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上一章:第 67 章
  •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下一章:第 69 章

“京城难道还缺几个举子,何必这般奉承!”

“您不懂,那举子姓林,名远南,虽然来自偏远乡下,却是好相貌,好气度,姑娘爱俏,可不就给迷花了眼。”

方若华哭笑不得,摇摇头下了戏楼,还是赶紧回去做功课,嗯,准备会试。

第二百五十四章 会试

“…话说,好像那位男主,这会儿应该正和明霞公主玩欢喜冤家的戏码,打打闹闹,被欺负得疲于奔命,怎么现在到有时间和戏班子的小戏子勾缠?”

水友们面面相觑。

半晌才有人笑道:“呵呵,三妹直播的时候,咱们把原著剧情嚼吧嚼吧,吃了算了。”

方若华伸了个懒腰回去,就再也没有出门,一直趴在屋里刷题。

在京城刑部尚书的府邸里刷题,可比在碧水刷题容易得多。孙风雷自己也是一路科举考过来的,都不必方若华提,自己就主动把历次科举试卷集成册子,拿过来给他做一遍。

除了这些,还托人找了不少资料,会试的主考官都是考试开始前三日才下旨意,确定不了是谁,但在京城,宫里的消息也瞒不了太严,陛下会选谁做主考官,也是有迹可循。

孙风雷自己并不擅长分析这些,可他二师弟的脑子却非常好用,现在小师弟进京赶考,不用说,自然要出一把子力气。

方若华到京第二日,他二师兄朱平就托人给他送来几个文集,还有一封信。

信中大体总结了一些忌讳,要求方若华背熟,反正无论哪个人当主考官,有些忌讳都不能犯。

至于那些文集,一部分是有可能做主考官的大人们的,还有一部分时文,属于大部分人觉得不错,甚至还有陛下夸赞过的。

一连数日,方若华除了背书,读书,就是自己做文章,文章写完拿去给大师兄看,大师兄指点过,然后继续修改,前前后后作文几十篇,孙风雷还是摇头:“小师弟准备的时间还是太短,作文百千篇以上,把握才更大。”

随即他又一笑:“不过,天才总是例外,小师弟你天资聪颖,不能以常理论断,我觉得此次会试,中的希望很大。”

这个方若华还能理解。

就像后世高考,即便是普通人,只要肯努力,特别特别努力,也能考得很好,考个好大学,但是顶尖的,资质出众的学生,总会比一般人道路更多,也更好走。

那些实验班什么的,各种各样的竞赛,就是给天分高的学生准备的捷径。

科举也有类似的地方,有些士子寒窗苦读十数年,凭着运气考中了,不知吃了多少苦,有些人却年纪轻轻,轻而易举,顺顺利利地中了进士。

即便科举比较公平,所有士子一同应试,可那些的确天资出众的,家世够好的,有背景的,就是要比普通学子的道路更顺畅。

临近会试,京城各地的赌坊都开了赌局,方若华本来还想买自己中进士,结果发现人家根本就没他不中的这个选项。

也没什么人把他拿出来赌,人家赌的都是县里备受争议的几个,他方若华属于被默认能中的。

方若华:“…!”

为什么小说里主角每次都能靠着赌自己赢赚一大笔钱?

孙风雷听说了他的想法,登时大笑,还抓自己的儿子来给自家小师弟解解郁闷。

“这小子当初也想买自己中来着,结果也没有他的事。”

笑了半晌,孙风雷摇摇头:“在京城能开赌坊,还敢拿科举来赌博的,肯定背景深厚,实力强盛,绝不做赔本的买卖,小师弟你身为师父的徒弟,我的师弟,你几个师兄大部分在朝,就是不在朝为官,也颇有声望,你考中进士本就是顺理成章,不中才是新闻,可谁愿意冒险赌你不中?万一要是你真没中进士,他们没准会因为这个惹来一身骚。”

方若华:“…”

终于到了会试的正日子。

九天,足足九天时间待在号房里,被子里面的棉絮跟没有也差不多,床铺说是床铺,其实是两张长板凳并在一起,还有那恭桶…

方若华再一次觉得他真不该来考什么科举,家里的日子过得多滋润,要什么有什么,他哪里想不开,非要来受罪。

努力想想方家那一家人对原主的恩惠,再想想自己来了之后,一家人围着自己转,想想大姐和细妹。

咬牙忍了。

他的号房还算不错,不漏风不漏雨,想必是那位大师兄关照过。

先点上蜡烛,也不盖那棉被,直接盘膝打坐休息,因为时不时有人巡逻,他确实不敢从宇宙商城买什么吃的用的,万一被发现,呵呵,那可热闹!

休息足了,神清气爽,第二日卷子发下来,方若华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赶紧把题做完。

这回答题还算顺利,题目都似曾相识,没遇见不熟悉的。方若华答完题,誊抄好,吐出口气长叹一声:“还好,还好,应该不会有下一次了。”

如果这一次没有中,他或许会做出让很多人吃惊的选择——坚决罢考来。

他却不知,要是别的举子们知道他准备科举的情况,一准羡慕非常,像他这样,要什么资源都有人主动奉上,简直就和沉浸科举几十年的人生赢家,双手扶着他,托着他向前飞一般,这种幸运,一千个士子里也不一定能有一个。

最后一场考完,出了贡院的门,七八个小厮就不知从哪里钻出,一把夹住他,直接往马车里送,车里面早就准备好炭盆,热水,香糯的米粥,他喝了两碗米粥,还有心思从车窗探头出去和刚刚赶回来的唐小飞,高秋,还有孙岩说话。

孙岩:“…”

作为有过科举经验的前辈,孙岩表示方若华不大正常,左顾右盼看了看旁边,见到那些面色如土的家伙们,他才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的记忆没什么问题。

唐小飞也无语:“我们等了这么一会儿,就看见三个虚脱拉肚被抬出来,还有一个直接出门就没了气,你怎么这么悠闲?”

当时他真被吓得够呛!

方若华挑眉一笑:“我也很苦,非常之苦,咦?方公子人呢?”

唐小飞蹙眉叹气:“他可能遇到了麻烦。”

房玉山也回京了,他没参加这一回科举,刚一回京就被他爹叫去,也不知有什么事,两天没露面,一点消息也无。

“算了,不提他,便是有麻烦,也是一些狗屁倒灶的小事,走,咱们让方小郎君先赶紧回去休息休息。”

第二百五十五章 放榜

到了会试放榜这一日,方若华一大早没在孙家,唐小飞这一群贵公子竟然领着他去赌场玩。

据说唐小飞是此道高手,一行人逛了三家赌场,别说,还真十分尽兴。

就是家教最严格的的孙岩,似乎也没觉得去赌场有哪里不对的,很没脾气地跟着唐小飞各个赌桌上溜达。

方若华到是没下场,冷眼旁观,荷官过来奉承时,顺手给他捏了一把银瓜子,笑道:“辛苦了。”

荷官嘿嘿一笑,心里知道是遇见了明白人,客客气气地笑道:“都是小的们该做的。”

玩了一上午,唐小飞才领着众人出了赌场,回头笑道:“别以为我不明白,他们都是哄着我玩呢。”

一行人找了间茶楼坐下,唐小飞才叹气,“当初我年纪小不懂事,被人撺掇,对赌场这种地方十分好奇,就时常混进去玩,我娘知道了,一句也没骂我,反而专门带着我到各大赌场去赌,还找人认认真真地教导我各种赌术,一玩就是半年,半年以后我就一点兴趣也无。”

“不过这半年,我娘把京城的赌场都折腾得够呛,从那以后,但凡我来,他们都小心翼翼的很,生怕哪里不对又把我娘招来。”

方若华叹息,这也就是长公主家的公子,即便有人耍阴招,撺掇他学坏,可对人家来说,所谓的学坏,吃喝嫖赌那都不算事,人家想玩的话,随时能找出比这刺激一百倍,一千倍的玩法,而且保证尽兴之余,绝不会沉迷。

会沉迷于这些玩乐的,只有世间颓废人,像唐小飞这般,近赌场所有人都捧着,顺着,想赢便能赢,永远不用担心会输,而且赢的东西平常连看也不多看一眼,绝对沉迷不进去,也刺激不起来。

“带着诸位逛一圈,以后当了官,怕是不好名正言顺地出来玩,别说玩,便是在门口站一站,都有那好事的御史要参上一本。”

正说这话,孙家的小厮狂奔而来,还未登楼,已高声喊道:“方公子,方公子中了!”

一嗓子下去,左右都扭头看过来,方若华失笑,敲了敲茶碗,“不要急,中了几名?”

如果名次太靠后,殿试后再落个同进士,他到不会觉得怎样,但总有些不大好看。

“十六,方公子十六名!”

小厮气喘吁吁,“这一科一共中了二百二十一,方公子是第十六名!”

房玉山笑着摇头:“二甲当无问题。”

唐小飞也道:“哎,我也想考一考,奈何四书五经都没学全,还是罢了。”

方若华也是到了京城以后,相处的时间久了才弄明白,唐小飞乃是那位声名赫赫的长公主之子,自幼在御书房和皇子,皇孙们一起读书,学识自然不算差,不过真去考科举,恐怕力有未逮,学的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东西。

大周的皇子教学和前朝不同,那真是认认真真地,按照教导皇帝,藩王的方法来教导,也正因为如此,皇子个个是人才,野心也大,太子病重那些年,皇子王爷们都动了心思,想要争一争那个位置,不过现在坐龙椅的那位是个厉害的主,有他弹压,到也掀不起大风大浪。

不多时,唐家的人也来报喜,唐小飞的庶出兄长唐方也中了,中了二十六名,名次同样不算坏。

唐小飞不禁叹道:“我这位兄长,书读得的确不错。”

方若华到有些奇怪:“前阵子他们还弄什么才子榜,如今我看这前十名的才子,虽然都中了,可名次到不至于数一数二,占了前面的好像都是江南几家大书院的学生。”

房玉山莞尔,他今日刚出现,依旧是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家里有烦心事,众人也并不多问,照旧如常地相处。

“品评才子榜,看才之前先看名气,评出来的全是世家公子,名气稍低,大家就视而不见,就说你方若华,能居末位,那是因为你是房老的亲传弟子,住在刑部侍郎孙大人的府上,孙大人是你正经的师兄,没了这几层身份,便是才高八斗又有谁能看见。”

这边正说话,对面包厢里也是喧闹声阵阵,还隐约见痛哭声,显见同样有中了进士的举子在。

半晌还听到杯盘砸落在地的声音。

“中了,总算中了,整整三十年,家里田产全都卖了个干净,连妹子都被卖了,父母六十有余,我若再不中,再不中…呜呜!”

哭声凄厉的很。

几人收了声,都有些感叹,房玉山叹气:“咱们这等人家的子弟,也有参加科举的,但中与不中,到并不怎看重,往年偶尔听闻有人因中了进士,欢喜过了头,甚至有各种失礼之事发生,总觉得奇怪,现在想想,咱们不中进士,照样少不了前程,就说我,我爹不待见我,不会为我操持,祖父总还在,看在祖父的面子上,我便是不中进士,难道还没有官做?可他们却不同,想要改换门庭,唯有科举一途。”

既然发了榜,方若华还要回去应酬,回到孙家,孙风雷正在厅里候着,见了他也笑:“行,小师弟比为兄出息,当年我考科举,还差一点就落到最后去,将将上了二甲。”

别管成绩如何,反正是了了一桩心事,方若华出门野了几日,转眼殿试便到了。

所有新近的贡士们,一个个服装鲜亮,正经的贡士服穿在身,精神抖擞,互相拱手见礼。

方若华一到,也有不少人招呼,不过,他的风头还是比不过最前面几个士子。

“瞧人家那傲气的,连看都不看咱们一眼。”科举时和方若华打过几次交道的一寒门出身的士子,连连摇头叹气,“真麻烦,京城勋贵出身的士子瞧不上江南士子,江南士子瞧不起贵族公子哥,我们这些两不靠的,以后不知道做不做得到左右逢源。”

后面一人噗嗤一声乐了:“两不靠说的是你,人家方公子是房老的小弟子,将来在官场上,只有别人敬着他的份!”

“…也是。”

这人是个粗疏性子,嘿嘿一笑,半点不尴尬,“可方公子性子好,他这样的权贵公子多几个,我就安心了,哎,刚才去和张公子打招呼,人家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人家是会元,也有傲气的资本。”

几个寒门士子聚在一处,低声交谈。

第二百五十六章 殿试

方若华并不插言,只漫不经心地打量了几眼,为首的那一个就是会元,白鹿书院的张世奇,今年年不过三十,少有才名,若不是因为接连守孝耽误了科举,恐怕这个进士拖延不到如今。

注意到方若华看他,他还转头拱了拱手,到没表露出旁人口中的傲气。

再一个比较显眼的,便是今科第九名的薛宏,乃是定国侯幼子,今年才刚刚二十一岁,已经和明霞公主缔结婚约,若不是明霞公主性子跳脱,非要再多玩一阵,拖着不肯成亲,现在他已经是驸马。

在大周,驸马并不影响仕途,相反,皇室还有让公主与重臣结亲的习惯,可以说,尚公主绝对是一步登天,少奋斗三十年的最好办法。

此时薛宏脸上笑容和煦,看样子春风得意,到不像有什么不顺利。

原文中提起过,正值会试重要关头,薛宏却因为明霞公主的事情焦头烂额,这一科落第,而且从此一蹶不振,之后拖了十年,才重新振作,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方若华觉得虽说这次他顺利参加会试,也许中不了状元,但绝对比他蹉跎十年要好得多。

真正过了这个门槛,进入官场,是不是状元也就不怎么重要了,状元三年一个,数不胜数,又有几个能位极人臣?考不上状元,也不一定是坏事。

等了有一刻钟左右,太监便出来宣旨,令众贡士进入太和殿。

方若华跟着众人行礼,不着痕迹地抬头看了看御座上的皇帝。他离得不算远,视力也好,到是能看得清楚,这个皇帝相貌一般,肤色偏黑,不过到显得很年轻,有一个三十岁的太子,他的人却看着和四十岁差不多。

太子也在,和皇帝比,太子的模样要俊秀许多,甚至能称一句美男子,形容温文尔雅,一身书卷气,也很有威仪,看皇帝一招手,把他叫到身边说话,眉眼舒展,显然目前来说,父子两个的感情还可以。

至少皇帝应该对他的太子挺满意的。

士子们就坐,陛下略一沉吟,写了题目。读卷官宣读试题。

方若华略微思索,皇帝这是问兵事,这个问题到有很多可以说的,想起孙风雷提过,陛下近来觉得大周军备废弛,腐败丛生,意图改革。

略微沉吟片刻,也不学历年来贡士们比较习惯的四平八稳的风格,落笔就洋洋洒洒数千言,也并不多谈及当下,只从领导体制,思想宣传,后勤制度谈自己认为军制该是如何,还涉及一些军纪法规,训练方法,可谓另辟蹊径,和周围考生们揣摩上意,或者支持改革,或者反对改革大为不同。

他写得潇洒,写完了轻轻松松离开皇宫,却不知道读卷官看了他的试卷,几乎要吵起来,有的觉得文章作得不错,锋芒毕露,十分好,有的觉得纯粹是妄想,狂想,狂得没边。

结果试卷迟迟送不到陛下面前,太子就奉命过来看了看,一看之下,登时笑道:“别的不说,这一笔字是真好。”

而且很熟悉。

细细读过,太子击节叫好,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读卷官登时收声,也不吵了,面面相觑,想了想,把这份卷子放在偏向前面,呈到御前。

太子看好的,他们不能怠慢,可太子毕竟只是太子,要是他一说,便把这份试卷拔得太高,恐怕也非好事。

一帮大臣脑子里一瞬间就不知道转多少个弯。

皇帝却不像那般大臣们想的一样,他对政事的看法和太子还是很有共同点,看了这份卷子也笑:“好,这篇文章可以发下去给内阁的阁老们都看看,固然有些地方不合时宜,但朕读之也欲罢不能,深觉有理。”

想了想方若华的音容相貌和年纪,皇帝沉吟片刻,“太年轻了,风头太盛不是好事,就点他为探花。”

至于状元,还是点了会元张世奇,榜眼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叫齐文渊,文章老辣,真正说起来到比状元还作得好些,奈何过于拙朴,且太四平八稳,殿试上不是特别讨喜。

三日后,谕旨下达,方若华知道自己被点为探花,孙风雷哈哈一笑:“众进士里小师弟相貌好,凤仪佳,确实堪为探花。”

方若华:“…”

他决定留画作纪念一下,看看吧,但凡正经穿越小说考科举的,十篇里面有八成不是状元,就是探花,榜眼很少,至于一甲以下,那是寥寥无几。

唔,最近好像二甲也不少。

他这回算不算也当了一次正经的穿越男主?

之后什么皇帝赐宴,什么跨马游街,一连串的程序走完,不必参加朝考,方若华就成了翰林院编修。

生平第一次当官,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当年方若华可是连考公务员都觉得既不大可能考上,也太麻烦的宅女一名。

孙风雷接了自家老师的信,认命地找到小师弟把各种官场风俗,禁忌,掰开揉碎了给他讲:“圣上今年五十高寿,虽说立了太子,但太子前些年病重,很少理事,五个皇子皆封郡王,背后外家多是世家勋贵,各自有各自的盘算,至今已经对峙多年,最近太子的身体好转,他们才消停些,可是我怕这几个都不会就此甘心,还会有后招,你入朝之后,万不可搀和这些事…翰林院里是非也不少,我只能说,以后多听多看少说…”

交代完这些,还抓了小儿子的壮丁,让他操持置办各色礼物,好方便方若华回乡省亲,顺便成婚。

新科进士任职之前,都要回乡探亲,这已经是常例。

结果东西还没准备完,太监就来传旨,陛下赏赐了不少金玉,还有一百卷珍贵书籍。

不说方若华,就是孙风雷都有些懵,前朝到是有赏赐一甲,以示天恩浩荡的时候,现在这位陛下登基以后,却是一切从简,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了。

孙风雷蹙眉,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听说状元和榜眼,还有几个殿试表现不错的士子都得了赏赐,这才放心:“别多想了,陛下赏赐就是体面,快些回去,家里肯定是诸多挂心。”

方若华颔首,翰林院那边一准假,他就直接坐官船离京。

第二百五十七章 明州事

明州府

罗母自隔壁古婆婆那儿回来,愁容满面,叫了贴身丫头丰儿过来:“二小姐又去铺子上了?”

丰儿还未开口,罗乐就推门而入,后头香杏搬着一箱子账册。

罗母吓了一跳:“你这是?”

“我马上要出嫁,家业自是要交回给小宝,我已经跟小宝说过了,母亲把账册拿给他便是。”

罗母愕然。

她刚才还和古婆婆说,女儿强势的很,又许给了方…公子,那位已经进京赶考,听说学识相当不错,很有可能考中,一旦考中,就是进士老爷。

她一开始也高兴,女儿有好归宿,哪有不高兴的,可如今事到临头,却总是发愁,前几日听嫂子嘀咕,说人家要是中了进士,在京城有不知多少官家千金等着他娶,又怎么会要二丫头。

罗母一开始不高兴,此时心中却不自觉有一点隐秘的心思,其实,齐大非偶,可惜这些话,她一个字都不敢跟女儿提。

母亲的小心思,罗乐全当不知道,交了账本,连交代也不交代一句就回去整理自己的嫁妆,独留下罗母默默垂泪,女儿一点不贴心,整日冷冰冰的,再不是当初那个会宽慰她,会照顾她的小棉袄了。

罗乐冲香杏一点头,香杏低声道:“小姐放心,咱们得用的管事身契都拿到手了,铺子也整理得差不多,回头立时便能拉起班子来,只会比如今更好。”

“嗯。”

当家这些年,罗乐对家里的生意了如指掌,虽然她强势,在家里也没人敢惹,但实际上还是多有掣肘,总有些莫名其妙的老人仗着爹娘的护持给她添堵。

“既然那帮人口口声声说罗家的一切都是我弟弟的,那就让他们尽心尽力地为我弟弟当差办事,劳心劳力好了,我到要瞧瞧,是不是个顶个都是忠仆。”

自己的弟弟,罗乐当然了解,就是个好逸恶劳的小纨绔,要说多坏,自然是不至于,却也是个让人头疼的玩意,让爹娘给宠坏了,且看将来没自己帮衬,他能不能改得正经些,懂事些,不过,家里以后的开销可没以前宽裕,怕是要经历一次阵痛。

罗乐到觉得,这不是坏事。

回到房里,随意地歪在软榻上,香杏先给自家小姐倒一杯热茶,自己坐在绣凳上绣荷包,心里却忍不住有些乱:“小姐…”

罗乐一瞧她的小模样,就不禁失笑:“旁人也就罢了,你怎么也如此作态?”

她和方公子定亲,本就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自己方便。

未婚女子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太难,她又不是那等愿意享受孤独,没有交际,永远受人白眼也无所谓的,能有舒服度日的机会,能有减少麻烦的机会,她便自然而然去抓住。

但并不是非方公子不可,只要是心性不错,愿意和她合作的年轻公子都可以。

“说实话,若不是夏夫人的确会说话,瞧着也十分靠谱,方公子也是可以相处大人,我还真不敢与他定亲。”

罗乐笑起来,“到不是担心被他欺负,主要是万一我瞧那位公子不顺眼,阿鲁鲁莽冲动,再打人家一顿,一准要招惹麻烦。”

香杏看自家小姐笑得轻松,自己却几乎要落泪,小姐的心思她不敢揣度,也不敢相劝,可是,小姐如此肆无忌惮,竟然连假成亲都做得出来,还这般轻松,似乎什么都不害怕的模样,她这个当丫鬟的,都觉得不妥当。

外面有些传言,说小姐配不上方家的小郎君,人家已经是举人,成为进士的可能还很大,这门婚事不合适!

她心里难受又气氛…可现在想想,到不知该期盼方公子信守承诺,不让小姐丢人,还是该盼着方公子想开些,莫要和小姐胡闹!

小丫鬟的想法,无人可知,时间依旧一天又一天地过去。

会试过去,会试发榜!

消息一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根本无需去打探,方若华方公子中了第十六名。

一瞬间,除了方家外,和方家定亲的罗家也成了众人侧目的对象,无数人猜测这门婚事还能不能成。

香杏的满腔心思登时都消失不见,每天晚上做恶梦梦见小姐被退婚,还做恶梦梦到小姐成了亲,和姑爷闹得不可开交。

罗乐到是心情不错,看丫头两个大黑眼圈,登时哭笑不得:“你听那些闲话做什么,我和方公子的婚事不能成这句话,从我们定亲前,一直说到方公子赴京赶考,又说到如今中了进士,我看,一日我们不成亲,这件事就会被说一日。”

没多久,方若华中了探花的消息再一次传过来,闲人们自己已经相信,方公子不会和罗家结亲,结果第二日,方家的长辈们就一齐登门商量婚事,顺顺当当地把婚期定下,定在六月初十。

一应礼仪很快走完,只等探花郎回来成亲。

明州府的众位闲人都哑口无言。

那些看笑话的哼哼两声:“你们当探花郎是你们?亲事已经定下,怎么可能退婚?以为结亲是闹着玩的!”

方若华这一回顺风顺水,舒舒服服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受到了…总统待遇。

就是有一点不大好,总觉得方家上下,从方奶奶,到方母,再到大姐和细妹,对待他简直吃诚惶诚恐,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等他在床上滚一圈,痛痛快快地吃了一碗方母最拿手的牛肉面,又招呼人打开行囊,把给方母和方奶奶的头油,给方爷爷的拐杖,给方父的貂皮大氅拿出来,再把给大姐的江南贡品绸缎和一整套珠宝首饰,还有给细妹的衣物珠花,胭脂水粉通通拿出,气氛才恢复如常,只是方奶奶心疼得哎呀叫唤:“她们两个丫头片子,你给她们买这些做什么,这得花多少银子!”

方若华失笑:“奶奶不是要给细妹相看人家,如今慢慢相看吧,整个明州府,什么人家咱们都能结亲了,既然要选个好人家,她的嫁妆就该好生置办起来。”

第二百五十八章 灵通

如今小丫头的婚事可不着急了。

连方母都十分矜持,盯着细妹保养皮肤,护理头发,不许再出去疯跑,要学大家闺秀的修养,也不觉得她读书识字没用。

探花郎的妹子,怎么能不识字?

见到被拘在屋子里,苦着脸绣花写字的细妹,方若华登时哭笑不得,劝了好久才让方母明白,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做派,并不是正经书香世家的习气,相反,无论是京城还是江南,正经的姑娘反而自在,想上街带着婆子,仆从便能去。

那些个用各种规矩束缚女儿的人家,到多为附庸风雅之腐儒。

方若华的话,方母自然信了,她可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根本就是对当下对女子越来越严苛的社会现实视而不见,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哄好了方母,细妹终于松了口气,期期艾艾地来谢哥哥:“二哥,细妹不是不喜欢绣花,可我也想和土妞她们一起玩,我…”

“我知道,没关系。”

方若华到喜欢细妹的脾气,便是家里再发达,她待那些小伙伴们的态度丝毫不变,这性子简直能说是宠辱不惊,将来福能享,苦也能吃,不会差。

反而是大姐,方若华下了好大的力气扭她的性子,却还是差强人意,到不是说大姐的性格不好,她温柔体贴细致顾家,还很善良,唯独一点不大好,就是有些多愁善感,总是把一切都往坏处想。

如今她自是为弟弟有出息而高兴,还特别高兴,但对自己的婚事,她依旧不看好,甚至有时候还觉得自己一个寡妇,若是再嫁会坏了弟弟的名声。

今天早晨,方若华还瞧见大姐私底下偷偷和东村的人打听,听说他们村就有两个贞节牌坊,两个年轻女子都是早年守寡,一直守在夫家,一声未曾嫁人。

还有一个也是年轻守寡,自己去家庙修行。

方若华:“…姐,咱家没家庙,你别想了,至于贞节牌坊,现今陛下鼓励寡妇再嫁,虽然也颁发贞节牌坊,但那是尊重习俗,实际上陛下并不高兴,要是咱们家里出一个,肯定会影响我的仕途。”

几句话,大姐登时不再想这个。

其实,她又哪里是真心如此,若是当真清心寡欲,在原文里也不会痴心于原男主了,现在如此打算,不过是为了弟弟,为了家里。

大姐忐忑不安,她的婚事还有些碍难,但细妹却是周围十里八村最出挑的好姑娘了。

当然,村子里的人也不再敢打她的主意,探花郎的妹子,哪里是一帮糙汉子能肖想?

方奶奶选孙女婿,也不再盯着那些商贾人家,反而想挑个正经的秀才。

家里只有二宝一个读书人,以后也没有人帮衬,若是孙女婿也是读书人,哪怕中了举人,将来入朝为官也能作为助力。

对于这类事情,方若华是没精力管了,他这会儿正在房老身前听训,房老交代的也和孙风雷交代的差不多,还要求他把自从入京以来,前前后后遇到的人和事都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