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过完十五元宵后,雍正家的朝廷就要正式上班了。

上班好,上班妙,上班呱呱叫。全天下没有比上班更幸糊的事了。所以大家都十分的欢欣鼓舞哦。

李薇也同样感受到了养心殿里众人浓浓的欣喜之情,到了十点就让人送点心进去了。

……好歹能歇个一盏茶的功夫吧。

以前先帝那会儿,十五过后四爷至少能在家里再歇上三四五六七八天,想必京中其他人也是一样。而且,先帝通常过完年就该忙出巡的事了,好几回都是二月份就离京了。所以大家过年后最多再加一阵的班,把大老板送出京后就撒欢了。

可四爷显然没有出京的意思,人家就是正式上班了。

前朝如此,后宫里却还带着年味。穿梭往来的宫女太监都还面带笑意,各宫主位们没事干的还会东西六宫里串串门。

李薇这里就接到了好几个来自东六宫的小帖子。

不得不说,宫中女子都有一手好字。荣太妃和宜太妃写来的小帖子端得是风流无匹,两行小诗那么诹,让李薇都不免心生向往之情。

小帖子多数都是请喝茶,请聊天,请赏花,请赏画等。

过年宫里除了放烟花,一场宫戏都没叫。四爷都吩咐了,宫戏里年纪大的都可以给银子遣出宫了,他大爷打算未来三年里不看戏。宫戏不开张,白养着那么些人没必要。等后年再重新采买新人就是。

所以太妃们的小帖子请的都是静坐聊天的小节目。

李薇一开始是视而不见的。但显然太妃们的小帖子不止发往了翊坤宫,长春宫也接到了。皇后本人虽然无法前往,但宜尔哈、扎喇芬,乃至端惠等几位公主都去过东六宫了。

额尔赫身在翊坤宫没有被拉过去,她悄悄跟李薇说,宜尔哈特意‘奉命’过来邀请她一起去。

“不过大姐姐跟我说,去了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坐着陪太妃娘娘们说话,而且还插不进去嘴。说她要是我就不去。”额尔赫心里很感激宜尔哈的提醒。

“额娘,我看大姐姐她们也不想去,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啊?”她道。

李薇……有些犹豫。

长春宫这样做明显是有用意的,虽然她猜不出来。而且,她觉得四爷未必知道这件事。毕竟他的眼睛盯着前朝就盯不完了,不可能后脑勺上还长只眼睛专盯后宫。

她犹豫的是,要不要这么大公无私的为了四爷和宜尔哈等女孩,来跟长春宫对上。

……说实话有些圣母,多事,外加没事找事。

可是,她又很清楚四爷敢对后宫的事这么大撒手,不就是信任她吗?她能感觉到,四爷对她是有很大的期待的。

所以她真的独善其身了,首先对不起的就是四爷。

让他在顾着前朝的同时还要盯着后宫的是是非非。她不想让他失望……让他觉得,是他高看她了,原来素素做不到啊,她就是个只适合养在屋里的小女人,什么正事都不应该交给她去办。

……她没这么无能。

她不是个天生的米虫。

她在现代时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还想干兼职,还想攒上几年钱凑个首付,新婚姻法一出台,她就打定主意自己买房了,就算日后找男朋友结婚了,大家一人一套房,都是婚前,谁都别图谁。

她也曾心怀大志,不说顶天立地,也是个新时代的独立女青年。

不就是管管宫里的事吗?不就是要跟皇后对着干吗?她都跟她对着干快一辈子了,连儿子们都快对着干了,她怕什么啊?

以前是情势所逼,她不得不招架。现在却到了临阵击鼓的时刻了。

她不打算抽身退步。此时高举免战旗已经没有意义了。

李薇想了想,先把宜尔哈叫来,给她派了个活儿。

翊坤宫里,宜尔哈、额尔赫和扎喇芬都在座,李薇让人抱来好几匹普通的素布发给她们,笑道:“农桑历来是万岁最重视的事了,马上就要春耕了,宫里不能拿真的蚕桑给你们来纺线织布,你们就先拿这些布练练手,做几件针线吧。”

四爷以前在府里和圆明园里都玩过种地,几个孩子们都知道。

所以宜尔哈她们拿着布都没意见,更是立刻就讨论起要做什么来。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给她们阿玛和兄弟们做,还能是给谁做?

拿上布回去后的宜尔哈和扎喇芬算是被困在屋里了。端惠等几位公主那里都有些麻烦,李薇先把侍候她们的嬷嬷悄悄请来,问清楚关于去东六宫,几位公主是高兴?期待?

毕竟东六宫里都是她们的亲人,万一人家乐意去,她就不能用做针线这种借口把人留在屋里,她想的是要不要给他们请几个先生,比如教一教蒙语啊,了解一些蒙古的习俗啊之类的。

公主们进宫是为了四爷的大事,他封她们不是白封的。她跟四爷站在一起,自然要为他的大事打算。公主们去东六宫是跟亲戚联络感情,还是另有目的,这都无所谓。

她只需要先把这些小的都给隔开,把枝节先给劈掉,留下主干再来追查原由,才能清楚明白。

四爷很快就发觉她让人从内务府打探熟知蒙古习俗,擅长蒙语的嬷嬷,然后他就什么都知道了。他问起来时,她原来也没打算瞒着他,不过还是没说得太详细,只说是想让公主们早早的准备起来。

“不能临上战场现磨枪。虽说抚蒙是件苦差事,但正因为苦,才要让孩子们准备得更好。这样把她们送出去时我们才能不担心。”她道。

“嗯。”四爷缓缓点头。

他倚在榻上,她坐在他身后给他捶肩。有一搭没一搭的一边捶一边说话,大概是这么捶着太磨人了,他抓住她的手,把她拉到身前来:“不用忙了,陪朕坐一会儿。”

她挨着他坐下,两人半晌无言。过了一会儿,四爷长长的叹了口气,埋首在她的腰腹间。

她抱着他的脑袋,摸着他的光脑壳,只觉得触手毛刺刺的。

先帝逝世不满百日,还不能剃头。最近宫里不管是太监还是弘昐他们,个个都是一头青毛茬。她还听到小太监们摸着毛茬高兴的说:好像胡茬子。

她一边走神,一边两只手来回的在他的脑袋上胡噜。胡噜来,胡噜去。胡噜得不亦乐乎,然后四爷把她的两只手都抓下来攥在手里。

她一低头,他在她的大腿上轻轻的瞪她,无奈道:“这是又把朕当成弘时了?”

他坐起来,不敢再枕在她的大腿上了,然后不自觉的也呼噜了一把自己的半拉脑壳,刚才心中的憋闷倒是散去不少。素素的做法倒是给他出了个主意。

过不几日,四爷让人在西苑圈了一处园子,然后天天带着宫里的阿哥们一起去那边:种地。

这次就没李薇的事了,她听弘时说那处园子名为丰泽园。

“皇阿玛让人圈了好大一块地,都只是粗粗开垦,剩下的什么都没干!”弘时这话的意思就是,他们要从松土,犁地,捡石子开始。要把地里深扎的草根全都挖出来,浅表的草也要全都切碎,地里大块的土疙瘩也要全都劈开,等等等等。

干过几年农活的三兄弟无不知道这是怎么样的一件大工程,而与他们同去的其他堂兄弟们却都跟出宫放风一般。

弘时冷笑,等几天你们就知道厉害了。

宜尔哈她们的针线活很快就派上用场了。因为几个女孩最先练手的就是粗布手套和套袖,这个东西也是李薇苏出来的。

其实四爷他们并不需要袖套,他们又不是换不起衣服?下地弄脏了换一身不就行了?但李薇实在是看不下去他们下一次地就毁一套衣服,所以不但苏出了套袖,还有大围裙。

大围裙是半包围结构,能很好的护住前半身。下地的穿上它真是干净又方便,等下完地一脱,粗布做的围裙嫌脏的拿去当抹布或撕成条做拖把,不嫌脏就下回接着穿,连洗都不用洗了。

后来府里干粗活的都做了几件大围裙备着,他们每年的衣服都是有数的,能省一点是一点,旧衣服改成大围裙,新衣服不就能少洗几回,多穿几次了吗?

套袖、手套和大围裙一送到弘昐等人手里,很快就在西五所和南三所刮起一阵时尚旋风。

四爷跟她说,弘晰还说他特意让人做了,给理亲王也送去了呢。

他叹道:“弘晰这是想回去看看了。”

今年新年,人人都来了,只有直郡王和理亲王没有来,甚至连府门都没出。四爷是亲笔写了福字赏下去,还有大批的宫中赏赐,连新年大宴都赏了一桌菜,让这两个哥哥与天同庆。

李薇只是觉得这种赏菜吃下去,直郡王和理亲王别拉肚子才好。

她这里面色古怪,四爷听她说完后也很古怪,道:“……朕早想到了,你以前不是说过先帝赏到永和宫的菜都结了一层白色的猪油花。”把他给恶心坏了。

“赏给直郡王和理亲王的御菜都是底下带着炉子的。”他还交待路上炉子里的火绝不能熄,菜端下去时必须是热的。

就连赏给宫外大臣们的菜也都是带炉子的。他可不愿意赏菜赏的让人吃冷菜,这恩还不如不施。

四爷您真周到。

李薇马上夸他,换着花样使劲夸。四爷就笑,道:“也有素素的功劳呢,朕也是听你说了才想到的。”

他在宫里吃过的赏菜还真没有吃到凉的,若是在席上,先帝那边桌上的菜直接端下来,那肯定就是热的。而他还住在阿哥所时也有赏菜,不过那都是先帝说‘给四阿哥添一道红炖羊肉’,膳房这边得了话做出来直接给他送去。

宫中妃嫔吃的冷菜,他不曾遇上过,也就从来没想过。

要不是素素当时提起,他也不会想到这菜赏下去的入口问题。

想想素素虽然专会注意这些小节,但有些时候小节才是致命的。

四爷天天带着宫里的阿哥去西苑下地,每天下午的骑射就停了。几日后京里大半的府邸都知道了。四爷说的是春耕的事,现在先练练手,等亲耕当天,他会带着阿哥们一起举行这项典礼。

京里大半人家有那心思灵活的也开始在自家庄子上开辟块地出来,让自家孩子练练。亲耕当天,皇上耕过后,他们也有一试身手的机会,到时也能露露脸啊。

弘昐说傅驰放假回家也添了一门种地课。

“傅家还给他准备了耕牛,让他试着犁地。”弘昐像个孩子那样笑着说,“结果牛一下子跑了,差点把他带得摔在地里。”

弘时很捧场的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弘昀在一旁也笑得坐不住了。

结果这群小子笑完,晚上李薇跟四爷学了,四爷就道:“傅家这么做好,朕都忘了。”

第二天下午他们就在西苑见到耕牛了。四爷还跟他们说这耕牛十分值钱,一般人家买不赶快牲口帮着干农活,就让家中的一人在前头拉犁,一人在后扶犁。然后叫阿哥们两人一组玩模拟。

等模拟后东倒西歪扶肩哀叫的阿哥们再看到耕牛时,个个都十分体贴亲切了,待牛如待好友。

为了让牛儿们乖乖犁地,少有人使鞭子的,就算有人想打牛,看一眼一旁的四爷都要收敛起来了。

弘昐叹道:“当时大家都傻眼了,还是弘时聪明,让人把他马背上的链搭中的糖取来,侍卫们也把喂马的黑豆拿过来,再找来新鲜的草料在前头引牛去吃,好让它迈迈步子。”

弘昀道:“皇阿玛大概也是听人说了外头的人,这才想起来也给咱们用耕牛。”

弘时恨道:“我看就是傅鼐说的!”

李薇:“……呵呵。”

不小心坑了儿子一把的额娘在他们临走前给他们塞了不少的糖和点心。

四爷带着阿哥们耕地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太后就曾经把她叫到宁寿宫,说有好东西给她。在赏了她两块先帝当年赐给她的衣料后,就让十四福晋完颜氏去陪她说话了。

宫里人说话大概都喜欢九转十八弯,不拐弯都不会说话了。

完颜氏来是十四爷的意思,他也想去西苑种地。就跟写福字一样,这是脸面,能去代表皇上喜欢你。

他跟他媳妇说,他媳妇来说太后说,太后跟四爷不好直说,就把李薇扯来当传声筒了。

白赚两块料子的李薇一点都不介意,要说当年先帝的品味也是相当高的,太后拿出来赏她当贿赂的当然是好料子。等四爷回来时还被东五间里耀眼的金光给闪了下。

两块全是织金花缎,全是百蝶穿花。一块是素底的白牡丹,暗银灰的底色上,大朵大朵的白牡丹花在浓绿色的叶子的衬托下,宝蓝、银红、杏黄等各色蝴蝶在花朵间穿梭。

一块几乎就是黑色底,上面同样是大朵的牡丹花,但却是接近正红的品红。乍一看真的很像正红牡丹花。

李薇看到这两块料子,才感到先帝待太后,绝对是有几分真心的。

不过,也怪不得这两块料子不曾见过天日。太后大概也只是偶尔拿出来欣赏一番,做成衣服大摇大摆的穿出去是肯定不敢的。

这衣料的纪念意义大于实际意见。

李薇回来打开后就不打算拿它们做衣服了,她也是想把它们好好保存起来的。

四爷一进来就看呆了,过来摸了把说:“这是江南贡缎。”

他托起两块料子细观,李薇刻意避到一旁。她挑在他回来前打开就是想让他也看看的。

四爷一下子看入了神,连苏培盛都带着人闪远了。

等四爷看完,道:“收起来吧。”才有人上去小心翼翼的把料子重新卷起,拿纸裹好抱走。李薇交待:“找个好箱子单独收起来,别忘了放些香囊进去。”

王以诚这时才把茶送上来。

四爷端着茶,半天才问她:“今天去宁寿宫,这是娘娘给你的?”

不知怎么回事,他很少在私底下称呼太后为皇额娘,仍然跟以前一样唤为娘娘。

李薇当然是跟他看齐的,不会在此时说皇额娘如何,也是说:“娘娘说这是她年轻时得的料子,一直没舍得用,现在也不合适了,干脆就给了我。”

四爷叹:“收起来吧。日后朕再给你好的。”

她点点头,本来也不缺这两匹料子做衣服。

只是,她一直以来都以为太后对先帝,是敬和畏占上风。但看这样几乎是逾制的料子,以先帝的行事来说,肯定是在情到浓时才能赐下来的。而只凭敬畏,太后不可能在先帝心中留下如此深的印记。

李薇不免对太后与先帝之间的旧事产生了许多的联想,那里面不乏虐恋情深的套路。她在这边脑补,四爷在另一边也不知道脑补些什么。两人一时都忙于脑补无暇说话。

下面的苏培盛看着上头两位主子都眼神放空,但万岁揽着贵妃的肩,不自觉的在轻轻揉弄。贵妃倚在万岁身上,一手不识闲的在万岁的手心上挠。

他想了想,还是悄悄带着人下去了。

过了会儿,四爷方才回神,然后才想起问她宁寿宫找她去说话是干什么。

她刚把完颜氏三个字说出来,四爷就是一脸的了然。

他笑着十分得意,嘴里却肯定道:“朕这次不会如了他们的意的。”

原来来四爷这里求一起种地的不止十四爷,三爷也是多次试探,还有隆科多等宗室,也都表示了对种地的向往之情。种地,是他们的人生追求。以前没种过真是白活了,不趁现在种一种简直人生就没有希望了。

四爷还给她背了一段折子上的话,某位宗亲在请安折上叩请能跟着皇上一起种地,这是他和他家人的最大期望。

“这些人的话,朕一个字都不信。”他冷笑道,“只会用嘴说算什么本事?亲耕过后,朕这里的事还多着呢,到那时再看他们是个什么嘴脸吧。”

李薇大概能猜到,可能……是户部欠银吧。

早在四爷还是个贝勒的时候,就对户部欠银深恶痛绝。后来交给八爷,好像八爷想了个糊弄人的招数,把四爷给气得腰围都细了二寸。

李薇对那段时间四爷吃什么都不香的事记得太清楚了,为了哄他吃饭,她的腰围粗了三寸!

往事实在不堪回首。现在她都记得看到皮尺时的心情:这不是真的!皮尺坏了!

现在四爷能扬眉吐气,实实在在的把银子都收回来了。

她真心的替他高兴。

当然这事不会太轻松,但做为封建皇朝的统治者,四爷手握生杀大权。脖子能硬过铡刀的估计没几个。

心情大好的四爷在春耕到来之前都是好好吃饭,然后每天饭后盯着她喝养荣汤,她喝完后,他就夸她:“如今这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铜镜能照的有限,她被他这么天天夸着,真的觉得自己的气色变好了。

呵呵。

然后皮尺告诉她,腰围……添了三寸。

她抖着手把皮尺围到四爷腰上。

四爷正读书呢,起身张开手让她量,一边好声好气的对她说:“朕最近都是按时吃饭,汤也都喝了。”

她盯着皮尺上二尺一寸的地方,平静道:“可能是下地累着了,您这腰围又细了哦。”

四爷有些发愁的对她解释:“朕不容易长肉,打小就是这样,吃再多都不容易胖起来,嬷嬷都说朕这是动得多了。但朕就是天天坐着都一样。”

李薇深吸一口气,也想这不科学啊,哪有天天坐着不动还不长肉的?

吸收不好!

她坚持喊黄太医来再给四爷切个脉。

四爷拗不过她,喊来黄太医。

她说皇上这几日没怎么动(?),吃得多了却又瘦了,太医,皇上是不是肠胃吸收不太好?

黄太医仔细给四爷来了个全身检查,再查问过他近一个月来的饮食和作息,肯定的说四爷十分健康,健康极了,肠胃没有一点问题。

四爷也一本正经的说这原因何在呢?

黄太医分析如下:万岁每餐只吃七分饱(她是三餐加点心都是痛快吃到爽),万岁每天晚睡早起(她睡到自然醒),万岁每天用功,批奏折,操心国家大事,耗费心血(她天天闲着),万岁最近还天天下地(她不下地)。所以万岁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她胖也是正常的)。

黄太医退下后,李薇只觉得自己刚才膝盖上中了一万支箭,连话都不想说了。

四爷反倒搂着她说素素待朕好,素素关心朕,素素最好,素素哪哪都好,素素一点都不胖。

她抬头:“……”

四爷柔声说:“素素,咱不减肥啊”

她:“……”你妨碍进步!QAQ

319、得意的四爷

天还黑着,四爷已经起来了。

李薇背对着他躺着,听着他慢慢的把被子掀开,坐起下床,把床帐拉开一条缝出去再赶上,然后穿上鞋,拿起搭在熏笼上的衣服披着出去了。

四爷不想让她也跟着早起,早起时就跟干地下工作似的。

她有一次是想吓吓他就故意装睡,后来就是想感受他的爱(好酸)。

不过这时她真的感觉很满足,好像他这样小心的想让她多睡一会儿,不打扰她的举动,让她比收到他的赏赐还高兴。

等听到他在外屋洗漱的声音时,她才起来穿上衣服出去。

四爷吐了漱口水,抬头就看到素素披着头发出来了,道:“又把你吵醒了?”看看外面的天色,他道:“再回去接着睡吧,还早呢。”

“我不困了。”她过去替他把辫子解开,通过后再编起来。四爷的头发很好,到现在还没用假发(……)。

假发在大清朝里属于相当普遍的东西,男女都要用。尤其以男人用的最多。

李薇记得只有男人才有地中海的基因,女人就算身带这种基因,也不是显性的(如果她生儿子,那儿子可能就该倒霉了)。所以一眼望去,英国那边连王子都秃头,女王却有一头浓密的白发。

清朝又比较坑男人,本来头发就不多了,还必须要剃掉一半,所以不少人脑袋后面的辫子编起来时都跟老鼠尾巴似的很细一条。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而毛发黑亮浓密才是欣赏标准。

头发太少太稀怎么办?假发拯救你。

一般来说有两种办法,要么直接带个假辫子,一般栓在帽子后面。但这样就不能脱帽了。另一种只适用于还有头发的人,那就是用假发把辫子编得粗一点。

在四爷这个年纪的男人,头发还不需要用假发绝对表示他还十分青春貌美。

所以,李薇给他编完辫子后,欣赏的摸了下他的长辫子说:“爷的头发好黑亮!辫子好粗!”

四爷回头,露出半拉脑壳的青头皮。

李薇多少卡了下壳。百天不剃头就意味着三个月,一般来说她的头发三个月,流海都能扎眼睛了。但在四爷这里,大概是剃干净的长起来慢?三个月下来也就是一般寸头的水准。然后会有一些微微的打卷。

四爷还是很注重外表的,剃头修面多数都在前院书房里,她还从来没见过他剃头修面这个事。都是一回来,头皮就刮干净了。

所以她见过的也就几次,像是敏妃去世,裕亲王福全去世等。

用过早膳,他就要去前头了,盯着她喝完养荣汤,他起身道:“今天没什么事,朕会早点回来,翊坤宫要是没事,你就不用回去了。”

说完,他戴着帽子就出去了。

等他走后,李薇还是回翊坤宫看了一眼。额尔赫和弘昤两个人在翊坤宫里,她还是有些不放心的。不过,额尔赫把她自己和弘昤照顾得很不错。李薇发现额尔赫自从搬回她身边后,反而显得更有自信了。

可能是知道身后有额娘,她就有底气了。

弘昤一看到她进来就在榻上伸手喊:“额娘!”他现在终于能流利的喊额娘了,刚学会这个新词让他特别喜欢显摆,见了她就喊个不停。

李薇先脱了斗篷,再摸摸手和脸冷不冷,暖过来后才去抱弘昤。

昨天晚上的元宵灯孩子们都没去,大半的原因是有不少外人进宫,而且御花园里太冷,她也不知道这赏灯要赏到几点,就让人在翊坤宫里挂了灯,让额尔赫和弘昤在宫里玩别出去。

额尔赫把宜尔哈、扎喇芬,还有端惠几个都叫来了。

李薇坐下后先问她:“你们昨天玩得开心吗?”她跟四爷回来时太晚了,经过翊坤宫时就没进来。而且,当时翊坤宫里的灯已经灭了,估计额尔赫他们已经睡了。

“开心,我让人切了很多馒头片来烤着吃,还让人拿了红薯和栗子。”额尔赫说,她之前还担心搬出西三所时宜尔哈和扎喇芬生气,结果两人都悄悄安慰她。宜尔哈让她别介意:“你能轻松点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也能多个地方走动。”

扎喇芬则是十分羡慕的说:“二姐姐,能跟李额娘住几天就住几天,这种事求都求不来呢。”

李薇听她这么说,问:“扎喇芬想认恪嫔?”

这话说的,好像扎喇芬不能认似的。但事实上她从懂事起就没见过恪嫔,当她开始对额娘起了向往之情时,才开始悄悄打听恪嫔的。但后来孩子们都跟着搬到了圆明园,恪嫔却还住在府里。

等进了宫,两边离得还是太远。走动各种不便,李薇都被逼得把额尔赫给搬到翊坤宫,就是图个见面方便。可见扎喇芬现在想见恪嫔只会比以前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