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顾虑未必没有道理,这边不比京城,没有那么多文人骚客,恐怕连识字的人也是不多的。

心下也是琢磨许久,还后还是打消了主意,不忍更拿所剩无几的银钱冒险了。

见瑞珠杂货里女子的头花卖的极好,便想着待着也是待着,顺便让瑞珠买些碎块绸绢,琢磨做起头花来。

小姐虽然做的慢,但配色极是好看,都是些碎布头,什么颜色都有,但经过小姐的手,花儿颜色便要鲜亮几分,拿到坊市,最早卖出去的,肯定是小姐做的,还有人回头找这样的花样。

但小姐何曾做过这样的活计,以前在檀府时,便是连针线都很少拿,瑞珠晚上回宅子,大门口便见到小姐一个人孤单单的坐在窗前,认真的小心的穿着布料,她做的很慢很慢,但也一直没歇着,一朵又一朵,瑞珠不知怎么许久未掉的眼泪又要掉下来,她默不作声的进屋,拉过小姐的手,便见到娇嫩的手指上全是伤口,还有磨破的痕迹,就为了一天十来文的头花,瑞珠心疼的不行。

“小姐,你不要做了。”瑞珠一把夺过那些碎布扔进袋子里。

檀婉清揉了揉拿针的手指,见瑞珠一脸快哭了的表情,便笑道:“几个针眼罢了,只看着吓人了些。”瑞珠一直忙活,她也总得尝试着做点什么。

瑞珠看着混不在意的小姐半天,终于咬咬牙道:“我今日又多拿了些杂货,一个人忙不过来,小姐明天也跟我一起到坊市摆摊吧。”她其实一直不同意小姐出门的,兵荒马乱的,她们这样的身份,遇到个什么事都不知如何是好。

同样,檀婉清也是如此想法,能不出门便不出门,能少一事便少一事,见瑞珠如此说,也不应声,只道:“那便少卖一些吧。”

“你听我说啊小姐。”瑞珠赶紧凑近些道:“瑞珠知道小姐担心什么,其实我也担心着呢,可是这些日子,我瞧着那坊市还是挺放心的,而且,不知是不是那日谢大人来过的缘故,这些日子巷子的北门驻兵营巡兵突然多了好几拨,巷头巷尾守得滴水不漏,不仅没有闹事的,连吵架的人都少了许多呢,总之很是安全,小姐就算出门也没有关系……”

第15章

没了富贵宦达,钟鼎之家的身份,脱去了锦衣玉食的外衣,衣不裹腹,前路堪忧的时候,再端着矜持的小姐脸面与身份,只徒惹人笑话罢了。

如今,她们的日子又紧张的厉害,银钱上也为难,她不能把两人生计的压力,自私的压在瑞珠一人身上。

檀婉清放好针线便回头,伸手拉过瑞珠,微笑的看着她道:“这般也好,我也正想出去转转,到时你别嫌我笨手笨脚帮倒忙便好。”

瑞珠被小姐一说,也立即跟着笑道:“怎么会嫌弃呢,小姐做什么都比瑞珠好,小姐,你不怪我吧,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小姐出去,可今日见小姐一个人孤单单在家里,宅子冷冷清清的,只有几棵光秃秃的枯树,都没人与小姐说说话儿,心里实在难受的很。”

也有担心小姐一个人在家胡思乱想,檀府的事,老爷的事,当年的京城第一美人,如今却落魄凄凉的境地,若日日再看窗外那棵叶子掉光的老桃树,瞧着更让人触景生情三分,设身处地,若自己整日这般待在屋子时,也要生生闷出病来,与其小姐这样,倒不如,委屈些与自己一道忙活呢。

檀婉清见她的样子,却是摇了摇头,先笑了她道:“怎么变成爱哭鬼了?以前可不见你这般,快别哭了,把今日赚的钱倒出来吧,看看赚了多少?”

提到钱,瑞珠立即有了劲头,这些日子的收入,再加上今日的钱,终于能凑上一两银,她立即把荷包倒了出来,又从橱里取出装得沉甸甸的一袋子铜钱出来。

天色已晚,屋里光线有些昏暗,檀婉清玉嫩如葱的手指点了一盏豆灯后,然后将罩子轻轻罩在上面,便回头倚在桌前静静的看,屋里再没有别的声音,只有瑞珠手摆弄铜钱,发出的轻微响声。

直到她将一千枚沉甸甸的压手的铜钱捧在手里,才激动的开口,说到了一千枚,明日便将铜钱换成银子,这是她多日摆摊赚的第一笔钱,虽数目不多,自是爱不释手。

收拾了桌子,晚饭是清淡的鱼肉粥与汤,吃过并梳洗后,两人身着单衣,瑞珠轻手轻脚帮檀婉清擦干湿发,又坐于暖炕与小姐说了好一会话儿,才睡下。

第二日,天还未亮,两人便早早起身,以前的时候,小姐眠多,一向都是睡到自然醒,自从她摆摊以后,小姐早上便没睡过一个饱觉,来到厨房时,脸上还带着倦意,但洗过手脸后,还是打起精神与她一起忙活开了。

不一会儿,锅里油热了,怕小姐碰了油星,瑞珠急忙抢了炸丸子的活儿,待丸子下锅后,她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火膛边低头拿着柴认真轻挑火苗的人。

大概是火热,檀婉清的额上微微有些汗意,头发有一缕滑了下来,借着火苗,虽是一身的荆裙布衣,可仍是绝色难掩,瑞珠捞着丸子的时候,心下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不知自己的主意到底是好还是坏,小姐这样的相貌,小小坊市哪里能见得到,连鱼贩小哥都曾连问几日,一时竟有些后悔起来。

炸好了玉子烧,檀婉清用竹签五个一起串起来,放置竹篮里,瑞珠则就着油锅添了水烧汤,两人到了坊市,檀婉清手里拿着竹篮,边走边注意着两边。

果然与上一次来时不同,巷口竟多了两个守巷口的军兵?一大早市集还驻着一队巡逻的兵士,她们到了地方,将东西取出来时,一队巡逻的兵士竟然已走了两个来回。

“谢大人不过是策马走过一次小巷,便这般滴水不漏的防察奸宄,禁捕贼盗,是不是太夸张了些?”檀婉清将装着清水清洗碗筷的坛子,放到地上,周围也有方便市集的人取水的地方,不过是在巷尾,她们的位置要走一小段路。

“大概防着下次路过的时候,有人生事吧?也不知道那个谢大人怎么想的,这样的小路有什么可走的,也不嫌挤的慌。”瑞珠嘟囔道,但她对那个谢大人此举并不反感,若不是老有兵士巡逻,她才不会让小姐来呢,说完从荷包里拿出些钱,将剩下的塞到小姐手里:“昨天定了一些荷包,我去前面拿回来,小姐小心炭火,离远一些。”

这炉子做的粗糙,不过烤东西是足够用了,拿过来的汤还是热的,只需放在余火上温着便好,檀婉清见炭火不旺,随后又小心夹了炭往炉里填了两块。

那边卖烧饼的婆子,第一次见到檀婉清,看得竟是挪不开眼,瞅了她半天,嘴里直道哎呦喂,哎呦喂,这姑娘长得可真俊啊。

檀婉清回头对她笑了笑,那婆子脱口便问了一句:“姑娘有婆家了没?”她心里转的都是,她还有个十七岁的侄子没找媳妇呢,虽然心里也知道,这么漂亮的姑娘不一定能看自家的侄子,但问问总没错,也许缘份到了呢。

瑞珠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早上生意出奇的好,围绕在她们摊上的人格外的多,等到她忙完一拨,回头终于看出端倪。

甭管古今穷富,男人见到漂亮美的女人都挪不动步,这样的小坊市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美人,就是大坊市也没见过,虽然粗衣荆裙看着不起眼,但若见着了脸,各个腿都移不动了。

不知是不是有美人在,连讲价的人都没有,甚至有人挑了头花香囊,将钱给了,又将头花香囊留在摊上,说是赠与美人,檀婉清也不回应,只低头摆着货物,并不与人多话。

一会儿的工夫,摆着小玩意的摊子,东西便卖的七七八八,未到晌午,玉子烧居然也卖光了,回去数钱的时候,瑞珠数的有些手软,这是她赚的最多的一日,竟然有了四百多文,才一上午,就赚了快半两银子。

瑞珠两眼发光,才半天,收入快抵上她卖两日的了,没想到钱居然这般好赚。

第二日,无论玉子烧还是杂货,瑞珠都准备的多了些,生意自然红火,可是正红火时,突然几个军士走了过来,其中一个身着便衣,腰间带剑,剑眉拧紧,似乎是什么军兵首领,一甩衣袍就坐在了火炉旁边,挡住了想上前的人,阴沉着脸,目光直直的盯着檀婉清,连眨都不眨,并看着她自炉上罐子里倒出鲜汤,端着碗的玉手,如冬凝的白脂,指甲透着淡淡粉红。

这样的目光太刺目,檀婉清心里微微的不舒服,借着罐子她侧过身,躲避着刺人的视线,一旁的瑞珠早已察觉到了,面前的几个军士,尤其是那个头头,不吃玉子烧,只喝汤,眼晴一直紧紧盯着小姐,喝一碗倒一碗,连喝了三碗还是不走。

瑞珠气的牙痒痒,偏偏人家只坐在那里什么也没做,连赶人都没有理由。

第16章

其间,有人过来买杂货,买货人见檀婉清长得十分漂亮,看着迷了眼,付钱十分爽快,更有那嬉皮笑脸的人,在摊上买了女子的头花,转过手送给美人,付钱的时候,竟是带着几分故意的碰到她指尖。

檀婉清立即低头将手指收回袖内,当做不甚在意的整理杂货,等到再起身,那几个军兵竟还未走。

不知是不是错觉,对方的视线越加冷冰冰阴沉沉,气场强大的实在让人想忽视都不得。

几位军士身上的气场,本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坐着的人,又自带一股凛冽气势,连围在摊子的人不知不觉的冷清了一半。

又是在这样冰冷的空气里,一言不发,只单单坐着,气氛十分尴尬。

她与瑞珠的身份,面对军士本就心虚怯惧,眼前这位坐着的人,看样子也不是什么普通士卒,应当是位武官,只不知是谢大人麾下哪一位,就算心下满腹疑惑,也如何都不能得罪。

便是瑞珠也只是心里暗骂几个蛮力怎地还赖着不走,明面却也不敢出声撵人,更不敢拉下脸色,只弯腰装作取炭,无中生事的忙碌着。

檀婉清忙了一早上,早已是疲惫不堪,腹中饥辘,若是平常早想稍作休息,喝些热汤润喉暖腹,可因面前这是一位军爷,十分怠慢不得,只得打起精神应付。

她虽低头默不作声的搅着汤,对其目光还是有些惊觉,不免多想一些,进城之后,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差错。

与瑞珠两人,虽不说夹着尾巴做人,却也差不多,从来只在坊间与宅院间走动,不曾与人不合,或有发生口角得罪于人,应当没有露出什么马脚,这般一想,才稍稍放下心来。

檀婉清发际鬓角有些汗湿,炭灰落在脸上,手也因几次提炭桶,蹭到一缕缕黑色的灰渍,竟有几分狼狈。

汤已好,她扶起热烫的罐子,将空碗慢慢倒满,接着拿起铁钳小心拨开些炭火,便听到一直坐在那里冷眼不作声的人,突然开了口。

“张献!”

“属下在!”右面一个军士立即站出。

坐着的人声音即轻且冷淡,似说给张献听,又似说给离得最近的女子听一般,他慢声道:“为了防止有人弃耕从商以逃避赋役,从即日起,验查所有坊市出入百姓的户籍,对比户籍上的年龄外貌进行编户,一旦发现有逃避赋役,或以不可告人目地冒名顶替他人户籍之人,全部就地治罪,严惩不贷!”

停顿了下,最后的几个字,竟是说的咬牙切齿,一字一字的道:“……僧籍亦不例外。”

檀婉清在听到冒名顶替四个字时,就已经下意识握紧了手里的火钳子,最后几个字,更是让她本在拨炭火的手突的一抖,一块烧得火红的炭屑,竟是向她飞溅了过去,一下子落在了她手腕处,对面冷着脸的人,蓦然见此景,竟是倏然站了起来。

第17章

好在衣袖遮挡了一下,火屑只烫焦了布,没有直接落在手腕上,檀婉清的注意也从未在此,而是第一次抿唇抬头,震惊的看向面前这一位她从未仔细过面容的武官。

人的气势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上一秒还低着头,唯唯诺诺,如普通平民般,卑躬屈膝的为他们大人洗碗端汤,可下一秒却是昂直了脊背颈项,不单单是美貌,更有着不被任何人轻易亵渎的高贵。

几个军士真觉得自己见了鬼了,竟会觉得眼前一身旧衣粗布的女子,一抬起头,任何人难以忽视,甚至比任何人都耀眼,这样的女子怎么会存在于市井?

檀婉清看着对面的人。

而对面的人,同样看着她,那目光漆黑如墨,又如潜在海底深处的暗涌,面上却是淡淡,没有一丝起伏,无论檀婉清如何打量,都未从中看出任何端倪。

直到对方顿了一顿,冷着面抽身离开。

檀婉清才伸手重新握住了冰凉的铁钳,借着这一股凉意,压下内心深处的忐忑不安。

瑞珠显然也听见了刚才那个人的话,一时脸吓得发了白,站在那儿半晌没敢动弹。

直到檀婉清想到什么,突然松开了拿铁钳的手,提过旁边的木桶,一股恼将旁边碗盘扔进了桶里,飞快的拨灭了火,对还在发呆的瑞珠低声道:“瑞珠,我们可能被发现了,得回去,立刻,马上。”一时不能停留!

檀婉清的声音很低,瑞珠却如被雷鸣惊醒,立即脸色煞白的跟着檀婉清手心脚乱的收拾,货摊的东西掀的到处都是,许多零碎连拣都没有拣,全都舍弃不要了,炭火旁甚至留下了半桶炭,如同逃一般从坊间离开。

返回的路上,檀婉清与瑞珠谁也没有开口,瑞珠几次欲言又止,但见到小姐凝重的脸色,想到小姐不让她在外面提任何有关她们身份的事,就又将急于脱口而出的话儿,重新咽了回去。

平日只有短短半刻脚程的路,这一次竟然觉得漫长的像走不到头一般,让人恨不得能多生出两条腿,直到进了院子,檀婉清将手里的木桶匆匆扔到一边,头了不回的进了屋,然后蹲下身打开橱柜,从里面摸出金叶子换得的剩余的银子。

“瑞珠,你去收拾衣服,我们马上出城,其它多余的东西都不要带,快点!”檀婉清反手掀开坛盖,从里面倒出铜钱,用一块帕子包住,边包边对瑞珠急声催道。

瑞珠哪敢有半刻停顿,白着脸飞快的爬上暖炕,抖着手扯出一块布巾,就将她和小衣的衣服取出来,也顾不得整理,三两下系成包袱。

见小姐拿了钱就走,当真什么都不要了,她只得赶紧抓紧了布包,跟在身后,出了宅子时,她忍不住回头看,心里难过的都不知是何滋味儿,米缸里存满了的米,厨房推满的柴,房檐上挂满的鱼,坛子里装着满满的油,全是她们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是她以为和小姐终于能安顿下来的地方,如今却是全都舍弃不要了,小姐舍得,可她却是心里疼的直憋屈。

这时,檀婉清脸上一点笑意都没有,虽强自镇定,可眼中的急燥却怎样也无法掩饰。

她对还不清楚状况的瑞珠,低声又快速,又似自言自语的解释道:“可笑我以为那位武官应是谢大人麾下的人,却没想到竟然是守备大人本人。

你也听到了他所说的话,要从今日起,城内彻查户籍,虽然指的是弃耕从商,不交粮税的平民,但是那位守备大人却将僧籍也划在内,确实,自古逃税方法手段百出,入僧籍也是其中一种,可那是地方官吏欺上瞒下从中获利的勾当,对于平民,也值当人如此?可我们找谁说理去?若我们真是寺院里出来也罢了,偏偏身份经不住查,继续逗留下去,早晚露马脚。

所以,一会儿出城的时候万万不能说错话,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必须要赶在能出城前离开,否则一旦被查出来,你我都要重犯入狱……”

她快速的交待着,可瑞珠听着听着,竟是越听越怕,吓的嘴唇哆嗦起来,这也难怪她,上至八十,下至三岁,没有一个女人不是提狱色变,当初老爷获罪檀府被抄时,檀府的女眷只被人看管起来,都未曾入过狱,若真如小姐所说,她们逃不了进了大狱,那可是比死还可怕的事,光想想就瘫了手脚。

“瑞珠。”檀婉清察觉到她的异样,伸手用力握住她的手,心知自己因为一时心急,说的多了些,只得极镇定极坚定道:“你不要怕,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还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不能自乱手脚,到了城门,要打起精神,只要出了城,我们就安全了。”

瑞珠眼圈发红,眼晴里全是惊恐,听完却是拼命点头,把眼泪往回憋:“小姐你不用担心,我懂的,我不会露马脚的。”擦了擦脸,复又道:“若是这次和小姐出了城,瑞珠想,不如就去寻一家寺庙,求剃了发当和尚,拿一张真正的僧籍,也好过这样天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檀婉清听到瑞珠说的话,沉重的心情竟是好了些,笑了笑点点头,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至于那谢大人为何故意说出那番看似无意,却似有意的话来,檀婉清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暴露了,可事后细想,又觉得是否只是巧合,不过就是坐在那里喝着汤,顺口道出罢了,是自己太多心。

不过现在的她,已经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离开此城,越快越好。

待赶到来时的南城门,在见到城门口长长的队伍,檀婉清愕然的脸色一变,先前的种种打算,付之一炬,南城门竟然堵着许多官兵,连出城都需要出示户籍,推荐信也都不好用了。

瑞珠随婉清远远停下脚步,越看越是心里越发凉,越是惊慌:“怎么现在出城也要户籍了,这,这可怎么办才好?”瑞珠道。

檀婉清咬了咬牙,拉着瑞珠便调头穿过最近的路向东城门走去,到了东城门,一样是这般情景,就是那些高头大马的大员富贾,也都需停下马车出示腰牌,她们想要混在其中出城,更难以做到。

最后才去了运粮道的谷城门,连连此城门也没放过,严军把守不说,她们赶到时,正有数个官兵将一个手拿武器反抗的粮贩子按倒在地,暴打之后,被官兵一路拖进城里的兵狱司,一行凶神恶煞路过她们身边时,只见那粮贩身上几处鲜血,所经之路全是一条长长的血痕。

吓得瑞珠哆嗦的直抓着檀婉清往后退,恨不得离得远远的。

檀婉清看到此景,心头越发的沉重,北门是兵马重地,连去也不必去了,心下也明白,她们还是来晚了一步,城门一路已是行不通了,而包袱里的两张僧碟,是万万不可拿出来示人的。

两人无处可去,没了出城的希望,只得重新返回宅院。

昨日还觉得的明亮温暖的房间,此刻竟似浸入了无边黑暗,冷的如同冰窖,檀婉清脸色疲惫的闭目,内里身心俱累,全身虚软的倚在棉垫上,脑子里却是反反复复回响着谢守备的那几句话。

弃耕从商,粮税?户籍,僧籍?还有……各大坊市。

檀婉清突然头脑一清,终于注意到关键并一直忽略的这一句,他当时提的是各大坊市,并未提及整座城池,针对的也只是弃耕从商不交粮税的商贩,僧籍到底只是最后追加的而已。

料想也是,定居于城中的百姓,没有过万,也有八千,更不提每日外城进入的人数,若真要挨户盘查,是需要极大的兵力精力与时间,不是短短一时能做到。

她尽量以谢守备的思维,去揣测他所说的话中意思与想法。

回收粮税,这个地方是粮草之都,粮便是银,缺银便要收粮,既然开始抓粮税,怕是如今卫安城库银钱不丰,谢大人才会此举的吧。

他也并不是针对某些人,不过是坊市小贩众多,又是躲税的重灾区,所以今日才会到坊市,并说出那番话来,连带进入城门挑担缚粮的都要严上三分。

这样想琮,她心下总算松了口气,便是说,自己与瑞珠的身份没有暴露,一直在自己吓自己,她不由伸手揉了揉头。

只要这样便好,她们还有时间去争取,或者过些日子,待风声一过,城门守卫松懈了,出城便也不那么难,能做的就是尽量捱上一段时间。

只是短时间内,不能去摆摊。

不过也好,本也不是件适合长远做下去的事,不做了,也省得担惊受恐,不得安宁,便也跟着松了口气,这样一放松,肚子竟是饿得贴了后背。

不由睁开眼晴,便见到瑞珠正坐在暖炕边,两眼红通通的看着她,似乎怕吵了她只在那儿不作声的哭,脸白的跟到了末日一般,见到檀婉清睁开眼晴,立即挤出些比哭还难看的笑,爬上暖炕,口里直道:“小姐,你想到办法了吗?我们要怎么才能离开这里……”

檀婉清并没有回答满含期待的瑞珠,只是哑着嗓子道:“厨房有面吗,弄碗面来吧,饿的没有力气说话。”

飞快的,一碗香喷喷白如雪的面放到了桌上,瑞珠的手艺早已今昔非比,色香味俱全不在话下,她放下碗,就去扶倚在棉垫上檀婉清,她知道,小姐是容易疲累的体质,平日都是诸多休息的,这两日生意突然变好,小姐也确实累坏了,再被刚才的事一惊一吓,眉眼便露出很明显的疲色,瑞珠也已经尽量忍着不去烦小姐,见小姐在吃,便无什么神采的坐在旁边看,她是半口都吃不下的。

檀婉清强打精神坐起来,见瑞珠不用,也没有强迫,拿起筷子挑起面放入口中,淡而无味,竟是忘记放盐,她也没有作声,只一口口将胃填饱了再说。

吃饱了,脸色才好看了一些,顺着窗户正好见到一直坐立不安的瑞珠去外面关大门,大门外,似有一队军兵走过,回来时,瑞珠脸上竟又白了三分,已是吓的没什么血色了。

怎么能不怕呢,一想到随时有军兵冲进来,将她们押解入狱,先前更是亲眼所见,那反抗的粮贩被殴打的样子与惨叫声,这样重的心理压力之下,换成一般女子,早便昏倒了。

檀婉清手臂放在炕桌上,想了又想,才对到现在仍没有冷静下来,一直处于惊魂未定如惊弓之鸟的瑞珠道:“不必自己吓自己,我们早早离开坊市,躲过了盘查,暂时不会有人找上门。”

随即又道:“办法虽然没有想到,但刚才我们走过三处大门,谷门与南门查看户籍森严,只有东门出入只需凭借腰牌,可见盘查严否也分区域,城东大街多住官僚富贾,寻常的官兵极少直接闯入,查起来也不严谨,若是能想办法搬到城东,便可安全一些。”

可是这个勉强想出能安全点的办法,没有让瑞珠心情好转一点,反而眼圈一红,委屈的擦着眼泪道:“小姐,那个什么谢大人是不是跟我们有仇啊,本来摆着摊好好的,怎地他一来,我们就连坊市都去不了呢,小姐说要搬去城东,可就算我们去了,身上一无银子傍身,二无旧人关照,买卖如今也做不成,都不知道拿什么糊口,怕是未等人找来,我们先要冻死饿死街头了……”

第18章

卫安城东大街虽不比南街人流如潮,摩肩擦踵,却是处处透着巨商富贾的奢华与富丽,连离得颇近的书画坊也修整的十分古韵文雅。

出入书画坊的人,多是居住东街悠闲无事的富贵人,也有读书的书生与手工艺人。

一条坊十几间店铺,皆挂出书坊,集贤堂,名人书籍的牌子,无论是纸张笔墨,还是画扇制作,便是有装裱技艺的手工艺人也在此设店裱画,生意兴隆。

檀婉清与瑞珠走进一间卖字画的店铺时,正见一衣袍破旧的书生从里面走出来,面上愤愤之色,手里则拿着一卷画轴,匆匆离开,檀婉清回头看了一眼,犹豫了下,才与瑞珠走了进去,脚一迈入,便隐隐听到伙计口中的嘟囔声,“……以为自己是唐元青啊?一副花鸟图竟然要价五两,有人买才怪。”

无什么功名的读书人比较省事的赚钱方式,便是卖文鬻画,这一条书画坊自然是最好的去处。

只可惜,若不是什么名人字画,卖出的价钱低的可怜,且也不是什么画都卖的出的,也要看店铺的掌柜收与不收,有时画上十幅也未卖得出一半,所以就算是文人,若无什么本事,日子也过的也十分清苦。

见有人进来,伙计忙上前招呼,倒也未因两位女子身着简陋而差别对待,好歹见惯了形形色,色的官史富商,早已练得火眼金晴,这上门来人是贵是贱,是贫是富,是老百姓还是有身份地位的,那是一眼透亮,端是能看透骨子里的。

进来的两位女子,虽然衣裳粗旧,装扮简单,可走路细而无声,姿态优美顺目,表情柔和无一丝不自在,光是这般得体的举止,便不是初入画坊的市井小民能仿得出。

尤其是右面那位,伙计上前待要开口,一不小心将其姿容望进眼里,只觉得美得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了,他在画铺做了十几年的伙计,虽未曾读过书,但每日摆弄的都是这么些雅致的书画,就算不会动笔也会看了,受其熏熏陶,对美之物自是有一番自己的感受,而眼前这女子,给他之感,若说是画中人也难以言喻,只当如唐元青笔下的那股意境绝美让人流连望返的感觉方才能形容。

一时间竟是呆呆站在那里,半天未动弹。

檀婉清已习惯别人的打量,径自走到卖宣纸笔墨的地方,细看片刻,觉得那伙计已是看够了,便自然招了招手,让他将几张宣纸与墨锭包了起来,画铺除卖画之外,还会兼卖些做画的纸张颜料,那颜料她却是看了看。

只有朱砂,藤黄,花青,赭石或粉凝或为膏状,她让伙计各取了些,这些颜料用起来算不上清亮,但红,蓝,黄,黑四色比例调制,却也勉强够用。

让瑞珠付银子的时候,瑞珠一脸肉痛的取出近二两银子,光纸墨颜料便是这般贵,还不加之后裱背的钱。

檀婉清之前放弃,也正因如此,担心花光了积蓄画卖不出去,可是现在,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想从北街搬至城东,手头又拮据,才不得不将这主意重新拣起来,到了这般进退不得的境地,也只得试一试。

趁着瑞珠与伙计结钱收东西时,她将店里挂出来的字画,端祥了一遍,往昔住于京师,手头银钱丰厚,母亲去世后,留下的嫁妆之丰厚,足够她奢侈百年,自不必再以往日画技糊口,加之府内糟心事又多,平时连做画都很少,又哪里想到,有一日,落到还得拣起老本行来养活自己的地步。

铺里悬挂着多是山水花鸟,肖像图颇少,仕女倒有两幅,也多是写意少工笔。

檀婉清在唯一的两副仕女图旁边看了半天,将其特点与着色大约记于心里,这时候的文人皆爱玩山水鸟林,大多笔墨画作讲究神韵,都当追求写意淋漓去了。

反而工笔的地位落了下乘,若画肖像,太工笔写实反而会被认为缺少意韵匠气十足,许多大夫更懒得画了,就更不提后世的种种透视和明暗技法,以及细节处理。

但这两幅仕女图,仍然画的很美很考究,十分古雅,即使只是平面图,毫无立体感,但画技的表现技巧仍是极为精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