位郑氏兄弟也不是省油的灯,竟然仗着皇兄的宠信,大肆拉拢朝廷重臣,形成一股不亚于太子外家的势力。

“…哥哥难道忘了吗,我们武家是怎么夺取的李氏江山?”

比起外戚集团的坐大,最让三公主感到恐慌的,便是皇兄自身的变化。或许是安稳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皇兄的锐志也被表面的繁华磨平了。

当年那个胸怀天下、踌躇满志的皇帝,却成了今天这般贪图享乐,不听忠言的昏聩之君。

可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三公主紧闭双眼,头无力的靠在车厢上,想到西北边陲紧张的局势,想到朝中几大分割的势力,想到流亡到东北边塞的李氏皇族,再想到辅国公李家的黑暗势力,唉,内外交困呀。思及各种潜在的危机,三公主真是为朝廷、为武姓家族感到忧虑。

“咦,这是什么?”

不多会儿的功夫,马车缓缓驶入公主府的胡同。三公主下了马车,刚进了二门,却发现内院管家冯公公正指挥着几个家丁忙着搬东西。

“回公主,这是在青州庄子‘养胎’的赵家二少奶奶王氏,让人快马送来的新鲜果蔬。”对于赵家的“流言”,京里的大宅院里都传遍了。而作为亲眼目睹整个过程的冯公公,对赵家宣称的“养胎”说辞,很是不屑。

他揉了揉光滑的下巴,笑着说道:“不过,这些果蔬还真是不错呢,比咱们公主府在温泉庄子上种植的还要好呢。”

“哦,我瞧瞧”

三公主一听是赵家的儿媳妇派人送来的,顿时想起那日在赵家瞧见的笑话。眉眼间的郁色也消散许多,她把马鞭递给身后的女侍卫,抬手拦住两个抬筐子的家丁,掀开覆盖在竹筐上层的草毡子,一颗颗熟透的李子映入眼帘。

“恩~~,李子?”

三公主随手拿起一个,放在鼻端闻了闻,“不错,这是温室种植的反季水果吧。味道还真不错,不过,李子、李子…难道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唔,若是这么想的话,那个王氏倒也有点意思呢”

“呵呵,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冯公公圆嘟嘟的脸上堆满了笑,弓着腰,用戏谑的语气说道:“赵家不是到处说王氏行事小气、没有大妇的气度嘛,奴婢倒觉得人家王氏挺懂规矩的。知道公主您在赵家帮了她的忙,立马派人送来这些李子,可不就是投桃报李?”

“恩,行,把这些蔬果分分,给相熟的几家送去,”三公主点点头,心里也开始对这位出自名门的世家千金多了几分好奇,她拿着李子用帕子擦了擦,随性的咬了一口,“味道也不错,对了,王氏给赵家送了没,如果没有送的话,本公主分给她一些”

“回公主,王氏办事很稳妥,不但给公主送了李子,还给李侍郎家也送了许多呢。至于赵家吗,估计也送了,毕竟王氏的嫡女还在赵太太跟前呢…”

瞧冯公公那八卦的模样,也就不难理解,那天跟在三公主近前伺候的小内侍,为啥如此的消息灵通。

三公主对自家管家的话不置可否,三两口把李子吃完,转头交代道:“去,派个人去青州,好好探探王氏的底”

身后的女侍卫,连忙答应一声,紧接着从队列里叫出两个人,把公主的吩咐传达下去。

和三公主一样,李家大夫人看到李子的时候,当下便明白了外甥女的意思。

当然,崔氏毕竟是王绮芳的舅母,王绮芳给李家送来的东西和三公主还是有区别的。

除了成筐成筐的新鲜果蔬,王绮芳还亲手给大舅和大舅母每人做了一套细棉衣服,以及配套的鞋、袜。

摸着针脚匀称的高腰裙,崔氏对王绮芳的印象顿时好起来——布料好不好不重要,针线精不精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外甥女的这份心意,以及懂得感恩的心。

“回去告诉你们少奶奶,教养嬷嬷的事我会尽心的。另外,我有时间的话也会经常拜访赵太太,让她不用担心元娘,安心养胎”

看完王绮芳的信,崔氏沉思片刻,对来送信的清云说道。

清云闻言,连忙代主人给崔氏道谢。

不得不说崔氏的办事效率很高,清云和陈冬生送完水果后,刚刚离开京城,她便找到了一位贵妇圈里很有名的教养嬷嬷。

这天,崔氏提前给赵太太下了帖子,带着那位孙嬷嬷乘马车一起来到赵家。

“这位是孙嬷嬷,当年在宫里的时候,一直伺候太后娘娘。七年前太后薨逝前,圣上为太后祈福,格外开恩准许太后身边伺候的大宫女提前离宫,孙嬷嬷便是其中之一,”崔氏和赵太太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

她将孙嬷嬷请到身前,很是推崇的介绍道:“孙嬷嬷不但熟知各种世家礼仪和规范,而且还颇有才情,女红、烹饪、理财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所以,她刚刚离宫,便被常阁老的太太请了去,专门教养府上的姑娘们。”

“常阁老?可是太子妃的父亲,掌管中书省的常大人?”

赵太太起初并没有在意,但听崔氏说起风头正旺的常家,便开始关切起来。

“没错,太子妃入宫前,正是孙嬷嬷亲手教的规矩”

崔氏点点头,对于自己能请到这么一位有才有名的教养嬷嬷,颇为得意。

“哦,失敬失敬。我早就听人说起过,常家对女儿们的教养格外上心,所以圣上才会选中常家的长女做未来国母。后来给太子妃请安的时候,我见她仪表端庄、行之有度,眉眼间更有几分太后娘娘年轻时的神采。没想到竟是由伺候过太后的孙嬷嬷亲手调教的呀,只是不知…”

赵太太听了崔氏的介绍,也颇有几分动容。如今家里还有一个亲女、两个庶女未嫁,如果能请到调教过太子妃的孙嬷嬷到府上当教养嬷嬷,那女儿们出嫁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本钱呢。

不过,孙嬷嬷却并不好请,听说几位贵太太争相聘请她去府里任职,却都被婉言拒绝了。

如今崔氏把孙嬷嬷带到自己家里,打得又是什么主意呢?

赵太太可不认为崔氏这是好心帮自己,为了王绮芳的事,两家虽然没有成为仇人,但和陌路也强不了多少。

“呵呵,还不是我家七娘嘛,”崔氏并没有忽视赵太太脸上的神色变化,她抿着嘴,浅笑道,“唉,这孩子老是惦记府上的元娘。本来呢,元娘跟着赵太太,最是妥当。不过,现在赵太太要主持中馈,手边又没有帮手,若是再分心照顾元娘的话…哎呀,别说七娘不忍心让你如此操劳,就是我也不落忍呢。”

“这不,前儿特特让人待了信来,拜托我帮她寻一位教养嬷嬷给元娘,也让亲家太太多省些心呢。”崔氏说到这里,抬眼瞧了下赵太太,见她眉间似有不满,便诱惑道:“其实呢,七娘也太急了些,元娘才多大点儿呀,何苦这么早就请嬷嬷?反倒是府上几位未出阁的姑娘,还真需要孙嬷嬷这般身份的教养嬷嬷…”

“也不早啦,呵呵,既然大太太费心请了嬷嬷来,我们只有感谢的份儿”

赵太太什么人,怎么会听不出崔氏的言下之意?急忙连声答应,又怕崔氏反悔,连忙吩咐下人给孙嬷嬷腾院子,安排伺候的小丫头。

崔氏见状,这才满意的端起茶杯,优雅的喝着茶水。

竹园里,苏姨娘有模有样的撑着腰,小心的在院子里散步。

看着清冷廖寞的窄小院落,苏姨娘愈发枯瘦的脸上满是郁结。

这时,院子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有几个小丫头低声的说笑声。苏姨娘停住脚步,侧耳听了听,随即对身后的秀珠说:“去看看,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秀珠答应一声便出了院子,不多会儿的功夫,她回来,“回少姨奶奶,听外头的小丫头说,太太请了位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说是给四娘、五娘和六娘教规矩呢。哦,还有,这个嬷嬷听说是、是李家大太太请来的照顾元娘的。”

“李家大太太?”苏姨娘狠狠咬了咬唇瓣,“应该是王氏才对哼,她不就是放不下府里的元娘吗,可又怕太太多心,这才转着弯子的往元娘身边塞人…没想到,她这一去庄子,人变得聪明了呢,又是保胎,又是找娘家,再任她聪明下去,在赵家岂不是没有了咱们的立足之地?”

秀珠低着头,不敢随意搭腔,任由苏姨娘宣泄着。

“秀珠,去,请我大姐来府上,说是我有急事相商”

听说大姐夫帮太子聘请过侠客,并认识了不少武艺超群的义士,她还就不信了,王绮芳真的就这么命大,能躲过侠客们的杀手

第074章 危险悄至

山坡上,走来一个穿着杏黄色直袖襦衣、湖绿色齐胸高腰裙的大嫂,只见她梳着家常的高髻,簪着一支镂空银菊花钗,手里提着个竹编的小挎篮儿,竹篮上盖着一条青色粗布方巾,将里面的东西盖得严严实实的,也不知道篮子里放了些什么宝贝。

“哟,花三娘,穿着这么齐整,这是干啥去呀?”

被人换做“花三娘”的大嫂,路过田埂的时候,几个相熟的农户,高声和她打招呼道。

“嗐,也不干啥,”花三娘停住脚步,习惯性的抿了抿鬓角的碎发,笑着说:“这不,俺家柱子他爹去山里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些稀罕作物,就采了些果子,给俺们东家送去。”

“你们东家?可是清泉山庄的赵家二少奶奶?”

说话的是个三四十岁的精壮男子,他摸起地头上的粗瓷碗,倒了些罐子里的井水,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问道。

“可不,就是清泉山庄的二奶奶。”

提起这位二少奶奶,花三娘脸上的笑意更浓,她带着几分自豪的说:“我们二奶奶自从来了咱们清泉村,又是开垦荒地,又是种植果树,雇得都是咱们村里的汉子咧。俺们家柱子他爹,就好几次去清泉山庄干活儿。人家给的工钱多不说,每天还管两顿饭,顿顿都有肉咧…”

“呵呵,咱们庄稼人都实诚,得了人家这么大的恩惠,怎么也要想着回报不是?听说二奶奶特别喜欢种植些稀奇的作物,像是什么野果、野花啥的。所以呢,别的俺也干不了,只好平时的时候帮二奶奶收集些种子。”

“哦?我咋听说,每次你们送了种子去,人家二奶奶都会按价付银子咧?”

旁边给丈夫送水的农妇,见不得花三娘如此自得的模样,阴阳怪气的回道。

“嗐,话是这么说,可俺们哪有那个脸收银子呢。不过是些不值钱的种子罢了。”花三娘被人问到脸上,她多少有些不自在,讪笑两下,便动身继续朝山庄赶去。

“呸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也不知道和左邻右舍显摆的是哪个?”

农妇见花三娘一阵香风似地飘过,自家男人的眼睛都看直了,暗恨的冲着花三娘的背影啐了一口吐沫。

“嘁,陈大嫂,你要是眼馋人家花三娘会挣钱,你也可以给二少奶奶送种子去呀。你家院子里不是种着些好看的花儿嘛,说不定呀,这些花儿二少奶奶也没有见过,能给你不少钱咧”

旁边休息的众人,看到陈大嫂妒忌的模样,纷纷起哄到。

“哼,送就送,我还就不信了,难不成天底下的好事儿都让那个姓花的小妖精得了去”

陈大嫂一听村民们的话,也有些意动,当下便打算把家里的花儿给二少奶奶送去,没准儿还能换银子呢。

“二奶奶,这是俺们当家的在山里发现的,您瞧瞧这是什么水果呀?那个,我家柱子他爹曾经尝过,说是酸酸甜甜的很解渴呢。”

花三娘甚是熟稔的来到清泉山庄里,在紫株丫头的带领下,轻声走进宽敞明亮的暖房里,先给斜倚在贵妃榻上的王绮芳行了一礼,然后揭开挎篮的盖布,捻起几粒淡蓝色的小果子,问道。

“哦?拿来我瞧瞧”

王绮芳的目光随意的瞥了眼竹篮里的东西,见到貌似熟悉的果子后,她连忙坐直身子,示意紫株把篮子拿过来。

紫株了然的从花三娘手里接过篮子,双手捧在王绮芳面前,让主子仔细端详。

王绮芳伸手摸起一个小果子,放在身前的清水碗里洗了洗,然后用帕子擦去上面的水珠,轻轻咬了一口,“恩,有点酸,味道不错。”

吃完手里的小果子,王绮芳用帕子沾了沾嘴角,摆手让紫株把果子收下。

然后,她笑着对花三娘说:“这果子我也没有见过,不过味道还不错,想是山里的野果子吧。花大嫂,这果子我收下了,麻烦你们多费心了,我也没有什么可表示的,你去前院找紫苑丫头领个红包吧。”

“哎哎,二奶奶就是爽利的人,让俺怪不好意思的,不就是些野果子吗,呵呵,您吃着好吃就成。”

话是这么说,但花三娘脚下并没有停顿,双手斜插在腰侧给王绮芳行了礼,急急忙忙的去山庄前院领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