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姜柔分得清轻重,不贪心。听她话里的意思,左不过跟前少了信得过之人。短了耳目,在这后宫之中,诸事不便。

回去路上,马车里,许氏拉着她手,语重心长告诫,“这事儿帮得上即帮,帮不上,千万莫为难世子。”

太太总归是更疼她,一直以来也是通情达理。七姑娘应下,回头把这事儿原原本本,描摹给那人听,包括早间五姑娘如何冲太太诉苦,丁点儿没添油加醋。即便如此,那人还是皱了眉。

“她倒是会挑人下手。”那意思,姜柔赖上她,也怪她自个儿性子软。“罢了,此事自有人处置,你莫放在心上,瞎操心。”

他面上严厉,可她央求他的事儿,他想也没想便应了。她笑得眉眼弯弯,当心避开他伤腿,柔柔靠进他怀里。

这事儿她也是仔细掂量过的。不过是打个招呼,挑几个得用的太监宫女,给姜柔送去。只需他开一开金口,算不得什么麻烦事儿。

“下官谢过大人。”他这般担待姜家之事,她伸手环在他腰上,亲昵表达自个儿的感激。

他眼里映着她身影,俯身叼了她小嘴儿,挟恩图报。“今晚上榻,一道安置?”

每晚看她蜷在他不远处的锦榻上,他稍一遐想,便按耐不住心里痒痒。她被他吻得含含糊糊,摇头不应。管大人叮嘱,他这腿伤若是不趁这几月养好,往后恐要落下病根。

他是怎样的性情,她还能不知晓?兴致上来,逮了她搂搂抱抱,虽克制,却也不是柳下惠之流。哄她的说辞一套又一套,这个头,在他伤好之前,坚决不能开。

他放开她,气息微微有些不稳。一双幽暗的眸子,深深看她,拇指擦过她嫣红的唇瓣。“管旭,着实可恼。”

这是她第几次,坚定不移回绝他?抱着她馨香温软的小身子,察觉她捂嘴儿,躲他怀里,笑得肩头发颤,摆明看他的笑话。他咬她脖子,到底是依了她。

之前允诺“往后都听阿瑗的”,言犹在耳,他罕少对她食言。

谁也没料到,便在小公子洗三宴隔日当晚,亥时五刻,一代大周君主,周文王,于甘泉宫驾崩。

她刚服侍他歇下,自个儿慢腾腾爬上锦榻,便被门外一阵急匆匆的敲门声惊扰。

“这就去了?”她披着外袍,得仲庆来报,心神有些恍惚。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

将将过世那人,曾下旨召她入宫,更将她关在阴暗的后殿。然则她请见文王最后一面,那位君主,并非一心要置她于死地。贺大人替她说情,文王只叫她回去好好思量。未尝没有放她一马的意思…

她合上门,转身回内室。目光落在他被褥底下,平直舒展的右腿上。眼中沉凝,渐渐消散。

“下官伺候您更衣。”他乃当朝右相,自然得进宫拜祭。

他得了这信,由她搀扶起身,面上一派沉静。之前他已得了暗报,太子假借侍疾,渐次发落文王跟前几个心腹,将冯锳一干人,尽数调离甘泉宫,换上左相亲信。

既是太子与朱家等不得,他冷眼旁观,并不阻拦。

文王驾崩,举国同哀。百官斋戒七日,期满后,文武百官不可鼓乐作乐。一年内,禁丧服嫁娶。

竟是这般迫不及待,洗三宴后,即刻动手。如此也好,他两人大婚吉日定在来年九月二十一。到那时,丧期已满,于他无碍。

她正弯腰替他打理领口,不经意抬眼,直直对上他灼灼的注目。“怎地了?”这人怎么这样看她?

他嘴角一弯,两指托起她下巴,将她娟秀的小脸,细细打量一番。她如今眉眼已长开,待得来年,必定更娇俏可人。

“好事。接下来几日需留在宫中哭丧,阿瑗乖巧些,莫叫本世子忧心。”有朱家与太子代劳,省得他赶在九月二十一,一年丧期前动手脚。自然是好事。

好事?她迷糊眨眨眼,深以为这人真是胆大包天了。即便盼着文王驾崩,也不该这般张扬。

“何时不乖巧了?您还是紧着自个儿的好。”她嗔他一眼,手下忙活,脑袋晃一晃,挣脱他手指的摆弄。蹲下身,一丝不苟,替他抚平朝服下摆的褶皱。“得叫周大人寸步不离守着您。”

她目不转睛盯看他,固执的,等他给个回应。此时进宫,一旁有朱氏窥视。他腿脚不便,凡事都需格外谨慎。

他噙笑,抽回手。指尖掩在袖袍底下,捻一捻自她身上带回,余留的温软,“应你便是。”

***********

第三零九章 她不争气,胆小怕黑。

黑漆漆的夜里,天上飘着细细的小雨。她在长春宫门前与他分道,他自要去汇同前朝百官,而她身上顶着半个官身,可到底还是女子,得随同女眷,后头跪着哭灵。

一路向北前行,人是在甘泉宫没了的,可停床得停在听政殿。走出几步有人来迎,是个面生的首领太监,打着白晃晃的灯笼,后头还跟着一众小黄门。

“可是姜女官?奴才是冯公公底下当差的。如今宫里正乱,他老人家派小的来给您领个路。”那太监甫一见她便点头呵腰。如今谁不晓得,冯公公原先已被太子调离甘泉宫,眼见是人走茶凉,要翻船的。可不知为何,右相大人一句话,又将人给捞了回来。不止如此,还给派了内廷统领,司礼监总管太监的肥缺。

如此一来,谁不晓得,眼下冯公公与整个司礼监,都是握在那位手上。说也奇怪,同为相国,这左相大人忙着在前朝把持朝政,而新晋升的右相大人,却是出人意表,越过前朝,把手伸到内廷来。

那些权势通天的大人物,怎么个明争暗斗,他想不明白。只知道,如今他在冯公公底下混饭吃,真正的主子,还属那位。眼前是早传得沸沸扬扬,顶顶得那位看重的姜女官,他哪里有不巴结的道理。

七姑娘是早看惯宫里做派的。文王在位时,内廷掌在文王手上,她没少被赵全几个呼喝刁难。如今文王驾崩,宫里风向逆转,于是司礼监的太监,又反过来对她异常慇勤。

她客气道一声“有劳”,这种见风使舵的讨好,从不往心里去。抬眼望去,只见宫里挂着大片的白幡,廊下宫灯一溜儿换上惨白的灯笼。不论是甬道,或是各处门口,都有佩刀的侍卫把守,宫禁森严。

她刚走到一处宫门外,便听里面哭哭啼啼,衬得这本就阴森的夜里,更见碜人。

“这是在作甚?”她指一指,路过的时候,透过洞开的大门,竟瞧见里边热闹得很。一众内侍围了院子,将内院的婢子往外赶。被撵出来的宫婢,或一脸木登,或嚎啕大哭,与四周围无甚表情,只僵着脸办事的内侍比起来,境况尤其显得凄惨。

给她领路的太监,刻意提一提灯笼,将她视线所及的地儿,照得更加透亮。回话的时候,面上也带了分可怜。“王上晏驾,这是捉人随葬呢。名册是早拟好的,只等挨个儿搜宫。”

她哦一声,漠然转过头,再不理会。活人殉葬,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挡也挡不住。看不惯,闷不吭声,不看就是。

她进殿的时候,因着模凌两可的身份,既非宫婢,又非宫妃。索性挑了个不打眼的角落,披着刚换好的孝服,埋着脑袋,隐在众人中间。

真要哭她是哭不出来,至多有些不痛不痒的感概。她微微起眼皮,打量前排领头哭丧之人。光看背影,辨不清楚。只有些纳闷儿,即便王后被废,可这高位妃嫔,哪个膝下没有帝姬公子,也不该只这三两人,零落跪着,瞧起来颇有些冷清。

殿内呜呜的哭声,吵得她脑门儿疼。被人大半夜的催了进宫,她深深垂着脑袋,迷瞪着眼,偷偷打呵欠。

文王在位的时候,她不曾有上赶着往上爬的打算,死了更不用猫哭耗子。做给谁看?

那厢七姑娘哭灵,滥竽充数。这厢巍昭仪宫中,辟里啪啦,打砸声不绝于耳。

“去给本宫叫顾衍过来!王上晏驾,谁给他的胆子软禁本宫?便是王上不在了,本宫还有太妃的名衔。谁敢拦本宫见王上最后一面!”

顾衍乘着四抬的软轿,远远隔着扇门,听里间女人声嘶揭底的怒喝。到了此刻,犹自不知低头。

巍昭仪得文王宠幸,招摇跋扈了一辈子。便是公子成被太子流放,巍昭仪哭得死去活来。闹过了,仍旧不死心,带着人,憾然硬闯甘泉宫,要请文王还她个公道。只彼时文王已昏厥,这公道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于他看来,这样的女人,实是愚不可及。满腔心思放在争宠媚上,真正的心机,却是浅薄。

他抬手命人在台阶下落了轿,却是连进屋也懒得应付。

冯锳带着一众内侍,跟在他身后。此刻见他这副冷然的神情,瞥一眼他身旁笔直侍立的周准,见没有阻拦的意思,这才敢近前。

“大人,里边儿这位,已是折腾快了一个时辰。这样闹下去,也不是个法子。您看…”公子成虽被流放,可却未从宗族除名。按大周礼制,君王驾崩,后宫妃嫔,膝下有子女的,当封个太妃位,或宫中养老,或接了出宫,自去公子府荣养。

他从容端坐,膝上搭着临出门前,她特意叮嘱,不许离身的毛毯。修长白净的双手搁在膝上,掌心虚虚感受着毛毯绒滑的质地。腿上很暖,像她身上的热度。

“夜深,难免怕黑。”他忽而开口,脑子里想的却是巍昭仪罚她孤零零站在寒夜里的那一幕。她胆子小,从来都不争气。晚上没人陪,走在自家庭院里都小心翼翼,玲珑的身板儿,躬得虾米似的。

他望着檐下被风吹起飘摇的风灯,眼里的光,仿佛与夜色交织在一起,晦暗难明。

冯锳大气不敢喘,深知这人的狠辣,犯上谋逆都不怕的主,还有何事是他忌惮的?这时候提起“夜深怕黑”,冯锳不解其意,也就不敢贸然附和。

“谁在外头?可是顾衍来了?”通明的宫室,门后映出一道女子的身影。只见她飞扑过来,狠命将上了锁的宫门,拍得啪啪作响,谩骂不休。“顾衍你这佞臣贼子,瘸腿的废物,竟有胆欺我孤儿寡母…”

冯锳面色大变,偷眼瞧一眼身前这位。只见他面上古井无波,将巍昭仪喋喋不休的折辱,当了耳旁风。

冯锳心想,屋里那位也是个蠢的。揭人伤疤,赌咒叫骂。遇上这位,怕是要拿命去填的。

果然,便见软轿上这人,不紧不慢回头,眼睛幽幽盯在门上。便是到了这时候,语气里该有的恭敬,一分不少。

“微臣愚见,娘娘与王上鹣鲽情深。生时同乐,死亦同悲。王上先走,恐仙途寂寞,想娘娘作伴。”他拂一拂袖,潇潇朗朗的面上,竟带了丝悲天悯人的和气。

“娘娘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可享殿上香火,贤名永继。”

这话却是说:巍昭仪高节,文王宾天,娘娘悲痛欲绝,执意伴驾去了。人是自愿殉葬,祖宗礼法,这会儿派不上用场。

冯锳一惊,垂下的眼眸,剧烈收缩两下,赶忙收敛心神,下巴一抬,身后跟着的内侍,鱼贯而出,自是晓得如何办事。

他这话是当着人前下的令,阖宫上下,除去自己人,再不能留活口。

处置完正事,冯锳恭送他离去。折回来吩咐人给昭仪娘娘盛装打扮,就在这宫里停床,等到明日大殓,再抬了去听政殿,由太子下旨,打发个好听的名声。

冯锳正抄手立在廊下督使,鼻端忽而嗅到一股骚味儿。抬手用袖袍挡了,却见内侍架了个吓得晕过去,失禁的宫女出来。

“这是昭仪娘娘跟前得宠的,名唤香织。出身贾府。”无需冯锳过问,自有人挤破脑袋,逮着机会露脸。

“贾府…”冯锳嘴里砸吧砸吧,心知这人活不过半柱香。脑中腾的升起抹亮光,就道那位自来处事严谨,怎会当着这许多人跟前,成全巍昭仪“伴驾”之心。原是如此。

这宫里头多少条人命,除了巍昭仪,怕是要怪到这姓贾的头上。那位没那个耐性,单独拎个丫头出来问罪。索性一锅端了,鸡犬不留。

第三一零章 伤的是腿。别处立起,轻而

斋戒这几日,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雨,多是前半夜。

她老老实实待在听政殿,白天哭灵,傍晚宫门落了锁,又家去,隔日一早再进宫。

她在听政殿,好几回瞧见他乘着软轿,就顺着丹陛旁的玉石台阶,来去匆匆。他似乎很忙,在殿内待不长。他在的时候,也是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簇拥着,真是炙手可热了。偶尔他的目光会与她对上。

隔得远,面目有些模糊。可她知道,他看的是她。就好像他每次跨进门槛,总是稍许环顾,像是确定,她有没有如他所说那般“听话”,不叫他忧心。这几日疲惫的不止是她,尚在月子里的姜柔,比她更遭罪。被人抬着在听政殿外磕头,因着身子没干净,不敢进殿冲撞了法事。虽不比旁的女眷在殿内待得久,可得数着趟的来磕头。

月子里的女人,本该静心调养。这么一折腾,眼见着,一天更比一天恹恹的,没精神。人也逐日消瘦下去。

她有那人暗中照拂,不愁吃喝,累了还能到偏殿歇歇脚,有的是人争着打扇子,端茶送水。

她这脸面,都快赶上宫里的娘娘。冉青曾打趣,她能得这许多人巴结,不为赵国公府未过门的世子妃这层身份。只为她是那人心腹从使,已足够她在宫里横着走。

就这么提线木偶似的混了几天日子,傍晚她照常出宫,人还没出宣武门,便被早前给她领路的太监,请去了离听政殿不远的鹤鸣堂。

“右相大人这几日都歇在此处。大人这会儿正在前头议事,您稍待片刻。”那太监替她推开门,满脸堆笑请她进屋。

她一路是乘他的肩舆过来,也不怕落了人圈套。这会儿再瞧见书案上他惯用的笔墨,便安安心心靠在圈椅里翻书。

不觉便睡过去,半梦半醒间,觉着脸上痒痒的,又湿又润,还带着微微的热气。“嗯。”她脑袋躲一躲,嫌烦,避开外界的滋扰。惹来那人低沉的笑声。梦里也觉得这声音好听,熟悉到令人眷恋。她挣扎着睁眼,眼前是他黑压压的头顶。他正俯身吻她脖子,束发的玄冠,形如履杯,边角顶着她头上的绢花。竟是趁她熟睡,背着人,与她亲热。她脸霎时就红了。

他一身丞相朝服,衣冠楚楚,高冠正容。行的却是这等偷香窃玉之事,端的风流。“帽沿刮头发了。”她借口推他,小手软软搭在他肩头,刚醒来,话音又软又糯,像江南的栗子糕,不吃也嗅得出甜味儿。“白话。”他识破她伎俩,抬手摸上素白的绢花。不客气拔了,随手扔案上。倒是退开些,许她说话。“何时来的?”她襟口上两颗盘扣已被他松开,醒来后浑身发热。脑中想着他轻薄她时的神情,若说不想他,那是骗人。他幽深的目光在她雪白的领口流连,毫不羞愧,雍容靠回去。

眼看她合上领口,话里含了意犹未尽,“耽误了会儿,来得迟了。”答非所问。听他这意思,他早该到了。早到了,自然能欺负她久些。她哪里听不出这人是在与她调情。他眼里的情潮太分明,强烈到周遭空气都有些滞凝。她不好意思清咳两声,装出严正的样子,过问起他这几日起居。

“睡得可好?腿还疼不疼?”他单手支在扶手上,不以为然应道,“仍旧是酸胀,只让周准马马虎虎,揉捏过一回。”她立时就心疼了。看他安安稳稳坐在推椅上,她挪一挪身下的圈椅,坐到他身旁。

慢慢儿将他的腿伸直,搁她膝上。撩起朝服下摆到他腰间,又卷了裤腿上去。小手贴着腿肚子,一点儿一点儿,替他舒活筋骨。男人的毛发比女人浓密,她手下是他结实的肌理,心跳有些急促。

上一世,她不是没为病患揉捏过,可碰触他的感觉不一样。男女之间有了感情的发酵,总容易面红心热。

明明办的是正经事,也容易往歪处想。“斋戒期满,带你去庄子上躲清静。”他觉得她柔软的小手,不碰他,他想得慌;碰了他,又难受得紧。他眯了眯眼,观她专注的小模样,心里软和,压下悸动,与她说正事。

“王上晏驾,太子即将登基,后宫妃嫔各有各的去处。下月初,公子丹会派人进京,接太妃娘娘回藩地荣养。”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透出的深意却不少。

她琢磨琢磨,终于想明白,文王既妥协,公子丹为何迟迟不退兵。原是等着安安稳稳,接顾太妃出宫。若是娘娘人在宫中,性命到底捏在新君手上,不知何时,便会成为牵制公子丹的筹码。那位当然不愿意。她斜眼瞅瞅他,暗自猜想,他也是乐见其成的吧?到底是他姑母,太妃娘娘出宫,太子对他的掣肘,相应也少了一分。

“左相大人怎么说?”朱家能乐意?她一头与他说话,一头越过他伤了的膝盖,往上揉捏。他于近处打量她着了孝服,臻静俏丽的模样。窗外晚霞照在她身上,衬得她温情脉脉,整个人,恬静中带了分妩媚。他看得入了迷,应得有些心不在焉。“此事拖不得。他若是不肯应,太子那头要如何交差?总不能新君继位,南边还乱象丛生。”她啄一啄脑袋,深感受教了。

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答应也得答应。万事都图个吉利,登基大典,更是如此。她惊叹这人事事都算计精准。跟他结盟的,敌对的,哪个都能派得上用场,真是好深的心机。“如此甚好,不用这么紧张兮兮,剑拔弩张。

爹爹那边,下官与家里,也都能安心。”总算不用辛苦隐瞒太太,心里也踏实。了却桩心事,她整个人都松快起来。手上轻柔慢捻,揉搓得越发来劲儿。嘴上欢欢喜喜问他待会儿会否在此间用饭。那意思,她想留下多陪陪他,晚些时候他再想法子送她出宫。她眉梢眼角都笼着温暖的笑意,仿佛终于被她等到雨过天晴。七姑娘沉浸在自个儿的欣喜中,没留意他越发暗沉的眸子。

“晚些时候离宫,可也不能太迟,怕今儿个又落雨。”她絮絮叨叨,许久没等来他回应,这才迟钝抬头。顿时迎上他凤眼半合,微微仰起下颚,隐忍的注视。这目光她太熟悉,心下咯登一跳,脸腾的就烧起来,下意识往他身下瞄。

这才惊觉,她兀自欢喜,小手不知何时,已顺着爬到他腿根。她僵直着,缩着脖子,讪讪而笑。此刻停手,却遮掩不住,她手边已隐隐碰触到他身下鼓鼓隆隆,撑起的一团。怎么就忘形了呢?她后悔不迭。像是做了错事,不敢承认,偷偷抽手。

他本想逮了她,顺势干点儿怡情之事。奈何事不凑巧,他敏锐捕捉到门前渐近的脚步声。这时辰,想必是冯锳派人来问,饭摆在何处。

他大是遗憾,眼见她再次溜走。忽而欺身,朝她耳蜗里吐气。“阿瑗竟思虑如此周到。

本世子伤的是腿,便是一时起不来身,别处要立起,却是轻而易举,无有妨碍。你也用不着为当面试探,面浅难为情,半途而废。尽可再大胆些,总归要叫你嫁的安心才是。”

第三一一章 五年,相识,相知,相依

守着他养伤的日子过得很快。太太带着团团,赶在年前回了泰隆。与往常不同,今岁年节,有她陪他在别院相守。这是她与他,一同度过的第一个年节。同来的,还有姜昱,连并公孙管旭几个。

守岁那晚,她照旧熬不住。好容易挨到子时,小脑袋缩在围脖里,毛茸茸的绲边掩了她小半张脸。她带着春英围着火盆子取暖,因着都是自己人,没那么大规矩。屋子中央也不设插屏,他与公孙闲话似的说着朝政。

姜昱几人在一旁听得专注。她只觉自个儿耳朵都快要生出茧子来。翻来覆去,无非就是左相在朝堂如何拉拢人心,党同伐异。底下见风使舵的,静观其变的,大有人在。这其中牵扯出诸多人名地名,她也是头一回听说,记不住。于是脑子越来越迷糊,渐渐便意兴阑珊。

七姑娘打了个呵欠,天儿冷,呵气成云。直直睁着眼,眼里浸得湿润润的,不会儿便光影迷离。

姜昱似有所感,回眸瞅她一眼。果真见她裹得粽子似的,避在雕花的落地罩后,歪歪斜斜窝在圈椅里。除了红扑扑的脸蛋儿,很有几分招人疼,规矩差得一塌糊涂。姜二爷面上一板,给春英递个眼色。那意思,将人给招呼醒,尚有人在,成何体统。

她每年守岁,骨子里那点儿懒毛病,遮也遮不住。坐不住,便赖上他,直到他背了她回屋,她不耐烦冲他摆手,自个儿蹬了软履,直往被窝里钻。

幼时便是如此,多少年过去,丁点儿不见长进。

春英避在七姑娘身后,伸指头,轻轻戳一戳七姑娘腰眼。她懵懵懂懂,顿时清醒。甫一抖擞精神,立时对上姜昱严正的眼风。七姑娘抽抽鼻头,挺直腰板儿。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她贪嘴,多用了几个。填饱了肚子,这会儿屋里热气腾腾,忍不住就眼皮子打架。被姜昱逮了现行,她紧一紧手上的暖炉,窘迫笑笑。

“困了?”她与姜昱一番小动作,没逃过那人眼睛。“去后头躺会儿。”

她如蒙大赦,抄着手,十分乖巧行礼告退。带上春英,掀帘子去了隔壁暖阁。

“到底是年岁轻,身子骨没长成,莫要过分掬着她。”他这话不止是对姜昱说,也是替她在公孙几个跟前圆场面。

在座诸位,哪个不知世子对七姑娘偏疼得紧。笑着应和,这事儿便揭过了。

说是守岁,他身上有伤,谁也不会不开眼,劳他的大驾,通宵达旦。又过了小半时辰,公孙当先起身,各人便散了,自去前院厢房歇息。

姜昱犹豫片刻,终是留到最后。往年都是他这做兄长的背她回去,如今世子腿脚不便,遍观别庄上下,也就他最适合,担了这差事。

姜昱上前,坦然道明他心头考量。言辞间小心谨慎,唯恐冒犯他。毕竟这事儿牵扯到他的伤腿,恐他介怀。

他沉吟片刻,没说应,也没说不应。压一压手,命姜昱稍等片刻。待得廊下众人脚步声远去,他又吩咐姜昱打发春英退下,这才撩了锦袍,试着动了动屈着的右腿。之后将脚放下踏板,白底缎面的皂靴,稳稳落了地。

姜昱心下一震,有些猜到他意图。赶忙上前,虚虚护着人。他摆一摆手,独自撑着推椅把手,躬身,掂量着力道,缓缓站起。

这事儿他做来虽缓,却符合他惯来做派。不急进,沉稳有度,自有分寸。

“您的伤…”姜昱眼中不掩喜色。看这位起身的架势,分明不是头一遭。力道拿捏得极为精准,除微微有些迟缓,行止间,平稳,不见颠簸。

“抱她上榻足矣。”他目光投在厚布门帘上,徐徐移动脚步。在姜昱的帮衬下,弯腰,打横抱起她,将熟睡之人,安放在堆花绣凤的牙床内侧,替她掖好被角。

待得姜昱领命告退,身影消失在幕帘后,不会儿便传来关门的声响。他侧身坐在床沿,屈指挑开覆在她面上的碎发。

小丫头入睡时不喜见光。被窝里蜷成隆隆的一团,她自顾翻身朝向里边儿,乌鸦鸦的青丝,铺了满枕。

寝帐里透着柔和的光,四面合围,衬得她越发身形娇小。

他褪了外袍,躺下后,自身后揽她入怀。扑面的暖香,丝丝沁人心脾。隔着寝衣,他一手握上她已然饱满的胸脯。掌心下,是她迟迟的心跳。便如她人,慢悠悠的性子,与他怄气的时候,也多是等他发作,她才肯怯怯认错。

念着她懂事,撒娇,勤学,也惫懒,他嘴角勾起来,鼻尖埋进她稍许浸凉的发丝,安然合眼。

此前,年节守岁,于他可有可无。然而从今往后,得她相伴,这般数着春秋,日子淌过去,倍感充盈。

隔日,她在暖烘烘的被窝里醒来。身后贴着个厚实的怀抱,她眨一眨眼,一扭头,果然见他放大的俊颜,与她不过两指的距离。这人睁着漆黑深邃的眸子,慵懒看她。

脑子有些回不过神,脖子扭得酸了,她索性翻过身,如何都记不起怎么又与他一头睡下睡了。

想起这茬,她埋头,慌张往他身下瞧。她自个儿睡相不好她是知道的,就怕不当心碰了他。

“无事,休得毛躁。”他将她摁下,安安生生躺着。燕京的冬,延绵而干冷。她不过将被子掀起条缝,寒气已见缝插针,逮着空子往里头灌。他好看的手指替她压一压被角,被窝下的手,揽在她腰上,尽量将她贴在他胸口。“暖和些不曾?”

这人也是刚醒来不久,嗓音醇和沙哑,性感迷人。她觉出他暖和有力的大手,抚在她方才稍稍露出去的背心、肩头。其实她不冷,可他的体贴,她安然受用,朝他颈窝里蹭一蹭。

“偷香窃玉之后,是伺机而动?”她自个儿边说边笑,以为是姜昱抱她回屋,这人不讲礼,自顾摸上来。他趁她睡着,干的坏事儿可不少。

他也不辩解,轻轻柔柔的吻她,怜惜多过情色。近日朝中明争暗斗,层出不穷。他已是避了风头,仍旧公事缠身,冷落了她。

“睡足了便起身。用过饭,带你去庙里逛逛,顺带上香。”

她这才记起,今儿是初一。

“下官记得,去岁您进山。上完香,马不停蹄,登门便叫下官陪您再躺会儿,不由分说。”她娇嗔,嘴上埋怨他霸道,实则心里很是怀念与他在一起的光景。往昔情形,历历在目。

他初时吼她,唬她,吓她。之后耐心教她,护她,疼她。他并不一味惯她,这样的感情很好。明辨是非,理智又柔情。

不知不觉,晃眼已与这人相识五年。人这一辈子,又有多少个回想起来,不曾有遗憾的五年。这份幸福,她想要延续。她盼着嫁了他,与他过更多的五年。

他眼里噙笑,颇为自得。“去岁还需奔走相见。如今睁眼,阿瑗在怀。”她红着脸,默默不吭声了。

第三一二章 公子一笑,小七欢心

怀王登基,改年永嘉。孟春正月,怀王率近臣于燕京南面,祭祀祁天,籍田以示大周对农耕的重视。

新君与左相俱已离宫,听政殿内,新调到御前当差的掌印太监刘高,手上搭着拂尘。能顶了冯锳冯公公的职,做到内侍第一把交椅,除刘高此人形质端伟,面相好。更要紧,刘高识趣,在内宫里头,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随意寻个借口,打发了殿内扫洒的小太监。刘公公踱步到御案前,垂眼粗粗一看,自今早送来的一摞票拟里,拣了,抽出两封。暗地里塞进阔大的袖袍,又装模作样,板着脸,四下巡查一番。这才堂堂正正,越过殿外的守卫,出了听政殿。

七拐八弯,穿过宫里的甬道,刘高掩人耳目,钻进司礼监西南面的角门。

“来了?”早等在此处之人,位不及刘高,姿态却不低。正是圆滑世故,暗中搭上右相的冯锳。

“公公,事情办成了。”刘高赶忙凑上去,面对官职比自个儿还低一品的冯锳,丁点儿不敢做姿摆态。刘高心里明镜似的,眼下他能坐上这位置,将张超给挤下去,若没有冯锳与他身后那位撑腰。论根底,这样的好事儿,如何也便宜不到他头上。

天上掉了馅儿饼,眼睛便得放亮些。该办的事儿,丝毫不能马虎。馅儿饼虽好,总得有命享用不是?

冯锳看过他递来的票拟,颔首算是满意。拿了面上那封,手心里敲一敲,又递回去。凭他老辣的资历,脑子里已估摸出,这结果,那位兴许能够满意。

“你倒也机灵,挑出来的票拟都是极好。这两封,都得压一压。少则三两日,多则小半月。但凡不超出太多时日,必定出不了岔子。”

冯锳嘴上轻描淡写交代刘高,仿佛私底下扣留前朝呈递的票拟,真不算个事儿。只他自个儿知晓,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往这事儿上头想。

票拟是何物?前朝大臣上奏的奏折,经丞相审阅,挑了要紧的誊抄,递送御前,是为票拟。之后再由怀王批阅,批了红,上奏之事落定,这才又逐级分发下去,传达各司。

照那位的意思,票拟上的学问可是深得很。乍看起来是大事的,影响未必深远。私底下扣留,也容易被发现。不若专挑了那些个眼下不急,然则一旦来事儿,来势汹汹,挡也挡不住的。

就好比好些郡县,三月季春,已递了治水的折子。辗转几回,离京畿偏远之地,拖到六月才得了批复。七月便是汛期。事到临头,火烧眉毛,余下不足一月工夫,那些个老旧坍塌的河堤,神仙也救不急。到时若是盘查起来,宫里动的手脚,早抹得干干净净。这罪名自然就落到一层一层,经手的大臣头上。抄家流放,斩首示众,怎么着,都是左相党羽。

自然,事情得由小而大,一步一步来。初时挑些个无伤大雅的,慢慢儿的,积少成多。真有一日出了泼天祸事,朝廷查起来,原不止单就一桩。一提溜,满满一串儿。大大小小的纰漏,不胜枚举,祸根是早埋下的。

再要问罪,左相如何统领的朝政?这才能一刀致命不是。

冯锳暗想,到底是那位远见卓识。换了左相,朱家本是传承百年的。清高!士大夫眼里,何时将太监当了人看?也就从没想到阉人也能成大事。