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太子召他庆阳宫议事,回得晚,刚赶上摆晚饭。府衙里没婢子,她便围着他忙前忙后,拧了热巾子给他擦脸。

她替他挽了袖口,捉了他一双大手浸面盆里,用心搓洗。他的手掌,赶她的,一个半大小。指节很漂亮,左手拇指,佩了玉戒。很简单的式样,玛瑙绿,没有雕花。乍一看很寻常,她也是近日才知晓,这样不起眼的玉戒,竟是顾氏嫡支一脉,世代传承。意义比玉戒本身更打紧。

净了手,递了干毛巾给他。这个男人连擦手都一丝不苟。“稳”,稳得令她赏心悦目。她有时候觉得,能在他身上,找到些她导师的影子。而她的导师,四十出头,年岁比他大一轮不止。

他将面巾搭在脸盆架子上,进内室换了身常服。隔着道青花帐子,沉声道,“她若再来寻你,下回便寻了借口推脱。无需牵强。”私心里,他不欲她与幼安有任何接触。若然他在,不会允她出门一见。

他与幼安之间,本就是一笔烂账。跟个他不喜的女子,牵扯到一块儿,事情未了结之前,会令小丫头处境难堪。

她性子纯,心思却不浅。不会喜欢他与旁的女子,另有瓜葛。她与他信赖,他便与她尊重。没与王府彻底撕破脸面,他不欲她因着他的名讳与旁的女人一并提起,而令她心头不痛快。

听他一席话,她星子似的眼眸里,浮现出一抹通透。许多话她从未在他跟前提过,可他却是懂她。譬如她与幼安,除去他夹在中间,她两人真是桥归桥,路归路的。

情之一道,两辈子她都经验缺缺。可也听说过,做得再多,不若他将你放在心上。幼安便是一出接一出生事儿,反倒深受其害。

“都听您的,下回叫仲庆去打发了人。”她讨好抱着他臂膀,摁了他肩头坐下,替他夹菜。嘴角牵起两个浅浅的酒窝,很是讨喜。他目光顿一顿,多看她两眼,这才端了碗。

至于国公夫人送来的药膳,她使了小聪明,将那食盒搁八宝阁边上儿,一张十分显眼的条几上。

他这般身份,吃食必是十分仔细,严密把着关。这食盒经了几道手,兜兜转转,这才到了她手上。若然有个好歹,害了他不说,她找谁评理去?

可偏偏对方打的又是他母亲的旗号。她想劝他还是谨慎点儿好,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回去。这怕是不妥,他们是母子,世上至亲之人。真要是验毒,难免有挑唆的嫌疑。

于是她躲了个懒,索性撂一旁,他自个儿瞅着办。她不声不响,单就把那食盒拎边儿上,他总能领会她的意思。

果然,直到用完饭,这男人坐得四平八稳,一句也没提。只在仲庆进屋收拾席面时候,抬手示意,命人将那食盒原封不动,一并撤了去。

她在一旁抿嘴儿偷笑。顾大人英明,她不方便出口的话,换了他,身份大是不同。拂袖间,处置得干干净净。

她笑得像偷腥的猫,不由叫他想起养在府上的阿狸。眼角睨她一眼,他牵了人往藤椅去,得空与她好好儿说话。

“明日下朝,带你去相看宅子。顺道,往国公府取些个得用的物件。”他拔了她簪子,信手往平头案上一扔,刚刚好,磕在山石盆景的瓷盘上,心疼得她立时嚎啕起来。

“您这也忒糟蹋东西了。那上面镶的宝珠若是松了,还得拿出去请人再打过,又是一笔花销。”

搂着她软绵绵的身子,他只觉操劳一日,终是松快下来。瞧着她花瓣儿似的小嘴,开开合合,在他跟前招摇。他眸色渐深,手臂揽了她腰肢,微一使力,将她整个儿人带了,翻身伏在他身上。

“那支被阿瑗磕碎的羊脂玉簪子,价值足抵金簪百倍有余。”目光幽幽的,像是在问她,他与她,谁更糟蹋东西?

她碎碎叨叨,刹那,戛然而止。讪讪一笑,露了些娇憨。方才的张牙舞爪,全没了影儿,此刻乖乖趴在他胸前,抵着下巴,仰脖子看他。

簪子一事,就此不提。

“明儿个我早些收拾,等您来接。”他抚着她发顶,柔柔的,一搭一搭,很是舒服。她喜欢得摇头晃脑,扭着脖子,主动蹭一蹭。

她不知此刻压在他身上,服服帖帖的小模样,有多招他眼热。一径欢喜他的抚摸,杏眼眯成了缝,舒服了,便哼唧两声。

屋里只他两人,天色渐渐暗沉下来。点了灯,昏黄的光晕下,有种安宁的静美。他身上气味儿很好闻,清爽,淡淡的冷梅幽香。便是只这么靠在一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那股子温馨,丝丝绕绕,沁了心脾。

他眼里有柔色,摆正她脑袋,叫她正眼看他。

“可会觉得委屈?”他家里人态度,他是早料到的。她在姜家,也是被人捧在手心娇养的贵女,随他入了京,三番四次为人诟病。故而更心疼她。

她抬手搂上他脖子,直瞪瞪仰望他,心里酸酸甜甜,有些发胀。这个男人,心里是真有她的。不然不会有这样细腻的心思,拿这般心疼的眼光看着她。他是怕她死要面子硬逞强,心里难受,却不肯说出来与他分担。因而不许她敷衍,他要的,是她的心里话。

她是有委屈的,可那又怎样?他母亲不待见她,可他待见她。她应该知足。

老话都说,将心比心。为他受一点点委屈,一转身,真不算个事儿。世道如此,奢求太多,只会变得人心不足。

日子过得如不如意,端看怎么个比对。还在泰隆那会儿,遇了灾荒年,穷人家的闺女啃树皮,她吃着太太高价买来的粟米,这已是一种幸福。如今,别家小姐多是盲婚哑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她有他,他处处待她好,她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凡事儿都较真儿,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她摇摇脑袋,鼻尖磨蹭他棱角分明,很是俊朗的下颚。眼里清清亮亮,不做隐瞒。

“小委屈一星半点儿,好在想得过。您也说了,我就是一面人儿。经得住搓搓揉揉,翻来覆去的捣弄。”她有些小得意,觉得自个儿这一世性子养得好。活得不累。

没见过这么给自个儿张脸的。他胸膛震动起来,托着她小屁股往上颠一颠,没把持住,轻轻抚弄起来。

“先苦后甜。且等上一等,日后必有卿卿好日子过。”

他吻她,她便凑上去,学着他的样子,动作有几分生涩,添金丝糕一般****他。他的唇很软,糯糯的。

她想:不用等到往后,她这会儿也觉得甜…

第187章 意外的登堂入室

“姜女官这是要出门?”

“确是。大人许了我今日外出置办落脚的宅院。”

一路走来,这已是七姑娘遇了第四拨人打招呼。她的家世,府衙里无人不知。听说她这几日都是宿在官府临时派的庑房里,恍然点一点头,热心的,不忘客套一句“若然有用得着X某之处,姜女官可别见外才好。”

实则众人心里都透亮。当真有事,这位仰仗左监大人从史这层身份,也麻烦不到他们头上。

她身后还跟着仲庆,众人更深以为然。此前,仲庆这童子,可是顾大人跟前,专门侍墨的。

他说来接她,并非是在府衙门外。此处太招摇,她这般上了他轿辇,他倒是无碍。大家子弟,哪个没有点儿风流韵事。可她得顾忌着,她是朝廷这些年,头一批放出宫的秉笔女官,得洁身自好,留点儿好声名。

两人穿过长街,巷子口等了约莫一刻钟,便见一辆十分寻常,挂青布帐子的马车,徐徐停了下来。

“上车。”她正迟疑他是否在车里,用不用得着掏了鱼符,表明身份。便听他清冽的声音隔着帘子传出来,车窗旁的竹帘挑起条缝隙。他双目如潭,静默看着她。

那面生的车夫递了踏脚的杌凳,仲庆接过扶了她上去,将手上提着的包裹交给她。后退两步,冲马车恭敬揖一礼,目送他两人离去,这才又调头回府衙。

“等了许久?”他牵了她到身旁坐下,看她揭下帷帽,鬓发被帽檐勾起,显出些凌乱。抬手挑起来,替她挽在耳后。动作很熟稔,透着股自然的亲昵。

观她小脸绯红,以为是站得久了,日头底下晒的。

小手被他握住,她赧然摇一摇头。前一刻他嗓音还带着几分清冷,及至她到了他跟前,这人面色便柔和下来,目光也变得和煦。

“一小会儿,掐着时辰出门的。”来得太早,树桩子似的扎在巷子口,她身上还穿着女官袍服,打眼,无谓叫人评头论足。

他沉凝的眸子盯在她红扑扑的小脸上,无声问她:这又作何解释?

她一怔,拿手背试试自个儿面颊,温温的,这才闹明白。举手拎起袖口,凑近了,叫他看个明白。“这衣裳是好看,料子却不透气。静静坐着还好,动起来,走几步也能出汗。”却是给热的,暑气上了脸。

他眼波在她这身锦袍上兜一圈,微微拢了眉。“热得难受,便去铺子里换一身。”

她一听,瞧个宅子,半道还得换衣裳?还是他陪着她,去成衣铺子里挑选。这哪儿成?!就他这张脸面,往女客出没的成衣铺子里一搁…全然犯不着。于是迭声不应,只道是“马车跑起来,窗口的风呼呼往里灌。歇口气儿,立时就能缓过来。”

看她实在不乐意,他也不勉强,给她递了杯消暑的凉茶。

“先回府上。”他这话是说给她听,亦是交代外面那马夫。

那人“呜呜”应两声,嗓子破锣似的,她露了几分惊异。

“童贯是地哑,生来患有天缺之症。是府上的老人,识字,懂些拳脚功夫。给了你,做个门房。此人忠厚,当可用得。”

她捧着茶碗,稍稍作想,终是点了头。“既是您指的人,我当善待他。”她本想推拒,仔细一想,院子里总得有个守门房的。若是今日婉拒了,说不得,那童贯还以为她是瞧不上他的哑症。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的事儿,无冤无仇的,七姑娘还干不出来。于是很快改了主意。家里有个忠实的老仆,比油腔滑调的小厮,办事儿总稳妥些。

就知她心善。他眼里腾起抹精芒,她全然不察,只自顾吃茶。还惦记着,月末派例钱,不能亏待了人,得多加两分才好。

马车笃笃行过热闹的街市,她凑在竹帘边儿上,瞪大眼睛,新奇向外张望。并不挑帘子,安守着贵女的规矩,只小脸上露了几分渴望。

他不动声色,将她一应神色,收入眼底。

穿过大半个燕京城,到了城东,外头喧嚣渐去,入了条清幽的巷子。她轻咦一声,四面瞅瞅,有些意外,堂堂顾氏,国公府门庭,竟会坐落在如此深的巷子里。

“正门外,常年都是迎来送往。此去乃是角门,无人叨扰,当可免你些不自在。”握握她小手,怕她多想,他温声与她说道。

他这是体谅她。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她都懂。此时她身份尴尬,一个女子,等在他家门外,算个什么事儿?被人瞧见了,徒惹人闲话。

她拽拽他袖口,偏了脑袋轻轻靠在他肩上。不敢瞧他,只埋了头,素净的面庞,如春日里盛放的繁花,匀了层薄妆。

他眉梢一动,转眼已从她手心抽出了衣角。一拂手,阔大的袖袍自她身后扬起,就势揽了她腰身,将人结结实实抱了满怀。

半晌,马车拐了个弯儿,不会儿便到。她伏在他身上,小手推攘两下,催他放她起身。他手掌在她腰际游移片刻,重重捏一回,这才扶了她坐起。

他的那些个小动作,委实暧昧。她面浅,比不得他。每回他干了坏事儿,只她一人别捏着,双颊酡红。而他举止从容,掸一掸衣袍,跨出门,说不出的泰然自若。

“下车。”见她规规矩矩跪坐着,两手抚在膝头。他好笑,莫非她以为,他会独留她一人在府门外?

“下车?!”她怔然看他,犹自不敢置信。“这怕是不合适吧。您也说,府上人来人往,况且,这般进府,国公大人与夫人…”她结巴着,紧张得手心都冒了汗。

昨日他便告知她,顺道回复一趟。可她以为那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万万没想到,连她也囊括在内。

瞧她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他眯一眯眼,倾身欺近。“由正门出入自是不妥当。此去却是西苑,收起你那些个莫须有的担忧。入我顾氏门墙,避开前院,自家府邸,哪个敢说三道四,必当重重责罚。”

他说这话时候,眼里波澜不兴,只眼底那丝森然然的阴冷,吓得她激灵灵一个寒颤。这才想起,跟前这人,从来不是如他面相这般,讲道理的儒雅君子。

他锦袍猎猎,雍容领她步上抄手游廊。她行止僵直,跟进了大观园似的,满目眼花缭乱,脚下像是踩在棉花团子上,总觉不踏实。

就这么着进了国公府?她只觉做梦一般,偌大的庭院,进进出出多少门廊,她一个也没记下。他家的宅子,虽不比王宫处处砖瓦琉璃,富贵堂皇。却带着浓郁的文气,一眼便知是书香传家,花树、亭台、楼阁,无一不别致。

山水游廊之美,她今儿是开了眼界。

这还只是“西苑”,听他这话意思,赵国公与夫人,却是不住在此处。她琢磨着,只怕还有个“东苑”的。只一个西苑便这般开阔,国公府的气派,可见一斑。

再瞧四下里洞窗凭栏,细节处,俱是干净整洁,修缮极好。可见平日专拨了银钱,打点这院落。这样大一笔开支,七姑娘想想心里就揪痛揪痛的。

难怪了,养在这样的世家,才惯得这人挑挑拣拣,丁点儿不肯屈就。

行了小半会儿,她只觉西苑很静。仆妇婢子寥寥,偶尔路上遇见,见了是他,隔着老远便匍匐在地,深深叩首,头也不敢抬。

她忽而想起,管大人曾言,世子在府上,自来不苟言笑,且严厉非常。底下人对他,敬畏有加,颇有些闻风丧胆的意思。她跟在他身后,偷偷拿眼瞄他:为何他在自家府上,打进门儿起,便是一张冷脸?

突地,他步子一顿,半回转身,静等她上前。嫌弃她在身后磨磨蹭蹭,眼稍空荡荡一片,不见她身影。小丫头又在走神。

“跟紧些,这般战战兢兢作甚?跟在本世子身边,还能有人动你不成。”两人一前一后,她只落后他小半步,他方才满意。

“去春秋斋,换一身轻薄衣裙。暑本夏月之热病,一时马虎,病了该吃苦头。”他沉声训诫,只觉她到底年岁轻,不懂得照顾自个儿。却未回头,目光端直看着前路,侧脸轮廓分明,迎着光,面上是她初见他那会儿,最常见的平静。

她好像懂了。国公府这地儿,并不讨他喜欢。默默的,她收起那些个胡思乱想。没搭腔,却是默认了。

他之前许多事儿,她所知不多。可不论这人面上如何,这男人,体贴她总是不变的。单只冲这一点儿,她便无需多想,如常般,信赖他便是。

第188章 此间默契

春秋斋,乃西苑伴月湖畔,世子的独院儿。门禁森严,无诏不得擅入,靠近也是不能。若有宵小妄图刺探消息,无需通报,当可先斩后奏。

统领此处禁卫差使,便是那御刑监头目,周大人周准。可想而知,御刑监那一拨人,个个儿手底下少说也有几十条人命。这班刀口舔血,审讯起人来,直将人往死里作践的“恶徒”,在燕京这地头,凶名赫赫。真要论起来,监察、暗杀、砍人脑袋,没人敢说比御刑监探子,更要能耐。

七姑娘随着顾大人一路到了春秋斋院墙外。只觉这地儿景美,四面儿开阔,放眼望去,真真叫人心旷神怡。

唯独一处煞风景,便是廊下立着两名孔武有力的带刀侍卫。七姑娘甚是怀疑,这两人□黑的面庞上,那双铜铃般的虎目,打老远起便煞气腾腾盯着她,许久方才收敛。若非身前这人亲自领了她进门,保不准,这两人能不问青红皂白,噌噌对她拔刀子!

胆儿小,疾走两步,紧紧偎在他身旁。脚下异常麻利,生怕被他落在身后。

他自回府后格外沉静的眼底,忽而起了丝波澜。轻瞥她一眼,少顷,执起她小手,步子放得缓些。

春秋斋见过血。女子本是阴属。他在麾下众臣跟前,相较她,颜面非是割舍不下。

她只觉手心暖洋洋,有股温温的热气,顺着臂膀,周身淌了一圈儿。方才那股子森寒,因了有他,渐渐便退了去。她埋头瞅一眼两人交握的手,想也不想,一把反握上去。走几步,没忍住,偏头与他说道,“您手底下人,鲜有歪瓜裂枣,就是眼神儿太凶煞。”

他目不斜视,露了丝浅淡的笑。“但有不赞同,可寻周准直言。”

她顿时歇了气儿,清咳两声,转头观望起春秋斋的布置来。四面儿环了游廊,墙外老树枝桠欹生着,顺着顶上攀爬,檐下低垂的枝叶,郁郁葱葱,很是繁茂。这时节,看着尤其清爽。东面有一池活水,当中架了石桥,塘里没养莲花,只粼粼碧波,围了一圈儿嶙峋的山石。

她起初不经心,目光往西边儿花圃里瞅。凑巧,又瞧见几块造型各异的石头,堆在一处,砌成了假山,看起来很有几分味道。这才恍然惊觉。

她自个儿是没收藏癖好的,性子随和,搁哪儿都能凑和着过。可他挑剔呀,若非真瞧上了眼,这些个千奇百怪的石头,就这么碍事儿的四处安放着,他能答应?

她想,他送她鹅黄裙裳,青花瓷茶碗。他能留心她的喜好,她怎能大咧咧没心没肺?于是暗自上了心。

过了拐角,被他径直领去了上房。他立在隔扇门前,抬手推开门,与她指了内室的方向,自个儿却止步,撩袍子,凭栏而坐。神态有几分慵懒。

她瞅瞅他,回头提了裙裾,跨进门槛儿。

眼前便是他府上寝居。除了姜昱,她还从未如这般逾矩过。胸前抱着包袱,她脚下走得慢,一双杏眼四下里打量,到底还记得规矩,只顺着他指的内室去。她想透过观望,尽量,对他多几分了解。

他似不喜明艳的装饰。她瞧着屋里最亮眼的摆件,便是那副月白素底的山水插屏。当下时兴的鎏金家具,一件儿也没有。就好比他身上配饰,她从没见过,有跟赤金沾边儿的。那人仿似更偏好美玉。

小心翼翼环顾一番,她目光定在落地罩前紫檀木百宝阁子上。拢共四层,摆放的俱是山石盆景。她于此一道,知之甚少。只粗浅一看,猜想这些个盆景,怕是价值不菲。只看这石料,或是红底细晶纱,内生亮紫条纹;或是通体漆黑,照了光,面上却木讷,无一丝光彩;或是白得跟奶糕子似的,轻薄一片,仿若琉璃。

她渐渐看迷了眼,只觉这山石盆景,当真是稀罕。色泽、质地、形态,无不是巧夺天工,寻不出一丝匠气。天生天养的宝贝,本就带了灵气。一股脑,五六件儿凑一块儿,她心头砰砰直跳,一点儿没敢沾手。

只觉这人连癖好都这般金贵,太是了得,难怪他眼高于顶,瞧不上金银阿堵物。

他的寝居,衬极了他这人。收拾得一尘不染,屋里熏了淡淡沉水香。槛窗洞开着,遥看可见几簇修竹,生机勃勃,挺拔刚毅。

她绕到屏风后,查看一番,抱着包袱犹豫片刻,终归不好叫他久候。在他起居的屋子里宽衣解带,她总觉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羞意。

一件件褪了衣衫,她捂着胸口,从带来的包袱里,重新拣一身清简的穿用。许是因为她每回穿上鹅黄的纱裙,那人总会凝着目色,多看她两眼。彼时他眼里有纯粹的欣赏,却无邪淫的坏心思。

她指尖本已摸上最面儿上一件湖蓝曳地纱裙,顿了顿,不由自主,从底下抽出条嫩黄的襦裙来。

她捧了细纱制成的裙衫在手上,指尖捻一捻,只觉丝丝滑滑,很是沁凉。铺展开,提着襟口,扬手披在肩头。

她在里间更衣,他侧倚凭栏,也不出言催促。他歇息那地儿,恰到好处,洒了大片树荫,廊下起了风,微微掀起搭在他皂靴上的袍角。蹲在他腿边那白生生的活物,转一转碧绿的眼珠子,伸爪子朝他锦袍扑腾。

他一手架在阑干上,察觉脚下动静,俯首看去,却是阿狸不甘寂寞,赖在他跟前,寻他耍玩。

他眼里有异色,脚脖子将它向外一撇,果然见得它委委屈屈,做贼似的,又摸了回来。

他面上显露抹柔色,终是没再嫌弃它。只记起一事,微微俯身下去。手掌抚过它软和的皮毛,便见阿狸乖乖伏了脑袋,鼻子发出打呼噜的闷响。尾巴翘起来,好似来了精神头,身子弯成月牙似的,在他脚底下蹭。一副安然享乐的模样。

春秋斋里,阿狸独亲近他。换了人,必如当日待七姑娘般,龇牙咧嘴,从头到尾都是坏脾气。

它冲着他喵喵叫唤,仿似在问:为何许久不来看它?

他手掌轻抚它背脊,沉声训诫,“待会儿她出来,你莫再欺她。倘若答应,便带你出府。”

它像霜打的茄子,恹恹的,卷了尾巴。

第189章 被移情的小贼猫

收拾好,打内室里出来。□她半只脚跨出房门,正待唤他。冷不丁,十足惊愕,一眼望见他腿边,那只养得肉团似的贼猫,颇有几分面善。

——阿狸?!

七姑娘悄然龇了龇牙。

分明是凶蛮的性子,到了他跟前,千依百顺。比狗腿子还谄媚。

她立在门前,垂手拎着包袱。怔然看他。

此刻这人叠腿儿坐着,侧身弯了腰。修长的手指抚弄着阿狸。那猫咪毛色丰美,他手指大半陷在阿狸围脖似的毛发底下,轻轻挠它。因了躬身,膝上的袍服向上带起,露出他脚下青缎白底的朝靴来。

这还是她头一回,见他在外,面上有这般舒缓的神色。

知她到来,他一抬眼,眼里有霎时精亮。拍拍阿狸脑袋,缓缓坐起。端看她片刻,抬手招她近前。

“很衬你。”

她含蓄笑笑,得他一句夸奖不容易。本也是他相赠,自是能入他的眼。小手自然送到他摊开的掌心,垂眸瞅瞅阿狸,撅了撅嘴儿。

他不由好笑,小丫头这般轻易不与人结怨的性子,倒与只猫斗上了气。脚尖拨一拨,便见底下那赖着不动的,抖一抖猫耳朵,仰头冲她“喵——”,懒洋洋招呼一声。全然不比待他的慇勤。

“您一直将它养在府上?”冲她不耐烦?当他跟前,她仗势,墩身下去,眼里含着亲和的笑,手上却杂乱无章,揉捏它脑袋。

敢炸毛,当心他嫌弃你。七姑娘心里小算盘打得辟里啪啦响。

很是邪乎,自来对她张牙舞爪的家伙,这一回竟忍气吞声,蜷缩着身子,全当不搭理。她正纳闷儿呢,便被顶上那人提了胳膊,带了她起身。

“之前将它交由管旭照看。如今,领了它回阿瑗那处,你看如何?”他在认真询问她。她能从他眼里瞧出,这人是希望她点头应下的。可若然她不乐意,他也不会勉强她。

她蹙眉,有些疑惑。“它还真讨您欢心不成?欺软怕硬,媚主,浑身坏毛病。”她坦言指责。

他喉头微不可察震颤起来,发出些闷笑。意味深长睇她一眼。

“与它投缘。”当日若然没它招惹她,他早拂袖回京,定不会对她上心。

它与他投缘,而它牵扯出她,她与他亦是投缘。

一语道破,刚还心里泛酸呢,眼见的,她嘴角牵起两个酒窝来。亮闪闪的眸子,直登登望着他。不欲他知晓,只因他一句话,她心里便敲锣打鼓,欢腾得快要闹翻了天。他待阿狸非同一般的耐性,原是因了小贼猫沾她的光么?

她心里窃喜,佯装为难,面上有些犯愁。

“真要领了它回去,家里却无人懂得如何喂养。”说着,还真就记起一桩糟心事儿。“听说养猫都避不了异味儿…”前世她导师家的小女儿,便养了只短耳猫。那猫骚味儿满屋子弥漫开来,熏得她难受。

她频频埋头瞅它,实则已动了心。他看中的,她也会尝试着接纳。

他眼里有幽光流转。了然她态度转变如此之快,所为何来。拍拍她手背,温声宽慰。

“管旭亦是寻人饲养,将那人一并给你便是。不喜那味儿,宅子宽敞得很,无需养在你屋里。另行与它挑拣一间。”

她这才没了顾虑,长长舒一口气,欣然应下。眼角瞥见腻在他身上撒娇的阿狸,七姑娘琢磨着,待得给它挪了窝,不管这人在不在跟前,她的地盘儿,自是她做主的,还能怵了一只猫咪不成?

拎了它交给侍人,之后自会另有安顿。他起身,牵了她往回走。方才见她对花圃似有兴致,回想她在阆苑那会儿,得空便去院子里给葡萄藤浇水。他便拣了条稍微绕得远些的石子儿路,带她近处游览一番。

只事情与他料想稍有不同。她虽也瞪着眼珠子,看得目不暇接,迭声赞叹,可眼底却并无当日那般打心眼儿里透出的欢快。

他眼里有沉吟,过了许久,沉声问她,“可是这花草,美则美矣,却不合你心意?”

她目光停在不远处。却是花圃当中,蹲着个戴斗笠的身影。是个上年岁的花匠,面上续的胡须有些个斑白。正执了药铲,小心翼翼,给一株开花的兰草培土。

她看得仔细,骤然听他问话,这才回了神。脑子里过一遍,有些个不好意思开口。便摇晃他与她交握的手掌,遮掩似的,前前后后摆动起来。

“这倒也不是。还在家里那会儿,太太便笑言,只道我就是个俗人。养花弄草这般精细活儿,该是伺候不了,也没那份耐性。若然能换些个命贱的,好养活的种,入土后只需每日里浇水,偶尔施肥。花儿开得品相好不好,不打紧。最紧要,谢了花,得结出水灵灵的蔬果来。像这般,我还能憋着一股劲儿,上手捣鼓一回。”

她絮絮念叨,许是瞧见那鲜嫩鲜嫩的蔬果,摆了盘,带着些清亮的水珠,搁她眼皮子底下,叫人垂涎欲滴。莹白的小脸上,眉眼弯弯,笑着描摹她期盼中的安乐日子。语调渐渐飞扬起来,愿意说出来与他一道分享。

他静默聆听。大手裹着她小手,目色也跟着变得温软。

两人身形渐去。七姑娘不知,她刚才打量那老者,隐隐觑了她好几眼,这才拾起药铲,接着忙活往陶盆里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