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衿面上又露出了浅浅的笑意,伴着眼里的泪光,显得有些凄楚,“的确如此,我们有手有脚,没有什么可害怕的。”紫苏几个自小服侍她长大,见她如此强颜欢笑,心里都不是个滋味,眼里俱泛起了水光。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低沉起来。

不知何时,一直静静立在门外的几个小丫鬟,也都是泪落连珠子。

宋妈妈掏出帕子拭了拭眼角,率先打破了僵局:“这事也没有什么好伤心的,我本家原本就是庄稼人,小姐是我一手带大的,可比那些公子小姐们多了几分耐性。今儿个天意弄人,既来了庄子上,也不能泄气…”

紫苑很硬气的伸手大力抹了把眼泪,昂起了头,“我可没有泄气,不过是一时感怀罢了!”木莲和紫苏也纷纷垂下头,趁着众人不备擦干了眼泪。“小姐,您打算要如何?”紫苏静静的望着她,低声说道。

叶子衿又慢慢恢复了从前的冷静。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叶子衿细细沉吟了半晌,说道:“宋妈妈带来了八个小丫鬟,再加上你们三个,总共有十一个人。我看,不如先凑个针线班子,接一些刺绣活来做,至于其他的,我们再从长计议。”毕竟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叶子衿一时也没有想得十分周全。

几人齐声应了,笑容又回到了各自的脸上。

这一次,比从前,更加耀眼,也更加灿烂。

****************

第十七章 开头 (一)

一夜无眠。

叶子衿睡在炕上,翻来覆去的想,自己要如何在荆棘里开出最为美丽的花来。

经过一夜的沉淀,叶子衿也渐渐冷静下来。是以一大早的,便将十来个丫鬟尽数召到了自己的屋子,一眼扫过去,除开站在自己身边的三个大丫鬟和宋妈妈,再就是这八个小丫鬟了,或许是因为年纪尚轻的关系,身量未足,颇有些稚气。

叶子衿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一些,“你们有谁从前学过刺绣的?”八个人都沉默了。屋子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沉闷起来。

都说万事开头难。

叶子衿心里也是有些为难。

紫苑擅长双面绣,紫苏和木莲擅长暗绣。可这余下几个小丫头里,若是没有一个学过刺绣,单单靠着自己这三个丫鬟,根本无法做出什么名堂来。

正在此时,却只听见一声弱弱的声音响起:“奴婢学过几年的错针绣。”叶子衿眼中一亮,立刻转脸看向她,“可有给绣坊做过绣活?”那丫鬟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都是绣牡丹,荷叶之类的,极少有复杂的图案。”

这就足够了。

叶子衿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小丫鬟看起来十分腼腆的模样,只低声回道:“我叫做天冬。”叶子衿点了点头,目光灼灼的看向她,“日后你就替紫苏几个打打下手。”天冬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忙不迭应了。

有了一个开头,余下的几个丫鬟也都变得活泼起来。

只见一个模样和天冬有几分相似的人笑道:“我和天冬一样,也会错针绣。”叶子衿的目光就在她们二人面上流连了一阵,都是一样的鸭蛋脸面儿,欺霜赛雪的肌肤,瘦削的肩膀,就连装束都十分相似。

“你们是姐妹?”叶子衿静静看了二人好几眼,终于得出了结论。半夏看起来比天冬活泼几分,笑着点头,露出了面颊两个浅浅的梨涡,“我们的确是姐妹,我娘之前是菱烟阁错针绣的师傅,后来就将这技艺教给了我们。”

叶子衿心里有了浅浅的困惑。

既然是菱烟阁的师傅,有了这样的好手艺,若是将毕生所学对两个女儿倾囊以授,应该不至于会卖身进府。毕竟菱烟阁的师傅,虽说是平民百姓,可她们的手艺天下皆知,满足温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何至于会沦落到亲生女儿会卖身的地步?

似是看出了她的困惑,半夏适时解释道:“我娘从五岁起就开始学错针绣,后来也不过二十多岁眼睛就渐渐模糊了,也不希望我们走上她的老路…”难怪方才她问起时,天冬半夏二人先是沉默,到后来才肯站出来。

只是,她的话,却也叫叶子衿心中若有所思。

错针绣在几种绣法中,算不得是最繁难的,可花样却是最为繁琐的。往往错针绣的彩线颜色,要比其他花样多出好几倍。正是因为这种繁琐,才使得绣娘整日眼花缭乱的,到了后来眼睛渐渐就看不清东西。

虽说其他绣法对于眼睛的伤害没有错针绣来得严重,可对于叶子衿而言,也是前车之鉴。她现在的确是需要闯出一条路,可身边几个丫鬟也都是自小服侍她的,穿针引线的事情是做过不少,可一旦成为主业,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叶子衿陷入了沉思。

短时间的确是可以靠着绣活攒下一点银钱,可想要做长期的,那也是困难重重。先不说她们是在苏绣闻名的苏州,在江南这一片,刺绣已经被菱烟阁独居鳌头。她们仅凭着这几个人,没有铺面,没有正规的工具,更没有固定的客人,想要起步,是难上加难。

还有更为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她全身上下合起来的本钱,也不过只有一千来两。

虽说一千两是一笔很大的数额,若是节省着用,可能也能花费上一两年,可是坐吃山空,从来不是叶子衿的作为。向叶夫人求助,更不是她的心意。她带来的名贵首饰和衣裳也不少,可那些却是都在国公府有记录在册的,她可以使用,却是不可能卖掉。

宋妈妈就不动声色的笑道:“你们暂且出去看看,我和小姐有些体己话要说。”众人也就齐齐出去了。宋妈妈回头深深瞥了一眼,便转身离去了。

叶子衿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着实犯了愁。

却只见宋妈妈撩帘进来了,默默看了叶子衿一眼,突然拿出了一个布袋。叶子衿一惊,诧异的抬头望向宋妈妈。宋妈妈自己打开了布袋,伸手将布袋里面的物事尽数倒在了案桌上。满桌都是碎银子和银票,那些碎银子,约摸有五十来块,有一两重的,也有五两重的。

只这一眼,叶子衿便明白了宋妈妈的意思。她一点点将碎银子和银票重新装在了布袋里,笑道:“妈妈,你服侍我这么多年,我也见得分明。你苦心攒下这么多银子,不过是想留着日后养老,也想买几亩田地,我哪能要你的养老钱。”

宋妈妈却硬生生将那布袋塞到了叶子衿手中,“这里面是我进府多年来,夫人和小姐打赏给我的。总共有四百七十六两,小姐您留着慢慢使,现在只是买彩线和布匹就是一大笔开销,还有明天开春的时候,这田庄上也要钱买种子,也不知夫人是否会派人送银子过来,您暂且留着舒缓舒缓。”

叶子衿在心里苦笑。

现在的确不是矜持的时候,她的的确确是缺钱不假。可是想到宋妈妈在府上当差这么多年,苦心孤诣的攒下一大笔银子,就这样落到了她手上,若是能还上,她心里或许不会有负担,可现在连她也不能确定,这一笔银子,日后是否会收回来。

紫苑几个手艺不错,可现在她也不知市井上绣活的价钱到底如何,更不知道在苏州这样时兴的花样是什么。也不知道绣活做完后,要如何拿出去卖,才能得到最好的价钱。

这些事情,都是她从前从来没有考虑过,也不会注意到的。那时她做女红,也只是闲暇时打发时间罢了。哪里曾料到有一日,她会指望着绣活生存!

第十八章 开头(二)

宋妈妈见着她迟疑不决,执意将布袋塞到了她手中,“小姐若是再不收下,我可恼了。

”叶子衿哪里听不出来,主仆有别,明知她不可能真恼,然而这份心意,却让她心里似滚烫的开水,一直暖到了心头。

她微微垂下眼帘,默默攥住了宋妈妈塞来的布袋,面色是少有的动容,“多谢妈妈。”宋妈妈眼眶微红,眨了眨眼,“小姐是我一手养大的,只当是亲生的孩子一般,这样说,就见外了。”

叶子衿沉默着没有说话。

然而心里却在暗暗发誓,宋妈妈,今日我拿了你的养老钱,他日,我一定会加倍的还给你,一定。

宋妈妈掏出帕子拭了拭眼角,才推开门去,站在台阶上,对院子里站着的众人说道:“你们都进来说话吧。”众人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然而方才亲眼见着宋妈妈捧着一鼓鼓囊囊的布袋进了屋子,此时望着宋妈妈眼眶微红,也都若有所觉。

叶子衿端着茶盏,浅浅抿了一口,这才抬头直视着众人:“你们方才也听天冬和半夏提起了,这绣活一事,不可常做。你们都是自小就服侍我的,这么些年,我都看在眼底,也不愿你们日后眼睛看物不明,误了终身。”顿了顿,郑重的望向各人,“依我的意思,刺绣不过是一时缓和之计,我们还是要寻一件能长长久久做下去的事情才好。”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叶子衿所说,的确是实情,不少名声较大的绣娘,年过三十,看东西就渐渐模糊,而那些长年累月和刺绣打交道的绣娘们可能更为严重。所以也有许多绣娘,过了二十岁以后,便寻了良人出嫁,免得日后无所依托。

“这庄子上足足有六百亩田地。”紫苑率先打破了沉闷,“我看着不如我们种一些花花草草的,拿到市集上去卖好了。”立刻就被木莲驳斥了回去:“花花草草可不是一般人能种出来的,有许多人,种了一辈子,那些名贵的花草,仍然是折损了不少。”

“那不如种一些好养活的花草。”紫苑却是越挫越勇。

紫苏白了她一眼,“好养活的花草,哪里还用人帮忙养活?再说好养活的花草,大家都容易养,说得利钱,自然就十分微薄。”她们说的也不无道理。

不好养活的花草通常比较名贵,若是能成功养活,并且能找到买家,那还好说。但一旦养不活,或是找不到买主,那就是一件赔本生意。但是相对比较好养活的花草,又不见得会有多少人愿意买,若是当真那么好养活,有不少小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很乐意自己动手去养。

毕竟花草一事,一面是为了观赏,另一方面,也是让那些百无聊赖的夫人们,有一件乐事可为。自己这群人却完全是门外汉,对于花草仅限于观赏,而要如何养活,却是一无所知。

说到底,叶子衿如今没有本钱,一旦亏损,那就是要折上所有的傍身之本。

她虽然有冒险的胆识,然而一时之间,却无法下得了这种狠手。并且是在明知种花草可能会拿不回本钱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选择这条路。

“我看,不如种一些庄稼如何?”紫苏有些没底气的扫了眼众人,“可以跟着这庄子上的人多学一些…”宋妈妈也是庄稼人出身,听了这话,不由苦笑道:“也真真是没有沾过阳春水的姑娘,这下地一事,你们看着容易,殊不知是几种行当中最艰苦的一个!更何况你们几位姑娘,弱不禁风的,不要说种地了,就是站在田垄上一弯腰,都叫人叹一声暴殄天物。”

紫苏几个都是身形瘦削,人人都有几分姿色。

叶子衿看了眼几人,暗暗也有赞同宋妈妈之意。然而要真说起辛苦,她还当真是从来没有见识过,更加没有体会过。只知道少年时曾读过一些感叹农人苦的诗句,然而那时她是闺阁少女,从未见过,哪里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哪怕是到了这庄子上,她也只是感叹一句,人心淳朴,风景优美而已。

宋妈妈显然是深有体会,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都是燕京城长大的,天子脚下,繁花似锦,也难怪有些事情不知道。你们来的时间恰巧是夏收时节,若真是赶上了秋日或是春日,可有你们看的呢。”

目光从紫苏身上掠过,笑道:“秋季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忙着收割,就怕烂在了田地里。春季的时候,却又是忙着播种,生怕慢了,影响收成,那可真真是苦不堪言。披星戴月的,也不过是眯上一小阵,这一日就过完了。”

紫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等可算是井底之蛙了。”

叶子衿坐在一旁,听着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暗暗思忖了半晌。

无论是种花花草草,还是种庄稼,看起来都十分不易。可若是另辟蹊径,会如何?

除非种一些这里极少有人种植的。

念头刚刚闪过,便被叶子衿自己否决。若是当真极少人种植,必然是那种作物不适合在苏州这地方生长,否则,谁会放过这白白的挣钱的好机会。再说若是她们种的太过稀奇,就算最后养得活,有没有人肯买还是两说。

叶子衿就命人唤来了和妈妈。

若说这些人里面谁对这地方最为熟悉,非和妈妈必属。

却说和妈妈进门来,便见着满屋子的丫鬟,穿红戴绿的,隐隐看着便觉十分鲜亮,到得走到叶子衿跟前时,不由叹道:“这哪里是燕京来的丫鬟,分明就是一众仙女下凡!”众人都笑了起来。

叶子衿轻轻一笑,立刻就问和妈妈:“现今市集上,可有什么是最为难得的?”和妈妈犹自未明白叶子衿的意思,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金玉之物了!那东西放在身上好看,放在家里也不折耗,我们这里的妇人们,就是入殓前,也必得有一块赤金子含着。”

这并不是叶子衿想要的答案。

第十九章 开头(三)

叶子衿就思忖着笑道:“也不知有什么,是市集上极少的,然而却又有许多人渴求的?”和妈妈眼珠子转了转,想了片刻,摇了摇头,笑道:“若是当真是许多人渴求,那必然会有人卖了。”

叶子衿微微有些失望。

本来还以为和妈妈是苏州本土人,应该知道些什么的…

她的神色被和妈妈看在眼底,就笑问:“小姐是打算做点小买卖?”这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虽说她出身名门,如今却要做这等被人视为最为低贱的商贾之事,可事到如今,唯有自己放平了心态,身边这些人,才不会觉得折了面子。

念头闪过,叶子衿大大方方的点了点头,“不错,我是是打算做些小生意,赚些花销。”和妈妈本就是市井之人,听见这话,丝毫没有觉得任何不妥当,反而露出了几分赞赏之色,“小姐可真真是有心,若是有能使得上我的地方,您尽管说一声儿。”

叶子衿笑着颔首。

要差使人,一次两次或许还算是人情,可次数多了,只会叫人厌烦。虽说和妈妈是自己母亲手下的仆人,可对于一个久在庄子上的人来说,远远没有紫苏这些从早到晚服侍着主子的奴才们温顺勤恳。

这样一来,想要真正的支使她,自然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些甜头。

叶子衿就笑道:“眼下正有一件事情需要您帮忙奔走奔走。”和妈妈立刻就露出了几分兴趣,忙接口道:“小姐您只管吩咐,但凡能做的,立刻就去做。”叶子衿笑了笑,示意她不用太过紧张,“就是上次你和我提过的菱烟阁的事情,我这边几个人正好想做绣活,你也去仔细替我打听打听她们是收什么花样,都是什么时候开始收,分别又是怎样的价钱。”

“小姐不用担心。”和妈妈满脸是笑,“菱烟阁的人每隔两个月就要上我们这村子一趟,这村子虽然不大,可灵巧的妇人们不少,闲暇时也都靠着做绣活来赚些利钱养家糊口,到了月末的时候,她们自然就会来了,到时候您也可以让这几位做绣工的姑娘和我一道去问个究竟。”

果真是很机灵的人。

生怕自己被怀疑有些隐瞒,立刻就拉着叶子衿身边的几个丫鬟一起。这样一来,叶子衿纵然是有什么怀疑,也都会烟消云散了。

叶子衿不由深深看了和妈妈一眼。

初来几天,只觉得和妈妈为人热忱,有悲悯之心,现在看来,也的确是个聪明人。也难怪,若是没有一点手段,如何在这庄子上管事这么些年,又如何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服众。

宋妈妈显然也是一样的心思,一连看了和妈妈好几眼,才笑道:“既然如此,我看不如到时候我和紫苏陪着和妈妈走一遭,我虽老了记性不好,可年轻时也是做绣活的好手,紫苑又是个年轻的,说什么都能记住…”

这样的安排,也的确是有巧头。

有了宋妈妈这样见惯世面的妈妈看着,菱烟阁那些人,也不至于会打压价钱…

而紫苑又是女红能手,自然会叫菱烟阁的人刮目相看。

叶子衿就笑着点头,“那就这样定了,到时候只等月末,妈妈您就来知会我们一声。”和妈妈立刻低眉顺眼的应道:“小姐放心,我省得。到时候一见着菱烟阁的人进了村子,立刻就来告诉您。”

叶子衿笑着颔首,端了茶盏。

和妈妈见机,忙退了下去。

宋妈妈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过了片刻,才低声在叶子衿耳边说道:“我看着这和妈妈也是个八面玲珑的,您初来乍到的,就怕有人欺生!”叶子衿心中一凛,她从到来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两三日的时间,一时之间并没有思索太多,然而宋妈妈的话,倒叫她心中暗暗生出了警惕之意。

不过,在自己到来之前,这座庄子,是由和妈妈全权做主的。除了每年需要上缴的粮食和银钱,这里大大小小的事物,就由和妈妈一人说了算。可随着自己的到来,这里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先行过目。

等于是和妈妈从前的权力,被自己这个外来者,彻底打破了。

虽说主仆有别,可有些时候,刁奴欺主。

宋妈妈最担心的,不过是怕自己的权力被架空,当真是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弱不禁风的小姐。

然而就现在的状况看来,和妈妈倒未有露出什么不妥之处。到底是宋妈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一语中的,还要看日后情势如何发展了。

叶子衿郑重的点了点头,“妈妈放心,这事我记下了。”宋妈妈就松了一口气,然而转瞬又有些嘘叹:“从前我极少和您说这些事儿,到如今您似乎也都知道了许多…”叶子衿淡淡的笑,心里却是翻天覆地,“不过是长大了。”

目光就落在了兴致勃勃的众人身上,“既然月末菱烟阁的人要来收绣活,我看不如用着中间这点时间,先绣出一扇屏风来,我想着天冬和半夏会交错绣,紫苑会双面绣,不如就用这两种法子来绣。”

紫苑和天冬半夏姐妹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疑惑的问:“怎么用两种法子?”

叶子衿想了想,说道:“江南历来就是文人才子聚集之地,若是屏风上有些诗词曲赋,只怕是能卖出好价钱。我想着不如到时候诗词用交错绣,其他图案用双面绣,你们看着如何?”“这样可行吗?”紫苏有些犹豫,“还从来没有这样尝试过,从前府上的屏风,也都是正儿八经的绣法,若是揉在一起,会不会弄巧成拙?”

叶子衿支着下巴思忖了半晌。

的确,当初国公府的屏风,都是一样的绣法。可若是换一种绣法,并不代表会没有人喜欢。或许有些人正是喜欢这种新奇也未可知。更何况江南本就是民风开放之地,这里的女子生来就带着一种可人的狡黠。

叶子衿再也没有片刻犹豫,“我们不试试,又如何会知道?”

第二十章 开头(四)

见着她态度坚决,紫苏几个也就不再多。

叶子衿脑子飞快的转动了起来。

她手上有九百多两银子,加上宋妈妈送来的四百多两,总共约摸有一千四百两银子。这一大批人,总要留下一点银子用作平日的花销,八个小丫鬟,三个大丫鬟,再加上七八个护院,这也要耗费不少的银子。

现在是夏日倒还好,若是到了年关下,她这个做主子的,总要大大方方的打赏下人们。到了春日,正如和妈妈所说,是耕种的季节,就需要不少种子钱。算来算去,叶子衿一口气能拿出来的银子,也不过只有四五百两罢了。

若是春耕时候,叶夫人肯出钱,那样一来手头也就宽裕些。可凡事总要有个提防,万一叶夫人淡忘了此事,那样岂不是手足无措。更令叶子衿担心的还是,叶夫人自此以后,忘记了她这个女儿,那样她可能就会在这庄子上待上很久很久。

想一想,心里就生出了一股股寒意。

可是叶子衿却不能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现如今要如何过好眼下的日子才是至关重要的。

“你们谁会挑线的?”叶子衿目光灼灼的望着众人。

就见一个穿着豆绿色比甲的丫鬟慢悠悠走了出来,弱声说道:“我从前跟着府上的针线班子上的妈妈们打过下手,知道挑线…”叶子衿看了她一眼,也不过十三四岁的模样,身子略显单薄,眼里满是忐忑之意。

想来是新上来的丫鬟,只是想不到这么巧,分到了她的手下。

叶子衿微微颔首,“既如此,到了明日,你就和宋妈妈一起去市集上瞧瞧。”那丫鬟犹自有些怔忪的样子,似乎难以相信:“去市集上?”叶子衿肯定的点头,反问:“怎么,你从来没有去过?”

“不是。”那丫鬟忙不迭摇头,不好意思的笑道:“只是怕人生地不熟的,受人蒙骗。”她所忧,正是叶子衿所担心。想了想,也就说道:“既然这样,我看不如让和妈妈陪着一起好了。”话音刚落,突然灵光闪过,脑海中立刻闪现了一个人的影子。

“去把冯显媳妇给我叫过来。”叶子衿干脆的吩咐紫苏。

紫苏目光微闪,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匆匆忙忙离开了屋子。紫苑望着微微晃动的帘子,不由问:“您是打算让冯显媳妇同我们一道?”“不错。”叶子衿沉吟着点头,“那日见过一次,冯显是个老实人,他媳妇也是个守本分的,有这样的人跟着,我也心安些。只是论到讲价钱,还是和妈妈来得合适。”

讨价还价的人,多半要口齿伶俐。

叶子衿手下这几个丫鬟,没有一个是迟钝的,然而说到和市井上的人打交道,怕是一时半会还没有这个能耐。之所以选中冯显媳妇,就是看中她的老实本分,通常来说,这样的人不会贪心,也不会欺上瞒下。

不多时,就见冯显媳妇跟着紫苏进了屋子。她显得十分局促的样子,双手不安的搓着衣角,目光闪烁,偏偏不敢抬头看坐在窗前的叶子衿一眼。叶子衿放缓了语气,笑着问:“你这些日子,在做什么呢?”

不过是随口问问。

冯显媳妇却战战兢兢的,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那边紫苏就笑着推了推她,“我们小姐也就是和你随意唠唠家常,你不用过多拘束。”冯显媳妇果然神色微松,回道:“一直在收割小麦,前些日子蚕结茧了,昨日才抽出时间来抽丝…”生怕惹了叶子衿不高兴,每说上一句,头埋得便低上几分。

本来是无心之语,却叫叶子衿心中微微一动。

“你养了很多蚕?”叶子衿来了兴致,决定就着这个话题和她说下去。冯显媳妇面色微红,“不过是养着玩,也就一百来条,将将用簸箕装满。”沈紫言对于蚕并不陌生,然而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

只知道蚕茧可以抽丝,纺成丝绸。

冯显媳妇的话,显然让她心中隐隐有了别的主意。只是一时半会还没有下定决心,也就继续问道:“蚕可好养活?”“很好养活。”说到自己熟悉的事情,冯显媳妇眼中发亮,“一开始只要孵出来,然后用嫩嫩的桑叶养着,到后来渐渐长大了,就可以随意用些桑叶了,只要不是沾上水的叶子,都可以拿来喂养。”

“多少只蚕茧能抽一匹布?”叶子衿刨根问底。

冯显媳妇想了想,笑道:“倒也没有算过,约摸要两千只吧。”“这么多…”叶子衿暗暗吸了口冷气,自己平时不知见过多少名贵华丽的布匹,对于这些倒不觉得如何,现在听着如此繁琐,不由感叹万事的艰辛。

“若是一个人,大概能养多少只蚕?”叶子衿似是漫不经心的问。“这个倒不清楚。”冯显媳妇听着叶子衿语气温和,憨厚的笑了,“农忙的时候,也顾不上这些事情,不过是养着一点好玩罢了。”

叶子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端了茶盏,“你先下去吧。”冯显媳妇忙转身退下了。

紫苏看着她离开,低声问:“小姐怎么不和她说说?”叶子衿摇了摇头,微微的笑,“我现在有了别的主意了。”紫苏就诧异的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嗡,终究是没有说话。

待到屋子里众人散去时,叶子衿就拿出了二百两银子,亲手交给了宋妈妈:“妈妈,这些银子,您拿着,同和妈妈两个,再加上方才那个丫鬟,一道去市集上看看都有些什么彩线,打听打听都是什么价钱,然后先买一些回来试试。还有细纱布,轻纱帐子,都一口气买些回来。”

叶子衿环顾了眼四周,“我的屋子里倒是无妨,只是我昨儿个瞧着别处几个丫鬟们住的屋子,不仅闷热,而且蚊子也多。想来是这地方近山,周围都是花花草草的缘故。”宋妈妈忙应了,又叹道:“现如今手头如此紧,您还顾着丫鬟们…”

叶子衿笑了笑,“手头紧不假,可也不能委屈了她们。都是一路跟着我来苏州的,更何况日后还指着她们做些绣活,若是她们不如意了,这绣活做出来,只怕是也不大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有人在,还怕闯不出一条路来?”

宋妈妈笑了笑。

第二十一章 开头(五)

显见得对于叶子衿的话,并没有什么异议。

主子使唤丫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可要想让丫鬟们一心一意的跟着自己,为人还是要亲和些的好。昔日花团锦簇之时,人人簇拥着,追捧着,可能不会察觉,可一旦落难以后,才是考验人心的时候。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