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在于宜嫔多纠缠时辰,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告辞去了。

回到澹宁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玄烨还未过来,苏帘且先叫乳母抱着小猴子下去喂了,自己喝了一盏王嫫亲手调制的酸奶冰碗,一边吩咐道:“遣个人去春晖殿问问皇上什么时候过来。”

这时候,四禧抱着一架小巧的屏风进来,道:“娘娘,针线房新绣了一架炕屏进献。”

苏帘仔细瞅着,那炕屏大小合宜,紫檀的底座,上头银白的薄绡上绣了意头极好的鸳鸯和合图纹,而且还是双面绣的,正面反面都没有半点杂线,暗叹古人针线巧夺天工,便道:“送去六阿哥房,把那架琉璃炕屏给替换下来。那琉璃虽好看,万一碰到了跌碎了,扎着小手可就不好了。”

屏风是房中不可缺少的装饰、隔断之物,立在这次间与明间之间的就是一架山字式黄花梨的漆雕万福如意屏风,很是大气,为三扇式,正中一扇最大最高,两侧高度依次递减,呈“山”字形,故称“山字屏”。

墙上挂着的是博古图嵌象牙挂屏,正好是四扇一组的,各自泥金题诗词,不乏雅致。所谓博古,便是杂画,常为花瓶、香炉、花卉、果品、家具之类,搭配精巧,倒也不失韵味。其中第一架是香几之上一盆灵芝,寓意如意,左侧提“但入新年,愿百事、皆如意”之词;第二架挂屏是粉彩花斛中插满含露的牡丹,寓意富贵,提刘禹锡之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第三架是玉壶春瓶中一捧莲花,寓意多子;第三架是高足青花盘中散放苹果与柿子,寓意事事平安。

内殿任何一物,无不雅致,苏帘侧依偎着引枕,稍稍眯了眯眼睛。

第四十第二章、太后新宫

约莫晚霞如火,天初昏,叶嬷嬷过来回话道:“皇上在春晖殿忙着,说晚膳之后再过来。”

苏帘轻轻应了,道:“那就传膳吧。”

玄烨即不同来用膳,便从简,只摆在榻上小案上,照例一碗温热的燕窝鸡丝汤开胃奉上,一笼屉鱼翅水晶包个个小巧透明,梨片伴蒸果子狸小小一盅鲜美无比、寿字五香大虾好看诱人,玉笋蕨菜嫩爽无比、明珠豆腐溜滑顺口,并一碟精致的佛手金卷、一碟金黄的木犀糕,一盘柿霜软糖、一盘奶白葡萄,在苏帘看来自是丰盛。

叫膳房蒸了一碗嫩嫩的蛋羹,苏帘用小勺小心地喂给小猴子吃,虽然还没长牙齿,这样松软的东西却也吃得。小猴子胃口甚好,鼓囊囊着腮帮子,不一会儿便张着小嘴还要吃。

三四个月大的孩子,也是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了。这时候的鸡蛋可是纯天然食品,蛋黄黄灿灿地喜人,味道也很鲜美,只是简简单单的蛋羹,除了少许盐,并无其他,却如此嫩香诱人,可见是食材好。苏帘也尝了一口,觉得比平常吃的鸡蛋味道仿佛更好一些。

四禧答曰:“这是白羽雉鸡的蛋,个头虽小,却特别鲜美呢!”

苏帘已经听到四禧咽口水的声音了…不禁暗笑,这丫头倒是个馋丫头呢。

玄烨过来的时候,小猴子已经吃饱喝足睡着了,嘱咐乳母好生照看,便拉玄烨去了寝室,捧了一盏熬乳茶给他,随口便道:“最近朝政食物似乎格外多一些。”

玄烨低头饮了一口,只道:“是关于东南海禁的事儿…吵个没完没了!”说着,眉头蹙了起来,“海上风浪大,原是只鸟船出海的。可前不久明珠奏说:福建除鸟船外,尚有其他船只,虽不甚大,也可出海;李霨紧接着奏曰:船若太小。难于出海;冯溥也上奏:出海贸易,对民生非常有利。”

苏帘听得脑袋一团浆糊,便问:“什么是鸟船呀?”

玄烨微笑着解释道:“就是‘绿眉毛’!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这种船,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七丈,船长更有十丈长,是海上最大的一种船只。”

苏帘连连点头。其实清初并不完全禁海,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才只许鸟船航海,倒也无可厚非。如今却就开海禁还是禁海的问题,争斗不休。毫无疑问的。出海能赚到大钱,如今西洋的舶来品又广受达官显贵的欢迎,自然有不少商贾想出海。

其实清朝的没落,源于乾隆朝以后的禁海政策,闭关锁国,才自固自封。苏帘是个连肥皂都不会做的文科生,想要在这个时代发明点什么利国利民的东西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却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影响以下玄烨,便道:“出海的人又不傻,为了自己的小命儿考虑,肯定会把船打造得牢牢得!这种事情还用得着争吵吗?”

玄烨不禁一笑,“苏苏也觉得该开海?”

苏帘立刻点头,“出海有大有利润。一年的税收怕也不是的小数目,都有钱可赚,干嘛不全开了海禁?”

玄烨笑道:“是啊,眼下国库正空虚着呢…罢了!且由着他们去吵,吵些日子就好了!”说罢。便岔开话题,低头在苏帘肩上轻嗅了一下,道:“去过寿宣春永殿了?”

苏帘身上,染了太后独爱的珈楠香的气味,此香悠长,沾衣不去,若不重新更衣洗漱,非得过一日一夜方才不可闻。苏帘暗骂一声狗鼻子,于是坦言道:“在哪儿多呆了一会儿,太后她说了很多话,意思大约是想搬去慈宁宫陪伴太皇太后,连宜嫔都做了说客。”

玄烨微眯了眼睛,透着几缕寒光,道:“不必理会!”

苏帘撇嘴道:“不理会成吗?这话既然开口,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可是怕烦得紧!”

玄烨微微皱了眉头,携着苏帘的手上了里头拔步床上坐,他轻轻拍着苏帘的手背,低声道:“苏苏,不是朕小气…而是——”

玄烨长长叹着气息,在苏帘耳畔低声嚅道:“朕的亲额娘,尚且没有在慈宁宫中住过一日…”

苏帘顿时便明白了,孝康章皇后虽是玄烨的生母,但毕竟只是先帝庶妃,如何能与先帝继妻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相比?虽同为太后,但是圣母皇太后到底是比母后皇太后低一筹的。可是身为人子,玄烨打心眼里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母低于嫡母一头,哪怕孝康章皇后已经故去了。

“我明白…”苏帘幽幽道,“只是太后,不会轻易死心的。”——毕竟慈宁宫,名义上她有足够的资格住进去,她如何肯永远憋屈在太妃们的寿康宫?

玄烨冷笑道:“朕从无亏待太后,朕问心无愧!”

唉,到底不是亲生母子。玄烨对太后的孝顺,怕也只不过是从她身上刷孝心值,让天下人都看他的孝顺罢了!

“她在坤宁宫里住了那么多年,有什么不满足的!哼——”玄烨语中不乏怨妒之意,坤宁宫乃国母住所,至尊至贵之地,而他的额娘从没有在坤宁宫享受过一日尊贵。

苏帘无奈地笑了笑:“寿康宫到底是太妃的住所,太后不愿意住,也是人之常情。”

玄烨骤然眼中更冷峻了三分,“当年朕年幼之际,太皇太后还屡次想要让朕的亲额娘挪去寿康宫呢!怎么换了太后,便住不得了?!”

苏帘心底一动,原来孝康章皇后于太皇太后、太后竟然有如此龃龉…毕竟,两个太后都去慈宁宫是不可能的,必然要有一人去寿康宫居住,太皇太后如何肯叫母后皇太后屈居圣母皇太后之下?自然想着先一步让玄烨的生母挪去寿康宫的。

苏帘忍不住道:“圣母皇太后似乎那时候身体已经不怎么好了吧?”苏帘记得清楚,孝康章皇后缠绵病榻,玄烨稚龄之时便去了。

玄烨死死握着袖底的拳头,“若非她们逼迫挪宫,额娘她也不至于病情加剧…”康熙二年,玄烨年仅十岁,圣母皇太后佟氏便撒手人寰,去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

玄烨的怨念,苏帘真切感受到了,孝康章皇后身体本来就不好,如何禁得起这般逼迫?虽则太皇太后和太后不至于要逼死她,但到底这成了她加速离世的砝码。孝康章皇后这一去,终究成了玄烨心中的一颗刺,一颗永远也拔不去的刺…

内中的龃龉,苏帘无法清晰剖析,也只好安慰他:“太皇太后也不是有意的,人心都有私,她难免偏心几分自己娘家人。”毕竟,孝康章皇后那样的身子,早晚是要香消玉殒的,太皇太后根本没必要逼死她,那样反而会叫祖孙关系更加疏离。

玄烨眸光幽暗,心思不可察,他低喃道:“朕知道…只是,朕不会允许太后也住进慈宁宫的!”后半句,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意味。

苏帘也觉得头疼,太后那边不会罢休,玄烨这头不肯让步…真就成了个解不开的死结了,苏帘自语道:“要不给太后重修个新宫?”

玄烨不由眼中精光一闪,“重修新宫?”

苏帘也只不过是随口一说,“是啊,太后不想住在寿康宫,你不想太后住慈宁宫,那干脆折中一下,重修个单独的宫苑如何?”

玄烨不由嘴角含了笑纹,“朕心中有数了…”说着拉了苏帘的手,轻轻抚摸,低头用自己的额头抵在苏帘的额头上,“苏苏真聪明。”

苏帘不由得意,笑嘻嘻了脸蛋,却听玄烨戏谑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想来便是如此。”

靠!苏帘当即跳脚,恼红了眼睛,反唇叫嚷:“你才是愚者,你全家都是愚者!!”愚者,就是笨蛋的意思,苏帘焉能受之?

玄烨却丝毫不以为怒,反而拉了苏帘在怀,手熟稔地便解开了苏帘衣襟的吉祥盘扣,他已然身热情动,苏帘的蛮横模样落在他眼中可只有娇俏可人了,之后如何,自是不必多说…

有过了二三日,才刚舒缓了烦恼的玄烨却有不禁愁上心头,在苏帘几度追问之下,他才道:“苏苏…宫里如今也只有前朝仁寿宫、哕鸾宫、喈凤宫还算宽敞,只是都已经年久失修,若要修缮,只怕是个大工程。”

苏帘笑道:“慢慢修不就成了呗,就算一时半会修缮不好,太后听了消息,想必也会高兴的。”

玄烨皱了眉头,柔声道:“可是国库能动用的银子不多了,朕的私库…都是预备着扩建畅春园的。如果要重修新宫,那么这里的工程…”

苏帘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便笑道:“畅春园已经够大的了,停了也没什么。先尽着太后吧!”扩建那么大干什么?留着多塞嫔妃小妾吗?苏帘一点就不介意不扩建了,耗多那么多银子,只为叫花园大一些,宫殿多一些,苏帘瞧着是不值当的,所以毫不犹豫地便说了这话。

玄烨舒展了眉头,神情很是感动的样子,反而叫苏帘有些过意不去了。这二年为了修缮、扩建畅春园,银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原裕德园已经并进来了,西园也修缮得差不多了,畅春园的面积已经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苏帘没什么不满足的。

第四十第三章、花粉过敏

皇上为太后修建荣养新宫,特意停建皇家避暑行宫之事很快便传扬出去,玄烨的孝心度又创下历史新高度。

自古明君以孝治天下,这样的虚名,玄烨孜孜以求,亦不能免俗。自大修缮仁寿宫的旨意传回宫,太后对待苏帘那叫一个亲和慈善,简直跟对待自己亲儿媳妇似的!

苏帘也乐得捧着太后一些,“要把仁寿宫、哕鸾宫、喈凤宫合为一宫,前殿、中殿、后殿皆照着慈宁宫的规格修缮,便命名为宁寿宫,还要在后头建一个宁寿花园,也是照着慈宁花园的规格来,更要多添一个戏台子,专供太后闲暇时候观戏所用!”

太后听得合不拢嘴,看着苏帘进献的宁寿宫建造图,欢喜得自是没了边,嘴上却道:“实在是太奢靡了!哀家受之有愧呀!”

苏帘笑着道:“皇上孝顺太后,怎么都不为过的!何况建新宫所费银钱,七成出自皇上自己的私库,并不虚耗国库,太后只管安心就是了。”

太后脸上笑纹如涟漪一般洋溢着,“哀家还听说,皇帝下旨停了畅春园的工程?”

苏帘笑道:“是,皇上和奴才意思一般,都是要先尽着太后您,方才不算失了孝道!”

这番把太后哄得欢欢喜喜,便听进来一个太监禀报道:“德嫔来请安了。”

太后一听,顿时便敛去了笑容,端了身子道:“哀家不是早吩咐下去了吗?叫她不必来请安了!”

苏帘一旁听着,太后的语气,似乎是不怎么喜欢德嫔…照例上了嫔位,就得要给太后晨昏定省了,这是寻常嫔妃得不到的荣耀。苏帘虽是不把这请安的荣耀当一回事,但旁人便未必了。

算来,德嫔自从伴驾来了行宫,就一直深居简出,前几日只叫人送了些夏日解暑的酸梅汤。还邀请她去吃茶,苏帘只去了一回瑞景轩,稍坐了一会儿便走了。德嫔的性子,不似宜嫔。不粘人,不会叫人觉得烦,又因小猴子到底是记在她名下的,苏帘到底要顾念一下她的颜面,便轻声道:“德嫔也是相对太后尽一尽孝心罢了。”

太后略缓和了几分脸色,道:“倒也不是哀家不待见她,只不过天热,哀家体恤她辛苦,才免了请安的。”

这话明显是托词,怎么不见太后免了宜嫔和郭贵人的请安?郭贵人的位份。照例是没有资格来晨昏定省的,可偏太后给她那样的脸面,却偏不怎么给德嫔脸。思来想去,差别也就在出身上了,德嫔是包衣…

苏帘暗沉下心。太后对她再温和再厚爱,却从没说过叫她不必自称“奴才”,也更没许她唤一声“皇额娘”。在太后眼里,终究她跟儿媳妇不沾边,只是个的脸些的奴才罢了。

苏帘没有继续为德嫔说好话,只顺着太后道:“太后宽厚恤下,德嫔想必很快便能明白的。”

说完。便找了个借口辞了太后,刚出了寿宣春永殿便看见前头蜿蜒的石子路上,德嫔徐徐缓缓地走着。苏帘不禁有些奇怪,德嫔怎么没有乘坐肩舆?看着好像竟然是徒步走来的?瑞景轩距离太后的寿宣春永殿距离可有些远。

德嫔似乎是察觉道苏帘靠近了,便忙退到石子路旁,面带温温煦煦的笑容。

苏帘看到德嫔毫不犹豫地让路。请她先走,她也不好大大咧咧坐在肩舆上就这么过去了。便叫奴才落下肩舆,几步上前去,相对行了平礼,苏帘道:“德嫔姐姐怎么没有乘坐肩舆?”

德嫔擦了擦自己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道:“左右也是闲着无事,走走也好。”她笑容款款,语出徐徐:“苏妹妹是刚从太后宫出来吗?”

苏帘点头,“也有数日未去寿宣春永殿了。”

德嫔面有落寞之色:“妹妹只是几日未去,我日日都去,却一次都没能进殿。”

苏帘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安慰道:“太后想必是夏日受了燥热,想清静些吧。太后既然免了晨昏定省,不妨歇息几日吧。”

德嫔微微一笑道:“我明白苏妹妹的意思,只是——太后不见是太后的事儿,我若不去请安,便是我失了规矩了。”

这就是位份带来的烦恼啊,晨昏定省是必须去的,哪怕上头再不待见,哪怕日日都只是白跑一趟,也只能生受着。苏帘位份低,就有这个好处,想去便去,不想去便不去,若有一日太后不待见她了,她一定半步也不靠近寿宣春永殿。

略沉默数息,德嫔突然开口道:“还有一事该告诉妹妹才好,我来的时候,恰巧看见皇上的御驾往云崖馆去了,听说是四公主突然身子不适。”

苏帘不禁疑惑:“我前儿还看到四公主健健康康,怎么突然就——”

德嫔浅浅微笑着,“谁知道呢,公主到底比不得阿哥受呵护,三灾八难总是少不了…”

苏帘心下一紧,怎么似乎德嫔话中有话的样子,那些宫闱野史中的确不乏拿襁褓中的孩儿还邀宠的人…心里忍不住不好的方向去想,便看见魏珠疾步跑来,气喘吁吁行了礼道:“苏娘娘万福,皇上请您去云崖馆。”

苏帘立刻觉得不对劲,便问:“云崖馆出了什么事儿吗?”

魏珠看了一眼旁边的德嫔,不由隐晦了三分道:“四公主起了疹子。”

小孩子皮肤娇嫩,容易起疹子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只不过四公主起疹子,叫她去做什么?苏帘不免有些惴惴,总觉得不是善事。

德嫔这时候笑道:“苏妹妹,不如我陪你去吧。”

德嫔…可以确定现在是与她同样立场的,苏帘想了想,便没有拒绝,因云崖馆不是很远,苏帘便与德嫔一路走着去了。

这是苏帘第一次来到云崖馆,此地清风徐徐,果然是一等一的凉爽地儿,康太医与何太医已经在此了,里头婴儿的啼哭声嘤嘤不止,郭贵人怀中搂着四公主,一个劲儿地掉泪。宜嫔站在一旁,满脸哀愁伤怀。玄烨则坐在扶手椅上,沉着脸,手里捏着一串佛珠,并不发话。

走进了,便瞧见四公主原本那娇嫩白皙的肌肤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红点子,十分骇人的样子。忍不住又是心中一惊,人前不好失了礼数,便与德嫔一同上前二步,朝玄烨行了万福。

玄烨抬头睨了一眼:“德嫔?你怎么也来了?”

德嫔眉眼语气俱是恭顺,她垂首道:“奴才听说四公主起了疹子,放心不下,故而特来探望,只是不知…公主为何突然生了疹子?可是吃坏了什么东西?或者受了热的缘故?”

宜嫔一边擦着眼角的泪珠,一边道:“德嫔想必听说过,公主对玉簪花的花粉过敏…如今这个样子,从前也有过,是闻了玉簪气味,才会如此!”

德嫔低眉道:“这行宫里种着玉簪的地方可是好几处,想必是底下的奴才不当心,才叫公主沾染了花粉。”

宜嫔眼角滑过一丝厉色,她回头拿起案上一件雪白里子的绸衣,上头有细密的浅紫色花粉星星点点,宜嫔冷声道:“凝春堂、兰藻湖一带虽有玉簪花,可都是白玉簪。公主的衣裳里头却不知为何沾了紫玉簪的花粉!”

德嫔笑道:“这倒是奇怪了,花粉想来只会沾在衣裳外头,怎么会在里头?”

宜嫔哼了一声,道:“自然是有人存心洒在公主里衣上!公主年幼,身体娇弱,如何受得住这般折腾?是有人存心要害公主!”

德嫔干笑了笑:“这紫玉簪,倒是少见,行宫里大约没有此物吧?”

宜嫔眼角一扬:“旁的地方没有,但有一个地方却栽植了不少紫玉簪!”说着,宜嫔的目光转向苏帘。

紫玉簪…苏帘澹宁殿中独有的花,此时正是盛开的时节。那花极美,淡紫色如云烟,只需推开轩床,幽香馥郁的花香便会涌入殿中,叶如卵,花如钟,形态优雅,轻盈舒展,每日晨起,看着那朵朵盛开的,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宜嫔凛然了三分:“紫玉簪只在苏妹妹的澹宁殿有,还请苏妹妹给我一个解释!”

殿外知了声声,殿内是四公主的啜泣,苏帘侧脸看向玄烨,一如往常与他同在次间坐榻上,看着那优雅的紫玉簪开得袅袅,那样的日子,平静而恬淡。

玄烨沉默了半晌,才出口问:“是否是舍彦谷去过你的澹宁殿,不小心沾染了花粉?”

还好,玄烨是相信她的,苏帘轻轻舒展开了眉头,摇头道:“四公主从未去过澹宁殿。”

玄烨又问道:“那最近…可是有谁从你那儿折过紫玉簪?”

苏帘回答道:“我不甚清楚,毕竟澹宁殿的紫玉簪开得不少,我也并没有不许旁人来摘,若有人私底下摘了,也是轻易察觉不出来的。”

玄烨微微点头,“今年的紫玉簪的确开得不少。既如此,就叫叶嬷嬷查查看,是谁摘过,再从中盘查吧。”

“皇上——”宜嫔满眼不可置信之色,她急忙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皇上,那贴身的小衣裳分明是日前苏妹妹的针线房的宫女送来的呀!”

第四窃十四章、疑邻窃斧

玄烨当即拧了眉头,苏帘心底忍不住冷笑,嘴上便含了讥讽之意:“五六日前送来的小衣裳,公主不是数日前就穿上了吗?若是送来的时候就染了玉簪花粉,怎么穿了好几天才不妥了?”

宜嫔当即就哑了嘴,德嫔插口道:“宜嫔姐姐可别太疑邻窃斧了,苏妹妹与公主无冤无仇,又怎么会害公主呢?”

宜嫔咬牙道:“皇上,不是奴才疑心重!而是澹宁殿独有的紫玉簪,旁人如何能无声无息折到?而奴才的妹妹郭贵人,曾经的确对苏妹妹有不敬之言,苏妹妹因此而有怨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苏帘的肺都快要炸了,她真是不晓得自己哪儿得罪了宜嫔了!今日之事,若不是玄烨无条件地相信她,换了旁人,只怕早就中招了!心里气恼,苏帘嘴巴上自然不会积德:“宜嫔的意思,便是我因郭贵人迁怒四公主了?你说得那样有鼻子有眼的,莫非是亲眼瞧见我把紫玉簪的花粉洒进四公主的衣裳里头了?!”

“我——”宜嫔瞬间涨红了脸,“送衣裳来的人就是从前在澹宁殿伺候的香茵!”

“我宫里伺候的人又如何?莫非是澹宁殿中的人,就个个都包藏祸心?你是亲眼瞧见了香茵往衣裳里洒玉簪花粉了不成?!”苏帘立刻反唇相讥,她平日不多话,但要是气急了,嘴巴也不会比人慢半星儿,“所谓捉贼拿赃,捉奸在…额——”看到玄烨愤愤瞪过来的目光,苏帘只好急忙把后半句话给咽了回去,“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三岁小孩子都是知道,要人证物证俱在方能定罪,敢问宜嫔,你的人证何在、物证何在啊?”

宜嫔咬牙道:“紫玉簪只有你宫里有,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儿!”

苏帘无语地耸了耸肩。侧脸问德嫔:“那个成语叫什么来着——”

德嫔抿嘴莞尔道:“疑邻窃斧。”

“就是‘疑邻窃斧’!”苏帘斜睨道,“你丢了斧子,我多了一把斧子,莫非就是我偷的?四公主沾了紫玉簪生疹子。难道就因为我宫里有紫玉簪,就非得是我干了坏事?这种漏洞百出的逻辑,连三岁小孩都看得出来吧?宜嫔娘娘,你不是小孩子了,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幼稚?!”

宜嫔整张俏脸都涨红了,却说不出半句反驳的话,她只能哀求地看着玄烨:“求皇上为郭贵人和公主做主!”

玄烨一脸平淡的捻着手上的蜜蜡手串,道:“宜嫔,你的疑心病,未免太重了些!”

德嫔立刻附和道:“皇上说的是。宜嫔姐姐疑心重,又脾气不怎么和顺,难免就容易冤枉好人了!”

宜嫔低头死死咬着嘴唇,她已然明白,这一局输得彻底!知道再无翻转余地。宜嫔只得垂泪道:“奴才视四公主若己出,看着她受苦可怜的样子,实在是心急如焚!皇上是知道的,奴才平日里性子就直,不大会转弯,一遇着大事,就更容易失了分寸!奴才也是听底下人说独独苏妹妹的澹宁殿才有紫玉簪。故而焦急之下才忍不住去怀疑的!又因为奴才的妹妹嘴巴爱得罪人!奴才绝非有意针对苏妹妹啊!”

一番话语,说的如泣如诉,一张柔媚细腻的脸上泪痕两弯,如清流泣下,眸如秋水一泓直直望着玄烨,当真不胜哀婉。宜嫔本就是绰约华艳之姿。如此可怜模样,更是动人绝俗。玄烨微微动容,道:“罢了,左右舍彦谷也没有大碍。以后性子上多学学德嫔,别总是冒冒失失的!”

宜嫔眼底掀起一阵暗恨。却连忙恭顺地点头:“奴才谨记在心。”

玄烨看里头四公主已经止了哭声,便扬声问道:“舍彦谷如何了?”

郭贵人忙起身,福了一福,低声道:“回皇上,已经好些了。”

玄烨微微颔首,便起身道:“朕还有些政务要忙——”

德嫔趁机忙道:“皇上,奴才想留下来陪陪郭贵人母女。”

玄烨点头:“也好。”说着,瞥了一眼苏帘。苏帘会意,忙提着裙子便滴溜溜跟了上去,这场闹剧算是落下帷幕了。

殿中一下子便静默下来,康太医低声对郭贵人道:“公主年幼脾胃虚,一剂药分成三份服用,连服十日即可,切忌不可再闻花粉。”

郭贵人红通通着眼睛,点头记在心中。

德嫔看了一眼宜嫔,幽幽道:“做妹妹的劝姐姐一句,可别玩火*!”

宜嫔含恨瞪了德嫔一眼,“不牢德嫔费心!”

德嫔轻轻摇着手中的象牙八角宫扇,道:“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的,难怪宜嫔不心疼。”

郭贵人立刻便咬了唇,死死抱着怀中好不容易才睡着的四公主。

德嫔撂下一句话,这才施施然走了,宜嫔忙走到郭贵人身旁:“可别要听她的挑唆之言!”

郭贵人眼中带泪,望着宜嫔:“姐姐,舍彦谷可是我的命根子啊!你怎么又…”

“噤声!!”宜嫔急忙喝止郭贵人,又忙看了看四下,见已无旁人,才好言款款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你不是也想给她几分教训吗?”

“那也不能叫舍彦谷再吃一回这样的苦啊!”郭贵人咽不下胸中的愤懑之意。

“妹妹!”宜嫔面带哀愁地道,“我是你亲姐姐,你的孩儿,我如何不心疼?但你我总要为她长远考虑!若你我在宫中立不起来,舍彦谷将来还不得是抚蒙的命数?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郭贵人一时间无言以辩,却咬牙威胁道:“这是最后一次!!若再有下次,别怪我不认你这个姐姐!!”

宜嫔只得连连答允赔罪,方才叫郭贵人安生下来。

这头,玄烨说是忙碌政务,实则是直接陪着苏帘回了澹宁殿。

苏帘立在青花瓷大缸前,对着满满一大缸冰坨子纳凉,看了一眼窗外紫衣婆娑的紫玉簪,不禁有些失神。玄烨谴退了内殿伺候的人,走到苏帘身边柔声道:“宜嫔只是性子有些毛躁。”

苏帘心中一沉,玄烨竟然丝毫不疑心宜嫔吗?

玄烨伸手握着苏帘的手:“她性子要强,又有些思虑不周,才闹出这等事儿来。不过经此这番,想必会学着稳重一些。”

“玄烨——”苏帘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你难道一点都不怀疑宜嫔吗?”

“苏苏!”玄烨微微皱了眉头,“你不晓得也不曾见过,宜嫔是真真疼舍彦谷到了骨子里!去年舍彦谷也生了一会疹子,宜嫔足足陪伴在侧,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舍彦谷病愈了,她却累得病了一个多月!”

苏帘暗暗思忖,正是因为有此前事,宜嫔才笃定,玄烨不会疑心她伤害舍彦谷来嫁祸她人吧?所以她才敢放心大胆地使出这样的诡计吧?!

“宜嫔毕竟不了解你,才会怀疑你,”玄烨继续道,“她虽然脾性不够和顺,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再加上关心则乱,难免失了分寸。”

苏帘静静听着,她无言去反驳,她早知道的,宜嫔姊妹得宠,玄烨轻易不会疑心她。宜嫔也是个善于攻心之人,她成功的叫玄烨去相信她。

屈指细算,玄烨来园子已经月余,这么长的日子,都是宿在澹宁殿,哪怕月信的那几日亦是如此。而宜嫔韶华芳龄,美艳无匹,又有极好的出身、太后的青睐,在宫中亦是数一数二得宠的嫔妃,来到园子却骤然失去了玄烨的宠爱,没有获得过一次召幸。这番境遇,若三五日便罢,时日长久了,她自然忍耐不住。苏帘的出身和位份,到底是为宜嫔所鄙夷的,可偏偏这样一个为她鄙夷之人却独霸帝王的宠爱,连太后都劝她不要相争…最终才有了今日之事。

苏帘沉默了,她真的不喜欢和玄烨的嫔妃们打交道…

玉壶春瓶中黄灿灿的蔷薇散发着悠远的沁香,合着凉丝丝的气息扑面而来,烛影婆娑,晚风飒飒,行宫的夜晚或许比她想象中更寂静,也叫人有些人寂寞…一夜夜的寂寞,那是足以叫她们发狂的煎熬。

玄烨轻拢了苏帘的腰肢,低声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好吗?你若和宜嫔姊妹合不来,朕就叫她们不许靠近澹宁殿如何?”

苏帘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想必她也不会来的。”宜嫔自诩身份,如何会“纡尊降贵”亲自来她的澹宁殿?素来都是位份低的人向位份高的人请安问好,德嫔倒是来过一次,以示感谢。宜嫔,那样的性子,如何会对她低头?

又过了三日,叶嬷嬷查到香茵在之前的一个傍晚,前来送针线的时候,偷偷折走过几支紫玉簪,被打理花丛的太监金四看在眼中,如今揭发出来,香茵自是立刻被送去了慎行司拷问。

香茵年轻皮嫩,到底经不住拷打,当夜便倒豆子一般如数招供了,说是与郭贵人身边的一等宫女素霓是同谋,她负责折紫玉簪,交给素霓,素霓趁人不备的时候洒进四公主的新衣里头。

事情无比顺利的查了出来,连动机都清晰无比——香茵因谴出澹宁殿而暗恨苏帘,素霓则恨宜嫔不为她求位份,才有了加害四公主并嫁祸苏帘的举动。而宜嫔当然只是冲动性急,郭贵人是慈母可怜,四公主则死无辜受苦…一切都随着香茵、素霓二人的赐死而告终。

第四十(五章、宜嫔赔罪(上)

葵水如期而至,苏帘在闷热的午后偏生只能喝酸梅汤来解暑,冰碗是断断不许的,连内室的冰盆都被撤了一半,听着外头知了声声别提多烦了。

行宫里死了两个宫女,就像是一颗小石子丢进湖中,只起了小小的一点涟漪,但随即便晕开消散了。宫女的命是卑贱的,不足以叫那些高高在上的主子们因为茶余饭后的长久谈资。澹宁殿上上下下,也被叶嬷嬷吩咐,不许提这个叫苏帘不开心的人。

宜嫔看似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大宫女,实则谁都清楚,素霓是孜孜往上爬的人,这样的人除去了,对宜嫔来说反而是剔除了一根叫她不舒服的刺。连服用了数日的药,四公主身上的疹子也已经消了七七八八。

恰好午后德嫔带了叫做灵芝益母丸的药丸子来赠予苏帘,“苏妹妹若是疼得厉害,不妨吃几粒,想必能管些用。我半月前疼得厉害,才去找了何太医配了这么一剂药,除了里头有一味灵芝,其余的益母草、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都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苏帘看了一眼那发乌的药丸子,的确有浓浓的灵芝苦味散发出来,而且一颗颗都有小拇指的指肚一般大,看了就叫人头疼,便叫谢过叫四禧收了起来,道:“我倒也不怎么疼,就是爱犯懒一些。”

叫绣屏上了温温的白玉奶茶,苏帘饮着便岔开话题道:“我听说四公主已经没什么大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