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再怎么掩饰,却还是被苏棠瞧出来了。

“爷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苏棠见男人眉心攒着浓浓愁绪,于是拉了人进内室去,“宫里都出了什么事?陛下叫你去,是做什么的?”

霍令俨望了眼人,拉着她一道坐下后,才说:“陛下让我顶了卫离的位置。”

“那这是好事啊,爷为何还不高兴了?”苏棠聪明,“是不是还有别的识趣?”

霍令俨认真望着人说:“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情,只是……后来赵王过来了,说是要迎娶孟四小姐为侧妃,还要立即迎娶过门。”

苏棠愣了一瞬,这才缓过神来。她没想到,最后这位孟四小姐,竟然成了赵王的人?

她本来还想着,就算她做不了齐王正妃,等年后陛下还会赐侧妃。到时候,说不定她还是会进齐王府去。

可如今看来,想必是孟四一次次的小动作,一次次对霍伯爷的不死心,惹恼了齐王,这才导致齐王殿下对她彻底死了心。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苏棠说:“赵王这么着急?算着时间的话,孟四小姐应该还没从清水庵出来呢。陛下不是严令禁止有人去探视吗?难道赵王殿下去了。”

霍令俨意味深长望着妻子,琢磨了会儿,才开口说:“原也不该这么着急,只是……若是再不接进府去,怕是就会闹得满城风雨。”

霍令俨说得含蓄,但苏棠却是听明白了:“难道……孟四小姐……已经怀有身孕?”

“嗯。”霍令俨淡淡颔首。

苏棠见他一脸沉重极不高兴的样子,撇了撇嘴说:“爷是不是不高兴了?”

霍令俨在想着心事,一时间倒是没有注意到妻子的情绪不对了。等听到这句话后,他才猛然抬眸看过来。

苏棠已经转过身子去,脑袋甩向了另外一边。

霍令俨这才说:“没有。”

“没有什么?”苏棠追问。

“没有不高兴。”他耐心解释。

苏棠又道:“可爷方才明明就是不高兴,现在又说没有不高兴,是觉得我在无理取闹吗?”

霍令俨噎住了,一时间倒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想了想后,他才说:“我只是在担心幸姑。”

苏棠沉默了。

的确,没说不给赵王有侧妃。但别人做侧妃跟孟四做侧妃还是不一样的,至少赵王不喜欢幸姑但也不喜欢别人。

可如今若是娶了孟四进王府为侧妃,幸姑怎么办?

“我也担心幸姑。”苏棠说,“既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想来这孟四是非进赵王府不可了。陛下就算再觉得丢人,可也不能不给孟家那边一个交代。”

“幸姑懂事得让人心疼,虽然她面上一直笑嘻嘻的,可我知道,她心里其实挺苦的。亏她看得开,这要是换了别人,怕不会有她这般想得开。”

“这样,我明儿去找她,陪着她好好说说话。”

霍令俨握住妻子的手:“倒是辛苦你了。”

苏棠靠过去说:“这些都是小事,再说,我也是真心疼爱幸姑的。不管她有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反正我总归要陪着她走过这段时光。等来年嫁去王府,日后再想见,怎么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简单。”

霍令俨抱着人,下巴搁在苏棠头尖上,闻声轻轻应了一声。

苏棠却微仰头朝上看过去,蓦地忽然问:“孟四小姐出了这事儿,爷难道心里真的一点都不替她难过?”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选20个送红包~

不知不觉,已经100章了,暴风哭泣~

这本书真是暴冷,数据啥的都不涨,也不知道自己每天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可能这就是爱~~~~(>_<)~~~~

这是这个月最后一,我们11月见~

第62章

102

霍令俨垂眸看向怀里香香软软的小女人, 他本来心情是沉重而又复杂的,可当瞧见了她故作生气瞪圆眼睛的可爱模样,他就忽然有些绷不住, 笑出了声音来。

苏棠更恼了:“爷还笑得出来?”

霍令俨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些, 于是立即调整好面部表情收敛住了笑容说:“只是觉得夫人方才的样子十分可爱,为夫瞧着你的样子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爷别跟我转移话题好吗?我在问你话呢。”苏棠明知故问,“爷一回来就臭着张脸,到底是为咱们幸姑鸣不平, 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人而伤心?不许骗我,我要听实话。”

霍令俨双手握住人纤瘦的肩膀, 略弯曲身子来,以保证保持与对面女人同样的高度, 认真道:“你心里知道的。”

“我知道什么?”苏棠目光左右来回瞟,“爷不说, 我什么都不知道。”

盯着人望了好一会儿, 这才说:“我与孟家四妹, 那都早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若是为了这个生气吃醋,倒是不值得。”

苏棠故意严肃瞪着人,摆出一副十分不高兴的样子来。但也没撑多久,就破功笑了出来。

“谁为你生气吃醋了?真是美得你。”嘴里这样说, 却是又主动靠了过去,“霍三爷,我可告诉你,将来哪日你若是负了我惹我伤心生气了, 我是绝对不会再回头的。”

“怎么会。”他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会发生。

苏棠又抬眸看了他一眼,这才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呆着,没再闹腾他。

次日早上姑嫂几个请完安从荣安棠出来后,苏棠提议说:“两位嫂嫂如果没什么事的话,不如我们去幸姑院里坐坐。”

霍令俨得封都统的圣旨虽然还没下来,但是既然老夫人知道了,今儿几位儿媳妇去请安的时候,老夫人自然是要说的。所以,此刻二夫人再听苏棠这样说,少不得要朝她翻白眼。

“不就是自己男人高升了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二夫人小声嘀咕,却又故意让苏棠听见,“方才母亲已经恭喜过了,怎么,还没美够,想抓我们过去再说些好听的话给你啊?我才不去。”

苏棠说:“二嫂这样说话,我可就听不懂了。你我都是霍家的人,伯爷高升,这难道不是满门的荣耀吗?怎么到二嫂这里,倒是只成了我一个人沾光了。”

见她还敢跟自己怼,许氏立即一个颇具杀伤力的眼神甩过去:“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苏棠不与她争:“好好好,二嫂是大忙人,咱们请不动。反正我跟你说过了,你爱去不去。大嫂,幸姑,走,咱们去。”

说罢,苏棠一手拉一个,索性不再搭理许氏,直接往幸姑的院子去。

幸姑与大夫人黄氏对望一眼,两人皆心领神会的抿嘴笑了一下,心中轻轻数着数儿:“一、二、三……”

“等等!”果然,许氏追了来,语气依旧强势,“险些上了你的当,我就知道,你是最坏的,你想带着大嫂幸姑一起孤立我。呵,你以为我傻吗?你不想让我去,我偏要去。让开。”

许氏嘴上讨了便宜后,一把打断苏棠挽着幸姑的手,她自己跟幸姑挨在一起,悄悄对幸姑说:“幸姑,二嫂跟你说,你马上就是要嫁入王府的人了,可千万要注意着些。要记得,别跟某些人走得太近,所谓近墨者黑,别回头弄得自己一身狼狈。”

苏棠却没心情跟许氏拌嘴,只拉着黄氏悄悄道:“昨儿夫君从宫里出来,除了陛下许诺的升迁儿的事情外,还有一事。”她表情严肃了些,略一顿,轻轻叹息一声说,“是有关赵王府的事儿。”

黄氏惊讶:“赵王府怎么了?”

于是苏棠附在她耳边低低说了几句,黄氏立即脸色煞白:“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许氏看了过来。

黄氏却心情沉重,望着幸姑,心情却怎么都好不起来了。

许氏觉得不对劲,走过来说:“大嫂,她可是在你面前说我坏话了?”

黄氏严肃道:“你们两个都是为人妇为人母的人了,别成日跟小孩子似的,吵吵嚷嚷的。我看,幸姑都比你俩懂事。”

许氏一脸懵逼:“这是怎么了,我好心好意来问,倒是呛了我一鼻子灰。”

黄氏此刻心里只有幸姑,走过去,拉着幸姑手说:“之前你说,赵王性子直爽,其实算是好相与的。与其嫁去别家,你更愿意嫁到赵王府来。我原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你说的话未必没有道理。”

“可谁也没有料到,如今竟会出这种事情。”

许氏也感觉到是真的出了事儿,于是急了道:“到底怎么了?你们俩方才私底下嘀嘀咕咕的说些什么呢?出了什么事情,不能当着我的面说,非得避开我吗?”

黄氏说:“你别这么大声,等去了幸姑院子再说。”

几人来了幸姑的青梨院,关起房门后,苏棠才又把昨儿宫里的事情说了一遍。

许氏听后气得跳脚,直骂孟四不要脸,简直是丢了他们孟国公府的脸面,可幸姑却笑了起来:“就是这事儿吗?”

黄氏打从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再也没笑过:“幸姑,你是陛下亲旨赐婚的赵王正妃。可如今孟四姑娘却因……”那样的话,她说不出口来,也不方便说,“听方才三弟妹的语气,想来那赵王殿下是早就中意孟四小姐的。”

“虽则她是侧妃你是正妃,可她却因为此事先你一步进王府去,将来又得先诞下子嗣。她有宠爱,又有子嗣伴身,若是日后赵王一心只系在她身上,你可怎么办?”

幸姑倒似是完全没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左右她也并不喜欢赵王,所以,他做出这种事情来,她也没觉得难过。

幸姑理智说:“我与赵王殿下本来就是陛下赐婚,我对他无心,他也对我无意。就算没有今天孟四的事儿,将来也指定有旁人。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是正妃,日后赵王府的女主人,孟四再有子嗣伴身,她也不可能骑到我头上去。”

“我知道嫂子们担心什么,不就是担心日后赵王只宠孟四而不愿踏足我房间半步?其实你们不必担心,我若是真想要孩子,也有自己的法子,只看我愿不愿意那样做了。”

黄氏握住幸姑的手:“你越是这般懂事,我们便越是心疼。幸姑,你明明还这么小,怎么就这么懂事呢。”

幸姑却说:“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嫂子们多虑了。不过你们也是因为关心我,关心则乱嘛,我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

“亏你想得开。”见小姑乐观,黄氏倒也稍稍放了些心,“就怕你嫁去赵王府会吃亏,那赵王殿下,是个莽撞的。而且,瞧着似乎并不明事理,说不定是个耳根子软的,别人吹吹枕边风,他就全都信了。”

幸姑道:“那也得看谁吹得厉害了……”

黄氏几人互相望了眼,意识到方才话说得似乎不太妥当,于是没再开口说话。可许氏那边,却还是十分生气。

“真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女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知道吗?未婚却行苟合之事,简直就是不要脸。哼,亏得还是大家出身呢,我看也不过如此。”

“你少说两句。”黄氏拉住她。

拉住了人后,目光下意识朝对面苏棠看过去。许氏方才骂孟四的时候,倒是没想起来这里也坐着个不要脸的呢,此番想起来了,她更是来了劲。

一把甩开黄氏,许氏望着苏棠说:“怎么,我说这话,某些人不高兴了?这会子不高兴有什么用,有本事别做啊。”

苏棠不想在这种时候跟她争:“二嫂,你觉得这种时候咱们再起内讧,很有意思吗?我是做了伤风败俗的事情,可我坦荡。我就是喜欢三爷,我就是想嫁给他,怎么了?”

“不要脸。”许氏呸了一声。

苏棠说:“论不要脸,你我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许氏:“别拿你跟我比,我丢不起这个人。”

苏棠:“别以为自己多清高似的,说不定在外人眼里,你还不如我呢。”

许氏本来就有心结,一听这话,更是火了,抹了袖子要继续吵。

幸姑坐在一旁,安安静静的,权当没听见。黄氏沉默一瞬,实在嫌吵,轰着两人说:“你们出去吵?留我跟幸姑在这里安静安静,去,去外面站在花园里吵去。”

“在这里吵有什么劲儿,外头人多,有人看热闹,岂不是带劲?怎么都杵着了,怎么不去了?”

许氏撇了撇嘴,心不甘情不愿的闭嘴了,苏棠却道:“大嫂,我晚些时候再来陪幸姑,要不你先多陪陪她。露姐儿回家了,幸姑现在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想来定是寂寞。”

黄氏轻叹一口气后,冲苏棠点点头:“好,我左右也没事儿,你回去陪笙哥儿去,这里有我。”

“这里还有我。”许氏也想留下来。

黄氏却说:“我瞧你现在情绪不太稳定,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让幸姑糟心了,你们两个都先走,我想单独跟幸姑说说话。”

许氏是个驴脾气,被大嫂黄氏呛了声,她也火了起来。但见一旁苏棠老老实实应了声“是”,她与不想跟黄氏吵从而被孤立,于是只能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

103

很快,赵王要迎娶侧妃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皇家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自当是找了个说法的,说是合了赵王殿下与孟家四姑娘的八字,两人乃是天作之合。那孟四姑娘原在清水庵里受罚,可巧庵里有个道行高升的老姑子,瞧了孟四小姐的面相,说是宜在十五这年嫁人,若是错过了这个良辰吉日再嫁,怕是会给夫家带来灾难。

所以,为了不让这个灾难落在皇家,又为了成全赵王与孟四的这段天赐良缘,陛下下旨让孟四尽早进王府。

赐婚的圣旨前脚才进赵王府与孟国公府,后脚,便有两道圣旨入了霍伯府。一道是委任霍令俨为外城都统一职的圣旨,而另外一道,则是赐封霍伯夫人为正三品淑人的圣旨。

苏棠虽则为伯夫人,本身也有品阶。但因为是三等伯爵夫人,这品阶自然不高的。

此番陛下特意发了圣旨破例晋封她为正三品夫人,也着实算是给了霍家脸面,霍家这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这等好事若是落在别人,兴许能高兴上天。但苏棠夫妻接了圣旨后,却没见多高兴。

彼此心中都明白,陛下这不过算是安抚罢了。

其实安不安抚他们夫妻,真的无所谓。尤其是苏棠,她根本一点都不在乎这个三品夫人的身份,她更多在意的,还是小姑的幸福。

很快便到了年关,阖府上下又忙碌起来。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苏棠倒是游刃有余,许多事情更是办得妥妥当当。精心安排了一顿年夜饭,按着去年的规矩,今年还是一大家子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吃饭的。

左右霍家如今人丁不多,即便男女同桌,也只是勉强凑了一桌。

原是高兴的日子,可太夫人想着过完年孙女就要嫁人了,明年再吃团圆饭的时候,她可就是别人家桌上的人了,难免就有些舍不得。越想越伤感,竟是偷偷抹了泪。

苏棠瞧见了,悄悄对儿子说了几句话,然后推着儿子过去。

笙哥儿最是机灵,立即就摇摇晃晃跑了过去,小手扯着太夫人袖子说:“太煮母,钱,响。”

苏棠今年给屋里的下人们发压岁钱的时候,都是包的铜子儿跟散碎银子。一包包铜子儿装在荷包里,晃得叮当响,叫笙哥儿瞧见了,他觉得钱就是响的。

笙哥儿还小,过完年也才虚三岁。人虽然小,但鬼机灵的,太夫人特别喜欢他。

一见是他来要压岁钱,立即就将人搂进额怀里:“好好好,少不了你的。这一晃眼,咱们笙哥儿也都这般大了。”

“不老!”笙哥儿立即晃着手,小脸板得严肃,“漂亮。”

纵是一向不苟言笑的老夫人,都被孙子这突如其来的奉承话逗笑了,更不要说太夫人了。

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太夫人也暂时忘了烦心的事儿,只抱着笙哥儿说:“瞧瞧他这张嘴,可真是会说话,跟他爹小时候一模一样,是个鬼机灵的。将来长大了,指定跟你爹爹一样有出息。”

笙哥儿撇头看向母亲,小手指着:“娘。”

“你娘怎么了?”太夫人笑着问。

笙哥儿说:“娘,好。”

太夫人更是乐得开怀大笑:“只夸了你爹,没夸你娘,咱们小南瓜不乐意了是不是?你娘也好,你娘也好。都好,咱们霍家只要能够一直这样团结,一定会繁荣昌盛起来。”

又朝安安静静斯斯文文立在一旁的筌哥儿招手,太夫人一边搂一个说:“将来咱们家,就靠你们兄弟俩了。”

“来来来,都有压岁钱。”太夫人准备了四份,三个曾孙辈的,还有一个是给幸姑的。

幸姑每年都跟侄儿侄女们一起拿压岁钱,她挺难为情的:“好在明年嫁人了,长了辈分,我也算大人了。”

太夫人给了钱,老夫人大夫人都给了钱,笙哥儿怀里抱了好多装着碎银子的荷包。回来递给母亲后,笙哥儿眼睛转了转,然后“蹬蹬蹬”,晃着身子跑去二夫人跟前,仰着脑袋看着她,喊她娘。

二夫人吓了一跳:“你娘在那边,可莫要叫错了人。”

笙哥儿“伯”字还吐不清楚,他磨蹭半饷,又喊了声:“二婆娘。”

二夫人当即瞪圆眼睛来:“臭小子,骂谁呢?”

见她凶,笙哥儿索性不理她了,直接扑进一旁坐在轮椅上的霍二爷怀里,嬉笑着喊道:“二婆婆。”

霍二爷倒是十分高兴,清雅的脸上含着和煦的笑容,从容不迫拿出一个褐色的荷包来,递给笙哥儿说:“笙哥儿又长一岁了,希望笙哥儿新的一年可以长得更高更壮。”

笙哥儿接过荷包来,还晓得晃一晃看响不响。见是响的,立即笑起来,然后说了声“谢谢”后,转身又跑去他母亲那里。

“嘿!这个臭小子。”许氏倒也是被他这又坏又机灵的劲儿逗乐了,“爷您瞧他,这股子坏劲儿,也不知道像谁。”

霍二爷目光还落在对面的人身上,闻声笑了笑,目光温润道:“他是老三的儿子,自然是像老三的。”

许氏撇了撇嘴:“老三小时候什么样的,我是不记得了。不过,我的印象中,老三倒还没他这么蔫坏儿。他这么鬼机灵,指定是像他娘。”

苏棠听到了,立即就说:“那筌哥儿这么斯文安静瑰姐儿又这么漂亮水灵,肯定也不是像你,多半是随了二伯。”

许氏喊话说:“今儿过年,太夫人老夫人都在,我不想跟你拌嘴,你最好也别惹我。”

苏棠说:“方才好像是二嫂先惹的我。”

每回斗嘴,许氏多半都是败阵的那个,根本说不过苏棠。

“你……”

“好了。”霍二爷笑着打圆场,“你又说不过她,就少说两句。”

许氏倒是听丈夫的,忍了。只是心里总归不好受,气呼呼去了老夫人那里呆着。

幸姑闹着说:“外面天黑了,咱们去放烟花。”

瑰姐儿就等着放烟花呢,听小姑这么说,立即拍手欢呼起来:“放烟花喽,放烟花喽。”

苏棠怕小姑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顾不过来,于是抱着儿子起身说:“走,咱们一起去。”

“咱们让丫头们在楼上放,咱们去楼上看。”幸姑一手牵着一个。

姑嫂两个带着三个孩子走了,后面丫鬟婆子奶娘自是跟了一大堆。今天除夕,得守夜,所以太夫人提议道:“她们两个小的走了,正好,咱们四个凑一桌,打叶子牌如何?”

黄氏忙说:“那当然好了,老太太今儿没给咱们压岁钱,正好赢老太太点,算是赏了咱们的。”

许氏附和:“大嫂说得对。”

太夫人却眯着眼睛说:“想赢我的钱,你们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见这俩妯娌暗下对了一眼,老太太立即说,“你们私下不许对牌,叫我知道了,可是要罚你们的。”

这老太太也没别的爱好,也就喜欢打个叶子牌。

黄氏扶着老夫人,许氏则扶着太夫人,四人一道也走了,屋里就只剩下兄弟两个来。

霍令俨道:“二哥若是没有别的事儿,不若我命人拿了棋来,你我对一局如何?”

霍二爷笑容浅淡:“好啊,你我兄弟,许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了。”

霍令俨吩咐人去拿了棋来,兄弟两个面对面坐了下来,将左右的人都遣退了下去,一会儿好说话。

“陛下任命你为外城营都统,想来是有心要重用你,你将来有何打算?”霍二爷一边闲闲摆着棋子,一边慢悠悠问。

霍令俨目光在棋盘上略扫一瞬,落下一子后说:“大哥的事情,我一直没有忘记,也没有放弃。等时机成熟了,他当年那桩案子,我会暗中派人去查。”

霍二爷朝对面望了眼,定了一瞬后说:“大哥没死。”

“你说什么?”霍令俨惊得手中棋子落了下来。

他自然也怀疑过其实大哥还活着,但是他也不确定。如今听二哥用这般肯定的语气说,他自是又兴奋又惊讶。

霍二爷倒是依旧淡然,只是略皱了下眉心说:“当年带回来的那具尸体,的确不是大哥的。但是当时我在北境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大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一直想不明白,若是他还活着,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不暗中递个信儿回来?”

“莫非……”

“莫非他记不得从前的事了?”霍令俨又镇定下来,继续落子,“这不是没有可能。”

霍二爷眉心蹙得更紧,只是问霍令俨:“你打算怎么做?派人去找吗?”

“若有机会,我想亲自去一趟。”

霍二爷略愣了一下,目光转了转,才点头道:“也好。”

又说:“近一年来,霍家恩赏不断,想来陛下是打算拿你去制衡那些曾经扶他坐上皇位的人。当年大哥被诬陷通敌叛国,想来必然有人筹谋许久,不会没有落下一点蛛丝马迹。只要找到证据,送去御前,陛下想来必会权衡一番。”

霍令俨又落下一子,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霍二爷点了点头:“若是能找到大哥,并且洗掉他身上的罪名,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回京城来了。到时候,就算大哥再回不到从前,但只要能回来,能与大嫂夫妻团聚,也算是圆满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鼓励,很感动^O^

上一章红包已发,这章也是随机抽20个~

11月到了,一起努力!

第63章

104

霍令俨想起孀居多年又膝下无子的长嫂来,站在她的立场去想了一番, 不由觉得她的日子的确是难捱的。

想他们兄弟三人, 当初娶妻的时候,只长兄是娶得了自己的心仪女子。长嫂虽也是名门出身, 但因在家里不得宠, 所以说亲的时候, 黄家的人自然不会给她择什么好的人家。

若干年前的霍家,远非如今这般落魄。当年的霍侯府, 在这满京城可谓是举足轻重。而身为侯府嫡长子的兄长,既是未来侯爵的继承人, 又有赫赫功名傍身,自是许多人家择婿的最佳人选。

当年的兄长,可谓是迷惑了京城不少待嫁少女的心。但兄长自始至终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在面对父母的时候, 也丝毫没有退缩。

母亲无奈,只得答应他让他娶黄氏为妻。

黄氏虽则不是名门嫡长女,但好歹也是名门出身,温婉贤良, 孝顺恭谨, 成亲后一直伺候母亲左右。渐渐的,母亲也就觉得她不错。

她与兄长原是天赐的良缘, 难得的成亲前便是郎情妾意,而不是像他与二哥这样,成亲的时候, 娶的人并非心中所喜。可如今,大哥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大嫂嫁来霍家,更是只过了一年光景的幸福日子。倒是他跟二哥,平平静静的,越过越好。

想起过往来,霍令俨难免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