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那珠串倒也摔得不冤。

他将她向上提了提,使得她的目光,直瞪瞪,恰好能与他齐平。“接着讲。”她便听话,继续絮叨。

“贺大人自个儿对那女子,心存亏欠。于是怕您待下官这般青睐有加,也是存了补偿的心思。遂好心提点下官,便是仰慕您,也该闹个明白,莫糊里糊涂,落得错付真心。”她也不怕这话直白,有失姑娘家矜持。

她与他能走到这一步,自是不容易。非是她疑心他待她的情意,只是他与她之间,竟还牵扯上别的因缘,更何况还是个女子。她自认算不得小气,可终究做不到无动于衷,心里半点儿不起波澜。

他乌黑的眸子,静静看进她眼里。瞳眸当中一点星辉,尤其有神采,叫她看得迷了眼。

好半晌,他手掌扣住她后脑勺,一点一点,迫她离他更近。

“委实多管闲事。”他冷哼,极为不满。仿佛她因此事跟他闹别扭,实在不应当。

她被他如此大失风度的做派,唬得一愣。扔人珠子还不算了,这会儿背地里怨怪起人来。

他的口吻理所应当。仿佛贺大人关怀她,便是插手别人家的家事儿,只他,才是名正言顺。

七姑娘嘟囔两句,那副“大人您还真不当自个儿是外人”的小模样,把眼前男人给气乐了。

握了她腰肢,他对她今晚因了贺帧一席话冲他使小性子,本就不满意。眼下瞧她如此不识趣,他眯了眯眼,额头抵住她,也不怕给她透底。

之前有事没与她交代,乃是看在她年幼,怕吓着了她。如今,她既有闲心胡思乱想,他也就没了这顾虑。

“旁事记不记得,不打紧。真当本世子分不清你是哪个?”他额头顶顶她脑门,无形中透出股亲昵。

许多事他虽已淡忘,可但凡关乎她,他岂会弄混淆?她被他顶得生疼,软软叫起来,他收手,许她稍稍退离。

“自山寺一见,之后留你在身旁,继而起了那份心思,”哪份心思,两人心知肚明。她脸红,却不知这不过只是他开了个头。

“当真叫人好等。”他喟叹,抚着她脸庞,耐心教导,“阿瑗既不服气,在本世子身上栽了跟头。如今知晓贺帧此人不简单,也就千万仔细,休要重蹈覆辙。”

七姑娘神情一顿,再没有想到,这当口了,他还能拿了这事儿,教她当做前车之鉴!堂堂公子,亏他说得出口。

她脸颊羞红,跟他比面皮,终究差得远。

“羞甚?不是好奇为何单单许你近身?”他抚弄她眉眼,眸子变得火热。

她忽然觉得帐子里热起来,不安扭一扭,却被他紧紧箍了在身前,不许她闪躲。

“倒是机灵。”他夸她。她惯来感官较常人敏锐。

他坦率且放肆的目光,在她身上来回游走。暗哑着声气,将他长久以来的渴求,说与她知晓。

“起初留你,只为病症。几次接触下来,不知何时,夜里竟会臆想,与你行那敦伦之事。更甚者,梦到你为本世子,诞下血脉相融的孩儿。”

这便是回她:待得本世子察觉欢喜你,接下来顺理成章,理应娶妻生子。不将你搁身旁,又要如何与你亲近,早日成就那好事?

七姑娘被顾大人如此不加遮掩的话,砸得晕乎乎,不敢置信。恼羞之下,埋头咬他脖子,轻啐一口,“大人!下官那会儿,也不过虚岁十一!”这年岁,谈婚论嫁尚嫌早,哪儿来的孩儿?

他被她温温软软的小嘴儿折腾舒坦了,竟仰起下颚,尽量舒展开,任由她在他跟前撒娇一般啃咬。

他轻笑,宽广的胸膛震动起来。“阿瑗莫不是忘了,本世子年长你几岁,彼时已近冠礼。少年人,正当行乐。比起京中子弟,收用通房,庶子成群,本世子待阿瑗,算得守礼。再不着手,年岁实是耽搁不起。”

“…”

口称待她“守礼”的男人,随后便堵了她唇舌,深深浅浅,专注亲吻。

她本该羞恼,可不知为何,相比起世家子弟过的那些个轻松又荒唐的日子,他过得清规戒律一般,清静又自律,却让她生出隐隐的心疼来。

她方才提起贺大人,他静默聆听,全神贯注。她能从他的神情间,清清楚楚瞧明白,许多事,他是真记不得了。他在借由她的描述,反覆推敲,加以应证。

“到底还是叫您得了逞。”她状似委屈,却心甘情愿去勾他的脖子。

怎样的经历,才造就了今日的他。男人的成长,跟胸怀一般,很多时候,不是生来比人强,而是被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强行撑大了,自然也就成熟,晓世情。

她窝在他怀里,被他侧搂着,听他附在她耳畔,缱绻道,“阿狸都抢在前头,阿瑗,休要本世子等得太久,总归还是要留几分颜面。”

她闷在他结实的胸膛里,他虽是笑言,可她却知晓,眼下如他这般年岁,就子嗣而论,他已在世家子弟当中,落后得太多。他肩上担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她拿脸蛋儿蹭蹭他,默默传递给他,他若安置妥当,她也不是不愿意的。

小七啊,跟老狐狸谈啥初衷啊,被绕进去了吧。顾大人表示三观很正:恋爱,结婚,生子,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初衷!

第二六二章 被他打消的心思

箱笼里取出来穿用的厚实冬衣,一件件多起来。翻年,再几日便是年节。

如今姜昱被派到公孙先生帐下做事,具体当的什么差,他缄口不言,七姑娘问过一回,也就偃旗息鼓。姜昱搬到了七姑娘宅子背后,只两条巷子的一处三进院落里。院子不大,胜在门庭体面,开敞,去岁又新漆了抱柱廊檐。后院儿还带了一汪葫芦形,中央搭水榭的池塘,清幽雅致。

顾大人有言,姜昱既在京里正正经经当了差,入了仕途,平日少不了与官场上一干同僚往来应酬。这要再往自家妹子府上暂居,传出去,必会招人笑话,行事也不便利。七姑娘一想,这话在理。于是半是不舍,半是带着再不用被他管束的轻快,得了姜昱知会,痛快点头应下。

原本以为年前寻宅子不易,哪里知晓,只过了三五日便得了回信儿。兄妹两个抽空去相看一番,回来路上,姜昱沉默着,长长叹一口气。

这时候,能在燕京寻到这样合心意的一方院落,不用说也猜得出,若没有那位暗地里打过招呼,哪里就这般巧。正需要的时候,不早不迟,宅子刚巧腾出来,正等着人盘过去接手。

姜昱也明白,那位是看在七姑娘情面上,若是谢绝了,怕她多想,心里不踏实,两头为难。遂思量再三,终是领了那位的情。只隔日跟着公孙先生回禀完政事,姜昱留下,慎重道了谢。

知晓这事儿定下,七姑娘抿着笑,经了此事,更加确定,这是二哥哥默许了她与那人在一块儿。能得到最亲近之人对他的认同,她觉着比自个儿得了夸奖还要欣喜。

宅子有了,打理的人还得操操心。七姑娘琢磨着姜昱跟前侍人当中,除去福顺福安,再没有个妥当人。索性遣了绿芙过去打下手。本是要使唤春英的,奈何姜昱不应。

姜二爷心头敞亮,七姑娘跟前丫头是何秉性,他一清二楚。没了春英压着,她性子随和,好说话得很。绿芙那丫头,还不敞开了玩乐,哪里能顶事。于是临去前将一脸苦兮兮,频频回首的绿芙给要了去。打算暂且支使她些时日,顺带也替七姑娘紧一紧规矩。

“下官得代二哥哥再谢您一回。”姜昱搬走当日,七姑娘立在石阶上,望着福顺驾车离去,回头对身旁一身绛紫色裘衣,身姿笔挺,面庞英俊的男人,浅笑道谢。

他看她一眼,从袖袍底下伸手,牵了她抱暖炉的小手过来,轻握了握。

姜昱那宅子,他能为她考量的,俱已考量周到。那宅子离她府上不远,夏日里,饭后消食,走两步过去,串门子相互照应也方便。别看她面上老大不乐意被姜昱念叨,回头撅起的小嘴儿收回去,仍旧老老实实,照姜昱指正的办事儿。

可见之前她独自离家,远赴燕京,便是懂事儿的,闷在心里不说,到底对家里牵肠挂肚,时常惦念。如今多了个真心爱护她之人,能在京里给她做个伴儿,她心里暗自欢喜,也就心甘情愿,对姜昱服服帖帖。

如此一来,照拂姜昱,便是照拂她,安她的心。他自然舍得为她多花心思。

门口风大,马车笃笃消失在拐角,他领她回去。

刚跨进门,出乎他意料,她竟主动起来,将手炉递给身后的春英,手指头勾一勾他绣金边儿的袖袍。埋着脑袋,慢腾腾,抱了他胳膊。

稍有些难为情,当着人前,她能壮着胆子跟他卿卿我我,着实算不得熟练。她扬起一张莹白干净的小脸,偷眼瞄他。嘴角绽出抹含蓄温婉的笑来。

他待她家里人客气有礼,难得肯放下架子,耐着脾性,她岂能体会不到他一番用心。

比起她在处置她跟他的事儿上,她经历欠缺,近乎一片空白,难免生涩稚嫩。幸而有他,他替她操了本该她操的那份儿心,极好的调和着与她家里人的相处。

许多时候,她都觉着,这个男人无需她开口,诸多事情都能想到她前头去。他总是不多话,关怀与体贴,已无声落到实处。

她记起上辈子,有一次尾牙聚会。她在洗手间里,听见门外几个相熟的同事说笑。其中一人性子开朗,说话也大胆。“挑男人,还是年龄大些的好。大个七八岁,离婚没孩子的,也能勉强考虑。有阅历的男人,往往更会照顾人,也更会心疼人。他会的事儿,你未必会。你不会的,他能早早替你办妥。只一样,这样的漏网之鱼,自身条件好的,眼界也高。随随便便一人,人家还真看不上眼。”

当时她只觉这话听起来似模似样,未必就能当真。很快便抛诸脑后,很有几分不以为然。更没觉着会对她有用。

如今再回想起来,她一双小手,紧紧抱住他胳膊。心里有数不尽的感概。真应了那话,身临其境了,方知这世上许多事,真个儿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

从未想过,这样的人,她竟有幸能遇上。且他不过年长她几岁,大多父母忧心的,男人年岁过大,两人不能彼此携手到老这层顾虑,也压根儿不存在。

七姑娘心里翻来覆去,对他,她是越想越满意,还带了那么点儿微微的得瑟。

却不知她一副偷着乐,温软又甜蜜的小模样,看在他眼里,亦然讨喜得很,无论怎么看,都称他的心意。这般容易知足,搁偌大的燕京城里,贵女当中,再寻不出第二个来。

“光是嘴上道谢?”他一手自她身后绕过去,将穿戴厚实,毛球似的小人儿,半揽在身旁。

到了上房门外,他止步,停在抱厦廊下,拥着她,背靠着两人合围的朱红廊柱,静静赏看园子西北角,聘聘婷婷,花开正艳的宫粉。

“年初三上头,同去别院可好?阿姊与燚哥儿会在,顺带再花两日工夫,教你御马。元宵节后,再一旬便是年初打头阵的春狩。之前不是说颇有兴致,那便争气些,至少得在马上安安稳稳坐得住。”

有这样见世面的机会,她哪里会推拒,点头不迭。又听闻关夫人与燚哥儿也会同去,自是千百个乐意。

如今他家里人,她只与关夫人母子走得近些。人既到了燕京,万没有躲起来避而不见的道理。

“初一您还去庙里上香?”她小手覆在他搁她腰间,十指相扣的大手上。带着点儿好奇,转身问他。

在她眼里,如他这般,一年到头,身上寻不出个跟菩萨沾边儿的物件,更不诵经做功课,已是极为罕有。偏他还每逢初一,岁岁不落下,必定要去上一柱头香。菩萨座下得了他这样的香客,真不知如何说好。

听出她话里那点儿雀跃,他眸子瞥向角落里,风吹过,缀在枝桠上,袅袅婷婷零落在地,沾染上泥屑的落红。垂眸自侧面深深打量她一眼,眼底有她全然不察,深敛的柔色。

“自当要去。只出发那会儿时候尚早。寅时,正个燕京漆黑一片。兼之天寒地冻,山里更是霜寒难耐。你身子骨弱,既不拜佛,也就没无此必要,遭这个罪。”

她随着他话里描摹,脑子里浮现出一条黑漆漆,又长又窄,蜿蜒而上的山道来。周遭四下无人,只她与他,阴寒的山风呼啸而过,道旁除了影影幢幢,嶙峋的黑影,还伴着碜人的鸟鸣声。

七姑娘胆儿小,激灵灵打了个哆嗦。轻易便被他拿捏住软肋,歇了随了他同去,她跟在一旁看热闹的心思。

默默安慰自个儿,只当他许是同旁的那些个位高权重,同是做大事儿的人一般,不管信不信,先做足了样子,图个吉庆的兆头。也就再未多想。

顾大人为嘛这么执着的上山敬香,小七想歪了。亲们猜一猜?那啥,看见亲问啥时候成亲,别急啊,是不是还有个环节,你们想漏了?快了快了,这章不是就露了苗头么

第二六三章 早寻到的,不叫你担…

腊月二十六文王封笔,紧跟着各司也陆陆续续休了假。不用去府衙,七姑娘好容易逮着机会,连着好几日,舒舒服服睡了个饱足。

除夕夜,宫中设宴。一班重臣需得进宫向文王参礼贺拜,这回七姑娘说什么也不乐意同去,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他也就不多勉强。加之除夕需得守岁,平日打着歇府衙的幌子,多是歇在她这处。实则国公府上又岂会查不出,他不过是稀罕这丫头,跟家里打马虎眼儿。如今遇上年节,于情于理,这一晚都该回府上,用一顿团圆饭。既回了府,更没有正与家人守岁,守着守着便走人的道理。

想她进宫不自在,宴席过后若她独自家去,反倒显得冷清。倒不如放她在家里,得姜昱相伴,倒能过个舒心快活的年节。

于是今岁年节,七姑娘便与姜二爷一同过。本是一家人,吩咐小厨房整治一桌子饭食,少了那些个中看不中用的讲究,宴席也就尤其温馨合胃口。

七姑娘给姜昱夹一筷子她亲手捣的年糕,头一回学着做,怕做得不好,心头忐忑。托着下巴,眼珠子一眨不眨,瞅着他直打量。

姜昱坐在张灯结彩,贴五福窗花的前厅里,望着屋里黄橙橙,熏得暖融融的厅堂,身旁是她清亮而期待的注目,他举箸送到嘴边,尝一口,冲她点一点头,“头一回能做成这样,味道纯正,酥软粘糯,算得不错。”

她便笑起来,眉眼弯弯,嘴角牵起两个甜甜的酒窝。如幼时般,每一次得了他夸奖,从没有变过。

姜昱浮现出一抹柔和,伸筷子也替她夹了块儿炸得金灿灿,膨酥酥,面儿上裹了层麻糖的年糕。便是这时候也不忘提醒,“用一块儿,夜里沾染甜腻太过,坏牙口。”

她一口送进嘴里,专心致志品尝自个儿的手艺,含糊应承他。这情形,不禁让他想起,彼时他每回自官学下学,路上给她带了各式零嘴儿,她也是这般,嘟着胀鼓鼓的腮帮子,一头忙着尝鲜,一头忙着搭理他。多少年过去,依旧还是这副模样。当着相熟的人跟前,不耐烦应付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换了人前,又乖巧听话得很。

姜昱无声笑了笑,她不时给他夹菜,扬起下巴催他快用,他也就顺了她意。

用过饭,她拉他到院子里点祈福用的花灯。那灯笼只半人高,竹篾编的框架,灯面儿是用最糙的树皮纸糊的。份量轻,受热便轻飘飘升腾起来,夜里风不大,颠簸几下便顺顺当当腾了空。

她伸长脖子,目光追着福灯,默默许愿。姜昱看她一张小脸,因着暖和,衬着脖子上一圈儿毛茸茸,雪白的围脖子,嫣然秀美。开口问道,“许的是何愿望?”

她小手捧在嘴边,呵一口热气。“还不跟往年一个样子,祈愿家中人人安好,无病无灾。”末了她在心里添一句,那人也要安好才是。

跟在七姑娘身边儿的老人都知道,守岁这习俗,自家姑娘是指望不上的。果不其然,子时方过,姑娘已打着呵欠,横竖坐不住,埋着脑袋自顾眯瞪起来。

“二爷,您看这…”春英在一旁隐隐护着姑娘,就怕她坐不稳,冷不丁摔了下地。别说如今只当着二爷跟前,便是在家中那会儿,大人跟太太见了姑娘这副经不住打熬的模样,也是笑着摆手,命人扶她回房。

姜昱早撩了袍子起身,驾轻就熟,在绿芙的帮衬下,驼了她往后院去。

她被这动静扰得清明了几分,赖在他背上,如幼时般,蹭一蹭脸颊。“每回守岁都这么背回去多好。”想着九月就得行及笄礼,嫁了人,再不能如此任性,不守规矩早早回屋,七姑娘闷闷嘀咕,声气儿软绵绵,离得近,一字一句,分好不差钻进姜昱耳朵里。

春英绿芙紧跟在后头,虚扶着人。听自家姑娘如孩童般,冲二爷撒娇,两人偷摸着,相顾一笑。姑娘跟二爷感情好,她们做婢子的,也替姑娘高兴。整个二房,能令姑娘展露出如此情态,全心依赖的,除了二爷,也就只剩大人跟太太。

姜昱稳稳当当背着她,望着沿路都挂着喜庆灯笼的回廊,颇有深意道,“不耐烦循规蹈矩,你若真有那本事,便再去寻那么个人,这般接着惯你。”

她听了这话,明白他心里到底还是忧心她。这倒不是他信不过那人,只是因为关怀,止不住的便会牵肠挂肚。

她挂在他臂弯的小腿儿蹬一蹬,从后面搂着他脖子,闷声强嘴。“不叫你忧心,人早寻着了的。”若非难为情,她是拿得出佐证的:那人早两年便已在山道上放下架子,很是迁就她。背着她上山下山,来来回回,惯了不止一次。

可她想一想,那人待她的好,她得藏在心里,自个儿捂着慢慢回味。堂堂公子玉枢,他私下待她如何体贴,当着人前,她得为他留些体面。

之后姜昱送了她回房,他何时离去,她睡得迷糊,记不大清。

隔日七姑娘蜷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正眯得香甜,模模糊糊觉着被人抱了起来,鼻尖还嗅出股淡淡的香火味儿。

“嗯?”她睁不开眼,扭一扭身子,自个儿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往他怀里拱。“寺庙的味儿,点的还是沉水香。”她呢喃,引来那人轻笑,将她小脸从被子里扒拉出来,压了棉被在她俏生生的下巴底下。

“狗鼻子,灵得很。”他欺身下去,就着挺直的鼻梁逗弄她,闹得人受不住似轻似重的痒痒,终是呵呵笑着睁了眼。

“这样早已从庙里回了?”她瞅瞅窗外灰濛濛的天色,屋里还点着油灯。有些不能领会,一柱头香,就值当他这般折腾?早前若知道一来一回都早到了这份儿上,在他面前,她对上香一事,压根儿是提也不提的。

他去了外裳,又褪了皂靴。在外侧和衣躺下。轻搂着她,眼中不掩疲惫。

“守岁后带周准径直进山,去得较往常稍早。办完事儿不曾回府,想着过来,正好抱了你躺会儿。”他说着已闭了眼,进屋前已搓得暖和的手掌,轻抚她背心,哄她接着睡。

她尚未全然清醒的眸子转一转,听明白这男人是一早赶着过来,原来只不过分离一夜,暗自牵挂的,不止她一人。

她梦呓似的嘟囔两声,小手搭在他腰上,往他胸前靠去。不会儿,屋里只剩下两道一长一短,深浅不一的呼气声。分明不同调,吐息间,他的悠长若定,她的轻浅和顺,交错缠绵,和谐而静好。

第二六四章 原是他舍不得人…

自初二上头,姜昱已忙着出门,往各府拜访赴宴。那人身份极贵,只会比姜昱更忙碌,忙得抽不开身。

等到年初三去别院的日子再见他,竟又是大半宿没歇,瞧着精神头尚好,只眼角血红的细丝,看了叫人心疼。

“又不紧赶着过去。您晌午过后来接,也是一样。”此去七姑娘只带了春英,别院那头不缺人使唤,春英自觉登上后面的马车,车厢里只余她与他两人,她摁了他平躺下将歇。嘴上喃喃他来得不必这样早,凭白累了自个儿。手上却体贴替他盖上毛毯,再放下窗前挡风的帐子。

他微微倾身,侧对着她。被子下的大手,牵了她小手握在掌心,缓缓合眼。

他不说话,她跪坐着静静看他,有些明白他的心思。

人在精神不济或身体抱恙的时候,身旁有亲近之人守着,便是对方什么事也不做,只这么默默做个伴儿,心里也会熨帖许多。

安然守着这样的他,她心里又酸又涩。再有本事的男人,在外与各方周旋得久了,也会疲累。他心智虽坚韧,却非刚硬到无坚不摧。世人多看到他的风光,赞他少年有为,仪表堂堂,且大权在握。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他背后的艰难。

她小手偷偷爬上他脸庞,小心翼翼,指尖一笔一划,轻柔描摹他眉眼。熬了夜,他眼窝陷得有些深,打除夕那晚到今早,接连几日赴宴应酬,饭用得不好,晚上歇息不足两个时辰,他眼下已浮现出淡淡的青影。

只他面容依旧俊朗清华,显是精心打理过,连下颚的胡渣,也修剪得干净整洁。这人于细微处的讲究,似从骨子里透出来,何时都忘不掉。

她一手被他松松握住,跪坐着,徐徐撑起身来。颠簸的马车里,她寻了个空当,蜻蜓点水般,极快在他眉心落下个轻吻。

待得到了别院,关夫人与燚哥儿已早一步等在花厅,见他两人进门,燚哥儿立时从关夫人身后那婆子怀里挣脱了下地,直冲冲朝他奔来。

小小的人儿,一身喜庆的大红棉袄,戴了顶虎皮帽。一把抱了他腿脚,扬起白生生肉嘟嘟的脸庞,眸子又黑又亮。见了他,奶声奶气唤一句“阿舅”,歪歪扭扭靠在他身上,这才略微腼腆,看向七姑娘。“姑姑这些日子可安好?”学着大人的口吻,燚哥儿向七姑娘打招呼。

她手抚在膝头,笑着躬身与燚哥儿回礼,顺带提他扶一扶跑得歪了的帽檐。别看小孩子年岁小,却本能的知道辨别亲疏。燚哥儿只唤他一声“阿舅”,却规规矩矩向她问安,可见在家时,关夫人将他教养得极好。比上回见面,燚哥儿在规矩上又有长进。

年节上头,七姑娘自是早有准备。从荷包里取出一串儿红绳编成的五福“压惊钱”,替燚哥儿系在腰间结扣上。这才得了空,好好儿回头向关夫人问安,顺带说些个讨喜的吉祥话。

此番关夫人待她,七姑娘觉着态度上又有细微差别。少了循规蹈矩的客套,反倒更像是以他家里人的身份,很是亲热,拉了她唠家常。话头从那些个可有可无的寒暄,隐隐转向她平日喜好,在京里过不过得惯,更甚者,借了年节这当口,顺手推舟,问起她家里人。

七姑娘只觉这话越往下说,越是像极了说亲的调调。她还是未出阁的姑娘,头一回应对这场面,自是羞赧中带了忐忑,稍微有些局促。

关夫人着紧世子亲事,之前又与她见过一面,加之燚哥儿亲近她,做母亲的,疼爱儿子,两厢爱屋及乌之下,也就没当她是外人。探底的意思,很是迫切。

七姑娘面上温婉大方,行止得当,只她自家事儿自家清楚,对着这样热乎的关夫人,她已是紧张得手心里都出了层细汗。

好在他一直留在屋里,分明听出关夫人与她聊的,是女儿家贴己话。他也不过抱了燚哥儿放在膝头,稳稳落座,丝毫没有暂避的打算。

他这般行事,看在关夫人眼中,不由暗自琢磨:莫不是世子平日严正过了头,对着中意的姑娘,放不下脸面,打探人家家里事或是私下里喜好?再想他惯来手腕强硬,说一不二,这性子,要讨姑娘家欢心,委实不易。

于是阴差阳错,关夫人会错了意,对七姑娘问话也就越发慇勤细致。一心想着能套了话,成全他才好。

他端坐一旁,眼睁睁看她如坐针毡,面上佯装镇定,玉白的耳朵背后,悄然爬上抹粉粉嫩嫩的红云。他眼底深藏着笑意,忽然出声叫人换茶。

七姑娘趁机缓一口气,偷眼瞄他,回头正好碰上他戏谑又宠溺的眼神。她吓了一跳,急急忙忙错开眼,万万没想到,当他阿姊跟前,这人也不知收敛,没个正形。

关夫人坐在上首,将他二人一番显而易见的眉目传情看在眼里,顿时怔了怔。好半晌,这才后知后觉,醒过味儿来。世子留下哪里是为行那窥听之事,原是为了陪着人,怕姜姑娘面浅,离了他会不自在。

心头好笑,护人护得这般紧。难道她还能吃了那丫头不成?暗嗔他一眼,关夫人心领意会,转而回头问起待会儿要用的饭食来。

七姑娘两手捏着锦帕,不声不响。傻子也能看得出,关夫人半道关心起吃食,这个点儿,离正午尚早。若非看出他与她之间,那点儿羞人的苗头来,好好问着话呢,怎会无疾而终。

重新上了茶,燚哥儿给七姑娘指一指茶碗,只说家里有一套去岁阿舅派人给送的,整套羊脂玉的茶碗,比别院的好看。却是小孩子心性,喜欢对人显摆他欢喜的人,对他的疼爱。

七姑娘顺着燚哥儿的话,夸奖几句。却听上首关夫人捂着帕子,藉着过问饭食,抽空对跟前的婆子低声埋怨:“方才便是我一时想岔了,你怎地也不吱个声儿?他留下原是舍不得人,倒叫我闹得,这事儿还真是…”

她感官本就比常人敏锐,虽则也不是一字一句,分毫没有错漏,却也听了七七八八。她尚且能听清,那人自不在话下。

七姑娘脸红,偷眼瞪他一回。那人一边好耐性的哄着燚哥儿,一边深深瞥她一眼,似笑似非。

也不知他俯身对燚哥儿说了什么,七姑娘只见小小的孩童,本还安静坐着,听了他话,眼珠子骤然亮起来,再是坐不住,吵着要去园子里耍玩。

关夫人闻言,赶忙仔细交代一番,总是着紧燚哥儿,便一道往前边儿去。

七姑娘与关夫人稍稍落在后面,只见那人抱着燚哥儿,高大的身形越发显得伟岸挺拔。偶尔他会伸手替燚哥儿正一正帽檐,从身后望去,他清俊的侧脸,轮廓竟显出别样的柔和。

她看得有些入了神,只觉他待孩童当真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却闻身旁关夫人一身喟叹,刻意放缓了步子,似有话对她讲。

第二六五章 他瞒着她,养在后院的那一双…

“论起来,我还是他阿姊。可在他七岁上头顾戎去了,自那往后,他竟懂事得鲜少能再让人替他忧心。便是平日里嘘寒问暖,想过问两句,可看他仿佛能将自个儿身边事,一件不落,打理得妥妥当当,久而久之,家里也就习以为常。越往后,关怀他的话,越发显得没了用处。我这做人阿姊的,远嫁幽州,反过来倒要他替我费心。”

刻意离他远些,看他带着燚哥儿立在园子当中。小小的孩童牵着他手,焦急望向右手边儿,似在期盼什么。他摸摸燚哥儿的脑袋,俯身与他说话,安抚孩童的急性子。

七姑娘跟关夫人止步,立在廊下。远远望着这个男人,心里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儿。

“想想那会儿他也不过只是半大的少年郎,眼看他小半年里,一日更比一日老成得不像话。原本还带着少年人该有的生气,可仿佛就那么一眨眼间,这人呐,话是越来越少,身上养成的气度,倒是让父亲颇为骄傲。”

关夫人话音似远似近,回荡在她耳边。带了丝恍惚,轻易便能听出话里对他真心的关怀。许是觉得幼时对他过问太少,而今每每回想,总心痛他少年老成,过早担负起远不该他这般年岁,肩负的担子。觉得她这做阿姊的,待他多有亏欠。

这时候,关夫人忽而回头,眼眶微红,怅然问她。“你可能设想?他在那般情形下,骤然失去最仰慕的兄长,大病一场,连着烧了三日。好容易调养好身子,再起来,竟是不歇气的,仿佛跟自个儿过不去。日日苦读,时常将自个儿关在书房里,一关便是一整日。”

关夫人抬手摁一摁眼角,声音有些哽咽。七姑娘心里只觉一抽一抽的疼,多少话堵在嗓子眼儿,无人可以倾诉。

恐怕他家里人都如关夫人这般,以为他不过是骤然经受了兄长离世的难受,可她却知晓,那时候方才七岁的他,经历的,远远不止于此。

彼时她替他症治,他只言七岁始,已发了病症。而今她知晓,那哪里是单纯的不眠之症,夜里他频频惊梦,恐怕便是贺大人口中那等旁人无缘的离奇际遇。

她从关夫人话里,能够想像,他原本也不过一寻常世家子弟,顶多算得较常人早慧。剧变突生,他由一个孩童,极短时间内,转变成为博闻强识,受尽天下人瞩目,得文王亲笔御封,举世无双的“公子玉枢”。其间艰辛,他独自抗下,亦默默承担。她只光这么一想,已是心如刀割,钝钝的痛。

有些事,远非设身处地为旁人着想,便能真真切切感受对方的经历。她无法想像当初他是如何下定决心,又是凭借怎样的大毅力,造就了今时今日,眼前的这个他。即便她比旁人了解他更多,可她到底不是他,唯独能做的,只余空有感概。

她这厢心头百味陈杂,却不敢应话。就怕一张嘴,便会情不自禁,泄露出在旁人看来,不恰当的心绪。于是她只能避开关夫人注目,微微垂着眼睑,偶尔点头附和。摆出一副细细体会,若有所思的模样。

到底也不过见了她三两回,关夫人不知内情,更不知她生来一副玲珑心肝,是一点即透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