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还没回神,紧接着又是一声炸响,赵祯惊呼一声,眼见无数铁屑碎片朝着他的面门飞射而来。

底下宗亲大臣们有的抱头昏倒,有的疯狂向前扑去,想要救驾,可哪里又来得及?

一道黑色的影子由远及近,竟瞬间飞入祭坛,在半空中转身,一只手抱住皇帝,另一只手平平一推,无数气浪,火焰,铁屑就如撞上一块巨石,没有一丝一毫穿过屏障。

“狐苏!”

赵祯吐出口气,虚虚地抹了把汗。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真实

狐苏何等风姿,他平平静静地在祭坛下一立,在场的宗亲显贵大臣都平添了三分冷静,谁会愿意在他面前,露出惶恐狼狈的一面?

把皇帝安放好,狐苏一甩斗篷,将身上的灰尘铁屑帅干净,这才伸手扶着方若华从马上下来。

在场的众人,此时也才看到这位疾驰而来的长平郡主。

看到郡主,愣了半晌,众人终于回神,齐声几乎:“陛下!!”

赵子熙被撞得一踉跄,在地上撑了一下才起身站稳,刚才发生变故时,他被冲撞地摔倒了好几次,此时衣服上到处都是泥泞,头上脸上也乱七八糟,狼狈不堪,扶着方若华的那人,却是世间罕见,绝世风华。

侍卫们此时才扑过来护驾,赵祯松了口气,抬头安抚:“众位卿家,朕…”

谁也没想到,陛下开口,大家刚一放松,变故顿生,几个离赵祯最近的侍卫,齐齐钢刀出鞘,刀光森寒,用力砍出,脖子,前胸,腰身,赵祯身上每一处都在威胁之中。

“狐苏。”

方若华很冷静。

狐苏平平静静地一伸手,握住身边一宗室子弟的佩剑,夺剑,出鞘!

这一剑看起来平平无奇,完全无声无息,也没有想象中的兵刃相击的声响,可下一刻,刺客脸上义无反顾,狰狞的笑容还没有消失,他们的刀,身上的甲胄,以及他们的人,就定在了半空。

似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噼里啪啦,刺客落地,刀碎裂成数片,甲胄滚落,人也四分五裂,唯独只剩下一个活口,已经吓傻了一般,呆呆地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那个被夺了剑的宗室子弟,满眼不可思议。

狐苏顺手又把剑插回他腰间的剑鞘里。

他不禁低下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这把剑珠光宝气,上点缀了红蓝宝石,佩戴在身上自然是显得英武不凡,问题是,那就是个装饰品,空心的还没有开刃。

一来开刃怕伤了自己,二来他力气小,实心剑拿一会儿还好,长时间佩戴肯定累得慌!

“这真是我的剑?”

左右几个和他身份差不多的狐朋狗友,害怕还是害怕,但因为什么都不懂,年纪也小,反而比周围的大人们稍稍镇静些。

“…老大,你这把剑让给我吧,多少钱都买。”

“滚!”

他决定把剑供起来,日日膜拜!

狐苏也不管这些闲人的心思,披风撩起,遮住漫天的血雨,温温柔柔地护着方若华转头:“太脏了,郡主仔细脚下。”

方若华哭笑不得:“又不是没见过,好了,快护送陛下离开。”

周围一团大乱,方若华带着赵祯和一些重臣,宗室亲贵,第一时间回到后殿内,不等众人回过神,方若华一连串下令,封锁消息,搜检皇陵,严查刺客。

“皇陵埋藏火雷,必有线索可寻,且分头去查。”

方若华镇定自若,三言两语,很快就安排好一切,皇帝身边的人她竟是都认识,也都吩咐得动。

一群大臣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觉理所当然,过了好一阵回过神才咋舌。

这长平郡主常在西北,一年也不一定回来一次,没想到竟如此得陛下宠爱吗?

赵子熙站在门外,腿有些抖,精神恍惚,耳边隐约能听到那位郡主冷静自持的声音,却只觉得有些发飘,很虚幻,很不真实。

没有哪一日,他觉得自己离自己的这个‘未婚妻’竟然如此遥远。

赵子熙忽然有一丝明悟,他所烦恼的,每日所思所想的一切,他那些儿女情长,他和若雨师妹的爱情,也许在对方眼中只是连处理一下都嫌浪费时间。

“…”

可是我的生活才是真实的,我想要和若雨成亲,恩爱一生,平静而幸福,那么方若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与我无关。

赵子熙默默在心中思量,不要去胡思乱想,因为那一纸婚约,所以自己才会不自觉地去在意那位郡主,这是一个人天生而有的好奇心。

看到那位郡主光芒四射,他会觉得不自在,那是他身为一个男人,对自己拥有的女人,一种本能会有的天然强势,当这种强势显得荒谬时,他自会别扭难受,但只要想通了一件事,他就能获得平静——他与长平郡主的婚约很快就会结束,从此以后二人,毫无关系,仅仅只是陌生人而已!

赵子熙轻轻吐出口气,努力让自己不再去关注殿内那人,但他想的那些什么不去在意方若华,那又谈何容易,世上本就没有想怎么样便能怎么样的事。

他七岁便与那人订婚,在他青春年少时,也不是没有憧憬过,也曾暗中打探那人的情况,知她自幼得父母娇宠,知她相貌平平,知她好习武,不爱习文,为此自己还烦恼许久,总担心将来婚后二人连话都说不到一处去。

直到与若雨师妹相识,他终于动情,却不敢动情,等到情深,终于下定决心平和地解除婚约,尽可能不造成任何伤害,偏偏就在此时,镇西侯父子皆阵亡,朝野动荡,那人是镇西侯遗孤,他再不敢说解除婚约的话。

他赵子熙必须承认,他是个懦夫,不敢承受朝野上下的鄙视怨恨,即便心有所属,也要挥剑斩情丝。

谁知道身为孤女的方若华竟不想要这份婚约?

赵子熙苦笑,当年他只觉得那个小女孩任性冲动,思虑不成熟,不知道一个孤女在西北那等地方会有多苦,多难?现在想来,人家分明有凌云壮志,不肯入京做一个普通郡王家普通儿子的媳妇。

“哎,当年就该坚持退了婚书。”

当年他爹迟疑不决,犹豫不定,担心立时退婚太难看,于是一拖再拖,竟拖延到今天。

他也有负师妹,让师妹等了这么多年,罢了,罢了,回京便求父亲退了婚书,让他和师妹成亲。

思量间,就见方若华身边带着狐苏,从眼前走过,亲自端了御厨做的羹汤又回去,再一次没看到自己,到不至于让他难受,反正也不是头一次。

右边显亲王的孙儿赵子年趋前几步,一脸恍惚地道:“我也是亲王的孙子,和郡主比是差点,但也差不太多,怎么就没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天仙下凡来服侍我?”

赵子熙:“…”

第四百二十六章 烽烟起

方若华把羹汤搁在桌子上,递给皇帝一碗,自己盛了一碗。

一路披星戴月,头发掉了一大把,皮肤被冻得裂开,浑身肌肉僵硬,累了也饿了。

狐苏在指腹上涂了精油,慢慢在方若华的脖子上按压,不疾不徐,轻柔且又有力。

圣旨和兵符搁在桌案上。

赵祯盯着看了两眼,静静地坐在桌前喝汤,喝了一口,差点咬住舌头,苦笑道:“襄阳王智谋高远,他若谋反,必然已经算好一切,真是如此,若华你不回西北,还来我这里作甚?”

“你若回到西北,有方应选将军相助,便是他得了王位,又怎会对你不利?”

方若华叹了口气,示意狐苏可以停了,推过一盘点心去堵他的嘴。

顺手把兵符揣在口袋里,又抓住圣旨,出门直接交给叶平。

“我托了几个江湖朋友一路护送,别怕,他们都是一诺千金的好汉,必能护你周全。”

叶平一拍胸口:“我叶平一辈子平平凡凡,没做过一件大事,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可我也是大宋的子民,也知道什么叫忠君爱国,再说,若不是郡主当年拼死救下我叶家十八口人,如今叶平早是白骨一具,如此大恩,岂能不报,便是死了,也不负郡主所托!”

“还死呢,真要是一命呜呼,你的鬼魂去办我交代的差事不成?”方若华哭笑不得。

叶平讪讪一笑:“那为了我这三十六年才得到的宝贝疙瘩,我这差事也肯定办妥,一定能活生生地回去抱我家的娃。”

方若华叹了口气,点点头:“去吧,回到京城之后把东西交给包大人,他知道该怎么做。”

叶平的宝贝儿子,路上就托付给一户农家,只希望当爹的还能再见自己的儿子一面。

送兵符乃是极要紧之事,自然不能只靠叶平一人,他这一路上绝对不会太平。

不过若自己是襄阳王,此时已经不会计较细枝末节,若真打算谋朝篡位,无论筹谋多久,最终还是要踩着无数鲜血和尸骨前行,才有可能成功。

叶平押着镖车远去,方若华拢了拢衣服,忽有一阵风吹过,她的裙摆还未被吹起,狐苏已经伸手轻轻按住,连一丝冷意都不曾渗透进去。

方若华忍不住笑起来,低声道:“炼器高手们竟能制出狐苏这样的傀儡机关人,他们以后肯定找不到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俊美漂亮,多才多艺,一心一意待你,永不背叛,拥有想象中伴侣的一切优点,有了这样一个‘人’,谁还能爱上别人?

狐苏一本正经地道:“不是男女朋友,是道侣,很重要的,灵魂相合,我们永远代替不了,而且我这一种,是攫取即将溃散的灵魂才能有灵智,最长只有二十年的寿命,二十年后,灵魂散去,我也不复存在。联邦和帝国的律法规定,修士不能捕捉完整的智能生命的灵魂为己用,触犯法律,关黑狱千年…”

“…我就开个玩笑。”

能玩笑的时间也不长了。

赵祯留在京中的皇城司密探居然一丝消息都没有,安安静静。

他又派出人手去查探,只是人还未归,方若华就断定已经来不及。

果然,当天凌晨,皇陵四门都有烽烟起,军中夜不收浑身浴血,仓皇而至:“陛下,山下遍地襄阳王的王旗,叛乱贼人铺天盖地,至少五万人,还呼喊着说要清君侧!”

赵祯愣了愣:“五万人?”

方若华叹气:“五万人大约没有,但绝对在三万人以上,只有人数足够,才能保证速胜。襄阳王领兵多年,军中旧部不少,这些年虽有削弱,但…”

赵祯苦笑:“但凤翔军刘承祐等,都是他的亲信,如今还掌兵权,且王叔当年领兵时,与将士们同食同卧,袍泽之情自是深厚,即便这么多年过去,军中不知多少将士还念他的恩义。”

“襄阳王若伪造兵符调动军队,相信他的人必然不少。”

这些已然是多说无益。

皇陵内随陛下而来的宗亲大臣们都乱了套,神色仓皇,赵祯到还镇定,毕竟早有心理准备。

“陛下,襄阳王既然下定决心,必求速战速决,但是我们提前得到消息,我已经令皇陵守军四下布置陷阱,应能阻他们一阻,现在只看京中包大人和王丞相能不能撑得住局面,援军何时能到。”

京中禁军即便这些年鱼龙混杂,没有多少战力,但人数足够。

方若华回到屋里,打开地图,拿笔圈出四门,“我们人数少,陛下禁军五百,皇陵守军不到两千,只能据险而守,才有获胜之机,外围布防没有必要了,收缩防线。”

伸手把已经画好的防卫图拿出来,递给皇陵守军的宋将军。

“所有大门全部封死,东门不必担心,出去不远便是悬崖峭壁,只要卡住关隘即可,西门和南门占据高地,宋将军,准备巨石火油,有多少要多少。”

“是!”

方若华自己伸手穿戴整齐,甲胄及身,回首笑道,“陛下,我大宋武将多年来过得艰难,和文臣相比,着实是憋屈得很,此次襄阳王能这么容易调动军队谋逆,恐怕和这些也有那么一点关系,唔,臣说这些,就是希望此事之后,陛下不要太迁怒才好。”

赵祯:“…”

大宋建国以来重文轻武乃是国策,如今军力如何,他心里有数,除了少数几支边军的战斗力还行,便是禁军也没法子看,他早有心改革,可襄阳王这一谋反…还想什么改革不改革,有没有以后都无人可知。

方若华大踏步地出了殿门,转头四顾,叛军的马蹄声,厮杀声隐约可以听见,宗室子弟们犹如惊慌失措的老鼠,四处乱窜,厉声道:“王统领,把他们送到后殿安顿。”

话音未落,人已经渐行渐远。

“狐苏,这一次你尽管杀人,无需顾忌。”

“放心。”

狐苏一笑,“狐苏明白。”

寒冬腊月,大雪漫天,一股浓郁的血腥味扑面而来,方若华忽然有些想念当年开封城的平安祥和,即便是妖魔鬼怪遍地的开封,竟也比这只有人的世界令人安心。

第四百二十七章 颜面

从天蒙蒙亮时厮杀起,到此时,太阳已经西去。

风在咆哮,可这咆哮声远远遮盖不住滚滚而来的战火轰鸣。

“杀啊!”

无数穿着同样甲胄服侍的士卒就如惊涛骇浪,一波又一波地扑向皇陵巨大的石墙。

一道墨色的身影从石墙上一飞而下,长剑如虹,所过之处,人头滚滚。

他已经受了伤,肩膀上,胸口处,脸颊上,到处是细碎的伤痕,满身的血污,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点都不狼狈,一人一剑,并无睥睨之态,反而很沉静很温柔,但任何人看到他,都不禁会神思恍惚,低下高昂的头颅。

面对这样的人,这样可怕的剑,再悍勇死士都不禁思绪动荡,不知他究竟是身在人间,还是天上的神灵降下!

向前冲击的步伐一滞。

方若华神色不动,一挥旗,墙上禁军将士万箭齐发,甚至没有去避开那人那剑。

就在箭雨落下的一瞬间,那人同时飞起,竟比箭雨还快,直奔帅旗而去。

所过之处,断臂残肢无数,不知多少钢枪被折断,盾牌被掀飞。

“王爷!”

襄阳王左右的将军都骇然失色,马蹄不安地四处踱步。

千军万马中,他一个人竟然能带给统帅巨大的威胁,能让人心惊害怕。

“杀,给我杀了他!”

无数士卒拼了命地合围而去,不计生死,必要把此人围杀,虽然说再厉害的高手,也抵不过千军万马,可今天才有人知道,原来有时候,即便千军万马在侧,竟也没办法让人觉得安全。

墨色的人影就是插入敌军腹心之处的一把利刃,似乎打不败,杀不死,让人绝望,幸而忽有兵马杀上围墙,离方若华不足三尺。

狐苏一跃而起,踩踏在枪矛之上,盾牌之上,纵身飞起直扑过去,一剑横扫,十数人跌下墙头,他反身站在长平郡主身前,反手一剑掷出,竟拖着七八人倒退数丈远,直到帅旗不远才力竭,登时惊得战阵乱了一乱。

襄阳王都忍不住神色震动:“若能得此人,真足以敌过千军万马。”

远远看去,狐苏就稳稳站在方若华身后,在那个身形单薄的小郡主身边,他收敛了身为高手的傲气,就如世间最称职的忠仆,满心满眼只有自己的主人。

襄阳王振声高呼:“长平郡主,若你降我,本王保证,西北永远是你长平郡主的西北,册封大长公主,无论你要什么,都可以商量。”

高耸的石墙之上安安静静。

方若华失笑不语。

襄阳王显然也知,不该浪费时间,可他怜惜人才,终究忍不住一试,见方若华不答话,却抓紧一切间隙准备滚石,箭矢,又岂能不知她这是想尽可能地拖延,摇了摇头:“罢了,若你不死,本王就再给你一个机会…杀!”

这已是第七次冲锋。

方若华冷酷地看着下面,尸骨混着血泥,整个皇陵都被血气笼罩。

“郡主,火油都用完了,我们还剩下一百三十余弟兄。”

“报,郡主,西门破了。”

方若华一手执刀,下了高台,翻身上马:“走!”

西门一破,叛军一拥而入,方若华快马先至,一刀劈断绳索,门上巨大的,带着无数棘刺的铜丝铁网瞬间落下,棘刺刺入人的血肉之躯,哀嚎声登时响起,方若华一刀挑起长枪,飞掷!

“啊!!”

一枪将闯过来的一士卒钉死在铜网上。

剩下的士卒也被方若华身边将士尽数斩杀。

但是已经没有用了。

南门同样失守。

厮杀声一片连着一片传进殿内。

赵祯坐在桌案前慢吞吞地翻阅近几日的奏折,朝臣和宗亲大部分都聚在御前,屋子里便显得有几分拥挤,宁郡王抬头看了看外面的火光,心神紧绷,忍不住抓紧了自己儿子的胳膊。

嗖一声。

长箭刺入窗户,赵子熙也跟其他人一样,倒抽了口冷气,汗毛炸立。

皇帝把手里的折子一扔,起身,隔着门向外看去,凝神道:“传朕口谕,望诸位将士勠力同心,诛杀逆贼,若损伤皇陵,只是朕之过,与众将士无关,事后朕自会告祭太庙,下罪己诏,列祖列宗在上,当会谅解朕之苦心。”

“是!”

口谕传出,外面的情况听着仿佛稍稍好些。

这里毕竟是皇陵之内,外面拼杀的也多为皇陵守军,他们又不是叛逆,看到陵内战火起,即便杀红眼,也不可能一丝顾忌都没有。

不过,这一点其实并非全是坏处。

叛军也是大宋的军队,将士也是大宋的臣民,他们在皇陵内动手时,同样不可能全无犹豫。

一夜过去,天色再次亮起。

赵祯一夜未睡,朝臣们已经能借着天光,看到近在咫尺的叛军。

一天一夜,箭矢已经用完,刀也钝了,连长矛都折损严重。

终于,一猛将突破重重防守,冲入大殿,所有大臣狼狈地东突西窜,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面孔狰狞,一刀直砍向陛下。

方若华已追至殿前,眼看救援不及,顺手把自己的刀飞了过去,劈在那猛将脖子上,自己背后也被砍了一刀,回身夺刀,怒叱:“乱什么,关门!狐苏,保护陛下!”

狐苏出现在殿门前,周围登时一肃,便是叛军都不自觉想避开,动作慢了几分,着实是他给这些人留下的阴影太大。

方若华已经浑身浴血,她再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让自己变成现在这样的人。

她到不是没有见过战争,可是自己上战场,还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那绝对不一样。

幸亏此时的她,已经是在边境战场上拼杀八年的她,否则她武力值再高十倍,恐怕一样连站都很难站稳。

此时此刻,被血腥气包围着,方若华脑海中已是一片空白,根本不去想考试,想分数,耳边传来殿内朝臣的嘈乱哭嚎,回首砰一声拍门,殿内一静,她才冷声开口:“你们有的是朝中重臣,有的是皇亲国戚,代表的是我大宋朝廷,我大宋天子的颜面,谁若是敢在此时丢人,我先剁了他来祭旗!”

殿内鸦雀无声。

方若华整理了下自己的甲胄:“襄阳王叛军若至,总要踏过我与众将士的尸首,才能看到御驾,我与众将士无一人惧怕,你们怕什么!”

第四百二十八章 平息

话音未落,方若华已经扑出去,她的刀法只有几招而已,战场上的功夫都简单,但是她力气足够大,于是招式也大开大合,霸气十足,完全不似女儿家能使出来。

狐苏更是剑气纵横,无人可挡。

一时闯过层层防线攻入此地的士卒皆被牢牢阻拦在大殿石阶之下。

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血水沿着门缝窗户缝渗透进来。

一具具尸骸堆叠。

方若华身上也是遍体鳞伤,虽则她一声不吭,手下也丝毫不慢,目光还是那般清亮,赵子熙咬破了嘴唇——但是谁都能看得出,她渐渐地气力衰竭。

赵祯慢慢站起身,整理衣冠,从身边架子上取下尚方宝剑,握在手中,提步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众人前面,轻声道:“众位卿家,朕身为天子,也能手执天子剑,上阵杀敌,你们呢?”

所有朝臣都愣住。

赵祯轻叹:“我朝推崇儒将,不知多少文人向往领兵作战,但是一个个的都远离战场,以为自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今天我就看看,面对近在眼前的战争,你们还有我大宋文士的风骨没有!”

别人如何想,赵子熙不知道,可他心中却是愧悔羞愤汹涌而上,他也自以为文武双全,但此时此刻,身体抖得厉害,连握剑的勇气也无。

他不知道当敌人冲进来的时候,他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勇气,去和对方殊死决战!

“陛下,陛下,援军到了!”

外面不知是何人高呼。

赵祯神色倏然一定,大殿内吐气声也是此起彼伏。

方若华踹飞扑到自己身上的一士卒,远远就见展昭飞奔而至,一边高声呼喊:“八贤王,开封府尹包拯包大人,率八万禁军前来护驾,救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赵祯大笑:“好!”

方若华一眯眼:“圣上有旨,尔等受人蒙蔽,犯下大错,若此时跪地投降,赦尔等死罪!”

赵祯转身回到案前,挥毫泼墨,一书而就,写下圣旨:“来人,传旨,长平郡主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

旨意传下,无数人高喊‘投降不杀’,外面的厮杀声,终于慢慢平息。

一个多时辰之后,方若华才拖着脚步走进大殿,把大门推开,让阳光照进略有些阴森的殿内,抬手拧了拧头发,汗水和血水混合在一处,滴滴答答的,味道不光难闻,简直让人恐惧。

她也不进去,反而是赵祯向前赢了一步,不等她单膝跪下行礼就牢牢把人托住。

“辛苦了,若华!”

方若华一笑:“陛下也辛苦了。”

包拯和八贤王也是一身狼狈,没坐车,但是脚步很是沉稳,一前一后进殿。

八贤王吐出口气,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陛下,陛下!幸好赶上,幸好!”

他简直不敢想,如果来迟一步,那该是何等后果,这几日在京城,他与包拯是提心吊胆,小心筹谋,费了好大的工夫才保禁军不失。

期间危机重重,艰难险阻,如今想来,二人还是后怕不已。

方若华轻声道:“王爷,包大人,还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襄阳王尚未落网,绝不能放他返回襄阳。”

“对,若华你去忙,不用管朕,现在已经安全了。”

赵祯话音刚落,外面一太监打扮的內侍忽然近前,轻声道:“陛下,襄阳王…”

众人本能地侧耳,那內侍猛然从腰间拔出匕首,朝着赵祯心口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