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仔细琢磨过后,还是决定要哄好蒋氏和刘大爷,一个是管着家用的,另一个则是他们家的大家长,一发话没有人敢不从。只要哄好了他们其中一个,哄得他们点了头,这事就成了。

因此,刘青前几日就同李氏商量过了,出去买菜的时候,顺便就把她最近绣的帕子拿去铺子里换了些钱,分量不多,勉强算是她的一份心意。

刘延宁放假这一日,刘青一大早起来,洗漱吃了早饭,就拉着刘延宁去街上买东西了。她绣花赚的钱当然远远不够,这不还有她哥吗,她哥上次抄书就换了不少钱,她娘都没要,她哥要塞给她,但她自己手上有钱,也没收,她哥便自个儿留下了。

现在正是他这个当哥哥,要为妹妹奉献的时候了。

李氏在后面扬声道:“延宁,管好你妹妹,别逛得太久,耽误了咱们出城。”

刘家人说好今儿会赶车来接他们,但依着平时的习惯,刘家人纵是天没亮就赶过来,至少也要到巳时了,因此,刘青他们也不急着一早就出城等,还是可以晚一些再去的。

刘青便是借着这当中的功夫,拉着她哥去买东西,其实要买什么,她早就看好了,这会儿就是去付钱的,听到她娘的话,刘青头也不回的道:“娘放心罢,顶多一刻钟,我们就回来了。”

刘延宁被刘青扯着,加快脚步跟上了刘青的节奏,另一只手拍了拍她的头,笑道:“这火急火燎的,要拉我去买什么?”

在刘延宁跟前,刘青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一股脑儿都说了。

刘延宁先前就听李氏说起过,这会儿也不惊讶,只是笑道:“娘说得没错,你个小丫头,鬼主意还真不少。”

“我这哪里是鬼主意,娘明明也同意的。”刘青为自己鸣冤。

“娘要是不同意,你还不得天天在她耳边念经?”刘延宁一脸了然的道,也没管刘青心虚的脸色,又笑道,“上回做的东西都还没成呢,现在主意都打到奶那儿去了,你就不怕做不成,鸡飞蛋打了?”

“哪里没成?明明已经做成了,现在就在等它自个儿凝固罢了。”

“就算它凝固了,也未必有用,万一是花架子呢?”刘延宁倒不是有意打击她,只是他妹妹现在热情全扑在这上头,他也得给她提个醒,毕竟自家没有经验,全靠自个儿摸索,不成也是很有可能的。“再说等这凝固,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哥哥就放心了罢,我跟娘每日都盯着呢,这胰子一日比一日硬,想必很快就能用了。你担心它成了也用不了,娘也担心过,前几日我就索性切了一小块下来,给娘洗衣裳用,洗得可干净了,一点都不比胰子差。不然你以为娘为啥同意我继续做胰子?”

刘延宁放下心来,对自己妹妹最后一句话表示赞同,他们娘自来谨小慎微,这回若不是瞧见了成效,恐怕头一个反对青青回去找奶要茶油和花生油。

只是心里清楚归清楚,他们当儿女的却不好说出来,刘延宁不由拍了拍刘青,教育道:“下回可别这么说话了,被人听见了,还当你是在编排娘呢。”

刘青立马住嘴,做了一个拉拉链的动作,意思是把嘴巴锁上了。刘延宁被逗笑了,无可奈何的拍了下她的头,到底相信自己妹妹有分寸,便不欲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刘延宁转而问刘青:“准备给爷奶买些什么?”

“娘说爷当宝贝似的藏了一杆烟枪,以前也会抽烟,现在恐怕是不得已戒了,我想着咱们家条件也好了,没必要省这几个钱,不如给爷买包烟丝,让他老人家也有个消遣。”

刘延宁点头,心里一阵感慨,他爹又一下子病逝,家里头倒了顶梁柱,他爷又送了他来县里念书,束修和花费一下子增多,家里头也变得捉襟见肘起来的时候。他自然记得,说白了他爷戒烟都是为了他。

如今,也该是他为家里尽一份心的时候了。

刘延宁低头,温柔的看着刘青:“想好了给奶买什么吗?”

刘青面上露出了些许为难,道:“我上次是看中了一对耳环,说是包银的,开价好几百文。只是给奶买了,少不得也给娘再买一对,两对耳环至少也要半吊钱了……”

“无妨。”刘延宁揉了揉刘青的头,笑道,“哥哥带够了钱。”

她哥是预料之中的爽快,但刘青还是有些迟疑,道:“但烟丝也不能买太便宜的,加起来都好贵了,不然还是给奶挑些别的礼物罢?”

“就这个罢。”刘延宁抿唇道,“当初给爹办完丧礼,又要送我来书院,家中一下子出不起那么多束修,是奶把她陪嫁的银耳环当了换钱,才送我进了书院的。如今咱们还买不起奶当年戴的那副耳环,买对包银的,勉强聊表心意。”

话都说到这份上,刘青自然是点头的,主动拉了她哥的手,安慰道:“哥哥以后定能让奶和娘戴上金耳环的。”

这番安慰让刘延宁忍不住又笑了,道:“到时候也少不我们青青的。”

刘青顿时一脸嫌弃的样子:“我才不要金耳环,太老气了。”

刘延宁好脾气的哄道:“好,给我们青青买玉的。”

兄妹俩有说有笑着,先到了刘青看好的首饰铺,挑了两对款式不同的包银耳环,由刘青发挥她的好口才,把八百文的价格讲到了五百文。付了钱走了,又去了不远处的杂货铺。

烟丝这种东西,跟现代香烟差不多,明码标价,没什么好讲价的,顶多刘青他们一次称得多,缠着掌柜的多给了些,掌柜的也好说话,打包的时候又捏了一小撮烟丝进去,招呼他们下回还来他家买——别小看这一小撮烟丝,刘大爷烟瘾不重的话,都够他抽一两天了。

刘青现在可谓是斤斤计较了。

到这儿付钱的时候,兄妹俩起了争执,刘青要跟她哥一起付钱,她哥不肯,道:“你绣花才得了几个钱?还是自个儿留着罢。”

虽然对于她哥这种出门就自动肩负起掏腰包职责的习惯点赞,但刘青还得坚持道:“这回可不一样,钱少归少,那也是我的一份心意,不然等回了家,我怎么好意思同爷奶说,我给他们买了好东西?”

兄妹俩顾着说话,倒没有主意身后传来的视线,最后还是刘青占了上风,把自个儿可怜巴巴的几十文钱,加到她哥的里头一起给了掌柜的,这才领着大包的东西出来。

一转身,就瞧见站在铺子外头,好整以暇看着他们的江景行和曹声扬。

两人先前在外边听着他们兄妹说话,只觉得有趣,便没有打断他们,此时见当事人转过头来,也没有被抓包的觉悟,江景行一派悠然的打招呼:“明儿就清明了,延宁不用回老家扫墓吗?”

“自然是要回的。”刘延宁扬了扬手中的东西,笑道,“买完了东西,就该出城了。”

“本来还想着要是延宁不用回去,正好一起聚聚呢。”江景行也笑道,“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刘延宁问道:“景行和声扬不用回乡扫墓?”

“路途太远,这一回就懒得奔波了,想必祖宗也能谅解。”

刘延宁点头道:“我们明日下午就回来了,到时候二位要是有空,也能一聚。”

江景行便笑道:“那敢情好,这些日子吃了延宁家这么多点心,还没机会道谢,明儿下午,我与声扬在居云楼设宴,好好谢谢延宁。”江景行说着,又看了刘青一眼,道,“青青要是不嫌弃,也可以一道来。”

居云楼是江州城里最好的酒楼,连刘青都听过里头吃饭跟吃金子一样,一顿饭要花好多银子,不是达官贵人还真吃不起。

江景行和曹声扬这样的身份,想来不会请不起,只是刘青想着抱大腿,去酒楼吃就太见外了,便笑道:“江大哥说这话就外道了,你们是大哥的好友,又如此照顾大哥,想聚一聚,何必浪费钱去酒楼?我们家就合适啊,我娘前几日还念叨你们呢。”

刘延宁也附和道:“就是啊,景行和声扬要是不嫌弃,明儿晚上就来我家吃饭罢,咱们之间,如今委实不需要这些虚礼。”

兄妹俩盛情难却,江景行看了曹声扬一眼,似是询问。

曹声扬却意味深长的瞥了江景行一眼,刘延宁兄妹没瞧出来,他却知道好友本意就没要请客,只是非情非故,不好一上来就要求去人家里蹭饭吃,这才以退为进。

如今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净会装模作样。

心里如此吐槽,曹声扬却也没有揭发好友的真面目,说到底他也挺怀念刘家的饭菜,这会儿才不会推诿,直接点头道:“延宁盛情难却,我们二人也只好再次叨扰了。”

请客的事说定了,几人没有再寒暄下去,就此别过,刘延宁拉着刘青回去了,半道上,刘青还停下来买了不少小零食和点心,留着带回去哄熊孩子们的。

第82章

因为半道上遇到江景行和曹声扬二人,停下来寒暄了一阵,难免耽搁了刘青好刘延宁的回程,等他们兄妹俩到家的时候,李氏已经拎着包袱,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了。

见了兄妹俩过来,李氏才松了口气,也没功夫问他们怎么回得这么迟,远远摆了摆手示意,忙出了门,转身把院门拴好上了锁。

这功夫,刘延宁和刘青已经走到李氏跟前了,刘延宁伸手接过李氏身上的包袱,一面道:“娘,回来的路上碰到了景行和声扬,同他们说了会儿话,耽搁了些功夫。”

“无妨。”李氏给屋门上了锁,钥匙小心收进怀中,转身便道,“你拿着手上的东西就是了,这包袱不重,我来拎着。”

他们今儿回去,明天就过来,在家里住一晚上,刘家东西齐全,也不用他们带什么行李,李氏轻装上阵,包袱里也就装了几双给刘大爷两口子和几个侄子做的鞋,她带着女儿来县里照顾儿子,在公婆妯娌眼里已经是享福了,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在城里,除了给儿女做饭洗衣裳,也没别的事可干,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给公婆做几双鞋聊表心意,也好叫他们知道,自己在城里不是吃白饭不干活。

“两个包袱加一块也不重,娘就给儿子一个敬孝心的机会罢。”刘延宁笑着,不由分说的接过了李氏肩上的包袱。

李氏想想也是,东西加起来不重,不至于累着儿子,便放手了,一边领着儿女们往城门口的方向走,一边道:“对了延宁,你们先前出去的急,我也不知道你要带什么书回去,就拿了你昨儿刚看过的,直接放在桌上的那本。”

刘延宁点头道:“带一本就够了,回去后还要考校考校小五他们,指不定还没有看书的功夫。”

“也不在乎这两日,你整日泡在书院,借着清名歇一歇也是好的。”因为儿子自己上进,李氏不用严母状时刻盯着他念书,反倒时不时要劝儿子歇一歇。

说到这里,李氏才想起她儿子刚回来时说的话,忙抬头问:“对了,你方才说在路上碰到了江公子和曹公子?他们没回乡祭祖?”

刘延宁点头道:“他们说路途奔波,这一回便不回去了。本来景行说明儿咱们回城里,晚上要请我去居云楼吃饭,我想着太过颇费,便擅自做主请了他们来咱们家用晚饭……”

刘延宁的话还没说完,李氏已经是满面笑容,止不住的点头道:“你做得对,又不是外人,去那居云楼作甚?铺张浪费,倒不如来咱们家吃,多买几个好菜,你妹妹最喜欢琢磨这个了。”

说着,李氏又盘算着:“那明儿咱们要早点回来了,太晚了就怕街上都没什么菜了。”

刘青便在一旁建议道:“娘,咱们都回家了,还来城里买什么菜啊,倒不如叫奶谋些咱们这儿的特产,野味野菜什么的,说不准江大哥他们更喜欢呢。”

李氏连连点头,拉着刘青的手笑道:“还是我们青青反应快,咱们这开春了,漫山遍野都是吃的,嫩竹笋蕨菜和菌菇野菜都有,咱们土生土长的人或许吃腻了,不过江公子他们可能吃得少,正新鲜着呢。”

刘青深以为然的点头,其实是自己想吃了,又道:“还可以请二叔他们截几根竹筒,咱们带回来做竹筒饭吃。”

“行行,都依你。”

母女俩商量着明日招待客人要用的菜,说得热火朝天,手牵着手,一时间把刘延宁落到后头了。

刘延宁也不介意,悠悠然跟在她们身后。

这事商量完,刘青才抬头瞧了一眼,眼见着离出城还要好大一段路,便凑到她娘耳旁,神秘兮兮的问:“娘就不关心我和哥哥去街上买了什么吗?”

李氏回头,又扫了一眼她儿子拎着的东西,了然的道:“除了你前儿同我商量的,给你爷奶买的东西,便是些点心小食了,不然还能有什么?”

刘青伸出食指摇了摇,但就是卖关子的不说。

“你们买了什么?”李氏见从她女儿这里得不到答案,便转头看向她儿子。

刘延宁笑道:“娘可别看我,我答应了青青由她负责开口的。”

李氏便嗔了他们一眼,“你们长大了,有秘密都瞒着娘了?到底是什么弄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话还没说完,刘青已经从她荷包中,取出一对造型简单的耳环,小小的银白色,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辉,刘青笑眯眯的拉住了李氏,道:“娘别动,我帮你戴上,这可是哥哥上次抄书得的钱,全花在你们身上了,哥哥说了,现在只买得起包银的,但等他以后有能耐,给娘买纯金的戴。”

李氏毫无防备,身子僵硬的由着刘青动作,等一对耳环戴好,她的眼眶已经红了,不由自主的摸着耳朵,低声道:“娘都一把年纪了,还戴这个作甚?倒不如给你妹妹多买几对头花……”

因为刘青说这耳环是刘延宁的买的,李氏也知道他们兄妹出去,要花钱的地方,她儿子肯定不会让妹妹花大头,因此这话李氏也直接对刘延宁说。

刘延宁还没回话,刘青已经在旁边笑道:“娘,我可不喜欢那些头花,都不好看,我在等哥哥以后给我买玉戴呢。”

“你个小丫头,还知道挑贵的。”李氏嗔了刘青一眼。

刘延宁也在旁边笑道:“看来青青眼光不错,娘戴这耳环,瞧着气色都年轻不少。”

刘青便自豪的道:“哥哥也不瞧瞧,我挑东西,哪回出过错?”

兄妹俩插科打诨,就是不想再听她先前那番话,李氏心里也有数,她儿女孝顺,有什么好的都想着她这个娘,希望她活得像其他女人一样,不要这么唯唯诺诺,自卑自怨。

她的儿女,从来就没把有她这个寡妇娘当晦气。

李氏心头的欣慰,其实要比酸楚多一些,因此她虽然也心疼儿子这钱花在自己身上浪费了,但也偷偷欣喜着,哪个女人不爱俏?她婆婆那年纪,还会因为被人夸一句年轻而沾沾自喜好久,她为了亡夫守寡,整日穿得灰扑扑的,也不敢戴花,更没有半点首饰,平日里也暗暗羡慕着可以打扮的妯娌们。

如今儿女挑了对漂亮的银耳环给她,李氏心里头当真是喜滋滋的。自从刘青给她戴上耳环开始,李氏没走几步路,就要摸一摸耳环,生怕不小心掉了的样子。

刘青和刘延宁看在眼里,嘴上没说,心里却都默默的下了决心。

李氏忍不住又摸了摸耳环,才想起什么,转头问道:“青青,可有记得给你奶买东西?”

“买了,也是对耳环,不过比娘的更大,看起来更沉。”刘青连说带比划,她算是懂点中老年妇女的心思,这个年纪的妇人,已经不单单是追求时尚美,首饰要看起来贵重高端,越方便她们在外面装逼,收获三姑六婆的羡慕嫉妒,才越是好的。

刘青选的这对耳环说是包银的,但是这年头有银耳环戴就不错了,更何况只刘家自己人知道,想必也没人去外边宣扬,邻里乡亲的,自然也瞧不出这是纯银还是包银。

所以刘青挑了对看起来很沉很重的耳环,更适合蒋氏拿去装逼。

李氏闻言,也放心的点头:“那就好。”

一家三口总算走到了城门口,排队交了钱出城,这会儿还是上午,进城的多,出城的少,他们很快就出去了,刘家人还没来,三人挑了个显眼的位置站着,李氏开始取耳环了。

刘青还有些奇怪:“娘,怎么不继续戴着?”她娘刚刚的表现,应该是很喜欢这对耳环的样子。

李氏便笑着拍拍刘青的手,解释道:“你奶还没戴上呢,我怎么好先戴?”

主要是这耳环是她儿子一起买的,她要是提前戴着,倒让人觉得她儿子早早给她买了,踩在婆婆上头了。

刘青噢了一声,没再说话了,她娘这么多年谨小慎微惯了,一时半会还改不过来,而且她想了想,刘家也不是那么和谐,至少上回决定她们母女来县里的时候,二婶王氏就一脸的怒意,可见十分不忿,眼下他们回去,王氏还指不定怎么找茬呢,还是小心为上。

这种婆媳关系,刘延宁作为晚辈,两个都是他该孝顺的人,就更不好发表意见了。

一家人在城外等了约莫两刻钟,刘二叔才赶了牛车姗姗来迟,瞧见他们站姿外头等,刘二叔远远的便招呼道:“怎么不在屋里,跑到这儿来等了?”

先让刘青和刘延宁朝他们二叔打了招呼,李氏才笑道:“在家里头等浪费功夫不说,二叔进城出城又要交费,没得浪费钱。”

“这进出城才几个钱,大嫂也太精打细算了。”刘二叔下了牛车,一边把牛车掉了个头,一边道,“外头还冷,可别把延宁和青青冻坏了。”

刘青便笑嘻嘻的接话道:“二叔,我不怕冷,衣裳穿得足呢,再说今儿太阳也大。”

“我们青青底子好啊。”刘二叔固定了牛车,才回头好好打量了侄子侄女,点头道,“看来大嫂来城里还是有必要的,延宁比以前脸色红润了不少,之前大花她娘回家说起延宁书院的事,爹娘还生怕这样下去,把延宁好好的身子又熬坏了,现在可算是放心了。”

有些话刘延宁和李氏都不好开口,刘青仗着年纪小,便帮她娘邀功道:“二叔你不知道,我娘顿顿要给哥哥熬鸡汤,加了那什么山参野参的,每天晚上还要给哥哥熬银耳吃,都不给我吃呢,照我说,哥哥这么补下去,迟早变成大胖子。”

刘二叔先还连连点头,听到最后一句便忍俊不禁,拍了拍刘青的头:“真要胖了才好,那叫福气,一般人家都养不出这福气。”

被调侃的刘延宁也忍不住笑了,瞧着刘青道:“青青也想跟着一起补成大胖子不成?”

刘青一脸避之不及的摇头摆手,“我就不要了,这福气还是留给哥哥罢。”

瞧着他们兄妹俩说闹,刘二叔脸上的笑容也更甚了,转头看了李氏一眼,笑道:“大嫂辛苦了,不但把延宁养得好,青青也是养得又白又嫩,个头竟比去年还高了些。”

刘二叔说着,还伸手比划了一下,证明刘青长高了有一两寸。

刘青便笑道:“那我是不是比大姐还高了?”

“你去年就比你姐高了。”

刘青便得意的笑:“那以后我跟大姐出门玩,不认识的人还要以为我是姐姐了。”说完,刘青又凑到刘二叔跟前,问道:“二叔天没亮就赶路了罢,是不是还没吃饭?”

“确实没来得及吃饭,我带了干粮,在这吃两口咱们就上路。”刘二叔说着,要去掏包袱。

刘青忙道:“二叔,干粮又不好吃,还噎嗓子,我们出城的时候,顺便买了些点心,不然你尝尝我们买的糕点罢?”

刘延宁已经去找包糕点的油纸包了,直接解开了递过来,刘二叔都没来得及拒绝,只好接收了侄子侄女的好意,一边吃一边摇头道:“回家就回家,又不是外人,买这些东西作甚?”

到底是侄子侄女买给家里那群猴儿们吃的,刘二叔也舍不得吃太多,扒拉两块,就垫了下肚子,便收手了,解下随身戴的葫芦,灌了几大口水喝,便招呼刘青他们上车,准备上路了。

第83章

刘青和刘延宁选的礼物不错,尤其是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刘青自己绣花和刘延宁抄书得来的钱买的,没花李氏的钱——也就是没用家里的钱之后,刘大爷和蒋氏的心疼顿时就没了,剩下了全然的欣慰和高兴。

孙子和孙女能赚钱了,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买东西,子孙如此孝顺,他们当爷奶的,一辈子也满足了。

蒋氏当时就戴上了耳环,等刘青他们吃了饭,赶他们回屋休息后,蒋氏就出去串门子,说是串门,其实就是去显摆她孙子孙女给她买的银耳环的。

刘大爷比老伴含蓄些,他一个大老爷们,没办法像三姑六婆那样走人家,刘大爷就搬了个凳子,坐在院门口慢悠悠的抽着烟。

这才开春不久,该耕的地耕了,这阵子都出大太阳,播种要过了节,等下过雨后再播,地里田里暂时还不忙,落水村的村民也算悠闲,时不时有村民经过刘家门口,瞧见正抽烟的刘大爷,要停下来打趣几句。

于是等刘青一觉睡醒来,几乎整个落水村,都知道她和刘延宁多么多么孝顺,给刘大爷老两口买了这样那样的好东西。

在乡下,不管好事坏事,都能传千里。

刘青他们把刘大爷老两口哄得眉开眼笑,欣喜非常,刘青问蒋氏要茶油和花生油的事果然就无比顺利了。

蒋氏虽然心疼她竟然要这么多油,但还是给了,又对刘青道:“往年咱们没空捡那么多山茶籽,毕竟榨油还要花钱,不过你们要是喜欢的话,今年捡山茶籽的时候,奶多捡一些榨油,还有花生,索性现在还没播种,过几日再开一块地种花生。”

刘青闻言眼睛一亮,心里想等她的山茶皂做出来以后,落水村后山那片野山茶林出的茶籽油大概就不够用了。

不过好在这儿是南方,几乎这一带的山上都有野山茶林,大家都不花钱捡的茶籽,榨了油还能卖钱,卖出的茶籽油全是白菜价,他们到时候去附近的十里八村收纯茶油,或者不怕麻烦直接收他们捡来的野山茶籽,那也花不了几个钱。

花生也一样,家家户户都种的东西,价格就低廉了。

想到这儿,刘青便笑道:“那还是别了,爷和奶还要去镇上卖茶叶蛋呢,可别再累着了。”

一旁的刘大爷却道:“不过是多种一块地罢了,花生地也不要多费什么心思,既然你们喜欢花生油,种就种了罢。”

刘家其他人也点头,刘青要的只是花生,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他们顶多累点,还是可以满足孩子的。

这里正说话间,帮着李氏往车上搬东西的安氏回院子了,对刘延宁和刘青道:“延宁,青青,东西都整理好了,是不是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