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同喜同喜”骆引元笑得合不拢嘴。

“爹,你这话说错了,何来同喜啊?吴管家听了会不高兴的”

“怎么,引华——没考上?”骆引元作出惊讶的表情,跺了跺脚:“哎哟,怎么会呢方才我好像看到有他呀,怎么原来是我眼花了”

“爹,你也别这么说嘛引华能通过前边两轮考试,已经是超常发挥了,努力努力,将来中个秀才,还是有可能的”

“那是那是读了那么多年书倘若连个秀才都不中,那可真是丢我们骆家的脸”

吴管家听着他们父子得意洋洋唱双簧,心底厌恶的不得了,但又不便跟他们争执顶嘴,他不觉怀念起这等时候引章在场的情景,如果引章在,他们就不敢这么嚣张,就算敢这么嚣张,也一定会被引章还嘴堵得哑口无言。

“大老爷,大少爷,如果没什么事,我先告辞了”吴管家耐着性子陪笑道。

“哎,吴管家,别啊难得碰上,不如大家一起吃个饭如何?对了,你们住在哪?要不我们去吉兴楼订位子,叫人把老姨奶奶和引华都接过来聚一聚,反正大家又不是外人”

“大老爷虽是好意,可我今天就要陪着少爷小姐和,和老姨奶奶回清水镇,还是下次吧”

“引章也来了?”骆家父子讶然,然后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随你”一听到引章在,不知怎的他们都有点心慌,生怕碰上碰个大难堪,挽留吴管家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吴管家肚里暗自好笑,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当即弯腰恭敬笑道:“是,大老爷,大少爷,告辞了”说着与小何去了。

骆之兴不甘心,又在背后笑道:“喂,吴管家,回去了替我们好好安慰安慰小叔叔叫他别太难过了”

吴管家装作没听见,一径去了。

一路上,吴管家和小何讨论琢磨着该怎么跟安寄翠说才不会惊着她,讨论来讨论去眼看已经到家门口了,还是想不到妥当的法子。还是小何脑光一闪,说可以先告诉小姐,让小姐缓缓去说,可能会好些。吴管家一喜,连连称是。

谁知,两人刚进门,便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大厅,二人相视一眼,均无限懊恼: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怎么样?考上了吗?”安寄翠没问,引章反倒先笑着问起来了。

吴管家和小何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脑子里在打着转,琢磨着该如何措辞。

还没等他们想好,安寄翠瞟了他二人一眼,轻轻叹了口气,道:“吴管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定是——引华落榜了,是吗?”

引章、李清白等脸色俱是一变,不约而同望向引华,引华嘟着嘴,满脸委屈难过,眼中泛起一层水雾,突然下了椅子奔向后院,奔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引华”

“弟弟”

安寄翠等急得大叫。

“吴管家,娘说的到底是不是呀?”引章急道。

“是的,大小姐少爷他,没考上。”吴管家无奈,摊着手苦笑道。

引章心里“咯噔”一下,颇不是滋味。转头见安寄翠反而一脸平静,她吓坏了,还以为安寄翠是不是伤心失望过度,痰迷心窍了,忙向她勉强笑道:“娘,没事的,杭州大把大把好学堂,最多,咱们让弟弟在这上学,多花点银子也没关系,好不好?”

安寄翠瞟了她一眼,淡淡笑道:“你们放心,我没事的我反倒觉得,引华没考上倒是好事呢”她见众人目瞪口呆的望着她,便又稳稳道:“你们想,这个考试不好好的考学问,又是仪表又是琴棋书画的,倘若真进去了,学别的东西多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好好读书呢?我看啊,也不过徒有虚名罢了引华读书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他现在还小,还是回马陵湾吧,我想,我还可以教的起他,等过两三年,再考虑让他到杭州来,找一家好学堂念,你们觉得呢?”

“夫人说的太对了少爷那么聪明,在哪学都能出息。而且说实在的,少爷居然会落选,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看来那些考官也不过如此水平、如此眼光,既然如此,不去也罢了”李清白忙道。

“娘,您能这么想啊我就放心了”引章也放了心笑道。

吴管家、小何诸人自是无不同意,都说这样最好。

“不过,那位小爷努力了那么久,满心的想要出息,结果受了这个打击,这会子还不知道伤心成什么样呢娘,我去劝劝他”引章笑道。

“去吧”安寄翠听着叹了口气,点点头:“他最肯听你的话,你好好劝劝他。”

引华果然扑在床上呜呜咽咽的哭个不停,听到门“吱呀”一声响,姐姐叫着“弟弟”推门进来,他一怔,“呜——”的哭得更加汹涌了

果然是自尊心强又好胜的小男子引章憋着笑,上前轻轻推了推他,拍拍他的背,柔声道:“好弟弟,不哭了,不哭了,快起来,听姐姐说嘛。”

“呜呜~呜呜~”

“不就是没考上嘛,多大的事啊。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大男人,遇到这么点挫折就受不了了?”

引华一怔,慢慢起身,眼泪汪汪望着姐姐,吸了吸鼻子,哽咽道:“可是,可是姐姐和娘是不是觉得引华好没用,姐姐,你告诉娘,引华真的真的很努力了”

第二卷 拓野开荒 第66章 道别

第66章 道别

引章眼眶一热,掏出手帕仔细的替他擦眼泪,道:“怎么会呢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次考不好,咱们进别的学堂,一样可以好好念书,将来好好考试呀?娘也是这么说的呢”

“真的吗?”引华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些不相信。

“难道姐姐还骗你?”引章认真道:“你还记不记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篇文章?”

引华点了点头,道:“记得,出自《孟子.告天下》,以前爹还在的时候,就教我背过了。”

“那你懂不懂是什么意思?”

引华想了想,点头道:“懂的,爹也教过我。”

“懂就最好啦”引章拍手笑道:“好弟弟,振作起来,姐姐相信,将来你一定会考出很好很好的成绩的你也要相信自己,知道吗?”

“嗯”引华破涕而笑,道:“姐姐,我不会让你和娘失望的。还有爹”

“嗯,姐姐相信你一定行的”姐弟二人相视而笑,手牵着手出去。

既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安寄翠便不想再呆在杭州,商量着第二天便带引华回去。引章和吴管家先留一留有些事要处理,护送他们母子的任务又落到了桐生的身上。李清白又送了好几本书给引华,好好鼓励了他一阵。引华见大家都这么关心、鼓励自己,尤其是亲爱的姐姐那番教导,又重新信心大增,第一次由衷的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不教娘和姐姐失望

送走了安寄翠、引华,引章心里有些淡淡的失落,慕鸿楼也仿佛空出了好多空间,颇显几分冷清,一时大家都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在引章调动下,大家便调整了过来。因为要做的事不容耽搁,鸡苗和鱼苗必须尽快敲定,运回清水镇马陵湾。回去了还得安排生产,栽种棉花等农作物,然后,就到夏天了,吴管家还得贩运货物上京。而且最主要的,那二十万两银子,很大的一笔数目,引章必须尽快找个机会跟吴管家摊牌,商量个计划出来。

安寄翠母子走后第三天,吴管家和小何等便说鸡苗、鱼苗已经谈妥,两天之后便可以起运回乡。引章大喜,便叫小何、三道去租船。

又一封拜帖送到了慕鸿楼,点名是给引章的。引章大奇,在吴管家要探究不探究的目光下从容拆信,一看,忍不住皱了皱眉,又是卓吾约她在苏堤见面。引章不能瞒着吴管家,不得不把信递给他,笑道:“吴管家,扬州丝绸卓家约我见面谈一些事,明儿中午你帮我雇一辆车吧”

吴管家极认真的看完了信,满面笑容道:“小姐一个人怕是不太妥,横竖明日老奴手头不忙,不如陪小姐走一趟吧”引章与桐生揽月楼之行吴管家事后是知道了的,所以此时见卓吾相约引章,倒也没有多惊讶,只是觉得大小姐一个人前往赴约,总是不太好。

“那好吧”引章笑着点了点头。

谁知第二天,卓吾却派了人驾着马车上门来接引章,指明要见的是骆小姐一人,这一来,吴管家要跟着也不便,只得将引章送了出去,悄悄道:“小姐,有什么不妥,你就赶紧想法子离开,老奴会带人在苏堤桥头接应。”

引章忍不住笑了,道:“吴管家你太多心了放心吧,卓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不会做下三滥的事,再说了,凭小姐我的本事,他们想要暗算我也没那么容易”

“是,小姐说的是”

一时到了苏堤,卓吾只带着两个小奴,一身月白长衫,套着浅蓝福字暗团纹对襟马甲,正在一座四方飞檐小亭中背手远眺等着她。见她一来,摆摆手屏退小奴,上前微笑道:“呵呵,你总算是来了”

“可不是”引章笑嘻嘻道:“卓公子多虑了。咱们现在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你约我见面,我怎么敢不来?说吧,有什么事?”

卓吾不觉笑了,半真半假笑道:“如果我说没什么事,只是单纯约你出来散散步,你会不会马上就走呢?”

“会。”引章毫不犹豫道:“我明天就要离开杭州回家了,还有些事要办呢”

卓吾身子微微一颤,半响方笑道:“这么巧,我正是要告诉你,明天也要回扬州了。”

“啊”引章有些意外,抬起头望着他不觉脱口而出道:“那,你什么时候再来?”

“那,你想我什么时候来呢?”卓吾笑盈盈望着她很快的接口,嘴角微微翘起。

“来了别忘了找我,账目上的事我不想瞒你”引章自悔失言,小脸有些讪讪不自然。

卓吾又大笑起来,摇头笑叹道:“还是这么开不起玩笑如果你有事要找我,记得递信到韶秀坊,我已经交代那的掌柜了。”

引章有些心不在焉“哦”了一声。

卓吾眼底含着一丝莫名的情愫,一闪而过随即平复,又道:“我听说,你弟弟落榜了?”

“是啊”

“如果,他想进去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

“不用了”引章笑了笑,透了口气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弟弟已经随我娘回家去了。在哪里念书不是念呢?我相信,我弟弟将来一定能出息的。”

卓吾点点头:“你说的也对有其姊必有其弟,光看你就知道你弟弟一定差不到哪去了”

“那是”

“你倒真不谦虚。”卓吾又忍不住轻笑。

“那样假惺惺的,有什么趣”

卓吾深深瞅了她一眼,含笑道:“你今天,倒像是有意跟我怄气呢,怎么说话火药味那么冲?”

“有吗?才没有呢”引章忍不住有些歉然和窘迫,“卓公子,要是没有别的事,我要回去了”

半响,似闻卓吾似有似无一声轻叹:“好吧,我也该回去了”

“一路顺风”引章轻轻吐出四个字。

“后会有期”卓吾微笑,眼中亮晶晶的。

恰在这时,一位卖拨浪鼓的年轻姑娘走了过来,一手举着货架,一手咕咚咕咚摇着拨浪鼓,笑道:“公子,小姐,买一个拨浪鼓玩玩吧?”说着弯着腰笑盈盈向引章摇着拨浪鼓:“小姐,您瞧,多好玩呀”

引章不由好笑,再想想这具小小的身子,也难怪人家会这么着。别的不说,卓吾不也把她当成小孩子吗?这么想着不禁有些气恼,突然玩心大起,眨巴着纯洁无辜的大眼睛仰望着卓吾,拉着他的衣摆撒娇道:“哥哥,哥哥,给我买一个嘛”

“小姐,您瞧,有刘海戏蟾、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嫦娥奔月、金鱼戏水、牡丹花开好多花样呢,您喜欢哪一个就拿哪一个”卖鼓姑娘眉开眼笑,立刻蹲在了引章面前。

一旁的卓吾心头一阵恶寒,眼睛睁得要多大有多大,直愣愣的瞅着引章,僵住了

“哥哥,快买嘛”引章还嫌不够,一跺脚,嘟着嘴不依的撒着娇。

“买,买”卓吾浑身立刻泛起一阵一阵的鸡皮疙瘩,慌慌张张掏出钱袋,随手捡了一块碎银递给那姑娘:“不用找了,快走吧”

“谢谢,谢谢公子谢谢小姐”姑娘大喜,收着银子笑着去了。剩下卓吾和引章呆在当地,大眼瞪小眼,然后,爆发出一阵大笑声,两人笑得前仰后合,直喘不过气起来。

“我说,”卓吾边笑便道:“你,你骆大小姐,居然会有这副神态,哈哈,真是,真是,哈哈哈”

“这有什么出奇”引章渐渐止住了笑,盈盈道:“我今年才九岁,本来就是小孩子嘛”

卓吾脸上的笑立刻僵掉。九岁,小孩子不错,她还是个孩子而已他的心里突然多了一股淡淡的失落和惆怅,还有,他自己也无法明了的情愫。

“选了个什么图案?”卓吾随口笑问,掩饰眼底的尴尬。

“牛郎织女”引章答道。

“你喜欢这个故事?”卓吾含笑挑了挑眉。

引章随手咕咚咕咚拨了几下,笑道:“还可以吧。毕竟他俩的故事传承了这么多年嘛”

“就因为这个才喜欢?”卓吾不由好笑,微摇了摇头。

“也不是啦织女能遇上对她这么好的人,还是蛮让人羡慕的”

“哦,原来你羡慕她”

“对啊,有个人一生一世、永永远远的只对她一个人好,难道还不让人羡慕?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福气呢”

“你呀才多大,满脑子乱七八糟的东西”卓吾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脑门上轻轻一点,呵呵笑了起来,这笑却有些飘,心也在往下掉,空虚虚的一片,胸口也有些沉闷窒息: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生一世一双人,他注定给不起

“我才不是小孩子呢”引章极不服气,撇撇嘴拌个鬼脸,将手中拨浪鼓抛向他,咯咯笑道:“卓大哥,这个送给你家的小孩子玩吧我不要了我家管家在前边桥头等我,我走了”说着扭身跑了。卓吾在后边“引章引章”的追了几步,见她毫不停留,轻轻叹了口气,瞅着手中那拨浪鼓发呆。

牛郎织女?

“唉”

第二卷 拓野开荒 第67章 养殖

第67章 养殖

第二天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蒙蒙见物,引章、吴管家等便雇人将鱼苗鸡苗搬运上大船,开船回家。吴管家见她头天回来精神闷闷,原本还担心引章操劳太甚身体受不了,次日凌晨见她神清气爽、精神奕奕,心中大喜,顿时放了心。

一千一百只小鸡出壳后已经养了三天,基本上适应了外边的环境。分放在六只一尺高左右椭圆形的大扁竹筐里,由于被惊醒好梦,唧唧唧唧嫩声叫个不停。鱼苗则是装在大木桶中,鲤鱼苗1500尾、草鱼苗350尾、鲫鱼苗700尾、花鲢苗300尾、青鱼苗150尾,皆有半个小尾指那么大一尾,分装在四个大木桶中,装运前两天已经停食,这样可以清理鱼苗肠胃,以免运输途中鱼儿排泄对水造成污染,滋生细菌,造成鱼儿死亡。

鸡苗倒还好,引章最担心就是鱼苗运输,毕竟古代不同于现代,又没有什么增氧设备,而且运输的速度也不快。好在路途不远,24小时以内的运输里程,一般来说还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她们的船一路加速前进,到达清水镇时还不到中午,引章老远便看到大脚和骆五带着雇来的几辆大车在码头上张望,这是她让安寄翠回去后安排的。

“你们还真准时快吧,大家辛苦一点,赶紧运回去吧”引章跳上岸笑着道。

大脚等忙答应着,手一招,雇来的临时工人一齐动手,将木桶和竹筐抬了下来。

此时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商旅小贩不少,见了他们七手八脚从船上抬下来这么多鸡苗鱼苗,还以为他们是贩子,不少人上来搭讪问价,听到说不卖全部留着自己养时,不觉都咋了舌,纷纷议论不已:开鱼塘养鱼常见,像这样养这么多鸡的,没见过

引章不理众人的围观,反而冷眼旁观亦在一旁看热闹——反正,她只是个小孩子,人家围拢上来七嘴八舌也是对着吴管家

“走吧,咱们上路对不住了各位,借过,借过,麻烦让一让——”吴管家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打通一条道,望着引章苦笑了笑,逃也似的出了码头。

吴管家心里也有些打鼓,被众人左一句右一句议论说的越发不安,忍不住扭头看向引章,却见她双眸闪闪发亮,凝神怔怔望着前方,不知在筹谋什么事。

“小姐,这么多的鸡——好养吗?”吴管家本不想打扰她,无奈话到嘴边,不说不行。

吴管家叫了她好几声引章方回过神来,听了他的问话,满不在乎笑道:“你放心好了,好养好养,有我呢”

“可是,”吴管家皱皱眉,终于道:“不是老奴说句不吉利的话,哪村哪寨,每年一到溽暑酷夏,总免不了发鸡瘟,小姐,您有了对付的法子吗?”

“嗯,我自有办法,放心好了”引章笑了笑。每年酷暑因天气炎热,村寨里人烟密集,廊前屋后的水沟是细菌滋生繁盛的最佳场所,特别是人们往往不经意便将残羹汤水倒在水沟中,一宿便可发酵发臭腐烂,对水源是极大的污染。而放养的鸡群喝到这样的水,能不发瘟吗所以,只要保证水源洁净,注意鸡舍卫生,再做一些防夏消暑的工作,其实鸡瘟并不是那么可怕。只不过,这些话要解释起来太麻烦,引章不愿意充当真人版“十万个为什么”也懒得说,只是摆出一副早已成竹在胸的神色,好教吴管家放心。

“吴管家,”引章怕吴管家再追问下去,便转开话题,笑道:“说实在的,碰见合适的贴身小童你赶紧买一个吧今年要收购那么多粮食和布匹,有得忙呢,你一个人忙来忙去,生活上又没个帮手,那怎么行”

“这事我这两天也在琢磨着,”吴管家偏头想了想,笑道:“我想要找一个不但能照顾起居,最好生意上也能撘一把手的。嗯,对运河沿岸、江南物况有所了解,跑惯码头的就更好了”

这可真不容易引章不觉笑了,受了他“码头”二字启发,眼中一亮,笑道:“对了,江南不是有绿营吗?我想,总会有些退役的绿营兵勇的吧,要不打听打听, 只怕还能找着合适的,要说对运河沿岸和江南风物的了解,他们应该不会差。”

“这倒是”吴管家眼睛一亮,喜道:“等过几天回杭州,我好好打听打听”

一时回到马陵湾,引章用手搭在额前放眼望去,正宅前边左边的地都种上了各类菜蔬、红薯苗和南瓜冬瓜等瓜类,右边种了好几畦玉米和黄豆、土豆、芋头等,新绿冉冉,十分惹眼。只有那新买的二百多亩新置的地一片空白,翻整得匀匀称称,等着她回来育种栽植棉花呢

鱼儿、结巴等早已等候在家,见了面顾不得寒暄,一起将鱼苗鸡苗护送到竹山那边去。

到了鱼塘边上,大家将木桶一个一个从车上抬了下来,听从鱼儿的吩咐,将木桶一个一个慢慢的放到鱼塘东北角一个十三四平方左右的小池子里,池水漫过木桶两寸有余,池子与大鱼塘有出水口连接,此时是堵上的。这是鱼儿水乡渔家女的经验,鱼苗太嫩,经过运输的鱼儿如果贸然倒入鱼塘中,水温相差过高,立刻就会肚皮翻白死翘翘,所以必须要有一段过渡。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引章好一阵子,若是在现代,有温度计,有微调池,根本无需担心,可这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年代。好在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依着鱼儿的法子,这样连桶带水一起放入小池中,与微调池的作用也差不多。等鱼儿们渐渐适应了,自然会从桶中游出来,到时候,将小池与鱼塘之间的出水口打开便万事大吉了

鱼儿在鱼塘边指挥着,引章已经命人抬着鸡苗往鸡棚里去了。

说是棚,其实是一座建在水面上青砖墙灰瓦顶的大屋,前后都有窗,里边光线十分明亮,只是地面比较特别,全是一条一条两指宽的木条钉成,钉一条留一条缝。此时,屋里左右靠墙各用两尺来高的竹编栅栏围了一片七八平方的地方,里面铺着软绵细密的芦苇席子。引章指派冯嫂、张嫂等小心翼翼将小鸡们分放入两边圈里,顿时满耳皆是小鸡们嫩嫩的鸣叫。小鸡还太小,必须要在屋里养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慢慢扩大它们的活动范围,最后才能放养到竹林中。

看着小鸡们渐渐平静了下来,发出愉悦的叫声开始进食,大家都感到很欣慰,也很热闹,含笑站在一旁看着,恋恋不舍。

现阶段,正是小鸡们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引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亲自照料,想了想,便向众人笑道:“好了,今后由冯嫂和小喜随我一起喂养这些鸡,她俩留下,你们都出去做事吧”

待其他人走之后,引章才开始交代一些细节,比如芦苇席子要两日一换;中午天气好时记得开窗通通风但又不能太久;进入鸡棚时要轻手轻脚,不要惊吓着鸡群;喂食喂水要有规律不要随意,要在固定的地点喂食,不要弄得到处都是,尤其要保持水的洁净;水也有讲究,要用烧开晾凉后的凉白开,不能就近用鱼塘的水等等。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引章接着又说了许多识别病鸡的窍门,比如每次喂食要注意观察,发现有萎靡不振的、搭头蔫脑的,有叫声嘶哑含糊不明亮的,有拉稀的等等都要立刻一一挑选出来,以防感染。冯嫂和小喜听得直咋舌,说以前家里养鸡从没有这样多规矩讲究的。引章听了便笑问以前可有养这么多?二人都摇头说没有。

引章便正色道:“这就是了一千多只,可不得小心翼翼,要是万一一只有病,一传十,十传百,那还了得?”

两人见引章一本正经,也不由得心上一紧,小喜想了想,道:“小姐说的还真是呢以前家里养鸡有时候死一只就跟着死一大串,倒是常有的事”

孺子可教也引章嗯了一声,投过去赞许一瞥。

“哎呀那,那,小姐,这要是万一看不出来呢?那不就糟了”冯嫂年纪大了,眼睛有些不太好使,不免担心。

“放心吧我每天都会跟你们一起过来,仔仔细细的看,有什么异常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引章忙道。

“哦”两人明显放下了心。

看来,又把她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了引章暗自摇摇头,又道:“不过,我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忙,将来这养鸡场还得靠你们料理。目前呢,你们还不熟悉,我带带你们,将来我忙着了,还得靠你们呢你们看看,有什么难处吗?”

两人相视一眼,均不言语。

引章便笑道:“先试试两天吧,若是实在做不来跟我说,我再换人”

“是,小姐”两人忙道。

第二天,冯嫂便陪笑说眼神不好,生怕做不来,宁愿做饭做家务,引章也没为难她,便让她去了,却也没再添人,只让小喜的弟弟小田时常过来帮一把手。

第二卷 拓野开荒 第68章 分派

第68章 分派

这一批鸡苗长势极好,除了在第十天引章和小喜听出有几只仿佛人感冒喉咙有痰似的一呼吸起来喉咙呼噜呼噜直响再无其他状况。当时二人便把那几只挑了出来,每天喂的饮水全部换成茶水,不但剩下的鸡没事,就是挑出来带回院子养的那几只也好了过来。一直顺顺当当直到撤去芦苇席放养在室内,又放养到圈起来的竹林中。

鱼苗就更没事了,在小池中一夜,第二天便全部放入鱼塘。每天喂养两次,由鱼儿一手操办。

安顿好鱼苗和鸡苗之后,引章突然向大家宣布,今年不种棉花了大家惊愕不已,不明白大小姐为何突然之间改变了主意,就连鱼儿也纳闷得紧。只有吴管家心里雪亮:如今有了二十万两银子,大小姐要囤积多少不得,何必还费劲种呢

于是,剩下的地又重新分派,除掉矮山前后特意空出些许地及修路修渠占了一些,剩下的大概有一百九十亩左右,玉米、黄豆、花生、土豆、红薯各种二十亩,剩下的九十亩则全部种上白术、白芷、百合、益母草、麦冬等中草药,人手不够,从清水镇上雇了二十名短工。

原本引章还担心雇不来人,没想到吴管家一到镇上,当天便领回了二十人。一打听,才知道镇北的晏家庄今年雇佣的人少,所以劳力市场上供应并不紧张。吴管家还大为感叹了一番,说去冬晏老爷过世后,留下的这位独苗新庄主简直就是个活宝,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对生产不管不顾,底下庄户见状也乐得偷懒,庄稼活都没人理了,这样下去晏家庄迟早要垮掉引章听了想起刚刚搬到马陵湾时晏老爷还帮了不少忙,如今如是人非,不由得也有些感慨起来。只是,别人家的事哪管的着?感叹过后,又全副精神投入自家的活计了。

雇好人之后,引章便让吴管家和小何、三道赶回杭州,虽然还不到收成的季节,预订、修理仓库也需要开始准备了,除此还得下乡到各处走一走,了解了解各处的行情状况。何况,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马陵湾中,则开始全面种植,雇来的二十人加上骆家上下,也有三十来人,忙乎了十天终于圆满结束。引章原来倒没料到,丁凡是个颇有领导才能的人,三十多人干活居然不劳引章操心分派,不知不觉间他给安排得妥妥当当,引章大喜过望,好好夸了他一番,索性丢给他管,自己只每天晚上问一两句,其余时间则用在养育鸡苗鱼苗上。

期间,清河镇王家花儿匠来了马陵湾一趟,给引章送来了一车四十几棵柑子树。引章大喜,忙叫丁凡几个将树统统搬了下来,全部栽种在北村宅院东边空地上。

丁凡等一看到这柑子树就忍不住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笑了宋九忍不住道:“大小姐,这些老虎柑种来做啥?烂贱的树,结的果子狗都不吃”

这些柑子树是当地特有的树种,叫做“老虎柑”,树倒是好长,不挑地,抗寒抗旱,冬天零下好十几度也是枝繁叶茂的。只不过,它的果实却非常非常不怎样,只有鸡蛋大小,皮厚,肉少,又酸又苦,根本不能入口。是以当地人只不过当它是风景树,偶尔栽植一两棵在房前屋后,加上它本身易活,村头寨尾、河畔道旁野生的也有一些,引章正是在路边偶尔见到才知晓的。买树苗的时候特意嘱咐王家匠人替她各处搜罗一些成树,有多少要多少。王匠人大感意外,乐得有钱赚,果然各村各寨的去收购,或者从野外挖回去,凑够一车便给她送来了。

引章听了笑道:“当然不是种来玩啦你们等着瞧,在我的手里,它结的果子一定又大又甜”

众人听了只是摇头,都笑着说不信:“哪有这等好事?这又不是变戏法”

引章拍手笑道:“这可比变戏法有趣多了,你们不信等明年就知道啦”引章早已想好,当地气候不适合种柑橘,没想到居然有这一种老虎柑。只要从外地买来优良柑橘,以老虎柑为母体进行嫁接,她相信一定会有惊喜发生。

庄稼地种好之后,已是四月底了。此时,小鸡们已经长了拳头大小了,平安度过了脆弱期,身上长出了一撮一撮的羽毛。原先用来隔着的竹栅栏都拿走了,放养在整个屋里,芦苇席子也只铺了两块在左右两边角落方便小鸡们晚上休息,其他的都撤走了。看着这些小鸡在屋里撒着欢的跑着叫着,健健康康的成长,引章和小喜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满足。

鸡棚下面已经成了鱼儿经常成群光顾之所,旁边也是鱼儿固定喂食之处。因为有活水源头一直源源不断的补充水源,而鱼塘下边又有暗沟出水口直通外边的水沟,水一直是流动的,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塘里的水会不干净、缺氧,那些鱼苗日见长大,十分精神。

至于鸡、鱼的饲料方面,大家这时才看出引章的未雨绸缪之处,大为佩服,同时也明白了她为何叫种那么多玉米黄豆之类。原先收获的玉米、黄豆等这时派上了用场。引章叫人把黄豆、玉米打成粉,蒸熟,混合麦麸、米糠、一点点食盐、用水调润,撒入塘中可以喂鱼;直接用各种粉拌米饭用来喂鸡;另外红薯藤长大之后,也可以源源不断的割下来喂鱼,还有两三亩的苦麦菜,这种菜叶子摘了又长,长了可摘,源源不断可以一直长到八九月,也是喂鱼喂鸡的材料。

去了这些后顾之忧,家中暂时无事,无非是勤看庄稼罢了。引章交代了鱼儿和小喜一番,告诉她俩要格外小心照看鱼塘和鸡棚;又说再过十天左右,那些鸡就可以放养到圈起来的竹林里了,要好生看养,别叫黄鼠狼之类的钻了空子,竹篱笆要看牢,别出现漏洞让它们跑了出去。

这时,竹山上的竹笋也陆陆续续的长出来了,引章便叫结巴和冯嫂骆五等好好照看,把那些长得好的、正的、结实茁壮的留着成才,歪的、斜的、弱小的或者两棵几棵挤在一起太密了的拔了回家做菜,冯嫂等一一都答应了。引章这才准备出行。

她这趟出门就是要去找优良的橘枝回来做嫁接,想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南下,广西、广东、福建都有好的品种;一个是南下再折往西到江西,江西也是出产蜜橘的好地方。仔细一想,南方气候酷热,只怕水土不服,倒不如江西,从地域、地理环境来说更为接近一些。

打定了主意,便跟安寄翠辞行。安寄翠对她已是无有不答应的,当即点了点头,顺口道:“叫大脚和鱼儿陪你去吧,路上也有个照应”

“娘,有大脚就可以了,鱼儿还有她的事呢”引章笑笑。

“这怎么成”安寄翠怔了怔,道:“你一个姑娘家,同大脚两个出远门,连个伺候的人也不带这上千里的路,娘怎么放心”

安寄翠虽然没有明说,引章也听出男女之防的意思,她心里好笑,想了想,道:“娘,我年纪虽小,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一路上我会照顾好自己,您就放心好了我也想带鱼儿去,但鱼儿是真的走不开呀再说了,估摸着也就二十来天嘛,又不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