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继良根本不相信也不敢相信乌管事的话,他一把推搡开站在前面的乌管事,用力将麻袋扯了过来,果然,在麻袋的正中央印着两个碗大的黑字——‘乌记’。

看到自家的印章,乌继良眼前一阵发黑,顿时跌坐在地上,呆愣愣的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发起了傻。

“来人,把麻袋打开”

郑三阳一看小舅子那个没出息的样子,忍不住直翻白眼,他一甩袖子对身边的人吩咐道,“哼,麻袋是自家的又怎么了,还没有看到里面的粮食呢,你哭丧着脸做什么?不堪大用的东西”

“对、对、对,姐夫说的没错,”被郑三阳当头一通臭骂,乌继良倒给骂醒了,他慌忙爬起来,对身边的人吆喝着,“都死人呀,还赶紧给我把带有‘乌记’的麻袋挑出来,一一打开查验”

“是,是”

乌管事一听这话,心里好一通埋怨——奶奶的,他这是怎么了?今天早上过来搬货,一看到带有‘乌记’印章的麻袋就慌了神儿,连麻袋都没有解开查验就跑去找老爷。

哎呀,现在老爷心里发慌还想不到这一层,若日后想明白了,他这个乌记大管事也就当到头咯。

正在乌管事胡思乱想的当儿,乌继良带来的小伙计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忙着搬粮食,有的则找来尖头竹竿,分头查验粮食。

“噗哗~~”

“噗,噗——”

随着几声闷响,被用力捅破的麻袋哗哗的流出粮食。

“回、回老爷,这包是陈粮”

“回老爷,这包也是陈粮”

“…陈粮”

小伙计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乌继良闻言,脸上的肉不停的抖动着,五官扭曲成一团,他跌跌撞撞的扑到打开的麻袋前,伸手抓起掺着大把沙粒、草屑的陈粮,喉咙里‘咕噜咕噜’的响着。

“继良,二郎,你怎么了?”

郑三阳也看到了那些陈粮,心里微微叹了口气,唉,这个兔崽子也太黑了吧,一袋粮食里居然敢掺杂四分之一的杂物,他也不怕…得,现在好了,害人不成反被人算计。

不过,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他看乌继良的神色有些不对劲,生怕这个靠着自己顺风顺水惯了人,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忙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安抚道。

“…陈、陈粮”乌继良双眼赤红,嘎巴嘎巴嘴,最后突然放声大笑,“哈哈哈,陈粮,一石七百文的陈粮,哈哈哈,王七娘,你狠,算你狠,从我这里每石二百四十文买了去,倒手再用七百文的价格卖给我,哈哈哈哈,好狠的贱妇,贱妇”

显然,乌继良自动屏蔽了之前他一路涨价,曾以五百五十文的价格卖给人家过陈粮的事。

“二郎,乌二郎”

郑三阳听着乌继良的笑声,有些瘆得慌,他一把拉起仍兀自大笑不已的小舅子,高声喝止道,“别笑了,还是想想怎么把这些陈粮处理掉吧。”

肯定不能在齐地卖呀,这些粮食若是流散开来,被儒商业协会的纠察队查到是他们卖出去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乌继良作为制假者,肯定要被儒商业协会除名。而他这个将自己的儒商资格授权给乌继良的儒商,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了这个污点,即使赢了李昌叔,自己也不会晋级。

若再严重些,他郑家都有可能被儒商业协会除名呀。

不行,这些粮食必须处理好,否则,他们两家都要玩完。

“处理?对,姐夫,姐夫,你要帮我呀,这次你一定要帮我呀,否则、否则,我、我和乌家就完了,”乌继良听到郑三阳的话,楞了下,随即一把抱住姐夫的大腿,哇哇大哭起来,“呜呜,一万多两银子,如果这些粮食砸到手里,我、我乌家二十多年的积蓄将毁于一旦呀。”

“帮?我怎么帮你?”

一听这话,郑三阳也有些起腻了。

奶奶的,自己闷头发财的时候怎么想不到我,哦,现在你遇到麻烦了,又想起你的便宜姐夫了?

“姐夫?”乌继良肥短的双手死死的搂着姐夫的大腿,正哭得卖力,突然听到姐夫如此不耐烦的声音,顿时一愣,他抬起满脸鼻涕加泪水的大饼脸,诧异的看向郑三阳,“姐、姐夫,您、您——”

不帮我?

好呀,如果你不帮我,那我就把这些粮食弄到青州和海城去,哼,你不想让我活,咱们大家谁都别活了

或许是今天受的刺激太大了,乌继良脑子有些短路,按照常理说,他这里有了**烦,就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好言哀求郑三阳帮忙,而不是心心念念的想着同归于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呀,他这边恶狠狠的想着,眼中也禁不住带出了几分怨毒和寒光。

好巧不巧的,这抹一闪而逝的异彩,被郑三阳瞧了正着。

恩?乌继良这个混蛋这是想干什么?

难道他、他想造反不成?

想到这里,郑三阳也有些担忧,要知道,眼下他跟李氏打得正是最关键的时刻,可不敢出半点纰漏呀。

嘶,偏乌继良出了这么大的麻烦,而且还是被李氏的外甥女王七娘陷害的,唔,这件事必须处理好,否则,谁知道乌继良这个混蛋狗急跳墙会办出什么损人不利己的破事来。

“好啦,别嚎了,这件事姐夫帮你”

眯着眼睛想了想,郑三阳一脚踢开抱着他大腿的乌继良,缓缓的在屋子里踱了几步,道,“有了,待会儿我就让手底下的人去外地找买家。如今整个大周粮食都欠收,陈粮也是有人要的。唔,不过,这些粮食不能在齐地卖,懂吗,一粒陈粮也不准在齐地卖。”

“恩恩,我明白,这件事决不能让儒商业协会抓到把柄”

乌继良跌坐在地上,仰着脸听姐夫的安排。

“另外,这些粮食不要卖给一个买家,记住,要多卖几家,到时候,即使被发现了,数量如果不是太大的话,儒商业协会的纠察队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又转了一圈,郑三阳继续吩咐道。

“明白,明白这件事我亲自盯着,每个买家不超过五百石。”

乌继良越听越有道理,也顾不得擦脸上的眼泪,慌不迭的点头应道。

“还有,你让人把粮食里的沙子和草屑捡出来一些,”说到这里,郑三阳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一斗粮食里掺三升杂物,也亏你能干得出来。哼,这种黑心的事,还是尽量少干,记住,咱们是做大生意的人,切不可在这种小事上翻了跟斗。明白吗?”

“…”乌继良迟疑了,姐夫刚才说的话,他觉得句句都有道理,唯有这一句,啧,本来他花大价钱买回一堆废粮,心里就够憋屈了,姐夫还让他把粮食‘净化’一番,这样一来,他的损失岂不是更大?

“怎么?你不同意?”

一看乌继良那忧郁的样子,郑三阳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一甩袖子,“好呀,你若是觉得姐夫的话不对,你可以不听。日后出了什么事,也不要来找我。”

说着,郑三阳便没好气的往外走,根本不理乌继良。

“哎哎,姐夫,您别走呀,我、我听,我听还不成”

乌继良见姐夫真生气了,忙向前一扑,抱住郑三阳的大腿,嘿嘿笑道,“姐夫,别走,我听您,我全听您”

现在是非常时期,他可不敢再轻易得罪郑三阳了。

至于答应的事,唔,他可以酌情处理嘛。

“唉,既然如此,那姐夫就派人去找买家了,”郑三阳低头看了看又哭又笑的乌继良,无奈的摇摇头,“你呀,净给我惹麻烦”

海州,船舶司后街卢府。

送走了热情招待的卢砚和李静娘,王绮芳又跟三个孩子玩闹了一会儿,亲自哄他们入睡后,这才来到书桌前,拿出中午收到的一封飞鸽传书。

“唔,郑三阳都惊动了,看来粮食的事已经暴露了,太好了”

看完周家传过来的信息,王绮芳满意的点点头,坐在椅子上想了想,她摸出纸笔,同样的内容,她一共写了三封。

亲手将携带了信笺的鸽子放飞出去,王绮芳望着夜空中的小黑点,愉快的想着:“呵呵,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二步也马上要开始…搂草打兔子,顺便给赵家添点儿堵,省得他们老是惦记着小新哥儿。”

第102章搂草打兔(三)

又是一日清晨,李记粮栈的小伙计没精打采的卸了门板,下意识的看了看对门郑记粮铺的布告,当他看清上面的数字后,顿时瞪大了眼睛。

“不是吧,每斗六十二文钱,郑记疯了吧?”

不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小伙计想到他们快要清空的粮仓,脸色霎时变得很难看。

“怎么了,小五子,还不进来打扫店面?”

身后的小管事,见小伙计抱着块门板,傻呵呵的站在门口,也不知道看什么呢,看得如此入神。

“哎呀,二掌柜,您快来瞧瞧呀,郑家又涨钱了”

小伙计被小管事这么一召唤,顿时回过神儿来,他将门板揽进怀里,腾出一只手指着对门,“您快看,他们、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居然把粮价炒到了六十二文。”

“什么?七十二文?足足比昨天上涨了五文钱?”

小管事一听这话,也顾不得教训小伙计,噌的一声蹿到了门外,直勾勾的盯着对门门框边挂着的一块小木板,木板上用拳头大的黑字写着,‘今日粮价,每斗六十二文。’

“可不是,他们这是第十天连着涨钱了,每天涨价三至五文钱,把青州的粮价整整炒高了近四倍呀。”

小伙计眼中带着怒火,恨恨的看着对面紧闭的大门。

说实话,他如此气愤,并不是因为他对李记多么忠心,见不得对手如此逼迫东家。

实在是这粮价一天天的上涨,真真受苦的是普通老百姓呀。

或许,在这些贵人眼中,每斗粮食上涨三五文钱,不过是上嘴唇碰碰下嘴唇的小事,可这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老百姓来说,可就是天大的祸事呀。

想想吧,他在李记当学徒,每个月才只有五十文的薪俸,这还是因为东家仁厚,格外赏的。若他这种情况,放在其他店里,根本不会给薪俸,能混个两餐一眠已是万幸了。

可现如今粮价疯长成这个样子,每斗粮食都要七十几文钱,他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收入,连斗粮食都买不来呀。

所幸他现在还没有成家,如果是有家室的人,每个月挣来的月俸,吃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什么?

看看吧,自从夏粮歉收的消息确定后,郑家便开始有意识的抬高粮价。

前几天呢,因为城里的粮食还算充足,百姓们倒也没有太大的恐慌,还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囤积粮食的人不是很多。

可自从三天前,郑家的粮栈一方面不断的提高粮价,一方面又搞出个限购的公告出来,每人每天只准购买两升粮食,店里每天也只卖一百石,售完为止。

这样一来,普通的百姓们还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反倒是那些小商贩们,似乎看到了商机,也四处分头想办法弄粮食。

原来家里存有粮食的小粮店,也干脆停止售粮,守着仓库里的粮食坐等粮价上涨。

更有不少不曾涉及粮食生意的其他商人,见到粮食有利可图,也纷纷找门路弄来粮食卖。

啧啧啧,世上哪有这么好赚的钱呀,今天花三百文每石买来的粮食,只要等上三五天,便能涨成每石七百文,啥也不干就能净赚四百文。

有些小商人更是贪心不足,认为这粮价还会涨,于是收了粮食他也不卖,干等着粮食涨价。

至此,城里的很多小粮店都纷纷闭门歇业,宣告无粮,而郑记作为青州唯二有粮食的粮商却继续推行限购,从三前天的每人限购两升变成了每人每天限购一升,如此一来,终于引起了百姓的恐慌——青州无粮了

无粮?

那就要挨饿呀。

这对于曾经经受过饥荒的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呀。

为了不再挨饿,青州的百姓们不管家里有粮的还是没有粮的,纷纷涌上街头争相去买粮食。

而李记呢,作为唯二有粮食的粮商,便成了百姓们抢购的主要场所。

在疯抢的人中,还有那些准备屯粮发财的小商贩们。

没办法呀,谁让李记没有限购,而且粮价一直保持平缓呢。

面对蜂拥而至的顾客,李立忠简直要急疯了。

限购吧,东家不许,提价吧,东家更不同意,可任由这样卖出去吧,他们仓库的粮食不许呀。

仅昨天一天的时间,李记粮栈的仓库就被抢购了七七八八,如果今天再来这么一回,他们李记真是无粮可卖咯。

偏偏在这个时候,郑家还在步步紧逼,又一次的提了粮价,这不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抢购热情?从行动上,鼓励那些屯粮的小商贩?

“呵呵,二掌柜早呀,怎么,你们今天还开门营业呀?”

两个人正气愤的看着对门,突然,对面的门板开了,不一会儿几个穿着统一服饰的小伙计,利索的将门板卸下,露出宽敞的大堂。

大堂里,一个穿着宝蓝缎袍的男子,瞧见傻站在对面的李记管事,便嘿嘿笑了笑,出言挑衅道,“哎呀,要说你们东家就是有魄力,死扛着每斗三百文的价格不肯降,结果昨儿一天就快把你们的店卖空了吧。噫?对了,你们李大掌柜呢,不是说去海城运粮了吗,怎么还没有回来?”

“哼,你们不要得意,我们李家的粮食马上就要运到了,到时候,看看谁跌得更惨”

二掌柜一听对方的话,气得直吹胡子,恨恨的瞪了对方一眼,低吼道。

“哟哟,还想美事呢?不是我说,今年齐地夏粮歉收,别说你已经找不到新的粮食源地,就算是能找到,这粮价也会只高不低。哼,跟我们老爷赌粮食,你们李老爷分明就是想找死呀”

宝蓝男得意的站在自家店门口,挺腰拔肚的大肆笑道。

“你、你…放肆”

居然敢污蔑他们李三老爷,简直太张狂了,他、他要——

“吵什么呢?哼,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站在这里发呆?疯狗咬了你,你也要咬回去吗?恩?不做生意了?”

一旁,刚刚赶到的李立忠似乎并没有听到对面的挑衅,他板着脸,毫不客气的训斥了两个人一通后,便匆匆进了店。

“嘁,还做生意?呸小爷看你们还有什么可卖的”

宝蓝男还是有些忌惮李立忠,当着他的面并不敢放肆,直到见他进了店,这才啐了一口吐沫,鄙夷的骂道。

“掌柜的,今天咱们还找人去李记买粮食吗?”

身边一个小伙计,见掌柜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着对门生气,忙小声提醒道。

“买,怎么不去买,有这么便宜的粮食,还敞开了不限量的供应,不买的便是傻子”

掌柜的被小伙计一提醒,才想起今天的正事儿还没干的,忙叫过几个穿着流里流气的半大孩子,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圈。

得了赏钱,几个孩子一哄而散。

不一会儿,街上便有人四处宣传——不好啦,李记也没有粮食啦,大家赶紧去买粮食呀,不买就真的没有啦

流言的传播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不到一个时辰,青州断粮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县城,很多刚刚起床的百姓,听到后,也顾不得吃早饭了,抓起面袋子跟钱袋子,就急匆匆的跑到了街上。

“掌柜的,不好了,咱们门口聚集了几十个人,吵着闹着要买粮食呢”

李立忠进了店,刚询问了一番粮仓的情况,还没等看账本呢,小伙计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那就卖吧。”

李立忠无声的叹了口气,东家不发话,他也不敢私自做主。

虽然昨天旁晚,东家特意派了人来通知,说是今天会有大批的粮食运来,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不是他不相信东家,实在是齐地真的没有粮食了。

若是从外地运,路途遥远,等运到青州,他们粮店也要关门咯。

与此同时,京城的赵记粮栈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二少爷,对方拿出七千石粮食的票据,要求立马兑现,可咱们粮仓里满打满算的只有几百石,还要应付每日正常的营业,小的死说活说这才求了人家,说是可以缓半个月。”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愁眉苦脸的站在赵天青跟前,垂着双手诉苦道。

“半个月?半个月恐怕也来不及呀”

赵天青咬着牙算了算,最后无奈的摇摇头,“今年北方粮食歉收,南方的粮食短时期内又运不过来,即使运到,价格也会——”

他娘的,这到底是谁呀,一次性挤兑几千石的粮食,分明就是想挤垮他们赵家嘛。

奶奶的,别让我知道了是谁,倘若让本少爷知道是谁干的,本少爷饶不了你。

不过,现在骂人发狠也无济于事呀,关键是找来粮食。

可这么大一笔数量,让他去哪儿找?

“呵呵,少爷,这有何难,妾身娘家的叔叔便是做粮食生意的,且容妾身给叔叔写封信,看看能不能帮您弄来粮食”

郑三娘听了赵天青的诉苦后,笑得巧兮倩兮,心里则暗暗发誓,哼,姓苏的,你当了二少奶奶又如何,只要我成为赵天青生意上不可或缺的贤内助后,即使你是正室,也不过是第二个王绮芳。.。

第103章 准备收网青州,李记粮栈。

“我要一石,不拘高粱、稻米,什么都成。”

“俺要两升,哦,不,三升,对对,三升稻米”

“我也要,我也要…”

李立忠刚刚发了话,门口便吵成了一团。

几十个拎着粗布口袋的汉子,手里举着铜钱或者银角子,急吼吼的喊着。

“慢慢来,慢慢来,不急不急,咱们有粮食”

二掌柜擦了擦头上的汗,吩咐小伙计把售粮的窗口打开,抬出称量的家伙,准备卖粮。

人群外,还有不少人肆意的喊着,“快来买粮食呀,李记快要断粮啦,再不买就买不着啦”

“…断粮啦断粮啦”

几个人挥动着手里的米袋子,站在人群中煽风点火的叫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