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顿团圆饭倒是用的高兴,饭后,陈许亲自又去了一趟二女儿张若盼的夫家,跟她交待了些事情,这才安心回府打理行礼,几日后,两人挑了个晴空万里的天,带着护卫和丫鬟离京。

几月后,两人一路向南来到了大海边,看着港口外林立的游轮和货轮,两人相视一笑,早就知道这里对外贸易发达,但这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往来的各国船只不断,陈许、张廷玉和一干随从,买了船票,便上了船上的包间。

“夫人可还生气呢?”如今房内只剩下夫妻两,张廷玉手里捏着茶杯调侃道。

陈许感受着身体某处的干涩微疼,没好气的白了一眼他道:“你是解放天性呢,这出来的这些日子,你折腾些什么啊,日日都弄得腰酸背痛的,你好歹也心疼心疼我。”

陈许生完第四个孩子,便主动吃了些避孕的药物,只是不会怀孕并不代表着她这一大把年纪喜欢纵yu 过度啊。这自从出京之后,自家衡臣就像是放开了一样,搞得她都有错觉,不是说越往后女人的欲望大吗?怎么他家就反了?

伸手握着陈许的手,张廷玉笑道:“我当然心疼你,你说要出海玩,我有拒绝吗?我最想去的可不是海外。”

可几个月后,张廷玉却喜欢上了外面,不为别的,就为这里的人感情奔放,似乎给他打开了一扇新得大门,这老夫老妻过起日子来倒是羡煞了一行随从。

两人出海的目的谁都没说过。他们两人这些年一直都在练那部内功心法,一开始没发现,可后来两人都意识到,这部功法当真是太过离奇。这么多年了,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好不说,就是现在,站出来,谁也不敢说他们有四十多岁了,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没有衰退。四十多岁,本来病就来了,可是他们身体却是越来越好,这就让两人注意到了这部功法的特别。

如今出海不过是想要去看看,之前陈许属下找好的那些地方适不适合养老。这功法陈许是不打算说出来了,就是儿女,她也没说。有的东西看似是宝贝,可是却能让人活的提心吊胆,他们夫妻二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陈许终是没有什么仙缘,一部绝佳的心法被她练成了养生大法。夫妻两人走过半生,最终还是决定弃掉功法,顺其自然。与其为了长生要畏畏缩缩,不如弃了不该有的东西,心安理得的活着。至于御心诀,她也弃了,有的东西是好的,可却不一定会让你幸福。

这些道理,她已经懂了。

外面的日子过的倒是轻松自在,几年下来,张廷玉夫妻不仅走遍了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而且还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这最终也没决定在海外安享晚年。出去的久了,总会想家,以前陈许觉得京城是是非之地,可如今几年,她的思乡之情却越发的频繁,最终,两人还是觉得再走几年就回京在儿女身边安度晚年。

离开故土十几年,两人这几年也玩够了。这小儿子如今参加会试在即,三女儿也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这婚事已经由康熙出面敲定,选了日子,只等大婚。如今这些事情都需要两人去处理。便登时便快马加鞭的回京。

红尘滚滚,陈许到了重孙绕膝的年纪,一回首,对这一生一无一丝遗憾。这些年送走了多少亲人,连她自己都老的成了祖奶奶,可转身之后,依旧有个人陪着你,宠着你,这些对陈许来说着实弥之珍贵,她知足了…

至于快要想不起来的那辈子,陈许已经不会再去想了。相较于这辈子,那辈子更像是一场梦。

第147章 常宁番外

近些日子, 常宁越发的觉得身体亏损的严重,早年的透支已经让他日益觉得自己怕是要大限到了。

回首他这一生,常宁并没有太多的遗憾,要非说起遗憾,他恐怕一定会说, 早知道当年, 就把儿子随便过继一个给皇兄, 孝顺女儿他还是自己留着好。

常宁如今也是儿孙环绕, 可是所有的加起来,都不如过继出去的女儿孝顺。一想起这个,常宁觉得这心里就不怎么美丽了。

“王爷,皇上来看您了。”

常宁的思绪被身边的丫鬟拉回来, 这还没开口, 便看见府里的管家毕恭毕敬的把皇兄请了过来。他现在是靠在软榻上, 打开的窗户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的人。

“扶本王起来。”年轻时四处为国征战,如今积下了不少顽疾,这膝盖骨如今连自己站立都会有些疼痛。

康熙看着明明比他小却已经到垂暮之年的五弟, 这心里也是不好受。一进屋,就把其他人弄了出去,上前亲自把常宁扶到软榻上坐下。

“你这身子最近感觉可好一些了?”康熙到了老年, 肯定是也有不舒服的地方,但是他平时很注意保养,也不像常宁,身上有早年留下的伤口, 如今看着弟弟这个样子,康熙心里实在是堵的慌。

“多谢皇兄顾念着我。”常宁笑了笑,“今日朝廷无事吗?”

“我听太医说你身子最近越发不好,就来看看你。”康熙叹气道,“你怎般这么不爱护自己?”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相较于康熙,常宁想的更开,“皇兄,我刚刚还在想,要是当年过继给你一个儿子就好了。现在才发心情,生儿子都是讨债的,这只有女儿心细,哪怕嫁了人也会惦记着我。”

“你啊,虽然炜彤在我名下,那你看看她,可有把你当叔叔?有个什么好的,都不忘了你。”康熙想起陈许,也是觉得窝心,他孩子不少,可是比较起来,她的心最真最坦率,“不过,我当真也得谢谢你,这么好的女儿,我也跟你一样喜欢。”

“皇兄,这丫头性子野,主意也大,日后要是有什么,皇兄对她多多包涵。”常宁是真心喜欢陈许,这些年来,隔三差五的她都要回来看看自己,陪他说说话,散散步,要说他还有什么放不下,那也只有这个从小就亏欠的女儿。

康熙心下好笑,那个孩子看的明白,怎么会惹事情。不过看常宁这么记挂她,康熙自然是要答应。

“皇兄,我这身子我知道,待我走后,你也莫要太过伤心。”突然提起这事,康熙还有些难过,他亲缘单薄,看重的人就那么几个,如今看着自己的弟弟这般,他心里自然是不好过的。

“你何必说这丧气话,把心放宽了。”

“皇兄,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你不用开解我。”常宁笑道,“这辈子,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走就走了,能有啥。”

“你,唉。”未尽之语都在不言之中。

陈许过来的时候,听说康熙也在这里,便加快了步子。她来常宁府里,从来都是不需要通报的。对常宁,她的感情要更纯粹一些,这些年这个生身父亲,时常关照她,这份心意她一直都记在心上。

“皇阿玛今日怎么有空出来?”陈许给两人行了礼,便把自己手上的东西递给常宁的婢女,“这个拿好了,每日晚饭后温水给你们主子服一颗。”

“这是什么?”婢女应了退下,康熙倒是好奇的问道。

“前些日子柏老回京,我请她给五叔看了一下,这是她让人送来药,说是可以温阳身体。”陈许轻声道,“五叔早年透支了身子,如今只能好好养着。”

“你有心了。”康熙笑道,“怪不得你五叔日日都念着你的好。”

陈许不喜屋内沉闷的气氛,故意卖萌撒娇道:“皇阿玛这话说的倒是没道理,我这么好,谁不念着我的好,难道皇阿玛只念着女儿的不好?”

说罢一副很伤心的样子,逗笑了两人,刚刚还有些沉闷的气氛,也霎时轻松起来。

“你个滑头。”常宁笑出声来,“我就估摸着你今天要来,你过来,五叔有些东西要给你。”

陈许笑了笑,上前一步,顺着常宁的话,去到多宝阁下的柜子里抱出来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打开看看。”常宁笑道。

陈许心里隐约有了些感觉,这样子的常宁就像是再交待后事,陈许一时间心里的酸涩一涌而来,差点流出眼泪来。

盒子里面有不少地契和商铺,虽然她如今不缺这些,可是还是被常宁的心意感动了。里面的地契商铺,很多都是和她的产业连在一起,要是有了这些,她的产业要扩张,就根本不需要去外面收购。陈许知道,常宁拿到这些地契怕是也费了不少精力。

她都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这辈子有这么多真心待她的长辈。

“喜欢吗?”常宁怎么会没有察觉到陈许的感动,对于这个女儿,一开始他也是和对其他孩子一样,只尽做阿玛的责任,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对孩子好,孩子也百倍的回报他,这再跟自己的其他孩子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如今,他对自己这个早早过继出去的女儿,疼爱自是比其他孩子多了不少。

“五叔,你这是要散尽家财不成?”陈许打趣道。

康熙虽然没看,但也知道自己五弟这会已经是在安排后事,明面上的家产自是要留给嫡子,可是暗地里的,康熙估摸着怕大头都给了陈许。

“五叔家财万贯,怎么就能散尽了。”常宁玩笑道,“五叔的一点心意,你可不能拒绝。”

陈许合上木盒,笑着道:“既然五叔这么有钱,那我就不客气啦。”

长者赐不敢辞。

陈许让夏兰把东西收好,自己亲自去厨房做了几个清淡的小菜,陪着常宁和康熙用了午饭。康熙用完饭,刻意提早离开把空间留给两人说些心里话。

“李德全,你说朕当年是不是不应该把大公主过继来?”看常宁对女儿的心思,康熙突然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李德全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只能中规中矩道:“回皇上的话,很多事情都是老天爷安排的,兴许就是因为大公主不在身边,王爷才越发稀罕大公主。”

“就你会说话。”其实康熙自己知道,当年他子嗣单薄,三藩和前明余孽都在对他的江山虎视眈眈,在听到钦天监说五弟的长女命格奇特,福气多,他怎么能不动点别的心思。

如今五弟这般,他也不过是因为伤感而开始有了些情绪罢了。

“炜彤,这些年你可怨过我把你送进宫?”常宁任由陈许蹲下给他按摩膝盖,虽然她的力道远不如婢女来的恰到好处,可常宁就是觉得她比婢女按摩弟弟要舒服百倍。

“阿玛怎么会这么说。”陈许知道康熙不会跟一个即将要入土的人在意称呼,可是她却知道,常宁在乎这一声阿玛。

果不其然,常宁听到她那一声阿玛,整个人都有些紧绷,过了很久,陈许才听他笑着说了一句:“女儿再叫一句。”

“阿玛。”陈许仰起头笑道,“您如今越发多愁善感了,当年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再说了,不过是一个称呼的改变而已,我始终是您的女儿,在我心里,这血缘是不会变的。”

“阿玛盼了多少年,还以为再也听不到了。”常宁老泪纵横道。

“阿玛想听,女儿日后日日来看你,一直叫到你烦为止。”

陈许知道常宁的日子不多了,这一点太医和柏锦溪都说过了。所以她不想在常宁最后的日子里让他留有遗憾,这才有了今日的这一出。

不过她也是说到做到,接下来日日都回来陪常宁,跟他说说话。想让他走的安心一些。

常宁府上只住着即将要袭爵的嫡子一家,陈许日日来,也难免会碰到,不过对于常宁的孩子,陈许还真的跟他们没多少感情。如今不过是暗地里照顾着她同父同母的两个妹妹,其他的她倒是都不怎么有交集。

这一天来的很快,春天刚过完,常宁就走了。他最后只留了一句话给陈许,希望她能照看恭亲王一脉不要凋零。对自己的嫡子,常宁并不看好,那是个喜欢钻营耳根又软的孩子,对他,常宁是不放心的。

陈许是个守信用的人,在接下来几年朝廷站队的洪流之中,她提点了不少这个血缘上的弟弟。他虽然不那么出色,但也不是蠢笨的什么话都听不进去。陈许看着他,倒是没有让他卷入不该卷入的麻烦之中,坏了常宁的名声。

常宁走了,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这陈许的生母一辈子也只生了三个女儿,如今女儿出嫁后,常宁又不在了,这住在王府里,始终不是很妥当。最后还是陈许出面,买了一个宅子把生母安顿好,替她养老送终…

第148章 两代帝王番外

『爱新觉罗玄烨』

一个帝王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疆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国强民强。

康熙八岁登基, 擒鳌拜,平三藩,收准噶尔,扫清沙沙俄和附属小国的挑衅和不安分。

除此之外,重置国家机构, 设立义学, 医馆…

在位六十一年, 他自问做到这一步, 已经无愧于天下。

康熙在面对国家大事上从不含糊,可他就是有些纳闷,这个关起门来再看自己的私人事情,不得不说, 他个人感觉, 自己也算是比较悲剧了 。

几岁就没了阿玛额娘, 这还是一个小不点的时候就要承担起江山社稷的责任。他家皇祖母日日记挂的都是让他扛起江山社稷的责任,他那个时候其实特别疑惑,那明明就是他家阿玛的责任, 干他何事?他阿玛那么大人都知道关键时刻掉链子,怎么到了他一个小不点身上,就得自己抗住?

不过对皇位, 他本身也并不抗拒就是了。那个时候自己多天真啊,觉得当皇上好啊,呼风唤雨,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可是当上了, 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就只能是把它当个屁放了。朝堂上虎视眈眈的鳌拜就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为了解决鳌拜,他费劲了心思,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明面上把他宠爱的义女抬进宫当妃子,虽然静妃长的的确还不错,但好像脑子不怎么在线,他对她是起不了一点别的心思的。只能象征性的宠爱,至于心里,他是决计不敢对感情认真的。

这辈子,康熙自忖,他似乎当真没有用过真感情。说句心里话,他不是不想,只是他自小见到了自家皇阿玛用了情之后理智全无的样子。他想做一个明君,一个被后人和天下百姓认可的帝王。他不想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些只言片语、可供调侃的话语。

感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要是这辈子他有什么值得心塞的事情,那么这件事绝对要算一件。

他引以为傲的江山,竟然看好的接班人接二连三的不上道,这着实让他觉得心塞苦恼。

他记得当初立太子的时候,胤禛就问过他。

皇阿玛,您何必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立太子。如今江山稳固,根本不需要太子。

他当时是这么说的。

胤禛,这是对赫舍里氏一族的回馈。

回馈什么?

回馈赫舍里氏一族索尼在数年前助他顺利亲政,这是当年皇玛麽私下里对赫舍里氏索尼的承诺。

再者,他三个嫡子,他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孩子们上辈子的事情,只能尽快按照长幼有序把太子定下,他不想孩子们长大的时候为了皇位夺一个你死我活。

至于胤礽胤禛两人互相推辞的事情,他也只当他们不懂事而已。

试问,这皇家的后代,又有谁会抗拒权位?

当初他那么信誓旦旦,可最后,却被人把脸打的啪啪响,自己的孩子孙子辈竟然把他的皇位当皮球踢,想想都气人。

不过还好,他最终还是有了一个很完美的继承人,他相信,大清在他的手里,只会越来越好。

人这一辈子,一晃眼很快就过了。

他回想自己这一生,遇见了多少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可他都走了过来。他受天下人监督,把这个江山治理的越来越好。

人到晚年,就容易念旧。康熙午夜梦回之时,也曾问过自己,这辈子可有过后悔莫及之事?

他很想自欺欺人说没有,可是赛音察浑小时候的脸却在他面前挥之不去。

那个孩子,他对他付出的情感不是一星半点。可是,他还是在需要决断的时候放弃了他。

如若,那个时候的他,稍微再心软一点,是不是就没有了后来的遗憾呢?

可惜,人生没有假如,他的后悔对那个孩子来说,一文不值。他那短暂的一生,都活在对自我的否认和矛盾之中。

一想起这事,康熙每每都无法原谅自己。

六十一年了,康熙知道,如若没有意外,他今年就到大限了。

要可是他却是一点也不害怕。这天道轮回,自己养女和两个嫡子身上发生的事情,让他一点也不害怕面临死亡。既然老天爷都看着,他又害怕什么。他一辈子做的事情,自问是问心无愧的。

这一年,远游的孩子们都回来陪在他身边。

看着他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康熙心里还是很知足的。他一辈子都在为江山社稷活着,孩子们能为自己活着,也挺好的。

作为帝王这一生,他是成功的。

没有人可以否认。

『爱新觉罗弘基』

弘基,你为什么想当皇帝?

他不止一次的听到阿玛,二叔,皇玛麽,皇玛法这样问他。他明面上回答了很多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他们。

可实际上,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为江山社稷做一些事情,也想要小时候那些暗地里骂他克母的人看看,他弘基,可以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很多事情。

阿玛对他说,这江山社稷不是你想的那般简单。也不是简单的坐上皇位就够了。他曾经想,那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什么?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他想要亲自去看看这大清的江山百姓。

那几年游历的日子,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他看见了也学习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走的路多了,看的事情多了,他心里也慢慢更加坚定起来要做什么。

登基二十载有余,他治理下的大清已经完全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如今官道也已经全部铺上了水泥地,而蒸汽机和其他一系列的发明也慢慢解放了劳动力,大清,在他的手里焕然一新。

弘基是一个很强权的皇帝,他登基后下发的圣旨之中,最为让朝臣难以接受的就是废除后宫制度,只选一个皇后。

这后宫,牵扯到各个世家的利益,说废就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来自朝廷上的反对声音实在是太大了。

可是弘基,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见,并不为之动摇。

他走的地方太多了,如今世界上各国的政体和民生他都比较了解。这后宫的改革只是第一步,他相信,很快这些朝臣就能看见更多的改革。

果然,不久之后陆陆续续出台的一系列改革都让人跌破眼睛。可是,百姓买账,再加上他运作良好,也并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反弹。

曾经士农工商有着严格的等级,可如今,行业不分贵贱,商人也可以参加科举,整个社会风气越发的吹起了自由之风。

大清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越来越多的走进来。虽说也有那些不安好心的国家,但强权之下,那些魑魅魍魉根本就不够看。

三十年,这是弘基给自己在位的期限。

他不想到死都在当皇上,倒不是他有多么不恋权,只是他知道,一旦皇位坐久了,很多东西都会走样。心会变得懈怠,也没有曾经阔斧改革的决心。他希望大清越来越好,所以他很快就在儿子辈选了一个最适合的优秀人。

“姑姑,你也是来劝我的?”弘基如今在世的长辈不多,陈许夫妇算一对。

陈许摇了摇头道:“皇上如此决断定是有你的想法。我今日来,是来给你一样东西的。”

“姑姑要给弘基什么稀罕东西?”弘基笑道。

陈许示意婢女把东西呈上:“这是当你你皇玛法给我的,留了一辈子,也没有用到。这东西姑姑不打算传给后辈了,不如弘基帮姑姑把它收起来如何?”

陈许给弘基的是当年康熙给的空白圣旨,这玩意留给后代福祸难料,莫不如给弘基处理。弘基没有拒绝,虽然他当真用不上,但也知道这圣旨留在外面当真是不妥当。陈许亲自送来,越发让弘基觉得这个姑姑一家当真是深明大义。

皇位传给了下一代,弘基并不是换汤不换药继续当太上皇把持朝政。他倒是干脆,新皇登基次日,就带着皇后一起搬到了特意建好养老的行宫去生活。对朝政,那是完完全全的放了手。

新皇是他的次子,年轻人意气风发,虽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也算没辜负弘基的一片教导之心。

爱新觉罗胤禛走了有四年了,这一年又到他的忌日。弘基独自一人来到皇陵,对着胤禛的棺椁坐了一天。

他这几日一直在做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的事情和他经历的大清完全不一样。那里没有他,只有一个弘历。他让人去查过,那个弘历的生母确有其人,可是她嫁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四品外官。

他想说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可是接二连三的重复又让他疑惑不解。他想不通,只能来胤禛的棺椁前说说话。

当夜,他的梦又继续了。

大清国威在弘历治理下越来越闭关锁国,越来越落后…

梦醒之后,弘基的心结就解开了。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都不重要了。

活在当下才是王道。

第149章 一后二妃番外

『赫舍里氏』

一入深宫再无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