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他罔顾二婶的意愿,坚持让妹妹跟着奶学习,已经触碰到了二婶的神经,后来又有五婶那番提议,以奶的性子,大堂妹日后肯定要被放在妹妹的后边,二婶如何能忍气吞声?

可惜他久不在家,照拂不到娘和妹妹,既然五婶主动示好了,他也只能拜托五婶多多费心了。

虽然二婶强势,但他瞧着五叔五婶都是活泛之人,以往是五婶不同二婶争锋,如今真对上了,还不知谁胜谁负。

把娘和妹妹交付到五婶手上,他也能放心不少。

不过刘延宁并不打算给自家妹妹解释这些,他只希望唯一的妹妹能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便摸着她的头哄道,“五叔和五婶最喜欢我们青青了,你去找他们,他们一定会帮忙的。”

刘青点头,却没有被刘延宁忽悠过去,她观察过刘延宁在刘家的这几日的举止,算得上是一碗水端平,刘延宁对几个叔叔家不偏不倚,都是一样的亲近和尊重,怎么今天忽然就对五叔家特殊起来了?

更何况这番叮嘱,刘延宁昨天不说,前天不说,偏偏这个时候说,委实匆忙了些。

恐怕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比她想象的还要多。

刘青知道刘延宁交代完急着出发,便没有继续疑问下去,心想有空要问问她娘,昨晚到底发生过什么事。

第十三章

刘青很震惊,一觉醒来,她竟然感受到了来自蒋氏的温暖。

蒋氏虽然一大早给心爱的孙子做早饭,但也没单独做他的,顺道给大家都煮了粥,所以送走了刘延宁,刘家其他人也被蒋氏的大嗓门喊起来吃早饭了。

此时还是清晨,夏季的早晨,太阳都没出来,可想而知有多早,刘家人已经用过了早饭,各自拿上工具,准备下地干活了。

刘青仍然被蒋氏单独叫到了一边开小灶,一碗稀到看不到几粒米的粥下肚后,又吃了个香喷喷的鸡蛋。刘青满足了,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准备去菜园子继续拔草,只是还没走出门槛,被蒋氏一把抓了回去:“你要上哪儿去?”

“我去菜地里拔草啊。”

“菜园子的事你别管了,帮我把灶房收拾干净了,等你大姐洗完衣裳回来,跟她一起去隔壁学针线活。”蒋氏说到一半想起什么,扔下刘青扭身出了灶房。

刘青眨眨眼睛,心说亲哥说话果然管用,蒋氏这就开始关照她了。

没一会儿,蒋氏手里拎了个东西进来,见刘青没有愣着干等自己过来,已经乖觉打水在刷锅刷碗,蒋氏暗自点了下头,老五家说的对,二丫和延宁到底是亲兄妹,哥哥那般聪明,妹妹也差不到哪里去,还算机灵。

这丫头以前那么不懂事,想来都是被她娘教坏了。罢了,她以后好好教着便是。

蒋氏这般想着,对着刘青的脸色也好了些,勉强带了些笑意,“二……不,青青。”

刘青一个激灵,险些被蒋氏这声“充满爱意”的呼唤,吓得把手中的碗都摔了,忙抬起头应道:“奶叫我?”

蒋氏没有注意到刘青手滑了一下,只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针线篮子,叮嘱道:“家里没有多的针线篮子,你这几日先用我的,改明儿镇上赶集,再托人给你买个新的回来。奶这些可是好东西,你别弄坏了。”

刘青连连点头:“我会小心的。”

蒋氏仍不放心,脸一板,威胁道:“跟你大花姐好好学,不许浪费我送的那半斤上好的面粉。要是学不好,明儿跟你娘他们下地去!”

刘青赶忙正色的道:“奶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学!”

蒋氏没功夫盯着刘青,交代完也带着工具下地去了,刘青洗了碗,等大丫,不,刘雅琴回来的过程中,又麻利的把几间屋子和院中的地给扫了,刘雅琴和三丫才各自拎着桶子回来。

虽然刘家没分家,但衣裳这么私密的东西,都是各屋洗各屋的。

二房三房因为女儿大了,能够干活,所以衣裳都留给两个女儿早上去洗;只五房的五丫年纪小,干不了活,都是安氏早早起来洗的。至于刘青不用洗衣裳,是因为就她们两个的衣裳并不多,李氏早早就洗完了,还轮不到她来洗。

其实从这一点看,李氏算是很宠女儿了。

刘青见她们回来,主动上前帮忙晾衣裳,三丫羡慕的看着她:“二姐,大姐说奶让你们都去大花姐家学绣花?”

“嗯。”刘青点头,虽然很想逗一逗眼前的小萝莉,只是原身人设就是沉默寡言,她最近已经在满满改变,但也不能一下子改变太大。

只能遗憾的作罢。

刘雅琴不大高兴,她昨儿晚上听了她娘半宿的抱怨,对刘青免不了有些意见,所以她从进院子起,就没跟刘青打招呼。

此时听到三丫同刘青说话,刘雅琴忍不住了,瞥了刘青一眼,道:“那你可要好好学,太笨了的人大花姐不爱教,别到时候还连累我。”

“奶也这么说呢,我会用心的。”刘青仍是一脸憨厚,表完态就不再开口了,任刘雅琴如何指桑骂槐,她都当没听见。

说到底是她得了好处。

刘青万万没想到,如今学个针线活,竟是求之不得的事。她倒没想着嫁人那么长远的事,只是体验了半个月的种地生涯,刘青才知道能学绣花是多么幸福的事了。

至于刘雅琴的阴阳怪气,刘青并未放在心上,她穿越一场,就算注定回不去,也不是为留在这里跟小姑娘争风吃醋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现在该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再有能力,最好能让李氏也过得舒舒坦坦。

顺便再想想挣钱的法子,李氏带着女儿在刘家任人打骂,说白了就是穷,自己没能力,要靠刘家人供儿子上学,还要刘家养自己母女,硬气不起来,就只能委曲求全了。

要改变李氏的生活,归根结底,还得她们母女和刘延宁能赚钱,不用依靠刘家。

刘青觉得自己亚历山大,根本没工夫搭理刘雅琴,然后在她的刻意疏忽之下,刘雅琴对她的成见也越来越深。

***

这还得从两人一起学绣花开始。

刘雅琴以前只是会缝补衣裳,跟刘青一样,从来没学过刺绣。但她的起点仍要比刘青好很多,毕竟刘青以前都没摸过针线,且刘雅琴自认为比刘青聪明能干,她一直是刘家最出挑的姑娘,绣花当然也不例外。

哪知道刘青突然跟开窍了一样,明明以前连缝衣裳都不会,一开始拿针还总是戳到手呢,娘说她快笨死了。

没成想学了几天后,刘青竟然超过了自己,连大花姐她娘春婶,都夸刘青有天赋,尤其会配色。

除了大花姐,别的人谁都不教的春婶,竟然主动跟奶说要收刘青为徒,是那种磕头拜师的收徒,把奶高兴的,整整买了一斤的大肉送到春婶家去,当做刘青的拜师礼。

刘雅琴想到这些就气不打一处来,深深认为自己被抢了风头,要是二丫不跟着凑热闹的话,跟大花姐学绣花的人就只有她,如今拜春婶为师的人自然也是她了。

连以前只喜欢她的奶,如今都对二丫赞不绝口,做什么都喜欢带着二丫,眼里完全瞧不见她了。

娘说得没错,二丫专门生来跟她作对的!

刘雅琴以前只是觉得刘青笨,不愿意跟她玩,现在已经变成深深的仇视了,大有你死我活的架势。

只是刘青仍然没功夫理会,到目前位置,刘雅琴的仇视仍然是独角戏。

刘青知道自己并非有天赋,刘雅琴和她的原身,都只是十来岁的小姑娘,接受能力有限,但她实际都都二十一了,起点自然不一样。心理成熟是个很大的优势,最起码比起耐心细心,刘雅琴就远远不如她。

再说学刺绣是手工活,她自己和原身都不算笨手笨脚之辈,除开一开始拿针的时候不适应,之后就得心应手了。

相比之下刘雅琴那点小优势,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配色,那就更没什么了,作为一个追求时尚、喜欢打扮和搭配的软妹子,刘青对色彩自然是有一定敏感度的,更何况还花心思研究过,绣花配色自然也不在话下。

能被春婶看中收徒,刘青也很意外,她一开始还不太懂,只想着技多不压身,更何况得到消息的蒋氏和李氏,立马欢天喜地的张罗开来,也根本轮不到她做决定。

到跪下给新出炉的师傅磕头行礼,刘青才明白,这年代拜师,与她以前上学念书,意义是不一样的。

就拿新出炉的师傅春婶来说,她刘青严厉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刘青姿势不对,或者稍有懈怠,就要被春婶教训,打手背、罚加倍练习是家常便饭。

新师傅根本不知道客气为何物!

被这样严厉的师傅盯着,刘青的生活开始变得水深火热,一开始还觉得绣花很简单,而现在,在高强度的练习下,刘青回家时手腕都酸胀的连碗筷都拿不稳。

就这样刘家人还一个劲的说她运气好,遇上了个好师傅,等以后出了师,好日子就来了。

回了屋,李氏一面拿了热帕子替刘青敷手,一面细细的叮嘱道:“青青啊,好好跟你师傅学,别怕吃苦。你师傅是个有本事的,大花她爹刚娶你师傅那会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欠了一屁股债。你师傅嫁过来这才几年,债还清了,还起了新房子,都是你师傅卖绣品挣来的钱。所以早几年,你师傅没生儿子的时候,别说大花她爹,就是大花她奶,都没敢多说什么。”

“所以自个儿有门手艺,以后能挣钱,就算找了婆家,也没人敢给你气受。”

刘青疼得直吸气,也只能咬牙点头。

要不是为了赚钱,她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苦?

第十四章

晨雾笼罩下的落水村,太阳还没升起,村民已然渐渐从睡梦中起来,家家户户的院门,一扇扇打开。

有些勤快些的,屋顶已经升起了炊烟。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刘青被李氏从好梦中喊醒,也没什么脾气,发现手腕没那么痛了,还在床上滚了一圈,才高高兴兴的穿好衣裳。

推开门,李氏正在院子里剁猪草,“咚咚咚”的声音在院子里整齐有序的响着。

刘家猪栏里养了四头猪,是蒋氏的心头宝,平日出门干活前要看一眼,干完活回家,第一时间也是看家里几头猪好不好。

四头猪都是年前抱养过来的,到现在也大半年过去了,在蒋氏的精心照料下,养出了一身膘。刘家几个熊孩子有时候实在馋肉吃,就站在猪栏外边流口水,掰着手指头算什么时候过年,在他们记忆中,过年是要杀猪的,那几天他们吃肉可以吃个饱。

蒋氏确实养猪有一套,只是这年头自家吃饭都吃不饱,而四头猪越来越肥,食量也越来越大,攒的米糠根本不够用。且家家户户都养猪,乡里乡亲谁也匀不出来。

所以刘青她们堂姐妹每天傍晚都有割猪草的任务,割回来的猪草有李氏她们剁碎了,放在大锅里煮一煮,完了再加米糠拌一拌,就是肥猪们主食了。

不过刘青自从拜师学艺开始,蒋氏便做主免了她打猪草的任务,目的是叫她专心跟着师傅学手艺,别被这些小事给牵绊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雅琴对刘青的成见才会越来越深,十来岁的姑娘,从小被奶奶宠着,养成一副骄傲的性子,如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导致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以前在姐妹中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难免生出些不平衡。

刘青趁李氏专心剁猪草,没有注意到自己,轻手轻脚的绕到李氏身后,然后直接扑到李氏背上。

李氏果然被吓了一跳,停下手中的动作,回头瞪了刘青一眼:“这么大人了还冒冒失失,娘在这里用刀,你忽然扑上来,仔细切到你的手!”

刘青眉眼弯弯。这具身体正在长身子的时期,如今好吃好喝养了两个月,她又是个爱臭美的,不用下地干活了,就几乎足不出户,等闲也晒不到太阳,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白了起来,身上也养出了些,虽然仍瘦弱,却再不是以前那寒碜模样。

慢慢张开的五官,果然越来越像李氏,只是刘青的眼眸清澈又明亮,比李氏看着要精神许多,秀气中又带了一丝明朗大气。

蒋氏如今也都不再明里暗里的骂刘青像她娘一样晦气,甚至刘青有次听到蒋氏同人闲聊,破天荒的夸她越来越像刘延宁了。

刘青私以为蒋氏的夸赞,是建立在她“能干”的前提下的。

女儿越长越漂亮,对着这样一张盈盈的笑脸,李氏也绷不住,噗嗤一声笑了,用不握刀的那只手戳了戳刘青的额头,半是埋怨半是欣慰的语气:“你啊,越来越淘气了。”

“娘怎么知道背后的人是我?”

“你是从我肚子里爬不出来,我怎么不知道?”李氏说着推了推刘青,“起开,自己站好。都是大姑娘了,站没站相,瞧着像话吗!还有,你的手是不疼了?”

刘青从李氏背上下来,转动了一下手腕,笑眯眯的点头:“比昨天好很多了。”

“那就好。”李氏放心了,垂下头继续剁猪草,一面道,“你师傅说了,就刚开始的时候辛苦些,等你习惯了,自然不会疼了。”

“是啊。”刘青点头,深深的感叹出声,“这年头想赚钱真不容易。”

“小小年纪也知道赚钱不易。”李氏忍不住又被她逗笑了,摆手道,“别贫嘴了,还不去洗漱?你奶估摸着也该做早饭了,快去帮忙打个下手。”

蒋氏答应了大孙子教刘青的,自然不会食言,只是平日做饭的时候叫一句刘青,叫她在旁边大下手,能不能学会全看她自己。

反倒是刘青拜师后,蒋氏的态度也一下子变了,刘青从旁听生一跃而成蒋氏的重点照顾对象,灶上的活,从切菜到炒菜,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刘青。

为了让刘青尽快上手,蒋氏有时候炒菜一些青菜,也不怕浪费油盐,直接交给刘青练手——要知道满打满算,她也才跟着蒋氏学了两个月做饭,跟着蒋氏一年多的刘雅琴,到现在都还没得到实践的机会,可见蒋氏却是在用心培养刘青了。

听了李氏的话,刘青乖乖去了灶房,蒋氏正在洗锅,回头见她进来,便道:“快去洗漱,洗完过来淘米。”

“好。”刘青脆生生应了,趁蒋氏没注意,从她的宝贝盐罐里偷了点盐,就着盐水,拿废旧的布条擦了擦牙齿。

没办法到了这个时代,或许富贵人家有专门刷牙的工具,在饭都吃不饱的农村,能每天用清水漱一次口就算讲究了。

蒋氏把家里的油盐,看得跟命根子一样,刘青也只在运气的时候能偷到一点盐漱口,大部分时候还是清水擦牙。

擦了牙,又仔细洗了脸,井里打上来的清水,带着一股子凉意,刘青最后一丝睡意也被冰没了,一身清爽的跑回灶房。

蒋氏已经舀了小半盆米放在台上,等着刘青去洗。

小半盆米就是刘家今天的口粮,看着不少,可刘家人口多,几个主要劳动力更是饭量大,这点米远远不够吃。所以蒸饭的时候,蒋氏都会倒一半泡发好的大豆,也就是黄豆下去一起蒸,这分量才勉强够刘家人吃饱。

刘青麻利的淘好米,蒋氏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正好接过盆子把米倒下去煮,刚沾湿的米,底下还有一些黏在盆子里,刘青有眼色的从锅里舀了半勺热水,蒋氏看她一眼,满意的点头,刘青便将水小心的倒进锅里,蒋氏捧着盆,晃荡几下,便把盆上沾的少许米随着热水一起倒回锅里。

蒋氏手执铁勺,在锅里一下下搅拌着,一面叫刘青注意柴火,一面讲解道:“煮米的时候不能偷懒,要时不时的搅拌,否则很容易黏到一起去。”

刘青点头,脸上写满了求知欲。

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也有成就感,蒋氏略显刻薄的嘴角弧度,也稍微柔和了一些,道:“煮好了,你去把笸箩拿过来。”

刘青熟门熟路的取了笸箩,架在木盆上放好,蒋氏便将煮得半熟的米舀到笸箩里,竹编的容器难免有些缝隙,水正好从缝隙中流到盆中,滴滴答答的水声甚是清脆。

蒋氏没有把所有的米都舀上来,锅里还留了一小撮,数得清的米粒在大半锅米汤里飘着,少得可怜,待蒋氏又将切好的红薯倒进锅里,少得可怜的米粒更看不到了。

刘青知道蒋氏是在煮稀饭。

这里没有电饭锅,米饭没办法直接煮熟,只能先在锅里煮得半生不熟,等做饭时,再用木桶蒸熟。这大概是最传统的木桶饭了吧。

刘青把滴干水的生米饭挂在钩子上,村里人没有白天锁门的习惯,来串门的不只是大人和熊孩子,还有猫狗,怕这些畜生糟蹋粮食,煮好的生米饭,家家户户都是这么高高挂起来的。

还能以防熊孩子捣乱,一举多得。

煮粥就没必要一直盯着了,蒋氏盖上锅盖,叮嘱了刘青一声:“看着锅里。”便转身出去了。

没一会儿蒋氏又回了灶房,手里拿了个碗,里面装了些腌好的萝卜干,这是下稀饭的小菜,另一只手里紧紧握着个鸡蛋。蒋氏一进屋,便把鸡蛋递给刘青:“洗干净埋在生米饭里,一会儿就焖熟可以吃了。”

粥煮熟的时候,趁早去田里干活的大人,也都扛着工具回来了,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田里的庄稼熟了,都忙着收稻谷,但是天气仍然热得慌,饶是最吃苦耐劳的庄稼人,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也不敢下地干活,怕中暑。

所以大家都起早摸黑的,趁着天还不热,能多干一点是一点。

去河边洗衣裳的刘雅琴和三丫先回来一步,李氏喂完猪,又打扫了屋子,便帮着两个侄女在院里晾衣裳。

刘青在堂屋里摆好碗筷,盛了一碗碗粥放在桌上散热,听见动静,又哒哒哒跑出去打水。

刘大爷一进院子,就有清凉的井水给自己洗漱,不由畅快的淋了一脸,对着没正眼瞧的孙女也有了些笑意,刘大爷问刘青:“在你师傅那里学得如何?不许给你哥丢人!”

“师傅昨儿还夸我进步很大呢!”刘青这两个月潜移默化之下,刘家人也慢慢接受她越来越开朗的性子,她也摸到些刘大爷的脾气,刘大爷虽然重男轻女,但也不至于把孙女当仇人,偶尔在他面前说笑几句,他并不会介意。

前提是要顶得住刘大爷面无表情的压力。

刘青不是真正的小孩,当然不会被一个脸色吓到,如今她越来越敢同刘大爷说话了。这会儿刘青就瞪大眼睛,不服气的道:“等着罢,我再练些日子,就能像师傅她们一样赚钱了!”

刘大爷还没表示,刘青身后的刘二叔闻言,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拍了拍她的头:“我们二丫有志气!”

“二叔,我改名了,要叫青青。”刘青抿唇,听出刘二叔语气里都是满满的打趣,却不得不继续装小朋友,一本正经的娱乐大众,“二叔放心,等我赚了钱,会孝敬您的,还有三叔和四叔。”

第十五章

用过早饭,刘家人并没有歇着,都抓紧时间下地干活去了,连几个熊孩子都瞬间跑的没了踪影。

乡下的孩子放养惯了,一到白日就呼朋唤友,也不知道在外边疯什么,一到饭点也不用人喊,准时就回来了。

大人们也都放心得很。

院子里就剩下刘青和刘雅琴,她们姐妹虽然不用下地干活,家里却是有任务的,最近农忙,男人女人干完活回来都恨不得累瘫在地上,家务活几乎都是她们姐妹俩做。

刘青便主动对刘雅琴道:“大姐,我们洗了碗筷,就去大花姐家罢。”

虽然现在是农忙,姐妹俩的教程却没有断掉,原本像她们这样半大的姑娘,有条件的便都没有再下地干活。至于刘青的师傅春婶,却是因为自个儿能赚钱,并不需要下地干那些粗活,她丈夫就算一个人忙不完,也更宁愿花点钱请人帮忙。

所以刘青仍然是跟在她师傅后头。

刘青主动打招呼,刘雅琴却没有领情,她冷哼一声,转身进了自己屋子。

端的是一派冷艳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