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因为跟大花姐客套,耽搁了功夫,出了院子已经没看到蒋氏和刘雅琴的人影,她拎着针线篮子匆匆回自家,正见蒋氏和刘雅琴捧着许多菜到井边,蒋氏看了刘青一眼,道:“雅琴把菜洗了,你进来烧火。”

“好。”刘青清脆的声音应道,先将篮子放回自己屋,再出来就听见蒋氏问,“听说你师傅今儿不在家?今儿岂不是没学到东西?”

刘青觉得蒋氏这话问得有些微妙,不知道是真关心她有没有学到东西,还是怀疑她今天在隔壁偷懒?

不过她能确定,蒋氏一回来就问这个问题,显然是有人对她说了什么。

想到这里,刘青一只脚都踏进灶房了,还是回了一下头,正好对上刘雅琴没来得及收起的笑容。

刘雅琴没想到刘青这个时候还有功夫看自己,吓了一跳,竟慌乱的垂下头去,等意识到自己没必要心虚,再抬起头的时候,刘青已经进了灶房。

“师傅是不在家,但是她特意交代了大花姐教我,大花姐可厉害了,都能绣了帕子去镇上卖。”

蒋氏先前听刘雅琴说,刘青的师傅今天不在家,不知道刘青待在她师傅屋子里做什么,还有些担心这丫头刚上进几日,懒筋又犯了。此时听得刘青解释,才放心下来,“整个落水村,也找不到比你大花姐更能干的姑娘,小小年纪就能帮着家里挣钱。你要是能学到她一半,我们也就省心了。”

“我确实比不上大花姐能干,但是哥哥说了,勤能补拙,只要我多努力,以后也能挣钱,孝顺爷和奶了!”

好听的话谁都爱听,蒋氏也不免俗,被刘青哄得露了笑意,嘴上却道:“我和你爷还不用指望你,只要你自个儿争气,学一门好手艺,以后别拖你哥的后腿就行了。”

一边洗菜一边竖着耳朵听灶房里的动静,却迟迟没听到奶骂刘青的声音,刘雅琴不由一阵失望,奶真是越来越偏心了,这样都不责怪二丫。

刘青烧开了蒸饭的水,蒋氏并没有急着把饭甑放下去,而是先拿铁勺舀了一盆开水出来,对刘青道:“去我屋里的茶几上,把茶叶拿过来,你爷他们回来正好能喝一碗茶解暑。”

“好。”刘青哒哒哒跑去蒋氏的屋子,驾轻就熟的把包茶的油纸包都拿了过来。

刘家人,或者说这里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也不怎么费钱,刘青听说后山就有野生的茶树,清明前后采摘回来,放到铁锅里炒干了,用防潮的油纸包起来,每天泡一小撮,够吃到明年了。

蒋氏已经把饭甑放下去蒸了,接过刘青递过来的茶纸包,伸手捏了一小撮,一边盆里扔,一边对刘青讲解道:“茶叶不用放太多,多了会有苦味。”

刘青点点头,忽然灵光一闪,问道:“奶,解暑的话喝点凉的不是更好?”

第十八章

蒋氏已经转过身去切菜了,听到刘青的话,头也不回的问:“什么东西凉?”

“绿豆汤啊,煮熟了放些汤,沉到井水里凉,下午干活的时候,我给大家送过去,又能解暑止渴,还能填肚子呢!”刘青本来只是福至心灵,现在说着已经想流口水了。

蒋氏毫不留情的拒绝了:“糖可是精贵东西,哪能这么糟蹋?”

刘青心头闪过一阵失望,挣扎道:“奶,这可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过年还要吃好的呢,你们这么累,怎么能不补一补身子?不然您盯着,我就放一小勺糖,咱们家里还有晒干的桂花,扔一把桂花干下去,也很香甜的,吃的好了,干活才能有劲嘛!”

蒋氏和刘大爷都权威惯了,即便是她最宠的刘雅琴,也不敢这么缠磨撒娇,此时对缠功一流的刘青,倒有些无可奈何了,无奈道:“就让你试一次罢,要是太糟蹋东西,以后就别想了。”

刘青没想到峰回路转,蒋氏也有改变主意的时候,顿时恨不得拍着胸脯保证:“奶放心罢,我一定好好弄,爱护粮食!”

蒋氏倒也有自己的用意,既然打定主意要培养这丫头,以后好嫁入高门,除了绣花,灶上的活计自然也要精通,虽然她觉着这丫头想的都是歪门邪道,什么都比不上填饱肚子重要,但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愁吃喝,说不定就对这丫头那些心思感兴趣呢?

她不懂那些,倒不如放手让这丫头去试试,真要让她琢磨出一些对有钱人家胃口的东西来,以后也多一个砝码。

得了蒋氏松口的刘青,生怕蒋氏忽然改变注意,中午觉也顾不上睡了,刷干净锅碗瓢盆,便烧火准备煮绿豆汤。

几个熊孩子没事的时候,喜欢扎堆凑到刘青跟前,此时见刘青忙活起来,也不乐意回屋睡觉了,一个个偷溜出来,队伍整齐的围在灶前,三叔家的小五在熊孩子里年纪最大,流着口水带头问刘青:“二姐,这是在做什么?”

“当然是做好吃的。”既然熊孩子们主动送上门来,刘青也不客气,使唤着他们烧火的烧火,洗绿豆的洗绿豆。

平日里恨不得上房揭瓦,谁也管不住的熊孩子们,被刘青捏住了七寸,乖乖跟着她忙前忙后。

火烧得大,绿豆汤很快煮熟了,特有的清香味传出来,小五连忙指着锅对刘青道:“二姐,熟了。”

“还不够。”刘青探头看一眼锅里,轻轻拨开认真玩火的小七,弯下腰去撤出几根柴出来,火势一下子降下去。

绿豆其实在农村并不稀罕,因为产量高,开一块地随便种种,也能收到几十上百斤的绿豆。

但这时代的主要粮食还是稻谷,豆类产量高却没市场,要么就是太便宜种了不划算,就连税粮也不要豆类,所以多半还是自家种了自家吃。

但刘家这两年收成好,家里条件差是差些,却还不到用杂粮当主食的地步,一斗大米里头掺一斗豆子的吃法,刘家还吃得起。

刘家的豆子吃不完,不然蒋氏这么个节俭到抠门的人,也不会同意刘青拿粮食来练手。

绿豆不稀罕,绿豆汤自然也不是稀奇的东西,只是庄稼人没那么多讲究,吃食只要煮熟了便行,煮出来的绿豆汤往往是一半绿豆一半汤,绿豆的味道都没煮出来,带着一股青涩味,又舍不得放糖,当然不大好喝。

但刘青上辈子最喜欢喝绿豆汤,尤其爱把绿豆熬得烂烂的,用勺子一戳都能成为绿豆沙的程度,就算不放糖都好喝。

小火慢慢熬着绿豆汤,里面的水大概越煮越少了,隔着锅盖,一阵阵绿豆特有的清香传出来,几个熊孩子已经忍不住在流口水了,瞪着一双双大眼睛,看着刘青把火熄了,将热腾腾香喷喷的绿豆汤乘出来。

刘青将准备好的桂花干洒下去,又放了一勺糖搅拌均匀,回头瞧见几个孩子的眼神,忍不住笑了:“现在还不能吃,都回屋睡觉去,睡完起来就能吃了。”

因为有吃的吊在前面,熊孩子们也听刘青的话,一步三回头的回了各自的屋。

刘青把绿豆汤用桶装着,小心放进井水中,也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去睡午觉,经过蒋氏屋子的时候,还在门外打了声招呼:“奶,汤已经弄好了,你们出门干活的时候,从井里提起来就行了。”

蒋氏一般都不睡午觉,这会儿正坐在椅子里纳鞋底,闻言便应了一声:“行了,你去睡吧。”

***

从这日以后,刘家添了一道茶余饭后的甜点——绿豆汤。

而刘青也从厨房打杂小妹,升级成为蒋氏的副厨,除了偶尔有荤食、或者稀罕的菜,蒋氏怕被刘青糟蹋了,宁愿自己上,大多数时候,她都只在一旁指挥,看着刘青拿着铁勺挥汗如雨。

刘青每天顶着刘雅琴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心里真觉得当副厨没什么意思。

天气这么热,以前她打下手的时候,好歹还有抽空给自己扇风乘凉的时间,现在要炒菜一边还要控制火势,因为蒋氏说她以后出了门,未必有人在她做饭的时候跟着打下手,她都学会一把抓。

此举直接导致刘青每次炒完菜,都要流一身的汗。还没办法偷懒。

明明一点都不幸福。

中午,小憩过后,刘青轻手轻脚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裳,拎着针线篮子出了屋。

此时外边正是炎炎烈日,刘家院子里静悄悄的,都在好眠中。

刘青本来也能睡到下午两三点,等太阳没那么烈了,刘家人出门干活,她也才去师傅家报到。

奈何前几天她师傅走亲戚回来,带回了一副屏风,现在正起早贪黑的绣屏风。她作为徒弟,自然要配合师傅的工作时间。

刘青走到檐下,想起什么,又折回到蒋氏屋门口,请示道:“奶,我去师傅那儿了,顺便带点绿豆汤过去给牛牛吃,好吗?”

蒋氏没有作声,刘青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片刻后,屋门开了,蒋氏出来道:“也不是什么精贵物,你多装点过去,叫他们一家人都尝尝。”

“好。”刘青点头,放下针线就去灶房拿盆子了,转身前还注意到蒋氏手里还捏着糖罐子,心想蒋氏抠门归抠门,待人接物却是没得说的,给她师傅家送的绿豆汤,也舍得多放点糖。

刘青又想到她拜师的时候,蒋氏买的整整一斤的肥肉。

也算是大出血了。

刘青把井里的绿豆汤提了上来,这几日大家都爱喝,蒋氏便叮嘱她多煮了些,整整大半桶。

蒋氏也不手软,倒了三分之一出来,把盆子装的满满当当,又挖了一大勺糖倒进去,才递给刘青:“拿过去罢,你师傅用心在教你,你可要用心学。”

刘青点头,她如今养得壮实了,穿越过来几个月,就算近来不用下地,但该干的活也不少,很是受到了一番锻炼,端着一大盆绿豆汤,挎着针线篮子,脸不红气不喘的来到她师傅家。

大花姐正抱了她弟弟在院子里玩,见到这阵仗忍不住笑了:“青青,你这是做什么?我家又不是没有绿豆,哪用得着你眼巴巴送过来。”

“我们家的绿豆做法不一样,待会你喝了就知道。”刘青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自信的,端着东西径直走到堂屋。

小朋友听说有吃的,自然在旁边闹,大花姐抱着他去灶房拿了几幅碗筷过来,刘青给他们接地两盛了,又盛了满满一碗,端起来道:“我送去给师傅。”

大花姐正拿着勺子小心喂她弟弟,闻言摆了摆手:“去罢,给你也拿了副碗筷,你记得出来喝。”

喝完绿豆汤,该工作了。大花姐也抱着弟弟进来,把小家伙放在摇篮里,时不时摇一摇哄一哄,倒也能分出心神来,帮她娘一起绣屏风。

刘青知道她师傅这是在锻炼大花姐,她则只能默默的挎着篮子,绣自己的小荷包。

这是她师傅正式开始绣屏风的时候,给她找的边角料,让她拿着练手的。

为这个李氏和蒋氏还惊呆了一下。

李氏惊讶的,是她师傅这么快就让她练习绣荷包了。

而蒋氏,听到她说练手的布都是她师傅给,而且她师傅家还有很多边角料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就再也收不住了。

刘青也知道是她占了便宜。

说是边角料,其实用来做荷包的,也要两个巴掌大的布才够,寻常人家,有这么大的布,早一块一块拼起来做小孩子的衣裳了。就算不做衣裳,也多半要留着打补丁的。

要蒋氏拿这么大的完好的布,给她当练手,只怕要心疼好一阵,现在她师傅给她准备了,家里的自然能省着。

第十九章

小家伙不哭不闹,三个大的埋头工作,全神贯注,室内一片安静。

忽然,屋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吆喝声,是卖货郎挑着担在村里叫卖。

刘青眼睛一亮,总算等到亲哥说的卖货郎了。

自从知道绣花短时间内不能来钱,刘青就在想别的法子。她也有自知之明,就算她学有所成,恐怕也不能像她师傅一样能赚钱。

而且她师傅赚的钱不算少,却也不算多,在农村当然可以衣食无忧,但这点底子,在城里只怕房子都买不起。

更何况亲哥要念书,束修,在县里的生活费,书和文房四宝,以后说不准还要赶考,这就是个无底洞,她就是天天绣花,把眼睛熬坏了,恐怕都供不起。

只能另寻出路了。

刘青想自己到底有些后世的见识,现在没有头绪,便希望瞧瞧卖货郎卖的东西,找找灵感,或许还能找到发家致富的办法呢。

其实卖货郎每日都能来,但一般都是大中午,刘家人都在屋里睡午觉。可能卖货郎自家也有农活要忙,只能趁午休出来,而且不挑这个时间,大家伙都下地干活去了,他即便来了也卖不出东西。

只是能听见叫卖声,可刘青在屋子里不方便出来,她娘倒好忽悠,若是不小心把李氏吵醒了,推说自己出去上茅房,她娘也不会怀疑。

难对付的是蒋氏。蒋氏几乎不睡午觉,一听到点风吹草动,就出门探查了,她根本不敢在蒋氏眼皮底下动作。

刘青想,现在她中午跟着师傅刺绣,师傅门前的动静,蒋氏未必听得见,就算有所耳闻,应该也不会当回事。

至于师傅,她这几个月里也摸清了脾气,只要有合理的解释,师傅对她一向纵容。

正在刘青冥思苦想,能找什么借口溜出去的时候,摇篮里的小家伙手指着外边开始哭闹,似乎是听见外头的热闹,想出去瞧热闹。

大花姐连忙放下了手中的针线,准备把小家伙抱起来哄,刘青比她动作更快,一把抱起牛牛,扭头道:“大花姐,你继续罢,别耽误了挣钱,牛牛我来哄就好了。”

刘青自从拜师学艺以来,对师傅的心肝宝贝自然是亲切热情的,小家伙一开始有些认生,现在混熟了,对她倒也亲近,趴在刘青怀里,立刻就不哭了,只是大半个身子都朝门的方向趴去,可想而知他的迫不及待。

春婶抬起头,就见到小徒弟艰难的抱着她儿子的画面,也忍不住笑了,对女儿道:“这小子是馋了,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有吃的,花儿,你摸两个铜板给青青,让她给小馋鬼买些吃的。”

“我就说呢,牛牛真机灵。”刘青托着小家伙的屁股笑道,扭头哄着他出门去,一边道,“大花姐,不用拿钱了,我身上有钱,给小弟弟买吃零嘴还是够的。”

大花姐还没说话,春婶先笑道:“随便买点就行了,别叫他吃太多,吃坏肚子。”

刘青已经大踏步迈出屋子了,声音透过厚厚的帘子飘进来:“诶,我知道了。”

大花姐朝院子里看,已经看不到刘青的身影了,才回头看向春婶,问:“娘,青青身上能有几个钱,别……”

“白长这么大,青青都比你明白。”春婶低下头,继续刺绣,语气淡淡的道,“青青一个小姑娘,平日里除了她家和咱们这儿,哪都不去,她身上带钱是为什么?”

大花姐原本也奇怪呢,青青跟她家不一样,她家条件好,娘能挣钱,自己又是待嫁之身,她娘便让她自个儿管着钱。但青青和她娘所有功夫都耗在干农活上,根本赚不到钱,就算有只怕也是李婶省吃俭用,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下来的。

处境这么艰难,青青一个小丫头,身上如何能有钱?

如今听她娘这么一说,大花姐才恍然大悟。

“青青……他们家都是明白人。”春婶说这话的时候,嘴角带了一丝笑,“咱们家虽不缺这个,但是她们的心意,不能不领。”

大花姐点头,不由的感叹:“青青才十三岁呢,要不是娘说,我都没瞧出来。”

“哥哥是人中龙凤,妹妹怎会太差?”春婶说罢,又看了女儿一眼,道,“不过青青也没办法,她要再不机灵起来,以后的日子更难熬了。我虽喜欢她这伶俐性子,却不想你同她一样,被逼得过早玲珑八面起来。”

刘青吃力的抱着小胖墩,叫住了从院门前经过的卖货郎。

对方也机灵,立马停下来,拿着几样零嘴推到她跟前,满脸堆笑的问:“姑娘想买些什么吃食?”

刘青挑挑拣拣,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扫了一遍,才给小胖墩挑了几块饴糖,打开油纸塞了一块到他手中,小胖墩被哄得服服帖帖,从刘青身上滑下来,紧紧挨着她的腿,津津有味的舔着糖。

卖货郎见状,忙问:“姑娘还想买什么?”

“有什么稀罕的吗?吃食用具都行。”刘青脸上带着羞涩的笑,道,“我哥哥在县里念书,交了几个富家公子当朋友,正头疼要送什么礼物呢,我想替哥哥分忧……”

卖货郎心说自己这都是些小玩意儿,能有什么稀罕物件,让富家公子都瞧得上眼?但是又不想放掉这条肥羊,能供出在县里念学的读书人,想必家中殷实,更何况眼前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容易糊弄。

思及此,卖货郎连连点头:“有,有。”

说着打开箩筐的上层,露出些包裹来,一样样指给刘青看:“这是年画,省府才有的式样,还有些新式的荷包,做工十分精致……”

刘青不动声色的瞧着,排除掉大多数选项,目光聚集在最大的油纸包上。

卖货郎见刘青都瞧不上,也不由有些为难,拿起最后一个油纸包,压低声音道:“小姑娘,这里头可是稀罕物,我爹前些日子招待了一个走商人,对方留下这包东西当谢礼,说是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

刘青接过东西,闻到一阵熟悉的味道,心底欢喜,面上仍然不动声色的道:“这味儿好奇怪,我都没见过……”

卖货郎见有戏,打起了精神忽悠:“没见过才稀罕啊,大户人家用的东西,岂是人人能见的?小姑娘你哥哥不是读书人吗,读书人见多识广,肯定认识,他的朋友肯定也喜欢。”

刘青犹豫的问:“这个怎么卖?”

卖货郎瞅着刘青的神色,也有些犹豫:“小姑娘,不喊你大人来买?”

刘青立刻捂住钱袋,紧张的道:“我哥给我的私房钱,家里人都不知道。”

卖货郎点点头,心说有钱就好,权衡再三,最后伸出三个手指,刘青眼睛一瞪,惊愕的反问:“三十文?这么贵?!”

“不是三十文,是三百文。”卖货郎被刘青这么一喊,心里头也有些虚,却坚持道,“这一大包少说也有半斤了,三百文不算贵。”

刘青连忙把东西扔回箩筐里,跟扔炸药包似的,“那我不要了,我买不起。”

说完就要抱着牛牛回屋。

“别走啊小姑娘。”卖货郎赶忙拉住刘青,事实上这玩意儿他卖了两个月,根本无人问津,今儿好不容易有个傻丫头想买,便宜点他也不介意。

谁知道这玩意儿是不是那人说的好东西?反正他只认钱。

刘青发挥演技,在卖货郎的死缠烂打下,最后用五十文把这包香料买了下来,双方都很满意。

卖货郎挑着担子健步如飞的离开落水村,就怕被刘青的家人发现,追着他要退货。而刘青,小心的把香料藏好,抱着吃糖吃得口水横流的小胖墩回了屋。

夜里,刘家大人洗过澡后,陆续回了屋休息,农忙时节,天没亮就要爬起来干活,直到天黑了才回家,一身疲惫,早没了以往在院子里说话吹风的闲情逸致。

大人们身心疲惫,熊孩子们却精力旺盛,在院子里吵吵闹闹,舍不得这么早睡。

刘青一直在院子里看着熊孩子们,这几个月来,刘青跟熊孩子关系越来越亲密,玩得到一块去,如今她跟着他们一块闹,刘家人倒也没在意。刘青一心二用,听到几个屋子都渐渐没了动静,才扬声道:“小五小六小七,爷奶他们都睡了,咱们别吵到他们,去外边玩罢。”

熊孩子们呼啦一声,跟着刘青出了院子。

事实上刘青一出院子,就对着做了个手势“嘘——”,几个小家伙顿时噤声,四叔家的小六才七八岁,学了他娘的一身机灵,眼珠子一转,坏笑道:“二姐,你是不是闯了什么祸,要俺们帮你摆平?”

“臭小子,好心当成驴肝肺,我这是找到了好东西,要跟你们一起分享。”

香料的味道太浓,刘青根本不能藏在家里,思来想去,觉得熊孩子们的秘密根据地是个好地方,带着他们把东西藏好了,再叫他们注意蹲守,应该不会被发现。

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