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内,雪雁警觉的站在殿门处盯着四周,看到若凝走出来,雪雁招手示意另外一个宫女过来,仔细的交代了几句,方自走进殿来给若凝沏茶。

“雪雁,玉妃娘娘是什么时候小产的?”

接过雪雁递来的茶杯,浅浅的饮了一口,若凝轻声问道。

“这…”

犹疑着,雪雁的贝齿轻轻的咬起唇瓣,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若凝。顿了片刻,雪雁动了动唇,低声说道:

“娘娘是腊月十八诊出来的喜脉,皇上和太后娘娘都高兴的不得了。除了赏赐,皇上还亲口在慈宁宫许下承诺,说一旦娘娘诞下龙嗣,无论是阿哥还是格格,均升为贵妃。后来,皇后还免了娘娘的晨昏定省。初三早晨,娘娘去给佟妃娘娘拜年,当时去的人也蛮多的,佟妃娘娘担心娘娘有身子不方便,并没有留饭,只是坐着闲聊了片刻,喝了几口茶,娘娘便回来了。歇午觉的时候,娘娘觉得有点不舒服,说想吐,奴婢们以为娘娘是怀着身孕的缘故,便拿了酸梅给娘娘,可是吐着吐着娘娘就晕了过去,急急忙忙的唤了御医,可等御医来的时候,娘娘已经开始见红了…御医到的时候,说娘娘已经小产,保不住了。”

一边回忆着当天的事情,雪雁一边轻声的啜泣起来。

“玉妃娘娘平日的吃食,都是御膳房负责的嘛?”

并未从雪雁的话语中听出有什么不妥,若凝出声问道。

“自打娘娘诊出了身孕,皇上就吩咐内务府在储秀宫搭了小厨房,专门派了御厨负责娘娘的膳食,平日里娘娘只有去了慈宁宫会用些点心茶水,去别的妃嫔处,都是很小心的,从来不在其他宫里吃什么或者是饮茶。”

摇了摇头,雪雁轻声答道。

微微的蹙了蹙眉,若凝有疑的问道:“那,你可有觉得哪里有不妥的地方?”

站在若凝身侧,雪雁却像是思维出窍了一般,眼神迷离的想着什么,一双手,也紧紧的绞着手中的帕子。

“雪雁…”轻声的唤着雪雁,若凝伸出手晃了晃她的胳膊。

“除了每日里会去给太后请安,或是晚膳后去御花园散步,其他时候,娘娘几乎哪里都不去的,偶尔,会去皇后娘娘或是佟妃娘娘那里小坐一下。但是…”

雪雁迟疑着不再往下说。

“但是什么?雪雁,把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都告诉我,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害玉妃娘娘的人啊。”若凝焦急的说道。

“初二的时候,晚膳时桌上多了一道蕨菜,因着冬天的缘故,桌上很久未见野菜了,娘娘便多吃了几口,当时娘娘还赏了御厨。可事后奴婢打听过,别宫里并没有这道菜,小厨房的嬷嬷说,每日的菜,除了娘娘特点的那几道,其它菜,都是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的,所以,那篮蕨菜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因为是跟御膳房每日送来的菜放在一起的,所以她们以为是御膳房送的,可查了记录,那天御膳房送来的菜里并没有蕨菜。而且,储秀宫里自从娘娘怀孕后,几个贴身的人,娘娘都特意叮嘱过的,所以院子里不会有生人进来的,何况还是一篮子蕨菜,不可能混进小厨房的啊。”

雪雁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边小心的注意着若凝的神色。

“可有查过,那是蕨菜嘛?御医怎么说?”

若凝抬头看着雪雁,轻声问到。

叹了口气,雪雁咬着嘴唇说道:“做好后,统共就那么一小盘,除了娘娘吃的那几口,剩下的都赏下去,已经吃完了,根据小厨房嬷嬷们对那种菜的描述,御医说是蕨菜,但是,就怕里面掺了马齿苋。御医说,马齿苋和蕨菜长的很像,却会导致小产,尤其是像娘娘这种刚怀了没多久胎像还不稳的情况。可是那菜已经没了,御医也不能确定那就是马齿苋。”

虽说御医不确定,可若凝觉得,无缘无故冒出来的一篮子野菜,一定是意外。

摩挲着手中的茶杯,感受着杯壁上隐隐透出的温热,若凝低垂着头沉思起来,片刻,她抬起头问道:“皇上和太后怎么说?玉妃娘娘小产,他们不追查嘛?”

“查了,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御膳房送食材的记录里,并没有那道菜,几个小太监也互相证实说那天送来的食材中没有。除了已经吃完的菜,就剩下那个篮子了,可那个篮子是宫外街上最普通的那种,根本查不下去。都是奴婢不好,那天看着娘娘吃野菜,奴婢本该拦着的,可看着娘娘难得有那么好的胃口,奴婢就由着娘娘去了,都是奴婢不好…”

不停的埋怨着自己的粗心,雪雁的眼中,顿时又涌出了泪水。

“雪雁,你别哭,若真是有心人要害玉妃娘娘,仅凭你,是挡不住的。你再想想,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放下手中的茶杯,用温热的手掌抓过雪雁冰凉的手,若凝轻声问道。

摇了摇头,雪雁拼命的忍着还在掉落的泪水。

轻微的脚步声从内殿传来,若凝匆忙的收回了双手,而雪雁,也拿起帕子慌乱的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若凝,如玉说,想你陪她说说话。”

双眼和鼻头都已哭红,罗夫人像是顿时老了几岁一般,慢慢的挪步过来,无力的对若凝说道。

“伯母,姐姐现在已这般难过了,您一定要打起精神,别让她为您担心,等到身体养好了,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您说呢。”

深深的看着罗夫人,若凝朗声说完,俯身一拜后起身朝内殿走去。

一边拿手掀起床幔,若凝的脚步一下下缓慢起来,突然有种语噎的感觉,不知道看到罗如玉时,自己该说什么。

“姐姐…”

站在床前,看着罗如玉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的容颜,若凝心中一顿。

嘴角轻微的扯动了一下,一抹淡淡的笑容浮现在罗如玉脸上,几年未见,可两人间那种感觉,却像一直停留在那年梅树下一般。

“若凝,来床边坐,让我好好看看你。”

轻轻的拍动着床沿,罗如玉轻轻的说道。

“姐姐,来之前,我想了许多话要对你说,可是方才进来前,我去忽然觉得,我要说什么话,姐姐一定都知晓的,对嘛?”

将罗如玉冰冷的手放在厚实的锦被中,若凝替她掖好了被子,轻声说道。

点了点头,罗如玉并不做声。

“姐姐,我并不想让你就此作罢,就如我从前说过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无论我们要做什么,先要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好吗?否则,即使我们找到了元凶,也无济于事,不是嘛?”

伸出手将罗如玉脸侧的几缕碎发别至耳后,若凝继续说道:“姐姐,你还年轻,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即使是为我未出生的侄儿报仇,也要先保重自己,来日方长。”

两行泪水从眼中滑落,罗如玉却是重重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若凝,还好有你,在娘面前,我什么都不能说,怕她担心,可是,你知道我心里有多恨嘛?我恨不得把那个害我的人千刀万剐。”

话语中带着浓烈的恨意,罗如玉沉声说道,一时间,面容上带着一丝狠绝。

将手伸进锦被紧紧的握住罗如玉的手,像要把力量传递给她一般,若凝轻声说道:“所以,姐姐,现在更要照顾好自己,别糟践自己,知道嘛?如今,你在明,敌在暗,你的每一丝伤痛,都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一切,只看将来。”

“对,一切只看将来,来日方长,有朝一日,我定会让那人给我孩儿偿命。”

眼中浮现出一丝凛冽,紧紧的看着头顶的床幔,罗如玉厉声说道。

被罗如玉的指甲掐伤,若凝觉得手上传来一阵剧痛。

片刻后,罗如玉绷紧的神经一点点松懈下来,看着若凝,她脸上又浮现出从前那般天真娇媚的笑容。

“若凝,我想吃点东西,你和娘陪着我一起,好嘛?”

重重的点了点头,若凝站起身快步走出内殿,对雪雁吩咐起来。

一抹喜色在罗夫人脸上闪出,她满眼感激的看着若凝,携起若凝的手走向内殿。

第五十一章 话别心声

更新时间2011-11-8 18:50:59 字数:3144

“若凝,谢谢你。”

“并不是谢谢你来看我,我知道,因着你的缘故,皇上才对我这般好,要不是你,我想,我也许只是个常在,或是贵人,终其一生,我也不可能如现在一般自在。皇上,对皇后是疏远,对佟妃是敬重,对其他妃嫔是喜好,可唯有对我,是真诚,他从不在我面前掩饰对你的喜欢,和期盼,正因着这份真,我们可以一起聊你,一起聊我们曾经的往事,一起聊彼此喜欢做的事情,一起不藏心机的赏花下棋,做很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皇上说,储秀宫,是他在后gong唯一感到轻松的地方。别人,也许都觉得皇后好,因为她执掌凤印,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是若凝你知道嘛,我一点都不羡慕她,因为她拥有的更多的,是寂寞。”

“若凝,其实我很羡慕你,羡慕你遇到了这样一个真心喜欢你,愿意和你白头偕老厮守一生的男人。”

“若凝,你知道嘛,我既希望你进宫,又不愿意你进宫,希望你进宫,是因为,我希望你们幸福,希望两个真心喜欢对方的人能常伴终老,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我又不希望那么单纯的你来到这人吃人的地方,你知道嘛,后gong的女人都是疯子,你永远看不穿她们的笑容背后,藏着如何歹毒的心肠。”

坐在屋前的走廊里,看着飘飘洒洒的白雪,若凝想起了昨日临出宫前罗如玉对自己说的话。

很多次,若凝都在想,被宫里那么多妖娆多姿的美貌女子环绕着,可为何,福临却对自己一幅情根深种的模样。回想起几人相识相交的那些日子,自己身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可是,从罗如玉口中听着福临对她的描述,若凝一时竟觉得,自己和福临,恍若前世便曾相识一般,冥冥之中有那么多的牵绊,让他们彼此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即使发生了那么多的波折,两个人终究,还是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对方面前。

过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若凝开始跟着额娘绣起了自己的嫁衣,紫禁城中的嫔妃,本是不需要嫁衣的,宫里自会为她们准备平日里的衣裙和胭脂水粉。

可凝玉说,她膝下只若凝一个女儿,女儿待选入宫,也是要嫁人了,娇红似火的嫁衣,总是每个女儿家年少时最绮丽的梦,无论穿不穿得上,做额娘的,总要为自己的女儿准备一套的。于是,每日里大部分时间,若凝便跟着额娘在正屋仔细的绣起了要准备的一切喜品。

看着火红的锦缎在自己手中变成一件件华美的衣服,想着自己将来能穿着这件嫁衣做福临最美的新娘,若凝的脸颊,便在红色锦缎的映衬下,一点点的红了起来。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随着盎然的春意,迎来了飘洒的柳絮。

四月间的时候,博果儿带兵从山东回来了。

顺治三年以来,各地异端频起,白莲、大成、混元、无为等各种邪教纷纷涌出,借着烧香礼忏等各种名目,纠集了几万教众,蛊惑各地存了反清复明心思的叛逆人士,一同与朝廷抗争,及至近年,已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博果儿自封王后,过了春节,便求了皇命,带着三千亲兵到山东与当地官兵会合,围剿邪教教众,至今已有成效,便收兵归来。

想到只离开三个多月,而博果儿已是带兵打过仗的人了,若凝总有种恍惚的感觉,曾经那个跟在身后的小郡王,如今也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了。

因着要参选,若凝不便再出府了,所以听闻他进城了,估摸着他休整的差不多了,若凝忙写了信让费扬古送了去。

信送出去不过两个时辰,若凝还和额娘有说有笑的做着绣活儿,白管家通禀说襄亲王来了,正在前厅候着。

已是襄亲王了,可博果儿的脾气秉性还是一点儿都没变,若凝一边心中暗笑,一边整了衣裙,随着额娘到了前厅。

给博果儿请了安,凝玉借着准备午膳的由头离开了,一时间,前厅内只剩下若凝和博果儿,及几个贴身侍候的丫鬟。

“你出去三个月了,可是一封信都不曾写给我呢,害的我每日里惦记。”

亲手斟了茶递给博果儿,若凝一脸埋怨的神色,嗔怒的看着博果儿说道。

“好姐姐,你就饶了我吧,皇兄见了面第一句话也是这个。我白日里忙着军务,晚上回来还要去巡逻,没事的时候,不是被那些官兵们拉去喝酒,便是早早儿的歇了,想着没什么大事,底下人递上去的折子也都是事无巨细的禀报了,自是一切平安,便没再托人带信了。姐姐你也知道的,山东河南那一片,现在乱七八糟的,带信回来,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说不定我人都回来了,信还不知道在哪呢。”

不以为然的耸了耸眉毛,博果儿漫不经心的说着。

“那就是我多事,白担了这份心,算我自找,好了吧?”

听完博果儿的话,若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完,自顾自的喝起茶来,不再搭理他。

看到若凝的表情,博果儿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急急的放下水杯,舔着脸走到若凝身侧,柔声说道:“姐姐莫非是担心我没带过兵,出什么意外?”

抬起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若凝不做声。

“姐姐也太小瞧我了,我虽没带过兵,可好歹也去过几次塞外的,不比京里那些贵门公子,只知道几招拳脚功夫,连日常练习射的靶子,都是一动不动的静靶。不过,我知道错了,下回外出,必定带信给姐姐,让姐姐不再担心,好吧?”

博果儿好声好气的说道。

“你呀,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你以为单单说我嘛?你额娘懿靖太妃那里,还不知道每日里怎么个担心法呢,哪怕带个口信回来,让她知道你一切安好,也能放下心来啊,这样让她总是悬着一颗心,你这个做儿子的于心何忍啊。”

伸出手戳着博果儿的头,若凝带着一丝怨气的说道,而一旁看到厅内动静的丫鬟们,已是扭过头暗笑了起来。

抬起头斜了几个丫鬟一眼,博果儿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埋怨的说道:“怎么说我现在也是个亲王了,姐姐好歹在人前给我留几分面儿,下人面前,姐姐还这般对我,以后我在董鄂府里,可是一点威严都没咯。”

“哼…”若凝面上不动声色,肚子里却是暗笑不已。

片刻,博果儿顿了顿,犹疑着开口说道:“姐姐,下个月,我便要带兵出征去科尔沁了,姐姐入宫,弟弟怕是不能相陪了,万望姐姐谅解。”

还记得那年落选,京里流言四起,当时还是襄郡王的博果儿,当着鄂硕和凝玉的面,拍着胸脯对若凝许诺说,三年后的选秀,他一定要风风光光的把若凝送进宫,让那些当年笑过若凝的人好好的看看,若凝有皇上的垂爱,有襄郡王的敬重,看那些人以后还会不会用那副嘴脸看人。

征战沙场,曾是博果儿最大的愿望,而眼下,若凝入宫在即,他却不得不领命出征,博果儿一时觉得有些遗憾。

“好男儿就该如此,不用觉得抱歉,你只要保重自己,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等你回来,我给你摆庆功宴,到时候,就请襄亲王移驾光临了。”

开着玩笑,若凝将博果儿的遗憾不动神色的化解了。

“姐姐,我有几句知心话,要说给你听。”

释然的笑了笑,博果儿端正了脸色,一本正经的看着若凝说道。

看到一向顽皮的博果儿露出这般严肃的神色,若凝也不自然的正了脸色,摆了摆手示意几个丫鬟出去,若凝看着博果儿仔细的说道:“你说。”

“皇兄他…”

似是不知道如何启口一般,博果儿顿住了话语,思索了片刻,博果儿轻声说道:“自小,我和皇兄便是一起长大的,太后娘娘存了让皇兄掌政的心,所以一直以来对皇兄的要求就极为严格,所以,皇兄身边,也没有要好的兄弟姐妹,只有我,还算能玩的来。待到大了,皇兄便对太后和摄政王…咳咳…”

提到坊间关于太后和摄政王的那些流言蜚语,博果儿不自然的咳起来,抬头看了看,若凝的神色未有变化,他接着说道:

“其实,皇兄的性子,是外冷内热的。这么些年来,他身边便没有能说些知心话儿的人,这便是皇兄为何这般执着于姐姐的原因所在,自打第一次见面留了印象,以至于后来的深交,皇兄总是说,你的想法,似乎和他商量过一般,那般的契合,让他从心里,透出一股子亲切和随意。”

慢慢的说着,博果儿一边注意着若凝的神色。

“博果儿,我知道的,我会好好儿的陪着他,不让他那么孤单,你放心便是。”

想到他身上一直以来的那股清冷,若凝一瞬间明白,为何对于自己,福临是那么的不愿放手,原来,自己带给他的感觉,是亲切,是随意,就像寒冬里的一丝火苗,哪怕只有一个火星,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也是温暖的希望。

沉着的看着博果儿,若凝眼中,透出从未有过的坚定。

第五十二章 美人在侧

更新时间2011-11-9 18:56:33 字数:3035

去岁岁末,除科尔沁依惯例上交了如往年一般的贡品,周边几个部族,贡品较前些年相比都有所递减,据来使称,是因为夏季雨水不足及冬季的冰雪天气导致收获不好。

可其中暗含的深意,却是人尽皆知的。

虽有着大清的支持,可科尔沁还是无法与周边部族的联合势力抗争的,所以,未等科尔沁亲自求援,福临与一众朝臣商议后决定派兵前往,助科尔沁收服周边部族,使得草原各部落齐心统一。

五月底,博果儿率兵三万,开拔前往科尔沁驻扎平乱。

博果儿走后,有好一阵子,费扬古都闷闷不乐的,曾几度跟阿玛提议,让自己去军营里历练历练,阿玛都不同意,说自己的功夫学的还不到家,可是,想起是自己手下败将的博果儿都已领兵出外,而自己还每日里窝在自家小院里练功,费扬古就止不住的郁然。

在若凝面前念叨了几日,看着额娘和她为进宫的事情做准备,想着日后就不能天天见着姐姐了,费扬古不再念叨从军的事了,每日里跟前跟后的在若凝身边呆着,生怕哪日一睡醒,姐弟二人已是宫墙相隔了。

慢慢的,京里又热闹起来,如三年前一般,各地开始送秀女入京。

跟额娘去银坊挑首饰的时候,看着街上三五成群的少女,若凝便想起了曾经的天真烂漫,而现在,只不过过去了三年,一切已一点点的沉淀了起来,看着眼前的她们,仿若是看着从前自己的影子,若凝脸上,不禁浮出一抹静谧的笑容。

乾清宫内,看着内务府呈上的秀女名册,翻开第一页,若凝的名字赫然在内,福临“啪”的一声合上册子放回桌上,对身侧的小明子说道:“名册呈去交给皇后吧,选秀的事,由她操选便好。”

“喳。”小明子恭敬的退出殿外。

“小顺子,你去怡然居跟卫嬷嬷说一声,散了朝,朕陪她用晚膳,顺便跟她说点事。”

想着若凝还要如上次一般过验身那一关,福临转过头吩咐着小顺子道。

“喳。”小顺子也领了命出去了。

看着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入殿内,斑驳的射在地面上形成一格格疏离的影子,福临突然觉得心中暖暖的,那种感觉,仿若小时候坐在门廊上,看着卫嬷嬷卷起衣袖亲自做自己最喜欢吃的梨花酥的时候一般。卫嬷嬷脸上柔和的笑,蒸笼上氤氲升起的雾气,让他身上,心里,都暖暖的。

回过神来,福临从案桌上的镇纸下那张已微微泛黄的宣纸。

随着纸张缓缓的展开,一个素衣女子的容颜慢慢的出现在福临面前。

青涩的面孔,略显生疏的画艺,任凭是谁,也不会认得画中的女子是谁。

一抹淡淡的笑容浮现在福临面容上,他轻声说道:“若凝,这次,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一生一世…”

画中,赫然是几年前兔儿爷泥人摊前的若凝。

入夜,陪着卫嬷嬷用了晚膳,又在院中小坐着闲聊了片刻,福临起身朝养心殿的方向走去。

“皇上,今儿是十五呢…”

小顺子跟在福临身后轻声的提醒道。

抬头看了看皎洁的明月,福临眼中的一丝不耐轻微的闪过,脚下顿了顿,他朗声说道:“去跟皇后说一声,朕今儿还有奏折要看,便不过去了,让她早些歇着吧。”

“皇上,这…”

小顺子苦着一张脸,为难的看着福临。

“怎么,差不动你了?那你自个儿去领三十板子吧,一会儿让小明子去。”

福临斜了小顺子一眼,沉声说道。

“喳,奴才告退。”

看着小顺子远去的背影,福临暗自叹了口气,皇后的性子,比起曾经的皇后,现在的静妃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可是,一想到她也是科尔沁送来的,只是巩固双方关系的棋子,福临便怎么也耐不下心来跟她说话,或是留寝坤宁宫。

低垂下头,福临跟在掌灯太监的身后,朝养心殿走去。

一个时辰后,福临放下了手中的最后一本奏折,接过小顺子端来的热茶饮了几口,福临看着殿外浓厚的夜色,起身朝外走去。

“皇上,御膳房送来了夜宵,您要不要用一点。”

看着皇上抬眼静静的看着明月,小顺子在身后轻声问道。

“随朕去储秀宫坐坐吧,回来再用。”

不待小顺子吩咐掌灯太监先行,福临抬脚朝台阶旁走去。

储秀宫玉妃那里,早有太监早早的去禀报了,听闻皇帝要来,玉妃简单的准备了茶水点心,布好了上次的棋局。

刚刚走到宫门口站定,便远远的看见有摇曳的烛火闪来,玉妃便几步迎了出去。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玉妃盈盈下拜。

“起吧。都跟你说了很多次了,你在殿里候着就是,别巴巴儿的出来迎朕。眼下虽说已六月了,可晚上露水重。”

伸手扶起玉妃,福临柔声说道。

“不碍事的,臣妾也刚出来,便看见掌灯太监了,没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