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莫二郎夫妇,已是少年的青树也觉得“小四”身上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只怕来头不小。青苗则是呆了呆,暗中艳羡“四哥哥”的美色。姐,你的四哥哥真好看,从哪儿弄的?回头你得细细跟我说说。

青苗、青树也拉着青林给觉迟、心慈行了礼,给阿原、林啸天问了好。青雀蹲□子,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古银手镯套在青林腕上,“青林,好弟弟,我是大姐姐,知不知道?这手镯你带着,是保平安的。”青林羞怯的笑着,躲到青树腿后。躲了会儿,又悄悄探出头,偷偷看青雀。

逗的大家都笑。

林啸天本是对青雀的新弟弟大为不满,看着他这样,气早消了。姐姐的新弟弟也不讨厌,算了,他没我大,不跟他计较。

莫二郎和祁氏把众人让进屋落了座,泡上茶。莫家有名做粗使的婆子,一名年方十岁的小丫头,婆子在灶下造饭,小丫头捧着茶水点心,倒也招待的井井有条。

莫家的家什俱是杨木的,虽不名贵,却也整整齐齐。屋子里没什么富贵清雅的摆设,却也收拾的干净明亮。觉迟和心慈安坐品茗,宾至如归。

林啸天早不缠着大人了,和青林坐在小板凳上说话。林啸天侃侃而谈,青林一脸羞怯笑容听着,两个小男孩儿倒是很和谐。

青雀坐在莫二郎、祁氏身边,绘声绘色讲着这几年的经历。阿原侧耳倾听,一名话也舍不得漏过去,小青雀,她真是得了报喜不报忧的精髓,对着养父养母只说好事、喜事,危险、磨难,一字不提。

小青雀,总是这般懂事。阿原心中隐隐做痛。

青苗抿嘴笑笑,拉着青树去了厨房,“姐说了这会子话,该饿了。青树,咱们过去看看。”青树点头,“好啊。”招待客人吃饭,这是大事。

午餐很丰盛。有青雀心心念念的炖肉,香气扑鼻的板栗鸡块,新鲜美味的清蒸鱼,碧绿青翠的各色时蔬、野菜,最后是一钵鲜鱼汤,小火煮成了奶白色,香气诱人。

青雀大快朵颐,“我娘炖的肉最好吃!”一脸的心满意足。

觉迟和心慈也赞,“青菜味道极好!”林啸天和青林坐在一处,比着吃饭,一个比一个吃的欢势。

就连阿原,也吃了满满一碗饭。

到了午后该走的时候,青雀赖着不走,恋恋不舍的说道:“爹,娘,我跟你们住。”莫二郎憨厚的笑着,“好啊,别走了。”祁氏乐的合不拢嘴,“这是你家,妞妞,不走了不走了。”

觉迟静静坐着,没说话。心慈横了小徒弟一眼,不满之情,溢于言表。青雀冲她扮了个鬼脸,您又不许我叫娘,这儿有个我能叫娘的,您又不许我留下!仙女,你可真霸道。

把林啸天急的,也不跟青林一处玩了,跑过去质问青雀,“姐姐舍得我?舍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举世无双的小师弟?”

青雀乐的不行,林啸天更是气急败坏,滔滔不绝的跟青雀讲着道理。阿原心疼小表弟,温声建议,“不如,莫伯伯、莫伯母也回京如何?回祁宅自是不便,可到寒舍暂居。”

觉迟有些意外的看了阿原一眼,心慈漫不经心的点头,“我看行。你家蛮大,空房子多,足够住。”阿原微笑,“小姨说的是。”

莫二郎和祁氏连连摆手,“不成不成,不能平白无故给你添麻烦。”他小姨是青雀的师娘,咱们便能住到他家去了?不合适,不合适。

阿原在心慈耳边说了两句话,心慈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阿原笑了笑,徐徐站起身,“莫伯伯,莫伯母,请容我和青雀单独说句话。林啸天不等大人们开口,板着小脸说道:“去吧,早去早回!”众人都觉好笑。

阿原和青雀出了屋子,走到院子里,“哎,你让我爹我娘住你家干嘛?你那亲王府,不好随意住人吧。”青雀不大明白阿原的用意。

阿原浅笑,“我自有道理。小青雀,你爱吃伯母炖的肉,伯母若回了京城,你能时不时的饱口福,此其一。”

“沈复的罪证尚不够确凿,如今还不能置他于死地。此人心狠手辣,若是往后他狗急跳墙,要对莫伯伯一家不利,咱们岂不被动?此其二。”

青雀在意的人里面,只有莫二郎一家最弱,最不能自保。偏偏祁震不是莫大有,不便和莫二郎一家离的太近。住在大兴庄子里的莫二郎一家,让人牵挂。

“我爹我娘住在这里,本是秘密不为人知的事。”青雀沉吟,“左邻右舍,都是曾经从过军的勇士。这座庄子里的住户,也有几位武功高强的。若是放到平时,我爹我娘定会无碍。”

“如今咱们来了这一趟,或许我爹我娘的居处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得知,借以生事。你的顾虑,颇有道理。”

这天,来的时候是两辆马车,走的时候却是三辆马车。莫二郎一家匆匆和邻居作别,把宅院托给邻居暂管,把家中细软收拾了,套上马车,和青雀一起回了京城。

第71章较量

青林已经和林啸天很要好了,毫无争议的上了觉迟、心慈的马车。心慈一向懒得管孩子,坐在车厢中,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觉迟说着话。两个小男孩儿相对而坐,林啸天高谈阔论,青林侧耳倾听,都是一脸兴奋笑意。

“这两个孩子倒要好。”觉迟和心慈看在眼里,微微笑起来。林啸天,你姐姐的新弟弟,敢情你也不讨厌呢。

觉迟低声问心慈,“方才外甥跟你说的什么悄悄话,”心慈轻轻笑了笑,“求我帮忙,劝莫爹莫娘到他家住去。”觉迟嘴角微翘,“外甥对咱们小青雀,也算是有心了。”心慈倚在天青锦缎靠背上,悠然道:“看他本事吧。小青雀如今海阔天空,谁也做不得她的主,阿原先要打动芳心,才能抱得美人归。”

想娶我家小青雀,可不是容易的事呦。阿原,看你的了。觉迟和心慈相视而笑,心中均作此想。

朱雀大街,沈府。沈家嫡长女、嫁为宁国公府世孙夫人的沈茉悄悄回了娘家,紧着跟自己亲爹娘讨主意,“父亲,母亲,邓家已乱成一锅粥了,女儿不知该如何是好!”

宁国公一意要把荀氏关起来,图个清静。荀氏死活不肯,大吵大闹,世子邓晖孝顺,痛哭流涕,跪地不起,母子二人情状凄惶可怜。无奈宁国公这回真是铁了心,亲自拎起荀氏,扔到翠竹庵,随后,庵门紧闭,再难打开。

荀氏在庵里哭声震天,邓晖心如刀绞,对孙氏、儿子、儿媳诸多怪罪。沈茉这做长媳的,也吃了几番挂落,日子难过。

见沈茉苦恼,曾氏颇为心疼,“这邓家也是不省心,瞎折腾什么?好好的一座国公府,声誉正隆,圣眷又好,正该齐心协力上进才是,怎的只想平地起风波?有何好处?”

沈复坐在太师椅上,眼神凛冽,“宁国公便是不想平地起风波,才要关了荀氏。太太,阿茉,你们莫忘了,若宁国公这回放任荀氏不管,许是会给宁国公府招来大祸。”

别的胡闹倒还罢了,说已经办过丧事的曾孙女没死,这事实在太过悬乎。宁国公曾在御前回禀过“曾孙女早夭”,你偏要说“曾孙女没死,让她回来!”明打明的跟宁国公作对呢,这哪成。这事要是闹腾出去,纯粹是自寻死路。

沈茉心有余悸,“父亲,您不知我太婆婆有多难缠!这些年来,我在她跟前立规矩,真是怕了。”

沈复淡淡道:“如今不是很好么,她去佛门净地磨磨性子,身上的戾气或可稍减。阿茉,这对你是好事。”

沈茉苦笑,“父亲,我还能有好事么?公公不待见,婆婆一板一眼,半分不肯通融,丈夫早已成了陌路。父亲,我虽在锦绣丛中,日子却十分艰难。”

曾氏很觉难受,眼圈红了,“可怜的阿茉!你打小娇生惯养的,哪吃过这份苦。”沈复皱眉道:“公婆丈夫,哪有嫡出子女来的重要?尤其是嫡子。阿茉,你把翰儿教好了,比什么不强。你下半辈子,全靠着他呢。”

沈茉撑不住哭起来,“父亲,我还有下半辈子么?老天仿佛嫌我还不够惨,又把那野丫头送回来了!一想到那个祁青雀,我真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你还有脸说!”沈复脸色铁青,拍了桌子,“她没死,你不该立即知会我么?竟一日日拖着,拖到如今。”

她是小女孩儿的时候,自然好动手。如今她已是名扬天下的女英雄,要动起她,岂是容易的。

沈茉羞惭又慌乱的低下头,嗫嚅道:“她本就受了伤,又从铁窗跳去被铁器所伤,一路逃走,一路留下斑斑血迹。女儿以为她定死无疑…”

从石屋到小溪,那么遥远的一段距离,别说小孩儿了,便是大人也爬不过去。谁能想到呢,五脏六腑都受了伤,一路上又流了那么多血,她竟没死!

做梦都没想到。

沈复重重拍着桌案,仰天长叹,“这么个必死之局,竟被她破了!这丫头有股子狠劲,不愧是保山的外孙女!”

“您还夸她呢!”曾氏和沈茉异口同声,抱怨的看向沈复。曾氏的抱怨中带着无奈,沈茉的抱怨中带着嗔怪,两人都有些着急。

沈复眼角浮上阴险的笑意,“我又没夸错,这丫头花朵般的年纪,竟然在外征战,强于男子,怎不令人心折?依我看,她跟她外祖父祁保山一样,天生的能征惯战!”

“不过,祁保山打仗虽行,为人处世却是不行的,过于耿直,不善融会贯通。我估摸着,她和祁保山该是一样的,战场冲锋陷阵可以,官场应酬不擅长!”

“她既有这短处,咱们便有可乘之机。我在军中、朝中经营了这许多年,宫里的大太监也好,朝中的阁老首辅也好,倒还结识了几位。咱沈家不怕她!”

“不只不怕她,我还要设下局,真真正正置她于死地。”沈复眼神冷静、残酷,“万贵妃虽去了,内阁首辅还是万安,兵部、吏部官员也少有变动。这些人当中,凡五品以上的官,谁没收过我的厚赠?白吃白喝那么久,总要派上些用场。”

“她一介女流,再强,能强的过她外祖父?她外祖父还是那么个下场呢,她,就更甭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罢了,不足为虑。”

曾氏、沈茉,都用崇拜的目光打量着他,欣赏之情,欢喜之意,溢于言表。不用怕那野丫头,真好。

沈茉才高兴了没一会儿,就听沈复吩咐道:“阿茉,你婆婆的亲弟弟,不是顺天府尹么?那件案子,求你婆婆或是邓麒出个面,快点结了。不管怎么说,若咱家出了点子什么,你和之屏之翰都会受连累,邓家名声也有损,他们如何舍得。”

沈茉很有些为难,声音低低的,根本没有底气,“婆婆精神还不大好呢,怎么跟她求情?至于屏姐儿的爹爹,他…他向来不许我管这些事。”

其实不是的,邓麒和沈茉早已连同床异梦都说不上,邓麒根本不进她的房。两人生份已久,夫妻之情,淡薄无存。

沈茉心中忽然有了浓浓的悲伤之意,“从小到大和玉儿争,我算是赢了么?玉儿虽是继室,阳武侯却跟她极为恩爱。我呢,在夫婿面前不讨喜,如今邓麒简直是连看也懒得看我一眼。比身份,玉儿是侯夫人,我不是;比恩爱,玉儿独宠专房,我形单影只;原来争来争去,我竟是输了。”

沈复、曾氏哪知道她心中所想,还在劝她,“不为旁的,是为了孩子。咱家若和什么丑事沾了边儿,屏姐儿、翰哥儿都捞不着好处,对不对?”

宁国公这么多年来对荀氏格外忍耐,为什么?因为她是世子的生娘啊,看在儿子份上,必须对荀氏讲客气。这回,若不是荀氏闹的实在不像话,估计宁国公还是一天一天的混日子,下不了这个决心。

闺女你呢,是之翰的亲生母亲,是未来的抚宁侯夫人。往后若是之翰袭了爵,你是抚宁侯太夫人。不冲着别的,单单看在孩子的面上,邓家也得对你容宽一二。

沈复、曾氏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沈茉也不能一味推托,答应了。反正,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他们。

“祁青雀,我来对付。”沈复交代,“你回邓家后先想想法子,把那桩公案结了,莫横生枝节。公婆丈夫面前勤谨些,最要紧是照看好一双儿女,莫自乱阵脚,知道么?”

沈茉一一答应,又会了会儿,告辞走了。

沈茉走后,曾氏担忧的问沈复,“你真有把握,能制住那野丫头?”沈复笑了笑,“莫说她,便是祁震,在我跟前也嫩着呢!我成名已久,岂是她们能比的。之前我不过是轻敌,如今拿她当名正经对手,全力以赴,定把她打一个落花流水。”

曾氏方放下心。

曾氏才放下这个心,又想起一件要紧事,“我把咱家的银票数了数,竟有一百万两之多!咱们也得适可而止吧,这么多银子,要是被查出来,那就是个死罪。”

沈复眼中闪着贪婪的绿光,“你先收着,一百万两真不多。太太,我再拼杀个三年五年,等赚够了,便想法子调任回京,一家人和美度日。”

曾氏听了这话,大为高兴。

想当年他曾身陷北镇抚司,沈家为救他出来差不多是倾家荡产,那又怎样呢?这才几年,全回来了!只要有他在,就能庇护妻儿,兴旺沈家。

好日子在后头呢!曾氏对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曾氏才高兴了没几天,从顺天府传出一个令人大为震惊的消息,一下子把她打蒙了。

青雀命店主送到顺天府的那名江洋大盗,一直备受朝野关注。孙超为官多年,向来不轻易得罪人。自从那江洋大盗丁齐供称是宣府军官,孙超已觉得有些不对劲。

接着越往下审,越不对劲。丁齐坚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宣府军官,是祁震父女仗势欺人,硬把自己捉了。他生平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半件不公道的事也没做过。

说来也巧,顺天府最资深、最能干的捕快胡鹰,逮捕了一名惯偷犯人,名叫老杜。老杜这人五十多岁,白净面皮,娇气的很,一见着刑具就害怕,招了不少:哪年哪月在哪里偷过,哪年哪月在哪里抢过,说的清清楚楚。

胡鹰冷冷看着胆小的老杜,眼光还在刑具上流连着。老杜吓的肝胆俱裂,大叫道:“我招,我全都招!不法的事我全招,别打我!成化十七年春天,我流窜到了宣府,当了兵!是宣府总兵官直属的步兵!那年春天鞑靼小王子打过来了,有一位军爷,命我拿着一封绝密书信,去见鞑靼小王子!”

“去见鞑靼小王子做什么?”捕快胡膺弯下腰,关切问道。

“我不知道!”老杜吓的脸色惨白,“我不识字,连信皮上写的大字也不认识!我就是听命行事!”

“我送完那封信不到两天,蒙古人撤退,不围城了!后来,我听说他们一直向东,要从古北口进攻京师。再后来,我不知道了,上司要杀我,我不想死,就逃跑了。”

胡鹰脸白了。思忖片刻,马上回禀上司。

兹事体大,隐瞒不得。想想,老杜才给鞑靼小王子送了信,鞑靼小王子就不攻宣府,改道向东。信里说了什么,这么管用?

孙超迅速盘算了一下,决定上报。这么大的事,自己捂不住,还是老老实实上报为好。到了这么严重的事情面前,和沈家的那个拐弯亲戚,就顾不上了。

内阁首辅还是没什么能力的万安,遇着稍微与众不同的事他都需要低头想半天,不肯胡乱做主。孙超报给他的时候,他听的冷汗直流。

万安不肯做主,立即上奏负责监国的太子。

东厂精明干练的役长、番役出动了四十名,即日出发去了宣府。东厂的役长、番役,侦伺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守将有没有通敌卖国,东厂,必能查明真相。

第72章较量(二)

沈复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个惯偷嘴里能有实话,顺天府真真好笑,听到这种诽谤朝廷命官的妖言,不严加斥责也就罢了,竟敢上报到宫里,亵渎圣听,”

曾氏差点没昏过去,又惊又怒,“顺天府尹还是大女婿的舅舅呢,半点情面不留,我娇滴滴的女儿给了宁国公府做媳妇,宁国公府的亲戚却如此冷淡我家,”

沈复像只困兽一般,在屋里来回踱步,面相狰狞,神情焦燥。“他平日何等的镇定、从容!如今,连他也束手无策了!”曾氏看在眼里,备觉凄惨。

“太太,取十万两银票给我!”沈复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蓦的停下脚步,沉声说道。

“好,好,我即刻去取!”曾氏连连答应,“保命要紧,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他还在,这些个银两,都能再挣回来。花吧,只要钱花出去,人就平安了。

曾氏小心翼翼打开内室的暗格,取出十万两银票递给沈复,“老爷,这笔银子是要送给谁?万首辅么?万贵妃去了,如今他说话,不知还管不管用。”

沈复摇头,“送给他,没用。这银子不是要送人打点的,是要招募新兵。”曾氏愣了愣,“招募新兵?”沈复叹了口气,“没错,要上赶着招募一批新兵。太太,我一直吃着两万空饷,这两万名兵额,要赶紧填上。”

朝廷用兵,军士自然是有给养的,一名军士的饷银是五两银子。有十万人给十万人的,有八万人给八万人的,如果实际上有八万人,却上报成了十万人,那就是吃两万空饷。

这两万空饷也不是容易吃的。兵部管着军饷、给养下拨,兵部有车驾司,各地官军人数由他们负责核查。单单是贿赂兵部车驾司郎中等人,沈复就花了大价钱。

官员俸禄微薄,文官也好,武将也好,有几个不贪污的?只要上上下下都打点到,打点舒服了,谁来管你。

从前是没人来管这号闲事,可如今东厂番役不是去了宣府么?东厂的人一向无孔不入,只怕他们到了宣府,贪污军饷这件事会被查出来。故此,要未雨绸缪,先把军士招募齐,脱去这重罪。

至于通敌卖国,六七年前的事了,怎么查?蒙古小王子当年先后入侵大同、宣府,大同和宣府都是坚守不出。蒙古小王子见捞不着好处,才转而向东,过蓟镇,攻古北口。坚守不出是守将的策略,绝不能当成通敌卖国。守将半夜遣人给鞑靼小王子送书信,谁能证明?一个惯偷的话能信么,真是好笑。

通敌的罪名更严重,可是通敌的证据不好查实。贪污军饷的罪名略轻,可是贪污军饷的事极容易查明!沈复思来想去,还是先把军士空额补上,再徐徐图之。

沈复叫来儿子沈茂、沈英,秘密交代过,“速去!性命攸关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副总兵王正志跟我一心,到了之后你俩把银两交给他,他自会十万火急的办这件事。”沈茂、沈英忙点头,“儿子们日夜兼程赶过去,一定会赶在东厂前头到宣府。”

有银子,招募新兵不难。他们要做的就是路上辛苦一点,拼命赶路。沈家人是要救自己的性命,东厂是公事公办,论速度,东厂无论如何赶不上沈家人。

沈茂、沈英也来不及回去和妻儿话别,带上四名精明干练的护卫,骑上骏马,从沈府后门疾驰而出。

沈茂、沈英走后,沈复看着轻快不少。只要把吃空饷的事掩盖过去,其余的都好说。通敌,哈哈,太子殿下英明的很,没有真凭实据,怎会轻易定罪边将?要是一名惯偷就能指控九边重镇总兵官,武官们都不用活了。

曾氏看见沈复脸色好了不少,甚感欣慰,“老爷吉人天相,咱家定是平安无事的。想当年,北镇抚司闹的那么凶,最后不也乖乖放人了么。”

上回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锦衣卫,令人恐慌惊怖。这回是名小偷惯犯罢了,跳梁小丑,更加不足虑。

“二女婿能帮上忙不?”曾氏虽是没那么担忧了,还是热心筹谋着,“他在兵部呢,应该能说上话。还有三丫头的公爹,在圣上面前也有几分体面,能帮着分辩分辩。”

沈家二姑娘、庶女沈芝,嫁给兵部右侍郎席承宗为继室;沈家三姑娘、庶女沈荷,嫁给安阳侯的庶子叶知盛为妻。叶知盛虽是庶子,因他姨娘明眸善睐、长袖善舞,安阳侯待他和寻常庶子不同,极为偏爱。

要是席侍郎和安阳侯都能为沈复说说好话,情势可能会大大不同。皇帝、太子都是好性子,有人为沈复辩解,许是能打动他们。

听了曾氏这番话,沈复苦笑,“二女婿和三女婿的爹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宁国公好使。宁国公前后八次佩将军印出征,治军严肃,战功赫赫。功戚勋臣当中,他圣眷最好。”

曾氏冲口说道:“那还等什么?咱们治上一席酒,把宁国公请过来,当面求恳!宁国公不看别的,单单看在之屏之翰的脸上,也得帮咱们度过难关!”

邓之屏、邓之翰是宁国公府的宝贝曾孙,难道宁国公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外祖父有难,却不伸伸手?沈家要是真出了什么事,邓之屏、邓之翰少不了被人指指点点,被人看不起说闲话。宁国公,他能舍得么。

沈复笑了笑,没说话。你请他,他能来么?正在风头浪尖上的通敌卖国案,别说他了,是个人都要好好寻思寻思。

“若是咱们儿媳妇的娘家犯了案子,你待如何?”沈复问道。

“呸!丧门星晦气鬼,不吉利命硬克家的贱女人!”曾氏脱口而出。

说一出口,曾氏自己就愣住了。

沈复叹息了一声,吩咐道:“替我更衣,我要出门。”曾氏忙服侍他换出门衣裳,一边替他理衣襟,一边低声问道:“出去见谁?”

沈复走到穿衣镜前照了照,怀中又揣了两张银票,袖中藏了把锋利的小剑,起身向外走,“到宁国公回府的必经之地等着他,拦住他。这事,他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

曾氏心里一紧,追了两步,“带兵器做甚?”沈复头也不回,“防身罢了。”大踏步出了门。

残阳如血,日落西山。一条偏僻安静的小路上,驰过十几匹高头大马,马上的骑士大都是护卫打扮,只有中间那位须发斑白的长者身份尊贵,大红官袍上绣着神俊的瑞兽麒麟。

迎面驰过来三匹马毛乌黑发亮的骏马,不躲不闪,正冲着这十几人过来。马上稳稳坐着三名骑士,中间一人身穿官袍,两边的人也是护卫打扮。

宁国公邓永看清来人,微微皱眉。沈复哈哈大笑,冲着宁国公拱拱手,“国公爷,许久不见!您老人家身子安好,更胜往昔,晚辈十分欣喜。”

宁国公勒住马头,冷冷看着沈复。这人是什么来意,不用问也知道。被控通敌卖国,东厂出发查证,他哪能不怕,哪里还坐的住。他,定是求救来的。

沈复笑吟吟看着宁国公,“我不只许久没见国公爷,也许久没见翰哥儿了。国公爷,我那外孙子如何了?长高了没有,长本事了没有。”

宁国公沉默半晌,扬起马鞭,指着小巷前头,“再过一条街,有家福兴酒楼,请过去小坐片刻,邓某待茶。”沈复笑道:“如此,叼扰了。”果然拨转马头,和宁国公一起去了福兴酒楼。

到了酒楼前,宁国公和沈复飞身下马,到雅间坐下。宁国公的十几名护卫,沈复的两名护卫,或是笔直的站在雅间门外,或是在大厅中稍事休息。

雅间里头,沈复笑着给宁国公满上酒,“国公爷,小女和屏姐儿、翰哥儿母子素日多蒙您照看,晚辈借花献佛,敬您一杯!”

宁国公正眼也不看他,“翰哥儿是我的宝贝曾孙,不拘他外家风光还是落魄,他在宁国公府的地位不变,你只管放心。”

沈复放下酒杯,诚挚的长揖到地,“国公爷高风亮节,晚辈感佩不已!平日常听小女说,您是最疼翰哥儿的,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宁国公淡淡笑了笑,没接话。

沈复眼神锐利的盯着宁国公,慢慢说道:“国公爷不只疼爱翰哥儿、屏姐儿吧?祁氏留下的那位媛姐儿,听说也是国公爷心尖上的曾孙女。”

宁国公心中一震,警觉起来,沈复提起小青雀,意欲何为?

沈复微微笑起来,清晰而缓慢的说道:“国公爷曾当面回过圣上,媛姐儿已一病而亡,对不对?若圣上知道媛姐儿未死,国公爷有意欺君,不知会作何感想?”

宁国公回过味儿来,大怒,沈复是想要胁我么?也不看看自己的份量!

“我家媛姐儿,确已病亡多年。”宁国公声音冷冷的,“骨灰早已焚化,埋在我邓家祖坟。我知道你近来遭了变故,难免心智失常,胡言乱语。看在翰哥儿的份上,我不跟你计较便是。”

沈复连连冷笑,“除非你把我闺女、我外孙子外孙女全都杀了,否则,这事的真相,一定会尽人皆知!国公爷,宁国公府会成为笑柄,你会被圣上宣召,下旨切责。”

真相就是真相,你宁国公府别想一手遮天!

“沈复,你欺人太甚!”宁国公一拍桌子,愤怒的站起身,“我邓家与你无冤无仇,何必苦苦相逼?”

“哪里哪里。”沈复换上一脸笑容,打躬作揖,“只要您肯开开金口,为晚辈美言几句,咱们依旧是亲亲热热的亲家,您看如何?”

谁跟你是亲亲热热的亲家?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宁国公恶狠狠看着沈复,气不打一处来。

眼前这哪是纵横沙场的将军,分明是个心口不一、不走正道的卑鄙小人!宁国公看着忽而强硬忽而谄媚的沈复,一阵心口疼。眼前这小人和保山哪里能比,保山是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好汉子,哪会这般无赖,气节全无。

“什么通敌卖国,不过是市井小人诬陷于我。”沈复陪着笑脸,跟宁国公说着利害,“您老德高望重,您只要开了金口,圣上和殿下必定是相信的!如此,晚辈得以保全,翰哥儿和屏姐儿高枕无忧,宁国公府依旧是京城名门望族,岂不三全其美?”

宁国公颓废的坐下。世上最得罪不起的便是小人,你若不能如了他的意,他便不依不饶,跟你胡搅蛮缠到底。这沈复如此没有气节,万一他真的满城暄嚷出来…究竟是个大麻烦。

“成化十七年,你有没有给鞑靼小王子偷偷送过信?”宁国公缓缓问道。

“没有,没有!”沈复指天誓日的表白,“我堂堂总兵官,哪会做出这种事?我当年不过是和大同总兵一样,坚守不出,拒不应战。”

宁国公沉默半晌。蒙古人犯边,为的无非是抢人抢钱抢财物。如果有守将畏战怕死,会重金贿赂蒙古首领,求他们离开本镇,转寇他处。蒙古人不费一刀一枪便得了大笔金银,有什么不满意的?多会收下贿赂,或是打道回府,或是换个地方继续抢劫。这种守将很可恶,很丢天朝的脸,真该千刀万剐。

“我会相机行事。”宁国公权衡来权衡去,沉声说道。

沈复大喜,笑容满面的连连道谢,频频向宁国公敬酒。和邓家做了十几年亲家,宁国公这个人,他是很了解的。宁国公既能说出这句话,差不多算是应了。

宁国公哪里愿意和他一起喝酒,板着脸,大踏步往雅间门口走去,“恕不奉陪!”沈复忙不迭的跟在后头,“时候不早,晚辈也该走了。”

守在门外,或等候在大厅中的护卫们忙站的笔挺,各自站在自家主人身侧。宁国公谁也不理会,自顾自走到酒楼门口,沈复哈巴狗似的跟着,满脸陪笑。

“带马过来!”宁国公烦燥的要命,冷着一张脸,吩咐人牵马。其实不用他吩咐,早有一名护卫站在面前,恭恭敬敬的准备把马缰绳递给他。

正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传了过来。此时天已暗了,寂静夜色之中,这马蹄声听的异常清晰。

宁国公,沈复,忍不住一齐抬眼望去。

福兴酒楼前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照的酒楼前亮如白昼。两匹快马飞驰而至,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已到了近前。

等到这两匹马到了近前,宁国公和沈复都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