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英!”何氏嘶吼着大声叫着他的名字,眼里几乎能喷出火来,“你这么恶毒,当心会有报应!”

吴少英回头瞥了她一眼,冷冷一笑:“我的报应在哪里,还不知道呢。二奶奶的报应,这会子已经在眼前了。二奶奶有闲心来骂我,还不如先担心一下自己吧!”

何氏狠狠地瞪着他,瞪着瞪着,忽然大声哭着扑倒在地:“老爷,太太,我知道错了!我不该生出歹心陷害大嫂。但我都是有苦衷的!太太见大房没有子嗣,要将梓哥儿过继给大嫂,我不能忍受母子分离之苦,才想着威胁大嫂几句,让她退让。只要她改嫁,长房无人能抚养梓哥儿,过继之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反正大嫂还那么年轻,早些改嫁个好人家,将来也有个依靠。我真的没想过会闹出人命来!老爷,太太,只当看在我一片爱子之心的份上,不要把我的孩子抢走!老爷、太太才经历过丧子之痛,就该明白做母亲的心情。硬要把我的孩子夺走,那是要了我的命哪!”

牛氏反驳:“你少胡说!平哥媳妇根本没答应过继梓哥儿的事。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何氏哭道:“大嫂虽没答应,但只是早晚的事罢了。老爷太太难道还能叫大哥断了香火?只要大嫂仍在秦家,不管她答不答应,老爷太太都会把梓哥儿过继过去的。”

牛氏气道:“就算过继了又如何?平哥已经没了,安哥却还在,你们夫妻恩爱,早晚还能再生。难道安哥能眼睁睁看着他哥哥绝后,自个儿却儿孙满堂么?”

何氏哽咽道:“生梓哥儿的时候,媳妇儿伤了身子,大夫说媳妇儿也许再不能生了……若把梓哥儿过继出去,二爷就要绝后了呀!”

“呸!”牛氏啐她,“少胡说八道了,我安哥怎会绝后?没了你这个恶毒的媳妇,有的是好姑娘给他挑,他想生几个就生几个!”

何氏噎了一下,方才继续嘤嘤哭着,只是表情稍微有些扭曲,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她哭着转向秦老先生:“老爷,媳妇儿知道错了。求老爷看在媳妇儿一片爱子之心上……”

秦含真冷冷地看着她,不等她说完,就插嘴问:“你如果真有这么爱儿子,为什么当初还叫梓哥儿替章姐儿顶罪?梓哥儿才三岁,将来还要读书科学,你就要他小小年纪背上个伤姐的罪名。要是我死了,他这辈子还能见人吗?”

何氏一窒,悄悄看了秦含真一眼,目光有些冰冷。

牛氏却立刻反应过来:“是了,她要是真这么疼儿子,当初就不会让梓哥儿受这个委屈!可怜见儿的,那日梓哥儿眼睛都哭肿了,明明前一天晚上还跟我们说,桑姐儿当时在跟他姐姐说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忽然滚下坡去了,第二天就哭着说是他推了桑姐儿。我瞧见他身上,胳膊青紫了好几块,分明就是叫人掐的!你这么狠心的娘,如今倒也有脸说心疼儿子!”

秦含真连忙道:“祖母,叫梓哥儿继续给她养着,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梓哥儿才三岁,能懂得什么?她就忍心对他下这样的狠手。”

牛氏斜了何氏一眼,冷哼道:“可不是么?还是早点儿把梓哥儿接回来的好。我跟老头子还没老到不能动呢,养个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怎么也比他跟着个恶毒的妇人强!”

何氏见状,心知自己又一次失败了,可她如何甘心?她咬牙切齿地盯着秦含真,冷声问:“桑姐儿,你就非得要把我们母子分开么?!”

秦含真板着一张小脸说:“你已经把我和我娘分开了,还是死别。相比之下,你跟梓哥儿只是生离,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何氏咬唇,无言以对。

吴少英在袖中暗暗握拳,深吸一口气,转头问秦老先生:“老师,学生这就回县城里跟齐主簿说明原委,您觉得如何?是您家里派人把何氏押往县衙,还是学生领了差役过来?”

秦老先生道:“家里派人押送就是了,省得兴师动众,给县尊大人添麻烦。”

吴少英便道:“学生带了几个家丁过来,都是强壮有力气的,懂得规矩,人也可靠。老师若需要人手,学生就把人给您留下。”

秦老先生想了想:“村民也能帮忙,不过要送人去县衙,还是用你的家丁更好。”小老百姓素来是畏惧官差的,还是不要吓着他们的好。

何氏眼看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仿佛已经定下了自己的结局,就觉得双腿发软,又一次瘫倒在地上。

难道……真的就这样认命么?

泰生嫂子战战兢兢地跪到地上扶住她,嘴里含糊地喊着二奶奶,浑身还发着抖,颤呀颤的,连何氏也被她带得颤起来了。何氏觉得不耐烦,想要把人甩开,却忽然顿住,抬眼诧异地看了泰生嫂子一眼,后者垂下眼帘,面色惨白。

何氏顿了一顿,飞快地将泰生嫂子甩开,再次跪伏在地,含泪道:“老爷,太太,媳妇儿真的知道错了,也知道这一回再难幸免。媳妇儿不想怪谁,只能怪自己当初鬼迷心窍,害了大嫂。只是……媳妇儿固然是罪有应得,可二爷与梓哥儿的名声却比媳妇儿更重要。二爷是官,大同城里谁不知道媳妇儿是他妻子?若媳妇儿成了罪人,即使有休书,二爷也少不了被人说闲话。梓哥儿就算过继了,米脂县里谁不知道大嫂无子,梓哥儿是我生的?一样要在背后笑话他。他今后想要在这里读书科举,只怕县试那一关都没法过!这一任县令能开恩,那下一任呢?下下一任呢?他今年才三岁,等到他考县试时,都是多少年后了?那时的县令大人真能让一个罪妇之子参加科举么?老爷!求您为了梓哥儿的前程着想,不要把媳妇儿送去衙门!”

说完了,她拼命在地上磕起头来,磕得还十分响亮,不一会儿,脑门上就冒出了血。

吴少英沉下了脸,迅速看向秦老先生。秦老先生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必?若你真心为了孩子着想,当初就不该心存歹意,害人在先!”

“媳妇儿知道错了!”何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什么形象都没有了,“当日也不知道是怎么昏了头,走错了一步,大嫂一死,我就再也没回头路可走了。我对不起大嫂!情愿一辈子为她敲经念佛,以赎我的罪孽!有我这样的娘,梓哥儿将来脸上也无光。老爷太太若要将他过继,媳妇儿也不再反对了。媳妇儿会在附近寻个清静的庵堂出家,只说是看破了红尘,皈依佛门,下半辈子就青灯古佛,为老爷太太、大哥大嫂、二爷、梓哥儿,还有桑姐儿祈福。二爷那里,媳妇儿会给他写信说明原委,免得二爷误会了老爷太太。这一切原是我的过错,二爷不该再念着我了。等梓哥儿大两岁,二爷就另娶一房贤良的妻子吧,将来也可以多生子嗣。只要他能帮我把章姐儿拉扯大,给她寻个好人家,我一辈子都念他的大恩!”

说完,何氏就哭着伏倒在地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听着似乎是真心忏悔。秦老先生又叹了口气,里间的牛氏也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

只要何氏能受到惩罚,谁又乐意让自己的儿孙受到牵连呢?

牛氏已经开始动摇了,秦含真看着她的表情变化,暗觉不妙。

采桑子 第三十一章 逃奴

等到何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连站都没办法站稳的时候,秦老先生与牛氏夫妻俩已经松了口,答应不把她送去见官,而是自家私下处置了。

就象何氏说的那样,送她去庵堂清修,下半辈子为她曾经犯下的罪孽赎罪,也算是对她的惩罚了。既然是她自己提出来的,秦安也没有理由埋怨父母。何氏还答应,如果秦安不肯放开她,不肯改娶他人,她会主动去说服秦安的。

至于梓哥儿过继之事,何氏也答应,等秦安回到家中,她会好好劝说对方答应。这既是为了已经去世的秦平、关氏夫妻,也是为了梓哥儿的将来。

何氏如此知情识趣,虽然秦老先生觉得有些对不住吴少英,牛氏觉得有些便宜了一向看不顺眼的二媳妇,但投鼠忌器,为了秦安与梓哥儿的名声着想,他们还是决定饶了何氏一回。

至于秦含真与吴少英,心中虽然觉得遗憾,却也没法说什么。秦含真是苦主,可她自个儿清楚自己的来历,本来就心虚了,自然没有底气坚决要求祖父母牺牲亲生儿孙的前程,来给关氏一个交待。吴少英是外人,就更没有立场了。

他默默叹息一声,表情又恢复如常,好象一点异议都没有似的,对秦老先生道:“老师与师母既然已经决定了,就这么办吧。关家只求还表姐一个公道,旁的都在其次。既然表姐与表姐夫膝下今后就有了承继香火的子嗣,我们这些娘家人也能安心些。只是二奶奶今后在何处清修,身边这些侍候的人又要如何安排,还得再议。”总不能让何氏出了家,还呼奴唤婢,锦衣玉食,过得跟在家时一样舒服。

秦老先生点头:“这是自然。”

牛氏道:“村子附近就有庵堂,平哥和他媳妇如今就停灵在隔壁的寺庙里。庵堂的主持与我相熟,最是平和厚道不过了。她家庵里清规严谨,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门户也森严。外人别说想进后堂了,就算是想要私下送信或者物件进去,不得主持点头,也是万万办不到的。县城里大户人家的女眷,若有做了错事的,都会往她那里送。那儿还有许多田,庵里的尼姑念经之余,不是抄写经卷,就是下地里干活,没人能过得比在家时舒服。我觉得那里就很合适。”

何氏本是哭得累极,无力地歪倒在泰生嫂子怀里,听到这几句话,差点儿没跳起来,死活忍住了,手下紧紧抓着泰生嫂子的手,几乎把她的手给掐出血来。泰生嫂子哭红了眼,死死忍住,心里还要祈祷牛氏仁慈些,别罚得她太狠。她只是照二奶奶何氏的吩咐做事而已。

可惜,牛氏的话很快就将她的奢望打破了:“至于二媳妇身边的这些丫头婆子们,也都不是什么好货!跟着主子为非作歹的,留下来了也是淘气!安哥一个大男人,身边用不着那么多人侍候。梓哥儿那边有奶娘有丫头也就够了,我瞧他奶娘和夏荷也还算老实。剩下的人,若是卖了身的,就叫人伢子来发卖出去,没卖身的给几两银子,叫她们自个儿走人,或是回家,或是留在米脂另寻主家,我都不管。只是我们家撵出去的人,只怕米脂县里也没几家会留。”

泰生嫂子顿时哭了:“太太开恩!小的还有男人孩子在大同,实在不能走啊!”她就算有路费,一个女人也没办法上路啊。

牛氏啐了她一口:“现在倒知道哭了,平日里跟着你主子干缺德事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想想你的男人孩子?给我滚吧!若是不舍得滚,就留下来侍候你主子好了。陪她去庵里吃斋念佛,砍柴种地,也好赎一赎你的罪孽!”

泰生嫂子忍了哭声,扶着何氏,行了一礼,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她们回到西厢,虎嬷嬷就紧跟在她们身后,把西厢房主屋的门给锁了。剩下的丫头婆子们,全都赶进另一间屋子锁起来,等待清点人头后发落。

几个丫头婆子在隔壁屋子哭天喊地的,都是求饶的声音。何氏虚脱地倚在炕边,无力地吩咐:“泰生家的,给我倒碗茶来。”她都快渴死了。

泰生嫂子一边哭,一边倒了茶给她。她一尝,却是冷的,狠狠瞪了泰生嫂子一眼。

后者哭道:“奶奶,咱们出去了这半晌,屋里哪里还有热茶?侍候的人又都被关起来了,茶炉子在邻屋。您要喝热的,只能叫外头的人给咱们烧水,可她们如何能答应?”

何氏咬牙,将杯子往炕桌上一放,冷哼道:“罢了,且忍一回气。等到哥哥把我救了出去,我再做计较!”

泰生嫂子哽咽着安抚她:“奶奶放心,金环机灵,跑得又早,这会子定然已经逃脱了。若是她一路顺利,天黑前就能到县城。只要舅爷回来,听她一说原委,必会来救奶奶的。等回到大同,奶奶就再也不用害怕老爷、太太了!”

何氏冷笑。回到大同又如何?她还得说服丈夫秦安顶住父母严令,保护好她与她的儿女才行。不过,对这个早已被她握在手心的男人,她有足够的信心。

秦家夫妇想要过继梓哥儿?想要逼她去出家?做梦!她一条都不会答应!今日是她粗心,没成功灭了翠儿和卖花婆子的口,没提防桑姐儿那死丫头多嘴,更没能把吴少英一招治死了无法翻身,才吃了一回亏。再有下回,谁输谁赢,还是未知之数呢!

虎嬷嬷处置完,就转头回正屋复命了。她向牛氏回禀:“二奶奶身边的丫头婆子,除了金环,全都关在西厢房了。等问明了各人签的是什么身契,再作处置。只是金环,听门上的人说,二奶奶进屋的时候,她就跑出去了,说是二奶奶打发她去村里买些东西,至今不见踪影,怕是跑了。太太打算如何发落?”

牛氏不以为然:“跑了就跑了,一个丫头罢了。本来我就没打算留她们下来,她自个儿先跑了,我还省事了呢。”

秦含真仰起头,脆生生地说:“祖母,金环跑的时候,二婶还没认罪呢,只怕不是真要跑,是要通风报信去的。”

牛氏这才反应过来:“是了,何氏那个兄长何子煜来时在县城里赁了院子住下,虽说他送梓哥儿姐弟俩回大同去了,但院子里还有人的。”

“不但有人,而且何子煜只怕不日还要回来护送妹妹返回大同。”吴少英插言道,“老师,师母,此人虽然文不成武不就的,但他身边带的人却不是善茬。光是留在米脂听候何氏吩咐那几个人,叫他们去杀人灭口,他们就去了,似乎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分明都是亡命之徒。虽说他们如今人都在牢里了,但何子煜身边却还有他们的同伴。万一那些人返回米脂,知道同伴入狱,何氏又要被罚出家,上门找晦气怎么办?老师、师母虽不害怕何子煜胡缠蛮缠,却须得防备他手下的亡命之徒会伤及家中妇孺。”

秦老先生与牛氏被他提醒了,前者忙道:“少英说的是正理,确实需要防范一二。”牛氏则说:“叫村里青壮警醒些,若是见到何子煜带人过来,就赶紧来拦人。”

吴少英又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对上亡命之徒,万不可心慈手软。虽有村中青壮相助,但村民也只是佃农罢了,未必是那些人的对手。我与老师出个主意,那****陪齐主簿审讯,见那几个凶徒虽说身手一般,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举手抬足颇有些军中士卒的作派,心疑他们是逃兵,又或是军伍里犯了错被撵出来的,没了营生,才去替人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样的人,身上必有官司,待我请齐主簿出面,审问一二,问出些罪行来,直接把人判了刑。何子煜带人回来后,也可照样行事。如此一来,罪人受了惩罚,何子煜也没了帮凶,自然没法再威胁老师、师母了。”

秦老先生点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审问时需得仔细些,别冤枉了人才好。”

吴少英笑道:“老师放心,学生知道分寸。”

他领了任务,就要告辞。临行前又好象想起了什么事,对送他出来的虎伯道:“那个叫金环的丫头,生的什么模样,出去时又是穿的什么衣裳?烦虎伯给我说一说,我回县城后,往衙门里报一声,只说是逃奴走失。差役在城里见到她,自会把人送回来,也省得她在外头胡说。”

虎伯笑笑:“好说,吴公子随我去门房问一声就是。”

吴少英得到答案后,满意地走了。虎伯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才往上院回话。

吴少英的家丁第二日便将捆成个粽子的金环用马车送了回来。虎嬷嬷要把她关进西厢与其他丫头、婆子们在一处,她却哭着喊着说情愿去侍候二奶奶,哪怕是跟着进庵堂。虎嬷嬷不耐烦,真个把她扔进了何氏的房间,她从此就消停了。

秦老先生与牛氏处理完二儿媳的官司,都觉得有些疲倦,不但身体累,心也累。身在大同的二儿子秦安至今未有回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连送信的虎勇也没个口信回来。他们有些担心,莫非秦安舍不得妻子,对父母生出了怨气?

虽然秦老先生与牛氏都觉得,如果秦安丝毫不顾及死去的兄嫂,非要护着妻子,那就太让人寒心了,这样的儿子不要也罢。但是不要儿子可以,孙子却不能不要。秦安在大同公事繁忙,如今何氏不回去了,梓哥儿就不能再待在大同。否则他身边只有奶娘丫头,如何教养?

老两口念叨着是不是该再打发个人去大同,催一催二儿子,让他早点回家,顺便将梓哥儿带回来。至于何氏从前头夫家带来的章姐儿,要么跟着生母去庵里,要么送还本家陈氏。经过她对章姐儿那一推,秦家老两口完全没有养活她的意思。

就在这时候,何氏托了看守西厢房的仆妇来禀,想去秦平、关氏夫妻灵前上香,向他们忏悔。这一条无论是秦老先生还是牛氏,都不会驳回去,便定下了明日叫人护送何氏去庙里。

秦含真在祖母屋里吃饭时,听说了这件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采桑子 第三十二章 马贼

秦含真对牛氏道:“祖母,真的要让二婶出门吗?我总觉得不太好,万一她逃跑了怎么办?”

牛氏笑了:“她能逃到哪儿去?我们又不是不派人跟着她。寺庙离咱们村子不远,那一带就没人不知道咱们家的。她一个人逃了,用不了多久就能被人抓回来,怕什么?”

秦含真不放心地问:“如果真让她逃走了呢?要是她逃回了大同,在二叔面前挑拨离间,那麻烦可就大了。”

牛氏不以为然地说:“她哪儿有那本事?明儿顶多有个秦泰生家的在她身边侍候,旁人都不会跟着出门,她身上又没带什么银子,连件换洗衣服都没有,没吃没喝,没人护送,她能跑多远呢?还回大同呢,她能走出米脂县都是白日做梦!”

秦含真想想,觉得牛氏的话也有道理,不过她总觉得何氏不会那么容易狗带。瞧她昨儿脸上的狰狞样子吧,如果不是证据确凿,让她无从抵赖,秦老先生与吴少英又商量着要送她去见官,她大概没那么容易服软吧?她这哭哭啼啼装可怜,又好象真心忏悔,愿意在梓哥儿过继的事情上退让的模样,天知道是不是为了赢取时间而撒的谎呢?秦含真真心觉得,放她出门不是个好主意。

她再一次劝牛氏:“二婶还有个哥哥在外头呢,她身边的丫头婆子虽关了起来,但她哥哥在县城里赁的院子,不是还留了人手?想要衣服干粮银子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就怕二婶逃出家门,我们想要找她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祖母还是提防些,让她在家里,对着我爹娘的牌位忏悔,也就够了,用不着非得去他们的灵柩面前。”

牛氏沉吟,虎嬷嬷笑着劝说:“桑姐儿这话也有道理。横竖是要向大爷、大奶奶赔罪,在牌位前也是一样的。”

牛氏想想,便点了头。秦含真暗暗松了口气。

不一会儿,秦老先生过来吃饭,无意中提起:“方才少英打发了个人来请安,给桑姐儿送了些枣干、杏干。我想着桑姐儿如今还在吃药,不适合吃这些,你先替她收好了,等正月里再拿出来。”

牛氏答应了,又说起秦含真的提议:“我觉得桑姐儿的话也有道理,在家里对着平哥夫妻俩的牌位念经祈福,也是一样的。”秦含真坐在旁边猛地点头。

秦老先生顿了一顿:“我原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少英打发过来的人见到门房在套车,听说了此事,便对我说吴家可以借人手过来,都是孔武有力又懂骑射的。有他们跟着,安哥媳妇出个门也没什么大碍。我当时就答应了,让他回去禀报少英。”

秦含真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牛氏也讶然:“你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呀?就算真要多派几个人跟着安哥媳妇出门,也用不着问吴家借人吧?村里有的是闲汉。”

秦老先生笑道:“我当时哪里知道你会改主意?借都借了,就由得他们去吧。那么多人跟着,安哥媳妇又不是三头六臂,如何能逃得了?她兄长又没回到米脂,她就算逃了,也无人护持,哪里能去得了大同?况且她逃了又能如何,兴许她可以少受些罪,不必出家,可咱们秦家却是再不能认她这个儿媳的。她先前所求的就成了泡影,又有什么意思?”

话不是这么说的……秦含真欲言又止,很想劝祖父改变主意,但眼看着牛氏不再提起,夫妻俩似乎都觉得何氏此行不会有问题,她又能怎么办?只好郁闷地埋头喝自己的小米粥了。

第二日一大早,吴家派来的人就上门了。

来的是三个男人,瞧着果然都是人高马大、强壮有力之辈。虎伯请了他们到门房里烤火喝茶,顺便吃个早饭,打听了一下他们的来历,才知道原来这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四十出头,年纪最小的二十岁,是一对叔侄,另一人有三十多了,与那四十出头的原本是西安城里大镖局的镖头。两人押车走镖二十载,端得是江湖经验丰富,身手也了得。只因两人年纪都大了,又有了妻儿,不想再过那刀口舔血的日子,便辞了镖局,回老家吴堡度日。恰逢吴少英返回吴堡夺回家产,急需寻几个可靠又身手敏捷的人看家护院,就把他们请了来。

有这么两位高手在,那个年轻的侄儿正好给何氏做个车夫,想必是万无一失的。虎伯暗暗放下心,报到秦老先生跟前,秦老先生也觉得吴少英想得周到。

马车很快就在大门前准备好了,跟车的人也在随时待命状态。除了吴家来的这三人,秦家还把虎伯与胡二派了出去,另在村中寻了两个闲汉跟车,又有一辆小车,载了两个有力气的村妇,帮着在庙里照应女眷。不过是到几里外的小庙走一趟,半日即可回来。这等安排也足够了。

虎嬷嬷去唤何氏,只见她穿着一身麻白衣裙,头上光光的,什么首饰绢花都没戴,黄着一张小脸,就这么袅袅婷婷地走出了西厢,低眉顺眼地,似乎是真心悔悟的模样。虎嬷嬷叹了口气,道:“老爷和太太说了,二奶奶不必去见他们,直接坐车出门就是。”

何氏端正一礼,细声细气地应了一声,就扶着泰生嫂子的手往院门走去。泰生嫂子今日也是换了一身灰蓝布衣,弯着腰,恭谨地扶着何氏向前走。金环穿着一身与泰生嫂子相仿的布衣裙,手里抱着一个大包袱,低着头就要跟上,却被虎嬷嬷叫住了。

虎嬷嬷皱眉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金环抖了一下,颤声回答:“回嬷嬷,是要拿去烧给大爷、大奶奶的祭品。”

虎嬷嬷问:“你们哪里来的这些东西?这几日你们可没出门。”主仆三人都被关在门里呢,吃喝自有人送进去,却没有托谁去买过什么祭品。

金环更加紧张了:“是……是二奶奶带着我们做的。用的……用的屋里的衣裳。”

虎嬷嬷这才明白了,哂道:“老爷若知道了,定会说你们作贱绫罗。还是别带了,庙里自会备下祭品。二奶奶既是去拜祭大爷、大奶奶,心意最重要,祭品不祭品的,倒在其次了。”

金环无措地看向何氏,何氏阴沉着脸,点了点头。金环无奈把包袱送回了屋中。

虎嬷嬷又道:“金环逃走过一回,才被衙门的人捉回来,今儿就别出去了,省得再逃一回,天知道还能不能找回来!”说完竟然是不容金环挣扎,就直接把西厢房的门锁了。金环吓得魂飞魄散,扑到门上哭喊,大叫:“二奶奶,别丢下我!”

何氏眉头一挑,柔声道:“没有丢下你,不过是今儿不带你出门罢了。你休要胡闹,当心惊了老爷、太太。”

门里的金环哭声一顿,又转为低声哭泣,倒是不再吵闹了。

何氏就这么扶着泰生嫂子出了门,上了马车。泰生嫂子临上车前,往上院西厢房的方向看了一眼,无声地叹了口气。她在车厢中坐好,低声问了何氏一句:“奶奶,金环……”何氏用凌厉的目光制止她继续说下去,她只得闭了嘴。

秦家车队一行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寺庙。此后烧香、祭拜等事,就不一一赘述了。何氏在虎伯等人的注视下,完成了整个程序,哭得几乎虚脱过去。离开的时候,必须由泰生嫂子搀扶,才能站立。但因为她体虚,因此回程的时候,泰生嫂子一再请求赶车的吴家年轻护院,把车赶得慢一点,免得何氏晕车。

等车队经过一处树林的时候,变故忽起。

一群来历不明的男人骑马前方高坡上急奔而来,居高临下拦住了车队的去路。虎伯与那名四十多岁的前任镖师骑马走在前头,见状连忙喝令所有人停下。只见那队人马从中分开,从后头走出一骑,马上的人正是何氏兄长何子煜。虎伯一见他,心中顿时明了,今日出行,不过是何氏为了脱身而玩的戏码。果真如桑姐儿猜测的那样,金环逃走,是去通风报信的,只不知道何子煜几时回到了米脂,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听闻。

何子煜骑在马上,看着虎伯那一脸肃然,不由得露出了得意洋洋的表情。

他正要开口放狠话,逼虎伯放人,却听得虎伯身边那中年人高声喊:“小心,是马贼!”

何子煜一愣,就在这一瞬间,耳边呼啸声过,何氏所坐的马车车壁上已经中了一箭,接着又有数不清的箭往马车射过去,瞧着竟然都是从一旁的树林里射出来的,目标就是何氏的马车。他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真的那么倒霉,遇上马贼了?

虎伯等人也被林中利箭惊住,镖师再喊:“小心!快分散避开!”反手抽出腰间佩刀,大开大合,“当当”几下,就劈掉了几支从他身旁两尺外飞过的箭。虎伯原来也非常紧张的,不过听了镖师的话,连忙照做,招呼众人分别散向道路两旁。

就连那车的后生,也一脸害怕地从车辕上跳下来,丢下马车跑了,只是跑之前,不知为何,竟“无意”地往拉车的马屁股上插了一刀。马匹受惊,嘶叫一声,就没头没脑地冲着前方跑去。

车中坐着的何氏与泰生嫂子主仆,本来就被无缘无故射来的箭吓破了胆,如今更是被颠得七晕八素的。雪上加霜的是,树林中的箭继续朝她们的马车上射,还有几支角度射得准了,从车窗射进了车厢来,一根正中何氏肩头,痛得她大声惨叫,泰生嫂子埋首伏在一旁躲避,闻声抬头望了她一眼,手臂上也中了一箭。不等她痛呼出声,马车就好象撞上了什么,外头一片兵荒马乱,何子煜痛苦的叫声传来。

等到避过一难的虎伯与镖师等人重新聚集过来看情况时,林中已经不再有箭射出了。为首那四十多岁的镖师精神一振,大声道:“那些人都是马贼,兄弟们,赶紧把他们抓起来送官哪!榆林卫正重金悬赏呢!”

他所指的,正是被何氏马车撞翻一片的何子煜等人……

采桑子 第三十三章 疑点

秦含真听说今日前往庙里祭拜秦平、关氏夫妇的何氏遇上马贼的消息时,已经是午后了。

何氏一行迟迟未归,秦家上下都觉得有些不对。因领头的人是虎伯,虎嬷嬷从午饭时起,就一直心神不宁,坐立难安。牛氏明白她心中的忧虑,特地许她到村口路边等候,还叫张妈传话给张浑哥,让张浑哥陪虎嬷嬷去,带上手炉,免得受了凉。

虎嬷嬷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才迎回了虎伯一行人。

秦老先生也一直在忧心,连午觉都没睡,一直坐在下院学堂里等消息。闻说虎伯等人回来了,他连忙迎出大门去。

秦含真催着张妈抱自己去正屋,正赶上虎嬷嬷来给牛氏回话,讲述虎伯等人遇上“马贼”的事。

得知“马贼”中带头的人就是何子煜,牛氏忍不住开骂了:“我就知道他们兄妹是不肯安份的,前儿见何氏哭得可怜,还以为她真的知错了,才许她出的门。没想到她是在哄我,却跟她哥哥里外勾结,意图逃跑。这样的媳妇儿是真不能要了!又是派人杀人灭口,又是扮了马贼来劫持,赶明儿她就该拿刀来杀我了!我们秦家也是世代读书的人家,竟然娶了这么个贼媳妇,真是老天没眼!”

秦含真听了便知,自己的猜测恐怕是成真了。她连忙问:“二婶在哪里?她逃走了吗?”

牛氏气道:“她是你哪门子的二婶?以后只叫她何氏便罢了。这样的女人,连给我儿子做妾都不配!”

秦含真抿抿嘴,只当牛氏是在发泄怒火,继续向虎嬷嬷追问重点。

虎嬷嬷道:“我家老头子说,当时人多,乱得很,只知道二奶奶……不,只知道何氏与秦泰生家的坐的马车惊了马,往那群马贼的方向撞过去,撞翻了不少人,后来是撞到树上才停下来了。马车几乎散了架,马也死了。吴家的护院带了咱们家跟去的人,要去把那些马贼抓起来,两边就打起来了。只是因对方人多,又有马受惊四处乱窜,老头子怕咱们自己人伤着了,让他们当心,哪怕少抓几个呢,也不能跟那些人拼命。这一乱啊,就没顾上别的。等他们把几个受伤重的马贼捆好了,其他没受伤的早已跑得精光,何子煜与何氏兄妹也不见了踪影,连秦泰生家的都不见了。”

秦含真忙问:“那么说,二婶……不,何氏她其实是成功逃跑了吗?”

虎嬷嬷对此也有些忿忿:“大概是逃了吧?不过车厢里有不少血迹,老头子还听到她和秦泰生家的惨叫,怕是都受了箭伤。还有那何子煜,我们老头子亲眼见着他被他妹子的马车撞下了马,摔着腿了,伤得可不轻。今儿也就是好运,因他带来的人多,又有许多马,才把他们给救走了。不过何子煜胆敢跟马贼勾结,也不是个小罪名。真要叫官兵抓回来,兴许要砍头的。”

秦含真很怀疑:“真的是马贼吗?其实是何子煜找人来伪装的吧?他的目的只是要救回妹妹,如果带的人够多,把人抢走也不是难事,有必要装成马贼吗?何氏怎么说也是个官太太,她哥哥跟马贼混在一起,名声可不好听,还会影响到二叔的。除非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把所有人灭口,那样就不怕有人走漏消息了,顶多以为他们是倒霉遇上了真马贼,不会想到何子煜有参与其中。可何氏逃走后,还要在大同生活的吧?让人知道她是被马贼带走的,同行的人都被杀了,她的名声能不受影响吗?”

牛氏与虎嬷嬷都诧异地看向秦含真。秦含真眨了眨眼,忽然有些心慌,她是不是表现得太夸张了?刚才这番话好象不是七岁小女孩能说得出来的。

不过牛氏好象没怀疑,只是高兴地对虎嬷嬷说:“这孩子是越来越伶俐了,看来她头上的伤是真个好了。我从前还担心她会变成傻子呢,如今可再也不用怕了。”

虎嬷嬷笑道:“老爷太太都是聪明人,桑姐儿是你们嫡亲的孙女,自然是随你们了,怎么会傻呢?先前是受了伤,如今伤好了,姐儿自然也就没事了。她从小就最伶俐不过的,只是小时候淘气些,不爱读书写字罢了。但论记性,可比村里的孩子强一百倍呢。无论老爷教她什么,她都是一学就会。”

牛氏得意地说:“记性倒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她心眼儿明白。打小儿起,无论是家里人,还是村里的孩子,谁都骗不到她。大人哄她的话,她一听就听出来了,怎么也不肯上当,可愁人了。方才她不说,我还真以为是何子煜勾结了马贼来救妹子呢。桑姐儿一讲,我就明白了。哪里是什么马贼?那何子煜平日里最爱笼络些流氓地痞,吃喝嫖赌不做好事。怕是这一回,也是叫了那些人,装作马贼的样子来吓唬人,好将他妹子带走的。若真是马贼,那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能让咱们的人全须全尾一个没伤着就回来了?”

秦含真忙问虎嬷嬷:“所有人都没受伤吗?”除了下落不明的何氏主仆以外。

虎嬷嬷笑着点头道:“就是吓了一大跳,倒没什么大碍。花家嫂子一直躲在小马车里,方才在村口下车的时候,脑门上磕了一下,青了一块。再来,就是林家老三,躲箭的时候扭了一下脚。但这些小伤又算得了什么?村里人平日里谁没个磕磕碰碰的?老爷吩咐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赏钱,花家嫂子和林家老三还加厚一倍。他们都欢喜得跟什么似的。”

这么一来,秦含真倒不明白了:“奇怪,何子煜带了一帮假马贼来救妹子,还射了箭,结果咱们的人全都没事,反而是坐在马车里的何氏与秦泰生家的受了箭伤,何子煜和他带来的人也受了伤,伤得还不轻,甚至被咱们的人抓到了几个?他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何氏这么狠毒,说害人性命,就害人性命,她哥哥倒是出人意料地心慈手软。”

这么一说,牛氏与虎嬷嬷也觉得不对了。不过牛氏是个心宽的人,笑道:“好人得好报,坏人就是这个下场了。本想做坏事的,结果却害到了自己,真是活该!”

倒是虎嬷嬷有自己的猜测:“我们老头子说,吴家舅爷派来的几个护院都厉害得很,从前做镖师押镖的时候,没少对付劫道的匪徒,经验丰富着呢。几个假马贼,哪里是他们的对手?那些假马贼射来的箭,叫那位老镖师劈上几刀就挡开了,一支都没射到咱们的人身上,躲箭抓人也都是依他指令行事。想必这回咱们的人没事,都是多亏了这几位镖师出力。”

既然这几位镖师很给力,那何氏的马车又是怎么惊马的呢?她们主仆又为何会中箭?她们可是坐在马车里的,结果马车外直面利箭的人个个没事,反倒是她们受伤了……

秦含真很想再问清楚,但牛氏与虎嬷嬷的注意力已经转开了,牛氏问虎嬷嬷:“这几位英雄如此身手了得,咱们的人今儿能平安无事,都是多亏了他们。眼下已经过了晌午,也不知道他们吃了饭没有。叫厨房多杀几只鸡,到村里买半扇羊肉来,治一桌好酒菜招呼几位英雄。”

虎嬷嬷道:“几位英雄都没跟着老头子他们回来呢。到了村口,他们叫了几个壮丁帮忙,就把捆的马贼给押送到县城去了。”说完她就笑了,“听说榆林卫正重金悬赏马贼的人头,他们将这几个不知是真是假的马贼捆去县衙,大约是去领赏的。这下何子煜可真要坐实了勾结马贼的罪名,就算逃回了大同,也没有好下场。”

牛氏却是知道榆林卫为何悬赏马贼的,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虽然知道何子煜的人多半是装的,可装什么不好,非要装马贼?平哥儿任职的哨所,就是叫马贼烧了的。何子煜也不是不知道。他们既然顶了这个贼名,为此送命也是活该!”

桑姐儿的父亲秦平,在榆林卫辖下任总旗,带着一队士兵驻守一处哨所。五月里,就是因为马贼突袭哨所,秦平才会以身殉国。那些马贼一把火将哨所烧成了废墟,包括秦平在内,全哨所的士兵,全都成了焦尸。此事震惊了整个西北边关。

如今已有三十年不曾有过大战,边境承平,只偶尔有过小规模的冲突。来往边城一带的商队,如今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偶尔会遇上马贼,但马贼都是冲着钱粮去的,连掳人都少,更别说将整个商队的人都杀死,就怕把商人都吓跑了,再无人敢到边城来运货,他们还有什么可抢的?象五月里这种,直接袭击朝廷哨所、杀光官兵的事,真真是前所未有。榆林卫因此重金悬赏,只要是在边城一带活动的马贼,不管是否与哨所惨案相关,通通都不放过。

眼看着牛氏又要为长子惨死而难过,虎嬷嬷暗叹一声,勉强笑着,想要转移她的注意力:“今日这事儿闹得这么大,连县衙都知道了,怕是何氏下落不明之事,也要传出去的。太太觉得,这事儿该如何料理?若是县衙审清楚了,那些马贼都是假装的,那还罢了,不过是何子煜为了抢走妹妹,想出来的荒唐法子。但若县衙审都不审,直接把人都当成是马贼砍了,何氏可就成了被马贼抢走的妇人,什么名节都没有了。将来梓哥儿回来,怕也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说就说!”牛氏断然道,“她跟她哥哥自个儿做的孽,难道还要我们家替她遮羞?回头我就跟老头子说,不必给她上族谱了,全当安哥儿从来没娶过媳妇。年下祭祖,把梓哥儿直接记在平哥媳妇名下就行,连过继都省了呢!若有外人非要追问明白,我就说他是安哥儿屋里其他人生的,跟姓何的没一点儿关系!”

秦含真听得好奇:“祖母,这是什么意思呀?”难道梓哥儿就没上过族谱?

采桑子 第三十四章 族谱

“他是没上过呀。”牛氏干脆利落地回答了秦含真,好象根本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含真不由得睁大了双眼看着她,有些不明白。梓哥儿不是秦家第三代唯一的男丁吗?为什么没上族谱?

虎嬷嬷为她解释:“这是老爷说的,秦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家族里的男丁,嫡出的子嗣是满周岁上谱,庶出的就要等到满八周岁,身体康健,开过蒙,方才会上族谱,若是外室子,压根儿就不能上。”

这也对不上呀?

秦含真道:“梓哥儿不是已经三岁了吗?他还是嫡出的。”虽然秦老先生与牛氏总是说,不能认何氏这个儿媳了,但在秦平与关氏先后出事之前,何氏的地位似乎还挺稳当的。那梓哥儿就是嫡出的子嗣了,没理由不能在周岁时上族谱的。

牛氏撇嘴道:“还不都是他娘做的孽!自以为聪明,其实是耽误了孩子。”

秦含真还是听不明白,多亏虎嬷嬷仔细说明了,才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因秦安成婚后不久,就顶替了兄长秦平的升迁机会,带着妻子何氏前往大同安顿。之后几年,他很少有回家的时候。这里头或许有他公事繁忙,以及路途遥远的原因,但何氏在里面恐怕也没少劝说。甚至秦安回家探亲的时候,何氏总会找借口留在大同。就算回了米脂,也逗留不久。秦老先生与牛氏都不喜这个二儿媳,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她嫁入秦家的方式有问题,多少也是拜她入门后多年来为人处事的作风所赐。

四年前,何氏怀孕,秦安十分欢喜,立刻传信给老家父母。秦老先生与牛氏都非常高兴,连带着平日对何氏的厌恶都减轻了几分。在秦家,关氏虽是长媳,但她自从生下桑姐儿后,就再无所出。牛氏也没催促,盖因秦平出让了升迁的机会后,就一直驻守榆林卫辖下的边境哨所,离家百多里远呢,看着是比弟弟近,其实也没多少回家的机会。夫妻俩每年也就是过年和中秋的时候能聚几日。牛氏心知内情,自不会嫌弃长媳什么。不过知道二媳妇怀孕了,她还是很开心的。

大同离米脂上千里远,秦老先生有学生要管,牛氏身体不好,扛不住长途跋涉,就派了虎伯与虎嬷嬷夫妻前往大同,照顾何氏生产。可何氏手下丫头婆子都不少,又不知是怎么想的,似乎有些防备虎伯夫妻,直接把他们晾在一边,什么差事都不叫他们做,只用自己惯用的人手。

虎伯虎嬷嬷也不计较,只当是享了三个月的清闲。直到何氏生产那天,虎伯守在正院门外,虎嬷嬷跟着稳婆挤进了产房,一直盯着何氏,直到她生出梓哥儿。稳婆把梓哥儿清洗包裹起来后,还是虎嬷嬷亲自抱了他出去给秦安和虎伯瞧的。

何氏出了月子,虎伯虎嬷嬷就离开大同,返回米脂了。临行前嘱咐过秦安与何氏,等梓哥儿满了周岁,就要带着孩子回老家祭祖,也好给他上族谱。秦安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何氏也没说什么。谁知过后第一年,他们没回去;第二年,也没回去;第三年就是今年了,本也没回来的,但五月里秦平出事,何氏带着孩子回来奔丧,也算是回过了。可怜见的,这还是秦老先生与牛氏夫妻头一回见孙子呢!

牛氏冷笑道:“何氏总说梓哥儿身子弱,怕路上有个好歹,其实梓哥儿身子棒着呢,随他爹。不回来,不过是何氏的借口,怕回来后要在我这个婆婆跟前立规矩罢了。真真可笑,她以为我是什么人?我几时折腾过儿媳妇?!”

虎嬷嬷笑道:“她能有什么见识?太太何必与她生气?她不回来,太太还落得轻松呢,也省得她老在您跟前装模作样。”

牛氏撇撇嘴:“我虽不喜欢她装模作样,但孙子我还是喜欢的。梓哥儿都三岁了,我才见到孩子,正想着年下祭祖,就给他上族谱了,谁知他娘二话不说又把他送走了。梓哥儿到如今还未上族谱,可不都是他娘给耽误的?不过这倒也不是坏事,索性今年除夕祭祖的时候,我叫老爷直接把梓哥儿的名字记在平哥媳妇名下,算是长房长孙得了。至于何氏,她刚进门时,我就不喜欢。等查到她的出身来历,我就更讨厌了。若不是安哥非要娶她,我都不想她叫我婆婆。原还打算,等梓哥儿上族谱的时候,顺道将她的名儿记上去,也算是给了梓哥儿的母亲一个名份。谁知她如此不识好歹,这一步就省了吧。梓哥儿以后就是平哥的孩子,安哥至今还在打光棍呢!”

这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